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笔记] 庄子的光华 (二) 呆若木鸡 感想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0-3-23 00:29
  •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分神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2 06:2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于 2013-7-7 23:32 编辑 / F5 u* W1 M( _, T( z% c

    , E# o/ G( E5 y# C1 ^$ _上一篇   庄子的光华 (二)呆若木鸡的故事
    9 j. G5 q( J/ n) g! ]' D- B. _! o2 J/ r- W( Z

    5 T7 @$ b% B$ k  `2 b6 O
    . ?! Y% X$ V( P0 y) L7 ?3 g& x- B0 ^" d% g) J2 a
    就像如若说的,初读,再读,想想,再想想,有时突然领悟,有时又有困惑。@如若 8 T7 b: Y- y, @
    # S. j% H) m' Z6 w/ a+ g
    不管怎么说,当时庄子讲这个故事,呆若木鸡的形象,是一个正面的光辉的斗士形象:不动声色,变化莫测,深不见底,沉稳有定,不战而胜,不鸣而威,哈哈!
    ' v9 O5 v- u$ X
    # D, q- a. f" R; ]0 H到了现在,呆若木鸡的意思变成:惊惧过度,一筹莫展,傻里傻气。8 E, }0 H  c* j0 h  H+ z$ s

    0 F6 H$ i0 J0 h  {; ^不过不是一向有一句老话,叫做“大智若愚”么?可见这智和愚,的确是很难区分的。
    ! K" ^, Y5 g: U9 P# G, D
    1 s6 ?  P; m  z& U我确实有自己的感想,上次没来得及写,大家各有讨论,今天我在这里还是说一说。
    " q* @$ Y  s9 a& u* C
    # ?9 Y  F# g  X  a  [. P( H首先,从故事就事论事的来讲,我还是觉得,呆若木鸡的前提,这只鸡必须能斗! 其他都是虚饰,空城计或许能够成功一次两次,最后还是要穿帮的。真的猛士,首先要把自己锻炼成猛士,然后才训练临阵的从容不迫、心无旁骛。
    8 o9 k4 w+ T: Y
    4 E$ I  J" _7 h# j1 b中华的传统文化中,让人心仪的常常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以柔克刚。就是用智慧战胜力量,迷惑对方,引诱对手犯错误,等待不战而胜的最好机会。历史上卧薪尝胆的越王,屡战屡败的刘邦,都是很好的例子。
    # x) f3 E- F1 l& V: f到现在的官场职场,很多人也是信奉深藏不露,三缄其口,一声不吭。
    + u* H7 a& R$ w& b, p而事实证明,这些的确是行之有效的,谨慎成熟的行为。0 Q+ w  G( U3 T" z0 B1 J/ X& Y9 G
    ' d( _. ]9 W& C4 N* j' W9 r4 f" n" p; z
    但是任何事做过头都是有问题的。智力演变成谋略固然是一种成功的实践,等到谋略演变成阴谋,这个倾向就值得警惕了。
    / `4 ^1 b$ O* u; v7 G3 A8 d& I( q; F! Z
    另外,有些事不能泛泛而谈,要看具体的人和事情,看实施的目标。有时候一些很细微的偏差,都会带去完全不同的结果。/ J5 Q5 m  w0 y
    3 D9 \8 Y! D1 F8 M2 p
    而我读庄子,也不是为了总结人生教训,因为我一直以为庄子是鲲鹏展翅的,或者可以酣睡于大树之下,或者可以梦里化蝶,或者可以乘着大葫芦浮于江湖,就是无法想象他也可以是呆若木鸡的。
    9 Z" C! Y8 u, o5 ~- x, U8 {- L% `- N3 d4 j1 T
    所以我放声大笑了。/ c0 l) Z2 d  G3 L
    + j! k3 [, r6 G+ p, c
    下一篇 庄子的光华 (三)伯乐害马
    4 Q+ b) n, y4 A0 f
    8 `( z" Z9 _" b- i+ o7 D+ u
    ( v" Y( U, C* k. N( o1 {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燕庐敕 + 4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6-25 07:08: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如若 于 2013-6-25 07:28 编辑
    6 }2 B9 a" I5 U/ c4 \
    9 s0 k0 W, p! z% g叶子写得精彩。
    # ^" m" k. z3 `3 F# s8 ^: T4 k( Y* b2 T6 h* t! V/ i* Z& h
    我之所以感到有写矛盾和困惑,其实还是因为吃不准此篇的深意。同意老酒说得,庄子应该用意很深。
    $ x- I: \$ V& X3 `4 d) D# f3 N
    ' X& e$ f4 W8 N0 B- e4 J( i+ V1 L对于了解了自己,就了解了庄子的观点,偶也感到颇为矛盾。偶俩前两天,谈到子非鱼,这里也适用。偶总觉得了解自己,是一个动态也相对的过程,那末了解庄子,就更混入了我们每个人很主观的看法。所以"了解"了自己也未必就了解了庄子。。+ T% I$ W& U1 O
    ( m( a+ u3 ^0 u9 G
    说回呆若木鸡,现代含义,如你所说已经是,和庄子之意南辕北辙了。呆,也许是,静,静观其变的侧略,可是,有些状况,也许失了先机,就是一败涂地,再你如何的猛士,也无法逆转乾坤。8 K$ e$ q3 L* K$ Q, t8 M6 K
    * ~% c1 @8 t& f- O/ e3 }
    一国之政也是如此,呆若木鸡,韬光养晦,为得是等待时机的到来,和实力的积累,一举击败对手,如果,运用不当,也是会当真被当成病鸡的。。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5 20:36 , Processed in 0.03692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