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3-1-11 23:03 编辑 . ]: Y& X$ Y' o$ Y
: A+ h8 Z9 e4 w
把20世纪说成美国世纪,这应该不为过。有人把21世纪说成是太平洋世纪。美国当然是太平洋国家,太平洋世纪也有美国很大的一份,但这是美国衰落的好听说法。说白了,美国从绝对主导地位下降了,只能满足于太平洋国家的一员了,尽管还是这其中最大的一员。美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依然是主导,美国的军力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但美国的经济实力无疑滑落了,这最主要反映在美国制造业的滑落,使得经济结构空洞化。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揭开了皇帝的新衣,美国朝野对于再工业化的重要性都有清醒的认识,这不仅是经济结构健康化的开始,也是可持续的就业的根本。 t8 G5 c$ j# H. z
* ~7 f: Y' V' }* t1 Z- j/ X$ B
2010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制造业促进法案》,暂停甚至降低供制造业使用的进口原料的关税。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的报告显示,该法案可能使美国制造业产值增加46亿美元,并创造近9万个就业机会。2010年9月的《创造美国就业及结束产业外移法案》提出,将为从海外回迁就业职位的企业提供为期24个月的工资税减免,并终止为向海外转移工厂和生产企业提供的数项补贴,如免税和减税。2012年伊始,奥巴马发表第三次国情咨文,不仅确定2012大选竞选主题,还提出以美国制造、本土能源、劳工技术训练与美国价值为四大支柱,构建国家永续经营建设的蓝图。奥巴马还要求贸易执法部门调查中国等国的贸易行为,试图把流失的美国制造夺回来。4 z2 d9 L; C7 N0 F/ i
6 ^( ]/ T' W: `1 w4 ?) g+ M
与此同时,有报告指出,近40%的美国企业有计划把工厂从中国迁回美国。自2011年11月以来,外国直接投资(FDI)只有5月出现同比增长0.05%,其他月份均为负增长,其中6月更是跌落6.87%。当然,这不完全是因为美国产业回流的关系,继续加深的西方经济危机使得投资者银根紧缩,海外投资速度增长放慢甚至抽回都是自然的。30年代德国的大萧条部分原因就在于大量美国资本的快速抽出。过去30年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劳动力和工业用地成本也急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的竞争力有所下降,而美国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较高,节约的运输费用进一步增强了美国的竞争力。美国工业回流似乎有抑制中国进一步工业化的作用,甚至把中国“一夜打回解放前”。
0 a* r/ `, ~( ], T. f5 f9 k$ X$ J& d4 M/ e) b
但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中国的纺织行业的订单已经部分流失到孟加拉,据BBC报道,孟加拉甚至开始渗入中国的国内市场。流失到孟加拉的纺织行业代表了美国再工业化的问题的一部分,离开中国的制造业并不一定回到美国,而是流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其他国家。美国并没有彻底去工业化,只是现存的工业结构一方面不足以吸收大量的就业,另一方面难以惠及受教育程度和技能都较低的一般劳力。美国的经济起飞以福特的流水线为代表,大量吸收非熟练劳力,迅速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过去30年里中国事实上在做同样的事情。美国再工业化需要的不是十来个波音和微软,而是十来个富士康和耐克。但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美国转移到中国,根本原因在于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不抵劳动力成本的低廉,中国劳动力成本不再低廉了,还有孟加拉,还有越南,还会有更多的后来者。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完整的产业链,中国花了30年时间建立起来,假以时日,其他国家或者国家集团或许也能做到,但这个其他国家不是美国。
5 i/ v" Y/ n$ s) n# |; E7 `5 f; P8 L
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举足轻重的市场,美国公司把工厂撤回美国,对美国市场是近了,但离中国市场就远了。放弃中国这个最大的增长点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苹果在美国投资1亿,重启美国制造,但那是买眼球的。苹果每年的广告费都大大超过一亿,这不知道 多少时间、什么时候才能兑现、在哪里兑现的1亿实在是苹果的零花钱,10亿才是一个开头,到了几十亿、上百亿,这才有点认真了。通用电气宣布在美国投资8亿,创造1万个工作,不知道这些是什么工作?肯定不全是制造业工作。制造业工作一般算法是每年每人10万美元,但这只是和人员有关的直接开支,不包括设备、技术、厂房、运输……对于通用电气也一样,不砸个几十亿,根本不是认真的。. x% s8 p# p$ ]' f, H" b3 X# E
( Z3 `1 I5 Q- w中国人工在涨,世界石油价格在涨,这些都是确实的。中国的效率和质量也在涨,这也是不可否认的。美国公司制造回流的一个理由是避免中国非法盗取美国知识产权。所谓只有美国才是技术创新的发源地,这是自恋了。在很多转包中国的产业中,中国创新成分越来越多。曾经有过那样的时代:随便什么小商品拿到中国,都使人眼睛一亮,赞不绝口。但现在,dollar store里来自中国的小商品就比Walmart多,现在甚至开始出现带有明显中国特色的新名堂,比如iPhone的各种附件。这些创新可能还低级,但是实实在在的, 正在水银泻地式地向所有领域蔓延。华为手机原来只听说过。现在加拿大Wind Mobile也做广告了,至少外观和性能上不亚于HTC甚至Samsung。
: B( _( Z* X" ^* j* K
4 N" O& z2 u- O% D, ?# @$ o1 x美国人工下降,这也是事实,但这是经济萧条的缘故。工会让步,政府让利,所有的政策和努力都是在向经济恢复的方向努力。但在正常情况下,经济不应该持续萧条,再工业化的目标更加不是维持长期萧条。等到经济恢复了,工会将“夺回失地”,这是工会的本份,在2008年经济危机前的虚假繁荣时期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政府将取消让利,恢复征税,从平衡预算和降低债务来说,这是必须的。然后呢?靠政府补贴是一条死路,老欧洲就是先例。把经济计算建立在暂时的美国成本下降上,至少是短视的。这是美国再工业化最不可靠的动力。2 Q2 o# R/ d' I1 r
# w2 e% C" m, G; C1 J( v6 s) S2 I靠政府注资是不现实的。首先美国政府正在陷入空前的财政危机,面临巨大的减支压力,连“神圣不可侵犯”的国防开支都要大刀阔斧地裁减,并没有多余的能力大规模注入制造业。第二,美国奉行自由经济原则,政府不能涉足盈利行业,与民争利。第三,政府在新兴、高风险产业投资,启动新经济,这是可以的,但如前所述,美国需要的不是十来个波音或者微软,而是十来个富士康、耐克,这是美国政府不能涉足的。4 n$ M L- w$ {. V0 y l* s
9 N% u# {+ k* ]; V5 y: m
美国依然是世界上高等科技教育最发达的地方,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学子从世界各地蜂拥而来,但美国面临了一个巨大的人才问题。美国大学理工科里,外国面孔越来越多。不光学生和研究生来自外国,教授也有很多是外国出生的。美国人已经很少愿意花力气学理工科了。这不是现在才开始的事情,20年前就是这样。在80-90年代20年里,美国理工科大学入学人数从平均每年42万下降到36万,同期大学入学总数则从1160万上升到1480万。进入21世纪后,这个趋势还在继续,其中美国人的比例同时下降,使得理工科人才短缺问题加倍恶化。在全球化时代之前,已经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学理工科,现在有什么理由预期这个趋势逆转呢?美国大规模再工业化实现的话,或许会吸引更多人学理工科,但大规模再工业化需要更多学理工科的人的推动。在工业化不是一个有人投资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还需要有人干活。这是一个鸡与蛋的问题,问题是谁来打破这个死循环?如果工业界和华尔街现在像2008年救市那样注入至少几百、几千亿的巨资,这还有可能引发一轮正循环,但要是大家都在观望,那就只有继续观望下去了。
4 c: y0 R* R2 r' L( i% O, `* z* k7 D0 L3 E. M
还有一个问题是自动化和机器人对制造业的冲击。自动化和机器人取代了生产第一线的大量人工,但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保障人员,而且是整个支援的产业链。问题是技术支援的人力不是生产线上节约的人力可以容易地转移过来的,两者对素质的要求很不一样。生产线上节约下来的是不熟练或者半熟练的简单劳动力,技术支援需要的是受过高度训练和教育的技术人才。就美国现状而言,被节约的经常是本土人士,而技术支援正在越来越依赖外来人士。现在美国依然是吸引移民的热土,依然可以吸引足够的外来人士填补空缺,但随着去工业化的深入和整体经济的滑落,美国对有才干的移民的吸引力会越来越低,就像现在的英国一样。
2 R* N t: ^8 P9 m
9 ^7 L" R' C b. L& K. W! }" j+ @3D打印是时髦的新概念,但这成不了再工业化的主力军。3D打印的使用需要高度的训练,还受制于材料,和工业化生产的产品不能相提并论。美国有人用3D打印制造出一支M4突击步枪,外观上和真枪一模一样,还引起主张枪支管制的人们的担忧。尽管枪管和扳机都是金属的,还是打了3发子弹就散架了。3D打印技术会提高,但工业化生产技术也是在发展的。3D打印的优势只能体现在超小批量的夹缝市场产品上,除非是一次性使用的东西,否则超小批量产品有特有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问题,这是3D打印本身无法解决的。其实类似的概念现在另一个领域已经实现了。廉价的激光打印机早已成为商家和居家必备的东西,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也在千家万户的电脑上存在,但印刷业和出版业并没有消失。纸质媒体的威胁是来自另一个方向:电子媒体。这是媒体的特殊性决定的,一般制造业没有这样的问题。* S0 b! q% S* v) j
% E) |9 H: u! f
创意经济是另一个生长点,但创意经济和高科技的差别在于,高科技有物理存在的门槛, Intel已经在做22nm的CPU,但别人要是没有相应的技术,45nm都做不了;普拉特•惠特尼的齿轮驱动涡扇发动机噪声之低,可以正常运转是在10米外保持正常对话,但没有相应的技术,连保证基本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常规涡扇都做不了。但创意就不一样,这不一定有“硬”的门槛,更多地在于想法,如果别人也想到了,在技术上没有跨不过去的门槛。比如说,iPhone是很好的创意,Android可以很快就可以用类似的概念挤进来;Samsung的Android很热销,但华为的Android可以很快赶上来。美国热衷于保护知识产权,这当然有正当理由,但更多的是保护盈利。问题是概念在本质上是无法垄断的。要推销创意产品,就要推销创意的内涵,就不可能阻挡别人受到启发。这是一个很难保持领先的疯狂赛跑,尤其在别人已经具备工业基础的情况下。 V: S! e# N( B- e0 R( r
+ t3 B" ]3 K% O" Z8 q" W
美国是一个自由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的天性就是追逐利润,就是全球化。美国政府可以用扼杀资本流动的办法强制实行再工业化,但这将粉碎美国经济的活力。老欧洲几十年的贸易保护没有换来经济的健康循环,反而陷入无法自拔的泥坑。美国人不是本性懒惰、不好学习的,只要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美国人可以勤奋,可以好学,当年他们就是以勤奋和好学才创建了美国世纪的。问题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再工业化的目的是再创繁荣,日子稍一好过,又要滑回老习惯,就像戒毒一样。
) F+ u$ l( l% B- N+ S
; \8 u- O- }1 M+ _7 n8 O. h美国工业回流对中国的影响作为一个警醒是对的,作为一个已经成为事实的结论则是误导。
4 {3 k; b6 g) i: J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