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5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3100 天 [LV.Master]无
|
本帖最后由 Pipilu 于 2014-7-3 13:55 编辑 " f1 D* }8 |/ {8 L: J& m1 e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4-7-3 10:39 ![]()
: p5 y# C) B# v3 X& t1 }十年土地革命战争证明,有坚强的组织领导,正确的战略战术下,靠自己以弱胜强不是空中楼阁。前面给你的日 ...
# p' Z: w4 G9 e7 T1 W0 I/ C+ S! k
' G9 J# Y% c; G: w s先表明立场,免得被骂"果粉"。土共比国民党先进,将其替代是历史进步。中国是在土共的领导下才站起来的,而且只有土共才能承担这个任务。6 s' Z7 v: v% x. F
0 p- h# y3 J# v! W: z' w% A0 L1 `# c那下面来讨论一下您的论点。
, J9 h) G$ D) O# o. `3 L ?
* U% h7 f4 _+ S5 a! e. d/ H1. 31年和37年国军打得差别没有你说的这么大。32年1.28时很难说是不相上下,只不过国军主动撤出上海而日军中止战斗,所以国军损失小。只看抵抗时间,1.28从1932年1月28日-3月3日,37年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 - 11月26日,37年还坚持的久些。所以,要证明“31年中日双方的差距远远没有37年大”,你这个例子是不恰当的。7 r! {* S+ Z; b U
' Y' `( E* e; [7 L
2. 数据我看了,能不能首先给个数据出处?我没有百度到。
2 s9 V: M; c+ n: L7 {& Y
- J4 ^. t6 j) Q b/ \3. 你说"前面给你的日本经济数据和军工数据合着你一点都没看",那我问你仔细看了那些数据没有?
* |$ b% D6 @+ e8 n先说最先看到有问题的两点,第一,"虽然1930年日本粮食大丰收但是米价却下降了一半."粮食丰收米价就应该下降啊,为什么用却?而米价下降,不正是社会安定的表现吗?7 L* a: {' Z" p& h
第二,"1943年重庆18家铁厂14家倒闭,4家钢厂也倒了1家""国统区却既不缺原料,又不缺工人" 43年是抗战最艰苦的时候好不好,你为啥确定国统区不缺原料呢?炼钢需要大量的铁矿石和煤,当时运力紧张,没听说重庆产铁或煤.请解释一下
1 S" D: q3 t! A! ^! s$ J( T) x [, r2 w/ R9 X
4. 先假设你的数据都是正确,你是否认为没有外国援助中国一定可以战胜日本?请给出您的观点。但是《论持久战》的文章:“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我觉得,毛主席是认为需要三个必要条件的,即除了中国“显示自己有抵抗日军的实力”,还是需要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而37年,这个条件远比31年成熟。
+ ^: E5 B% B) J7 W3 v2 s
$ W0 i$ I$ k4 W) q! o, Z5.承认中国需要外国援助才能取得抗战胜利是件令人羞愧的事情,但是我认为这是中国近代一个无奈的事实。承认这个事实丝毫抹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艰苦努力和伟大牺牲,而且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今天的中国不需要任何帮助就可以完胜日本。
9 G4 O0 x& b% n( @0 f; a7 y% o! l
a% V4 o. ?7 [4 u- Y- K5 C6 再加一条,以弱胜强的概率比以强胜弱要小吧?强如土共十年土地革命的最后不也是被从江南赶到陕北,没有完全以弱胜强吗。31年土共还偏居江南,无法建立敌后战争,常公也没有完成对四川等西南军阀的整合,你要常公以弱胜强,不知道您信不信?反正我不信.以现在的眼光回头看,无论常公的动机如何,推迟全面抗战的时间对中国不是一个坏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