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旧书收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台湾果树志
热度 13 席琳 2014-12-22 13:34
台湾果树志
2014-12-21 收拾房间的时候,从书架上翻到一本1951年(中华民国四十年)出版的平装版的《台湾果树志》,封面和书页都已经泛黄。记得是几年前州立大学里一个姓袁的老教授专门托一个同事,碾转给捎带过来的。袁教授说,这是他多年珍藏的一本书,现在老了,用不着了。 网上看到的精装本《台湾果树志》 这是袁教授50年代从台湾来美时带来的。袁教授早年自浙江大学毕业后,曾被当年的国民政府以技术骨干派往台湾,接受台湾糖业研究所,国民党迁台之后,因为沈镇南一案,台糖研究所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就从台湾跑到了美国。改革开放之后,袁教授受当时的中国农业部部长何康邀请,第一批赴大陆讲学,所以袁教授送给我的,还有改革开放初期大陆的一些大学教材,很多还是油印本,弥足珍贵。 这本书应该是1945年台湾光复后的第一本果树学专著,作者是名不见经传的台湾省农业试验所嘉义农业分所所长。有趣的很,几年前还在大学里工作的时候,曾经碰到来自台湾读书的侯氏三兄弟,说是他们的父亲,就是台湾自己培养的第一个果树学博士,和这位杨站长有师生之谊,也未可知。 这不打紧,打紧的是给这本书题名和写序的,是大名鼎鼎的蒋梦麟(前北大校长)和钱天鹤(著名农学家,中央农业研究所创始人)、徐庆钟(台湾省农林厅厅长,李登辉的老师)、马保之(农学家,马君武的儿子)、徐水泉(农业化学家,中央农业试验所所长)等学界大牛。其中以钱天鹤为该书撰写的序文最长,也最具学术和历史价值: 台湾于一八九五年为日本割夺,迄至一九四五年光复时止凡五十一年,日本人对于农业发展工作,推进不遗余力,成绩亦颇辉煌,其尤堪使人惊叹而认为足以效法者,为一切设施,均有详细记录,大小不遗,不但使当时之人,可作为参考资料与推广南针,即后世阅者,亦得按图索骥,悉明原委。台湾自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光复以后,农业不无退步,图籍亦有散失,惟幸记载之完密与繁多,故日本人以往扶助本岛发展农业情形及努力经过,吾人大致尚能知之,依此凭藉,而再谋本岛农业之复兴,成功较易。最近两三年来,世界公认台湾农业日有进步,此则于日本人所遗留之大量农业工作记载与书报,不无有功焉。 在日占时代,。。。日本人以本岛 气候易于种植亚热带及少数热带园艺作物,故在世界亚热带及热带各国,广为搜罗品种,移植于本实验所内,以期于所引进之品种中,能发现若干堪在本岛大量繁殖及推广,以供本岛人士之需要,及为对外推销之新物资,数十年来,努力不懈其试验之已有成效或已告一段落者,则分别制成报告,公布于世,并条列于每若干年修正一次,作为农业百科全书之农家便览内。 最近看韩三洲《说实话的日子不多了》,就不得不感叹,民国时期培养的那一批老知识分子,能够政治不正确坚持说实话的还是有一些的。虽然,靠溜须拍马政治正确而飞黄腾达的,在海峡两岸,都也不乏其人。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501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和刻本 之 芥子园画传
热度 12 席琳 2013-7-7 21:13
2013-7-7 今天是七七卢沟桥事变76周年。以前曾经多次骑自行车从丰台经宛平县城到卢沟桥,也就是马可波罗桥,靠北或东的桥头有卢沟晓月石碑,宛平似乎尚有城墙在,街道是砖铺的,坑坑洼洼,古色古香,抗日战争纪念馆也刚刚竣工,还不收门票的样子,当时 是1986年, 胡耀邦当政,中日关系,也如胶似漆,往前推50年,就是1936年。 手头有一本昭和十一年(1936年)八月十五日翻印的铅印和刻本《全译芥子园画传》第八册梅谱,是前一段在网上拍到的,文字是中文的,和日文的翻译和注释,图画很精美,保存的也完好。记得从前在国内的时候买过上下两册的芥子园画谱,也曾带 来 美国给女儿们当小人书看,但是好像没有文字的介绍,现在也都不知扔哪儿去了。 网上有类似于该书的全套共十三册的和刻本《全译芥子园画传》,对该书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尺寸:长25厘米,宽16厘米,作者:小衫放庵注解,公田莲太郎译文。出版人:福田书店;年代:1936年;纸张:皮纸;刻印方式:铅印版;装帧:线装;册数:13册。 更早的木刻版和刻本《芥子园画传》,包括1935年出版的铅印本,在网上似乎也都有介绍。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和刻本 之 删修近古史谈
热度 5 席琳 2013-6-23 13:50
2013-6-23 《删修近古史谈》是日本明治十四年首发,明治十七 年 (1884年,清光绪十年)第四次再版的类似于中国南朝《世说新语》和宋《唐语林》及《梦溪笔谈》一类的笔记体叙事小说类历史教科书,作者为日本东京府士族大槻文彦的父亲大槻修二和祖父大槻磐翁,祖孙三代或撰或删或修,成所见文彩最优美印刷也最漂亮的日本汉文经典之一。 全书共有四册,曾经失之交臂,追悔莫及。现在手中只有一二两册,是兵库县川边郡第一番村立小学校添田为三郎先生的旧藏。之所以如此详尽,是因为书内还夹带原来的书主人添田先生当年(明治十九年)的一份成绩单,叫做品行薄的。 之所以说该书印制精美,是因为其制版为标准的汉字仿宋体,每个字的间划结构和边边角角,都隽刻的非常到位,规规矩矩,驰张有度 ,恰到好处,充分表现了汉字的舒展大方与图画美。尤其是在第一册的序引记题词中,颜欧行隶, 鳞次栉比 ,即便在汉文古籍中,也属于少见之列。 比较喜欢读其中的故事,例如卷之二第十九二十页,就有被称为贱岳七本枪之一的丰泽秀吉旧臣加藤嘉明(1563-1631)的故事。读起来朗朗上口,人仿魏武故事,文有班马遗风。 维基百科上的藤栄神社蔵加藤嘉明像 《删修近古史谈》卷之二,古奥 平崇士广著,丰篇第二,加藤嘉明: 左马助嘉明,沉勇而有识量。其待诸臣,恩威兼洽。尝好聚舶载瓷器,每明商至长崎,讬而致之。家有青瓷钟子浅碟各十枚,嘉明最爱玩之。有佳客,辄供之。一日,伺臣某,误坠之地,破其一枚。伺臣恐主怒,恐惶待罪。嘉明闻之,如有所思,乃召伺臣曰:汝勿患我,岂为小过弃一士耶。因呼取其余九枚,尽毁之曰。汝等勿谬以我为泄愤之举,吾有所大悔也。故使此器永存,每后来供,客人必曰,某年某日某姓名破其一,是以唯九,此则以一器玩之故,永遗一士罪名也。吾心所甚憎,是以如此,盖自此绝意,不复爱奇物。 在家经常教育女儿时常说说的一句话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同学们有一样的想法,一样的付出,长大以后和同学们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差异。加藤嘉明先生有与常人不一样的见解,所以才在日本历史上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作为。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6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和刻本 之 倭汉三才图会
热度 11 席琳 2013-6-22 23:48
2013-6-22 这是很久以前买到的一册日本旧书,木刻《倭汉三才图会》(地)八十四卷灌木类和八十五卷寓木类附苞木,但是没有出版的日期,是当日本版本草纲目来看的。网上查一查,应该和维基百科上的《倭汉三才图会》第一卷(1715年刊行),是一个版本。虽然刻版古朴,印刷的质量,远逊于同时期中国的木版书以及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和刻本,并有稍许虫蛀,但整册书保持的相当完好,并且以楮树树皮为原料制做的东洋棉纸(日本皮纸)薄若蝉翼,质量上乘,里面的原状纤维清晰可见,历经近300年,不腐不脆,翻起来完好如新,手感极佳,也没有任何的异味,让人惊叹。 维基百科上的倭汉三才图会之卷一 倭汉三才图会,又称和汉三才图会,是江户时代由医生出身的寺岛良安编纂的日本首部百科辞典。从其命名不难看出其脱胎于我国明朝王圻王思懿父子于1607年主编的《三才图会》。倭汉三才图会全书105卷,涵盖天文、地理、人物、动植物等多方面内容,于1712年(日本正德二年)首度出版,每个条目都绘有一图,叙事详实,并多有考证。 详尽的书目,可以在如下的链接中查找: http://record.museum.kyushu-u.ac.jp/wakan/wakan-ten/page.html?style=apart=1no=1 日本长野电波技术研究所附属图书馆藏书卷八十四-八十五 例如在这倭汉三才图会八十四卷和八十五卷第〇二十五页,就有目前全世界华人都疯狂追捧的黄杨木俗称千年矮的条目。 条目里说:和名豆介,黄杨木,附狗黄杨。本纲黄杨木,生山野中,人家多载插之,枝叶攒簇上耸,叶似初生槐牙而青厚,不花不实,四时不调,其性难长。俗说岁长一寸,闰则退。今试之,但闰年不长耳。其木坚腻,作梳剜印最良。世重黄杨,以其无火也,用水试之,沉则无火。凡取此木,必以阴晦,夜无一星,伐之则不裂。叶治妇人难产,入达生散中用。 条目按曰:黄杨木,叶似槐叶而小,又似白丁花木叶,而四时不调。无花实,其木心色黄白,材坚,剜印作戟或为像戏棋子佳。琉球及屋久岛之产最良,豆州之者次之。狗黄杨,叶比真黄杨小厚,色亦深绿。七月结实,壮大如山椒,青色冬熟,正黑色。人家多栽之,四时不调,其美比于松柏。但叶淡青无实,为真黄杨,如雌与雄,然不载于本草者,中华无之乎? 从这卷书中,也可以看到300年前的日本人,还比较孙子,对于他们的中国老师还毕恭毕敬,奉若神明,不敢越雷池一步,自称倭国,就是明证。而书中所说的黄杨特性,基本上照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中国古籍:并不差几字。只是在按部,才有所发挥。也就是说,即便是做学问,日本学术界走的 也 是天下文人书抄书为圣人立言的中国老路子。 如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六卷中记载:时珍曰: 黄杨生诸山野中,人家多栽种之。枝叶攒簇上耸,叶似初生槐芽而青浓,不花不实,四时不凋。其性难长,俗说岁长一寸,遇闰则退。今试之,但闰年不长耳。其木坚腻,作梳剜印最良。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世重黄杨,以其无火也。用水试之,沉则无火。凡取此木,必以阴晦,夜无一星,伐之则不裂。叶苦,平,无毒。主治妇人难产,入达生散中用。又主暑月生疖,捣烂涂之。 按:中国文人自古推崇黄杨,也是因为其进退之处,被称为修身之木,君子之材。黄杨木雕、东阳木雕、和青田石雕并称为浙江三雕。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3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街边那一爿旧书店
热度 21 席琳 2013-6-14 12:48
2013-6-13 美国的经济仍然不见好,坐落在北湖街头的一家旧书店也于不久前歇业了,这是一家靠居民捐献和学生打义工而开业的书店,老板自然是女的,于偶然的机会发现的, 从前经常光顾。 刚开始的时候一本书才一块钱,软硬包装都一样,后来把硬包装提高到两块,再把首发本提高到三块,更把一些十分罕见的旧书提高到十块二十块,但是顾客寥寥,世风日下,看书尤其是买书的人如秋后的蚂蚱,越来越稀有,所以这爿书店,在开张不到一年的光景,仍然逃不脱被关掉的宿命。 不过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倒是在这里买过不少的旧书。 其中最老的一本,是1847年版的堪称是英文《本草纲目》的“ The Complete Herbal: To Which Is Now Added, Upwards Of One Hundred Additional Herbs, With A Display Of Their Medicinal And Occult Qualities ”,由17世纪英国著名的药草师库伯尔(Nicholas Culpeper,1616-1654)著,书末有二十页彩图,每页九种植物,图文并茂,但书脊已经损坏。 The Complete Herbal; to which is now added, upwards of One Hundred Additional Herbs, with a display of their medicinal and Occult Qualities Physically Applied to The Cure of all Disorders Incident to Mankind: to which are now first annexed, the English Physician Enlarged, and Key to Physic. with Rules for Compounding Medicine according to the true system of Nature. Forming a complete Family Dispensatory and Natural System of Physic By Nicholas Culpeper M.D. To which is also added Upwards of Fifty Choice Receipts, selected from the author's last legacy to his wife. A New Edition, with a list of the Principal Diseases to which the Human Body is Liable, and a general Index. Illustrated by Engravings of numerous British Herbs and Plants, correctly coloured from Nature. London: Thomas Kelly, Co 17, Paternoster Row n.d. 另外一本是1898年的世界名著全书第20卷( The International Library of Famous Literature,Volume XX )。虽然是最末的一卷,但是有一个总目录索引,一卷在手,想看什么,在网上都可以翻到。并且是毛边纸,硬包装,烫金的脊背,让人想见当年的豪华。翻开第9331页,就是十九世纪爱尔兰诗人 威廉姆 • 阿林汉姆( William Allingham,1824-1889)的英文诗《假日》(A Holiday)。 Allingham并非以这一首诗最为代表,使他在网上大为出名的还是经新东方的彭新松老师翻译过的《回忆》 (A Memory):群鹭弋春塘,白云蓝天荡,童年琐碎事,每忆总神伤。 实际上他的这首小诗,在英语世界里,有骆宾王唐诗《咏鹅》一样的意境和功效,幼儿们一经接触,就朗朗上口,经年难忘。 Four ducks on a pond, A grass-bank beyond, A blue sky of spring, White clouds on the wing; What a little thing To remember for years— To remember with tears! 同样的一首英文诗,在不同人的笔下,就产生不同风格的东西。 水准有高下,术业有专攻,比较一下,其乐也融融。 《回忆》 by 黄美之 四隻鴨子浮於水塘 綠草岸在彼方 春日的藍天 白雲如翼 都是些小事 郤總會年年的憶及 記憶裏總有淚珠兒滴。 《记忆》by 郭琳梅 四鸭池中戏,晓岸着绿衣。 碧空春暖意,展翼白云低。 莫过寻常景,却存多年忆,每忆泪沾衣。 《忆之经年》by 周林园 野鸭点点,春水如蓝。 芳草诉诉,天何湛湛。 闲云其间,如翼去远。 些微尘事,何故留恋。 忆之经年,泣之经年。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765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和刻本 之 春秋左氏传
热度 5 席琳 2013-3-21 19:18
2013-3-21 和刻本《史记》终于全部收到了,分三个包裹,品相极佳,有原书籍持有者的印章和信札。封面说是钟伯敬删定,却又经过江户时期的日本汉学家陆可彦再 删定,统共十五本,一百三十篇。时间是宽政庚申年,也就是公元1790年,有序文为证 : 刻史记序 - 马史者继 麟经而作焉。夫春秋者,礼仪之宗也。史记者,得失之林也。由礼仪之言,而视得失之事。是非可知也,褒贬可明也。是春秋之所以垂法于万世,而史记之所以遗则于百代也。然史记有三厄矣:缺于孝武之忌讳也,乱于褚生之补也,扰于注评之言也。斯二者则使千载之下,不得察得失而观遗则也。而其缺者,不可复见也。褚补亡,论于行文之鄙陋。而其实 亦徧循也 。视之斑史而可知也。注评 亦言博 而要寡。冗冗区区,使人欠伸也。钟氏伯敬慨焉乎此,遂刊鄙陋,芟冗区,以脱其二厄矣 ,不亦司马氏之忠臣乎。然若其批评 也,犹治丝而焚 之 者乎,今并刊之,而更研核于宋明之诸本 。校异同,记音训,以资后进 , 彼 放绝 者。则虽 良史才贤能之士,岂能具之宜之乎?是则以断烂之遗,为龙门之真者,熟为之强哉。宽政庚申春三月朔 。大津郡陆可 彦序。 史记的结尾,有常例“太史公曰:余述历 黄 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百三十篇“。确实是史笔如椽,没有一个废字。 于是翻出两年前收到的和刻本《春秋左氏传》的杜氏集解,共三十卷,也是十五本,和网络上流行的《春秋左氏传校本》不同的是,这一套杜氏集解,是日本宝历五年(1755年)由中江久四郎刻印的。 《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 , 是与孔子同时期的史学家左丘明根据《春秋》所作的传 汉代以后改成《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与《春秋公羊传》和《春秋 榖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 南宋以后所谓的 儒家 “十三经” 之一。 由于《左传》是对于孔子所删定的《春秋》一书的修 正, 所以后代 的 大儒家包括朱 熹和 康有为都 对其文学历史价值和作者的真伪都嚏之以鼻。可是比较严谨的学者 包括司马迁班固刘知几纪晓岚 梁启超和《太平御览》的作者等 都对之推崇备至。西晋一等一的儒将杜预, 亲撰 《春秋左传集解》,并自称“ 《左传 》癖 ”, 可以说 是对左丘明《春秋左氏传》 文学军事与历史价值的充分肯定。 半部《左传》,打天下也!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5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和刻本 之 史记
热度 7 席琳 2013-3-1 12:05
2013-2-28 今天在网上拍到一套1862年(文久壬戌年)补刻的日本和刻本《史记正文》,一共有15册,是钟伯敬删定的一百三十卷的合订本,品相看起来还不错,只有两个竞拍者,等到最后二十秒钟才出价,最后以出乎预料的63块钱成交。 从江户时代到明治维新,日本人大量翻印和盗版中国的古典文献,俗称和刻本,从资治通鉴到四书五经,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盗版的质量很差,版本也泛滥成灾, 却也 在无形中,使中国的古籍善本和传统文化,得以谬种而流传于世。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71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民国旧书 - 钟伯敬订补千家诗图注
热度 11 席琳 2013-1-4 12:54
2013-1-3 上次去琉璃厂中国书店,看到几本民国旧书,当时没有买,至今后悔。 从老爷子书架上翻出来的民国旧书中,有一本石印本《绘图千家诗》(诗品详注上下册合订)的残卷,出版公司日期和封面都已经脱损,在网上查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到类似的图案版本,诗词目录也与广为流传的宋朝谢叠山(七律)或明 朝 王相(五律)的版本不同。 不过在上下卷的分界处,有“钟伯敬先生订补千家诗图注卷下”字样。再上网查一查,果然有图。 可以看出,钟伯敬的版本,是以谢叠山的 宋代版本为基础,删节订补而成的。 卷上 (以上缺页) 清明 清明   社日   寒食   江南春   绝句   游小园不值   题屏   绝句漫兴   庆全庵桃花   戏赠看花 再游玄都观 绝句慢兴   花影   滁州西涧   北山   湖景   春晴   春暮   落花   春晚   莺梭   暮春即事   登山   蚕妇吟   晚春   伤春   送春 夏景: 居洛初夏   有约   初夏睡起   三衢道中   即景   夏吟 晚楼闲望   山亭夏日   田家   村景即事   村晚 茅詹   乌衣巷   题北榭 送使西安 秋景 :题淮南寺   秋景   七夕   立秋日   秋夕   中秋月   江楼有感 西湖 西湖   题临安邸 初晴后雨   人直   登车   直中书省   观书有感其一 观书有感其二   冷泉亭   打球 冬景: 冬景   寒夜   枫桥夜泊   霜月   梅   梅花   雪梅其一   雪梅其二   答钟若翁   题壁 钟伯敬先生订补千家诗图注卷下 春景 :早朝大明宫奉   答丁元珍   上元   上元应制   立春偶成   插花吟   寓言   寒食书事   清明   请明日   郊行即事   秋千   秋江   其二   春夕旅怀   答李儋 夏景: 江村   夏日   辋川积雨   新竹(宋)陆游   宿表兄宅话旧(唐)窦叔向 秋景: 偶成(宋)程颢   游月陂(宋)程颢   秋中(唐)杜甫   新秋   与朱山人   秋思   月夜舟中(宋)戴复古   九日蓝田会饮崔氏庄(唐)杜甫   闻笛(唐)赵嘏   长安秋望(唐)赵嘏 冬景: 初冬(宋)刘克庄   冬至(唐)杜甫   梅花(宋)林逋   自咏(唐)韩愈   干戈(宋)王中 (以下缺页) 钟伯敬,何许人也? 钟惺(1574-162 5 年),字伯敬, 一作伯 景 , 号退谷 ,又号止公居士、晚知居士 。是 明朝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是当时公安派成员雷思霈的门生,故于公安派有渊源关系。 钟伯敬祖籍永丰(今属江西), 至高祖钟协祚始由永丰迁移至竟陵(今湖北天门) 。 祖父钟山则性格警爽、颇有胆识。见家境清苦,于是外出经商。稍积资产,方构宅买田, 才过上了小康生活 (见钟惺所撰《家传》 。 到钟伯敬,才真正算是出身于书香门第 。 幼从塾师受业, 父亲钟一贯曾任武进(江苏)学训 ,嗣父钟一理(为生父之长兄、无子,故以钟惺为嗣子)及生父亦授以经史古文及制艺。 伯敬 受家学的影响,酷爱古诗文辞 。他虽然外貌不扬,弱不胜衣 。 但却勤奋好学,作诗清秀简隽,情态逼真, 早年就有文名 。 万历十九年(1 5 91年 - 17岁)中秀才,困于诸生十二年。万历三十一年( 1 603年 - 29岁)中乡试(举人),次年(1604年 - 30岁)与谭元春(字友夏,号寒 河 ) 结为忘年 交。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 - 36岁)中第十八名 进士,授行人 司行人 , 任职 八年 。 次年(1611年 - 37岁),他以奉节使臣巡视成都,后又巡视山东。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 41岁)赴贵州主持乡试,与谭元春一起评选《诗 归 》 五 十二卷(包括古诗归十五卷,唐诗归三十六卷)。后被迁为工部主事, 由北京 调 往江南, 任南京礼部 祭 祠 司 主事,再后改任 仪制司 郎中 。 在南京的时候,钟伯敬 简 淡自持,在秦淮水阁闭门读书,著《史 怀 》十七卷,評論古史,多所 发 明,有古 贤 所不 及 者 。 天启元年(1621年- 48岁) ,升任福建提学签事,考校兴平、延平、和福州三府 。同年 ,因父亲去世,丁忧居家三年,研究佛经, 随后受到弹劾 。 因为年将五十,自念人生无常,佛性渐失,不觉悲泪,乃专精《首楞严经》,眠食造次皆执卷熟思,并与永新贺中男往复参订,成《楞严 经 》十卷。 直至天启五年(1625年 - 52岁),病逝于家。将殁前三日,告于佛,请大僧授五戒,取法名为断残。 钟伯敬 勇于创新,反对拟古, 敢于针对文学发展历史与现状直抒己见。早在27岁为诸生时,他与文友论诗,就断言明诗无真(见《明茂才私谥文穆魏长公太易墓志铭》), 提出了求古人真诗的 口 号(见《 诗归序 》)。他所作的诗不 摹 晋唐汉魏 , 文不摹唐宋两汉 , 传不摹班马,记不摹河东,铭赞尺牍不摹昌黎(见 《隐秀轩集序》 ) 。 与竟陵同乡谭元春 (1 5 86—1637)同是竟陵派的创始者, 名扬一时,当时称钟伯敬体、钟谭体、或竟陵体,清初三大诗人之一的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曾说,古今诗归盛行于世,承学之士,家置一编,奉之如尼丘之 删定 。 于诗文 则提倡抒写性灵, 反对有明一代盛行的台阁体尤其是明中期文学七子们(前七子: 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 祯 卿。后七子: 李攀龙、王世 贞 、 谢 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摹古的文风, 但又以公安派的作品为轻率, 追求表现幽情单绪的狭隘内容,倡导幽深孤峭的险僻风格,作品因而流于冷涩。于是,针对公安派的偏弊,竟陵代起,以凄清幽独矫之,而海内之风气大变(见《列朝诗集小传·袁稽勋宏道》)。钱钟书认为, 以作诗论,竟陵派不如公安派;然以说诗论,则钟、谭识趣幽微,非若中郎之叫嚣浅卤 (见《 谈艺录·竟陵诗派》)。 于散文天地,特别是写山水自然景物的 游记和文学评论的短文, 钟伯敬和谭元春 大都意境高超,文辞优美,而且富有抒情意味,是晚明优秀小品文的代表。 钟伯敬 生前文名颇著 , 著有 《隐秀轩集》,另有《史怀》、《诗归》、《请经图》、《毛诗解》、《钟评左传》、《钟评封神演义》 、《钟评水浒传》 、《钟批三国》、《 钟伯敬先生硃评词府灵蛇》等。其中的《诗归》一书,开一代风气之先, 内有评点,一扫公安派诗学的浅俚之弊,一时纸贵,并盛行半个多世纪 , 毁誉参半,直至当今。毁者欲其 死 ,口诛笔伐,鞭尸扬灰 ; 誉者欲其生,并爱屋及乌,后世托名作伪者就不计其数。 生平事迹见明谭元春《谭友更合集》卷一二所作墓志铭、《明史》卷二八八。 民国施蜇存 《晚明二十家小品》则附有《鍾惺傳》。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81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民国旧书 - 新体广注秋水轩/雪鸿轩尺牍
席琳 2013-1-1 16:33
2013-1-1 前一阵回国,意外从老爷子那里拿回几套民国旧书,其中的一套就是上海广文书局出版的《新体广注秋水轩尺牍》(上下册)和《新体广注雪鸿轩尺牍》(上下册)。品相都很好。其中的秋水轩尺牍为民国八年(1919年)二月出版,民国十三年十二月十一版。雪鸿轩尺牍为民国九年十一月出版,民国十三年十二月十一版。所谓珠联璧合,被后人称作双壁或合璧。 据说清朝有三本著名的尺牍。一本是《小仓山房尺牍》,作者是当时名重天下的诗坛盟主、性灵才子袁牧。另外两部就是《雪鸿轩尺牍》和《秋水轩尺牍》了。作者分别是名不见经传的龚未斋和许葭村,却都是绍兴师爷,两人诗酒酬唱,经常保持着书信联系。 三分天下有其二,应该是很高兴的事了。 许葭村( 1769-1850 ),字思湄,浙江山阴(今绍兴)县人,生活在道光、咸丰年间。出身贫寒,屡次试科举,但始终无法及第。为了糊口,他弃书读律,务刑名之学。到乾隆五十三年 (1788年),成为河北幕僚,任职达四十多年。从此游食于幕府之间,后迫于生活无奈,他凑足了款项,希图捐得一个为五斗米折腰 的小 吏。但由于他赋性介介,不善于拍马逢迎,只得到一个九品以下的小官,使处境反而更加艰难。不久老母死于馆中,停在灵庵寺,长年也得不到入土为安。一儿二女在四十天内也因天花相继夭亡。可见这一系列噩耗,对他的打击之重!于是每于灯昏漏转时,觉人生泡幻,百念俱灰,想披发入山,得万缘皆净。作品仅得《秋水轩尺牍》传世,也算是 浓缩了他游幕生活的点点滴滴,再现了晚清底层文人的艰难命运 。其文字融合着人性的灵韵,婉转秀丽而 没有 矫饰,清新脱俗又倍觉雅致 ,成为后人品读的精品。 龚未斋(1738-1811),字萼,号雪鸿,也是 山阴县人,出身于师爷世家,20岁时因父亲病故于幕馆,随伯父去渭阳经管衙门事务。乾隆三十三年(1768)回山阴应试,但却手气不佳,屡试不第。后于乾隆三十七年、四十五年两次北上,在 河北的 深泽、保定、河间、任丘、张家口、滦州、定县、蓟县等地,以入幕为业。喜欢做诗,更喜欢书札,但其作品仅得《雪鸿轩尺牍》流传至今, 文辞生动雅丽,曲尽情理,为 历代 尺牍 中的 范本。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8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民国旧书 - 评点左传句解
热度 8 席琳 2012-12-1 14:29
2012-11-30 在北京的时候去了一次琉璃厂的中国书店,旧书还不少,但是可买的并不多。回到家中,突然间发现老爷子书架上有一套 简易线 装版的20世纪30年代上海昌文书局印行的《评点左传句解》一至六册,说是以前 在老家的时候,爷爷 留下来的。心中大喜,得来全不费功夫 ! 网上勾一勾,知道这个版本,是铜版印刷,大成书局和上海昌文书局都有不同的版本,而且都号称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所不同的是,老爷子这第一册的封面,叫《增批古文观止》,第5-6册,才叫《评点左传句解》。 其实在此之前(民国九年),上海天宝书局,也有类似的版本,比一比其中的内容和排版格式,竟然丝毫不差。 中国文人之书抄书,以及各个出版商之间,狗盗鸡鸣的事,看来在民国时期,就已经蔚然成风了。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8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英译莫泊桑短篇小说全集
热度 7 席琳 2012-10-11 14:43
2012-10-10 今天在一家旧书店,看到一本1903年出版的《莫泊桑短篇小说全集》(The Complete Short Stories of Guy De Maupassant),是皮的封面,烫金的字体,略有磨损和缺页,被小心地包在一个塑料袋袋里面,让人一看就很喜欢的那种感觉。 上网狗一狗,同样的版本应该至少有两个包装,一种就是软皮封面的这种,是纽约Walter J Black Inc 公司出版的。由于岁月的磨损,封面的颜色,已经是大径相庭,相去甚远的了。 另外一种是硬皮封面的,由纽约著名的Collier父子(Collier Son)公司出版,封面的花纹和颜色都不完全一致。 两个公司的版权,都由伦敦的M Walter Dunne公司拥有,1903年出版,而且都号称是十本合一本的1003页。 1903年,是莫泊桑去世十周年,也是莫泊桑作品在英文世界,大为走红的一年。 因为前不久,就买到过三册1903年出版的全球限量发行500套的莫泊桑全集的精装本,由 M Walter Dunne 出版公司在纽约和伦敦同步发行: 虽说都号称是限量发行,可是上面的这两种样式,和我手里的这三册(标号第150套,每套17册),书脊的花纹和设计风格都不完全相同。 要不每套都是比较个性化的设计,要不就是出版商故弄玄虚,以此来骗钱和坑人。 莫泊桑号称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可是我们能看到的莫泊桑全集与莫泊桑中短篇全集的中文版,大约是在他去世百年之后了。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25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蔡济恭
热度 2 席琳 2012-9-16 11:30
2012-9-15 买了一块木刻雕版,是十八世纪朝鲜著名学者蔡济恭先生文集《樊岩集》中的两页(第36卷第28-29页)。 蔡济恭(1720-1799), 是李氏朝鲜(1392-1910)中期(英祖和正祖时代)名臣,籍贯平康, 字伯规 , 号樊岩 、樊翁, 是知中枢府事蔡膺一的儿子。 1791年蔡济恭73岁时画家李命基奉正祖御旨为蔡济恭绘制的肖像画 蔡济恭1743年出仕,官至领议政,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农业、和社会各方面都建立过丰功伟绩。被英祖称为“无私之臣下,耿耿之忠臣”,死后被正祖谥号为 文肅 。 正祖亲自提笔写下了雷文碑,立于蔡济恭坟墓的右侧。 在 韩剧《正祖大王-李算》中,蔡济恭被称作樊岩大人,在韩国和朝鲜,蔡济恭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诸葛亮刘伯温一类人物。 传世作品有《樊岩集》、《国朝实鉴别编》、《含忍录》、《父母恩重经》等。 附: 蔡濟恭年譜 1720 - 生于洪州,九峯山,漁子洞 1734 - 鄕試 1743 - 承文院權知副正字 1747 - 翼陵別檢,藝文館檢閱,待敎 1750 - 成均館典籍,司憲府持平,弘文館校理 1753 - 湖西暗行御史 1754 - 北評使,世子侍講,文館修撰,司憲府執義 1755 - 州掛書,逆獄問事郞,同副承旨,左副承旨,兵曹參議 1756 - 伊川府使 1757 - 司諫院大司諫, 1758 - 左承旨,漢城判尹,都承旨,承文院提擧,思悼世子,廢世子,備忘記 1760 - 大司憲,都承旨,京畿道觀察使瀷 1761 - 工曹參判,曹參判 1762 - 母夫人,思悼世子 1763 - 脫喪,刑曹參判,開城守 1764 - 安岳郡守 1768 - 三水府使,鹹鏡道觀察使 1769 - 承文院提調,戶曹參判 1770 - 內局提調,兵曹判書,曹判書,判義禁府事,戶曹判書 1772 - 世孫右賓客,弘文館提學,曹判書 1774 - 平安道觀察使 1775 - 蔡彭胤(希庵),姜樸(菊圃),左參贊 1776 - 判金吾使,判中樞府事 1777 - 守宮大將 1778 - 進賀謝恩正使北京 1780 - 奎章閣提學 1786 - 密符,平安兵馬使 1787 - 密符,知中樞府事 1788 - 右議政 1789 - 左議政,顯隆園摠理使 1790 - 景慕宮都提調 1791 - 尹持忠 1792 - 南萬人疏,判中樞府事 1793 - 壯勇外使,行宮整理使,議政,中樞府事 1794 - 上號都監,都提調 1795 - 華城摠理使 1799 - 去世,年80,谥文肅公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8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约翰弥尔顿的十四行诗
热度 8 席琳 2012-9-9 18:19
2012-9-9 星期六在一家旧书店,赫然看见一本1899年版的《约翰弥尔顿诗集》(The Complete Poetical Works of John Milton,Cambridge Edition,Hardcover, by John Scudder, Horace E. Scudder - Editor)。 在该书的第77页,就有约翰弥尔顿(1608-1674)于1655年(47岁)作的一首十四行诗 On His Blindness (论失明 - 作者于1650年左目失明): When I consider how my light is spent Ere half my days, in this dark world and wide And that one talent which is death to hide Lodged with me useless, though my Soul more bent To serve therewith my Maker, and present My true account, lest he returning chide “Doth God exact day-labour, light denied?” I fondly ask. But Patience, to prevent That murmur, soon replies, God doth not need Either man’s work or his own gifts. Who best Bear His mild yoke, they serve him best. His state Is kingly; thousands at his bidding speed And post over land and ocean without rest; They also serve who only stand and wait. 据说这是第一首汉译英诗 ( 沈弘、郭晖 - 最早的汉译英诗应是弥尔顿的《论失明》 ) ,译文出自自号墨海老人的 英国传教士麦都思( Walter Henry Medhurst,1786 - 1857)于 1853 年 8 月在香港出版的一部中文月刊《遐迩贯珍》的第二卷 第9期 (1854年) 上。译者是著名汉学家,译文用的是《诗经》四言诗体的格式,深谙诗人的个人与时代风格和东方知识分子之风骨,因此意义深远: 世茫茫兮,我目已盲,靜言思之,尚未半生。 天賦兩目,如耗千金,今我藏之,其責難任。 嗟我目兮,於我無用,雖則無用,我心鄭重。 忠以計會,虔以事主,恐主歸時,縱刑無補。 嗟彼上帝,既閉我瞳,愚心自忖,其責我工。 忍耐之心,可生奧義,蒼蒼上帝,不教所賜。 不教所賜,豈較作事,惟與我軛,負之靡暨。 上帝惟皇,在彼蒼蒼,一呼其令,萬臣鏘鏘。 駛行水陸,莫敢遑適,彼侍立者,都為其役。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474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一本曾经的畅销书
热度 5 席琳 2012-9-2 09:57
2012-9-1 早上在旧书店里看到一本书,是1905年版的《赖利快乐之歌》(Riley Songs O'Cheer)诗集,图文并茂,品相完好。这本书,初版于1883年,二十二年间,再版了十四次。 网上下载的《赖利快乐之歌》诗集图片,品相一般 赖利其人,全名叫詹姆斯·惠特康姆·赖利(James Whitcomb Riley,1849-1916),是十九世纪美国最出名的诗人和记者。1989年版的北美百科全书上说,尽管100年前,赖利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可是到如今,阅读他诗集的人,是愈来愈少的了。 赖利的诗歌感性、幽默而直接,往往取材于其在乡村的经历、快乐的童年生活,以及最简单和平常不过的快乐事。因为他在诗中往往使用印第安纳州方言,被称为“印第安纳诗人”和”普罗大众的诗人“。 赖利出生于印第安纳州的格林菲尔德,一辈子没有结婚。他在16岁开始旅行,最初为广告牌作画,并参加药品展览的巡回表演。赖利到处游历并阅读自己的诗歌作品,早年为一举成名曾不惜刻意去模仿别人和造假。尽管他的朗诵和作品都很受欢迎,也为他赢得了不少财富。但是他的诗歌被认为不上档次,因而他也从来没有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诗人。 赖利的其他诗集包括《老家的游泳池》(The Old Swimming Hole)(1883年);《一会儿》(Afterwhiles)(1887年);《童年歌谣》(Rhymes of Childhood)(1890年);《绿色的田野和奔流的小溪》 (Green Fields and Running Brooks)(1892年);《儿童快乐之书》(A Book of Joyous Children)(1902年);《全集》(Complete Poems)(六卷,1913年)。 可无论如何,根据1987年版COMPTON氏百科全书,赖利的诗集,其对读者的感染力和阅读人次上,在美国历史上,都无人匹敌。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8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机智和幽默
热度 15 席琳 2012-7-22 12:37
2012-7-21 今天花25美分,买了本1911年版的《美国机智和幽默》(The Wit and Humor of America)第十卷。是由美国十九世纪末著名喜剧演员和作家魏尔德(Marshall Pinkney Wilder,1959-1915)先生编辑、范科与瓦格内尔斯公司(Funk Wagnalls Company)出版发行的。64开本,红皮。应该是第二版,因为第一版发行时间为1907年。 扉页上是美国十八世纪末著名作曲家司坦顿(Frank Lebby Stanton,1857-1927)的黑白画像,他有5篇文章入选。 LivriVox网介绍说:《美国机智和幽默》这套书一共十卷,其中第十卷收集了42位作家的62篇短文或诗,篇篇精华,以飨读者。 (The Wit and Humor of America is a 10 volume series. In this, the tenth volume, 62 short stories and poems have been gathered from 42 authors. This volume is sure to delight listeners.) 。 其实在美国,象这样的老书随处可见,连图书馆都不愿意收藏,定期处理的要。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把前浪拍在沙滩上。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913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一本畅销书
热度 15 席琳 2011-12-24 11:29
2011-12-23 几天前在一家旧书店,看到两本童话诗集,《Now We Are Six》,一本是1927年版的,一本是1949年版的,应该是同一个人的收藏。 这可是当年美国最畅销的童话故事系列丛书,如何畅销呢? 我看到的这本1927年的,已经是第一版的第70次印刷了,而且这第一版,是1927年10月13号才发行的,第70次印刷,是1927年12月份的事,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印刷70次,平均每天都印刷一次以上,并且根据网上可以看到的资料,当时应该不止一家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美国的EP Dutton Co 和英国的Methuen Co。 为什么如此畅销呢? 因为这本书,就是大名鼎鼎的经典童话故事《Winnie - The - Pooh》(1926)的三部曲之一(其他两本分别为When We Were Very Young - 1924 和The House At Pooh Corner - 1928)。 这个故事经过迪斯尼的演绎,目前在全世界已经家喻户晓。        1927年第一版(我看到的是红皮没外套的那种- by A. A. Milne; illustrated by Ernest H. Shepard; published by E. P. Dutton Co, 1927,品相太差,没有买。) 1949年第13版 - E. P. Dutton Co, 1949,第162次 印刷。 我手里的这本1949年的《Now We Are Six》,应该是中间这一本,英国 Methuen Co, London, 1949,第13版,第29次印刷。 书的扉页上,有赠书人Currnlie Nora1949年12月的签名,和藏书人Cindy Kingdon于1955年藏书的签名和编号1149/7580。 书中的每一页,至少都有一幅设计精美的黑白插图。
个人分类: 点点滴滴|963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9-28 22:18 , Processed in 0.037284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