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欧美空军早就研究过战斗机公路起降的问题,这也是瑞典空军的保留节目。很多年来,各国战斗机都时不时演练一下战斗机公路起降的问题。乌克兰战争之后,挪威和芬兰都加强战斗机公路起降的研究和演练,波兰也是。英国甚至用“台风”在单车道公路上试验过起降。' g. @+ G( O. |5 R- T7 I+ R% m5 V
* Q- d5 I. {4 s. ]& X8 _) D
2 A: V3 P% J0 ]9 |5 v( f
挪威F-35A在芬兰演练公路起降
, {4 L' P5 I2 ` T9 l# {; q& z4 ~( ~9 p3 a' [
/ H4 m+ v2 g% J+ |公路起降是瑞典“鹰狮”的保留节目
8 }2 ?, e5 R: x D: k- R4 J ^+ L* ~& k. Q
+ U5 S6 q: u* _' k. F- f- a4 r
但除了偶尔表演,这样的弯道实际上不适合公路起降4 Y' W! c3 c, m! i2 s& m
* A5 x% ~7 G/ K/ I2 b% p
0 i1 S9 J/ \2 d3 d
# d% g- |) A0 G8 ?& c8 B
# |7 Z" s$ t7 T这样的林中公路只适合作为滑行道
3 y; R1 u% A1 Y; {2 i, ^; a$ p( \8 {2 K! [% z
战斗机在公路上分散部署有用吗?5 w: `' @5 J5 ~
1 C* |: {& R* q0 V% D# z, F! J1 n
在理论上,战斗机只需要一段长度足够的平坦路面,就可以起飞降落。但现在战斗机起飞重量动辄超过30吨,只有三点式起落架与路面接触。少数战斗机的前起有可能是双轮,但主起基本上都是单轮,而且所有轮胎都是直径相对小的高压轮胎,对路面的压强大大超过同等重量的卡车。
. p8 F0 S+ c* X. k" \' @1 r
7 a" N* K$ l4 @; Y- _# u& u [# D着陆重量较轻,但也有20吨以上,最大的问题还是着陆时强大的冲击力。主起接地是很强的冲击力,主起在机体上的锚定点永远是机体最强部分,前起接地的冲击力也不小。这是道路车辆不可能比拟的。
9 w# B" ?( ]* o ^6 I- Z- g5 b
" n+ K% t0 `9 h3 T8 V, y; A" |重量和冲击力意味着战斗机起降在一般路面上只能是偶尔为之。一般的公路路面起飞几个架次,路面可能就压坏了;着陆冲击力可能一次就把路面报销了。没有特殊加固,公路不能作为可反复使用的跑道。
7 z1 b- c9 a- Z7 J
) p5 P) j/ d% f0 w: q/ I9 i另一个问题是生存力。; B5 p% ]' ]* m' o) X; H& V8 M, c
5 B b( Z8 g( W4 [- v/ H& [
用公路补充常规跑道,出发点就是公路到处都有,对方难以确认哪一段公路被用作跑道,防不胜防,打不过来。其实,对于大部分地区来说,几千米长的笔直、宽落、平坦而且两侧有几十、上百米开阔地的公路段并没有那么多。而且不光这一段几千米,前端和后端还要有至少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开阔地,否则飞机起飞、着陆路线的净空要求没法满足。
# Q" ~5 n( V0 Z l9 O4 @* c! s! m
: y [' k0 ]/ k5 D0 r在公路设计的时候,路线规划不仅要考虑地形、地质条件,还要考虑沿途的城镇,路线常常为了连接或者绕过城镇而弯曲。在大平原上,也有天然的沟坎和土丘。公路没有铁路娇气,好处就是对这些地形上的不平整不在乎,不太陡峭的上下坡直接开过去,需要绕一个弯子也不是大不了的事。
0 G `+ F1 U# z; e) Z
7 ]$ D. w6 t0 |0 i- p( S8 Y造路征地时,要尽量避免割裂产权地块,沿地块边缘走线或者从正中穿过去总是最好的,割裂出一小块飞地对大家都是麻烦。4 Q0 ], S' Z& o! c/ S1 c$ V
; T" Q+ K5 J4 {5 a* q8 E
这一切决定了即使在大平原上,公路也常常不是笔直、平坦的,印象中的笔直、平坦与跑道的要求常常相去甚远。7 c* z3 v, F: f
+ ]8 M: i5 o4 ]/ |% \大段笔直的公路也不利于行驶安全。开过长途的人都知道,大段平直公路最容易打瞌睡,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有时候特意弄一些缓和的弯道。
: |, F5 S! w) f# k! u
# x/ }% ?( P) G6 p; x" L即使在北美中西部的大平原、大草原上,大段笔直平坦的公路也很少见。罕无人烟的育空和阿拉斯加有一些几十、上百公里都不带弯的,但只是没有弯而已,并不平,还是沿着地形不时起伏的。 [- C$ h) [( `) C
& I8 g, S5 w `- s# T( H+ n要将直线段公路改造为符合战斗机起落要求是做得到的,无非填沟、劈坎,全面加固。但这样的公路段不难辨认。即使没有事先情报,空中普查也能辨认出来,直线公路“莫名其妙”地填沟劈坎,还加固到高标准,非奸即盗。( ]% U* L/ y7 a; {. g4 U$ w
+ g2 m, K3 z! d1 [( n在卫星、长航时无人机的全时全境监视下,即使有漏网之鱼,一旦启用,也很快就会被发现,所谓利用公路起降可以避开侦察是老黄历了。: f- x2 E. k$ g' a' }
4 |" m8 M( q4 A9 W* }
公路跑道还有其他问题。 z, q- s; A7 l! H
" X6 W) |/ R; S" _" g. @
正规机场不仅跑道用于起飞、着陆,还需要滑行道帮助着陆飞机迅速让出跑道,还需要停机坪用于加油、装弹和简单维修。滑行道和停机坪也在紧急情况下用于起飞、着陆。飞机受到损坏时,还可以在草地上迫降。起飞、着陆事故时,一头扎进跑道边的草地里固然狼狈,但大部分情况下不至于送命。& M9 ]; i$ p: s/ s5 N" @: l
+ l) E: w5 i7 l+ k+ b
公路就不一样了。6 h! e5 @0 L/ h2 j* s4 g
; f, Z" ?/ w- D, n, O4 Z2 c- h
公路边上是否有岔路可以作为滑行道,这是要看地方的,停机坪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莫名其妙加些滑行道和停机坪就不打自招来,违背“大隐于市”的目的。油库、弹药库、机修棚倒是容易伪装,指挥通信、飞行员休息也可以用方舱拖车解决。* _' ^( x; T2 C( ^
) G" S9 s7 a4 a" }* t& D8 K正常公路两侧在路肩之外要么是护栏墙,防止车辆滑落;要么是又宽又深的排水沟,这是避免路面积水的必须。但这也意味着战斗机在起飞、着陆中一旦偏离跑道,就意味着机毁人亡。公路跑道段两侧铲平当然是可以的,用其他技术手段保障排水也不难做到,但这就不打自招了。1 _0 A4 K' b! m
- O+ {2 b0 S& W. X& b4 W; Q由于只有简陋、零星的支援设施,公路跑道只能支持零星的战斗机运作,既不能保障大机群出动和回收,也不能保障高密度出动和回收。
* t. `6 r% q7 z' h7 ?0 ]' a O3 t( [0 p/ L* }: v8 q
航母的地方更加狭窄,但那是在无数优化和操练后才达到的高效率运作。相比之下,公路跑道是临时搭起来的草台班子,效率没法比。在理论上,长期操练和优化也能提高战时运作效率,但“天真无害”的幌子就早早暴露了。几次操练下来,全世界都知道这里有一段公路跑道了。# m% a( s- S |2 T% c
2 q! T7 U. N; ~+ E- f; U% V1 d
即使在战前依然没有发现,战时一旦启用,不难从跟踪敌机的归航航迹按图索骥。如果敌机消失的地方没有已知机场,但有大段平坦笔直的高速公路穿过,不难通过卫星和长航时无人机查明。
4 J, F( V& V. g& `6 B& c9 ~+ d) I: t
公路跑道还需要防空和警卫。雷达、无线电通信很容易暴露目标,一段“平淡无奇”的平直公路突然冒出来大量无线电交通,用膝盖就可以想出其中奥妙。但无线电静默又无法保障起飞、降落作业。
: R# C/ L, g/ W, _. W* [6 m1 j& s) o* D- B; s% r4 ^, K
夜间起降是另一个问题。用灯光标示跑道很容易被卫星或者无人机发现,用无线电信标就更容易发现了。但不能夜间运作在全天候、全时的现代战场上就是不可接受的残疾了。
: Y# B5 \+ |/ A5 k/ x7 F
4 u9 U8 e9 @: z由于临时性,公路跑道的防空和警卫很难达到正规机场的水平,一旦暴露,空袭和特种部队袭击就是难以抵挡的威胁。7 W5 R! j Y* `
8 H( _$ `1 H$ }% p( e
总的说来,适合用作公路跑道的路段并不多,实际上未必比真正专门填平、拉直的机场和跑道更多。但即使有众多公路跑道可用,也不存在打不过来的问题。
; w$ g7 n/ O7 w- r2 h, T. i
" ?8 R8 X) `- \% S打跑道是个一言难尽的问题。一方面,跑道目标大,还是固定的;另一方面,跑道需要精确命中,而且需要大威力甚至专用弹药。 g* f- C3 J6 j' z8 n8 `8 a
0 s$ N6 V# w4 U5 {历史上,打跑道需要作战飞机沿跑道敢死低飞,投弹攻击。考虑到命中率和毁伤率,常常需要多波次或者鱼贯攻击,在有严密防空的情况下尤其危险。
# Y) ~# L0 R& i9 S$ [% ~3 k% j4 R! v
但时代不同了。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制导滑翔炸弹都具有足够的命中精度和威力,都能从任何角度攻击,能在防空圈外发射,使得跑道位置一旦被确定,很难抵挡得住坚定、反复的攻击。特种部队携带的小型、专用弹药在精确放置后,也能确保跑道不能使用。" C" p ]- ]: \! d l8 E3 G# G
+ u/ M, `, k9 j; g4 z0 H! m
在60年代,北约空军对苏联空袭下战斗机的可出动性进行过大量研究,垂直-短距起飞和公路起飞是重点课题,但结论总是:大型机场依然是最优选择。需要大量坚固机堡以避免被面打击弹药轻易摧毁大量飞机,需要有坚强防空,还需要有强大的工程抢修能力,但只要不满足于存在空军,大型、完备的机场依然是最优选择。" |0 H: v8 Z' L% x; ^3 A0 }4 }' {
5 y6 L. A' w/ G分散部署的垂直-短距起飞能力只有理论上的优越性,实战价值有限。在最好情况下,敌人打击不是问题,出动效率依然太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海湾战争中试验用钢板铺设简易起降场,供“鹞”式战斗机出动,伴随上陆的陆战队向纵深滚动攻击,但最后还是回到海上的两攻上集中使用。一是陆战队的攻击纵深根本不需要滚动攻击,二是舰上的保障和出动率好多了。
3 u4 s" C7 M2 h7 K1 s2 D6 P8 ^% l% L
( k4 Y# y9 \7 k瑞典一直坚持战斗机的公路起降能力,与瑞典独特的地理环境分不开,芬兰也有这样的条件。高速公路系统发达,平坦的北方森林里有大量适用的路段可用作跑道,这是很多国家没有的条件。' l: S: z- z( V
! F. ? g8 ?, J7 U+ s% e+ n' g3 J x
瑞典模式实际上不是单一公路,而是把某一公路密集地区转型为公路基地,一些道路用于滑行道和停机坪,长直路段用于起飞着陆,并不是一般想象中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辟出一段公路作为跑道。拥有这样条件的公路段更少。5 m0 n5 ]" l* m
4 c% X- M) H" |4 [* e, E9 n公路跑道说到底是增加可供起飞、着陆的跑道数量,在主要基地跑道被毁时,还能从公路跑道继续出动,至少有可以降落的地方。但这对幅员广大但战斗机数量较少的“低密度”战场还有意义,对于“高密度”战场意义不大。2 I1 X+ p6 p% Y+ X7 V9 b; s! h+ L
3 e" v' p/ o) k作为交通动脉,高速公路本来就是打击目标。要是遇到严密防守和顽强抢修,肯定有鬼,正好升级为重点打击目标。! L& Q% s# t& V$ @, t6 l4 S* b5 t
8 z" d- M5 f5 u1 `0 t9 C! B9 K
对于中国来说,周边可能的公路跑道需要关注。在台湾岛上,有可能改用为公路跑道的高速公路段只有这么几段,加强监视不难做到,一旦启用,立刻确认,立刻打击。日本也是一样。菲律宾估计就没有多少高速公路,也谈不上用于公路跑道。不存在数量众多、无法查明的问题。
/ v" r7 h* `, }4 \& z
# |1 F k3 {# E/ Z% a5 R; I# ~+ R但适合F-35B适用的公路跑道就是不同的问题。
/ I5 a* E! ~ L5 Z5 O5 N. h4 ^5 c+ d9 t+ ^
F-35B可以短距起飞、垂直降落,不仅需要的平直公路段短很多,两端的净空要求也低得多。不过上下跑道的滑行道和停机坪问题依旧,否则只适合三两架飞机的零星出动,很难形成有用的战斗力。/ O% V+ y8 w! [$ T$ Z
+ R8 T' S2 b$ t; Y
这对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跳岛部署是一样的问题。在理论上,岛上只要有不大一块平地就可以流动部署,迫使中国“打地鼠”。问题是,海上的岛屿是有限的,可能用作起降场的平地也是有限的,用于F-35B的起降还需要铺设防热钢板或者特制铝板加强,更加容易辨认。只要发现,用几发弹药确保失能不是难事,顽强抢修的重点补充打击。在卫星星座和长航时无人机的现在,地鼠可能出没的所有洞穴统统在全时监视之下,冒头就打。- d7 s1 x2 k( c
( C6 \" U+ D* A6 n' b
大型机场的生存力对解放军也是挑战。但依托大陆毕竟不一样,幅员大,机场多,血条长,抗打击力强。
, ]8 _. b" l/ F t( c" @2 ~% ]- j3 L( Z$ P; @0 ?1 ]
公路跑道只是大型机场的补充,还是生存力和作战效率损失很大的补充。有一定的用处,但不足以改变战局。
7 R" A+ M5 n2 d3 j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