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云际会 于 2013-8-26 05:02 编辑
7 e" H: ~5 E& X9 d# z1 k9 Q- A/ E4 ? z$ }
引子:这是我国内的导师所写的一篇文章,会在他所著的《量子力学:菜根谭(第二版)》里出现。这里经过他授权同意,让我代发在网上以引起讨论。此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另,这也是同时将在《全国高校量子力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西安会议)上的报告修改稿(张老师是全国量子力学理事会前理事长,现任是潘建伟老师)0 T8 x7 q: A) _1 ?+ B4 x
3 G4 }* O! O; F' H' q8 F
; B: `, K3 Y: e近代自然科学禀性探讨 ' j: Z5 O( z2 d3 Q( m8 a
张永德
9 N" Y% J" ~- z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合肥,230026
1 i! Z4 r7 V0 t# s; c目 录% b% `# o2 O7 L1 @" }6 c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
9 A+ {7 C3 x9 o: m4 C4 e3 S 二,蕴含的要素
4 p8 [. j: W5 D: v* C- g 三,发源于西方# f! {7 Y* N: a/ }1 ?# B
四,局限性
" A1 e2 q, d" n5 [% A. l 五, 科学观与方法论中常见的偏颇
4 j* K j7 E/ c. `/ w- r) U1 L: W 六, 自然规律的三条基本原理
5 `' J6 E- t) U! ^' o5 s※ ※ ※ / w2 @' \( X+ b. G, ^+ }% c
前 言 : C& c# A L5 H- R* }% T) F3 a
近代自然科学和技术, 本文简称作近代自然科学。按目前科学进展而论, 它主要包括数、理、化、生、地、天、能源科学、计算机和电子网络、量子通讯、材料科学、脑科学、DNA科学……等等。6 b3 s! \% G: w# E8 I' x0 t' f
" n. w; F. a* m- m
本文探讨近代自然科学的一些基本问题, 包括剖析和概括它们基本特征、共同要素、局限性、科学观和方法论中常见的偏颇,最后归纳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三条基本原理。本文力图通过深入的剖析,结合广阔视野的概括,来考察和认识近代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
D6 E& M6 K9 @) H! ]. x% W8 |$ p' F! m4 x0 E. _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
1 ~, m+ [2 e0 f7 a' u0 F0 ]9 M' b9 X7 |( D* ]: s' b2 U- L& j
全部近代自然科学技术都仅仅是“可道之道”,只是相对真理,并非绝对真理或最终真理。对近代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是全体人类理性认识的最大公约数。
5 f' R% T/ L7 ]/ o g- |& {% v. N- o' P# K$ W: t
总体上,近代自然科学总是从经验和现象出发,从实践中抽出公设,运用逻辑演绎建立起一个个相对自洽的理论体系,再返回实践经受检验,获得进一步修正和发展。这种思路基本特征有两条:“实验检验”和“逻辑论证”。实践检验以及对理性美的追求是建立这些理论体系的出发点,而实践检验也是归宿。
- {' d' j+ v/ N# }% U0 g' b/ z
- H i0 e, z% n' o' c1 u. | 近代自然科学不是只承认经验和概念复合的经验主义或符号主义,而是同时承认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客观规律的物质性,绝对真理的存在性。所以,近代自然科学技术本质上应当称作唯物的逻辑实证主义。举例来说,桌子不仅仅是感觉的复合,更是独立于观察者的具有客观存在性的实体,虽然可以用对它感觉的复合来描述它;月亮不仅仅只是人们主观感觉的复合, 更是独立于观察者的具有客观存在性的实体。$ L+ k n' ]1 j9 s
1 L4 P6 i# W0 S) N4 \3 J5 V ], q* p9 y 物质与精神是对立的统一体,如同硬币的正反两个侧面。人脑思维过程既是精神过程也是物质过程,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侧面。这种对立统一,人们是强调 “对立”——为斗争哲学寻找理论依据呢?!还是看重“统一”——强调关联、强调共性、强调依存呢?!生命和脑科学家感兴趣的显然是两者之间的关联、对应和统一。
' G& `. T5 h& j0 E) S3 Y' x6 z8 z; F, d" L4 [
真、善、美:科学用理性“求真”,文艺随情感“求美”,信仰从人性“求善”。三者全体构成人类和谐社会。其中,自然科学遵循客观性,体现理性精神,从属“诚不诚都灵” 的逻辑。而自然科学理性范畴之外的信仰、爱情等等,依循主观性,渗透主观感受和文化熏陶,显现出另一种“诚则灵,不诚可能不灵”的模式。
; |% q. _ ~8 v3 F |0 ]二,蕴含的要素
( p/ a; D: u3 E2 ^1 S5 r
# z* D( c% o8 O 整体概括而言, 近代自然科学蕴含如下五个要素:& v7 c$ w/ [# m/ q" _8 j
$ |/ y& I8 |3 ~/ q2 N8 P
1)因果性 :有因果关联的,有实验响应的。
# V# ]3 V9 }3 U& k 2)普适性 :满足前提下,结论普适,与观察者无关。/ K* D) a0 L+ h l' D9 t6 f* i
3)自洽性 :体系内部所有结论是自洽的。
9 A( @5 w% c5 M& M0 {; |2 |9 N& h 4)可重复性、可检验性:所有结论都能够接受实验检验。0 ~" A8 P( N# L) x, T
5)可量度性:不可量度的事物不属于近代自然科学范畴。
1 B3 ^+ h& N. e, ]) e- v3 e7 n( G7 O1 X( C" k# P
总之, 没有理性基础、无相互作用、不受影响、无因果关联、不可重复、无法检验、不可量度的的事物不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而属于文学、艺术和宗教…等范畴。比如问: 孙悟空体重是多少?无法观测;“糊里又糊涂的”爱情,不可度量; 以前的动物学植物学大体属于描述和归纳性质,并不能算作近代科学。宗教信仰,按Born转述的Einstein的观点【1】,是属于理性之外(也即科学之外——本文作者注)的正常事物。) i2 }% r( d7 Z" d, D
9 |) C; j4 Q4 Y
三,发源于西方
1 u) K0 j1 b1 i2 }# N
2 T! U% _ _7 B 一般认为,近代自然科学发源于西方,摇篮是Euclid的“几何学原本(The Elements)”。从实践中抽出公设,经过逻辑加工构成理论,返回实践,这一思维模式实是开万代自然科学体系之先河。所以,确切些说,近代自然科学应当称作西方近代自然科学。6 O: v! V7 M ` P
3 y$ r: D X" P6 Q! _% z- z& J
应当说,中国有雄厚的技术史,但确实没有对应雄厚的自然科学史。值得称道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四大发明都是技术。当然,这不等于说中国5千年文明史中没有很多自然科学成果的亮点。总体而论,中国古代对自然研究的基本特征是“天人合一”式的直觉“综合”远胜于理性逻辑的“分析”。“格物”不得法,“致知”不系统。中国古代学者缺乏大块逻辑思维训练。例证是中西医基本特征的比较━━两者集中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差异。9 g7 Z- I7 J' q; a4 d- v
8 F7 E/ K3 ^# o3 p
四,局限性
' {( e1 g: m# F' P% d" i( `9 G$ f) b3 P& L. e3 J/ O# A! g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既然纯属“可道之道”,其总体思维模式就存在着局限性。深入检讨有如下5点:
# I& R5 ^0 ^- {
R6 z0 E8 S1 h' g$ T5 u$ D 1)公设有局限性。人类实践的局限性产生了认识的局限性, 认识局限性导致公设的局限性。举例说, 从欧氏几何到罗氏几何再到黎曼几何的发展过程就说明了这一点。
o2 ]9 @0 @ |( z% s( p$ b9 k3 R0 x8 y5 ?: y# M
2)人类认知能力有局限性。人类眼耳鼻舌身,以及人类 (包括现在和将来利用人类所在空间的物质) 制造的全部探测系统,它们总体一定是完备的吗? 就是说,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东西,最终一定会为人类所认识吗? 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经论证也无法证实的论断。说到底,它只是人们的一个信念。
' P% i" X% b2 b! I! K2 D# I$ M4 \0 @3 l `& ?) S1 ^' Z9 E
3)逻辑演绎能力有局限性。牛顿力学诞生到量子力学创立一再表明,物理学基本规律和基本观念都是逻辑论证无能为力的地方。还有,K. Gödel的“不完备定理”【2】也表明, 任何逻辑体系都不可能是完备的。Landau也说理论物理中追求数学严格性往往是自欺欺人【3】,其原义都在于此。
5 A+ \0 I1 ~1 N$ {8 e* s4 m
* R; S: H z2 j( L1 g0 d 4) 量化问题的局限性。Einstein 说过:不是所有可以量化的东西都是重要的,也不是所有重要的东西都可以量化。后者比如,爱情、亲情和信仰就是无法量化的“重要的东西”。
9 k8 G1 X) h9 r5 G: g
' o- F; [2 |5 {9 A, w 5)科学只能解决物质文明,并不能解决精神文明。
0 p" O% c% F$ q! D. e u4 ^
/ [9 k( U3 j! U1 [) L9 {5 Z 只有科学,没有信仰的社会是自私、放纵的社会;只有信仰,没有科学的社会是贫穷、愚昧的社会。纽约报纸载文也说:“我们已经可以把人送上月球,却无法让人从车门口向车中间挪动一步。” 公共汽车车门的踏脚板就是乘车人的“变心板”:乘车人一踏上这块板,对下面挤车人说话的口气就会变。众所周知, 科学本身是把双刃剑。既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 造福人类,也可以用于危害人类。/ Q6 c F$ r* i% x1 i* ?
" U8 j! j3 @, j# I9 ]
其实,就对人的全面成长而言,科学是对人能力的锻炼培养,信仰是对人格的引导塑造。所以,科学与信仰实际并行不悖、科学与宗教应当相辅相成。科学解决物质文明;信仰和宗教解决精神文明。科学是振兴一个国家所必须的、重要的,但决不是万能的、包容一切的。走向极端的科学主义是严重的偏颇!世界上信仰多种多样,人类应当而且必须学会尊重别人的信仰。
0 }7 G# h$ t3 {( i
% B4 V; o3 D9 T9 o R 我们实在应当牢牢记取Einstein的话: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瘸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4】。我们也应当牢记孙中山的话:佛教有救世之仁, 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5】。
% C z. P3 v6 e: r6 Z. s7 y6 w% a4 V+ |. ?9 P- S1 b
【1】M. Born, 《Max and Albert Einstein》,The Born-Einstein Letters,London,Macmillan,2nd edn,2005。% x- [6 @" H9 O2 o B
【2】关于数理逻辑的 “不完备定理”(1931),参见汪芳庭《数理逻辑(第二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第3、4章。
7 d( w3 J& \9 @. O【3】朗道,栗弗利茨,《量子力学 非相对论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英文第一版序言。
" V! i) J* m" P8 y$ f【4】A. Einstein,《Ideas and Opinions》,Carl Seelig,ed.,New York:
1 I' c, V# t. o, L& m0 f& Y* RThree Rivers Press,1982;M. Jammer,《Einstein and Religion:4 X$ ^2 a+ D3 A ~2 r/ } l
Physics and Theology》,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9。
0 u1 e) O4 S! O, W* O, pEinstein给P. Wright的信。安·罗宾逊编著,《爱因斯坦 相对论一百年》, 张卜天译,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
# }0 \/ ~6 w" M' a7 q3 l【5】《孙中山全集》第9卷,或见西安大慈恩寺石壁题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