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6-6-5 21:11 |
---|
签到天数: 4 天 [LV.2]筑基
|
配合店面扩张的供应链地理扩张好办,找第三方物流(3PL)。实际上,过去20年星巴克的地理扩张就没有停止,一直主要依靠3PL打前站。前面提的仓库配送中心什么的,也有一部分并不是星巴克全资拥有,而是有第三方物流的资产。待到物流网络渐渐稳定,再慢慢梳理和整顿,这个不是问题,难的是产品线和渠道的扩展。2 }# r5 u2 k. i4 S3 G9 I% W' Z! _2 [
* s9 k0 X7 O1 L
领导想的都是好主意,供应链的人总提滥问题。(1)领导,原先咱们只配送12000家店面,现在要配送到至少4万多家食品店和超市,俺们不认识路呀?(2)领导,原来咱们只配送很少的几种咖啡豆,大包装的,现在要制造,包装,配送的品种(SKU, Stock Keeping Unit)太多了,包括品种(法式的,意大利式的,苏门答腊的,瓦罗那的,早餐的,家常的,金装的,有机的等等)x 咖啡因 (有,无)x 不同烘焙 (淡,中,深色)x 包装尺寸 (半磅,一磅,五磅,等等)x 特殊要求 (组合包装,礼包,圣诞节包装,等等) x 其他等等,这个太多了,咱们管不过来,咋办?(3)配送那么多连锁超市,每家的补货周期都不一样,他们不按咱的日程安排来,咋办?(4)那么多超市,每家的配送要求不同,小的商家可能要求把小批货直接发到零售店面,大的连锁要求把大批货发到他们的配送中心,麻烦呀,怎么办?(5)咱们不会造冰激凌,也没有配送的冷链,怎么办?(6)咱们不会成批制造饮料,然后配送到各个商店的饮料货架,怎么办?(7)这个怎么办,那个怎么办,等等等等。; D, Y _2 F \# E8 ]
7 b/ Q6 e# s# V: X: N' h领导冷笑两声,大笔一挥,批道: “要致富,先修路。要提高,找外包。大抵如此。”于是乎,各路英豪纷纷去找外包。现在探讨一下第二题的答案。沃尔玛买的星巴克咖啡豆和星巴克店里买的咖啡豆,都拿回家自己煮,味道一样不?我的分析是2011年3月前,有可能不一样。2011年4月开始,应该一样。当然,前提条件是您的嘴够刁,要不然全白扯,肯定都是药汤子味。, W* s: n% \& {0 P/ a1 x
& U+ i' U: q! n) ?/ [# U4 @
2011年3月前,两种袋装咖啡豆走的不是一条路,供应链不同。店内销售的咖啡豆,走的是和星巴克自用咖啡豆一样的路径,即从产地,六个进货库房,五个烘焙包装厂,五个一级库,33个二级库,店面。星巴克只采购咖啡豆标准评级中最高级的C货。这条路径和前面提过的深入采购关系更紧密。对于产品质量优良,信誉好的种植园,星巴克直接与他们交易,并授予“老相与”的资格,往往一签就是十年的采购协议,在价格上也比较公平优惠,即保证了货源的稳定,也能减少甚至避免种植园主的一些短视行为。同时,为了维持星巴克在小资中的公平正义环保形象,星巴克追求各种“道德”或者绿色认证。这就要求星巴克的供应商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小型,“原生态”的种植园。星巴克也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不管是种植技术和品种上的,还是必要(比如遭了灾之后)的财务支援。这种采购来的咖啡,包括C.A.F.E. 认证和公平交易认证的,必须优先供应自用渠道。还有,这条渠道的周转速度是很快的,如前所述,大抵从生咖啡豆,到你买,两周左右。总起来讲,走这条供应链的咖啡应该尝着更新鲜,更有有机咖啡的味道(星巴克另有严格认证的有机咖啡,虽然在食品行业,有机是个概念不清,有争议的定义)。6 \" p" `+ f" W& v) f: ^: ?2 x
; o' \: I; N9 g' P N
而食杂店和超市里面的袋装星巴克咖啡,是外包给卡夫食品做的。卡夫食品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产品供应商。其旗舰品牌就是“麦氏(Maxell House)”咖啡,好像近些年改译成麦斯韦尔咖啡,就是“滴滴香浓,意犹未尽”的那个。麦氏自己已经有从高端到低端,包括速溶在内的全系列产品。而卡夫食品还有针对特定地区和高端市场的其他咖啡品牌,甚至有和K-cup咖啡机对抗的T-Disc 系统(虽然不太成功),是响当当的咖啡零售大拿。走卡夫这条路的星巴克咖啡在星巴克供应链的很上端就分开了。除了深入采购的咖啡豆,星巴克不可避免还要从大宗商品市场上买普通的C货,卡夫这个渠道走的主要就是这种原材料。而且由于品种众多,我怀疑有一部分烘焙(小批量的品种,还有榛子味,香草味之类的特殊品种)也要依靠卡夫做。至于包装,几乎可以肯定是由卡夫完成的,因为有利于他们灵活调度库存和补货。再之后,就是和大批的其他卡夫产品一起运输,分销,上架了。作为零售包装品,这个过程一般比较长。星巴克和卡夫的合作其实已经12年了,合作的规模在近年是越来越大。通过卡夫,星巴克逐渐把品牌和触角伸到全美4万余家食品超市,同时避免了分销,仓储,促销管理等等很多麻烦。到2010年,星巴克通过卡夫这个渠道年销售额5亿美元,利润是1.26亿美元,由两家平分。
2 u$ O4 ^; E# L e; J
7 y# O- Z5 e- c* l: q8 j同理,星巴克的冰激凌由联合利华旗下的冰激凌高端产品“Ben and Jerry”打理,由其位于佛蒙特州的工厂生产后,直接汇入联合利华(世界最大的冰激凌厂商)滚滚的冰淇淋洪流(冷链),投放到全国市场。至于瓶装星巴克饮料Frappuccino,你可以在饮料区的红牛旁边找到,另外在食品超市的收银区小冰箱里有冰镇的。这个是百事可乐做的,具体方式是由星巴克和百事各出50%,投资了一个饮料厂。厂子的日常运营,和后续配送完全由百事代劳,挣的钱两家五五分成。
2 C$ L. @& V9 T! J; Q
5 o4 u6 [' ]$ `7 K星巴克的这些扩张措施,都有“专业”的外包厂商服务,很好呀,可见这供应链管理也没什么难的。然而,2010年底(11月左右),星巴克发给卡夫食品一封强硬的函,指责卡夫食品对星巴克产品的推销不利,并单方面通知双方合作于2011年初结束。具体的罪状是 (1)星巴克作为卡夫咖啡产品中的外来户和后娘养的,卡夫在配送,销售,和促销上力度不够,有冲突的地方一定是卡夫自己产品优先,给销售渠道压货的力度也很弱;(2)尤其是星巴克重点扩张的 “西雅图最好咖啡”(连星巴克这种高端品牌都让卡夫代工,西雅图最好就更是代工没商量了),销售和增长都极其令人失望,阻碍了星巴克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接触,卡夫何其毒也。星巴克的指责有没有根据,当然有,尤其是第二条,因为西雅图最好咖啡是中低档咖啡,正好和卡夫的麦氏咖啡直接竞争,卡夫有劲给你好好干才怪。但是星巴克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这些指责有些是找茬。根子还在星巴克的速溶咖啡 VIA。
8 V2 B: L+ ], J' r1 R% J# t8 r/ o
+ f- e. b/ a, a3 A H/ [- E2 N5 r以往,大概也有供应链的人向星巴克上层建议整合消费包装产品(CPG产品)的供应链,想自己干:“舒哥,我们动手吧”他却总是说No。现在舒(尔茨)哥主推速溶咖啡VIA作为增长的重点。虽然有我说的一美元一杯速溶咖啡的问题,但是VIA的品质确实和传统速溶咖啡大不一样,这一年多来连卖带送也销出去两亿多美元,声势挺大。因为是独门绝技,星巴克自己投巨资建了一个新工厂专门做VIA。问题是从自己制造到全美零售,中间这个空还是要填,绕不过去?于是不得不自己打理后续的分销,配送,接口等等问题(星巴克实际上雇了市场销售公司帮他们接洽各连锁超市,谈判什么的,但日常供应链管理自己要担大头)。那么既然有了自己的这部分供应链管理能力,为什么不把已经(在市场方面)做熟了的袋装咖啡市场拿回来自己管呢?而且面对已经地理饱和的门店,加强垂直整合,细化运营管理是增长的大局。于是,和卡夫的分手是不可避免的。9 S1 Q: V3 U0 {8 k7 C7 k
% ]- w9 J: c! ]6 m卡夫食品的应对是迅速和猛烈的,二话没说,2010年12月初直接把星巴克告上了法庭,指责星巴克的单方面行为是背信弃义,丧心病狂的,会给卡夫食品造成“立即的,巨大的,和不可承受的”财务损失,要求判星巴克不得取消协议。一句话,卡夫的心碎了。庭审期间,星巴克不能中断生意,所以直到 2011年3月底,判决下来之前,卡夫食品的渠道不变。判决最后下来了:卡夫家大业大,这点事不至于那么严重,人家星巴克要分手,不得阻止,还反了你不成。于是,从2011年4月起,您在超市里看见的星巴克咖啡豆和店里买到的应该一样了,因为走的是同一条路经过整合的路径。这个事情还没完,卡夫耍起了横,分手可以,要赔分手费。N年前,双方有一个协议,一旦分手,星巴克付给卡夫“公平市场价值加上35%溢价”的分手费。问题是双方对什么是“公平市场价值”有分歧,星巴克说是7.5亿美元,卡夫说是10亿美元。怎么办?接着打官司呗。这个官司现在还没结。
! ^. O" q6 z3 j9 a& `2 ?) N! p! P- t
现如今,星巴克销售额的69%来自美国的店面,22%来自海外店面,消费包装产品(就是上面我扯的这些)贡献7%。3 c5 `8 [+ C3 Y
! @- i2 N4 M: _# X6 |
& A/ M g9 F. }6 U# ?1 N: L1 I& c) P- x- L9 F
这张图是星巴克商标的变迁,代表了公司的成长和产品线的拓展。比如,最新一次更改将原商标中的咖啡字样删除,因为星巴克的产品不仅包括咖啡,还有茶,饮料等等,而星巴克的字样也消失了,因为现在其旗下不止这一个品牌,还有西雅图最好,VIA等等。每一次的成长,都意味着更多的事情要管,更多的供应链挑战。 最近,星巴克刚刚砸大钱收购了几家大中型面点制造商,这是舒尔茨回归基本面,加强垂直整合的又一步,他说,到2020年,人们一提到星巴克,会马上想到这是一家点心铺。供应链又该有麻烦事了。
+ O7 @/ f: P1 j- P+ t
& X, W; ^( n1 L' z资料来源" M/ s. T, }3 y8 F2 a2 p
0 K0 y) m8 l1 T0 C v; A* O星巴克年报http://investor.starbucks.com/ph ... =irol-reportsannual- r+ `# }% G3 q
华尔街日报 2008年1月7日,8日相关报道。3 \+ A- s' R a+ K4 i% X# j% `: W3 b `
星巴克在酝酿麻烦 Trouble Brews At Starbucks, Ivey Case.1 Z1 |. _0 M2 U e6 G
星巴克的客户服务 Starbucks: Delivering Customer Service, HBS Case.
& h! E/ O+ ~0 \# |" d9 D! \5 r维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arbucks
3 a) ^+ S8 [7 b* o" q0 D! r' c. r星巴克卡夫激烈分手战http://www.nytimes.com/2010/12/0 ... html?pagewanted=all ' S6 [2 l/ R0 f: N j {
星巴克的物流系统,供应链季刊 http://www.supplychainquarterly. ... scq201004starbucks/
* Q9 i" p$ L9 \+ {9 _) T( N录像一窥星巴克的物流http://www.starbucks.com/career- ... operations-partners/ ^7 E) u5 `# M1 Z$ R, G+ V
星巴克买了面包店 http://www.usatoday.com/money/in ... s-bakery/55382660/1. C0 v% _: @; o4 c
星巴克社会责任报告 http://www.starbucks.com/respons ... g/coffee-purchasing
/ K+ ^# ^ K" p1 S
! ^5 F- [4 c) P. ^8 P3 P
4 b U! K4 s( C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