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毛毛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原上的黑鹰(2,更新至 24)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
发表于 2013-5-23 06:30:17 | 只看该作者
冷门话题?毛兄,这是热的不能再热的话题啊。尤其是您有第一手的资料,对于当年的决策过程,当年英雄们的事迹,俺们一向是趋之若誉啊。2 e0 {9 V0 z; R' S' l* T
3 U, v0 l0 y" a6 W+ z
鼓励,希望继续!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7-12-24 06:47
  • 签到天数: 640 天

    [LV.9]渡劫

    42#
    发表于 2013-5-23 21:35:06 | 只看该作者
    送花催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 06:0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43#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9:37:12 | 只看该作者

    高原上的黑鹰(3)

    本帖最后由 毛毛球 于 2013-5-27 05:58 编辑 1 u& O+ H4 |& k$ g3 S1 R; f1 ?' e1 G
    ! d1 ?  A, @7 V, F' ?7 c9 ^5 B
    第一部分  飞向高原(1)
    1 Y" z6 g) C, {! k2 s( |6 Z
    # w/ H) b# L% [3 ~! q       先纠正前文的错误,夏翻译名善隆,是空军科研部的英语翻译;何略武,应是何立武,墨脱飞行时调到总参装备部任参谋;贺鹏飞 83年初是总参装备部的参谋,年底高原试飞时已是副处长;黑鹰是插着雄鹰的翅膀飞向墨脱的(感谢包子网友,向他的祖父及所有缔造奇迹的前辈致敬),在这一部分中,我们还要重返墨脱,重温不可思议的神奇旅行。
    + n( o0 O7 h, p) T1 t0 a9 m3 @2 l' I3 R, S) k9 S+ k+ @
           我国的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漫长的高原边防线也是我军边防一大特色。边防战士常年坚守高原边疆,后勤保障就成了大问题。战士生活在海拔四、五千米的边防哨所,半年以上风雪覆盖,交通断绝,没有电话,通信全靠电报;因地处边防,必须是密码电报,这就限制了电报的使用。后勤送来信件,是大家最高兴的时候,但常常是一收就是一大堆信,有的还是半年以前的,看报也是半年的报纸一起看。通哨所的路是脚走出来的山路,一年的给养要在一个夏天全部备足,运输就是一个天大问题。因为没有大路,不能靠车辆,用骡马或牦牛背驼有的山路又上不去,只能用人背。
    % K) S+ X, O% T       曾经有个参谋提出这样的方案,给羊做两个背袋挂在羊背上,根据羊的能力装上十几斤粮食,羊能爬山,而且羊能边走边啃草根,不像骡马需在路上喂料,增加额外负担;把羊赶到边防站所,又有粮食又有羊肉,可谓两全其美。试验一下,经过几天努力,终于把羊赶上了山,大家都很高兴。炊事员马上动手把运来的面粉做成了馒头,当高压锅打开时,大家看到又大又白的馒头,纷纷挤上前去,抓起一个就往嘴里送,可一口下去大家都愣住了,膻味呛人。原来羊在负重爬山的过程中,全身出汗的羊将羊膻味渗透到了面粉里,结果谁也吃不下去了。边防站所没有医生,最多配备一个医助(比卫生员高一级的医务人员),所备药品有限,一有疑难疾病,无法治疗,病人又送不下山,特别是大雪封山的半年时间,只能发电报到军区总医院求救。军区总医院的医生再用电报问病情,问那里现有什么药,再告诉处置办法。
    * O$ |# Y/ \$ _+ ]" y+ \- s* J4 b/ n/ s4 `! S: s# e. G) x" y
           70年代初,军委、空军、总参为了解决西藏、新疆等地高原边防部队运送伤病员、紧急物资运送、通讯联络和巡逻侦查等问题,从74年开始,由空军牵头,组织国内各协作单位进行国内直升机执行高温高原任务的可行性论证和试飞试验。从74年10月至78年8月先后组织了直五、米八和直八(超黄蜂)3种直升机的高原试飞,历时4年,飞行时长135小时17分,航程超过20,000Km,在约50点(其中,青藏21个点、新疆9个点)进行了飞行试验。
    & U* x+ ?# t5 b0 A5 e, m! O4 {* G- F: b* y2 ^1 f7 k6 ~
           70年代,我军装备的直升机主要有直五、米八、直八(超黄蜂)和直九。其中,直五即前苏联的米4,五十年代我国引进专利,58年首飞成功并投入生产,60年开始装备部队,该机装1台活塞式发动机,实用升限5,500m,80年代初停飞并退出现役。米八进口自前苏联,2台涡轴发动机,实用升限4,500m,当时国内数量不多。直八即法国的“超黄蜂”,70年代海军购入,随后展开测绘仿制,当时仿制工作刚刚起步,因此,测试使用的实际就是“超黄蜂”;该机装3台涡轴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3,000Kg,实用升限3,050m(起飞重量9,000Kg时,升限6,000m)。直九即法国的海豚II,2台阿赫耶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不足4,000Kg,升限4,000m,当时国内刚开始引进。# a% F3 z* j) x9 Q
           从60年代到70年代,国内还相继立项研发了延安2号、701、直六、直七等型号,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型号中途停止了研制。其中,直六是最接近成功的。" Z8 _7 q: S& W2 E+ X: ?" X
           由于直五是当时空军的主力机型,试飞就是从直五开始的。

    评分

    参与人数 6爱元 +35 收起 理由
    小剪子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mezhan + 2 升博士
    山远空寒 + 5 给力
    MacArthur + 8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老兵帅客 + 6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3 12:57
  • 签到天数: 1085 天

    [LV.10]大乘

    44#
    发表于 2013-5-26 22:58:21 | 只看该作者
    毛毛球 发表于 2013-5-26 19:37 0 q5 ^& e6 F* f) E
    第一部分  飞向高原(1)
    / h& i$ E1 J( v. S) y% T% s& z
    & l# {9 ~+ W+ e" O. x       先纠正前文的错误,夏翻译名善隆,是空军科研部的英语翻译;何略武,应是 ...
    1 r9 I$ q, u! \- f+ ^( j
    延安2号、701、直六、直七都有原型机试飞过,估计前两种是因为太小,在当时条件下无用。直六是加长直五的机身并改用涡轮机,当年还在南京上空撒过传单,最终下马的最主要原因应该还是发动机。
    - |2 H1 t9 Q7 |# C: O  H# r+ h  直五南京国防园有一架,活塞式发动机占了整个机头,驾驶员只好高高在上,看上去就很沉重。

    点评

    我发现西河有两位百科全书式的网友,一位是晨大,另一位是老南京叔。您两位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好像没有不知道,而且知道的都是干货 :-)  发表于 2013-5-29 08:23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
    发表于 2013-5-26 23:26:37 | 只看该作者
    毛毛球 发表于 2013-5-26 06:37 # @- u, q, n; I* J6 v& D5 H  W
    第一部分  飞向高原(1)
    " C$ M1 K9 n, o! K, T& g
    0 J) p: |# Y* o+ ]       先纠正前文的错误,夏翻译名善隆,是空军科研部的英语翻译;何略武,应是 ...
    " T7 J" J# w2 ~0 w: P2 f& F
    这个用山羊送给养的方法很有创造性。7 d- C. Y6 _8 |8 N3 K

    9 }' o, l0 B0 u: t4 m至于山羊运的面粉有很重的膻味,其实可以通过密封包装面粉解决,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 G9 [! _4 m  r
    " r/ K2 b3 R% Q# j% i5 F难道这个创造性的办法仅仅因为导致面粉有膻味就放弃了???
    # T% g/ _0 l9 [# O0 h9 ~0 ~, Y
    , J7 n: W3 A8 O/ }( H5 Q3 s, d4 |+ O, h: s9 I; K, r, j" I: K

    , L, G% L- B. b6 R! H# {
    # u- e% u8 L8 E; d7 W3 O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3 12:57
  • 签到天数: 1085 天

    [LV.10]大乘

    46#
    发表于 2013-5-26 23:41:32 | 只看该作者
    索伦 发表于 2013-5-21 15:45
    $ S* W! o% ]4 ]  p好文章!期待下文。
    / h8 @6 J/ a, W4 l  V目前墨脱的运输主要靠什么,公路修好了吗?

    4 c5 U  K" x5 q) K8 k: C6 e从60年代开始就打算修建通到墨脱的公路,都因为太困难没成。其中“1962年(一说六五年),国家投资800万修建墨脱公路,修了8公里,死了8个人,最终没有修成。1975年,投资2400万,因资金不足和自然灾害严重,修了80公里后被迫停工。1990年,投资1400多万元,历时3年,才总算修通了进入墨脱的一条土质公路。”最后这次刚举行过通车典礼,进去一辆卡车,公路就因地质灾害被毁了。3 I% m) s: s: w* F2 a) Y- B! O
      直到2009年才又重新开建,打了一条三千多米长的隧道绕过最危险的地方,隧道己经于2010年12月15日打通,原先计划2012年正式通车,但在网上找不到正式通车的消息。有人在去年说要推迟到今年6月,主要是隧道到墨脱县城一段误了时间。不过另有人在2011年说已经开越野车队到了墨脱。墨脱公路开通啦~!终极越野之路——穿越墨脱5 t3 t0 d+ O/ V* a( V1 y
    $ f9 L& L2 G. Q, i$ H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11-16 22:55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47#
    发表于 2013-5-27 03:48:54 | 只看该作者
    毛毛球 发表于 2013-5-26 19:37
    " |9 i+ h( E7 _* n' @. m8 C. r第一部分  飞向高原(1)3 b$ g% @! l9 K

    . w$ V0 [/ b7 |       先纠正前文的错误,夏翻译名善隆,是空军科研部的英语翻译;何略武,应是 ...
    9 M- J# Y% Q3 K7 p3 U
    那两杆洋枪还真进不了藏啊。到高点的地方就挺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发表于 2013-5-27 07:09:15 | 只看该作者
    奉孝 发表于 2013-5-20 21:37
    % I# r# u' H" s9 H藏南传统上也不是西藏的属地吧,无论是宗教还是地理都不可能有效统治啊。 ...

    1 Z" j3 ?7 d) {当年大部分地区属于向西藏和印度两边都表示臣服的小部落,别的还好,中方最看重的是达旺,这里是第六世达赖出生地,就是那个写情诗的仓央嘉措,这个地方是一定要的。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昨天 09:56
  • 签到天数: 2048 天

    [LV.Master]无

    49#
    发表于 2013-5-27 12:13:26 | 只看该作者
    TopGun 发表于 2013-5-26 23:26
    ! I/ ]# V  x- c3 j0 l& k7 U! n: B这个用山羊送给养的方法很有创造性。
    & d/ Q- t2 W' P( w9 E; ?$ ^9 C
    " Y* O- y: p! Y5 ?$ O至于山羊运的面粉有很重的膻味,其实可以通过密封包装面粉解决,应 ...
    * U. g, y, m. S+ {0 C/ G
    恐怕未必实用,山羊也不好赶。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
    发表于 2013-5-27 17:16:39 | 只看该作者
    兜胖胖 发表于 2013-5-27 07:09 " @2 m8 h* i; T7 W5 g
    当年大部分地区属于向西藏和印度两边都表示臣服的小部落,别的还好,中方最看重的是达旺,这里是第六世达 ...

    ; c/ Y" n2 V3 k+ f7 d重画版图是必然的?如何向全国解释呢?这个和黑瞎子岛不一样,原来的地图是不标明的.

    点评

    只能先挂着了,看以前中方的意见是我们让出一块区域交换达旺,其他的争议地区就按控制线划分了,印方不同意,所有争议地区全都要  发表于 2013-5-28 01:46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0-1-5 00:37
  • 签到天数: 625 天

    [LV.9]渡劫

    51#
    发表于 2013-5-27 19:01:49 | 只看该作者
    njyd 发表于 2013-5-26 23:41
    ' w* ?" v/ d1 h; o! y! O6 G从60年代开始就打算修建通到墨脱的公路,都因为太困难没成。其中“1962年(一说六五年),国家投资800万 ...
    * K# b5 I9 {4 Y: @: j9 ?

    # w' Z4 {* C, o$ @# K应该是通公路了。看这个报道"中国墨脱驻军结束50年粮食自我保障历史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3/04-12/4726219.shtml
    , ~4 ?+ d( Q4 k9 N* c) U2 `" _
    3 O/ T- l; g+ a$ ~5 E* F8 T& ^' }6 E, C" j"去年10月,历经数十年建设,扎墨公路终于通车,运输成本急速下降,驻军部队补给困难也基本得到解决"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3 12:57
  • 签到天数: 1085 天

    [LV.10]大乘

    52#
    发表于 2013-5-27 19:15:53 | 只看该作者
    saintfei 发表于 2013-5-27 19:01 0 \. K& Z' z0 I& ?7 r
    应该是通公路了。看这个报道"中国墨脱驻军结束50年粮食自我保障历史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3 ...

    & B3 k' Z8 e. p照理说正式通车的话应该有个比较隆重的典礼,这事比内地通一条高速还大。1 K$ ^! J' v1 U3 n6 t! j
    可能是沥青路面还没全铺好,只能走越野车,所以还不算正式通车?

    点评

    也许是怕刺激三哥。三哥那性格儿,别说TG点个炮仗,简直咳嗽一声三哥舆论都会炸起来  发表于 2013-5-29 08:26
    估计是吸取上次“通车”的教训,低调点。  发表于 2013-5-27 19:51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 06:0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53#
     楼主| 发表于 2013-5-27 21:38:27 | 只看该作者

    高原上的黑鹰(4)

    本帖最后由 毛毛球 于 2013-5-27 22:13 编辑
    0 `1 A7 I" g! r/ w% R8 }" W3 o+ v0 b0 I! `  {
    飞向高原(2)4 `& Q; K2 M$ C. `7 O) w( o2 q

    " L* Q( d( }/ ]       直5(米四,前苏联1951年设计),该机的生产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前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之一。1958年开始生产,70年代已经全部国产化。当年邢台地震后,周恩来总理就是乘直五直升机迅速到现场视察的。该型的发动机是活塞式Aщ-82B,标准型起飞功率1,700 hp,起飞重量7,250 Kg。部队使用中发现,该机高空性能差。
    5 c, L9 ~- c# }" ~3 `       接受任务后,项目组通过对以往的飞行记录进行分析,认为直五的实际升限有严重问题,不经改造,标准型难以飞高原。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之一高岳(空军的活塞式发动机专家)和同事陈弘道(空军,发动机专家,曾在120厂参与整理直五的活塞发动机生产工艺文件,非常熟悉该型机),从发动机的角度联想到,苏制的伊尔12飞机能够比伊尔14飞机飞得高,是因为伊尔12飞机的活塞式发动机多了废气涡轮增压器(将发动机气缸排出的废气带动一个进气涡轮增压器),增加了进气压力,提高了飞机的升限;米四直升机的发动机与伊尔12飞机的发动机是同一系列的不同型号,那么米四直升机能不能也加装涡轮增压器来提高升限呢?于是由高岳和120厂(发动机生产厂)的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加装涡轮增压器课题。经过艰苦的努力,进行了大量的试验,74年10月前,终于完成了改装工作。
    & u2 U9 X5 {8 L       74年10月至75年10月,改装后的直五,先后在甘肃的榆中(海拔 1,761m)、大河坝(3,700m),青海的共和(3,062m)、都兰(3,100m)、西宁(2,205m)、格尔木(2,841m)、沱沱河(4,533m)、鄂拉山(4,340m)等地进行了秋季、冬季、夏季的高原试飞。
    ( G; ^0 Z2 J. n* `       试飞结果表明,改装后的直五,高空性能有很大提高。当大气温度在-5℃到10℃之间,起降场地海拔标高3,000-3,500m,带飞行2小时燃油时,可载6-8人(75Kg/人,含机组3人),但在更高海拔地区,性能急剧下降。
    ( h: g: s' W& W# s+ E, w7 q# Z  K# r5 X# t; b5 G7 @
           由于直五的表现差强人意,试飞组的目光聚焦到苏制米八直升机身上,它是苏联六十年代初期设计的,使用两台涡轮轴发动机,在平原地区可载24人,开始空军对它寄予厚望(75年,“超黄蜂”还没有装备)。
    6 I' t4 A/ O) Z2 o9 v       75年7月28日至8月8日,米八直升机分别在榆中、共和、西宁三个机场进行了试飞,共组织5场次、56架次,飞行时间12小时36分,最高起飞高度为3,062m(共和);试飞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在榆中,地面温度17℃(相当于ISA+13.4℃)时,米八的起飞重量9,747Kg;到了西宁,地面温度18.5℃(ISA+17.8℃),起飞重量下降到9,164Kg;而在共和,地面温度13.7℃(ISA+18.6 ℃),起飞重量只剩 8,996Kg。在共和,米八的升限测试还是不错的,可升至5,850m高度,在5,500m长时间飞行;问题出在载重,米八的空重 6,906Kg,机组4人360Kg,燃油1,450Kg(5,500m巡航三小时,余燃油233Kg),滑油70Kg,氧气设备130 Kg,其他 20Kg;在共和,有效载荷仅剩坑爹的60公斤!而更糟的是按飞行手册换算,在4500米场地起降,不装任何东西,也只能飞行90公里,米八在高原,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家翘儿”。此后,米八也只在青海地区执行过一些任务。
    2 H$ p- ^/ x& G: H% S# l0 |
    # o9 s' p  [  v) F       至此,空军别无选择,只能决定下一年度(76年),由直五进藏,继续直升机的高原试飞。

    评分

    参与人数 5爱元 +28 收起 理由
    小剪子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蓦然回首 + 6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北京阿新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MacArthur + 8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老兵帅客 + 6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
    发表于 2013-5-27 22:05:54 | 只看该作者
    毛毛球 发表于 2013-5-27 08:38
    - z: O- i, K7 A3 T% S飞向高原(2)
    9 \, c% w- p6 B( f( Q7 f5 i+ t' y
    / [1 |8 |" I) G: w5 f       直5(米四,前苏联1951年设计),该机的生产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前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 ...

    / A3 v- W+ a3 p  {% R$ F非常有价值的数据!!!4 k* \7 }) a9 O  C  \% t
    , X. y" H3 h9 ?6 m4 ?: H) w# w
    $ |/ v. c6 l- f& r
    , w. a- A& ?  y5 i  e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11-16 22:55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55#
    发表于 2013-5-28 01:34:06 | 只看该作者
    毛毛球 发表于 2013-5-27 21:38
    ! K8 m; }' m" _0 Z8 _飞向高原(2)1 T# \: |6 b) W2 K7 l6 X
    8 @4 B0 \0 |  c2 q$ ?3 O
           直5(米四,前苏联1951年设计),该机的生产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前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 ...
    ) a# [+ h6 j! s) b8 R( Q
    老毛子当年的结论就是:一般的直升机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无使用价值。这就是在米-8上得到的。米-4根本就没试。

    该用户从未签到

    56#
    发表于 2013-5-28 15:47: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qisdn 于 2013-5-28 15:53 编辑 9 `, V8 c) J8 q( \
    兜胖胖 发表于 2013-5-27 07:09 3 A$ R" b) c) B( S% B, v  u$ g
    当年大部分地区属于向西藏和印度两边都表示臣服的小部落,别的还好,中方最看重的是达旺,这里是第六世达 ...
    $ g% v$ ]( E. q5 F
    0 o" }- Q( \$ e' l2 d3 x7 f
    谢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3 12:57
  • 签到天数: 1085 天

    [LV.10]大乘

    57#
    发表于 2013-5-28 22:42:30 | 只看该作者
    天边一只猴 发表于 2013-5-28 01:34 - D3 G3 d8 d0 ?# I( q
    老毛子当年的结论就是:一般的直升机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无使用价值。这就是在米-8上得到的。米-4根本 ...

    * A! z7 \% A  ~; h$ j老毛子自己没高原,也没热带,对它来说是不需要。2 J$ h6 j8 Z7 P! D+ C1 g% z
    好象现在米171有高原型,专为中国设计的?不知道能用到多高。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3 12:57
  • 签到天数: 1085 天

    [LV.10]大乘

    58#
    发表于 2013-5-28 22:58:38 | 只看该作者
    伯威 发表于 2013-5-27 12:13
    9 s2 C2 h# G* R: w恐怕未必实用,山羊也不好赶。
    5 q& b: Z' C, |
    羊只要成群就好赶,大约五六只以上就行。
    0 w3 D0 I) ~7 T- q# M& z8 j山羊的攀爬能力很强,有的看上去人上不去的悬崖峭壁也能爬上去,我拍有照片。不过如果象马驼货那样身子两边挂上东西应该会影响它爬峭壁。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28 12:53
  • 签到天数: 46 天

    [LV.5]元婴

    59#
    发表于 2013-5-29 04:51:32 | 只看该作者
    TopGun 发表于 2013-5-26 23:26
    2 i% |9 O8 M3 k+ l. Z# [这个用山羊送给养的方法很有创造性。
    " M- v, N6 ~; z( W6 Z$ q& v! X5 `$ H$ E
    至于山羊运的面粉有很重的膻味,其实可以通过密封包装面粉解决,应 ...

    ' m$ V, N4 X+ X' t5 |如果有塑料最好,不过当时中国的石化工业不行,塑料应该不普及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60#
    发表于 2013-5-29 05:14:54 | 只看该作者
    奉孝 发表于 2013-5-28 15:51
    + Y, L& ~# W4 g+ E# w如果有塑料最好,不过当时中国的石化工业不行,塑料应该不普及吧

    . U7 k" z% `. |7 T电影里美军诺曼底登陆时,枪都是用塑料包着;同期上海的买办们炫耀的方式之一是拿出一支雪茄,潇洒地剥去包装的塑料,然后点上、、、
    . _, a1 E7 B& g; f% u! _  a- w0 f7 B
    & d4 T" ]& |; r0 r5 w& s& l1 B+ v9 [' b6 Q. y, S* z
    $ w7 h* P& \* O' h% R  y$ i) T( x

    - t- v# Q' w+ T* `) z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4 21:32 , Processed in 0.04525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