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12|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质疑诗经体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10:0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和平宣言》的褒贬不一。据采访其作者的记者言,作者认为《和平宣言》采用了诗经体。

《诗经》风雅颂四大类的作者阶级、用途、风格等都不同,哪里有什么诗经体呢?我宁愿相信是那位记者误会了作者的原意。

诗经里和祭有关的是占少部分的颂,但是这个祭是祭祀神明的,所谓“美圣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和大屠杀公祭完全不同。

我顺便说骈体继承了颂的风格。有网友认为是大胆假设,激励我小心求证。

我觉得证明有些麻烦,但不太难。

首先把骈体的主要特性列出来,然后看风雅颂这四大类哪一个更接近骈体的主要特性就行了。在我看来最接近的显然是颂体。

更直接、简单的方法是看有影响的骈体,例如《山川颂》就是一个颂体向骈文转化的好例子。

骈文中的一体就是颂,大概没有风或雅吧?

看看各位老师同意否。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4 收起 理由
楚天 + 4
山菊 + 10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14 07:16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沙发
    发表于 2014-12-16 10:52:13 | 只看该作者
    既然你把评论从日志中搬到这里来,那我也搬来好了,一起讨论,请教方家,也有利我不断进步。

    你的意思是必须要从风雅颂中捡一个与骈体比较,看谁最接近,如果颂是最接近的,那么骈体就是继承颂的,你的逻辑是这样的对吧?

    那么既然比较,就要不仅看相同点,也要看不同点。比如诗经在总体上属于不重雕琢、不重藻饰、不重声律的,是远古时期质朴文化的代表,而骈体的重要特性恰恰重藻饰,重声律,是后世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体现,具体说,骈文的一种重要的养眼物就是对仗,而对仗在诗经中即便不是绝对没有也是非常罕见的,因此骈文和诗经在整体上风格的差异是相当大的。

    是的,所有的诗词歌赋都可以说继承诗经,甚至,也许也能证明,相对于国风,骈文要更接近大雅或者颂(比如在赋、比、兴上,国风多有兴,而骈文恐怕以比赋见长),但是这种接近或者说继承,就好比说我们中国人都是炎黄后裔一样,虽然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却没有多大学术意义。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收起 理由
    山菊 + 10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4-12-16 11:36:49 | 只看该作者
    古代除了诗经还有楚辞。屈原丶宋玉都是代表。从继承角度来说,骈文主要是承继楚辞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5 收起 理由
    山菊 + 5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14:07
  • 签到天数: 2645 天

    [LV.Master]无

    地板
    发表于 2014-12-16 12:01:35 | 只看该作者
    俺也不知道什么是诗经体,听着很奇怪,就去查了一下。大为意外的是,“诗经体”不是指旧体诗歌,而是对于一种现代诗歌体裁的叫法。所以和平宣言是新诗,不是古诗。也不必四个字,各种诗经风格都可以。

    百度百科有定义:http://baike.baidu.com/view/1935050.htm

    诗经体

    诗经体是按照《诗经》的格式、特点而创造的现代诗歌。其特点与诗经相近,主要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用诗经体写成的诗歌,表露含蓄委婉,体现了古典文学的魅力。

    。。。。。。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5 收起 理由
    山菊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12:02: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 于 2014-12-16 23:38 编辑
    孟词宗 发表于 2014-12-16 11:36
    古代除了诗经还有楚辞。屈原丶宋玉都是代表。从继承角度来说,骈文主要是承继楚辞的。 ...


    在这里说的骈体是指有韵脚的骈体。更具体地说是那个铭文。缘由见龙血树的贴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12:11:29 | 只看该作者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4-12-16 10:52
    既然你把评论从日志中搬到这里来,那我也搬来好了,一起讨论,请教方家,也有利我不断进步。

    你的意思是必 ...

    你没有反对不存在所谓的诗经体,是不是代表你同意我的观点了?还是在搜集新的证据?我们最好一个一个来说。

    我顺便提到了骈体继承了颂体。你当时说的可是如果能证明是大有益处的。现在怎么又说没有意义了?

    其实像我在回答你的贴子里说的,你最后一段并不是类比。因为我们讨论的是某种文体继承了某种文体,而你说的是所有的中国人是炎黄后裔。这两者有可比性吗?我想你不是不知道其中的逻辑。

    对于诗经中的对仗是不是不胜枚举,只要看诗经就好了。不愿查原文往上搜索以下也可以知道答案。我说过了,轻重/平仄是后来的概念,所以你不能用后来发展的概念去审视诗经里的对仗。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4-12-16 12:14:07 | 只看该作者
    仁 发表于 2014-12-16 12:02
    在这里说的骈体是指有韵脚的骈体。缘由见龙血树的贴子。

    楚辞也是有韵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12:18:00 | 只看该作者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2-16 12:01
    俺也不知道什么是诗经体,听着很奇怪,就去查了一下。大为意外的是,“诗经体”不是指旧体诗歌,而是对于一 ...

    这个我看过,还有一种诗经体-- 隐括诗经而写成的歌词。但这些显然都不是我们这里讨论的所谓的诗经体。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4-12-16 12:21:39 | 只看该作者
    仁 发表于 2014-12-16 12:02
    在这里说的骈体是指有韵脚的骈体。缘由见龙血树的贴子。

    另外,宋玉的《高唐赋》就和你说的骈文差不多了。

    一般来说,汉赋及骈文出自楚辞,讲究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合于音律。而乐府则继承诗经,多简洁大方,或雄浑激昂。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12:32: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 于 2014-12-16 12:35 编辑
    孟词宗 发表于 2014-12-16 12:14
    楚辞也是有韵的。


    不一定有韵。
    这里主要是说没有所谓的诗经体。
    说所有的都是传承于诗经也不是我的观点。我只是说如果认为骈体传承于诗经,那么可以“证明”他传承于颂。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4-12-16 12:42:46 | 只看该作者
    仁 发表于 2014-12-16 12:32
    不一定有韵。
    这里主要是说没有所谓的诗经体。
    说所有的都是传承于诗经也不是我的观点。我只是说如果认为 ...

    诗经体当然是有的,但不是现在那个所谓的诗经体。现在那个只能叫四字顺口溜。汉诗多用四言,这是直接上承诗经的。曹孟德的几首写的不错。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4-12-16 12:44:53 | 只看该作者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2-16 12:01
    俺也不知道什么是诗经体,听着很奇怪,就去查了一下。大为意外的是,“诗经体”不是指旧体诗歌,而是对于一 ...

    这个定义说白了就是四字顺口溜。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12:56:20 | 只看该作者
    孟词宗 发表于 2014-12-16 12:21
    另外,宋玉的《高唐赋》就和你说的骈文差不多了。

    一般来说,汉赋及骈文出自楚辞,讲究词藻华丽,对仗工 ...

    骈体只是总称,可以细分成很多很多题,要想真讨论诗经和楚辞的各自影响,只能就某一种骈体讨论。

    你如果看了我怎么提到骈体的缘由就知道我并不是说骈体之传承于颂体或诗经。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13:11:42 | 只看该作者
    孟词宗 发表于 2014-12-16 12:42
    诗经体当然是有的,但不是现在那个所谓的诗经体。现在那个只能叫四字顺口溜。汉诗多用四言,这是直接上承 ...


    曹操的歌行体,由乐府来,再由诗经和楚辞来,由风体更多,有些句子就是直接从风体诗搬来,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我去睡了。明天再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14 07:16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15#
    发表于 2014-12-16 13:39:07 | 只看该作者
    仁 发表于 2014-12-16 12:11
    你没有反对不存在所谓的诗经体,是不是代表你同意我的观点了?还是在搜集新的证据?我们最好一个一个来说 ...

    如果对你说的每一条我都详细评论,那我还不累死。

    事实上,很遗憾,诚实地说,你这里说的观点我基本上都不赞同。这个倒是很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我不想搞对错输赢。

    比如诗经体,你是从内容上评判的,认为内容和诗经的一致方可称诗经体。然而我认为形式上类似也未尝不可称之为诗经体。

    我还见过有人用所谓离骚体或者说楚辞体翻译《神曲》(只是一小部份而已),那按你的标准,那也要质疑楚辞体了,这个是你的自由。

    所以,你对诗经体的质疑,我不想参与讨论,这里是因为你专门问到才说两句。

    至于你提出骈体继承颂体,是否让我辈受益,要看你怎样论述,要看你在论述的过程中是否有让人受益的东西。不过遗憾的是,对此你说得过于高屋建瓴,如“我觉得证明有些麻烦,但不太难。首先把骈体的主要特性列出来,然后看风雅颂这四大类哪一个更接近骈体的主要特性就行了。在我看来最接近的显然是颂体。”恕我愚钝,我看不出让我受益的东西。

    你说诗经里对仗“不胜枚举”,我说“极为罕见”,那么举例的责任显然在你而不在我!你枚举出来大家都受益,我也受益。我来这里就是学习的,我本身对诗经也没有研究,如果从你这里得到指教,那真是非常感激。可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你拿出诚意。当然,你的个人自由我不想干涉,你觉得不需要做的事情尽可不做,这个无所谓。

    至于那个炎黄后裔例子的问题,这个例子如果你不喜欢,我也可以换一个说法:太阳总是从东边出来的!这就叫显而易见。汉语诗歌从古到今以《诗经》为源,这也叫显而易见,连我写的新诗我也能说出它和诗经的传承之处。如果你只是泛泛地提出传承关系这么一个观点,那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我认为这是默认的,有意义的是你在证明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学识和智慧。比如,太阳从东边出来,这个大家都知道的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你把这个解释清楚了,大家就都能受到科普的益处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4-24 12:49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16#
    发表于 2014-12-16 14:15:25 | 只看该作者
    仁 发表于 2014-12-16 12:11
    你没有反对不存在所谓的诗经体,是不是代表你同意我的观点了?还是在搜集新的证据?我们最好一个一个来说 ...

    抬个杠,并非所有中国人都是炎黄后裔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5 收起 理由
    山菊 + 5 油菜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4-12-16 21:48:17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还是叫四言诗吧。其实除了押韵之外,感觉诗的成分不多。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5 收起 理由
    山菊 + 5 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23:52:04 | 只看该作者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4-12-16 13:39
    如果对你说的每一条我都详细评论,那我还不累死。

    事实上,很遗憾,诚实地说,你这里说的观点我基本上都 ...

    好吧,你赢了。

    点评

    实不敢当。若论输赢,两者皆输。若论教益,希望两者都有收益。  发表于 2014-12-17 08:34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23:56:40 | 只看该作者
    月下 发表于 2014-12-16 21:48
    我觉得还是叫四言诗吧。其实除了押韵之外,感觉诗的成分不多。

    好坏是个人的欣赏水平和偏好,所以我们不能说 但是不能凭空就造出一个新体来。大概从诗经问世两千年间,还没有人说过诗经体。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00:02:02 | 只看该作者
    成奎花 发表于 2014-12-16 14:15
    抬个杠,并非所有中国人都是炎黄后裔

    恩,太阳也不是永远从东方升起。不过那样辩论就没完没了了。我小的时候,大院里住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她从来没有错的时候。如果你和他讨论,到了他该承认错误的时候,他就会从你的话中找一个点发问,直到找到了他有可以宏论的话题,于是新一轮辩论开始,大家都忘记了原来讨论的是什么。号称铁嘴。我回国时已经是多少年未见,酒桌上依然是当年的风采。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14 13:14 , Processed in 0.08780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