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潮起潮落 于 2014-2-5 12:28 编辑
" @) k: |6 S( P% r! D% v8 F& a5 V2 T E, D$ B/ Y P O) x
上海话里有“甩翎子”的讲法,按我理解,“甩翎子”就是扯个话头,但又不说得太明,让对方自己体会和揣摩其中的含义。你懂了、会意了其中的微妙,叫“接翎子”,阿拉接过话头接着往下聊。3 H3 K0 s `0 f5 i! s. u
* Z8 }* o v$ z, m/ p在上海待过两年,不多不少,整整两年。很喜欢上海,听到上海话也觉得很有意思。若用上海话写字会咋样?估计除了上海人(或许还有沪语辐射区的人民群众),全国人民都看不懂。有用上海话写作的么?有,看看新海派小说《繁花》与《乔乔相亲记》便知。
* F% L$ P# j, [5 z z4 x W
! c3 a& s$ j, P4 R, q( P6 Y虽有人说这两个小说是沪语写作,但文中的上海话已经大大打了折扣,除了少数浅显易懂的地方用了上海话,基本还是普通话写作,外地人基本都能看懂。即便如此,还是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浓郁上海味道。
2 \+ S! H. M8 V+ e; Z/ Y6 X6 L2 r0 B) W9 F- y* C
咋说呢?看这两个小说还得会“接翎子”才好。换言之,若是熟悉上海话或是有一定的上海话基础,读起来会更有意思些。好在本坛有些上海人,他们肯定读起来不困难,读到妙处会心一笑也未可知。
+ Q; o+ j& }* P
7 ~# J$ d2 @1 c2 s: o. c* t8 Q F9 _# X; [, a
《繁花》是清明上河图式的文字,写的是上海市井生活,时间跨度从60年代至今(就算是吧)。这个小说原本不是小说,网上有个上海论坛,叫“弄堂”,最早是在该论坛以帖子的形式出现的。弄堂网里聚集了一批会讲上海话,喜欢研究老上海文化的网友,是个挺有上海地域特色的一个论坛。
9 n! A' J6 \' b( s! q; [- Q: o. X& A" `. E
小说作者叫金宇澄,是《上海文学》杂志编辑,他在“弄堂”的马甲为独上阁楼。小说《繁花》源自他的帖子“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
; I/ d6 z! @$ x& O* l
; _- I1 T2 g$ v" `' _% l
: ]/ ^$ U9 a' P0 @《乔乔相亲记》是另一个沪语写作的小说,出现早于《繁花》。作者应该是个上海八零后,写的也很有趣。) ?# y2 _/ I; ?8 _1 x. D* x2 }
! a, X3 L; y6 r* ?
这两个由帖子变身为小说的文字已经以图书的形式出版,网上、书店有卖的,有兴趣的不妨读读看。& V' I9 Z- A3 t! r1 S, S9 X* b
/ k5 E, F$ d* {) @4 U- z# @5 F o
, ?" c* y! `' y. v5 f! M' T% g! d' a5 a D# a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