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中国社会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中国社会

相关日志

分享 中国社会生存手册 —— 被人摸屁股如何处理?
热度 2 gordon 2016-1-24 11:17
象我这种相信 “武器决定论” 的,不仅仅是说,而且要证明。 兵器系列先告一段落,开始 写战术系列 *********************************************************************************** 情景: 近日,张家港一男子大庭广众下摸女服务员 屁股 ,发生口角后还对女服务员揪头发扇耳光。被警察带走后,声称自己后台硬。 *********************************************************************************** 视频不能共享,粘个链接吧: http://www.miaopai.com/show/DB~mzgqv7kMOejITH-MxDQ__.htm *********************************************************************************** 分析: 一般这种雄性动物都是自称“后台硬”,但是床上硬不了几秒的。所以才会对反抗自己的异性,极易恼羞成怒,它只能借助辱骂和拳头来假装自己能获取长久快感。 这种心理学分析,一般没有啥用。(弗洛伊德那种分析) 忽悠也没用,这种属于 “打熬筋骨” 类的 ,总看过《水浒》吧,你表现越弱,他越强。 *********************************************************************************** 正确的处理办法: 大声哭,大声喊,打 110- 报警 一般来说,中国社会就是这么处理的,绰号 “泼妇” 解决方案 把他心里的美感全部破坏了。 *********************************************************************************** 性能力分析: 视频后边那个警察,一看就象是 性能力比较强的。 男性性能力跟 什么有关, 说白了,还是 “潘驴邓小闲” 警察有闲时间,还经常锻炼,运营做的好,排班排的恰当; 那个哥们 属于 “打熬筋骨型的” ,社会压力或者一个什么情况, 力比多 (libido) 转到工作上了,或者其它情况。 导致 “ 经常没有性生活 ” 比较暴虐 那哥们 比较焦虑 ,摸来摸去就是不行,所以见到啥都想试一下。 注:瞎侃,呵呵 弗洛伊德的心理解释 总是特别屌
2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从黄安看中国社会
热度 3 gordon 2016-1-18 05:01
黄安: 是 的,我是过气明星,每年只有200场演出;我没钱看医生,指望台湾健保给付,但我在两岸有多处房产,足以开一家医院;我反台独是为了刷存在?我都快死了刷 什么存在。我有一身毛病,却是爱国老炮。台独小鬼们,你们真的拿我没办法的,因为我都可以写遗嘱了,你们却还在写简历,批评我之前你先吃饱再说。 ****************************************************************************** 黄安是个有本事的人,人家 跑小场 。比如公司庆典,开业啊 之类的 这种小场,十几、二十万吧 工作人员安排好,到哪儿搞几个小时,然后坐车就走了,赶下一场了。 现在中国十几、二十万 谁出不起啊 ,小地方都能出的起。 黄安毕竟还是外来的和尚,当年还很出名。 身材保持的还不错 。现在 费玉清 都不能看,身材走形的要命。 注:他是个有本事的人,中国内地也富了。但是还是消费能力有限 象韩流或者周子瑜这样的明星,只能在一线城市活跃,下不到二线城市和乡村。 说实话,我要是小老板,我也觉得挺值 。性价比高 怀旧吧, 90年代的钱好挣,现在的钱实在是不好挣,而且钱也不经花 。 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可能购买力下降了吧 象黄安、可口可乐 都能付得起了,但生活还是很沉重。
3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阅兵式偏好,与中国社会的走向
gordon 2015-12-19 16:49
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啊,大家觉得中国的阅兵式好呢,还是美国的花式枪操好。 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这是分析 “贤人政治” 取舍的基础。 就这个简单的东西,决定了社会选择的路径。 ****************************************************************************************** 制度决定论,在中国大地上产生于 “日俄战争” 时期,日本的胜利对于整个东亚,甚至整个非白人世界影响是深远的。 甲午战争后,就没有人再阻止像铁路这样的西方事物了。(当然,随之而来的金融抑制问题是后来才知道的) “日俄战争” 日本的胜利,对整个思想界、文化界影响深远。 1905年日本战胜时,中国只有8000人在日留学,两年后的1907年就激增至17860人——这些人中产生了中国最早的革命者和革命政党。 社科类本身就是留学日本这帮人居多。 但是,你怎么就能确定, “日俄战争” 时期诞生的思想是正确的呢? 即使当时正确的,现在也事隔多年了。 ****************************************************************************************** 实际上反而产生这么一个东西,就是国家吞噬社会的一个怪胎。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 现在虽然不再提起,但这个东西存在着呢,对所有人都是一个威胁。 也许有一天谁又把这个东西给捡起来。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M2NDU0NDEyOA==/v.swf
2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社会的家庭研究(转)
gordon 2015-12-5 08:08
中国家庭 的 轮回 看似复杂,但有一主线:亲子关系,特别是母子关系,凌驾于一切关系之上,所有悲剧都和母子共生联系在一起。传统 中国家庭 ,男性大家长再牛逼,他也得听他妈的。所以 中国家庭 其实是大母神掌权。 什么是大母神? 一个画家说,他和前妻关系最后发展成,什么时候都是她厉害,甚至画画这件事上,也像是她比他更懂行更厉害。其他方面他真被洗脑一般,由衷认为前妻更行,但画画这件事上也这样,他突然醒悟过来觉得不对劲。她永远正确,这即 大母神 。 用古希腊神话来讲,可以说, 中国家庭 还处在大地母亲盖亚的阶段,只有母亲与孩子,孩子们都效力于母亲意志之下。欧美家庭则进入了宙斯与赫拉阶段,夫妻关系是主导。关于大母神,我一来访者形容说:只要母亲一靠近他或他的孩子,他就感觉,母亲气场吞噬了一切,全世界都陷入混沌。 虽然中国社会貌似重男轻女,但咨询中的了解,以及看中国历史家庭故事,觉得中国近七成的家庭,还是近乎于母系社会。完整的表达是,一个 大母神 说了算,但 大母神 的存在感,却常寄托在她重视的儿子身上。 虽然 很多人更愿意说,即便在家里,也是男性大家长说了算,但事实并非如此 。 应然和实然的区别, 这是什么鬼 。 ******************************************************************************************** 做一个图画式联想,将紫禁城这样的皇宫,和中国普罗大众的家庭,联系到了一起。 在皇宫中,父亲只有一个皇帝 —— 皇帝,而妃子与孩子构成了小家庭。如此一来,父亲就是缺位的了。 这一图景不正是中国的写照:普通的男人们,被压制性的权力体系吸走,家庭就剩下母亲与孩子。而在家的男人们,常常也如皇宫中的阉人一样,不存在地存在着。 由此可以说,社会权力体系中的“皇帝们”,和一个个小家庭中的“大母神”们,他们联手构建了中国社会与家庭的专制制度。 注:不论他多么强壮,他也是太监啊。就像有肌肉的gay 。再有肌肉,也是gay ******************************************************************************************** 一个很简单的推论:一个真正的男人,他需要能保护自己的家庭,也在家庭中真切存在着,这竟然成了一个如此有价值的图景。男人们蝇营狗苟,拼命在社会权力体系 上攀爬时,为的是争到那个唯一的皇帝位置,或者有很多象征含义的家长位,也即有权力保障的交配位,这真是一种很可悲的存在方式,如同虫子般的生存方式,而 且它总是以无意识的方式存在着。 男人们是应该想想,当自己被权力体系 —— 政治与工作 —— 从家庭中吸走时,那其实是一个很悲哀的存在方式。 父亲去哪儿了?或者说,父性去哪儿了? 和 几个男性来访者咨询,都谈到了一个绝对禁止性的超我。譬如一次咨询中,一个男性来访者看到了一个意象——纯黑的、狰狞的魔鬼。在和女性来访者咨询中,也出 现了这种绝对禁止性的超我,如一来访者梦见,一个航母一般大的纯黑苍蝇站在她身上,盯着她看,她一动都不敢动,一动,苍蝇就会一口将她的头咬下。 依照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超我主要来自于父亲,父亲需要给孩子树立规则,但这个绝对禁止性的超我,就不再是具体某个父亲的化身了,它像是一个哲学的存在,像是一个魔鬼。 和英国精神分析师探讨时,她问:这个魔鬼般的超我是什么?它如何展现在你们的社会中?我想,它就是中国社会权力体系中的皇帝吧。皇帝只有一个,但他的禁止性力量弥散于每一个角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个王、皇,这个魔鬼,要统一一切,要限制一切。这像是必须的,所以社会解决方案,需要孔子的“克己复礼”,克制每一个人身上的能量或攻击性,而遵从礼,也即通过一层又一层的体制,向这个表面上的皇帝、内在的魔鬼表示顺从。 在一个个的小家里,一个又一个的大母神,则在各种细微处传递这种信息——我永远是对的,你必须按我的来,否则你去死,不然我就去死。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kwNjU4MDg4/v.swf
1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从缝纫机看中国社会的变迁
热度 1 gordon 2015-12-5 07:16
偶然看到一个记录篇,就是我们的老式缝纫机竟然 “昭和7年” 就有了。 (即1932年) 缝纫机传入后, 中国人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奇技淫巧”到“有裨工业”的转变, 尤其在社会的上层更为明显。“奇技淫巧”出自许多晚清高层官吏之口, 即便到了1932年, 前清遗老郑孝胥在劝阻溥仪购买缝纫机时仍然说“洋人的机器都是些奇技淫巧”① 。但是, 未过两年, 国民党元老林森在为上海的阮耀记缝衣机器公司成立十周年的题字中却使用了迥然不同的四个字:“有裨工业”。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代表了近代中国人对待西方科技的两种观念, 也反应出西方器物文明在近代中国传播过程中所遭受到的巨大阻力, 即观念上的抵制。观念往往与长期积淀而成的思想与信仰有关。 当然, 也不能一概而论的, 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来说, 观念是具有多元性的, 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各自不同的考量, 因为他们代表着各自的利益集团, 他们的观念也直接地反应出他们各自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 有代表性的是郑孝胥。郑曾是李鸿章的幕僚, 也当过清政府驻日使馆书记官、驻神户、大阪总领事, 辛亥革命以后, 以遗老自居, 后奉溥仪之命入京, 负责溥仪的总务处及对外事宜。1928年赴日本, 筹划溥仪复辟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唆使溥仪投靠日本, 并起草满洲国国歌与建国宣言。郑反对溥仪购买缝纫机的理由是“祖宗从未用过。皇上和皇后的服装, 若用机器来制作, 有悖于先朝留下的祖例”。貌似遵从祖宗例法, 不敢越雷池一步, 其实仔细想来, 另一层含义就是维持现状, 不愿改朝换代, 恰如溥仪回应时说的一番话:“这缝纫机我买定了, 我偏要买! 我不明白, 一个缝纫机, 不过是用来做衣裳的, 值得你们这样害怕吗? ”② 相对保守型的人物主要是那些洋务官员。他们虽然接受西学, 积极倡导近代洋务工业, 但他们对于服饰的西化也显得十分保守, 这一类最具代表性人物是李鸿章。1875年(光绪元年), 李鸿章曾在保定直隶总督官邸会见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 两人有过关于传统服饰变革的一场争锋相对的唇枪舌战: 李:对于近来贵国所举, 很为赞赏。独有对贵国改变旧有服装, 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 森:其原因很简单, 只需稍加解释。 我国旧有的服制, 正如阁下所见, 宽阔爽快, 极适无事安逸之人, 但对于多事勤劳之人则不完全合适 , 所以它能适应过去的情况, 而于今日时势之下,甚感不便。今改旧制为新式, 对我国稗益不少。 李:衣服旧制体现对祖先遗志的追怀之一, 其子孙应该珍重, 万世保存才是。 森:如果我国的祖先至今尚在的话, 无疑也会做与我们同样的事情。距今一千年前, 我们的祖先看到贵国的服装优点就加以采用。不论何事, 善于学习别国的长处是我国的好传统。 李:贵国祖先采用我国服装是最贤明的。我国的服装织造方便, 用贵国原料即能制作。现今模仿欧服, 要付出莫大的冗费。 森:虽然如此, 依我等观之, 要比贵国的衣服精美而便利。象贵国头发长垂, 鞋大且粗, 不太适合我国人民, 其他还有很多事不能适应。关于欧服, 从不了解经济常识的人看来, 虽费一点, 但勤劳是富裕之基, 怠慢是贫枯之原。正如阁下所知, 我国旧服宽大但不方便, 适应怠慢而不适应勤劳。然而我国不愿意怠慢致贫, 而想勤劳致富, 所以舍旧就新。 现在所费, 将来看期得到无限报偿 。 李:话虽如此, 阁下对贵国舍旧服仿欧俗, 抛弃独立精神而受欧洲支配, 难道一点不感到羞耻吗? 森:毫无可耻之处, 我们还以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决不是受外力强迫的, 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正如我国自古以来, 对亚洲、美国和其他任何国家, 只要发现其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李: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变革, 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 才不得不采之外国。 森:凡是将来之事, 谁也不能确定其好坏, 正如贵国四百年前(指清军入关前)也没有人喜欢现在这种服制。 李:这是我国国内的变革, 决不是用欧俗。① 李鸿章坚决反对服饰改革的态度, 跃然纸上。这不能不使人感到疑惑, 原本是一种看上去并不复杂事情为何如此难以改变? 况且按常理, 服饰的变革由不便利到便利, 是顺应时潮的, 而且使用缝纫机既可以减轻人们负担、提高制作质量又可增加制作速度, 如能使用推广, 效益也是显而易见的。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服饰的改革步履维艰, 服饰工具的变革自然也在服饰改革的种种阻力中缓慢前行。根本原因是统治阶层不肯改变服饰所代表的等级秩序。 这种情形到了民国以后才开始有很大的变化,缝纫机作为西式服装的主要制作工具, 在民国初年进口数量有了骤然的攀升, 而且开始出现了缝纫机的制造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多种近代产业。这与民国缔造者们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一般都接受过西学, 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扶植工商业的发展。 1934年, 国产缝纫机品牌阮耀记机器公司十周年的纪念信笺上, 印有时任国民党主席林森的“有裨工业”、孙科的“自出机杼”, 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的“巧夺天工”等题词。这些题词不仅反映出当时上海缝纫机工业的兴旺发达, 也反映出晚清与民国时期的掌权者对西方器物态度的巨大差异。 注:他们都是南洋华侨过来的 **************************************************************************************** 在上海, 缝纫机的使用人群分作两类, 即男性裁缝与中上层的城市女性。 前者将缝纫机作为一种生产工具, 主要用于制作西式服装以及批量生产服饰, 后者则多将缝纫机作为一种新式女红或西式教育中女性必修课程。林语堂在《婚姻与职业》的演说报告中讲得颇为清楚:“现在的经济制度, 你们都明白, 是两性极不平等的。… …在女人可进去的职业中, 男子还会同你们竞争, 而在酬劳机会、天才上都占便宜。我不必提醒诸位, 世上最好的厨夫及裁缝都是男子, 并不是女子, 所以在你们的传统地盘, 也是男子占了胜利。……所以唯一没有男子竞争的职业, 就是婚姻。在婚姻内, 女子处处占了便宜。这是现行的经济制度。出嫁是女子最好、最相宜、最称心的职业”。③ 男子掌握技艺更多是为谋生, 相比较而言, 女子掌握技艺、接受教育似乎更多地是为抬高身价, 以缔结更好的婚姻, 尽管林语堂的演说不无偏颇, 但也能反映出近代上海男女两性在技艺、教育获取上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目的差异。 这一点在“缝纫机”的广告中也可得到映证, 以《申报》广告为例, “所有同家务有关的日常用品诸如肥皂、洗衣粉、拖把、味精、缝纫机、炉灶等等广告, 其广告形象都是女性。这里存在着一种强烈的暗示, 那就是所有的家务事理所当然地由女性来承担, 家务同女性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女性的 社会职责就是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这既是社会的共识, 也是社会的现实。”④ 缝纫机被看作是19世纪西方对世界文明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在近代上海, 首先使用缝纫机的裁缝社会地位并不高, 他们中的部分人最先购买、使用缝纫机, 使缝纫机率先投入服装生产, 从而逐步产生一系列相关的产业, 如西装、衬衫、内衣、鞋帽、时装业等等, 并推动与这些行业相关的其他产业以及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如纺织、缫丝、缝纫机器制造等近代工业。 从中上层城市女性的角度来看, 她们是缝纫机在家庭中的主要推广普及者。在缝纫机刚进入上海的头二三十年间, 很少有女性购买使用。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中上层女性开始使用缝纫机, 如1900年前后曾纪芬就在上海购买了缝纫机。1913年《时报》上刊登了一首赞扬胜家缝纫机的“海上竹枝词”: “金针暗许度鵷丝, 人影花光总入时。 拼得工夫争上学, 春风鸣遍胜家机。”① 诗中反映出中上层女性为了追赶“时髦的服饰”而愿意解囊购买缝纫机并乐意学习技艺的场景。对于她们而言, 缝纫机是一种“摩登女红” , 通过它来实现装扮自己、引领潮流的目的。 从20世纪开始, 这一风气扩散到一些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 她们一般也多出自城市中产家庭, 有机会接受新式教育, 而在 当时许多新式学堂都为女生开设有机器缝纫的课程 。这使得这批知识女性在成年成家以后, 愿意使用缝纫机。由于她们的带动, 上海社会还涌现出不少机器缝纫、刺绣的女子培训班、职业补习所等等, 不少妇女前往学习, 以获得一技之长。 缝纫机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学者说, 近代化是“一种在科学和技术革命的冲击下, 社会已经变化或正在变化的过程”, ②尽管这种变化时缓时速, 但却是细雨无声, 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 注:西方教育有家政课程,吃大锅饭,取消了。(过于密集,效率不高。“人要实心,火要虚心”; 塞死了,经济怎么发展 ) **************************************************************************************** 随着晚清各通商口岸的开埠, 洋布开始大量涌入, 1884年, 上海洋布店已有62家, 比1858年增加了3倍, 1890年已增至一百三四十家。19世纪晚期, 上海的棉布行业已具有相当规模。④ 由于洋布精致美观且廉价, 很快在上海等口岸城市被接受, 洋务派之所以在上海、湖北等地筹设机器织布局, 也正是看到了“洋布”潜在的发展前景。于建成19世纪90年代的上海机器织布局, “每日夜已能出布六百匹, 销路颇畅”⑤ , “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 衣大布者十之二三, 衣洋布者十之七八”①, “穿用洋布已经成为习惯, 在城镇居民中洋布甚至成为人们居家生活的主流衣着质料。”②对洋布的接纳, 是对制作服饰工具接纳的一种先导。可以说, 在晚清上海等通商城市, 服饰制作的衣料经历了由传统丝绸、土布到新式机织衣料的转变接纳过程。 这一接纳使得服装的原料供应发生变革, 这种变革必然要求服饰制作生产工具乃至服饰式样款式的相应变革。当然, 对于洋布而言, 将洋布制作成服饰的工具除缝纫机外, 还有一种更便利小巧和价廉的手工工具:缝针, 它在上海的传播比缝纫机更早、也更为快捷和广泛, 前文已经提及, 此处不再赘言。 对机制服饰原料与西式服饰款式的接纳, 必然对生产工具有新的要求, 缝纫机也自然乐于被消费者所接受。缝纫机使得大批量生产制服成为可能, 军人、医生、学生、新式职员等穿上相同的制服, 产生了认同感, 促进了城市新兴职业的产生。此外, 大批量生产服装也有利于制造流行款式和时尚, 并带动相关商业和棉纺织工业的发展, 也成就了上海作为全国服饰之都的地位。 注:机制布啊,中国的棉花也不行,还得引进国外品种。像日本都不用中国棉花,都是用美国棉花或者印度棉花。 近代中国就是狗屎,啥都没有,就是劳动力和消费市场。 消费市场它也没钱。(早年清政府有点钱) 开除球籍,狗屎嘛 ( 正是因为愚昧,才以为日本人过来掠夺原料,要中国棉花 ) **************************************************************************************** 1931年,英镑贬值,金本位结束。国民政府 “废两改元” ,货币改革 这一时期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只是被抗日战争压着,不引人注意罢了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断层。到一个临界点了。 跟五四类似,一战结束,土织布瓦解,粗纱盛行。国外赔款少了好几个国家。 日本逼着袁世凯签 “二十一条”(那时候就是中国市场,粗纱市场变化了),北洋硬撑着,就是没签。 1934年,正当日本加快侵略步伐全面进逼华北之际,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抗日浪潮和政府及军界有识之士的推动下,于11月21日至22日在南京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防空大演习。参加演习的军兵种和政府各部门及民防组织人员之多、组织协调之复杂也是新中国成立前绝无仅有的。
3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to 万虎—— 突破中国社会的框架
gordon 2015-11-28 05:12
摘自《 消费比重和经济增长的中等收入陷阱 》 大气流: 虎大,你文中提到中国的消费临界点是30%左右,而其他国家的最佳消费比例却明显高于中国,即全部样本国消费率临界点50.83%;发展中国家消费率临界点54.43%;发达国家消费率临界点47.06%等。 不知道这中间有什么原因,或者是我的理解有误? ********************************************************************************* 这个问题,和河蚌的问题差不多。 如果说是一个普通的国家,满足像加拿大、澳大利亚这样的中等发达国家,就好办。 关键是那帮人不是这么想。 它们是要全球争霸的,大哥。 我说,有一个办法你能上 “大连理工” ,河蚌说,我就要上 “北清” 。 这就是个问题。 ********************************************************************************* 不信你去问问他们,要是 像加拿大、澳大利亚这样的中等发达国家 ,他们就满足了。 那就好。 现实问题,都是很难的
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立大志者,往往行不远 —— 重要的不是idea,而是实现它的能力 ... ... ... ... ... ...
热度 5 gordon 2015-4-27 00:11
中国社会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有急智”出了个主意的,吹到了天上,以为有智有才 不知道要怎么描述中国社会这种现象?它们认为领导放个屁,指点一个方向,就是有能力。 这是天大的一个笑话。 但是所有人都深信不疑。 ************************************************************************************ 实际上,重要的不是idea,而是实现它的能力 奇思妙想易得,但是求证却不容易。 时代在不断的变换,你这一时的理想也是跟你这一时的生存状态有关的。 脱离了这个环境,你对未来的想法,就会发生改变。 不要想着“未来”和立大志,而是先踏踏实实的解决现实问题。而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是很难的。 做计划不要太长,慢慢让它扩展。(其实长计划是扩展出来的,而不是一开始就扔个炸弹) 短计划也不是那么好执行的。(解决一点点问题,都会消耗很大的资源) 注:顺祝 “五一”劳动节快乐
34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关于高斯,中国社会的普遍认识完全是错误的
gordon 2014-11-26 02:00
一个现代的纯粹抽象学派的数学家,看到高斯在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上做法如此不同,可能会大为吃惊。因为很清楚,这个方法可能得到完全错误的结论,因为它在逻辑上没有很好地论证过。 高斯并非是一个纯粹数学家,纯粹数学家的目的是,对于所选择的主题的全部可能性,得出一个完整体系,并从一般的观点出发加以彻底的研究和整理。在这里他的主要工具就是对各种特例进行严格的逻辑的区分与排列。 所以,那些 人为地造出来的例外情况 ,对于他,与 自然产生的情况 具有同样甚至更大的意义,他不为是否有实际应用操心,而实际应用可能更看重那些自然产生的情况。 另一方面,从事计算和实际问题的数学家的目的则是获得数值结果。因此他忽略了对他的方法的精密的逻辑论证。他或多或少地依靠他的数学本能,这种本能指导他暗地里采用必要的假设——例如改变某些项的符号,或者不加分辨地接受它们的值。 至于论证那些为了得到进展就必须使用的程序是否合理,与其说他是 理解到 其合理性,还不如说他是 感觉到 了,对观测结果作反复比较就提供了这种合理性的论证。 还有一种心理学的解释:因为只有那些对于达到指定的目的有意义的东西才是 有趣 的。 注:咱们国家由于某些原因,作理论的和作应用的 杠上了 。越说关注点现实,越严谨,就是这样。 就跟“孔子丧家狗” 一样,抱着文明的火盘不丢手,我去,呵呵 早年高斯干的工作都是应用数学,例如大地测量之类的,“最小二乘法” 当时他并不关注,当时关注的是 “曲面” ,蒙日以后在微分几何中的第一个伟大进展。 蒙日是筑城的老大,也是高工的灵魂。 严格性和想像力的权衡,一门学科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跳跃也很正常,回过头再补严格性。 这个事,纠结了我很久。 因为咱们国家经历了运动以后,思想混乱,胡说八道的人太多,教师们都是弱势群体,所以揪着 严格性 不放手。 文革里面,不是让小学生来批判嘛,当代还有两个 ,媒体里的红人:某鱼,某花 注:当年蒙日做几何的时候,他的教材也不是关注严格性,而是理解的清晰性。就跟现在老美的教材一样。 文艺复兴传下来的传统,解剖学。 真正起变化的,就是那个号称没有图的 拉格朗日。 ************************************************************************* http://player.56.com/v_MTk2Nzg1MQ.swf 他们给那个老师起了个名字叫 孙子清,让葛存壮来演。呵呵,就是 “孙子” 清 嘛
2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老外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是错的
gordon 2014-10-18 10:22
老外对中国社会或者中国文化形成的看法,他们认为是蒙古的原因。 其实他们的看法是错的,其实是因为五代的原因。 他们当然是根据他们的经验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局限。这个很正常。 但他们的基本框架是对的。 注:辽宋金元史 本身就很复杂,又由于某些心理原因,不愿意提起。 越不提呢,研究的就少。 ××××××××××××××××××××××××××××××××××××××××××××××××××××××××××××××××××××× 跟甲午战争的历史一样,长期以来都认为 甲午战争和抗日一样,是因为经济危机,争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实际上并不是,日本的销售市场当时在欧洲,原料产地主要也不从中国进货。 (当然也进,但不是主要的) 主要的原因是朝鲜的大米。 当时日本是出口型经济。拿到甲午战争的赔款后(英镑支付的),才确立金本位,才进入工业国家。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研究也是如此,长期以来都说是东印度公司的问题,实际上不是。
2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社会技术的进步 多亏了 这些编辑
热度 1 gordon 2014-10-2 15:37
对文字从业者的不满,不是一天两天了。 但是,需要明白,这些人员并不是科学工作者。 他们有着自己的工作。 他们更看重的是传播,或者说是赚钱。 大多数传媒,对科学实际上一窍不通。 但是我们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很多事情都得商量着办,加强沟通,并且给予彼此充分的宽容。 实际上就是一些 通用的技术期刊,专业的技术人员也是不看的,太浅或者浮于表面 例如 science ,nature 之类 专业技术人员一般看专业的期刊,对细节的 “ 把控和斟酌 ” 更透彻一些。 ××××××××××××××××××××××××××××××××××××××××××××××××××××××××× 当你抬起头向外看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2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说发展经济是改善中国社会的良方—— 死磕制度经济学 2 ... ... ... ... ... .. ...
gordon 2014-9-11 22:25
一般来说,经济学不怎么研究社会学问题。 但对于中国来说,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 中国传统社会一些 传承多年的行为习惯 ,如果改善了,能够改善中国社会的现状。 这也是在现实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政治问题很多时候,都是禁区。而中国传统社会被伟大领袖批臭了,反而是弱势的一方。 但是不过要注意,社会变化不要太剧烈,变化太剧烈就需要强政府。这个以前论述过。 慢慢转,脚下泥土在松动就OK 了。 而且经济不断的增长,新事物层出不穷,干活也带劲儿,也更有创造力。 ××××××××××××××××××××××××××××××××××××××××××××××××××××××××××××××××××× 当有人把门锁上的时候,不要去和锁较劲,也许墙就是出路。 这其实是小时候看的动画片 ,说人有没有 “心眼” 有“心眼” 的人,就会看见墙上的裂缝。 人和人斗,其实不好斗。和自然斗,总有一天会破土而出的。 《孙子》曰: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注:电影 《肖 申克 的救赎》 的主人公 andy 并不是从牢门出去的 希波战争中,波斯虽然是陆地之王,但并不是海上的霸主。 记不记得摩西是怎么阻挡 埃及法老王的追兵的,摩西一杖在手,威风八面 杖在摩西手里,正像摩西在神的手里。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Y1NDEyNTAw/v.swf
1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社会运转的高效性
热度 4 gordon 2014-8-24 09:34
很多人不清楚,中国社会在微观上运转的高效性。 它是这么一个情况 它不是串行化,排个队 什么的;而是 资源争用,谁先抓住是谁的 。就象没有叫号机之前的银行窗口取钱。 就是谁抓住是谁的,到了一定的程度,效率下降很快,那么就触发一次大的操作, 就有必要花大成本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 这种方式 在处理大量事务的时候,微观效率是非常高的。 它是有的放矢,定义需求本身就很难。 ××××××××××××××××××××××××××××××××××××××××××××××××××××××××××××××××××× 中国社会的这种运作方式,是跟它海量的需要处理的问题相关的。 正是有着这么个需求,才有这么一个处理方式。 这种处理方式效率是最高的,不信你们用数学方法论证一下。
368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论证
gordon 2014-8-13 20:50
其实我以前说,近代中国是一个绝对主义国家,论证不严密,是一个从现象猜测的一个断言。 真正比较严密的论证,还是它的超稳定结构的演化。(一系列论文) 中国的传统王朝破产以后,它形成了 “绝对主义” 这么一个东西。 西方学者认为,绝对主义是由封建等级君主制向现代君主立宪制转变的过渡形态。它源于封建等级君主制,又具有鲜明的特征。它体现君权压倒了封建贵族的特权, 是启蒙思想与君主专权的混合物 。它与东方专制主义也有着根本区别。 从历史上看,俄罗斯的绝对主义形成,是应对瑞典的压力。中国绝对主义的形成,是应对日本的压力。 瑞典的古斯塔夫是现代陆军之父。 莫里斯的军事改革,但是 莫里斯用兵啊,离不开河流 ,主要也是因为当时的加农炮比较沉重,需要用水运来运输。 轻型野炮,这都是古斯塔夫改革的产物。野炮和加农炮是一类东西,差别在于加农炮比较重,最早是海军炮。 毛子不简单呢,能和瑞典抗衡。当年瑞典可是波罗的海强国。
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军事是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最根本因素
热度 1 gordon 2014-6-17 03:26
在航空航天没有发展起来以前,海军主要靠技术,陆军主要靠 ??? ,这是一个常识。 自从瑞士步兵方阵崛起以来,职业化军队是打不过公民军队的。 德国、瑞士 ,这些国家的陆军非常强悍。还有奥地利 其实这都没啥可说的。 至于内战,以前也讨论过好多,例如一战时能长期悬空的飞艇。 所以,某人输的原因在它自己身上。国民革命军 装甲力量不强,就是些轻型坦克,而且中国的道路也不是很好。 但是它空军可不差啊,刘善本直接跑了,呵呵 伪满的高射炮部队也不差, 伪满 军官 学校 还有一个高射炮 专科。南京防空 学校 也不错。 它对坦克装甲部队的运用也是错的, 其实它那个不是装甲部队,而是摩托化部队 ,当开路先锋不足,当支援还行。 雨雪天气,飞机不好出动的时候,只要道路交通能保持,可以当 “快速反应部队” 用。 国民政府主力作战部队,还是 空军+ 步兵,跟日军差不多,但零配件、维修维护体系,士兵的作战风格,还不如日军。 国民政府作战不敌比日军弱,从内战也可以看出来,基本上就是运动战的作战形式。而不是对日作战时的游击战。 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吧,例如对手装备的改善,但正规战的形式能确定下来,就说明它能力不足。 ××××××××××××××××××××××××××××××××××××××××× 当代社会和历朝历代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在王朝中期就会出现 “王安石悖论” ,而且中国有一个超稳定结构,“强宏观,弱微观” 嘛。 为保持稳定性,会产生周期性震荡。 论证 当代社会和历朝历代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一个是法国的社会学,一个就是我论证的军事因素,一般认为的另一个理由并不成立。 相互印证。
174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当代中国社会为什么有钱比有知识更正义?
热度 1 gordon 2014-6-10 08:25
中国社会以前的若干年都是投资性增长的社会 投资过量,利率就上升;为了压利率就发钞,发钞物价就上涨。 平抑物价,就向市场投放物资,或者统计局摆弄数字,或者硬朗一点的,就物价管制,计划经济。 中国社会是一个投资过剩的社会,人力资源投资也是投资的一种。 你上几年学,就想上社会捞钱,想把投资的成本回收,想翻本,哪有那么容易。 老百姓的钱挣的可不容易,就是不花,就是不花。 有钱就是比有知识更正义,上几年学就想搂我们钱,打倒侵略者,有钱人万岁!!!! 正义万岁,正义的纳兄纳尔一定要实现!!!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举头三尺有神灵。 生活为什么这么艰难,就是因为屌丝和屌丝要竞争一碗饭吃。 扩展阅读: 计划经济对国营企业的盘剥 http://www.aswetalk.org/bbs/blog-663-41105.html
21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通过观察中国社会的长期运行 找 “ 打开未来的钥匙 ”
热度 4 gordon 2014-5-23 18:23
这个问题,没有人做过战略性的思考。 其实我见别人说过,但是提到战略性高度,恐怕俺是第一人。 有些朴素的道理,需要反复揣摩,不要轻易的就说自己知道了。 言归正传,建国后的经济运行模式一直是 大量投资,利率上升 ;发钞压利率,物价上涨。 最极端的情况是,印钞直到 统购统销,没有物价。狠命的印+ 投资,剥夺只剩口粮还不行,还不能让其吃饱,只能吃半饱。 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既然是战略性考量,再拉长时间轴看,传统的中国社会,在实物货币时代,历朝历代,因为人口的增长,实物金银被摊薄,在王朝后期,利率都是很高的。 1840年,鸦片战争开埠,依然是这样一种情况,国外利率低,国内利率高,所以定价权旁落,商业竞争处在很不利的位置。 纵观中国历史,高利率是一个常态。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认识,但真正下力气认识这一点的不多。 基于这一点,打开未来的钥匙就很简单了,就是挣钱,多挣钱。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的短期行为太多了,就是穷的缘故。顾左右而言它,讲理想,就是没有钱的缘故。 这一问题不解决,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 长期以来,中国人的说法、认识都是错误的,却不自知。很可能是挣钱比较难的缘故吧。 注:利率是当期消费和未来投资的一个权衡,即使在农业社会,收获的种子多少当期吃掉,多少种到地里,这是一个问题?
303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社会对货币的认识停滞在哪儿呢?
gordon 2014-5-15 01:17
注:这里只说大众,不说专业人士啊。 早期认为货币只是一种支付手段,交易的媒介。后来认识到货币也是一种资产,是一种可以带来收益的资产。资产通过利率来体现, 瑞典的一位经济学家,魏克塞尔的理论, 首先将货币当成资本来描述。 货币在整个社会中不但支配着生活消费, 它也支配着生产消费, 包括了投资行为。因为社会货币量的总支出中这两部分缺一不可。如果只考虑一部分而忽略另一部分, 对宏观经济的描述将是不完全的。 然而, 魏克塞尔的缺陷又恰恰是只重视生产消费的作用而忽视生活消费的内容 。因为从生活消费的角度看, 利率对一般生活消费不起很大的作用。人们在生活上的消费不完全决定于利率, 而决定于人们的需要、欲望、爱好以及收入水平等等。 同时在一个信用不发达的社会里, 现金是一种主要的交易媒介, 在这样一个社会里, 自然感受不到货币和消费的关系。 注: 一般人都倒在这儿了。资本论这儿了 。 货币和生产的关系,理解的人多 ,货币和消费的关系啊,很少人理解。 货币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以凯恩斯、霍特里、图克等人为代表的全新的货币理论。这个货币理论新在: 其一, 货币理论不再是社会中一堆货币与另一堆商品的直接相对的关系。在这里, 社会中一堆货币表现为人们的收入( GN P) , 人们有了收入就必定要支出, 从收入支出的新角度来讨论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包括对物价的影响) 。收入与支出之间有信用扩张与收缩( 利率的影响) 以及投资和储蓄的关系等因素来起支配作用; 其二, 货币支出与物价的关系还要看宏观的经济状况, 即注意到产出量与就业水平是否达到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的程度, 即达到所谓潜在的产出。一旦支出的增加, 信用的扩张, 使得社会总产出量达到社会生产能力的潜在产出量时, 结果只能是物价的大幅度上升。反之, 如果支出增加以及信用扩张使得社会的总产出量未 能达到社会潜在产出能力之时, 它的影响会促进就业与产出的增加, 对物价的影响较小。在这一阶段, 凯恩斯是货币理论的集大成者。 凯恩斯并不重视货币政策的作用, 认为只有政府的财政政策才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实现充分就业, 促进经济的发展。弗里德曼等人反对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 认为 他的财政政策手段只能是用“无效率的公共投资”挤占“有效率的私人投资”, 并不能增加有效需求, 反而使得公共支出增大 , 通货膨胀加剧。而私人投资的减少, 使得整个社会的效率降低, 引起经济发展的停滞。 中国说是凯恩斯,其实是资本论,呵呵 凯恩斯已经认识到货币和消费有关系了 另:凯恩斯早期是一名自由主义者,弗里德曼年轻时是一名凯恩斯主义者。 ×××××××××××××××××××××××××××××××××××××××××××××××××××××××××××××××××××× 注;中国再也不要搞借债投资了。中国应该向美国政府学习,基础设施 有钱再投,没钱就不投。 美国的交通设施建设模式非常“传统”,主要依靠财政资金,近些年来才开始谨慎探索其他融资渠道。以此相反,十几年来中国的交通投入模式非常“创新”,高度依赖各种融资手段以及财政预支,现在也许到了该正本归源的时候。 老大们到底学过公共财政吗? 在集中开支体制下,有了经济效益,肉烂在肉锅里,自然就有直接或间接财税回报。分权运作时,则凸显出地方财税回报的重要性。财税回报不明或有显著外溢时, 地方政府缺乏足够投资热情;零和竞争时,地方政府为了争抢税源则倾向于过度投资。 ×××××××××××××××××××××××××××××××××××××××××××××××××××××××××××××××××××× 1976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 的得主 弗里德曼 写了本书,叫《 自由选择 》,书中他用一个矩阵,说明四种花钱和消费的形式: 一, 花自己的钱 , 为自己消费 ; 二, 花自己的钱 , 为别人消费 ; 三, 花别人的钱 , 为自己消费 ; 四, 花别人的钱 , 为别人消费 。 弗先生认为花自己的钱自己消费是最 有效 的花钱方式。他认为,政府就是在花别人的钱,也就是说,政府通过征税,再将这些钱投入到公共服务当中去,如,社会福利、 教育 、医疗等,但由于不是花自己的钱,所以花钱的效果就不会好。 第三种花钱和消费的方式。花别人的钱,为自己消费。有被请和收礼,更主要是花公款(不是自己的钱)消费。 这种方式,我想各国各地都存在。不是自己的钱,花起来,会怎样?傻子都知道,不算计,不心疼。这和道德无关。指望用道德解决,没门。只要是花别人的钱,且花起来没人管,一定会是随心所欲肆无忌惮。 第四种花钱和消费的方式。花别人的钱,为别人消费。主要是花公款,用于公共服务和救济某些人。弗先生对这样的方式提出了质疑,认为,那些官僚在使用这样的钱时,会有施舍的感觉,而那些得到救济的人也会因此习惯于依赖,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 这样的情况,我们再熟悉不过。遇到事,我们很习惯等着政府伸手,等着“上级”帮忙,一旦伸了手,帮了忙,我们就会千恩万谢,感谢这感谢那的。孰不知,那钱就是我们自己的,政府不会变出钱来。我得到救济,是因为有另外和我一样的人做了奉献。 可惜,这样浅显的道理,我们一直不能说清楚。
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情绪,中国社会的弱点
热度 1 gordon 2014-5-1 02:46
“恐怖主义的目的是为了使人恐惧。”这个观点看似普通,其实内涵深刻:恐怖主义并不是单纯地想让死亡人数最大化;相反,恐怖分子是想使某个群体的恐惧情绪最大化,从而让该群体转变行为方式。 整个中国社会的弱点,就是诉诸情绪。而媒体人就是识字的文盲。 另:阴谋论的观点,世界银行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就好象是一场阴谋。 以邻为壑,转嫁注意力的阴谋。 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4月30日文章,原题:世行:中国今年或将成全球最大经济体
18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社会的向好,不是因为出了天才
热度 2 gordon 2014-4-21 02:18
中国社会的向好不是因为出了天才,是岁月的结果。 前面说到,从咸丰开始,中国的财政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到了甲午,整个货币乱掉了。( 甲午之前,白银兑英镑还是比较稳定的,所以能够建汉阳钢铁厂那样的大项目。) 民国时期更是不堪,非常混乱,各地都在发纸币。 那时候的纸币繁杂多样,使人眼花瞭乱。有国民党中央政府印发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四行所谓法币。山西也有阎锡山印发的四种货币,即山 西省银行、晋绥地方铁路银号、绥西垦业银号、晋北盐业银号。同时各县都设立有县银号,发行县银号的票子,在本县流通。此外县里的商号经县商会批准,也可以 发行票子,在附近流通。 当时在农村流通的另一种辅币是鸡蛋。旧社会农民生活贫困,妇女们要买点针线、油盐酱醋都没有钱,好在家家养鸡,一颗鸡蛋的售价相当于一个铜板,所以卖针线 的货郎担子和杂货铺的老板都乐意接收鸡蛋。鸡蛋也成为农村市场上的“流通券”。 沁县商号发行的钞票也有叫贴字的,是石印的长方形,写着“壹仟文”或“两仟文”。票面中间留有空白的方格,商号发行票子时,在钞票中间的空白处盖上自家的 图章,即可在市面流通。在市面上流通的货币经常发现有假的。因当时山西从事印刷业的以榆社人为多,故只要发现假票子,人们就会说是榆社人干的。 山西省银行于1919年开始发行钞票,至1930年共发行7500余万元。中原大战,阎锡山被蒋介石打败,逃往大连。阎逃走时,对山西省银行的票子应如何 善后置于不顾,将省银行库存银元全部提走,供他安置部属和外逃使用,致使省钞发毛贬值,一元省钞跌至市值五分钱。市场上白洋一元可换省钞30元。后来阎锡 山乘日军拟发动“九一八”事变之际,估计蒋介石无力他顾,潜回太原,再次在山西执政。他指令省银行发行新钞,以新换旧,一元新钞可兑换旧钞20元。省钞贬 值,山西人民遭受巨大损失。其中以典当业损失最为严重。那时山西全省有典当行600余家,受省钞贬值影响关门的就有300多家。 阎锡山指令省银行第二次发行货币时,怕老百姓不相信,在票面上印着“兑现券”三个字。加上晋绥地方铁路银号、晋北盐业银号也都大量发行货币,至 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侵华时止,山西四银行共发行新钞4500余万元。日军侵占太原后,阎锡山逃往晋西时,将省银行库存黄金银元都带走,再次对流散 在人民手中的晋钞置之不顾,兑现券无现可兑,就自行消失,再次成为废纸。 阎锡山退到晋西后,1938年5月间因经费短缺,又令省银行第三次发行省钞。计有一元、五元票(人称二花脸)、十元票(大花脸)三种,派人用这 种钞票到农村大肆收购粮食,促使物价暴涨,一石小麦由售价15元涨到300元。人民拒绝使用新省钞,阎锡山只好于1940年下令停止发行。 接着再说蒋介石的法币。蒋介石于1935年11月4日宣布中央银行等四行发行的票子为法币。由于滥发货币,致物价飞涨,人民怨声载道。蒋介石所 在的南京, 1948年一碗浇肉面卖到7500元,一根油条卖到500元 。法币存在不下去了,蒋介石又于1948年换发金元券。初定发行金额是20亿元,并 以金元券在全国强制收兑人民手中的金银和外币。规定金元券200元换黄金一两,三元金元券换白银一两,二元金元券换银元一枚。蒋介石用强制手段短期内搜刮 黄金165万两、白银900万两,银元230万枚,各种外币计数千万。金元券大量增发,由原来的20亿元达到1303046亿元,票面由10万、50万、 100万升到500万,金元券滥发导致通货膨涨,促使物价猛涨。以1948年物价与1947年同期相比,物价涨了500万倍,最后达到1000万倍。 解放战争时期,我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将盘踞在长春的国民党郑洞国部队围困起来,城内粮食奇缺,郑洞国发行军用流通券,强制民间使用,市场上一袋高粱米的售价由500万元、1000万元,最后涨到2亿元。 顺便也谈谈伪币。七七事变后日军首先占领我平津及华北地区,在北京建立了以王克敏为首的伪临时政府。为了掠夺我国资源,日伪在北京成立了伪联合准备银行, 发行伪钞,在华北地区流通。 票面上刻有孔子像 ,自称金票,但群众却叫它鬼票。开始我们对敌伪组织维持会和伪币都是采取坚决打击和取缔的态度,对维持会要摧 垮,对伪币要禁用。后来根据形势的发展采取灵活态度,对村级维持会采用派人打入内部,实行两面政权,争取为我们办事,对伪币在根据地和游击区禁止流通,但 对敌占区则许可使用。我们也利用伪币购买我根据地所缺少的医疗器械、药品、通讯器材和办公用具等。根据地的一些产品经经济部门审核批准,如沁源的麻皮、左 权的核桃等也可以向日伪地区推销,换取部分伪钞,以便到敌占区购货。 注:日本人真逗,还搞尊孔教育,呵呵 这都是八仙过海,能人真多。   自辛亥革命第二年(1912)学校废除读经以来,只在袁世凯当皇帝那几天恢复了一下,此后无论是北洋军阀还是蒋介石,不管他们怎样鼓吹尊孔复古,还是无力全面在学校恢复读经。   日本帝国主义可就不同了,他们是把尊孔读经作为“奠定东亚新秩序之基础”,以武力作后盾,与一次次治安强化运动密切配合,作为一项基本战略通过其扶植的傀儡政权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行的。 ×××××××××××××××××××××××××××××××××××××××××××××××××××××××××××××××××××××××× 经过很长时间,中国人才认识到,货币和金银无关,和货币发行量有关系。 再后来,弗里格曼的研究也出来了。美国也废除了金本位。 其实 中国人并不信 凯恩斯,而是信弗里格曼,这是中国人自己的经验 ,呵呵 一般中国人批判谁,就会照谁说的做,象 弗里格曼、克鲁格曼 ,自己感受一下。 特别注意的是, 央行也不能完全控制现实中货币流通的数量 。货币政策最有效的用途反而在于作为一种稳定工具,而不是成为调节经济远离衰退和过度通货膨胀的油门。也许,中央银行更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宏观风险管理者。 说白了,央行就是为了抓投机倒把的 。 注:太平天国以前,清政府的财政比较稳定,是 “征农” ,太平天国以后,开始 “征商”,财政能力不断增强。货币赋税财政比劳役征发和实物赋税具有很多优越性。 “征商”的结果是妨碍商品经济发展,说白了就是妨碍民营经济发展,只能发展 “官办企业” 了。 扩展阅读: 重商主义与厘金 http://www.aswetalk.org/bbs/blog-663-39285.html
20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小武,中国社会的怪胎
热度 2 gordon 2014-4-10 12:37
贾樟柯的电影往往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 我们可以看到小武是叛逆的。而叛逆的孩子一般成长在一个父母管教严格的,不懂得体贴他情绪的家庭。 一个孩子如果从小父母有关怀他的情绪,懂得体贴他,那么这个孩子应该是对人有安全感的,热情的,性格非常NICE的,很好与人打交道的人,因为第一,他的成长过程没有挤压什么情绪,第二,他在原生家庭中学到了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如果一个家庭,父母从小是对他很严的,不体贴他的情绪,只是镇压他,要他上进的这样一个环境,那么他长大以后容易脾气比较急,甚至是暴躁,而且他与人打交道的方式也往往用征服而不是示好的方式,这样的人到一个群体中,常常会激起一群人的反感。 所以有时候我们的群里碰到一个攻击性比较强的新群友,大家不要认为是他人品怎么样,他来到这里是想与大家建交的,是想融入这个集体的,只是他不懂得怎么正确的与人建交。那么有些人不幸被踢了,有些人留了下来,慢慢大家接纳他了,他的攻击性也就没那么强了——他不是为了要攻击谁,而是这是他与人建交的方式——征服——他不会别的方式。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其实是平和的,这种攻击性强的人,内在都是一个没长大的小孩,而正是因为他没长大,他总是想显示他的强大,用幼稚的方式。 一个平时总是省吃俭用的人其实是向往能潇洒花钱的,一个工作忙碌的人其实是向往休闲度假的,这大家能理解吧。 而小武这样一个叛逆的,痞的男孩,他其实是希望自己有特别成熟稳重的一面的,只是他做不到。 小武还是一个“盗亦有道”的人,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或者有效信息不足。 没什么本事,也不服,但还是个讲道德的人, 别的同伙儿都卖假烟假酒了,而他偏不,结果因为扒窃被公安逮住了,锁在街道的十字路口。 最搞怪的是最后的配乐 ,屠洪刚的《霸王别姬》 另:感谢 王宏伟 的演绎,演的特别出色 中国社会充斥着这样的人,没什么本事,也不服,还具有原生的道德感。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k0MTYyMDQ=/v.swf
271 次阅读|1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7-1 04:54 , Processed in 0.042258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