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奥巴马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奥巴马

相关日志

分享 中国社会面对的压力和 美国是一样的
热度 1 gordon 2017-6-13 11:35
我们在应该找工作的时候不去工作。就算找到一份工作的话,我们也干不长久。 我们早晚会被解雇,不管是因为迟到,或是因为偷自家商品然后在 ebay 上卖掉,或是因为有顾客反映我们嘴里面满是酒味,还是因为每次轮班的时候都要上5次厕所,而且一去就是30分钟。 我们经常在嘴上说努力工作有多么重要,但却告诉自己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我们感觉到的不公,奥巴马把煤矿关掉了,或者说所有的工作都被中国人夺走了。这些都是我们为了解决认知不协调而编造的谎言——我们看到的世界与我们宣扬的道理之间的大相径庭。 ******************************************************************************* 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大谈责任感,但自己却从不付诸行动。 就像这样:许多年来我一直想要一只小德国牧羊犬,目前不知怎么给我搞来一只。 但这只小狗是我们养过的第四只狗了。而我却一点也不知道该怎么驯养它。 不到几年的时间里,几只小狗全不见了 —— 被送到了警局或是送给一位家族朋友。 在告别了第四只狗之后,我们的心肠也硬了。我们学会了一点,那就是千万不要对什么太过依恋。 ******************************************************************************* 我们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简直就是特意为早早进入坟墓而制定的。
468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三妞包子(2)
热度 28 喜欢就捧捧场 2017-3-5 04:39
俺突然意识到,有些同学好像误会了,其实俺这个包子不是关于五十度灰的,这电影俺坐根儿就没去看。不是俺装纯,而是俺瘆得慌,同一部电影,别人看出来情色,俺看到的可是惊悚!俺这个人容易先入为主,当年看完了阿甘正传,从那之后汤姆汉克斯不论演什么角色,俺看起来总能找到智障的感觉。 就连最近看这位英雄机长,也看出憨憨的感觉来了 所以说呢,想看五十度灰的同学们可以退场了,俺这里给您做个揖,让您误会了是俺的不是。 俺这个包子说的是Jamie Dornan,拍五十度灰之前,他在电视剧“The Fall”里面扮演变态连环杀手Paul Spector。 话说这位Paul同学,在白天的时候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专门为一些心灵受创伤的人们提供心理咨询。到了夜色降临的时候,Paul就开始跟踪年轻美貌的单身女子,设法潜入人家,然后袭击并且亲手掐死受害者。杀了人不算完,给她洗澡,穿衣,化妆,然后摆拍,然后素描。 Paul的对手,就是正义的来福林,光明的守护者,Gillian Anderson 扮演的女探长:Stella Gibson! 当年俺看X-File看得如痴如醉,迷的就不是那个面瓜William Mulder 而是这位英姿飒爽的Dana Scully 这么多年过去,俺在跟俺同事聊天儿的时候偶然知道Gillian Anderson的这部剧集,回家就租了DVD,一看就进去了! 男主角帅,女主角也帅,剧情紧凑,张力十足。唯一的问题是,俺为什么为什么还是看着Paul Spector眼熟呢?嗯,问题出在给良牙买的内衣上! 这要是再有人抱怨没肉,俺就伺候不起您老了。 求捧场,鲜花鸡蛋评分,链接如下 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m.php?mod=redirectptid=48670authorid=0postno=10
766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奥巴马当总统 与中国的崛起
gordon 2017-1-24 05:14
中国的崛起,这个事情说来话长了。 这跟当年马共有关 对越自卫反击战,知道为什么要救 “红色高棉” 吗? 因为那是我们的人 *******************************************************************************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此时的马来亚民族独立呼声也日趋强烈。面对马共高举反对殖民统治的大旗,为了防止马来亚落入马共的手中,英殖当局也不得不同意允许马来亚独立。代表马来人利益的政党——巫统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 “高等华人”的崛起 因为底层人民的反抗,所以向 中层让利了。 ******************************************************************************* 中华文化圈的崛起 亚洲四小龙,这几个地方,都跟中国有着文化联系。 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 凡是我们战斗过的地方,不论明争暗斗,我们的对立面都崛起了 当然那是因为美国的让利 ******************************************************************************* 与美国的和平 跟美国讲和以后,美国就加息了,中国改开了 越战时候,美元超发。 美国加息以后,在香港的一部分美元没有回流美国,反而到大陆来了。 ******************************************************************************* 学习日本 然后就学习日本,把军工停了。 ******************************************************************************* 东北的“统制经济” 当然,日本设计 这个事情,就是要引进外资的 中国关内是 东北的放大版。 需要的资金量更大, 韬光养晦三十年。 “动摇不得” ******************************************************************************* 奥巴马当总统 看奥巴马当总统就明白了,他本身呢,家庭不是特别差 不是那种底层的黑人家庭 ******************************************************************************* 城市化都是如此 城市老的居民老化,被外来的,不知道什么 乱七八糟人取代 这帮人还很健壮。 没文化,再不健壮,早就在社会上消失了。 存在就肯定有一定的道理。 ******************************************************************************* 伊朗的事情 伊朗处于 英俄争霸的夹缝地带,地位跟中国类似。即反英,又反俄。 ******************************************************************************* 对越自卫反击战 一举拿下了 东南亚,环南中国海地区 盟主地位 当然也是因为政治立场的转变。 一种共生关系 跟“佛爷” 和 “顽主” 一样,就是这个地盘,归我罩着了 ******************************************************************************* 佛爷:小偷、扒手。 解释:从千手千眼佛引申而来,小偷就是千手千眼。 “顽主”,啥也不会,他就是 “顽主” 嘛 ******************************************************************************* 倒腾化肥、印尼华侨 早年倒腾化肥的,大多都是跟印尼华侨打交道。 印尼,是荷兰人统治,也是让中国人做中间层。 有点像 元朝统治中国,拿穆斯林做管理层一样。 注: 英国的疆域,比元朝还要大 。 更不要说 “英荷联合” 了 ******************************************************************************* 管理层创业 现在管理层单干了,把老板撇开,单干了
1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看见这个实在可乐啊,不得不让你也乐一下
热度 38 关中农民 2017-1-2 00:59
奥巴马我打坐在龙床上, 叫一声唐纳德你细听端详。 你和那普京眉来眼去暗地来往, 朕不忍大好基业被你埋葬。 把一辈古人说比方: 昔日里有一个林肯皇上, 进白宫扛党旗自立自强。 平分裂息纷争结盟两党, 他也曾在南方动过刀枪。 到后来海晏河清太平日享, 美利坚如灯塔大放光芒。 这民主是我朝无形宝藏, 你切不可上那普老儿地当。 毒菜政权那是虎豹豺狼, 御弟登基后要时刻提防! 高,实在高啊
个人分类: 农民乱弹|1000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Peter Thiel 其实和奥巴马是一派的 ——— 解释这个事很复杂
gordon 2016-11-10 03:17
要回答这个问题,很困难。需要从历史发展进程中寻找答案 可以从一个类似的问题,寻找一些线索。 他是个跟男人做爱的人,但,他还算是同志么? *************************************************************************** 他是个跟男人做爱的人,但,他还算是同志么? 这么提问看似狭隘,却能引发广泛和具有批判性的讨论,关于性向、身份认同和共同体的关系。 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跟同性做爱。但“同性恋”或“男同志”成为一个现象,历史并不长。 19世纪初,医生、性学家和各色人等开始争论,同性性爱是否创造了新的性取向范畴。 在此之前,相同性别的人做爱,往往被视为罪恶或犯罪,但他们没有建立“第三性别”、“双性”或者“同性恋”的认同,知道19世纪末,一些医学组织才开始用这些名称定义这个群体。 概念的确定不仅影响了同性群体,同时,也导致了“异性恋”范畴的诞生。 “同性恋”的发现,使得“异性恋”也被发现了。 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观念的进步拓宽了文化理解:性取向创造身份认同。 对差异的明确认识导致同性群体被钉上耻辱柱,被视作畸形人、罪犯和社会的弃儿。 然而,同性恋人士也开始反对这些说法,并在这种非正统的身份发现了希望。他们在主流文化中建立飞地,比如1920年代的纽约格林威治村和柏林。 仍有很多人同性恋社区蓬勃发展,很多人被同性所吸引,但害怕被打上标签,所以否认自我。 一 个重大转折点是1969年6月28日,史上著名的 石墙起义 ——纽约警察突袭同性恋酒吧,遭到LGBT群体奋起反抗。许多LGBT人士开始拒绝接受“同性 恋”等于自卑、畸形、犯罪,更重要的是不平等。当骚乱中的人们站起来反抗警察,他们认同的定义是与同性做爱的人,拥有区别于主流的文化、身份和历史。 历史与未来在这一刻相连了。 1970年代至今,越来越多的同性恋人士选择出柜,是把这理解为一种亚文化形态,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可能不了解血泪的历史,但明确知道,这件事不仅仅是跟一个性别相同的人做爱那么简单。他们拥抱的是一种激进的观念: 以性取向定义自我 。 1970年代,当进步的趋势逐渐浮现,同志们开始细致而不懈地努力,创造一种文化,赋予身份具体形式。 传统观念认为同性恋据斥宗教场所,他们就建立了自己的基督教堂和犹太教堂,自己办报,组织政治集会,建立社区。 加拿大多伦多诞生了《身体政治报》,报道从当地到国际与同性恋相关的新闻,读者遍布北美乃至全球,建立起庞大的文化群体——他们采访同性恋作家,撰写同性恋电影评论,致力于探索历史上的同性恋艺术家、音乐家和思想家。 这份报纸的意义不仅限于1970年代的北美,不仅限于性,而是在于文化身份。LGBT群体通过多种形式明确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文化。 但是,现在,这种文化的独特性受到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皮特•泰尔。 今年六月,在共和党克利夫兰的集会上,面对一群反对同性婚姻权的观众,他成为该党史上首个公开其同性恋身份的人。 有些 共和党人和媒体将之美化成一种进步,以显示他们对意识形态身份多样性的认同 。 注:共和党也在发生变革 ************************************************************************ 但是他同时挑战了1970年代的定义。 根据同性恋解放运动的逻辑,皮特•泰尔是个与同性做爱的人,但他不是Gay。因为他放弃了为身份独特性而斗争。 一些对性少数群体不友好的法案,皮特•泰尔是支持的。比如反对变性人自由选择厕所,他称之为“精神错乱”。这意味着他背叛了自己的身份。 皮特•泰尔认为变性人的困境就是一种精神错乱, 事实上拒绝了LGBT作为一种文化身份,而这种身份需要通过政治斗争来保卫 。对于一个自认为在定义未来的技术人员来说,这种想法非常前现代,也非常流俗。 LGBT的文化运动到1970年代末逐渐平息,是因为同性恋解放运动取得一定成绩,新环境里的人们不再需要像前辈们那样费尽心力。 皮特•泰尔在开历史倒车。这与奥兰多枪击案中,媒体突出凶手的同性恋身份异曲同工。都是在抹黑这一身份。 上世纪70年代的同性恋解放运动打破了之前的消极内涵,创造了新定义,“同性恋”只是一个独特的群体,拥有独特的文化。 上世纪70年代的历史不仅仅是平权政治活动,更微妙也更深刻的是重塑了“同性恋”概念,尽管内部也有各种分歧,但更重要的是对某种同性恋文化的认同。 这是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它需要理解何为“同性恋”,而不是简单把它作为同性间欲望和亲密关系的代名词。 ************************************************************************ 现在明白了吧,Peter Thiel 其实和奥巴马是一派的 特朗普是对奥巴马的消解 街头运动结束了,回家吧
1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我发现真正关心美国大选的全是中国网民,爱川普胜过爱他老婆,恨不得手撕了希拉里,生 ...
热度 41 猫元帅 2016-11-2 07:31
太监都没这么着急。 回复 @猫元帅 :煞笔, 信仰伊斯兰的奥巴马,比恐怖分子穆斯林可怕。他想用难民让美国变穆斯林国家,他用奥巴马医保,禁止对穆斯林背景审查等政策害美国。他送给伊朗核武器技术和1500亿,却让美国削减核武器!他和希拉里让美国穆斯林恐组织穆兄会,搞死大法官斯卡利亚 ,是想离任前任命穆斯林大法官,破坏宪法。 回复 @猫元帅 :只有川普冒着生命危险呼吁禁止穆斯林入境。。很多美国的恐怖组织穆兄会成员想干掉他。。。。你在中国呼吁禁止穆斯林移民,把穆斯林遣返,试试,回教徒阿訇得找人干掉你。。。还川普不正常,比煞笔你看问题深刻多了,勇敢多了。说亿万富翁川普疯子的要么被民主党影响,要么就是煞笔。
1278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美国国会推翻奥巴马对911法案的否决:遇害家属可起诉沙特
热度 29 坚持到底 2016-9-29 11:27
发表时间:2016-09-29 11:00:22 据美国媒体9月29日报道,美国国会两院投票推翻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对“911法案”的否决。“911法案”允许911恐怖袭击事件受害者及家属起诉沙特阿拉伯。 该 法案于9月9日在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 ,最后将交由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但美国白宫发言人乔希·欧内斯特早已表达了奥巴马政府对该法案的反对态度,并暗示奥巴马不会签署。 有美媒9月24日报道,当地时间上周五(23日)奥巴马否决了911法案;但很多美国观察人士认为,国会很可能最终会推翻总统的否决令。果不其然,美国国会最终以决定性的票数“回绝”奥巴马。 奥巴马参观911遇难者纪念馆/资料图 美国国会/资料图 据美媒29日消息,当地时间28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97比1、众议院以348比77的压倒性“胜利”,推翻奥巴马对911法案的否决。民主党少数派领袖哈利·里德是参议院里唯一一位站在奥巴马总统一边的人。 这是奥巴马自担任总统以来首次出现其否决被推翻的情况。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在参议院投票后也对记者表示,这是参议院1983年推翻时任总统里根的否决以来做出的“最令人难堪”的决定。 美国国会的投票结果对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遇难者及其家属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胜利,此前他们在美国法庭上的起诉因沙特阿拉伯的司法豁免权而受到阻碍。不过今年3月,纽约法官约翰·乔治·丹尼尔判决伊朗应向“9·11”恐怖袭击遇难家庭和保险公司支付105亿美元的赔偿金。 这项全称为“对恐怖主义资助者实行法律制裁法案”允许人们起诉资助恐怖分子在美国国土进行恐怖袭击活动的外国实体,虽然法案并没有提及任何一个国家,但它被大多数人视为是在对沙特阿拉伯的问责,911袭击策划者可能从沙特阿拉伯获取了资助。 民主党籍参议员理查德·布鲁门萨尔称,“这些家庭永远不能重获他们的亲人,但是他们应当获得正义,应当能够上法庭打官司。”共和党籍参议员约翰·科宁也表示,“在这里,美国利益就是让这些恐怖主义的受害者在我们的法庭里行使追索权。” 此前,奥巴马政府一直在游说反对“911法案”。奥巴马认为,他完全支持911死难者家属的正当权益,他之所以否决这项提案并坚持认为这项提案不应成为法律,是因为个中的“隐患”,也就是说,其他国家的公民也可以以“对等”为由,要求美国政府对在有美国政府和军方参与的行动中丧生的人士,提出诉讼并要求索赔。这项法案将在国际舞台上削弱主权豁免权的概念,从而给海外美国人构成威胁。 他在给参议院的一封信中提及,这项法案“既不能保护美国人民不受恐怖主义袭击,也不能改善我们应对这类袭击的有效性”,将会“更广泛地损害美国国家利益”。 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称,“比起世界上其他国家,美国在全球范围与更多的国家有着更深入的参与。所以对主权豁免权制定附加的例外规定,都会对美国造成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大的风险。” 据新华社9月29日称,“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有受害者亲属坚持认为,“基地”组织获得来自沙特的资助,沙特政府必须就袭击承担责任。此外,袭击事件的19名参与劫机者中有15人据称为沙特人。“9·11”恐怖袭击幸存者和遇难者亲属因此在美国法院起诉沙特政府并索赔,美国法院则以沙特政府享有主权豁免权为由驳回诉讼。沙特方面也一直否认与袭击事件有关。 但据美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今年7月公布了“9·11”恐怖袭击事件调查报告中有关沙特与恐怖分子可能存在联系的绝密内容。报告解密内容指出,“9·11”事件部分劫机者在美期间曾接触与沙特政府可能有关联的人员,并接受后者帮助,但无法确定这些可能存在的帮助是否是后者有意为之。 有美国媒体今年4月称,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警告说,如果美国国会通过相关法案允许“9·11”事件受害者亲属通过美国法庭起诉沙特政府,沙特将抛售所持的多达75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及其他美元资产。
1115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奥巴马的广岛演讲全文
热度 28 holycow 2016-5-28 00:16
Seventy-one years ago, on a bright, cloudless morning, death fell from the sky and the world was changed. The flash of light and a wall of fire destroyed a city and demonstrated that mankind possessed the means to destroy itself. Why do we come to this place, to Hiroshima? We come to ponder a terrible force unleashed in a not-so-distant past. We come to mourn the dead, including over 100,000 Japanese men, women and children, thousands of Koreans, a dozen Americans held prisoner. Their souls speak to us. They ask us to look inward, to take stock of who we are and what we might become. It is not the fact of war that sets Hiroshima apart. Artifacts tell us that violent conflict appeared with the very first man. Our early ancestors, having learned to make blades from flint and spears from wood, used these tools not just for hunting but against their own kind. On every continent,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s filled with war, whether driven by scarcity of grain or hunger for gold, compelled by nationalist fervor or religious zeal. Empires have risen and fallen. Peoples have been subjugated and liberated, and at each juncture, innocents have suffered — a countless toll, their names forgotten by time. The world war that reached its brutal end in Hiroshima and Nagasaki was fought among the wealthiest and most powerful of nations. Their civilizations had given the world great cities and magnificent art. Their thinkers had advanced ideas of justice and harmony and truth. And yet, the war grew out of the same base instinct for domination or conquest that had caused conflicts among the simplest tribes. An old pattern amplified by new capabilities and without new constraints. In the span of a few years, some 60 million people would die. Men, women, children — no different than us — shot, beaten, marched, bombed, jailed, starved, gassed to death. There are many sites around the world that chronicle this war, memorials that tell stories courage and heroism, graves and empty camps, the echo of unspeakable depravity. And yet, the war grew out of the same base instinct for domination or conquest that had caused conflicts among the simplest tribes. An old pattern amplified by new capabilities and without new constraints. In the span of a few years, some 60 million people would die. Men, women, children — no different than us — shot, beaten, marched, bombed, jailed, starved, gassed to death. There are many sites around the world that chronicle this war, memorials that tell stories courage and heroism, graves and empty camps, the echo of unspeakable depravity. Yet in the image of a mushroom cloud that rose into these skies, we are most starkly reminded of humanity’s core contradiction: how the very spark that marks us a species — our thoughts, our imagination, our language, our tool-making, our ability to set ourselves apart from nature and bend it to our will — those very things also give us the capacity for unmatched destruction. How often does material advancement or social innovation blind us to this truth? How easily we learn to justify violence in the name of some higher cost. Every great religion promises a pathway to love and peace and righteousness. And yet no religion has been spared from believers who have claimed their faith as a license to kill. Nations arise telling a story that binds people together in sacrifice and cooperation, allowing for remarkable feats. But those same stories have so often been used to oppress and dehumanize those who are different. Science allows us to communicate across the seas and fly above the clouds, to cure disease and understand the cosmos. But those same discoveries can be turned into ever more efficient killing machines. The wars of the modern age teach us this truth. Hiroshima teaches this truth.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ithout an equivalent progress in human institutions can doom us.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that led to the splitting of an atom requires a moral revolution as well. That is why we come to this place. We stand here in the middle of this city and force ourselves to imagine the moment the bomb fell. We force ourselves to feel the dread of children confused by what they see. We listen to a silent cry. We remember all the innocents killed across the arc of that terrible war, and the wars that came before, and the wars that would follow. Mere words cannot give voice to such suffering, but we have a shared responsibility to look directly into the eye of history and ask what we must do differently to curb such suffering again. Someday the voices of the hibakusha will no longer be with us to bear witness. But the memory of the morning of Aug. 6, 1945, must never fade. That memory allows us to fight complacency. It fuels our moral imagination. It allows us to change. And since that fateful day, we have made choices that give us hope.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forged not only an alliance but a friendship that has won far more for our people than we could ever claim through war. The nations of Europe built a union that replaced battlefields with bonds of commerce and democracy. Oppressed peoples and nations won liberation. An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established institutions and treaties that worked to avoid war and aspired to restrict and roll back and ultimately eliminate the existence of nuclear weapons. Still, every act of aggression between nations, every act of terror and corruption and cruelty and oppression that we see around the world, shows our work is never done. We may not be able to eliminate man’s capacity to do evil. So nations and the alliances that we form must possess the means to defend ourselves. But among those nations like my own that hold nuclear stockpiles, we must have the courage to escape the logic of fear and pursue a world without them. We may not realize this goal in my lifetime, but persistent effort can roll back the possibility of catastrophe. We can chart a course that leads to the destruction of these stockpiles. We can stop the spread to new nations and secure deadly material from fanatics. And yet, that is not enough. For we see around the world today how even the crudest rifles and barrel bombs can serve up violence on a terrible scale. We must change our mindset about war itself to prevent conflict through diplomacy and strive to end conflicts after they’ve begun. To see our growing interdependence as a cause for peaceful cooperation and not violent competition. To define our nations not by our capacity to destroy, but by what we build. And perhaps above all, we must reimagine our connection to one another as members of one human race. For this, too, is what makes our species unique. We are not bound by genetic code to repeat the mistakes of the past. We can learn. We can choose. We can tell our children a different story — one that describes a common humanity, one that makes war less likely and cruelty less easily accepted. We see these stories in the hibakusha: the woman who forgave a pilot who flew the plane that dropped the atomic bomb because she recognized that what she really hated was war itself. The man who sought out families of Americans killed here because he believed their loss was equal to his own. My own nation’s story began with simple words.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and endowed by ou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including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Realizing that ideal has never been easy, even within our own borders, even among our own citizens. But staying true to that story is worth the effort. It is an ideal to be strived for, an ideal that extends across continents and across oceans. The irreducible worth of every person. The insistence that every life is precious. The radical and necessary notion that we are part of a single human family. That is the story that we all must tell. That is why we come to Hiroshima: so that we might think of people we love. The first smile from our children in the morning. The gentle touch from a spouse over the kitchen table. The comforting embrace of a parent. We can think of those things and know that those same precious moments took place here 71 years ago. Those who died, they are like us. Ordinary people understand this, I think. They do not want more war. They would rather that the wonders of science be focused on improving life and not eliminating it. When the choices made by nations — when the choices made by leaders — reflect this simple wisdom, then the lesson of Hiroshima is done. The world was forever changed here. But today, the children of this city will go through their day in peace. What a precious thing that is. It is worth protecting, and then extending to every child. That is a future we can choose: a future in which Hiroshima and Nagasaki are known not as the dawn of atomic warfare, but as the start of our own moral awakening. ================================= 历史修正主义的巅峰之作。 It was to spare the Japanese people from utter destruction that the ultimatum of July 26 was issued at Potsdam . Their leaders promptly rejected that ultimatum. If they do not now accept our terms they may expect a rain of ruin from the air, the like of which has never been seen on this earth. Behind this air attack will follow sea and land forces in such number that and power as they have not yet seen and with the fighting skill of which they are already well aware.
1346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奥巴马的政治遗产
热度 15 席琳 2015-7-15 12:24
2015-7-15 现在谈奥巴马的政治遗产似乎还为时过早,不过奥巴马这小子还真的是运气,第一,目前得经济和就业的形势,对奥巴马和民主党非常有利;第二,如果和宿敌古巴握手言和,还算是侥幸和政治投机的话,那么和另外的一个邪恶国家伊朗的成功谈判,就不能不说奥巴马团队有出色的外交智慧;第三,美国第一个探索冥王星Pluto,在科技进步和探知外层空间方面,又领先了世界一大步。
个人分类: 拉拉杂杂|61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肯尼亚律师求娶奥巴马大女儿 愿送50头牛作聘礼
热度 57 燕庐敕 2015-5-27 12:19
奥巴马(右)和大女儿玛利亚(资料图)   国际在线专稿:法新社5月27日援引肯尼亚媒体报道称,肯尼亚一名叫做菲利克斯·基普罗诺(Felix Kiprono)的律师看中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大女儿玛利亚·奥巴马(Malia Obama),他希望奥巴马同意将女儿嫁给自己,愿送上50头牛等聘礼。   肯尼亚媒体报道称,基普罗诺许诺的聘礼除了50头牛,还有70只绵羊,30只山羊。他说:“从2008年就开始爱慕玛利亚。”   奥巴马总统第一次竞选总统时,玛利亚只有10岁。基普罗诺说:“其实,从那时开始,我就没有和任何人交往。我决定真诚对待玛利亚。我已经将这件事告诉家人,他们帮助我积攒了很多聘礼。”   基普罗诺还希望今年7月奥巴马访问父亲的祖国肯尼亚时带着玛利亚,他将通过大使馆给奥巴马送信。   基普罗诺说:“有人觉得我这样做是为了奥巴马家的财产,其实不是这样!我这是真爱。”基普罗诺没有公布自己的年龄,但他是一个年轻的律师,他希望和玛利亚过上“简单的生活”。   报道说,奥巴马90多岁的祖母及一些亲戚目前都在肯尼亚西部的科盖洛村(Kogelo)生活。
1406 次阅读|34 个评论
分享 警察杀人了,还在镇压。。。。。奥巴马亲自谴责
热度 34 农民家的狗 2014-11-26 13:04
出动了2千多警卫,这真是赤裸裸的镇压呀。。。。。 转自新华网。 奥巴马谴责弗格森暴力事件 吁和平方式辩论改革 资料图:当地时间10月13日,美国密苏里州,示威者行进到圣路易斯市弗格森镇警察局,要求警察“承认其罪行”。 中新网11月26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美国密苏里州大陪审团决定不起诉枪杀非裔青少年的白人警察后,弗格森市爆发一连串暴力事件。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地时间25日对暴力事件表示谴责,呼吁通过和平手段进行有关议题的辩论与改革。 奥巴马在芝加哥表示:“焚烧建筑、对汽车纵火、破坏财产、危及民众安全,都没有借口。”他也呼吁,起诉确实犯下上述罪行的任何人。 他说:“这是犯罪行为”,但也对认为法律未获“一致和公平”执行的少数族群表示同情。 奥巴马呼吁因弗格森事件忿忿不平的各方,通过和平行动达成改革,并说这个案件暴露了“美国的问题”。 奥巴马呼吁美国民众,参与关于种族紧张和执法的“建设性”辩论。他说:“不争的事实是,破坏行为无法达到重大且有益的结果。” 奥巴马说:“我从没看过,因为一辆车被烧而催生民权法、医保法案抑或是移民法案。” 他说:“人们会通过投票达成上述的事,立法之所以完成是因为人们动员和组织,是因为人们审视什么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 此前,密苏里州法院大陪审团当地时间24日宣布,弗格森镇枪杀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的白人警官威尔逊被免于起诉。奥巴马当晚就此发表讲话,呼吁民众接受大陪审团的决定,希望当地民众和平抗议,不要诉诸暴力。 美国出动国民警卫队应对“弗格森骚乱”
1342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美国的碳排放承诺太激进了
gordon 2014-11-12 14:40
【中美达成温室气体减排协议】美国承诺到2025年减排26%,之前美国一直拒不做具体指标承诺;中国承诺到2030年前停止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等于承诺 了排放峰值点,意味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增长“天花板”被量化确定。全球两个最大碳排放国的承诺,把过去五年五次全球气候谈判大会试图谈成的事,给谈成 了。 中国的 2030的峰值是一个可接受的激进计划,美国的承诺则太激进,这必须要建立在目前奥巴马对煤炭的严厉政策得以延续并进一步加强的基础上。实际上共和党对奥 巴马这方面的政策极为不满,因为该政策严重威胁了煤电州的经济和就业,这些州也是共和党的重镇。所以该目标的实现不乐观 ***************************************************************** 先这样吧,估计共和党上台以后,还得重新谈。 大家都想 安安稳稳 先过去嘛,我们也需要时间。 奥巴马,呵呵
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10美元的小旗
热度 50 七月群山 2014-10-29 07:56
经常看到一个坐轮椅 的黑人 ,在路口杂货店的附近卖星条旗。他像奥巴马一样干瘦,短髭花白,总是戴一顶绣有鹰锚标志的棒球帽、穿一身干净的旧式军便服,上面还缀着十几枚各式的徽章。他的轮椅上插满了巴掌大的星条旗,一面卖10美元,我问过。 某天我们一帮朋友闲得无聊,8个人凑了两块钱去 路口杂货店 买六合彩 。我也是多事,想着接济一下“ 奥巴马”,就过去说买两面小旗玩玩,以为一面顶多一两块,哪知道人家开价10块。我翻遍口袋,总共只有6块,只好在他期待与感激的眼神注视下,揣好钱包,很不好意思地转身离开了。 朋友说,“ 奥巴马”根本是带有欺骗性质的变相乞讨:他那身行头,有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的多种元素,各种不对劲。其实,人家“ 奥巴马”也没说过自己是退伍兵,他不偷不抢,也没有堵着店门口叫卖或者骚扰别人;他只是安静地坐在拐角的阴影里,享受凉风的样子。是我自己,把黑人、军服、徽章、星条旗混在一起,作出自以为是的有关“爱国主义”的演绎和推段,怪的着人家么。 高明的骗子甚至不是骗子,他是让你自己欺骗自己。
867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奥巴马老了
热度 35 晨枫 2014-10-18 12:41
这是这两天在部署反Ebola的照片 这是2008年竞选时的照片
2301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奥巴马感叹地球要失控:世界转太快没人管得住
热度 30 nj_power 2014-10-10 10:47
总统不好当啊 他也是第二任期了,转眼就要下台了,这是下台前的哀叹
1009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ZT -- 分析:奥巴马打击伊国组织 可能分散对伊核问题注意力
热度 5 jerf71 2014-9-18 01:25
2014年09月16日 (纽约讯)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为打败伊斯兰国组织,要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纽约时报分析,这表明他调整了自己任期剩余时间里国际政策的优先顺序。 在这之前,奥巴马在中东的首要任务一直很明确:那就是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 上周到华盛顿进行常规“战略对话”的以色列官员提出,伊斯兰国组织会分散美国在这项任务上的注意力。他们担心,伊朗会以共同对付伊斯兰国为筹码,迫使奥巴马在这问题上做出让步。 以色列战略部长施泰尼茨指出,“伊斯兰国组织是一个五年问题,而拥有核武器的伊朗是一个持续50年的问题,影响要大得多。” 其他以色列官员也对奥巴马政府发出警告,称美国的新举动将助长伊朗夺取地区主导权的野心。 不过,事情还有另外一面:五年来,奥巴马一直明确表示,他在寻找一种跳出中东泥潭的方式,而这一次,倘若他上周三描述的战略得到很好的实施,他可能有机会重新确立美国在该地区的信誉。 奥巴马一度认为,将美国的重点转向太平洋地区,是他为美国优先策略的“再平衡”所做的最大的长期贡献。曾担任奥巴马国家安全顾问的多尼隆经常这样描述:“我们接手了这样一个世界:对中东投入过多,而对亚洲投入过少。” 准备实施再平衡政策的时候,奥巴马提出,美国的长期经济利益和繁荣,取决于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言外之意,中东地区是一个经济累赘和军事负担。 然而,过去一年里,人们意识到,这项努力已经与其他几项工作一样停滞不前。此外, 奥巴马在上周三的演讲中对自身策略的机会成本只字未提: 他如何能确保把美国60%的军事力量放在太平洋地区,同时又要加大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作战力度?他又将如何协调这一策略与他一周前刚刚做出的承诺,即增强北约在东欧的军事存在,从而遏制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 对中国而言,这极有可能是好消息。 前不久退役的一名中国将领曾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指出,美国似乎总是让中东爆发的紧急事件,分散它对亚洲力量转移的注意力。除非奥巴马放弃缩减五角大楼预算的承诺,否则很难厘清美国如何能够实现他构想的那一切。 此举对伊朗会有什么影响,更是一个复杂得多的问题。 布鲁金斯学会的艾因霍恩指出,“伊朗可能觉得,我们需要他们的协助,来打败伊国组织。如果他们真这么想,就是一种错觉。” 迄今为止,奥巴马政府一直尝试,让各个问题互不干扰,称自己正在就伊斯兰国问题与伊朗“沟通”,但这并非协调行动。 然而,既要应对伊朗的核野心,同时又要在一场地区性战争中和伊朗站在同一边,这支舞跳起来殊为不易。 奥巴马剩下的28个月任期,看上去与他之前设想的相去甚远,而这支舞仅仅是最后这段时间他的外交政策议程的一部分而已。
44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外交部回应奥巴马“继续做世界未来百年领袖”言论
热度 71 wayne 2014-5-29 20:45
针对奥巴马“美国将在未来一百年里继续担当世界领袖”的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今天下午的的例行记者会上表态: 看来当世界老大的感觉还是不错, 但是我不知道在国际关系中有没有预测未来的“章鱼保罗”。 秦刚还表示,中国在历史上曾做过世界“老大”,并且还不止一百年,中国在历史上有兴衰的经验和教训。历史的两方面经验使我们今天牢记2000多年前,中国的一部史书《左转》中说的“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中国的中学课本有,也一直收录的汉代贾谊写的一篇政论文章《过秦论》,他告诉后人的是,两千多年前当时盛极一时的秦国为什么这么快就被灭亡, 让人刻骨铭心的一句话及 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不断告诫我们自己,我们要适应和平发展合作的历史潮流,不断的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个人分类: 随笔|2335 次阅读|24 个评论
分享 4804 多不吉利
热度 2 jerf71 2014-4-30 16:25
4804,倒读,死奥巴马死。多不吉利。 奥巴马请早点来中国,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亲,你懂的。 乌克兰敏感时刻 美公布核弹头储备量:4804枚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4_04_30_225713.shtml 近日,乌克兰东部危机持续发酵,美俄开始增强在欧洲军事部署。在这个敏感时刻,昨天美国副国务卿突然向媒体透露,美国现有核武器储备数量为4804枚,他同时还强调,乌克兰危机严重损害了美俄之间的互信,令美俄在诸多安全领域难以取得进展。此外他还指责俄罗斯违反了《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这一备忘录中,当时的美俄提出以保障乌克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交换乌克兰无核化。 山西公务员烧香跪拜鹳雀楼 求副科级待遇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4_04_30_225744.shtml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名句。可有人却为了在仕途上“更上一层楼”,竟然对着鹳雀楼烧香跪拜!
5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程序正义—— 奥巴马马来亚大学发表演讲:大国不要欺负小国 ... ... ... ...
热度 3 gordon 2014-4-29 14:49
silentdarkness 说: 4月26日,奥巴马访问马来西亚。次日,奥巴马在马来亚大学发表演讲。他说:“美国拥有世界最强的军事力量,但我们不寻求冲突,我们追求和平。我们希望未 来的世界争议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大国不要欺负小国,在国际法的框架下所有的国家都是平等的。我们想和其他国家加深合作,在反恐、隐私保护、人道主义援助、 灾难援助等方面,帮我们在灾难中更快反应,像日本海啸和菲律宾台风这样的灾难。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等共识,我们想确保亚太地区的国家可以公平交易, 给每个人提供工作机会并促进经济增长,为工人提供较好的环境和保障标准,我们共同努力将亚太以及全世界变得更加清洁和安全。” 没有太关注新闻,看到 silentdarkness 的帖子了,我说几句。 我只能说 ,黑的漂亮,呵呵 好久以前,索罗斯狙击英镑的时候,英国人说,啊,他怎么这么聪明,呵呵 正义这个东西啊,不是说自己认为的正义就是正义,需要经过程序,需要抗辩双方,拿出自己的论点论据,真刀真枪的干一场,赢了的,才是正义。 程序正义也被称为人为正义。 “ 人为正义 ” 是最接近 “ 理想正义 ” 的,其它的都是浮云。 要是接受 “ 工具理性 ” 的思想,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 ××××××××××××××××××××××××××××××××××××××××××××××××××××××××××××××××××× 中国的媒体大多都在胡扯八道,内在逻辑混乱,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老美搞了几个,一个是人权,一个是环境,反正多了,牌张张打,呵呵 我们爱派出几个彪形大汉,这个应对啊,哈哈
230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日美声明谈钓鱼岛与奥巴马发言有何不同
热度 8 jerf71 2014-4-26 00:26
来自 徐静波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1c1670102e4yk.html 有懂日语的大牛们给解毒一下。这次奥8去日本没捞到好处(TPP),日本人没让步,反而占了便宜。难怪要找回场子, 按照我们普通人的理解,奥8到日本访问之前,已经在媒体表态(钓鱼岛)了,安倍应该大大滴回报才对。可安倍挺住了,看来不可小瞧安倍,忽悠功夫见涨。奇怪的是奥8硬生生吞下这苦果,难道是国内因素?中期选举?也不对呀,救经济毕竟是头等大事,不和TG撕破脸也是为了钱。这下倒好i,两头不到岸。对奥8的领导水平又降级了。
740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奥巴马换新车了?
热度 26 大道至简 2014-1-16 10:55
奥巴马换新车了?
865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奥巴马的手语翻译
热度 21 大道至简 2013-12-14 20:13
奥巴马的手语翻译
727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
热度 12 agenda21 2013-10-25 13:52
美国总统奥巴马喜欢窥探监听他国领导人的不良嗜好已经是世人皆知的事实了,毋庸置疑。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女性国家领导人对奥巴马的这一嗜好,反应要更加强烈一些。比如说,前不久的南美巴西女总统,还有近日的欧洲德国女总理,她们似乎都表现出不依不饶的态度,并且亲自跟奥巴马,当面锣对面鼓地讨个说法。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是因为女性国家领导人对个人隐私更敏感一些,还是因为她们有证据证明奥巴马的性取向真的有问题,并因此更加觉得恶心? 好像是有那么一点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我是奥巴马,我肯定会要求美国NSA的工作人员多整点泰国女总理的卧室录像和录音,每天早餐时定点播发,工作和娱乐两不耽误。 嗯。奥巴马可能确实有点性取向方面的问题。 否则,我不得不承认,在这个世界上,女性的正义感要更强烈一些。Shame on you, men.
10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现在我相信奥巴马监听黄段子不是笑话了
热度 18 natasa 2013-10-25 05:08
《世界报》披露,根据斯诺登提供的资料,法国还不是美国窃听的主要目标。“在今年2月8日到3月8日之间, 国家安全 局对世界热点地区,包括阿富汗、俄罗斯和中国,进行窃听,达1248亿次电话通话、971亿个电子邮件和微信等电子通讯数据。在欧盟内部,美国对德国和英国的窃听数量都超过对法国的。当然,与法国不同的是,英国政府对此是知情并默许的。” 《世界报》称,这些信息来源是目前在巴西生活的美国记者格林,该报从今年8月起就与格林及其团队合作。格林今年6月作为英国《卫报》记者在香港采访了斯诺登,拿到了这些敏感资料。 技术的三哥吃了大哥的亏 据外媒25日报道, 美国 国家安全局(NSA)使用精密的监控设备,将印度驻华盛顿大使馆与驻纽约联合国使团办公机构作为窃听目标,可能拷贝了印度外交机构计算机的硬盘。 得到英国《卫报》记者戈林瓦尔德合作的这家印度媒体称,在被美国选为强化 监控 的国家中,印度外交机构被列入最高机密名单。 媒体引述从情报机构获得的机密内部文件称,美国国家安全局选择印度驻联合国使团机构与驻美大使馆作为“目标地点”,用高科技 窃听 器侵入他们的电脑与电话。 报道称,印度的使节团被用不同的窃听技术监控,其中包括编码为“救生员”的技术,该技术“能够对计算机硬盘进行拷贝”。 与其他国家在媒体曝光后才得知美国对己进行窃听不同,比利时是在“棱镜门”曝光后的自行排查中发现该国电信的国际电话遭到美国情报机构窃听,其通信设施被植入恶意软件并被黑客远程控制至少两年。比利时政府在声明中对美国予以谴责,并表示将就此事与美方进行交涉。 美国人很喜欢吃taco吗 德国《明镜周刊》报道, 美国 国安局下属“特定入侵行动办公室”(TAO)针对特殊目标总有特别的窃听办法,包括针对墨西哥总统。美国国安局被曝多年来对墨西哥政府进行系统性窃听,包括前总统卡尔德隆的公共电子邮件帐号,以帮助洞察墨西哥政策制定和政治体系。这一事件可能伤害美墨关系。 美国国安局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Edwards Snowden)提供的绝密文件显示,2010年5月份,TAO曾成功侵入墨西哥总统域名重要电子邮件服务器,进入时任总统菲利普・卡尔德隆(Felipe Calderon)的公共电子邮件账户。国安局称,这个邮件域名也被内阁成员使用,包含了外交、经济以及领导人通信,提供了墨西哥政治体系和内部稳定性等信息。 斯诺登称这一行动代号为“Flatliquid”,此事件的曝光可能导致美国与墨西哥本就紧张的关系进一步升级。此前曾有媒体披露,美国国安局曾于2012年监视墨西哥总统候选人涅托(Enrique Pe?a Nieto)及其心腹。现在身为总统的涅托已经传唤美国驻墨西哥大使,但他克制反应,还未要求对此进行调查。 使馆的间谍活动应该是日常事项 据日本共同网消息,有关美国 国家安全 局(NSA)的情报收集问题,英国《卫报》网站6月30日报道称,NSA对包括日本和法国大使馆在内的38个驻美大使馆及代表处实施了监听。 这是美国一系列情报收集问题中,首次明确出现了针对日本的间谍活动。虽然不清楚对日本大使馆实施的方法和目的,但可能会对日美关系造成影响。 《卫报》援引了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提供的NSA机密文件。该文件显示,监听对象除法国和意大利等欧盟国家外,范围还扩大至日本、墨西哥、韩国、印度、土耳其等国。 在针对位于华盛顿的欧盟代表处的间谍活动中,NSA使用了在加密传真机上安装的 窃听 装置以及使用截获信号的天线。有分析认为,对欧盟实施监听目的是探查欧盟成员国间在国际问题上是否存在分歧。 联合国用监听? 据德国《明镜》周刊网站25日报道,该刊获得的 美国 国家安全局秘密文件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不仅监听欧盟目标,而且也对联合国总部实施了监听行动。 报道说,美 国家安全 局2012年夏季成功侵入了联合国总部的内部视频电话会议设备,并破解了加密系统。由此,美国情报部门获取视频会议数据以及破译数据传输的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秘密文件说,“数据传输给我们送来了联合国内部视频电话会议”,在不到3周时间,美方破译的通讯量由12猛增到458。 【“X基分(Xkeyscore)”监控计划 】 斯诺登通过英国《卫报》发布的文件资料显示,这项名为“X基分( Xkeyscore )”的监控计划“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网络信息”,可以“最大范围收集互联网数据”,内容包括电子邮件、网站信息、搜索和聊天记录等等。 根据相关资料,美国情报机构分析人员甚至可以通过“X基分(Xkeyscore)”计划对个人的互联网活动进行“实时监控”。2012年“Xkeyscore”在1个月内存储的各类监控数据记录高达410亿条。 虽然美国法律要求在监控美国公民时必须获得相应的批准文件,但“Xkeyscore”在技术上也可以监控任何美国人,分析人员即使没有批准书亦可获得相关数据。 资料也显示“X基分(Xkeyscore)”计划已经协助美国情报机构抓捕了数百名恐怖嫌犯,但外界对如此大规模的监控计划仍感到非常担忧。 斯诺登称,他受雇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时,曾有机会使用“基分(Xkeyscore)”计划。他曾形容,只要有相应的电子邮件地址,他可以对任何人进行监控,下至平民百姓,上至法官总统。 【 “上游”计划:在海底光缆装窃听器 】 近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再次通过斯诺登提供的资料曝出了另外一项美国秘密监控项目。在这项取名为“上游”的秘密监控项目中,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与国际私人光缆服务商签订合作协议,掌控了全球互联网数据。根据斯诺登提供的文件显示,这些海底光缆承担了全球99%的电话和互联网数据传送,美国政府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可以轻易地截取或者读取全球互联网的大量数据。 《华盛顿邮报》报道公布了一张由斯诺登提供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机密幻灯片,其中对“棱镜”计划以及与之平行展开的“上游”计划有所介绍。为保障“上游”项目的顺利实施,美国国家安全局和国防部等机构在2003年与美国环球电信公司签署《网络安全协议》。在过去10年中,有更多的电信公司签署了类似合作协议。这项协议中规定,环球电信公司需要在美国本土建立一个“网络运行中心”,美国政府官员可以在发出警告后的半小时内进入查访。据悉,环球电信公司的海底光缆覆盖全球4个大洲的27个国家和地区。 美国可以在海底光缆上安装窃听器,有其便利条件。美国在关岛和夏威夷均设有军事基地,而许多跨太平洋光缆都经过这些地区。另外,大多数跨太平洋光缆均以美国为起点或终点。即使光缆不经过美国或美英控制的领域,信号传输亦有可能被跟踪窃听。 据斯诺登爆料,冷战期间,美国曾派遣特制潜艇进入中国港口将美国家安全局的“窃听器”安装在海底光缆上。从中国打出的电话或者从外国打到中国的电话亦容易被窃听。如果这些电话通过中国政府自己发射的卫星传送,美国则可以通过日本北部的三泽航空基地进行窃听。美国最新利用Orion系列间谍卫星跟踪微波传输,通过这种手段,美国就可以窃听到中国内陆电话。美国安全局后来发现,利用北极上空的卫星,在美国便可以窃听到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手机信号。 此外,美国国家安全局认为,在海底通讯电缆安装偷听器材看起来更为简便。上世纪70年代,美国间谍潜艇就曾派出深海潜水员秘密潜入苏联的港口,在其电话电缆上安装了偷听器材。几个星期之后,潜水员返回现场取回器材,里面记录了很多个小时的谈话内容。有专家评论称即使在本次事件曝光后,这个方法还会被美国继续使用。
141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巴西女总统对奥巴马说,我对你没兴趣。
热度 12 agenda21 2013-9-19 08:44
在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美国,最容易被损的国家总统也在美国。或许,真正的强者定力好,扛得住损,真正的强者脸皮厚,也损不透。 胆小的我,闲着没事干,那就接着来,继续说说奥巴马的不是。 早就计划好的美洲两个大国领导人高级别会谈被正式延期了 。为啥? 巴西女总统说,奥巴马不要脸,通过NSA间谍机构偷窥了她。因此,她很生气,要求奥巴马本人必须正式道歉,并且给出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解释他为什么要偷窥,还要保证以后不再偷窥。 以前以为,见大国总统是一种礼遇,特别是美国大总统。巴西女总统的实际行为证明,那都是些自欺欺人的宣传导向。为巴西女总统的行为叫声好,你美国人也别自我感觉太好。 有美国报纸帮奥巴马遮丑。说,巴西女总统知道她在奥巴马那里得不到她想要的,因此决定,不理奥巴马了。女生们都会干这个的。那么,她想要什么?一个是巴西人到美国旅游的免签待遇,另一个是美国支持巴西成为联合国永久安理会成员国。奥巴马为啥不给呢?私下里问自己,难道真的像媒体谣传的那样,奥巴马对妹妹们没兴趣? 我是不传谣的,但我喜欢猜,猜猜猜,猜对了就罚杯酒,猜错了就吃块肉,反正是啥都不耽误。 奥巴马为啥要偷窥巴西女总统,不会仅仅是好色吧?我想,那倒是不会,这个推测应该不会错。喝酒。 如果奥巴马对巴西总统说,偷窥是因为太爱你,太想保护你。巴西女总统或许在获得连任以后说,这个解释可以接受,以后接着继续偷窥也没啥。其实,我也很喜欢。
21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严重怀疑奥巴马处理世界事务的领导能力
热度 28 agenda21 2013-9-1 03:09
在新闻和奥巴马团队的引领下,很多人似乎有了预感,奥巴马将在这个周末干一件大事,这可能是他担任美国总统以来最大胆,也最有担当的领导行为 ---- 远距离,有限度,小范围,从空中打击,惩罚叙利亚化武使用者。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不支持任何形式任何理由下的战争行为。但是,我也无法抑制内心那股邪恶的冲动,想听收音机里的第一声枪响,想看电视画面中的第一次爆炸,想读网络上发表的第一篇战地报道。因此,这个周末不参加或组织任何活动,一心一意关注新闻战报。自以为,说好的事,就一定会发生。 然后,就是奥巴马的周末讲话。惩罚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还是合法的。关于正确和必须的理由,周末以前就已经说得够清楚了,也已经重复了很多遍了。至于合法性,反正这是美国显示其世界领导人的单挑行为,而美国总统是可以不通过国会批准,直接下达开打命令的。 没想到,奥巴马改主意了。他说,开打的命令,一定要经过国会讨论,并得到投票批准以后,才会下达。也就是说,具体的惩罚将是美国人民自己的决定,开打可以在一个星期以内发生,也可能一个月以后发生。 奥巴马,你有那个什么吗? 我的周末变无聊了。
311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当麦克阿瑟遇到彭德怀
热度 24 晨池 2013-7-29 11:45
1974年,当麦克阿瑟遇到彭德怀 麦:你也来了,你是个值得尊重的对手! 彭:你好,不过最终你们取得了胜利啊。 麦:什么?李奇微?! 彭:奥巴马 http://news.163.com/13/0728/09/94S32PVE0001121M.html
1356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美国将亡于O8Ma
热度 42 老马丁 2013-7-20 21:11
现在看来,美国人在21世纪犯的最大错误,不是选择布什,不是发动伊拉克战争,而是选择了奥8马作为他们的总统。 一日为美国总统,终生为黑人领导。美国人可别想3年后从记忆里从生活中抹掉奥8马,就像他们上次抹掉小布什一样。 。连杰西杰克逊这种几十年前党内初选打酱油的吊丝政客都经常借黑白冲突出来刷存在感,他老人家更不用说了,不出场都会有人请,那些liberal,可是唯他老人家马首是瞻啊。奥8马是没有原则的政客,他台上就全力去揭伤口而不是调和矛盾,可想而知奥8马下台后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黑白冲突的人血馒头,他老人家吃得津津有味啊。奥8马才五十多啊,这人血馒头能吃好几十年啊。美国经得起种族冲突的几十年吗? 我以为美国要变墨西哥,现在看来,说不定是南非和墨西哥的混合体。 加拿大的房子会不会涨?
个人分类: 闲谈|165 次阅读|35 个评论
分享 奥巴马称对中国处置斯诺登案方式表示失望2013年07月13日 06:07
热度 3 ademxue 2013-7-13 23:09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如果“斯诺登逃亡记”是斯诺登与奥巴马的对手戏,那么戏中另一主角奥巴马昨天动作也很大。11日会见出席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中国高官时,奥巴马就斯诺登案表示“失望与关切”。 不过在当日中美联合记者会上,接替照顾生病妻子的国务卿克里与会的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呼应了奥巴马对中国处置斯诺登案方式的“失望”。 美联社说,11日是本届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闭幕日。中美双方在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筹划启动双边投资协定方面都取得积极进展。奥巴马特意选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到访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及国务委员杨洁篪,也凸显了他对中美关系的重视,因为椭圆形办公室通常是总统接待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场所。 不过在当日中美联合记者会上,接替照顾生病妻子的国务卿克里与会的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呼应了奥巴马对中国处置斯诺登案方式的“失望”。伯恩斯说,美中关系正处在发展中,我们的利益可以分歧,也可以接近。当我们遇到分歧或敏感问题时,需要坦率沟通。这也是我们对北京和香港处置斯诺登案的方式非常失望的原因。这种方式破坏了我们寻求构建信任的努力,也与中美两国领导人不久前在“阳光之地”会面时寻求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精神不符。 “训斥”、“批评”、“斥责”,西方媒体12日用诸多形容词描述伯恩斯的上述表态。法新社称,伯恩斯表态后,杨洁篪当场在发言中进行了反驳。他强调,中国中央政府一向尊重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办事。特区政府依法处理斯诺登案“无可非议”。 西方媒体称,中美当日还在其他领域有所交锋。白宫发布的声明称,奥巴马在会面中“敦促中国和平处理南海争端,不要使用胁迫和恐吓手段”。白宫称,奥巴马还表示美国将坚持推动普世人权。伯恩斯也对中国人权,尤其是新疆、XZ近期出现的不稳定局面表示担忧。杨洁篪则在发言中称,中国是世界所有大洋自由通航最坚定的支持者,中国将继续坚定执行这样的政策。他还表示,新疆和XZ人民正过着较以往更幸福的生活,希望美国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先提升自己的人权状况,而不是干预别国内部事务。 时事碎语: 在这篇报道中,可看出中美的这一轮会谈斗争的激烈情况,重点点了三个方面,一是让美国人恼羞成怒的斯诺登事件,二是南海,怕中国动武,三是疆藏稳定和人权。看报道,美是气急败坏,眀敲暗点,极尽威赫之能事。让西方媒体又在“训斥”、“批评”、“斥责”中自我安慰一番;反观中国,是一脸淡然,立即反驳,但是一定之规不变,杨委员只是放放录音机,连个词都懒得改。一个虚张声势,一个神色不动。其高下之分,网友自判。
106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汪洋:习主席与奥巴马会晤时说“兔子急了也踹鹰”
热度 1 ademxue 2013-7-12 02:15
汪洋:习主席与奥巴马会晤时说“兔子急了也踹鹰”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 ... 10/27366594_0.shtml 凤凰卫视7月10日《正点新闻》节目播出“汪洋: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惠及全球”,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正在出席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10号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表示对话将为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注入实质性内容,并且强调中美合作不但惠及两国,更惠及全世界。 汪洋(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尊敬的克里国务卿、雅各布卢财长,同事们朋友们,我非常高兴能和杨洁篪国务委员一起来到美丽的华盛顿,和他们共同主持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我想借这个机会感谢美方为我们这次来对话所进行的周到安排,也对双方的工作团队在前期所做的大量的工作致以敬意。 我上一次来美国是10年前,这一次作为习主席的特别代表主持中美经济对话,我不知道将面临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我不知道美国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昨天到今天我看到美国人还是比我们长得高,身体还是比我们壮,鼻子还是比我们长,没有太大变化,我心里踏实许多。但是有变化的是两国的经济关系,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融合度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个月以前,习近平和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加州举行的历史性会晤,两国元首会晤中是高瞻远瞩,就共同推进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了许多重要的共识,为中美关系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我们本轮对话就是要把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为两国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注入实质性内容,以惠及两国人民,也惠及世界人民。中美两国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2009年中美两国元首就共同倡导建立战略对话与经济对话的机制,为两国增进互信,拓展合作、管控分歧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在过去四年多的时间里面,双方围绕着一些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密切沟通、坦诚对话,保障了在世界政治经济波涛汹涌的竞争中,我们这个大船还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我想了一下世界历史,现在看国与国之间对话比对抗好,吵架比打架好,中美两国建交之前,我们老死不相往来,经过有不见面的相互指责、对骂,我们那时候大概是骂美帝国主义,美国骂我们是什么不知道,大概是共匪之类的话,但是这种指责、对骂没有解决过任何问题。 两国建交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们之间交往日益密切,各层次多形式对话频繁,在这个过程中间,也不乏有争吵激烈的辩论,但我觉得我们双方都受益。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到现在,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已经从三千多亿美元上升到近五千亿美元,这个成果就可见一斑。事实证明中美两个大国长期保持对话关系,不仅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幸事,也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 我觉得对话争论常常是激发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争论中对手被逼到墙角的时候,往往会急中生智, 我们习主席在跟奥巴马会晤的时候就说了“兔子急了也踹鹰” 。急中生智的时候,或者能找到新的翻墙方法,或者能达成合作的共识,从而解决了问题。 正如中国古诗说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也想总结一句带有哲人级的格言,对话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我们愿意对话,愿意听到不同的声音,愿意接受正确的意见,因为我们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在包括美方在内的其他各方的对话中,从不同的声音和意见中,的确找到了一些影响我们进步的问题,从而改进了我们的工作。当然,对那些可能会动摇我们基本制度,损害我们国家利益的意见,这一点我们和美国是一样的,无论什么样的对话,我们都不可能接受,我们会守住自己的底线。 本轮对话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这种形式下,中美双方的经济利益都存在着差异、误解、分歧,甚至是摩擦,我们的工作就是要通过对话弥合分歧、管控分歧,不使经贸问题政治化,具体问题扩大化,不因为一时一事动摇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我想我们要通过对话凝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共识,中美合作好了,可以成为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基石,繁荣与发展的引擎。 各位同事,新一轮中美经济对话展示的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相信对话的成果会进一步坚定双方构建新型大国的信心,让我们共同努力,谱写出中美关系新的篇章,谢谢大家。 =================================== 习总把我天朝比作兔子把美帝比作鹰,利用天朝的民间谚语的比喻很恰当,美帝在我天朝周边频频惹是生非,一而再再而三的制造事端,兔子急了还蹬鹰呢,莫要误判我天朝的战略底线!看来庄园习奥会就差掀桌子了,呵呵
8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微信调控奥巴马
热度 44 老马丁 2013-6-27 09:57
看到一个微博,说美国佬监听到中国的所有短信。奥巴马听取了NSA局长经过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超级电脑的分析,情况不容乐观:20%拜年生日祝贺短 信,30%是垃圾广告短信,20%是打情骂俏找小三,20%心灵鸡汤十要十不要。奥巴马抱着一线希望问:那还有剩下的10%呢? 局长气愤的说:黄段子! 奥巴马问了信息的数据后不死心,又问微信呢?情报局长:35%是人生之路的教悔,25%是摄影作品的展示,30%是健身、保养、长寿和生活知识。 奥巴马又急切地问:那剩下的10%呢? 美情报局长:你转发带来好运!
个人分类: 闲谈|12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小事二则:奥巴马来访和新潮印度餐馆
热度 18 梦晓半生 2013-4-7 03:52
周二同事突然在窗前看着说奥八来了。原来空军一号的颜色比较特别,后面还跟着一部运输飞机。 还琢磨着他是否看错了,一句话提醒了我 - 周围根本就没有其它飞机。这就对了,航空管制呢。一般中午时间在海边可以看到飞机排着队从空中走廊下去降落的。 上次看到总统到来应该是克林顿,有警车开路,然后是三部左右黑色长轿或者越野车,跟电影看的差不多,加警车占了左边高速两条道。虽然不封路,也算有点气派。 奥八最喜欢来湾区圈钱,虽然他根本不必担心这里的选票 - 湾区是民主党铁杆票友。听说晚宴收3万多一个人,都有70多人参加。 昨天中午去Curry Up Now吃午饭,这破店人山人海,完全是以印度路边货为主题价钱却不便宜。 这碟子和杯子是不是很原汁原味的印度“茶餐厅”“大排档”样子? 最糟糕的是我们7个人去柜台叫了餐,才发现一个胖妞把唯一能坐下4个人以上的桌子坐了!咋地咋地?你一个坐8个的份儿? 原来是为她同事先占位子。问题来了,我们一伙七个人已经点了菜,而她的一行有7个人连影都没有,而这餐馆基本上是点了菜随便找地方坐下吃的。于是有同事不答应了,硬是占了半桌。最后一边7个人占了一半,另外一边8个人占了一半,其他人还没有着落。 好在问题还是在菜上来前解决了,伙计给她们另外腾了8个人的位置。 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当时就决定了要打架我可不奉陪- 因为这要是在中国或者印度,很可能就是打架的结果。 又想,为什么就解决了呢? 首先,虽然大家都不那么客气(不然也不会各坐一半了),到底还是有法治的社会,当流氓的成本比较高,所以有火气没有爆发。 其次,店里还算有点效率,打起架来就是查封的结果,他们当然不一定想到这一点。 而在中国,为什么就这么容易打起来呢?还是我的错觉?
818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ZT “无知少女”的选票把奥巴马留在白宫
热度 5 hotmen 2012-11-28 12:30
东方早报刊登美国威尔逊国际学人中心公共政策学者汪铮的分析文章称,实际上,对于这场发生在美国历史节点上的重要选举,人们不应该只关注它的输赢,它的结果所揭示出来的对美国未来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大趋势和大变化才是我们需要认真关注和讨论的。   文章表示,数据会说话。美国大选有着世界其他任何国家大选难以比拟的详细数据统计。这些数据的陆续公布实际上清楚地表明一个事实:真正把奥巴 马留在白宫的是所谓的“无知少女”。民主党在无产者(穷人)、知识分子、少数族裔和女性四个板块的人群中获得的明显多数支持是奥巴马获胜的关键。然而,更 为重要的问题在于:民主党在上述四个板块人群中的支持会是长期和持续的吗?如果是这样,是否意味着民主党开始具有在美国长期执政成为“天然执政党”的前 景?共和党又如何才能破解这样的“天然”劣势呢?   先说美国的“穷人”,罗姆尼在这次大选中最受攻击的言论就是关于这个板块的人群。他说在美国有超过47%的人不交纳任何所得税,他们依靠政府 养活,他们似乎无论如何都会把票投给奥巴马。事实上,他这句话的前半部分是一个简单事实:自从美国经济衰退以后,由于没有收入或是收入很低达不到征税点的 不纳税的人群大大增加,从2000年的34%跳到了现在的几乎一半人。罗姆尼的后半段结论则反映了他自己和整个共和党对于穷人更倾向于民主党的无奈和沮 丧。奥巴马的医疗保障计划也主要是针对这一个板块的目标人群,因此也更坚定了这部分人对民主党的支持。   再说“知识分子”,根据2012大选中按教育程度统计的投票结果,在本科学历的支持度上罗姆尼还以51%些微领先于奥巴马的47%,但是,在 研究生以上学历中,奥巴马以55%的支持度大超罗姆尼的42%。究其原因,知识分子一般思想比较自由化,共和党比较保守的文化哲学观经常会成为这部分人群 对共和党难以认同的原因。   文章称,在“少数族裔”中,民主党的优势就更为明显。根据投票后的出口民调,尽管罗姆尼赢得了59%的白人选民的投票,但少数族裔则以压倒性 的多数团结在奥巴马周围,他赢得了93%的黑人选票和71%的西班牙语裔选票。除去黑人对奥巴马的天生认同不讲,很多少数族裔对民主党的移民政策更为支 持,来自非基督教国家的新移民也会比较难以认同共和党的文化哲学观。 说到“女性”这个板块,如果这次大选只有男性投票的话,罗姆尼将会轻松获胜。在弗吉尼亚、俄亥俄、宾夕法尼亚这三大摇摆州,如果只是男性投票罗姆尼都会是 最终的胜利者。然而,在这次大选中,奥巴马在女性中的支持度以56%比44%领先罗姆尼12个百分点。女性会更青睐奥巴马或许有着多重原因,包括他的个人 魅力,但是共和党极端保守派的一些观念和言论,例如关于因强奸受孕也是上帝的旨意这样的“高论”无疑是很多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做出选择的一个重要缘由。   从以上关于“无知少女”四大板块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得出奥巴马和民主党此次总统大选获胜的原因。   但是,这次大选留下的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在美国社会和人口构成发生巨变的情况下民主党在美国的基础人群会不会有持续扩大的趋势?如果是这样,对美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是福还是祸?   文章还说,这次大选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发生在美国社会和人口巨变的大背景下,双方的主要争论其实也是关于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只是,在激烈的 选情之下,双方的口水战和抹黑战最终淹没了这个主题。在竞选中两党的相互攻击实际上也是集中在这个主题之下。比如,共和党就把民主党的政策描绘成养懒汉的 福利社会主义,而民主党也把共和党形容为只照顾富人利益的大资本家的代言人。在以前的美国选举中,由于两个党的基础人群互相抵消,相对平衡,因此两党经常 轮流坐庄。   不过,这次大选已经清楚表明民主党的社会和人口基础已经明显超越了共和党,因此罗姆尼才会有那个47%先天不利的“真言”。为了重新执政,共 和党无疑需要改革,但是党内极右势力的上升又让改革谈何容易。这次罗姆尼难以真正突破也是因为他在党内初选时不得不向极右派靠拢,而那时的言论却使他到了 真的大选时难以回归中间路线。   文章最后说,对于民主党而言,再次执政后是“宜将剩勇追穷寇”,把“无知少女”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还是努力从国家的整体利益考虑做一个全民 政党呢?选后,美国民对此也有不少争论和担忧,比如说,民主党会不会为了进一步扩大其基础支持人群而推动进一步放松移民政策和进一步扩大社会福利保障范 围?如果是这样,美国会不会“墨西哥化”,滚雪球般增长的墨裔人口是否会成为以后美国大选中的决定势力?还有,美国会不会真的“英国化”,变成一个很多人 不工作吃福利吃救济的包袱沉重、缺乏活力的福利国家?一个流传很广的笑话是:你知道罗姆尼这次为什么输了吗?因为他总是说要把工作还给美国人民,而美国人 民现在不想工作。
773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奥巴马和罗姆尼的区别
热度 43 草蜢 2012-11-13 07:56
杜蕾斯官方微博:
1054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泰安出了个奥巴马!!!!!——口型神同步
马克西姆 2012-8-11 22:35
http://www.tudou.com/v/C9HE5ZcF_w0/resourceId=0_04_02_99autoPlay=true/v.swf
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空军一号
热度 17 席琳 2012-7-21 11:12
2012-7-20 早上送孩子去做义工的路上,看到路口有很多警察。 回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看见公司保安打来的提醒电话,说是10点之前,所有职工不要到主楼后面去活动,因为国家安全部打过了招呼,奥巴马总统在城里有活动,空军一号,就停在我们公司主楼后面的机场上。总统的保镖包括狙击手们,可能对你会不客气云云。 打开计算机,伊妹儿上也有同样的提示。 于是想起一个月前,也是奥巴马来办事,很多同事就近水楼台,到主楼后面去照相。当时总统的保镖和狙击手们在南美玩妓女的事情还没有曝光,所以也没有人管。而且还看见,当时有几辆校车开到空军一号的旁边,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去见识见识,当美国总统的滋味。 可现在不一样,总统和保镖们的派头大了,要清场了。 而且听同事讲,去听总统讲演,或者去和奥巴马会餐,一张票,要卖壹千多美金。 就这,还都要挤破了脑袋呢。
个人分类: 职场生涯|790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奥巴马的麻烦事
热度 20 席琳 2012-4-30 12:42
2012-4-19 最近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流年不利,有点儿烦。 烦什么呢,大选临近,可是联邦政府的丑闻却接二连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连绵不断。 一般的联邦雇员和行政部门也就算了,可偏偏是专门伺候总统的总务局GSA,总统保镖,还有三军将士。这些家伙们成天都在总统的眼皮底下转,可专门在最节骨眼上掉链子。 就说总务局吧,年初做预算,年终赶紧了花预算,是各个政府部门行政主管必备的功课。可是那谁谁谁,做的也太张扬了一点,还有他那个老婆,竟然把老公揩公家油住高级宾馆花纳税人钱泡浴缸洗桑拿浴的照片放在网上,以为是在中国呢,就是在中国也得检点一些不是,陈冠希薄瓜瓜不都是因为太张扬惹下了天大的麻烦。更何况这是在美国? 结果不但自己的老公被双规,还害得总务局漂亮的女老板也职位不保,人家招你惹你啦? 这总统保镖呢,在美国的后院开家长会,本来就花花世界,如鱼似水,男欢女爱。听起来也都是些常年走南闯北的江湖老混混,可是什么债可以欠,什么债不可以欠,什么地方该硬,什么地方不该硬,这一点都不知道,结果就为了那区区一百多块风流债,坏了二十几个同僚的前程,和奥巴马的国家大计。 再说三军将士吧,虽然说在前线卖命,劳苦功高,可是这风流快事和丑闻,却一件也没有落下,就说这和妓女睡觉的事吧,三军总部的四个部门,都有涉及。前线刚刚射杀了阿富汗的十七个无辜百姓,害得政府每人就得陪5万,整整八十五万,正好够总务局三百职工集体挥霍一次,够奥巴马的20个贴身保镖集体快活700次,就是每天一次的话,也是整整两年。 伊拉克虐囚和战地尿尸之后,好像今天又爆出了丑闻,阿富汗的大兵,和死人的尸首一起照相,还放在报刊上等等,整一群变态啊。 可怜的奥巴马,看来够忙一阵的了。
个人分类: 拉拉杂杂|901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奥总司令到三八线视察,用的居然是
热度 68 东湖珞珈 2012-3-26 10:43
奥总司令到三八线视察,用的居然是
廉价的中国造BARSKA的望远镜,震惊鸟!还居然是特CHEAP的红膜的。看来联合国军预算紧张啊。 奥总司令,您总算比小布司令强一些,没有忘记把前面的保护罩取下来。 中国现在真成了国际工厂了,占了不少中低端市场。 我用的观靶镜就是这个牌子的,忒便宜了,包括了小三脚架和提箱才80美刀。这个玩意看到100码的弹孔一点问题没有,200码的就费力了,三百码若不是配合变色的靶纸那是木有希望了。透镜和镀膜还是差一点。不过,这对90%的普通人已经够用了。
2091 次阅读|32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网友围观奥巴马G+
热度 32 wayne 2012-2-29 09:49
奥巴马在 Google+ 的博文,吸引了数百条中文留言跟帖(有500限制)。他的微博尽管发在半夜,依旧在一小时内,被欢乐的中国网友占了“满屏”。“沙发”,“板凳”,“强势围观”,“抢站票”,“占座”,“火前留名”,“前排”,“占位,广告位招租”,“前排兜售瓜子汽水” 等盖楼常用语处处可见, 甚有 “求互粉”,“求蹭饭” 。 据国外媒体报道,参加“占领”活动的中国网民绝大多数留言都是简体中文字,他们在谈论占领家具并自带零食和饮料(they talked about occupying the furniture and bringing snacks and soft drinks)。
个人分类: 随笔|982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三句话日志
热度 22 楚天碧霭 2012-2-15 10:05
刚刚看到一个标题新闻:习近平在白宫会见奥巴马。 笑死了,其实有照片,想想还是简约些,照片就不上了。 然后,反省:我语文肯定没学好。
1190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A Leader in Style
热度 28 老马丁 2011-10-7 00:44
生活在我这个地方,一件三防的袄子 和一双防三的靴子太重要了。我现在这件袄子穿了三年,挺不错,本来也不打算换,结果去年冬天在公车上发现有个看上去傻呼呼的初中生也穿一模一样的袄子。一冬天下来,几乎每天都碰到他,小子也不迟个到旷个课啥的。有时候还能看见他挂着鼻涕, 撞衫倒也罢了,我怕别人以为我是他爸。 冬天马上要来了。那个小孩估计还在读书吧。尽管最近手头紧,还是决定买件新大衣。某件价格便宜口袋多,而且没有小款,今年冬天就指望你了。再一看,原来牌子是奥巴马同学友情客串过的Weatherproof。这里有个小故事。 当年奥巴马访华的时候爬长城天冷于是找保镖要了件袄子批着。中外记者们肯定要拍马屁记录下奥巴马相会秦始皇孟姜女的时刻。登报后Weatherproof的老板眼尖,竟然从美联社的照片上认出来这是自家的产品。于是买下这张照片做成广告牌挂在时代广场上,中心思想:A Leader in Style. 老板的还是很谦虚的啦,没敢说A Leader of Style。 白宫很不高兴,逼着老板下了广告牌,不过他已经赚饱了。
个人分类: 我爱谈|68 次阅读|22 个评论
123下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9-21 06:56 , Processed in 0.085227 second(s), 5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