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德国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德国

相关日志

分享 大雪两则
热度 46 fcboliver 2021-2-14 18:02
上周德国遭遇10年一遇的大雪天。两天内急降大雪40-60厘米。导致公共交通停摆,高速路封路,连全国性的报纸都送不了。 估计这种天气在北极圈周围国家,应该是家常便饭。如果这样都能导致交通瘫痪,那俄国人,加拿大人估计早饿死了。 于是便向俄罗斯的朋友自曝家丑:这帮孙子,应对冬天的能力太低。怪不得二战时,被你们干翻。 朋友:是啊。还有另外一个孙子:1812年的拿破仑。 家门口的一个小坡上聚集了各色人等,比过年还热闹。随便数了一下,就发现有一下若干滑雪工具:雪橇,单板(snowboard),双板,纸壳,炒菜锅,最有创意的是有人在托盘下装了两个单板,上面可以坐4个人。
524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日本的帝国大学狂抽 德国教育的脸 ———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的教育 ... ... ... ... ...
热度 2 gordon 2017-6-8 02:53
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差距很大, 西方 人少地多。 所以,引进 西方技术在东方就会产生问题。 那时候在德国,理论性大学和 工程学校,还是分开的。 在法国也是如此,高工和路桥、炮兵 这种应用类学校是分开的 ;基础课和 专业课是分开的。 ************************************************************************* 在日本呢,因为对于日本来说,不论是大学,还是工科学校都是 外来的。 所以,当时日本的教育呢,就外包给英国人 亨利代尔 了 当时英国的教育也不好,所以,亨利代尔,就以自己心目中的学校,来 大展宏图 注:日本人其实当时不懂,就外包了。 ************************************************************************* 19世纪末期,英国工业化建设完成,一大批人到海外找工作,就像现在的中国人 一部分人到了日本,正好赶上日本的明治维新。 ************************************************************************* 中国理工类学校,一是抗日战争,罗家伦觉得 日本的学校好;二是 冯卡门,应用数学这一帮人 注:普朗克 这帮人都是老德国学校的代表,都被淘汰了。 像哥廷根,这种烂学校,都是被淘汰的。 只有傻货 才挂在嘴上。 牛的是 冯卡门、日本帝国大学 、麻省理工,这帮新人。 ************************************************************************* 在中国教育界,罗家伦是很重要一个人物,譬如他主持中央政治学校时,把普法战争后的法国政治学校的水准当作目标 日本也是学法国的政治 法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日本就是学的法国 ************************************************************************* 中国为什么学日本,学的那么顺呢,并非天然如此 都是有前辈的心血呢 注:甲午就是日本人收了一套 英国蒸汽机时代的东西 整个的一套体系是英国的,只是 做了一个缩小版,像法国的。小舰队 陆军底子是法国的,转德国的。 很主动、灵活,法国大革命的军队 ********************************************************************* 它起步很高,直接就是英法。 外表看起来是德国。德国社会还是比较保守的。 政治制度搞的好,没办法。 它起步太高了 ,稍微改改就是欧洲国家。 从分封制到天皇集权制的一个国度, 直接就是英法的底子。 看着像英国,实际上是法国中央集权。 ********************************************************************* 注: 冯卡门、钱学森、钱伟长、林家翘、罗家伦 应用数学的一帮人,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巨人一样的人物 蒸汽机时代,世界经济的中心,在英国就结束了。 汽车时代,就转法国,转美国,转苏联了。 苏联和法国 不是很铆,因为沙俄和法国 联合 抗击 德国。 苏联欠法国的债 ,都不承认 。 苏联和德国、美国关系好。 对于苏联来说,资产阶级的代表就是法国。(高利贷资产阶级,还卖奢侈品; 欠丫的钱,不要 指望还了 ) ********************************************************************* 有阴谋论说, 英国为了对抗 俄国 ,所以扶持了 日本 但 实际上呢,清政府可以不输掉的。尤其是败在 不该输掉的陆军 。 英国对陆军,是没什么办法的。 注: 麦金德 也提到 确实 英国对 沙俄 怕的要命,尤其是在 远东的扩张。 但 还是觉得 阴谋论可以休矣
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默克尔:德国与欧盟不能再依赖特朗普领导的美国
热度 30 燕庐敕 2017-5-29 14:48
【按】当年美国人说,我们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但是没有我们美国人,欧洲人打了两次世界大战,我们是欧洲乃至世界的平衡器,镇家宝。 今天,德国要“踢开美国闹革命”了?驻扎德国的十几万美军还在不在啦? 海外网5月29日电据英国独立报消息,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建议德国和欧洲不能再依赖唐纳德·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强调了德国与美国、英国和俄罗斯建立友好关系的必要性,但又补充道:“我们欧洲人必须把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默克尔表示,“就我前几天的感受来说,由于传统的西方联盟正在被美国新时期的管控和英国脱欧所威胁,我们能够完全依赖其他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虽然德国和欧洲将努力维护与美国和英国的关系,默克尔仍表示:“我们需要知道,作为欧洲,我们必须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和我们的命运而战。”   特朗普表示他需要更多时间来决定美国是否会继续支持巴黎气候协议令欧洲外交官感到失望,默克尔正是在特朗普表态后才发表这样的评论。   英国独立报网站截图:特朗普曾于5月27日发推文表示会在下星期做出决定。   先前曾称全球变暖为骗局的特朗普,在受到来自其他领导人的一致压力后,也履行了2015巴黎关于遏制碳排放的协议。尽管特朗普发推文说他下个星期将做出决定,但他显然不愿接受由195个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而这显然惹恼了默克尔女士。(编译/海外网 丁洋涛)
1407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德国工业化道路(二)
gordon 2017-5-22 16:22
德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进程上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世纪30—40年代是德国工业革命的起步时期。直到19世纪50-60年代,德国工业革命才进入了大规模的展开阶段。与工业革命的大规模展开相一致,这一时期的德国工业也出现了高涨的局面。 在这一时期,工业革命所以能在德国迅速展开并导致工业的高涨,主要得益于 两大原因 。 第一,经过 1848年革命,封建因素在德国进一步遭到削弱 。在作为经济基础的农业中,资本主义关系进一步得到加强。以普鲁士为例。在19世纪初,普鲁士通过施泰因-哈登堡改革已经走上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式道路”。然而,普鲁士统治当局为了维护容克地主的利益却一再拖延改革进程。到1848年,在普鲁士仅有6/7的富农、1/5的中农和贫农获得赎免封建义务的机会,从农奴地位中解放出来。直到1848年革命后,尚没从惊恐中恢复过来的普鲁士统治阶级才加速了解放农民的进程。1850年3月,普鲁士整府颁布“赎免法”,无偿废除了20种封建义务,并将赎免封建义务的范围由富裕农民扩大到一般农民。1857年3月,普鲁士整府为加速农民的赎免进程,颁布“宣告丧失权利法令”,将1858年12月31日作为解放农民的停止实施期限。但到这时,绝大部分农民实际上已经取得了自由。于是,许多解放了的农民从德国东部的农业区来到西部的柏林地区、工业城市和新兴的鲁尔工业区,以满足铁路建设、重工业的扩建以及稍晚发展起来的机械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第二,德意志关税同盟进一步得到扩大,经济一体化程度加强,从而大大缩小了因国家分裂而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到1852年,关税同盟扩大到德国全境,以经济为纽带,突破政治分裂状态,把全德意志连结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一个及其显著的特点是, 铁路建设 和 重工业 是发展的首要支柱 。在这一时期,德国的铁路建设和重工业出现了更加猛烈的发展势头。 首先,基于以下两方面的主要原因,铁路建设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第一,在德国,铁路投资的回报率相当高,资本家们因此竞相投资于铁路建设。19世纪60年代,各铁路公司的分红达到10-20%。第二,各邦整府为了军事目的积极从国库中拨巨款修筑铁路,从而使修筑铁路的资金有了进一步的保证。据统计,在1845年左右,德国仅有铁路3280公里,1860年时达到11633公里,1870年时更达到19575公里。在19世纪50年代,德国较大城市之间的铁路线还彼此不相连接,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境内各主要铁路线已经开始相连,而且形成了较为密集的铁路网。 铁路建设对钢铁的需要,带动了煤炭、钢铁等重工业的快速增长。对此,我们可以直接从它们的产量增长中得出结论。1850-1870年间,德国的煤炭年产量从670万吨猛增至3400万吨,生铁产量由21万吨增加到了139万吨,大大超过了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 铁路建设的最大功绩在于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作为主导工业产业的钢铁、煤炭等重工业的发展,因为在铁路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工业。人们必须制造轨道、机车、扯皮,选定路线,开挖隧道和修建桥梁,而这种建设需求大大拉动了钢铁、煤炭、机器等工业部分的强劲增长。 进行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必须有充足的 资金保证 。对此,虽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德国人在原始资本积累方面有些先天不足,不如英、法等国,但他们通过股份公司和股份银行等渠道筹集到了大批资本。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股份公司和股份银行在德国的发展状况中有一个大致的把握。据统计,1818-1849年的30多年间,德国仅建立了18家股份公司,而1850-1859年的不到10年间,成立的股份公司竟达到251家。这一时期的股份银行也很活跃。1850-1870年间,仅普鲁士就有20家股份银行,资本近1亿马克。德国的一些大银行,如贴现公司(1851年)、达姆斯塔特工商银行(1853年)、德意志信贷银行(1856年)等都创办于这一时期。而股份公司和股份银行出现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从财力上支持工业企业。 由于19世纪50-60年代的高速工业增长,到德意志帝国建立前夕,在德国的一些先进地区,如普鲁士、萨克森、巴伐利业、巴登等地,工业革命已经基本完成。1870年,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13%,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国的10%(注:同期英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2%和23%。),进入了世界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
2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 “二战后德国的经济政策” 能被用在 中国
热度 1 gordon 2017-4-30 01:35
从1945年夏天的混乱以来,德国经济的逐渐紧张的情况并不象日本那样,是方向问题,但是也不象日本那样,是由于软弱的政府耽搁和犹豫的问题,它勿宁说是 占领军方面的瘫痪。他们不能决定他们想把今后德国变成什么样。只要和苏联占领的东部区域的最后 统一问题没有决定下来,那么西方占领当局除了维持对现有经济的控制之外,几乎做不了什么事。他们只是对与他们自己的利益特别有关的少数事情进行果断干预, 比如煤炭。   说明德国确切的恢复过程是特别困难的。从官方讲,战时行政系统被用来控制所有物价、工资、以及原材料和消费品的分配。但是 低生产、不充足的食物配额和 战时积累的大量流动资金 , 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对商品的大量超额需求 。黑市兴旺。根据一份报告说:“正常的贸易是例外的,不过是个幌子”(阿贝尔萧 塞,1975年,第5页)。1946年秋天据说经申报的只有实际生产和库存的一半。官方估计,1947年至少十分之一的产品流入黑市。显然这里有很大的误 差。最确实的估计是1946年中工业生产迅速增长。1946—1947年的冬季它下降到比前一年稍高的水平,但是随后很快又回升了。到1947年底它大约 是1936年水平的一半。   象日本一样,燃料、原料和交通运输是主要的薄弱环节。这些紧张因素之间往往是互相联系着的。有一个阶段缺少支撑矿井用的木料。 林业工人拒绝冒雨劳动,因为他们没有足够好的衣服和鞋 。但是纺织工业要有煤炭才能扩大生产,如此等等。   交通运输因受轰炸而损毁严重。1946年铁路和运河运转良好,并且显然运输并不紧张。但是1946—1947年 罕见的严冬,加上机车车辆 过度使用,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危机 。1947年1月仅有三分之二的运输需求能得到满足。实行了一个紧急修理计划,下一个冬季运输系统就能对付了。   煤炭通常被认为是关键因素。 食品配给量少,使产量降低 。《经济学家》指出:“鲁尔的情况变得令人绝望。据报道,食品配给量减少后的一个星期内,煤炭产 量减少了10%左右。3月底产量已下降了近20%” (1946年4月6日)。1946年8月矿工的食品定量已上升到4000卡——约为平均水平的3倍,因此,再加上工资提高了20%,使1945年至 1947年矿工人数增加了近40%。   但是1947年每个井下工人的生产率仍然停留在约为战前水平的60%。据报道,1946年美英占领区的煤炭有24%出口。尽管这比战前份额稍高一点, 煤炭以低于市场价格一半被买走,这样在1947年底估计损失了外汇收入2亿美元。1946年煤炭占出口额的四分之三,如果把这些煤转用于国内工业去生产其 它出口商易,就能挣到更多外汇。   钢铁工业成为企图使德国非军事化的牺性品。最初的工业计划把生产能力限制到每年580万吨,少于战前产量的三分之一。但这个部门没能受到高的优先待 遇,以致即使这样的水平也无法达到。1948年初以前,钢铁工业一直 禁止进口瑞典铁矿,而过去,这种进口提供了三分之二的供应量 。因此 它不得不依赖于量少 质劣的国内铁矿 。英国甚至以大大低于市场价格买了50万吨废钢铁运回本国。   1946年英美占领区的食品产量仅是战前水平的70%左右;1941年 [注:“1941年”疑为“1947年”之误] 进口了价值6.6亿美元的食品,几乎和1936年一样多。但是 进口的几乎完全是谷物 ,而在战前油脂和肉类的进口是很重要的。进口主要是通过美国和英国的援助来支付的,1946年援助共4.7亿美元,1947年为6亿美元。几乎没有进口其它物品。   据联合国的统计,1947年西部占领区的工业就业人数为战前水平的89%。把这个数字与生产指标相结合,就可以看出, 平均生产率大约是战前水平的一 半 。生产水平特别低的钢铁工业,1946年的劳动生产率只及战前水平的四分之一。自从战争结束以来,用货币量表示,工厂每小时工资通常下降了四分之一到三 分之一,并且重新采用了一周48小时工作制。1945年3月到1946年4月,官方生活费指标上升了20%。但是这些数字对生活水平的下降估计过低。食品 定量配给限制了购买,黑市抬高了价格。形势不时变得令人绝望。据《经济学家》报道(1946年9月9日),英国占领区食品热量定量已下降到1014卡。   据估计,工人收入的五分之二花在黑市上, 以高于官价的5倍到10倍的价格购买食品、衣服和烟叶 。据报道,1946年夏,失控的日用品价格竟高达战前水平的3倍(鞋油)到16倍(鞋带)。另据报道,1946年春熟练工人用他们的存款支付40%的开支。   《经济学家》很详细地描述了迫使公司在黑市上活动的压力。“有好多种情况使得大部分产品不可避免地要直接从工厂进入一些形式的黑市。第一是 和生产能力 相比生产水平低;这就意味着企业亏损。为了弥补亏损,它只能通过黑市出售他们的一些产品 ,而更经常的是 物物交换。第二是人为控制的低物价……工资率也因受控制而人为地被压低,使得雇主必须以实物来进行补贴。没有进行任何货币改革,加之人们知道目前流通的钞 票的一部分迟早会被取消,使得黑市上货币量过多。最后,缺乏食品迫使经理用他们的部分产品换取食堂的供应品”(1947年4月26日)。   计算利润是不可能的。在官方规定的工资和价格上,低生产率水平大概就意味着亏损。但是由于 许多商品按黑市价格出售,工资的实际购买力非常低 ,为了增加 家庭开支,存款不断减少。由于大部分产品是供人民群众消费的,在部分这种消费中包含着从工人到黑市商人的资金转移——这是一种利润。根据可得到的数字,在 制造业和矿业中也有一定数额的固定资本投资;尽管这不能抵补折旧(因此固定资本总额甚至在把修理计算在内之前就已减少了),这也会带来利润。 由于预期控制取消后,价格将上涨,因此也可能大量增加库存 。象在日本那样, 这代表了隐藏的利润 。 ********************************************************************** 计划经济时代的政策,非常糟糕。 它是先把工业化的商品粮提走 ,底下农民怎么办? 它才不管呢,反正风险留给你了。 但实际上呢,从事农业生产是划不来的。 只有从事园艺型农业,菲律宾发生的绿色革命,亲化肥的 种子的发明 (当时也是没有办法解决 种子问题,“袁隆平革命” 都是后来了) ********************************************************************** 德国: 有一个阶段缺少支撑矿井用的木料。 林业工人拒绝冒雨劳动,因为他们没有足够好的衣服和鞋 。但是纺织工业要有煤炭才能扩大生产,
20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甲午战争中,德国引俄 东侵
gordon 2017-4-25 08:09
甲午战争中,德国是一个非常不光彩的角色 因为法俄关系,法国扶持出了一个非常庞大的俄罗斯帝国 德国就引俄 东侵 ,俄罗斯东侵,寻找出海口,就跟 英国发生了冲突 爆发了 日俄战争 ******************************************************************* 德国这个杂碎,真烂 它也不像战败后的法国 一样,真心帮助日本 李鸿章和俾斯麦关系不错,俾斯麦下台以后,关系就断了 ******************************************************************* 中日蜜月期 甲午战争以后, 同文同种,还是日本人靠得住 洋鬼子,靠不住
2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一战和谈中,美国是如何 “诓骗” 德国的
热度 3 gordon 2017-4-10 15:22
要想搞明白一战的问题啊,首先要懂点军事 在东线,作战形式 主要是迂回。也就运动战了。 其实和日俄战争差不多, 德国派出了 “大杀器” 列宁 ,俄国退出了一战。 日俄战争中,日本人也是这么干的。可能是俄国 这个国家的固有弱点吧 在西线,主要是战壕战,因为欧洲地形的原因,在 “蜂腰部” 挖战壕 就像 朝鲜战争,罗马时代的斯巴达克斯起义 ************************************************************************* 这边 对的是英法,英国长项在 海军 法国在 红裤子学派的错误指导下,被德国的机枪 灭了不少。 不搞 红裤子学派 ,也不行 因为法国当时已经人口老龄化了,不像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的人口仅次于 俄国 ************************************************************************* 法国也是在一战中,首先使用毒气的国家。 这个情有可原,因为它人口本身就少。 ************************************************************************* 英国海军在土耳其闯关失败以后,其实 英法是没有太好办法的。 “知识分子” 影响力的由来 英国情报部门 针对 美国实施一系列的宣传战,把美国拖进一战了 ************************************************************************* 一战和谈 一战谈和,是美国和德国谈的,起初没有说要赔偿 那么多钱。 法德世仇,法国是不同意。 英国和德国有一些传统关系, 英国倒不 趋向 赔偿过多 。 只是 英国想让美国 免除 英国在一战中欠美国的债务 老大就是 挺难当的, “十个大哥,九个坎坷”,时不时就要贴钱 当然,美国不同意免除英国债务,但这个事呢,没有跟德国说 ************************************************************************* 完全是搞笑的情况 ,德国去投降了,发现自己被置于 战败国的位置上。 但战壕战这种事,从战壕出来了,德国人口也没那么多 和谈,不签也得签了 ************************************************************************* 这个, 是鲁登道夫谈的 ,他相信美国嘛,倒不是谈判代表的问题。 但后来,都知道了,谈判代表 “顶了这个雷”。 ************************************************************************* 美国后来的解释说是,办事人员和威尔逊 搞岔了 ************************************************************************* 美国总是如此,总是两套说法。 看那一套对它有利吧,根据实际情况来哪一套 ************************************************************************* 现在把 希特勒 定成 纳粹, 美国心理有鬼嘛 对德国宣战,二战时候,美国对德国直接就宣战了 这也是很怪一个事情。 ************************************************************************* 现在政治正确,希特勒当然被钉在 耻辱柱上 但所有人不要被洗脑才好 ************************************************************************* 注: 人最重要的是,自己长个脑子。 一战不讲,中国近代史,根本讲不清楚 ************************************************************************* 这里还涉及到凯恩斯, 凯恩斯考虑的是战后的经济安排问题,不主张对德国 惩罚太深 。 二战后,不就有了 “马歇尔计划” 其实,这是一战后 凯恩斯提出来的。 一战时候,和谈问题,还考虑不到战后经济 ************************************************************************* 中国,自1840年以来,都被英国和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压着, 所谓的“不列颠和平” 吧 就一战 缓了个劲儿。 威尔逊支持民族国家 那是因为 一战后,列宁公布了沙皇的外交档案。 在战争时期,英法俄 签署了一系列秘密协定,就是 “拉人头” ,承诺民族独立。 《阿拉伯的劳伦斯》 列宁把这个公开以后,威尔逊也开始 支持 民族国家 就是挖 英法的墙角 那时候,英法还是世界老大呢 ************************************************************************* 在9月28日总参谋部召开的例行会议上,鲁登道夫为德国的处境,责备除他以外的任何一个人,滔滔不绝地发表着长篇激烈的议论。他的部下很难为情地坐着。最后,鲁登道夫竟因为激动而虚脱倒在地板上。会议结束后,鲁登道夫依然意犹未尽,他以模糊的仅能被人听懂的语言,劝告兴登堡从所有占领的西方领土撤退,并根据看来是他曲解了的威尔逊总统在十四点建议中所表示的条件求和。
33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我们更像日本,而不是德国
热度 2 gordon 2017-4-5 07:53
虽然朝鲜战争时期,中国达到了二战时期的军事技术水平 但这些技术是外来的,而不是内生的 其实我们更像日本 日本在二战时期的技术,也是从法国、德国、美国 买过来的 也是机器 + 人力 的模式 ****************************************************************** 二战盟军对日本工业的调查 ****************************************************************** 其实我们更像日本
166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德国本周趣事两则。
热度 40 fcboliver 2017-3-30 18:01
1.柏林BODE博物馆的一枚100公斤重的金币被人盗走。被发现的作案工具:梯子,小推车,汽车。 2.某小镇发生了当地居民与难民的群架。本地居民的成分为土耳其及黎巴嫩移民 。难道是德国政府想学大英帝国那套离间的本事?
1126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德国:全能银行制
gordon 2017-3-19 02:51
根据金德尔伯格在《西欧金融史》中的考证,西欧国家产融结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并且可以从银行业和商业银行的产生发展中找到产融结合最初的脉络。多 数商人银行家是逐渐从一般贸易转向专门贸易,然后又从专门贸易转向金融的。早期商业银行主要是对国内外贸易提供短期资金,很少对工业融资。 银行向工业企业贷款形成规模则是19世纪以后的事情。在这一时期,德国的产业金融引起了学术界关注。经济史专家亚历山大· 格申克龙 从后发优势概念出发,系统地研究了德国19世纪经济起飞进程中的产融结合问题。他认为,德国经验表明,在经济相对落后、资本缺乏的情况下,产融结合是后 发国家解决早期工业化 资本形成问题 的有效机制。因此,后发国家政府应鼓励本国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加速资本积累与循环,从而为本国工业化发展提供基 本动力。事实上,德国的产融结合方式也一直保持稳定,全能银行制模式沿用100多年,至今仍保持着良好的活力。 ****************************************************************** 重大的发现、发明、经济飞跃、社会变革,是怎样促使金融体制演变的? 而一定的金融体制又是如何阻碍、推动或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 中国的金融体制应该如何适应特定环境的经济发展?
5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全世界的难民团结起来!
热度 27 fcboliver 2017-1-20 19:53
前天德国警方破获了一个国际大型盗窃团伙。抓捕及搜查行动有600个警察参与,抓获窃贼和销赃人若干。 窃贼集团由格鲁吉亚难民组成,而销赃则是越南人负责。我估计越南人也是越战时期的老难民,或他们的亲戚。 有道是,全世界难民团结起来,挖空社会资本的墙角!
811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德国的热科学
gordon 2017-1-13 11:23
虽然说,法国的卡诺研究蒸汽机, 但对德国来说,主要是由 克劳修斯重新发现的 ********************************************************************* 动力学 动力学这个东西是从英国传到德国的,最早是j.j.汤姆逊 ,最后由赫兹完成 ********************************************************************* 麦克斯韦方程 德国科学的发展,跟麦克斯韦方程有很大关系 赫兹也是跟着亥 姆霍兹 学的 ********************************************************************* 也是跟汽车出现的次序 吻合的 先有蒸汽汽车、电力汽车,最后才有内燃机的汽车 注:英国、德国 有传统关系,一个民族 (萨克森) ********************************************************************* 对卡诺的一些东西的处理,主要就是 克劳修斯的贡献,因为卡诺 有些东西不太对。 去伪存真嘛 参考阅读: 克劳修斯传略 http://thermodynamics.dlut.edu.cn/2/klxscl.htm ********************************************************************* 这个其实我没搞明白,但我知道 主要贡献者是克劳修斯 跟卡诺没有关系 ********************************************************************* 另一个汤姆逊 威廉.汤姆逊(William Thomson;受勋时改名为Baron Kelvin),卡尔文勋爵 在十九世纪,物理学界仍然普遍相信热是一种不生不灭的物质,汤姆逊本来也坚信这种说法。他研究过焦耳多篇关于电流生热的论文后,便开始改变想法,并和焦耳 合作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为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提供有力的实验支持。汤姆逊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贡献更大。他利用卡诺循环建立绝对温标 ,他重新设定水的熔点 为273.7度;沸点为373.7度。为了纪念他的贡献,绝对温度的单位以开尔文 (Kelvin, K) 来命名。他在1851年发表题为《热动力理论》的论文,写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我们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它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它影 响。 注: 热这个东西的研究,跟电有极大关系 。
1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亥姆霍兹 —— 德国科学的帝国首相
gordon 2017-1-12 05:15
19 世纪下半叶是德国人为之骄傲的黄金时代,而这一时期作为“德国科学的帝国首相” 的亥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是德国科学界毋庸置疑的领袖人物。有人曾形容“作为君主和工业家、艺术家和社会哲学家、科学家和政府官员们的知己,亥姆霍兹是强大的德国科学界的政治乃至精神领袖。”在19 世纪最后1/4 个世纪里,亥姆霍兹受到人们普遍尊崇,即使是对他的工作一无所知的人也是如此,颇有点像20 世纪的爱因斯坦。 亥姆霍兹1821 年出生于德国的波茨坦,父亲为当地人文中学的校长。博学多识的父亲不仅向小亥姆霍兹介绍了黑格尔和康德的思想,还教他学习拉丁文、希腊语、希伯来语、法语、英语、阿拉伯语和意大利语。1838 年,亥姆霍兹来到柏林的皇家医学和外科研究所学习医学,并在毕业后担任军医。由于杰出的研究工作,亥姆霍兹于1848 年提前离开军医职位而正式进入学术界。亥姆霍兹先后在柏林艺术学院、柯尼斯堡大学、波恩大 学、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任教,并于1887 年成为新成立的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首任主席。亥姆霍兹可以算是19 世纪最伟大的博学者,他在医学、生理学、物理学和化学、音乐和哲学等诸多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对旋风、雷暴、空气和冰河的研究奠基了气象学基础;他在认识论方面的贡献,使得他成为19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还是现代物理学在理论、实验和高技术应用方面的奠基人。 一、亥姆霍兹与能量守恒定律 亥姆霍兹最为后人熟知的也许是他对能量守恒定律的贡献。能量守恒定律是19 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作为牛顿力学体系建立以来物理学第二次理论大综合,能量守恒定律揭示了热、力学和电化学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统一性,它还直接引起一门新学科——热力学的建立。而热力学可以说主要是凭借德国科学家一己之力完成的,迈尔和亥姆霍兹等人是其主要缔造者。作为现代物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充满了戏剧性。 德国医生迈尔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能量守恒定律并计算出热功当量的人。1842 年,迈尔在李比希主编的《化学与药物年鉴》上发表《论无机界的力》,他在文中提出了一切能量是不灭的思想,并用mv2 代替mv 表示运动量。但当时这篇文章未引起同行们的注意。 1845 年,迈尔自费出版了一本名为《有机体的运动与新陈代谢》的小册子。他在书中再次论述了能量守恒定律,还把物理能的形式分为五种:重力势能、动能热、磁、电和化学能。虽然这个小册子亮点颇多,但仍未受到当时科学界的重视。迈尔也许命中注定只能扮演悲剧角色,他的科学成就长期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甚至遭受到攻击,他的五个孩子也相继夭亡。1850 年,迈尔自杀未遂,从此患了精神错乱症,长期在精神病院中疗养,与世隔绝,以致李比希在1858 年的一次演讲中误称迈尔已经因病早亡。1878 年,迈尔在孤寂中死去。其实, 在迈尔生活的时代,德国的科学专业化已日趋明显,而迈尔仍然是一个十分业余的科学家 ,游离在主流科学界之外。他不仅不做实验,而且也没有理解数学分析的重要性,因此在他的文章中很少能见到严密的数学推理。他与学术刊物编辑们的关系一般,以致他很难在有影响力的刊物上发表论文。 与迈尔相比,亥姆霍兹要幸运得多。1847 年,在对迈尔的研究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亥姆霍兹向柏林物理学会宣读了他的论文《论力的守恒》,这篇物理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从不同学科对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进行了论证。由此开始,能量守恒定律从不完善的构想成为较成熟的理论。虽然同时代的迈尔和焦耳拥有类似的结论,但许多科学史学家仍然愿意把亥姆霍兹当作这一定律最重要的发现者。尽管《论力的守恒》的重要性未能在一夜之间得到认可,但是它足以让亥姆霍兹成为物理学史上一颗恒星。 二、亥姆霍兹在生理学、声学等方面的贡献 1851 年,亥姆霍兹在科尼斯堡大学任生理学教授,讲解人体各器官的运作机制。一天晚上,亥姆霍兹注意到猫眼睛会发光,而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只有燃烧的物质才能发光,但猫眼中不可能有物质在燃烧,因此它只能反射外界的光。那么可不可以也用光学理论来解释人眼的运作机制呢?此时亥姆霍兹正在研究眼睛的发光度,在检测眼睛时,红光会被反射出来,但是他并不清楚反射出来的光线所形成的光学图像到底是什么。受到发光猫眼睛的启发,亥姆霍兹设计制造出人类医学史上第一台检眼镜。利用这个中间带有小孔的凹镜,亥姆霍兹成为观察到清晰的处于活动状态下的人类视网膜的第一人。这种仪器向眼科医生揭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不仅使他们能直接观察眼底、检查视网膜是否正常,还能帮助他们判定眼的屈光度是否正常。这种经改进后沿用至今的检眼镜为亥姆霍兹在医学界赢得了世界性声誉。此后不久,亥姆霍兹又发明了一种用于测量眼睛曲率的检眼计,用此仪器便可以诊断出散光度,这一发明被权威眼科专家称为“所有发明中最具影响力的发明”。 亥姆霍兹还发展了英国科学家杨在1802 年首度提出的三色理论。亥姆霍兹认为,将红色、蓝紫和绿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其他任何色彩。他推想,这意味着人类视力可能检测这三种色彩,视网膜一定有三种不同的接受细胞,每种细胞都配有一种对某种原色很敏感的化学物质。亥姆霍兹据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著名的杨-亥三色论。 亥姆霍兹于1856~1866 年发表三卷本《生理光学手册》,主要阐述以实验为基础的空间视觉、色彩视觉和运动视觉理论,它成为19 世纪下半叶相关领域主要的理论来源。这本经典之作于1924~1925 年被美国光学协会首次翻译成英文,名为《生理光学专题论文》。直至今日,书中的观点仍有指导意义。 三、亥姆霍兹与德国物理学的兴起 1858 年,亥姆霍兹来到海德堡大学任教并主持建立了一个新的生理学研究所。当时德国的生理学研究可谓一派繁荣景象,但亥姆霍兹逐渐意识到,生理学所涉及的范围太广,已经超出了个人的能力,很难对其进行总体把握。与此同时,德国物理学因缺乏受过良好训练的新生力量而裹足不前。因此,亥姆霍兹于1871 年接受了柏林大学声望极高的物理学教授一职,他的条件是年薪4000 塔勒,另外还要为他建立一个新的物理学研究所。虽然条件苛刻,但是普鲁士政府还是欣然接受了,因为当局认为亥姆霍兹巨大的政治及科学影响力可以帮助其更好的领导德国南部的邦国。 亥姆霍兹对德国物理学的主要贡献是他成功地将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理论引入欧洲大陆物理学家群体并确立其主导地位。在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被接受之前,以德国物理学家为代表的欧洲大陆物理学家一直坚持错误的超距作用理论。亥姆霍兹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评价当时主要的电动力作用研究成果,逐渐认同了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并认识到其中隐含着电现象的粒子理论。此后,在亥姆霍兹的鼓励下,他的学生赫兹尝试用实验方法证明麦克斯韦所预言的电磁波的存在。 依照麦克斯韦理论,电扰动能辐射电磁波。赫兹根据电容器经由电火花隙会产生振荡原理,设计了一套电磁波发生器,用电震荡来交替激励两个金属球,每当点位在一方或另一方向达到峰值时,就通过间隙放出电火花。随着振荡电火花的出现,麦克斯韦方程预示应该产生电磁波,赫兹设计了一简单的检波器来探测此电磁波。他将一小段导线弯成圆形,线的两端点间留有小电火花隙。他惊喜地发现,当小球间振荡火花出现时,在检测线圈的间隙也有电火花跳过,从电火花的强度可以判断波的形状,赫兹计算出波长是66 厘米,是可见光波长的100 万倍。赫兹又证明这种波既包含电场也包含磁场,所以性质上是电磁波。赫兹的实验成功了,亥姆霍兹非常自信地向柏林物理学会报告了赫兹得到的结果,他大声说到:“先生们,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本世纪最重大的一个物理发现”。 1887 年,亥姆霍兹来到夏洛腾堡,成为新成立的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首任主席。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在亥姆霍兹的领导下,致力于以热力学为基础的精密测量热辐射的研究,因此成为量子论的发源地。1896 年,维恩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似乎得到经验支持的维恩定律,用一个温度的函数来描述能量的光谱分布。3 年之后,普朗克从理论上对维恩定律进行了严格推导。普朗克对这一既不依赖于机械动力学,也不依赖于电动力学的结论很满意,毕竟维恩定律已经与测量结果契合。但理论和实验的和谐没有持续太久,此后进行的精确测量表明维恩定律只适用于高频短波段,在低频长波段失效。在低频长波段的测量结果与瑞利男爵刚刚发表的辐射公式相符。这种测量间的相互矛盾促使普朗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1900 年,普朗克提出了一个合乎经验资料的新公式,但是这种他后来自称是“幸运的猜测”仍然缺乏理论上的解释。为了得到他的辐射定律的理论推导,他不得不假定能量(E)是一个与频率成正比的不连续量,导入了一个自然常数h 作为作用量子。 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假定,因为它违背了经典物理学的基本假定:自然界不做任何跳跃 。这一天被劳厄称为量子的诞生日,量子元年的起点。 亥姆霍兹在诸多学科的贡献使他成为德国最后一位继承莱布尼茨传统的科学家,他的任何一项发现几乎都可以使其名垂青史。但他的认识论对同时代及以后德国科学家的影响与启发也许更有价值。 赫兹、维恩、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等都受到亥姆霍兹哲学思想不同程度的影响。普朗克曾说:“我知道亥姆霍兹也是一个人,我敬佩他的为人并不亚于敬佩他是一位科学家。由于他具有诚实的信念和谦虚的人品,他成了科学高尚、正直的化身。他的这些品格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和亥姆霍兹交谈时,每当他用那种镇定、透彻、敏锐却又那么和蔼的眼神看着我时,我心中便会涌现一种无尽的子女对父母般信赖与爱的感觉……” 亥姆霍兹对于几何学、数学及力学基本概念的批判对爱因斯坦的认识论及其对康德哲学的看法有着直接影响。爱因斯坦曾说:“我越来越钦佩亥姆霍兹的原创力和自由思想。”爱因斯坦曾多次谈到他还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学习时,就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了亥姆霍兹和赫兹等人的论著,特别是亥姆霍兹的六卷本《理论物理学讲义》使他受益匪浅。正是普朗克、爱因斯坦等人的非凡理论引起物理学强震,导致了从20 世纪初开始长达30 余年的物理学革命,看似辉煌的经典物理学大厦随即土崩瓦解。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不仅是物理学的突破,也是人类思想的巨大飞跃。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基本看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量子力学把统计性的规律引入物理学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认识方式,测不准原理、波粒二象性及互补原理等都与传统的思维模式格格不入,甚至科学规律也不再是不变的真理,而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描述方式。 狭义相对论打破了牛顿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证明时间和空间是相对且统一的。广义相对论是人类理性的产物,与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不同,它完全走在了实验的前面。广义相对论能揭开20 世纪出现的宇宙哲学的全部奥秘:从对表明宇宙无限的“红移”的解释,到黑洞概念的形成。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此后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基础。晶体管、电子显微镜和计算机的发明仅仅是现代理论给发明、信息和通信领域带来巨大影响的几个例子而已。
8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农业革命 ——— 德国总参谋部改革时期的农业革命
gordon 2017-1-3 18:47
德国容克有一个特点,就是小地主也没啥钱,自己还干农活儿。 需要一份薪水,一份在军队里的职位 所以,当时 普鲁士的改革非常困难。还有给法国的赔款问题,急需财政改革。 而法国大革命,大家都知道,净是胡扯淡,(政治正确的东西,不是稳定的政府) 普鲁士贵族普遍认为,要想保持骑士军官团的团结就必须严防资产阶级“平民”的侵袭。这种观念以及军队中“头顶花翎者”与“舞文弄墨者”之间的斗争,贯穿于整个19世纪,有些还形成了致命的弊端。从这个意义上说,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泽瑙的总参谋部对许多贵族出身的反动军官而言,无疑是一种争取革命教育体制的标志,这对于旧普鲁士军官来说大概是无法接受的。但是不管怎么说,沙恩霍斯特总算为平民在军官团中争取社会地位达成突破。 军官晋升不再完全根据贵族出身或在战场上的突出战绩,而是要凭借一定的科学知识水平。这一变化是与农业上的变化同步发生的 。由于农业科学的进步,地主容克对科学的要求更甚于对继承家庭财产的要求,农业也正由手工劳作向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普鲁士的军队与国家改革在极为困难的环境中艰难推进。普鲁士残留部分的境况危急,前途未卜,随时都有被拿破仑轻易灭掉的可能。普鲁士面临财政危机、农业困难、经济倒退等种种威胁。由于这种种危机,施泰因的改革引起了地主贵族即容克的不满,尤其是对他制订的废除农民世代对地主的人身依存关系—这也是束缚农村劳动关系而得不到改善的重要原因—的规定表示了强烈反抗。沙恩霍斯特及其朋友们的改革招致更为强烈的反对,主要是因为他们提出了废除军官团中的贵族特权和建立优先照顾平民接受教育体制的主张。军事改革的死敌是冯·约克将军。他是一个最典型的“破落贵族”的代表,但学识渊博,见解独到。 ******************************************************************* 德国的农业革命 德国的农业革命,其实是英国农业革命的延伸。 英国农业革命,大庄园主,有钱,发明创造,对农业科学进行改革。 这些农业改革成果,也溢出到德国,引起德国农业的革命。 从而成为推动德国工业革命的动力。 英国是贸易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 德国就是农业革命和道路、铁路的发展。 文学的传播,德意志统一民族 ******************************************************************* 敞田制与英国的传统农业 http://www.cssn.cn/sjs/201405/t20140513_1157728_4.shtml 按照传统观点,敞田是日耳曼人古已有之的耕作制度,英国的敞田制是5世纪入侵不列颠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带来的。 ******************************************************************* 1822 年11 月哈登贝格下台,但农业改革继续推行。从1821 年的赎买条例至1848 年间,普鲁士政府围绕调整和赎买等问题颁布了十项法令,两项公告,五项内阁令,两项条例和两项规定,整个改革的实施具体事务的处理长达数十年之久。至60 年代农业资本主义化兴将结束时,资本主义性质的容克庄园和富农经济在农业中已占绝对优势,标志着德国的农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810-1840 年普鲁士粮食和土豆生产情况 可以看出,这段时期内普鲁士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增长很快,而号称德国人食物中的“顶梁柱”的土豆则高达882%。二十年代后,关于新的农业经济体制、耕作方法、庄园发展的报道屡屡见于各地报端,即使在1 825 年经济危机时期,多数庄园主也因及时将生产重点由粮食转向羊毛而度过危难,这种资本主义农业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显示出了它的能力,而这在旧时期是不可想象的。 总的来看,19 世纪上半期普鲁士农业的发展显示出一条清晰的主线,新型生产关系毫无疑问的促进着农业经济发展。 ******************************************************************* 台湾经济的腾飞与台湾的农业 日殖时期的台湾农业和朝鲜农业最大的不同就是 台湾农业可以种植 经济作物。 相对来说,日本对台湾比较宽松,可以种经济作物,也可以种大米,你自己看吧 朝鲜就没有这个自由,只能种大米。然后从东北进口 杂粮 作为口粮。 实际上,台湾经济的腾飞 是建立在台湾农业的基础上的 。 ******************************************************************* 注:知道俄罗斯的农奴制吗?知道俄国农奴制 谁弄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俄国的军事活动太多,造成财政很紧张。 呵呵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2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黄埔之花 ——— 德国总参谋部
热度 1 gordon 2017-1-3 10:01
理解西方军事啊,先把中国的那套东西,扔过来,好吧 好吧,现在我们都是一张白纸,我们从来就没有接触过中国的军事思想 欧洲军事的这些东西啊,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 早熟的文明 ) 先把中国这些东西扔过来,“ 瓶子要是一直满着,就没办法往里面填水了 ” 。 ************************************************************************ 当时的军需总监部是一个介乎工程兵总监部和技术性侍官总署的中间机构,无权参与指挥的决断。 隶属于18世纪意义上的“总参谋部”前身的还有担负传令、信使和监视勤务的“野战猎兵队”和“旅少校”的办事机构。野战猎兵队中的所谓“纵队猎兵”,其主要任务是在缺少足够地图的情况下,勘察地形和为行军部队指引道路。“猎兵队”由一名“骑兵队长”领导。“旅少校”相当于机动的秘书官,负责为将军们起草报告和拟订表格清单。 1757年,弗里德里希大王为军需勤务拟订了一份训令,把所谓“设营术”作为军需勤务的主要任务。训令规定,军需总监部应负起诸如选择行军道路和宿营地、构筑野战阵地等技术性任务,以及情报和间谍勤务,以减轻最高统帅的负担。 这些任务与侍官总署在许多方面造成重叠。侍官总署是普鲁士军队独有的一个机构,它成了孕育后来的所谓国王军事内阁的胚胎,后来与总参谋部一直处在激烈的对抗之中。起初,侍官总署的主要任务是处理有关军官的人事问题,当然任何一个有关军官人事的最后决断,都是由君王做出的,君王的这种特权一直保留到王朝即将覆灭之日。 注:这个你在办公室呆过就很明白。办公室在人事任免上,老跟人力资源部起冲突。 ( 办公室从此得了 一个“公公”的绰号 ,就是太监嘛) ******************************************************************** 弗里德里希大王扩展侍官总署的职能,其道理很简单。因为在他独自领导军队的情况下,需要的是一个执行机构,而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制订计划的顾问。此外,在弗里德里希大王时代,普军还开始采用一种新的指挥方法,即在总任务框架内,对军队实施间接的指挥。在七年战争中,由于战争是在西里西亚、波希米亚、东普鲁士、前波美拉尼亚、萨克森和图林根等众多战场上进行,国王因此有时也向某个战场派遣一些由一位将领指挥的独立作战部队。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通常的“纵队猎兵”和“旅少校”发挥其各自职能外,国王还向这些指挥官身边派遣若干侍官长或侍从官—相当于后来的参谋军官,只不过这些参谋军官当时还没有专门的称谓和进行相应的训练。 从1758年起,只设一名侍官长,并为其配一名负责文书工作的秘书。最著名的一位侍官长要属海因里希·威廉·冯·安哈尔特(1734—1801),他是安哈尔特—德绍的威廉·古斯塔夫太子和一位传教士的漂亮女儿的私生子。威廉·古斯塔夫之父是18世纪初普鲁士军队伟大的操典大师。 注:蒙古的“怯薛” 军制也是如此,都是从大帐里派出来的。 ******************************************************************** 军需总监部作为一种技术性的辅助组织,与18世纪战争的要求基本相适应。当时,各王朝之间的战争只不过是为达到获取领土或地位等有限目标,他们所运用的政治、经济、民众力量和军队数量也是有限的。由雇佣兵组成的职业军队,对王朝而言是一个昂贵的工具,供养起来需耗费大量资金,一旦损失更难以弥补。由于受军需仓库束缚而形成的笨重的供给体制,使军队不可能在广大地域作战。 为防止雇佣兵夜间逃跑,每支军队都不得不在夜间布设哨兵线和骑兵巡逻队。因此,在选择野战宿营地时,对行军道路的计算十分谨慎和精密。军需官担负的“设营术”,表明当时作为政治工具的战争成了一种可以充分和精确计算的战争,而到了18世纪末则逐渐发展成一门“军事数学”的科学。普鲁士总参谋部的思想先驱冯·马森巴赫上校认为, 高超的和充满艺术性的机动以及兵不血刃地智胜敌人,要比在会战中取得胜利高明得多 。通过一次大规模会战取得歼灭战的胜利,对当时人们的思想来说还是十分陌生的,更不用说消灭敌国人民的思想了。作战不是人民的事,而是王侯及其军队的事。在欧洲特别是普鲁士,从事贸易或手工业并富于教养的平民,对军队总是嗤之以鼻。他们认为,武夫是粗野的,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可惜还有那些代表贵族的军官,都是狂妄自大和不学无术之徒。 注:早年的战争是贵族的玩具,参考 阿来的《尘埃落定》 , 既怕奴隶不猛,又怕奴隶很猛。 ******************************************************************** 在这个以宫廷贵族为主体,并建筑在一致的荣誉观和礼教习俗的世界上,自18世纪中叶在精神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资产阶级特别是法国和英国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资产阶级的权力意识,及其在贸易和经营方面所表现出的才干,打乱了建筑在出身基础上的封建秩序 。在军事方面,炮兵、工程兵和工兵上升为第三兵种,在革命的法国,工程兵已在18世纪末有了第一个装备系留气球的飞艇连。普鲁士军事改革家沙恩霍斯特,最初就是一名汉诺威的炮兵军官。 注:步兵是正规军,在拿破仑战争之前,炮兵也是一个辅助兵种,从民间征召的 ******************************************************************** 在普鲁士,这种悄然无声的“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就是在炮兵和工程兵军官团中平民军官数量的增多,以及他们与从事科学工作和在思想上有共同语言的平民成立各种社团,出版一系列军事期刊杂志。这一切对于百年前的粗野愚昧的库尔—勃兰登堡军队来说根本是无法想像的。 在这些军官中有部分人甚至已对一些十分敏感的问题进行讨论 , 譬如军官仅仅骑术好、剑术好、射击好和能吃苦就足够了吗? 军队的军纪是不是只有靠对惩处和军棍的惧怕来维持? 这一切都预示着一种新的思想即将出现。 1776—1783年的北美独立战争,是第一个具有全新特点的民众战争的范例,它与弗里德里希大王所进行的那种目标有限、可以精确计算的战争形式已大相径庭。各王朝进行的王位继承战争或掠夺战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民众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 由农民和平民组成的未经训练的民兵,第一次战胜了英国将军们运用的计谋战略,打败了训练有素的英国和黑森军队 。事实说明,计谋战略在大西洋彼岸的广袤土地上已完全失效。 欧洲两位伟大的军事改革家马基斯·冯·拉斐特和奥古斯特·奈特哈德·冯·格奈泽瑙,有机会第一次学习这种新型的步兵战术和民众武装的作战方式—前者作为一名法国军官曾与美国人并肩作战;后者曾随普鲁士的一支猎兵队在美国作战, 这支猎兵队 是霍亨索伦王朝的安斯巴赫—拜罗伊特边区伯爵 租赁给英国国王的 。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而且还有作战方法的革命已宣告开始。 此时,弗里德里希大王时代的普鲁士人却依然沉缅于昔日的辉煌中,他们自以为普鲁士军队是不可战胜的。集各国思想之大成而形成的、呈几何图形的传统线式战术(普鲁士人曾用它取得三场战争的胜利),是 建筑在一种严格的等级秩序和不可变更的固定行为方式的体制之上的 ,最后发展成一种理论,认为战争艺术是一种可以进行数学运算的科学。普鲁士炮兵上校冯·滕佩尔霍夫(鲁登道夫的母亲就出生在这个家庭)、富于想像力的军事理论家迪特里希·海因里希·冯·比洛以及军需总监部少校克利斯蒂安·冯·马森巴赫,是最为著名的“数学派”的代表。因生活放荡而被解除军官职务的比洛,希望通过他出版的关于数学战争体系的书而恢复他在军需总监部的职务。法国—瑞士军事理论家巴龙·若米尼当时将总参谋部勤务都统统囊括在“后勤”之中。 弗里德里希大王僵化的军队体制,其继承人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能力的局限,以及20万大军驻在东普鲁士和上西里西亚至下莱茵的广大地域的现实,使普鲁士军队的高级领导层逐渐官僚化。而这种领导层的官僚化通常是缺乏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旧体制的突出特征。 新国王关心的是竭力维护他“最高统帅”的特权。另一方面,他的能力也不足以使他独自承担繁重的国务。因此,他扩展了侍官总署的职能,国王“特派侍官长”成了君主的首席军事助手,虽然其军衔大多为上校,但却是大权在握。此外,1787年还组建了一个“最高军事委员会”,成为管理军队全部事务的最高领导机构。自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时期后,全部军事和民事事务均由“总监部”负责。“最高军事委员会”是一个没有严格上下级关系,同时也没有明确权限的机构,委员会设一名名誉主席,一名主席,以及“第一战争部长”和“第二战争部长”,当然他们都不享受真正的部长待遇,也没有真正的职权。原来的“军事部”仍保留下来,归“总监部”领导。还在弗里德里希大王统治时期,为了监督装备和训练水平,每个省设一名步兵、骑兵总监,全国设一名炮兵总监,他们只有监督权而没有任何指挥权。 1789年的法国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旧的政治和社会制度,革命的民众武装战胜了旧王朝的僵化军队,这一切都极大地震撼着普鲁士人的心灵,在特权阶层高傲自大的内心则隐藏着更大的恐惧和不安。 伟大的法国革命不仅产生了人类自由、平等的伟大思想,而且也产生了民族主义、“民众武装”和民族战争思想,当然还有军国主义和现代总参谋部。当1792年普鲁士、奥地利、英国和西班牙统治者派出其笨拙的军队,联合起来对抗法国革命时,法国新的统治者则把希望投向了广大群众的民族情感。国民议会委员迪布瓦·克朗斯在巴黎的国民议会上呈交了一份关于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的议案,并很快形成法律。各国王侯的十字军征讨遭到惨痛失败。 当时,不仅像康德、赫德、席勒、斐希特这样的德国哲学家和诗人,起初对法国革命表示热烈欢迎,而且一批年轻的普鲁士军官也对在巴黎发生的事情产生极大兴趣,如军需总监部的冯·克内泽贝克少校、马森巴赫,以及东普鲁士尚不知名的步兵少尉冯·博因等。博因当时曾一语惊人,他说对于普鲁士利用划区征兵制征召来的士兵来说,保卫祖国无异于对贫民施暴。一些军事著作家极力赞同这一新思想,如上文提及的迪特里希·海因里希·冯·比洛和格奥尔格·海因里希·冯·贝伦霍斯特,还有侍官长冯·安哈尔特。贝伦霍斯特要求废除职业军队,代之以基干部队并以民兵作为其补充。比洛认识到法国步兵散兵战术这种新型作战方式的伟大意义,同时 摈弃了他曾极力推祟的军事数学理论 。但是,法国的新思想、新精神并没有在普鲁士最高军事委员会和侍官总署引起共鸣。 尽管如此,面对在革命战争中所取得的成果,柏林的人们也在思考着军队的变革。为此,1795年成立了“直属军事组织委员会”,作为新的最高军事统率机构。“委员会”由老元帅冯·默伦多夫领导,他对现行体制的“好处”一直抱有怀疑。他行动迟缓,顾虑重重,作为一名改革者又显得有些名不副实。各种机构纷繁多样,但局面并没有多少改观。在机构重叠和权限不清的混乱之中,侍官长却在实际运作中逐渐成了国王军事内阁的领导,这种结局也是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及其子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所期望的。 也正是在1795年,冯·马森巴赫少校起草了第一份重要的条陈。在条陈中,他提出应赋予军需总监部以全新的任务。他认为,鉴于战争的多样化,应密切战争指导同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平时就应制订符合实战的战争计划。这一工作必须由将来的军需总监部来完成。为此,军需总监部的军官应当接受特殊的训练,也可在外国军队短期任职,或在外国研究机构从事短时间研究工作,这就是后来武官思想的渊源。 马森巴赫是他自己事业的极不称职的维护者 ,他自大狂妄,常常口出狂言,在1806年战局的作战过程中因犯错而被解职。然而,他在普鲁士是以文字形式提出现代总参谋部思想的第一人,这一评价对他来说是当之无愧的,尽管他的思想之花在当时还尚未结出果实。 翌年即1796年,军需总监部开始接受一项对后来而言是典型的总参谋部的工作,即地形测量和绘制作战地图。当时由于还没有普遍使用平板仪, 测绘地图的工作只能靠现地绘制略图的方法进行 。为此,军需总监部增加了13名“工程—地理学者”。此时的军需总监部部址设在波茨坦的王宫里。工程-地理学者大都出身于平民阶层,因为容克阶层的人认为,操持圆规和彩笔的工作与他们的身份是不相称的。 革命战争动摇了全部的战争形态,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必然给普鲁士军队的发展以深刻影响。革命战争使作战地域和战争目的有了空前的扩展和延伸,战争本身也变得更加残酷。民众性军队的出现不仅仅是由于发生了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的工业革命,而且与 一种重要的生物现象,即当时欧洲各国人口在1800年前后的迅速增加密切相关。 现在,已经军事化的革命群众抛弃了18世纪王朝战争的一切陈规旧习。很能说明这一点的是,拿破仑这个第一位被革命解放出来的法国人民组成大军的天才统帅,没有颁布过任何新的形式化的条例。战争在经验和现实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新型民众军队要求一种由各兵种混合编成的固定战术分队为基础的、更为合理和强大的编制体制,以及新的指挥方法。在革命年代,法国在莱茵河畔、南德意志、比利时、意大利北部、埃及、叙利亚、印度西部、法国南部和西部,对普、奥、俄、西、撒丁、英国军队,以及麦默洛克雇佣军、奥斯曼军队和在海地暴动的黑人,还有本国的反革命部队,展开全面作战。 注:日本的人口增长, 工业化和医疗的进步,使得人口增加 。 拿破仑法国当年的人口在欧洲仅次于俄国 抗日战争最牛逼了,日本人口过剩,中国人口也过剩 ,看谁人口更过剩 *********************************************************************** 拉扎尔·卡诺这位革命时期法国第一任新型国防部长、被誉为“百胜之军”的新型人民军队的组织者,出生在勃良第的一个平民律师家庭,最初是一名工程兵军官。到1794年9月,法国已有百余万人拿起武器。由一位统帅来指挥这样一支百万大军,对分散在各战场上的军队实施直接指挥,此时已是完全不可能了。已动员起来的庞大军队必须按军、师的编制进行组编。新时代的师是由各兵种部队编成的固定战术单位。同时,卡诺的国防部办公室成了第一个现代总参谋部的雏形。在这个办公室里,甘做无名英雄这一特点已表现得十分突出,后来普鲁士总参谋部也有意对此加以强调。关于这一点泽克特曾说过,总参谋部军官是无名无姓的。 由于技术的迅猛发展,作战指挥已全部由经过技术、科学训练的杰出专业人才担负。这一变化发端于革命战争,是一个逐渐失去个性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与庞大军队时期的到来相适应的。卡诺的办公室仍不具有指挥权,更没有制订战略计划的权利,基本是一个负责收容、补充人员和物资的机构。然而,组成师、军和集团军的各单位,已经使用专业人员去执行命令的传输和监督,以及组织和供给工作。一批正规的总参谋部军官正在形成之中。 战争已成为民族为争夺幻想中的和既成事实的权利 以及像20世纪希特勒所说的为争夺生存空间的争斗。战争已从王公贵族的赌博,逐渐演变成由一个技术化的、隐名埋姓的机构来领导的斗争。 军官的晋升不仅不再只由出身来决定,而且还要视其是否具有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 ,在这一点上对总参谋部军官的要求之严要胜过军事机构中的任何集团。 各欧洲国家的总参谋部,是在新的自由民主的民族国家与旧的封建等级秩序的冲撞中发展的。普鲁士军事改革家和普鲁士总参谋部的创始人沙恩霍斯特,曾试图在军事领域寻觅一种新旧世界的综合物。与他同时代的在内政方面推行改革的帝国男爵施泰因,也曾竭力做过这种尝试。 ************************************************************* 说说黄埔 在黄埔之前呢,大清,已经有了陆军大学、中学、小学 但都是基于士官的 黄埔是一所基于军士的学校 其实北伐的主力是保定系,士官毕业的这帮人。 “陆大的课堂、讲武堂的操场,黄埔的战场” ,黄埔的教学啊,有点像现在 上班,你碰上个难题,顾问过来了,帮你解决了。 只是针对一个特定问题,教你一个东西。没有教你如何学习 这个问题直到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到来,才解决。 终于 “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了。 马克思鲍尔在德国总参谋部里是一个革新者,他是一个炮兵专家。普法战争,铁路的运用跟1848年革命有关。 如果知识, 只限定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在中国的传播的话 ,就是如此。 黄埔教的也仅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知识,但已经比较新了。 ( 北洋还是老知识,最典型是火炮 ,陈修和 鄙视 上海兵工厂) 注: 黄埔和陆大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 ,纯粹黄埔净 “扯淡” 在tg 这边,水平比较高的是和 苏联顾问混时间长的人,水平高 (例如 跟李德混时间长,翻译、教员这些人)
3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为什么没有 走向德国式的 “内省” 道路
热度 1 gordon 2016-12-10 06:36
考察 中国的路径,也是挺有意思的 中国为什么没有 走向德国式的 “内省” 道路? **********************************************************************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没有走向 “内省”,而是 对一些 工商业的社会现象比较宽容 这本身就是一种突破 对中国古老传统的突破 ,对后发国家,落后国家的突破 后发国家,落后国家的人 相对比较内向 ********************************************************************** 松耦合、紧耦合 逻辑学家,总是想着什么东西都能够推论出来,然后是推论的自动化 这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还有一些问题是推不出来的 例如遗传算法,或者不完全向下兼容,总要抛弃一点什么 ********************************************************************** 松耦合,不是那么严格,在工程上能出东西就行 不“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知道一些事实就完了,有一定输入集合,通过机制,能够产生一定的输出 足够了 在工程实践中足够了 注:你说我到底知道什么原因吗,我知道个屁;但这已经足够我继续下去了 它有用,成本低,足够了 推论,它的成本是很高的 我去哪儿给你弄那么多专家 ********************************************************************** 工程实践东西,就不是那么强的一个 cover 滑头总是能赢 ,反而是 刻板、教条、所谓正义感的人们总是吃瘪 ********************************************************************** 以前弄了一个总线,就再没有那么神奇了,不就是解耦合嘛 苏联弄的东西是紧耦合 我们丫根就不知道怎么弄,哈哈哈
4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当下的德国
gordon 2016-12-9 04:18
http://video.weibo.com/player/1034:7b18bcb1bc4ddf6e048b3d61a11d23e7/v.swf 柏林警方公布了一段在Hermannstraße地铁站拍摄的视频,并寻找线索!视频中一位青年女子被一伙看上去像阿拉伯人的年轻人无缘无故地从地铁站的台阶上一脚踹了下去,然后,几个人扬长而去! 其实最后一个人有正义感,只是最后还是捡起一瓶水走了 从众而已 毕竟不能对抗世界 **************************************************************** 法国现在也是这样,以前抢东西,大声呵斥,就走了 现在抢不走,还揍你了 呵呵 过去小偷或抢劫的歹徒,如果被发现,高声斥责,会跑掉。而现在如果你斥责或反抗,就打人,不惜把人打死也要把钱拿到手。 **************************************************************** 知道 勃垦第 吗? 法德的矛盾是怎么出来的。 勃垦第公爵 跟法王有矛盾,后来兵败,勃垦地被法国吞并, 勃垦地女公爵嫁给了德国皇帝 这个事不会这么了 **************************************************************** 这个场景为什么这么特殊? 以前那个德国人口结构图,老头老太太 不敢惹这个事,就是 那个女的 年轻嘛
1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2020年德国人口结构
热度 1 gordon 2016-12-8 02:35
2020年的德国人口结构图。蓝色为男性紫色为女性,红色为难民。亮点不难找到 慢慢就适应了,有什么不适应的; 它靠这帮人来养老呢 ****************************************************************************** 前奥地利外交官Karin Kneissl的分析,从里面读出很多重要信息。   diepresse.com/home/politik/aussenpolitik/4835187/Fluchtlinge_Der-lange-Marsch-der-jungen-Maenner?_vl_backlink=/home/index.do   Karin Kneissl此人专业就是阿拉伯学,曾经在叙利亚留学,成为奥地利外交官后更在阿拉伯世界居住过多年。   所以此人是个阿拉伯通。   Kneissl在文中透露的信息为   1.80%的难民是30岁之下的年轻人。   2. 难民潮的一大原因是阿拉伯国家的人口爆炸。三十年来阿拉伯世界的人口翻了一倍!仅仅叙利亚人口就从九百多万狂增到两千两百多万人。   阿拉伯国家失业率非常高,特别是年轻人很难找到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买不起房,买不起房就找不到老婆。这引起了很大的社会问题,成为众多阿拉伯国家革命的导火线。   而就是这些阿拉伯年轻人,这次数以百万计涌向德国,为的就是寻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寻求财富,房子,有了这些才能有女人有前途。   2.大多来欧洲的难民对于他们在欧洲的未来抱有完全不实际的幻想。他们以为来了德国和欧洲就能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有别墅有车有女人。   Kneissl 亲自照顾的几个叙利亚难民甚至一到奥地利就想让Kneissl给他们找合适的别墅,让他们再把整个家族接过来。她认识的这几个叙利亚人到奥地利,对这个国家一点不了解,却坚信他们能在奥地利马上有房有车。   3. 叙利亚的学校基本上不教外语。所以绝大多数叙利亚人应该连英语都不怎么会,更别说 德语 了。   4. 20多年前世俗化的叙利亚人主导叙利亚社会。而目前世俗化的叙利亚人只占叙利亚人的极少数。对于绝大多数叙利亚人来说,宗教对所有行为和思想起绝对性作用。   从这些信息中可以稍作分析。   当今的德国已经不是六十年代的德国。当初西德在六十年代引进大量文化素质低的土耳其劳工,是因为当时德国的工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特别大,西德当时也能提供大量工业界的低素质岗位。由此,即使土耳其劳工不会 德语 ,也能在西德就业。   而当今之德国,工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虽然比起其他发达西方国家算是高的,但是远远比不上六十年代的西德,而相反 德国目前的空缺工作岗位大多来自服务界。而恰恰是服务界要求较高的 德语 和专业水平 。即便是工业界,随着自动化的迅速发展,无需 德语 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低素质岗位也大大减少。   再者,当年之西德是在经济迅速发展时。而目前的德国经济增长率只能维持一个很低的水平,德国本国已经有七百万人没有工作或靠工作养不活自己所以靠政府社会救济(Hartz 4)维持生活。   因此可以几乎肯定的说,绝大多数难民在德国很长时间内都找不到工作。而大多数难民英语都不怎么会,文凭也不高,要他们学会极难的 德语 ,并以此找工作,基本上是很难实现的。   工业界也只能吸收一小部分难民。所以绝大多数难民来德国的陶金梦只能破灭。     没有人会满足于社会救济,而德国的社会救济目前只能维持温饱水平 ,未来随着失业率的急剧增长, 德国针对难民和长期失业者的社会福利基本不可能大幅提高 。 即使难民找到工作,绝大多数也只能维持温饱水平,不可能大幅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更没钱买房。另外数百万年轻男性难民到了德国,因为男女比例严重不平衡, 多数也娶不到德国本地的女人的话,怨气只会爆增。   所以数百万难民对德国社会的不满只会增加,在德国广泛的骚乱不可能避免。既然大多数叙利亚人的宗教意识根深蒂固,那么他们融入极端世俗化的德国只会是一些德国政客的空梦。   总结   德国目前的社会安宁已经是历史。 ****************************************************************************** 上面是网友的分析, 有一个福利可以肯定,他们会娶到德国女人的 。(但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德语,你们也可以学点阿拉伯语嘛,为什么要我学德语呢? 美国人不也学会了 西班牙语嘛
4793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共产国际与 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关系
热度 1 gordon 2016-12-5 08:26
左尔格是德国人,他跟德国顾问团关系很好,都是一战的战友 当年,国际在德国渗透,非常厉害 注:呵呵 ******************************************************************************* 日本当时重工业不行,是一战后,德国战败才去 德国 拾点破烂 后发国家,没有办法。就是出口点纺织品 工业品还是不行。 ******************************************************************************* 马克斯· 鲍尔 (Max Bauer),德国参谋部的灵魂人物,革新者 之所以, 大多数人对德国军事顾问团没什么感觉,是低估了一个人的作用。 马克斯· 鲍尔 (Max Bauer),革新者,德国参谋部的灵魂人物 德国参谋部,是一个很保守的组织 像普法战争运用铁路,是跟1848年革命中的革命者学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参谋部还是那样,很保守。 而马克斯· 鲍尔 (Max Bauer) 是当时的革新者,并发明了几款 火炮。 注: 他不是炮兵专家这么简单 ******************************************************************************* 佛采尔是管作战的 ,之所以,他能迅速上手,是因为 马克斯· 鲍尔 (Max Bauer) 打的底子 ******************************************************************************* 当时,纳粹德国,希特勒竞选,搞了很多汽车。 蒋介石也很喜欢汽车,德国的高速公路。 反正,蒋介石很喜欢纳粹的那一套。 ******************************************************************************* 靠赛车结识蒋介石 佐尔格 到中国不久便结识了国民党政府的一些军政要员。在外国记者俱乐部举办的招待宴会上,他认识了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后来在德国驻上海总领事举行的招待会上,他又结识了军政部长何应钦。一次偶然的机会, 佐尔格 还认识了蒋介石。 蒋介石是一名狂热的汽车爱好者。 他下令组建了一个赛车俱乐部,并亲任俱乐部主席。 佐尔格 同样是个赛车迷,加入了该俱乐部。一次比赛中,他发挥出色,驾驶着那辆并不怎么样的赛车在赛程的最后一段超过了排在第一位的蒋介石。蒋介石当时气得脸都变了形————从来都是他第一,谁敢超过总司令?! 佐尔格 一直保持半个车身的优势,只是快到终点时,他才克制了一下自己的好胜心,略微放松油门,让蒋介石率先冲过终点。赢得冠军的蒋介石显得宽容慈善,他下车后,径直走到 佐尔格 跟前,主动伸出手,请教 佐尔格 的尊姓大名,并且执意邀请他到自己的郊外官邸做客。 从此以后,蒋介石身边的 将军 们都爱跟 佐尔格 套近乎,见到他无不客客气气,点头哈腰,用 佐尔格 的话说,如同“母鸡啄食……”
1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德国的自然哲学(转)
gordon 2016-12-4 11:13
注:德国所谓哲学,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人比较内向。他们的心理学是内省的,呵呵 刻卜勒的时代以后,德国科学就进入停滞状态,到了十八世纪下半叶德国人对自然界的研究才又重感兴趣。十八世纪后期德国自然科学家们发展了他们特殊的自然哲学,因为他们发现 当时科学思想的主流是他们的口味不十分投合的机械论 和唯物主义。德国诗人兼自然哲学家歌德(Goethe,公元1749-1832)说过,当公元1770 年霍尔巴赫发表了他的《自然体系》时,在德国就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应。人们感到这部著作的理论部分与其说是错误的,倒不如说是不得要领,它既不符合德国人的经验,也不符合他们的理想。歌德写道: “我们没有一个人把这本书读完,因为我们发现自己打开这本书时的期望受了骗。 这本书宣称要提出一个自然体系,因而我们希望从它懂得一点自然界──我们所崇拜 的偶象……但在这忧郁的、无神论的一片朦胧中,大地的景色和天空的星辰全消失了, 使我们感到非常空虚和失望。剩下来的只是亘古以来就在运动中的物质,而且只要靠 这种向左向右和向一切方向的运动,而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就可以产生出无穷尽的 存在现象来…… 我们固然承认我们离开不了日夜区分、季节变换、气候影响、物质和 生命条件等等的必要因素;但我们内心里仍然感到有某种象是完全自由的意志 ,同时 又有某种企图平衡这种自由的力量。” 德国哲学家们在解释自然现象的方法上,不同于法国人。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们用 机器作为他们的基本形象,把宇宙设想为一座庞大的机器,把宇宙中万物设想为许多较小的 机器。在法国人看来,人们的心灵能力在原则上可以分析为在运动中的物质, 这些能力为外 来的力量(如身体的生理过程和外界刺激)所决定 。 德国人则比较着重内省的方法 。他们对 人的心灵的主动性深感兴趣,用歌德的话来说,他们既从内心深处感到有类似自由意志的东 西,又感到有限制和平衡这种自由的某种力量。德国哲学家认为自然界为同样的精神活动所 渗透,因此自然界的一切过程应该用心灵的内在活动来比拟和解释,而不应当用纯粹外在的、 运动中的物质来解释。 这两种自然观,德国的和法国的,起源于十六、十七世纪两种不同的自然哲学,即活 力论和机械论。其中占优势的是为笛卡儿和牛顿发展了的机械论的思想学派。尽管笛卡儿和 牛顿派有很多不同,但是他们都把物质看作主要是被动的物体,只是由于外部机械力量的作 用才有运动。当然,和物质世界分开的还有一个精神世界,这起码在原则上也会对物质世界 起一定的主导作用。但是,要找出这两个世界的任何逻辑上或经验上的联系,是感到有困难 的,其结果是 在十八世纪中法国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抛弃了精神世界 ,而贝克莱主教和他的信 徒则抛弃了物质世界。不过,在十八世纪,机械论哲学在法国和英国还是占上风,因为即使 是贝克莱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牛顿世界的镜象。 当时苏格兰的贝克莱哲学批评者之一,托马斯·里德(Thomas Reid)就指出贝克莱构成宇宙中万物的观念无非是原子论哲学所假设的物质微粒的唯心主义翻版;而贝克莱在苏格兰的另一个批评者大卫·休谟也指出,支配观念联系的那些原则就等于牛顿的引力作用的原理。
1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意大利与德国的科学和民族运动(转)
热度 1 gordon 2016-12-3 08:02
德国和意大利科学的成长,象其他历史运动一样,在近代表现了一种不无类似的发展进程。德国人和意大利人曾经是近代科学的先驱,在十七世纪的头几十年中靠了 开普勒和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各自达到他们的第一次最高成就。但是他们没有继续努力,差不多过了两个世纪才出了可以和他们相比较的科学家。在中世纪后期,德国 的,尤其是意大利的国土是欧洲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特别在实用技术和理论学科方面都胜过其他国家,而这两者正是科学的两个根源。在近代早期,这些地区的人在 发展科学上都处于优越的地位,成了先驱者,但当他们在别的方面推动领导地位之后,他们在科学上的领导地位也丧失了。比较充分利用了地理大发现而开辟的好机 会的,是英国、法国和荷兰,这些国家因而在科学上和在其他方面一样,都成了欧洲发展的主要中心,英国和法国一直到十九世纪的中期或晚期都保持着科学上的领 导地位。   在这一时期,德国人意大利人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墨守着十六世纪制订下来的传统。它们在政治上与英法统一的国家相反,仍然分为许多小公国,在科学上他们虽然保持积极的兴趣,但很少拿出什么新奇的东西。值得注意的是,公元 1815 年 以前创刊的九十种左右科学杂志中,有五十三种是德国的,九种是意大利的,十五种是法国的,十一种是英国的,而美国、瑞士、瑞典、荷兰和比利时仅各有一种。 既然创办了这么多的科学杂志,意大利人,特别是德国人对于科学照理一定具有相当大的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好象并不够活跃,因而不能使科学出现新的显著进展。 当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的科学在十八世纪后期显示出复兴的标志时,他们就好象是重新拾起这个世纪以前已经丢掉的科学线索似的。伽伐尼和伏打继续了佛罗伦萨实验 学院的实验传统,而德国的自然哲学家出于传统感情和民族感情,则拿过哥白尼的思辨传统和开普勒的早期研究,并把开普勒捧到牛顿之上。   意大利人和德国人在十八世纪的荒芜时期,在一个重要方面,的确作出了一项贡献,他们发展了一种对历史发展的感情和理解,而 这种理解对于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看成静止的和机械的英国人和法国人说来,是不大容易接受的 。这种理解在意大利人维科( Vico ,公元 1668 - 1744 ) 的《新科学》里表现得最突出,又为属于德国自然哲学的那一派思想家特别加以发展。我们前面已经看到,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发展过程的产物,这一观点怎样 使德国人在研究个体发育的胚胎学领域内取得突出的成就。可是这个观点开头并不促进经验科学的研究,因为德国人是高度唯心的,他们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观念世界 以补偿他们物质世界的贫乏。德国学派的大师黑格尔很好地表述了这种感情,他写道:“灵魂托庇在思想领域里,它创造了一个观念的世界与真实世界相对立。哲学 以真实世界的衰落开始:她以她的抽象出现时,在灰色上涂上灰色,青年和生命的朝气已经消逝了,而她的和谐一致并不在真实的世界里而是在一个理想的世界 里。”    在他们的观念世界里,德国哲学家看到一种具有非常具体目标的历史过程──德国的生活方式。在黑格尔的体系里,绝对观念在它自身完成了辩证的逻辑并遍历自 然界以后,就进入到人类历史,最终又在德国的原则里恢复它自身的缩影。他写道:“欧洲是一切历史的目标”,“德国的原则是一切矛盾的调和和解决”。黑格尔 决不是唯一具有这种感情的人:德国的自然哲学家都是强烈的民族主义者,他们期望着有一天许多说德语的小公国会统一为一个强大祖国。他们对拿破仑征服德国感 到莫大的耻辱,当拿破仑于公元 1813 年 在来比锡战败时,一位有较大影响和实际思想的自然哲学家洛伦兹?奥肯(他的科学理论我们已经碰到过),发表了一部叫做《新法国,新德国》的著作;在这本著 作里,他讨论了法国如何可以使其无害和德国怎样在政治上重建。要达到这个目的,他建议德国的各邦要联合起来。他写道:“说相同语言的人必须以同一的法律统 一起来。”   公元 1817 年 奥肯创办了名叫《伊西斯》的科学和文学杂志,这本杂志成为传播科学和民族主义感情的工具。同年稍后一点,他报道了耶拿在瓦尔特贝格节日的一次学生示威游 行,这是为了纪念路德的改革运动和德国在来比锡的解放的。这次示威游行不仅是民族主义的性质,而且也是同情自由主义的,而奥肯由于报道了这次示威游行,被 革除了他在耶拿大学的职位。可是他继续出版《伊西斯》杂志,并在公元 1821 年 提出了召开说德语的科学家和医生代表会议的方案。他主张这个代表会议的目的是“有利于科学和祖国的美好和荣誉”。奥肯因此对大多数的科学家发出了邀请,但 他发现组织代表会议非常困难,因为德国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德国人中可能最具有民族性,在观点和习惯上仍然非常狭隘。奥肯在收到一位戈德富斯教授的回信时所 作的评语说:“在这封信里,你看到真正的德国人……他顾虑到钱袋,顾虑到路程,顾虑到陌生人,顾虑到住宿,顾虑到会议室,顾虑到政府。”   然而,公元 1812 年在来比锡举行了说德语的科学家和医生协会第一次会议,人们叫它做德国自然科学家会议。约有二十个发表过著作的科学家和六十位来宾出席了会议。随后每年在德国的主要城市举行了多次会议,人数也逐渐扩大;公元 1828 年在柏林举行的会议出席人数约六百人,公元 1842 年 在美因茨的会议有一千人参加。奥肯声称这些会议是“德国人民团结的精神象征”。在第二次会议上,为了使会议更加通俗化,他主张会员应采用“一种生动的和即 席的演说以代替费力地朗读书面原稿”。然而,“德国的学者仍然拘泥于他们的原稿”,奥肯的办法未能实现。的确一直到公元 1832 年,还有一个会员用拉丁语在会议上发表演说。    开头,德国各邦的统治者对科学代表会议抱有疑点,因为他们的言论都是自由主义的和民族主义的。在来比锡出席第一次会议的会员们为了害怕他们的政府会查出 他们,都拒绝把他们的名字记录下来。奥地利的梅特涅向申请护照的维也纳科学家暗示,参加会议和他们的利益是违反的,结果一直到公元 1832 年在维也纳举行会议时才有奥地利科学家参加会议。可是 普鲁士政府很早就看出科学代表会议对于德国的统一可以成为一种控制力量 ,并且从公元 1828 年起就扩大他们对会议的赞助。此后代表会议愈来愈在德国政府的控制之下,国家担任年会的主人,并任命那一年会议的主席和主持各次会议的秘书。公元 1828 年 在柏林会议上,地理学家和探险家亚历山大?冯?洪保担任了主席。在他担任主席的演说中,他问道:“我们国家的统一还能比这个协会更有力地表达出来吗?…… 在尊贵的王公的保护下,这个组织已与年俱增地使人们对它感到兴趣及其重要意义了。一切因宗教或政府形式不同而引起的不团结的因素在这里都搁在一旁了。不妨 说,德国在知识的统一上显示了自己,而且……这种统一的感情决不可能削弱我们任何一个人对我们国家的宗教、宪法和法律的热爱。”   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伯奇出席了公元 1828 年德国科学家的柏林会议,回国后,就建议在英国成立相似的学会。他的建议使英国在公元 1831 年成立了英国科学促进协会。后来在公元 1839 年全意大利科学家协会成立,接着公元 1848 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成立,公元 1872 年法国科学协会成立。在英国、法国和美国不存在民族问题,英国和美国的协会是为了联系国内分散的科学活动而成立的,法国的协会则是为了把科学从巴黎推广到各省。但是,在意大利确实发生民族问题,所以全意大利的科学代表会议具有与德国那些会议相似的特点。   意大利在拿破仑征服时期也曾兴起过民族感,但是与德国相反,意大利的民族运动并不针对法国,因为在拿破仑和他弟弟统治下,意大利已经统一并进行了改革。 意大利的民族运动旨在反对奥地利 ,因为奥地利控制和影响公元 1815 年重新建立起来的八个分立的意大利州邦,而且这个民族运动在科学方面的表现,是围绕着公元 1837 年从美国回到意大利的拿破仑的侄子卡洛?波拿巴而具体化的。象他的叔父一样,卡洛?波拿巴对科学很有兴趣,公元 1832 年出版过一本《美洲鸟类》的著作,十年后又出版了一本意大利动物志。公元 1831 年佛罗伦萨的文艺杂志《文选》曾建议召开意大利科学家代表会议,但直到公元 1839 年在比萨举行第一次会议时才成为现实。这次代表会议主要是由卡洛?波拿巴、比萨大学的自然史教授保拉?萨维、佛罗伦萨大学物理学院院长维申齐俄?安蒂罗雷和他的助手、无色显微镜的发明者之一齐奥凡尼?亚米齐召集的。   在比萨召开的第一次代表会议约有四百人出席,并在以后九年内每年举行年会,公元 1847 年 在威尼斯举行的最后一次代表会议出席者越过一千七百人。正象在德国一样,这些科学代表会议是民族舆论的首次反映。伦巴第的自由主义杂志《评论》描写第一次 代表会议为“一群优秀的人物、一批来自意大利美好国土各地学者的集会,相互讨论,相互熟悉,并在科学的光辉与进步中,在祖国的荣誉中进行兄弟般的协作”。 和意大利科学的经验传统相一致的是,意大利的代表会议比德国的代表会议作出为取得国家统一的更加实际的建议。有人建议建筑铁路来“缝制意大利长靴”,甚至 提出强制措施。卡洛?波拿巴在公元 1844 年米兰代表会议上说到“把伦巴第从奴役中解放出来”;在公元 1847 年最后一次代表会议上,历史学家依几?康杜在结束地理学和考古学小组时说,他要“用刀子戳进那些不肯建立意大利统一的人的心脏”。   下一年意大利的复兴运动遭到了失败; 奥地利人镇压了起义运动,也镇压了科学代表会议。参加复兴运动的意大利科学家纷纷逃往国外 ,最著名的一个科学家是化学家是坎尼扎罗,他逃到巴黎。他后来于公元 1860 年 出席了在卡尔鲁厄举行的欧洲化学家会议,这次会议的召集是决定测定原子量和原子价的根据的。在会议上,坎尼扎罗认为意大利的科学久已被人忽视,他的国人阿 伏伽德罗约在五十年前就曾经提出一个假说,它所提供的正是今天全欧洲化学家在探寻的根据。会议一结束,坎尼扎罗就回到意大利加入加里波的和他的千人红衫志 愿军在西西里复兴运动,这次复兴运动与意大利北部的一次类似运动,导致了公元 1860 年国家的统一。但是科学代表会议的年会并没有立即开始。公元 1862 年在锡耶纳举行了一次,另一次于公元 1873 年在罗马举行,第三次于公元 1875 年在巴勒莫举行,但是直到公元 1907 年,这些会议才在纯科学的立场上作为意大利的科学促进协会召开。   在这时候,德国和科学代表会议年会从公元 1822 年 以来一直没有间断过。开头笼罩着历次代表会议的是一种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相结合的和睦感情,但当普鲁士的地主贵族集团容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从事德意 志各邦的统一工作时,这两者就不再相容了。这样就分裂成两个阵营, 民族主义者与容克联合起来努力建立德国国家的统一 ,而 急进的自由主义者的主要目的则是以 中产阶级民主代替容克的封建专制政府 。当这种分裂在六十年代达到尖锐程度时,达尔文主义传到了德国并在科学代表会议年会上引起了辩论。许多急进自由派的生 物学家,尤其是生物学家海克尔,以维护德国的达尔文主义为已任,而且他们的反对者也这样看他们;这一来达尔文的理论在德国比在别的国家掀起了一场更大的风 潮。   公元1863 年 在什切青举行的德国科学家代表会议上,海克尔给达尔文主义的解释还是有人同情的,尽管他把人类社会也包括了进去。他在那次会议上说:进化“是自然的规律, 人类的力量不论是暴君的武器还是神父的诅咒,都压制不了它”。然而,在俾斯麦统一德国和普法战争以后,人们对海克尔的看法有所不同了。公元 1877 年在慕尼黑举行的代表会议上,他受到自己从前一个老师微耳和的指摘,理由是他支持了一个在微耳和看来没有得到证实的错误理论。微耳和在他早年时期既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并且因为支持失败的公元 1848 年自由主义革命而被柏林沙里德医院开除职务。公元 1860 年时微耳和一度接受达尔文主义,但后来又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微耳和也稍稍放弃了自己早期的自由主义,而接受(即使不是支持的话)容克集团的盟主地位。公元 1878 年普鲁士教育部长禁止德国中学里讲授达尔文主义,微耳和以他在赖切斯塔格大学的地位支持了这一法令。在公元 1877 年 慕尼黑举行的德国科学家代表会议上,微耳和宣称达尔文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学说,而且达尔文的理论在德国的确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因为急进自由主义衰退了, 而为社会主义取而代之。德国的社会主义者欢迎海克尔进化论的一元论,而且海克尔为了迎合公众的心情还写了解释自己观点的通俗著作,有如公元 1899年的《宇宙之谜》;德国工人阶级广泛地阅读了这部书。   海克尔以后,自由的达尔文主义传统不绝如缕,德国科学的主要趋向是一种不断增长的民族主义。公元 1914 年 九十三个著名德国科学家和学者包括拜耳、欧立希、哈柏、奥斯特瓦尔德和普朗克在内,签名发表一篇宣言,谴责现代英国和法国科学家的剽窃行为,并声称有许多 科学发现是德国科学家首先发现的,但国外还没有得到承认。若干杰出的说德语的科学家并不参与这个宣言,特别是爱因斯坦,但他们是少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 后,某些德国科学家,尤其是勒纳( Lenard )和斯塔克( Stark )成了极端的民族主义者,鼓吹希特勒社党的典型理论,诸如德意志种族及其成就的先天优越性等等,甚至在国社党建立以前就这样说了。象斯塔克和勒纳那样走极端的科学家是极少数,但当国社党于公元 1933 年掌权时,多数学家都无视它的政策和行动而支持扩大德国疆土的号召,即使不赞成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一些方式。有些德国科学家,著名的如马克斯?冯?劳厄( MaxvonLaue )在整个第三帝国时期始终没有沾上民族主义,但他们仍然是少数。   从公元 1933 年 起,德国民族主义开始削弱了德国的科学,但大部分都是无意造成的。国家社会主义者的观点与近代科学的精神之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的矛盾:国家社会主义者认为有 一个享有特权的种族,而且这个种族里有一种通过直觉而且有超越理解力的特权的人;近代科学则认为人大多数都是平等的,是自然的同等观测者,只要有仪器和适 当的训练,就能观察到同样事物并达到同样结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一条基本假设是,宇宙里所有观测者都是同等的和对称的,因此特别受到斯塔克和其他人的谴 责。这种对特权直觉的强调,并拿来和公有的观测和推理对立,导致了德国大学里学习科学科目的学生人数下降。这种下降在理论物理学方面最为显著,公元 1932 - 1933 年下学期,德国学习与数学有关的自然科学的学生人数是 12 , 951 人,而在公元 1936 - 1937 年同一学期里只有 4 , 616 人。比较实用的科目方面,如工程学下降虽然不很显著,但仍旧很大;这两个时期的相应学生人数是 14 , 477 人和 7 , 649 人。学生的教育质量也降低了,因为那些从政治上或人种上被认为不能接受的科学家都要被革职,而以那些主要是由于同情国社党而被挑选出来的人代替他们。   在第三帝国统治下,学习实用科学科目的学生人数下降得较少,是因为德国科学提倡一种经验主义。公元 1937 年 斯塔克在《黑色军团》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也在英国杂志《自然》上发表过;在那篇文章里,他把他赞成的实用科学和他憎恶的教条的和理论的科学加以对照, 认为理论科学大部分是犹太人的产物。在第三帝国统治下,经验主义受到德国科学的宠爱,因为它和歌颂行动的人相适应,而理论科学与国家社会主义的教义则往往 是抵触的。在物理学上则有所有观察者都是同等的假设,而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发现也并不总是同德国的种族理论相一致。   国家社会主义的精神逐渐传染德国科学家,他们开始把自己看作是伟大的人物和科学的领袖,而不是与别人处于同等地位和科学界成员。在国家水平与个人水平上都出现了自我颂扬的倾向。勒纳断言正是他而不是伦琴发现了 X 射线,同时,在原子研究上,盖拉赫( Gerlach )直到公元 1944 年 12 月还声称:“我确信我们现在仍然比美国领先”。一年前在给德国研究委员会挂名主席戈林的一篇关于核物理学的官方报告里,也表述了相同的观点。服从领袖的原则也不鼓励研究部门的头头采纳他们后辈的建议。在公元 1941 年,好象海森堡就没有理会豪特曼斯( Houtermans )提出的一项建议,即建立一个铀堆来制造比铀更重的元素以进行原子爆炸。    国家社会主义渗透德国科学导致了许多事情,如占星术预言的复活,如有些德国医生对人身进行无目的和残酷的试验,但是最重要的一条历史后果,是导致了德国 基础研究工作及其应用的衰退,并从而导致了德国军事力量的衰落。德国工程师的技术和工艺发明能力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仍然很高,这从他们的音响磁性水雷, V1 和 V2 飞弹,以及他们的飞机,都可以看出,但其他依靠基础科学的事情则成就不大。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结束为止,除掉不被理会的豪特曼斯外,德国就没有一个人想到用一种比铀更重的元素来合成原子弹。发展一种由质量是 235 的 轻铀同位素合成原子弹的可能性曾经有人建议过,但建议被放弃了,因为德国科学家认为铀同位素的分离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种分离在美国却做到了,而且通过铀反 应堆,比铀更重的元素也制造出来了。德国科学家仅仅想到把铀反应堆用作一种能源,如果反应堆大的话,则用作炸弹。他们直到公元 1945 年过了一半时还没有造出这样的铀反应堆,那就是说,他们还没有达到公元 1942 年末美国已达到的地步。    在无线电定位方面,德国人还没有超过用普通无线电电子管的水平,即产生波长为一米的无线电波。在英国,磁控管的发展能产生波长为几厘米的无线电波;这在 对客体定位方面提供了较大的准确性而且较少外来干扰。还有,德国人并不重视操作研究的价值,即运用科学方法来确定调度有限军事资源的最有效方式,而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协约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大大节约了人力和物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普遍低估了科学的价值,并把他们的年青科学家征调到军队里去。总而言 之,德国经验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个由与科学相对抗的价值观念所建立和维持的社会,在现代世界必将成为历史作用愈来愈少的社会。 参考阅读: 梅森《自然科学史》
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甲午战争与 德国总参谋部
gordon 2016-11-28 14:06
  俾斯麦和老毛奇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璀璨印记,而和他们一起奠定德意志军事基础的罗恩却显得有些籍籍无名,他是陆军部长,却甘心为普鲁士军队做好后勤,而他在改革军制上的重要贡献才真正使得德国在陆军兵员质量上超过法国一跃成为了欧洲大陆最强,不得不说,善用剑者难得,更难得是罗恩这个铸剑者。 冯·罗恩伯爵(Albrecht von Roon1803.04.30-1879.2.23) 普鲁士德国元帅,陆军部长。第二德意志帝国建立的三元勋之一,与俾斯麦和老毛奇齐名。 罗恩伯爵对普鲁士德国陆军的贡献在于系统化军队管理。威廉一世在凡尔赛镜厅称帝的祝酒词中赞颂道:“你--罗恩,磨利了宝剑;你--毛奇,正确使用了宝 剑。” 罗恩伯爵的父亲早年在普鲁士军队中服役,战死在拿破仑侵略中,1821年小罗恩13岁就进了军校,1824-1827年在在柏林军事学院工作。1827年在武备学校任教。1832年调到克雷菲尔德的陆军司令部,不久以后出版三卷集《自然、民族、政治地理学原理》。在当时有超过4万的销量,而且还陆续发表了三部续篇,基本都是关于德国、欧洲军事地理的内容,1836年起在总参测绘局任职。1848年任军参谋长,后历任团长、旅长、师长。在服役期间,依然在不同军事院校担任导师一类的职务,1848年革命期间,他协助王储(炮弹亲王,日后的德帝威廉一世)镇压巴登的起义。以后就平步青云了,1850年晋升少将,1859年晋升中将,任军队改组委员会委员和陆军部长,1861年兼任海军部长。 在当时那个年代,普鲁士的军费开支是由政党控制的,与国防部无关,他在毕典菲尔特和老毛奇支持下,逐渐掌控了军费支配权 ,他改革普鲁士军制,以普遍的三年义务兵役制保持全国的军事化,规定在正规军作战时由后备军保卫国家。他的改革使普鲁士在1866年七星期战争(普奥战争)中迅速击败奥地利,并取的1871年对法国战争的胜利,使德意志成为欧洲的主要强国,1871年封伯爵,同年12月继俾斯麦成为普鲁士首相,1872年因健康不佳辞职。1873年晋升陆军元帅。在普鲁士三驾马车之中,他和威廉一世认识最早,相交最深,俾斯麦和毛奇都是他引荐给威廉的,也是他们之间发生矛盾时的调解人。他们三人加上腓特烈·卡尔亲王(铁王子,当时最杰出的野战指挥官,曾独立攻克梅斯要塞,降法军14万)也被通称为开国四杰。   罗恩最大的功绩就是他成功的改革了普鲁士军制,铸造了德国统一的利剑。他当陆军部长时,当时普鲁士还沿用拿破仑战争时纯防御性的旧后备军制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普鲁士统一小德意志的需要。当时普军是14万,奥地利有31万,法国42万,俄国99万。因此,扩大军事编制,延长服役期限迫在眉睫。 ************************************************************* 当年,日本也是这么干的,在议会吵翻了天。最后军费绕过了议会 ************************************************************* 1862年,陆军大臣罗恩在众议院开幕式上提出军事改革方案。要求把军队的服役年限从2年延长为3年;取消国民后备军;改换常备军装备,从下年度起 每年拨款950万塔勒作为军费。这些措施意味着征兵额从4万人增至6.3万人,军队从92个团增至147个团,平时兵力由14万人变为21.7万人。资产 阶级忧虑着:一方面取消后备军和延长现役期,无疑将削弱其在军队中的影响;另一方面, 这支庞大军队中的2/3的军官、9/10的教官由容克担任 ,包藏着一 种危险,即军队可能会成为容克反对议会的工具。“谁向它保证,它磨快的武器将被为它自己的目的而使用呢?” 于是,以进步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派运用1850年宪法赋予议会的权力与政府讨价还价。   面对议会的拖延,威廉一世也持强硬态度,认为 统率和管理武装力量是自己的特权,他坚决表示:宁愿放弃王位,也不愿丢掉3年兵役制的原则。罗恩为首的军人集团力主解散议会,实行专制统治,维持正统主义 和君主团结。他调50营军队到柏林周围,准备武力镇压议会。1862年3月11日,普王下令解散众议院。但在5月的选举中,进步党得到选民的支持,获 250个议席。新选出的众议院又否决了军制改革案。在普鲁士王权处于一筹莫展的时刻,罗恩向威廉一世推荐了当时的驻法大使俾斯麦,终于七绕八绕的通过了军 制改革案。这是罗恩的胜利,也是普鲁士军国主义的胜利。 ************************************************************* 日本和德国确实很像,制度层面的像 。 像中国就跟他们很不像,例如中国就没有议会, 中国跟法国很类似,小农,中央集权制国家 中国跟法国,社会层面 极其类似 ************************************************************* 威廉一世 (Willem I,1797―1888),普鲁士国王、 德意志帝国皇帝(1861―1888)。腓特列・威廉三世次子。1849年参与镇压 巴登― 普法尔茨 起义,同年出任莱因兰省总督。1858―1861年任普鲁士摄政王。即位后,以其保守主义观念坚持推行军事改革而与议会发生冲突。1862年起用俾斯麦任首相,在宪法纠纷中打击自由派,巩固了王权。1871年1月18日在法国凡尔赛宫践位为皇帝。并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 恩格斯 1849年5月,在爱北斐特参加武装起义。 6月,在 巴登――普法尔茨 任维利希志愿军团副官,亲临前线参加战斗。起义失败后流亡到瑞士。11月抵伦敦,当选为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负责改组同盟工作。 1850年3月和6月,先后两次与马克思合作起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为了支援陷于极端贫困的马克思一家,恩格斯不得不于该年迁居曼彻斯特,在"欧门-恩格斯公司"再度经商。 ************************************************************* 以前,德国总参谋部很保守,运用铁路,还是 在1848年革命期间,跟革命者学的 。 普法战争的火炮是跟奥地利学的。(普奥战争期间) 克虏伯火炮为什么出口,本身就不是它的强项。 纯粹从火炮技术来说,法国一直是牛逼。克虏伯只是在炼钢上有长处。
2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二战中日本和德国是怎么苟合在一起的(转)
gordon 2016-11-27 05:25
苏联支持的武汉会战,非常重要。 当时武汉是中国第二大城市,铁路和运河的交通枢纽。十字架嘛 (京汉、粤汉铁路) 武汉会战后,日本财政感到困难。苏联就不管 蒋介石了 **************************************************************************** 二战中日本和德国是怎么苟合在一起的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遭到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它在国际上更加孤立。   日本政府敏锐地感觉到,苏联和英美等国家对中国的同情和支持,是中国能够坚持抗战的重要原因。   为此,要利用外交手段改善国际地位,促进中国问题的解决。日本企图通过日德结盟,在欧亚两洲威胁牵制苏、美、英等国,迫使苏、美、英减少或断绝对中国 的援助和支持,达到孤立中国,使中国屈服的目的。同时,由于苏联在道义上 和物质上对中国援助最多,因而,日本将外交重点放在遏制苏联方面。出于以上考虑,中日全面战争初期,日本外交的基本目标是:与德国建立以苏联为对象的同盟 关系。于是,日本便展开了积极的对德外交,力图与德国订立同盟,通过德国牵制苏联。   中日全面战争之初,德国是支持中国的,这使日本感到难堪。   1938年初,德国开始在欧洲扩张,矛头直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它担心引起英国干预,需要日本在远东牵制英国,于是转而采取敌视中国、支持日本的 态度,这就为日本谋求与德国结盟准备了前提。1938年6月16日,在日本内阁五相会议上,陆相板垣征四郎根据首相近卫文麿的考虑,在《中国事变指导的说 明》指出,必须确认以解决中国事变为根本方针,应该以积极作战解决中国问题。如果这场战争长期化,日本就必然要同苏、英对抗,而要同苏、英对抗,就必须加 强日德意轴心同盟,使得苏联不能积极参加中国事变,使英国放弃援华政策,使美国至少维持中立态度,以便迅速而容易地解决中国事变。   7月19日,日本内阁五相会议决定,迅速加强同德意关系,建立对苏军事同盟。对日本的提议,德国不感兴趣。这是由于德国继吞并奥地利后,正图谋吞并捷 克斯洛伐克, 极希望日本在远东牵制英国,因此,不同意缔结只限于苏联为对象的同盟 ,而要求将同盟的对象扩大到英法两国,这使日本当局十分为难。日本力图将 主要矛头指向苏联,以此缓和与同持反共立场的英美等国的关系,有利于中国问题的解决。但 陆军鉴于中日战争长期化的形势,强烈要求向德国让步,尽快与德国结 盟,以改善日军在中国战场的被动处境 。   在陆军的推动下,1939年1月19日,日本内阁五相会议决定向德国作有限的让步:同盟以苏联为主要对象,根据情况也以第三国为对象;以苏联为对象 时,日本进行武力援助,以第三国为对象时,则根据情况而定。对于这一方案,德国仍不满意,此时德国已经通过慕尼黑协定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它不体 谅日本的困境,坚持要订立包括以英法为对象的同盟。3月15日德国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的得寸进尺激化了同英法的矛盾,于是,德国要求迅速与日本结 盟,但日本无法满足德国的要求。3月24日,日本内阁给驻德大使的电报中说:日本准备先解决中国问题,进而解决对苏问题,然后积蓄力量对付英法。 在中国事 变还在进行时,如果同英美关系恶化,会给日本经济带来混乱 ,这将对战局影响甚大,因此应该将日本的处境告诉德国,取得对方的谅解。 然而德国没有耐心和日本讨价还价。5月7日,德国与意大利缔结了友好同盟条约,即“钢铁同盟”。   德国的行动对日本是一个重大冲击。 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希望外交上掌握主动,但它实力不足,又受中国战场牵制,难以自由行动,不得不向德国靠拢 ,虽然 这种靠拢是缓慢的。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指出, 日本出于解决中国问题而重视苏联 ,但妨碍日本的还有英国,当德国与英国发生战争时,是日本在远东打击英国的绝 好机会。但是日本深感中国战场牵制之苦,在未摆脱中国战场的形势下,过早地与英国对抗,无论如何也下不了决心。在此期间,日本陆军还利用诺门坎事件来推动 日德结盟。8月23日,德国在入侵波兰前夕,突然同苏联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推翻了日本对德外交前提,这宣告了这一时期日本对德外交的失败   1940年5月,德国闪击西欧,击败英法联军,迫使法国投降。 德国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戏剧性胜利,大大提高了德国在日本的影响力 ,同时英法的惨败,使它 无力控制东南亚地区,为日本南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于是日本与德国结盟的欲火再燃,它推动了日本的世界战略迅速向南进倾斜。   在这一关头,近卫文麿上台组阁。7月30日,外相松冈洋右主持制定了《关于强化日德意合作的文件》,强调日本对德意结盟的重要性,与德意结盟主要内容是:   (一)划分势力范围,德意承认日本在东亚和西南太平洋的统治权   (二)订立以英国为主要敌国的军事同盟,日本对英发动武力的时间,由日本决定。   (三)德意协助日本解决中国事变、对苏关系调整,在对美发生战争时,双方就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协商。   此时德国正威逼英伦三岛,向英国施加强大政略战略压力,企图不战而使英国屈服,因此,不愿在此时与日本结盟,以免刺激英国,从而对日本的试探反应冷 淡。但 英国顶住了德国的压力 ,同时美国支持英国,参加对德作战的倾向愈来愈明显。 于是德国对日本的结盟要求态度变得积极起来 。9月14日,在日本大本营会 议上,外相松冈洋右强烈要求订立三国同盟,他指出,现在日本已经不可能站在美英一边,如果按照美国的主张解决中国事件,日本就不可能实现建设东亚新秩序的 目标,况且,就是蒋介石不抗日,中国的抗日也会更加激烈。所以日本只剩下同德意合作一条路。1940年9月27日,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字,三 国军事同盟正式开始 注:两个失败者的结盟,哈哈 德国vs 英国; 日本 vs 中国 **************************************************************************** 因为日本工业落后, 英国脱离金本位后,机器便宜,往中国运 。 都是 ”机器+ 人工“生产,中国人更不值钱;纺织出口,中国总比以前过的好吧 日本掉入了 “中等收入陷阱” 注: 英国废除金本位 那个年代啊,中国过的非常爽 。 为啥民国那么多大师,有钱嘛 以前工业品卖挺贵的,现在打折了 (农业国,吃穿又不愁,现在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 打折卖了,那不是发了) 忽悠 “老蒋” ,把 “老蒋” 弄个 国际领袖干干,跟现在的 “黑叔叔” 差不多。 “黑叔叔” 天生乐观,露出纯朴的笑容 **************************************************************************** 日本二战后的发展,还多亏了 中国 “闭关锁国” 。日本战后的第一桶金是从纺织来的。 1955年 纺织 品出口额占到整个出口总额的 37 . 13 % , 居 第一 位, 1957 年 日本 成为当时世界上 纺织 品出口量最大的国家 , 并取代美国成为世界 纺织 制造中心。 二战后 到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日本 的优势是低成本的劳动力密集型生产, 是欧美等国的 纺织 服装工业的海外生产基地 , 贴牌生产 ( O rig ina l Equ ipm ent M anufacturing, OEM, 委托加工 ) 进入高速 成长期 , 出口大幅增加。但是到了 20 世纪 70年代, 受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亚洲四小龙的竞争, 日本 低成本竞争优势下降 , 纺织 品服装的出口和贸易竞争力逐渐下降, 作为 纺织 服装加工贸易大国 的地位逐渐消失 , 日本 纺织 服装企业开始把 OEM 部分转移到东南亚和中国等, 在这一期间 , 日本 出 现了一批世界级的设计师 , 日本 纺织 服 装业也成功转型 , 由 OEM 向 ODM ( Orig in al Design M anufac turing , ODM, 自主设计和加工 ) 和 OB M ( Own B rand M anufacturing, OBM, 自主品牌生产 ) 演变, 形成 了 / 日本 品牌、 本土设计、 海外生产 0的新生产方式。
1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德国和中国、日本 没有什么相同之处
gordon 2016-11-13 15:39
德国这个国家是一个铁路连起来的国家。 德国的面临的问题和东方国家不太一样, 从“分封制” 转变到 “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 这个词是拿破仑创造的。 意大利也是面临这个问题,转变到 “民族国家”。 ********************************************************************* 这是西 欧和 亚洲 ,整个社会的不同。 德国面临的是一个 统一的问题,而 不是 土地问题 。 ********************************************************************* 日本为什么继承 德川幕府,请法国的顾问。 估计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就是中国 请德国了,日本没钱,就只能请法国顾问了。 包括意大利青铜炮,都是法国顾问推荐的 有点像 蒋介石时期的德国顾问,说的都是老实话。 没有钱,就因陋就简呗 。 ********************************************************************* 普鲁士是一个 “军功” 国家 普鲁士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的贵族群体的差别,首先是相对而言人数更多。其次,他们所经营的土地平均来说不太肥沃,因此总体来说没那么富裕(不同家族内部当然差异巨大)。当然也有富裕的贵族家庭,但在18世纪,普鲁士贵族平均来说比其他地区的贵族群体穷得多。 正因为比较穷,所以军职对他们比较有吸引力 。(多打一份工) 贵族是普鲁士职业化军队的中坚力量,高级将领中贵族比例极高,而普鲁士军队直到一战结束都是“国王的人马”,最高指挥权在国王手里,因此这些是名副其实“他的”将军们。 军事改革则是取消了只有贵族才能出任军官的特权 。这个改革比人们想象的更重要 。军队职位首先不意味着政治影响力,而是许多贵族并不富裕,很需要这份薪水。1806年普鲁士军队缩编,贵族没有了独享军官 职位的特权,这意味着他们陷入了竞争,因此1806年后许多贵族家庭一度生活陷入窘境。后来1813-1815年反法解放战争军队又扩编,贵族虽然没有重 新拿回法律上的垄断军官职位的特权,但实际结果上贵族在普鲁士军官中的绝对优势又回归了,他们的境况相比1806年有明显好转。   在18世纪,威廉一世和弗里德里希二世时期,普鲁士贵族是个极度被国王管束的群体,必须忍受很多,其受摆布程度远甚于其它德意志地区。历史上的普鲁士 贵族和国王的关系恰恰不是站直腰杆儿、可以独立于王权生存的关系。这种贵族也有,但不多。直到19世纪普鲁士崛起之后,“ 普鲁士的 美德”才渐渐被发明,例如“清贫”、“勇气”、“反抗精神”等等,有些实际上反映了贵族们本身较穷的现实。 最新研究表明,直到19世纪末期,大的土地尤其是所谓骑士大庄园土地仍然大部分在贵族的手中。然而,这些有权有势的贵族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 普鲁士的 贵族人数相比其它贵族群体人数较多,内部贫富差距悬殊。 ********************************************************************* 以经济关系研究德国问题,基本上是马克思的一个革命性思想。 德国实际上当年面临的是一个民族问题,而不是土地问题。 拿破仑留给德国 两个东西:一个是民族国家,一个是铁路。 各国面对的问题,还是不一样。 注: 甲午战争,中国输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太有钱了。 日本就要费劲儿的多 。 没钱就多费点劲儿呗 ********************************************************************* 普鲁士最大的资产是它那些听话而且有荣誉感的贵族,普鲁士王国和勃兰登堡都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唯一宝贵的是历代选侯-公爵培养起来的普鲁士贵族阶级,他们为这个邦国提供了宝贵的军事传统和军官 “满足于不高的薪俸” 的官僚体系。 但是仅仅是一个廉价而有效率的军队和官僚组织还无法让普鲁士成为小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实际上1815年合约缔结以后普鲁士都还没有承担这个角色的舞台也没有这个自觉。使普鲁士走上德意志道路的是维也纳和约。和约给普鲁士一个陆地上不接壤的西部领土,在三次瓜分波兰中本来普鲁士获得了大片的波兰领土,其中包括华沙,但是拿破仑在战胜普鲁士之后把这些领土剥夺过去建立了华沙大公国,1815年拿破仑战败,但是沙皇并不打算归还这些被拿破仑剥夺的旧普鲁士领土,相反根据合约沙皇兼任了“条约波兰”的国王,只把波森地区和西普鲁士归还给普鲁士,作为弥补普鲁士希望兼并萨克森,但是遭到奥地利的坚决反对,于是普鲁士得到了一片在政治上完全不接壤的莱茵地区的领土来弥补他在东部的领土损失。还因此背负上防止法国再次破坏欧洲和平的前哨的使命。这一处置可算是普鲁士列强中的二等角色的形象的彻底暴露。腓特烈威廉三世在其政治遗嘱要求他的继任者一定要坚定的寻求与欧洲强国的合作,捍卫欧洲的和平,这与腓特烈大帝的政治遗嘱中要求继任者只要普鲁士无保护的政治疆域没有改变就不要放弃谋求扩张的态度成了鲜明对照。 原本普鲁士的这种被动处境,二流国家的形象,地理上的不接壤,战略上的无险可守的局面会让它成为神圣同盟保守政治的坚定拥护者,然后事情总是出乎人们的意料,这片不接壤无价值的飞地,很快被发现是德意志地区最大的煤矿,丰富的矿产和老德意志地区悠久的手工业技术积累和普鲁士政府的扶植,让这片土地的工业在合约缔结之后的几十年里飞速发展,把普鲁士从德意志的二号强国推到了统一的风口浪尖。 简单的说普鲁士的大臣们希望莱茵维斯特伐里亚的工业品可以不缴税至少是少缴税的通过北德意志各邦,那么同等的它至少也得在关税问题上对北德意志各邦做出相应的让步。当铁路被证明是商业和贸易的重要助理的时候,普鲁士政府当然希望能够用铁路把它不接壤的两部分联接在一起,但是这就意味着它要用铁路穿越北德意志各邦。 所以基于这些现实的目的从维也纳和约到王朝战争之间普鲁士王国的大臣们 几乎持续不断的采取一种自由主义的政策 ,并鼓吹一个基于自由贸易的北德意志关税同盟。正如历史学家说的当一个不包括奥地利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和一个东西贯穿德意志的铁路系统被建立起来的时候,小德意志帝国的道路已经确定了。而俾斯麦只是用武力使这个既成事实被欧洲接受而已。 注: 德意志 以前就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不像中国和日本,都是一个传统国家。 法国在欧洲也是一个另类 ,传统的中央集权强国。 相对于欧洲大陆的其它 “分封制贵族领地” 来说。 从西欧的角度来说,法国就是很不一样。
3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德国跑车爱好者真多。
热度 23 fcboliver 2016-11-3 19:53
我本想乘电动车潮流到来之前,再糟蹋一把环境。联系了某跑车的经销商,想买一辆刚上市的入门小跑。结果被告知,现在订货的话,明年夏天才能取车。回头想了一想,终于压制住了冲动消费的念头。以后想开快车的话,还是租吧。
602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游乔治亚州德国风情海伦市
热度 6 美国风中秋叶 2016-10-13 11:17
游乔治亚州海伦市/风中秋叶 2014,四月有朋自远方来,我亲自开车带他游玩了乔治亚州的著名景点海伦市,特别向他推介百年超市。 其内的咖啡搅拌器依然为客人服务呢!这是郑先生给我拍的照片,先行多谢一声了。 当年这间小型超市应该是现代超市的雏形呢。我每次来必然要带客人亲自体验百年老店的气韵…… 该市的马车旅游颇有特色,以前我曾经亲自体验,悠悠慢走一圈,约25分钟收费五美元,很便宜的。 郑先生喜欢摄影,没有兴趣坐马车,就随他意吧。 这里的游客来自四面八方,漫游此德国风格的欧洲景点,颇有吸引力呢。 这里是玻璃工艺品制造点,工艺师面对游客即时吹制各种工艺品,常常惹起游客的购买欲,很有趣。... 2014,四月有朋自远方来,我亲自开车带他游玩了乔治亚州的著名景点海伦市,特别向他推介百年超市。 其内的咖啡搅拌器依然为客人服务呢!这是郑先生给我拍的照片,先行多谢一声了。 当年这间小型超市应该是现代超市的雏形呢。我每次来必然要带客人亲自体验百年老店的气韵…… 该市的马车旅游颇有特色,以前我曾经亲自体验,悠悠慢走一圈,约25分钟收费五美元,很便宜的。 郑先生喜欢摄影,没有兴趣坐马车,就随他意吧。 这里的游客来自四面八方,漫游此德国风格的欧洲景点,颇有吸引力呢。 这里是玻璃工艺品制造点,工艺师面对游客即时吹制各种工艺品,常常惹起游客的购买欲,很有趣。 临河小憩,饮杯德国啤酒,吃些美国小食,常常是游客的选则 这条小溪,水流相对缓慢,夏天常有小孩、老人结伴漂流,别有情趣呢。 我对此小溪,情有独钟,每次来玩,总喜欢在西边流连,也乐于为餐馆作些贡献-饮一杯,呵呵呵 这次没有看到街头演出,略有些遗憾,天气如此美好,有些街头助兴,该多好啊! 小小的景点,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大概就是小城的欧洲特色吧?!附近还有荷兰大风车呢!! 如果你想体验一把情侣合影的快趣,走过去,拍一张,也是别样快意,呵呵 这是樱花,每年四月开花,其花色雅致,看着总觉得颇多情趣的,我也喜欢拍多几幅照片呢, 不过我的就是傻瓜机,能够清楚已经满足了。朋友郑先生也是摄影发烧友呢,看他专注吧? 我虽不擅摄影,随意间也拍了三张,感觉意犹未尽呢,写首诗词赞赞本是一个心愿,可惜一直没有动笔,有些懒惰了……
770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如何理解 “维也纳” 学派 ,看视频—— 1900年的德国
热度 1 gordon 2016-10-12 20:27
http://video.weibo.com/player/1034:7cc1a5dcb6a9b847424c8ad9db057b93/v.swf 乘坐时光机,让时光倒流回到116年前的 德国 柏林和慕尼黑,可以看到当时 德国 的城市发展令人叹为观止!人如潮涌,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注:原胶片为黑白默片,10年前才被人工着色,现在看到的是已修复的数字版本) ************************************************************************* 本视频是为了让你对 “维也纳学派” 有感性认识。 (我喜欢这种,快速、干净利落的 “风格” 击倒对手,李小龙是我的偶像) 国内的,可以到大连旅游一下,类似。 旅大地区以前是隶属日本本土的。 注:大连视频,我就不贴了。(有点犯忌讳) ************************************************************************* 因为我看好多资料,很有用的资料的作者,都是维也纳人。 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他的 “原始思路” 。 注:有工业基础就是不一样,二战德国迅速发展了 汽车和高速公路。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奥匈帝国是欧洲第二大国家,疆域仅次于俄国。 维也纳有点像巴黎,因为落后而专制, 因为专制而集中,像巴黎这样的首都是有着特殊地位的 。 到了美国以后,就不是奥匈帝国的土壤了,变成了更加肥沃的土壤。但是文化没有变,所以就长的异常茁壮。 普奥战争后,由于政治和军队力量的衰落,奥地利开始将对领土优势的期望转为对文化优势的追求。 维也纳人到美国后,为什么这么棒? 参考 Gerald Holton 的研究,《科学与反科学》 作者
2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政治家翻脸果然比翻书快。
热度 42 fcboliver 2016-9-26 02:34
默克尔代表的基民盟,本月在几个州的地方选举上遭受重击。引发原因很可能是德国选民对目前的难民政策不满。结果本周默婆马上在斯洛伐克举行的欧盟安全会议上,指责反难最积极的几个东欧国家。说由于他们的疏忽,居然在今年放进了3万个非法难民。而对去年由自己纵容放入德国的百万难民却一字不提。
1086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奥运女乒团体赛,德国对米国。
热度 34 fcboliver 2016-8-13 18:04
904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意大利和德国比赛观后感
热度 24 猫元帅 2016-7-3 23:17
实际上双方都没有犯错,布阵和执行都很到位。 这场比赛的精彩程度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虽然有时候看起来场面有点混乱,但是双方都是在隐忍中等待机会给出致命一击。相比之下德国队做得更好一点。 但是德国队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过于强调控球,过于强调执行制定好的战术,导致进攻的劲头不足。有很多次德国队球员面前其实有空挡了,实际上是可以突击的,但是仍然会把球传给进攻发起人,结果意大利人已经布好了阵形。面对布冯这种老将,多打几个强力远射其实是消耗其体力的好办法。后面点球大战中布冯三次没有扑到来球,正是身体状况的原因。 另外这种控球战术的最大缺点就是攻击力度不够,导致每次进攻都需要花很长时间。整场比赛有效进攻次数很少,而一旦失球之后,则很难追回比分。 至于什么平民球队就太扯蛋了。球员就是球员,好用的才是好球员。10年这拨德国球员刚开始冒头的时候,也没见谁特别看好,照样踢得挺好嘛。 博阿滕那个防守动作完全没有道理,使人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参与赌球了。
802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2016年欧洲杯点滴3
热度 18 野草魂 2016-7-2 22:21
8 还有5个小时就是意大利对德国。作为德迷俺觉得淘汰赛最不好对付的就是意大利了。 9 意大利对德国的历史战绩是15胜10平8负,进球49失球40,明显占优势。而放到世界大赛的世界杯和欧洲杯,德国竟然无一胜绩,5平4负。最近一场对决是3月29日友谊赛德国4比1胜,而德国上一场胜利竟然是21年前,无疑意大利是德国最大的苦手。而大赛是上届欧洲杯半决赛意大利2比1负。以意大利现在状态,斩西班牙不费吹灰之力。让比利时知道啥叫防守反击,啥叫强队的底气。 10 德国共3次夺得欧洲杯,3次亚军。上次进入决赛是1996年,而上次没有进入半决赛是2004年。意大利1968年唯一一次捧得欧洲杯,2次亚军。上届亚军。德国连续12届参加欧洲杯决赛阶段比赛。意大利是连续6届第9回参加决赛阶段比赛。 11 1970年世界杯半决赛加时,意大利4比3胜德国,堪称世界杯历史上数得着的经典战役。足以写一篇千字文,我觉得下届世界杯时可以考虑。 12 本届欧洲杯预赛意大利7胜3平,和英格兰罗马尼亚奥地利同为预赛无失利球队,欧洲杯预赛30场不败。而德国小组赛2负,第一次在大赛预赛上输球2次。 13 世界大赛点球决胜。德国5胜1负。意大利3胜4负。 14 意大利基本上3只强队2只米兰和尤文图斯。历史上,尤文图斯强且在意大利队占多数时,意大利就强,大家知道82,06主要班底都是尤文的人。本届共有6名来自尤文,特别是布丰和巴尔扎利,基耶里尼,帕努奇组成的防线,被称为新的混凝土防守。对了本届还有一个尤文的人,不过身穿德国队服。 15 比利时小组赛输给意大利时,主教练十分不服气,觉得就是输给意大利防守。主教练维尔莫茨说孔蒂全靠尤文的几个人,要不啥也不是,你换成别人行吗。(这叫什么理由,什么不服) 16 托马斯穆勒2届世界杯最佳射手,可是到现在为止欧洲杯9场,竟然是0进球0助攻。简直是欧洲杯不可思议之一。 17 德国小组赛踢得乱糟糟的时候,让人想起来克洛泽。不华丽但大赛管用,而且球队进攻层次得多。也许还会想起罗伊斯,为什么受伤总是他。到现在一次还没在大赛出现。 18 德国和北爱尔兰小组赛演练半场攻防时,我捉摸这想赢吗,是不是打算拿第二,最后一传的组织好随意,但是看穆勒和戈麦斯这么拼,看起来又不像,说起来要是从前的德意战略家型的恐怕就放弃了。 19 意大利其实相当于比其他球队少踢一场,因为小组赛最后一场简直主力全休息,只有帕努奇戴着队长袖标。爱尔兰胜的时候,我还说挺好,小组第二了,不过欧洲杯的规则是比2队间成绩,赢了比利时,结果还是小组第一。
个人分类: 欧洲杯|958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淞沪会战—— 德国顾问团对中日双方兵器的分析
gordon 2016-6-22 13:12
巷战中证明最佳之武器是手榴弹与81mm 迫击炮,虽然爆破之手榴弹的爆烈范围狭小,小于战车之炮弹, 注: 近战里边,冲锋枪、手榴弹、迫击炮,绝对是王中王。 野战当然不一定行啊 **************************************************************************** 3.7 公厘的战防炮足可当作步兵炮使用。 注:可能德国顾问团对兵器不熟悉,《反坦克战史》上说,这种反坦克炮早年就是步兵支援武器。本身就是从步兵炮过来的。不过是法国人发明的,可能德国人不太知道。 **************************************************************************** 重野战榴弹炮,由于射击训练不足与观测仪器不够精确,大多数均移往后方保管。 注:指“三十二倍十五榴” **************************************************************************** 战车对双方均未产生有效的战果,可能是由于与步兵挤在狭窄的空间共同作战,但在正常街道战中仍有其必要性。 日本方面也并未拥有足够消灭敌人反坦克武器之重步兵武器。 但敌对双方战车之损失仍很惨重,当时中国的战车主要是被日本坦克之前进车辆摧毁,而日本之战车与街道装甲车是被中国之战防武器使其丧失战力。 注:因为反坦克武器,例如反坦克枪之类,太笨重。所以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坦克。因为它是移动的火炮嘛 但日军都是轻型坦克, Pak 35/36 反坦克炮 足够了。( 37 毫米 ) Pak 35/36 反坦克炮 挺小巧的,跟步兵炮一样,不容易被发现。 **************************************************************************** 日本人将舰船的炮火能力估计过高,但实对阻止中国攻势并无绝对的影响力。 但日本海军航空队之飞机在其出航任务时,对中国的战斗任务与部队一定给予无穷的困扰。 注:飞机要比舰炮影响大的多。 **************************************************************************** 夜战 日军对夜战表现惊恐 注:这可能是因为淞沪会战是海军主导的原因。不擅长这个 **************************************************************************** 合同战术 强大炮兵,以战车配合攻势深入,这个很牛逼
1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抗日战争对德国顾问团的排斥 —— 中国的一些社会问题
gordon 2016-6-20 14:39
  这份报告时德国顾问撤退回德国第二年写的,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个月。 ×××××××××××××××××××××××××××××××××××××××××××××××××××××××××××××××××××   这份报告更有意思的问题是这个   就是 对德国顾问团的排斥 ,蒋介石支持德国顾问团    即使抗日战争,也不能减弱对德国顾问团的排斥。   显示了中国人的传统惯例, “不愿打破别人的铁饭碗”  ,或者像德国人所说的,“放任主义”。    “亲朋故旧充当军官”  是中国军队发展的最大障碍   呵呵 注:主要是靠陆大一帮人的同学关系。 郭汝瑰 说的,完全都是对的。( 陆大也是一个派系 ) ×××××××××××××××××××××××××××××××××××××××××××××××××××××××××××××××××××   因为中国人口多,谋生不易   引进西方生产方式,就是错误的。   中国是个小农社会,就是精耕细作,多用人力。 ××××××××××××××××××××××××××××××××××××××××××××××××××××××××××××××××××× 苏联顾问团也是反映这个问题, 薛岳也是一样,用幕僚多 。 对现代参谋业务,完全是 “不知所云” 。 ×××××××××××××××××××××××××××××××××××××××××××××××××××××××××××××××××××   刚建国时候,引进西方生产方式,也是完全错误的。 资本密集型 反而是日本的生产方式,更适合中国。 注: 基本上到改革开放,中国才走上正轨的 。
1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和 甲午战争类似 —— 来自德国顾问团的报告 ... ... ... ... ... ...
gordon 2016-6-20 14:06
这份报告时德国顾问撤退回德国第二年写的,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个月。 ******************************************************************************** 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国家,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代仍保有工业大国之功效与竞争能力,此种局面之所以能够维持,是主要在于工资的下降与日本国民水准较低,可以继续生产与输出。 但当世界个强国开始进入军备竞赛,原料不像以往那样价廉,而必须上涨时,日本不可能进一步再靠降低劳工工资,以求维持平衡。 工人生活水准之恶化使其购买力严重之减弱,结果使国外粮食进口的需求受到影响 ,造成全国人们普遍的贫困。此为日本人在30年代生活之特有现象。 注:啥也不是,就是日本的低工资,低人权优势 跟2016年当下一样, 工业品贬值,农产品涨价 ,呵呵 ******************************************************************************** 当中国在甚多国外长期信用贷款援助与有计划开发其无限经济资源之情况下,使之重建国家工业呈现一种新兴的活力,迫使日本内部产生一项严重的危机感。 注:英国放弃金本位,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中国是一个农业国,一直被金本位压着,无法进行工业化) 英国和日本不同,转嫁危机的方式不同 。英国是让国民政府货币升值,能够更多购买英国的工业品。 英国的目的是让 中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 跟甲午战争的比较 甲午战争, 日本还没有开始输出资本,根本不要中国的原材料 甲午战争,日本的生产,是国外的原材料,印度或者美国的棉花, 只是需要朝鲜的大米而已 ,以维持工人微薄的收入。 ******************************************************************************** 日本温和派和激进派 温和派的看法,是开发华北。不仅可以得到原材料,还有廉价劳动力。(与中国政治关系改善) 激进派,尤其是军方,希望用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来转移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 1937年夏季的国际政治情势特别有利 ,欧洲出现的问题招致欧洲国家的特别关注,极有可能,只有俄国在中日冲突中将会干预。 注:淞沪会战改变了 这么一个战略态势,至少蒋政府可能是这么考虑的 很可能,如果事件仅仅 局限在华北的话,国际上就没人管 。
1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欧洲杯热身赛5/20-6/5
热度 8 野草魂 2016-6-6 20:54
本周五欧洲最球锦标赛即将拉开帷幕。各队进行了一系列热身赛,如下,赌球各位参考一下。红色为本届出场球队。 5/20 匈牙利 0:0科特迪瓦 5/22 英格兰 2:1 土耳其 5/25 刚果1:1 罗马尼亚 5/27 爱尔兰 1:1荷兰 英格兰 2:1澳大利亚 克罗地亚 1:0摩尔多瓦 斯洛伐克 3:1个格鲁吉亚 捷克 6:0马耳他 北爱尔兰 3:0白俄罗斯 5/28 瑞士 1:2 比利时 5/29 罗马尼亚 3:4 乌克兰 葡萄牙 3:0挪威 德国 1:3 斯洛伐克 土耳其 1:0黑塞哥维那 西班牙 3:1波黑 意大利 1:0苏格兰 阿尔巴尼亚 3:1卡塔尔 5/30 瑞典 0:0斯洛文尼亚 法国 3:2喀麦隆 5/31 奥地利 2:1马耳他 爱尔兰 1:2白俄罗斯 6/1 西班牙 6:1韩国 挪威3:2 冰 俄罗斯 1:2 捷克 比利时 1:1芬兰 波兰 1:2荷兰 6/2 英格兰 1:0葡萄牙 6/3 阿尔巴尼亚 1:3 乌克兰 瑞士 2:1摩尔多瓦 罗马尼亚 5:1格鲁吉亚 6/4 奥地利 0:2荷兰 德国 2:0 匈牙利 法国 3:0苏格兰 克罗地亚 10:0圣马利诺 斯洛伐克 0:0 北爱尔兰 6/5 捷克 1:2韩国 比利时 3:2挪威 塞尔维亚1:1 俄罗斯 斯洛文尼亚0:1 土耳其 瑞典 3:0 威尔士 感想,荷兰没出线,热身赛总要多露小脸。 英格兰预赛10连胜,热身赛高歌猛进,英迷是不是可以幻想一下。预赛世界冠军或热身赛世界冠军就不好了。 德国谁都不惧,谁都敢输。论实力还是数一数二,不过搞不好哪里就小河沟翻船。 法国看来后防还是有点小问题。 罗马尼亚靠的铁臂防守。 最后提醒,热身赛不能说踢着好玩,但和真正实力有不小距离。主要目的有磨合,调整状态,寻找合适替补,寻找自信,射门感觉,等等。 但是相对弱的球队会把球队竞技高潮调整到小组赛,欧洲杯虽然扩军,各队实力仍然比世界杯接近。因而欧洲杯成就过神话,拭目以待新的传奇。
个人分类: 足球|568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涉嫌杀害留学生李洋洁的嫌疑犯找到了
热度 37 方恨少 2016-5-25 04:36
http://www.bild.de/regional/leipzig/mord/junges-paar-nach-sexmord-an-chinesin-gefasst-45948844.bild.html http://www.bild.de/regional/leipzig/mord/dieses-paar-soll-die-chinesische-studentin-ermordet-haben-45952544.bild.html http://www.n24.de/n24/Nachrichten/Panorama/d/8570402/wurde-die-studentin-opfer-eines-sexualdelikts-.html 5月24日,星期二,德国德绍(Dessau)检察机关宣布,德绍警方因涉嫌杀害中国留学生李洋洁逮捕了Sebastian F.和Xenia I. 两人为情侣,均为20岁,德国籍,检察官称他们为欧洲裔德国人(Sebastian为常用的西方男人名,Xenia为来源于希腊语,多用于东欧的女人名)。Sebastian的继父为德绍警察局长,母亲和生父也均为高级警官。 在 警方宣布掌握了凶手的DNA之后,嫌犯在周日向他的母亲坦白,李洋洁身上留下的DNA可能是他的。并在周一向警方自首,声称死者身上发现的DNA可能是他 的,因为他和他的女友在5月10日,也就是死者失踪前一天见过死者,死者是按照与他们的约定,自愿来到他们的住处与他们发生了性关系,之后自行离开。 警方随即逮捕了他的女友Xenia I. 并搜查了他们的住处,他们的住处距死者尸体发现处只有几米,警方在隔壁的一套空置的房间内发现了血迹,种种迹象表明,死者是在这里遭受了性侵之后被杀害,并被人直接从窗户扔了出去。 虽然两人声称死者是自愿与其进行了3人性游戏的,但检察官称目前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死者是自愿前往两人住处的。两人在此后均拒绝交代其他情况,警方在其住处发现并带走了一些物品,具体情况不明,尚不清楚是否发现了死者的遗物。 德 国德绍的中国女留学生李洋洁在5月11日晚外出跑步后失踪,第二天,在朋友报案后,警方展开大规模搜索,在距其住处一百米外的一处楼房外的移动厕所里发现 了一具头部遭受重击,面部严重损伤的女尸,后证实为失踪的李洋洁。警方宣布这是一起令人发指的性谋杀案,死者死前曾遭受性侵,全身衣物及所带物品全部失 踪。 愿惨死的同胞能够安息,盼凶手能得到严惩!
1645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德国女留学生遇害的地方
热度 33 寞洑 2016-5-16 02:55
德国女留学生遇害的地方
据说离家100米,不是一个专业的杀手干的,就是流窜作案的,这种纯城市居民区的地方都敢下手。
1256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德国东西部的差异的一点数据
热度 27 野草魂 2016-5-14 21:31
看到老燕的文字,刚读到一篇德国东西部差异的文字,简记一下。 东西德统一超过四分之一世纪了。统一前就是经济发达国家的西德,和经济濒临破产的东德之间组成新德国。如今作为欧洲最大的和持续发展的经济大国,今天仍然有着不小的差异。 一些数据: 原西德部分 原东德部分 失业率: 5.9% 9.8% 平均年收入 3.25万欧元 2.71万万欧元 统一的德国是你的家乡吗 2/3以上 约半数 经过25年,据说德国人初次相见还有东部人还是西部人的意识。教育方面旧东德在数学,科学领域表现优秀,但是富人大部分都生活在西德,德国主要30个大企业没有位于原东德部分的。为了寻找好工作,东部年轻人都奔向西部。 南德意志报评论说即使到今天东部和西部之间还存在心灵的沟壑。 根据德国报纸分析,人种差别的暴力事件集中于原东德部分。
个人分类: 时事|2570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阿姨对德国的讲法是错误的
gordon 2016-4-8 05:16
除了英俄争霸外,其实还有一个 “英德争霸” 德国并非一定要挑战英国的霸权,而是英国封了德国的路。 就是现在这个 “黎凡特” 问题 。 德国其实有一个修铁路的计划,从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伊拉克-科威特 出去 结果英国直接让科威特独立了,把海岸全划走了。 注:不过 “黎凡特” 一直都是问题,跟德国倒是没啥关系。还有它要通过伊斯坦布尔海峡,难度太大。 ********************************************************************************** 英德的根本冲突,还在于美国独立及其以后的一系列战争 导致了英国丧失了西线贸易,只好死守东线贸易。 德国这条铁路,直接把 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贸易占掉了。 那英国还混什么 真正的矛盾在这里,还不仅仅是海军。 注:当然现实可能不是这么清晰,德国的发展也是乱七八糟的,左冲右突,各种尝试吧 ********************************************************************************** 这里面反而是俄罗斯冲出来了,虽然西伯利亚大铁路,受到日俄战争的狙击,但它冲出来了。 除了一个孤悬海外的美国,还有一个俄罗斯也是冲出来了。 ********************************************************************************** 不过 “黎凡特” 一直都是问题,跟德国倒是没啥关系。还有它要通过伊斯坦布尔海峡,难度太大。 就跟 “欧洲的争霸 怎么跑到中国这边来了” 一样。 因为拿破仑有个计划,就是准备从陆路攻击英国的印度殖民地。沿着 亚历山大大帝的老路 亚历山大就是沿着山地走,因为希腊世界以步兵为主,规避波斯骑兵。拿破仑是为了规避英国的海军,异曲同工。
1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希腊的旅游胜地
热度 18 财迷心窍 2016-2-4 22:52
这是希腊的Lesbos岛,旅游胜地。 落日下非常美丽 最近又有了新景致 这是啥?近一点 还看不出来?那就再近一点 再近一点,这回认出来了吧 是废弃的救生衣堆成的山。这堆救生衣足足有5米高,占地达10英亩。 猜猜救生衣哪里来的?没错都是叙利亚难民用过的,上岛后被抛弃的。 仅仅Lesbos一地,1月9日当天超过了5000叙利亚难民上岛,1月份平均每天有2000难民。 相比而言,德国境内一共才多少?想要的话,希腊有点是。 当然难民们在希腊根本就上不了新闻,到了德国才能被媒体们关注。 回想下不到一年前被媒体们嘲笑的希腊人吧 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20150311/163521698238.shtml 希腊国防部长Panos Kammenos称,如果欧盟停止对希腊的救助,希腊将向包括叙利亚圣战组织在内的移民,发放出入欧盟申根区所需的文件,用移民浪潮打击欧盟。 这话显然是媒体歪曲的,因为希腊人根本就不用做任何事情,难民就会高高兴兴的自动的离开希腊。
830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日本的人口 —— 中国为什么能学日本?(转)
gordon 2015-12-13 07:02
注:中国改开后的发展轨迹和日本很像,那中国为什么能学日本?有人论证过吗? ************************************************************************************** 日本从1920年起,每10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国势调查”。 “国势调查”每10年进行一次大规模调查(以调查实施年10月1日凌晨零时为调查时刻),每5年进行一次简易调查。 而在调查实施年之间的人口动向则发表于总务厅统计局的《人口推算月报》与《人口推算资料》。 每两次“国势调查”的中间(5年)进行一次简易的调查。 根据1920年进行第一次国势调查,当时的日本人口为5596万人。 日本人口的增长经历了明治维新以前的“多生多死”、明治维新以后至战前的“多生少死”和战后的“少生少死”这样三个阶段。 从“多生少死”转为“少生少死”的原因是,明治维新以后,随着工业化的进展与经济的增长,国民生活较之过去有所提高,公众卫生条件也有所改善,从而导致死亡率下降。但是,人们对结婚、生育的传统看法仍然倾向于“多生贵子”,因此形成了“多生少死”的局面。 人口增长率从1880年的0.76%提高到1900年的1.18%,1915年的1.4%. 人口增长率提高的原因固然与出生率上升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因为死亡率的下降。 注:打了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率终于上升了。呵呵 第一次世界大战 (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 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 实际上很多事情都很简单,不要想复杂了。 中国的很多事情也很简单,你想复杂了。 7000万:4万万同胞=7:40 苏联和蒙古国起了很大的作用,沿着大清的旧路走不了,只能纵向下走,中国的地势呢是西高东地, 历来统治者都是出自西部或者北部 。 它占领东部有什么用啊 (清王朝是山海关挡着,没入关,是从蒙古往西去。 入关前,规模已经和明王朝差不多了 ) 注:近代这个规律不成立,因为弓箭马匹已经不是战略物资了,工业化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钢铁煤炭铁路。(当时没有发现石油;更为准确的说,石油没有大规模开发) 所以说,到达陕北运气好嘛,你懂的。 ************************************************************************************** 抗日战争也不是甲午,清政府动员不起来那么多人。奥匈帝国直接崩溃了,不敢动员。 清政府编练新军,武昌起义它也直接倒了。(士兵成分发生了变化,骑兵也不是主要兵种了) 日本一直是支持中国革命的 ,黑龙会一直就是干这事。(孙中山先生,别说了) 二战结束后,黑龙会被定义为极端右翼组织,而于1945年9月13日遭盟国占领当局取缔。 ************************************************************************************** 二战开始前的1936年,日本本土人口第一次突破7000万大关,同一年的德国人口6700万。日本的人口总数略多于德国。可是两国的人口年龄差异却更为 巨大。1921年,日本出生了201万婴儿,同一年,德国只出生了158万人。到了1936年,日本年度出生人口增加到近225万,而德国则跌至不到 128万。从1921年到1936年,日本出生人口累计超过3400万;而德国同期仅出生1960万。尤其是希特勒上台前,由于经济危机,年度出生人口一度跌到100万以下。 究其原因,战前德国已经是一个相当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家庭结构开始向“少子型”转变,其 在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下的承受能力也特别脆弱,导致出生率暴跌 ; 而 日本农村社会基础相对稳固,家庭基本还是“多子型”结构 ,加上夺取了中国东北的巨大资源,其抗击经济危机能力也大为增强。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第一 次世界大战使德国死亡了200万青壮年人口,直接大幅度拉低了出生率。而日本仅仅死了数千人,其影响可忽略不计。 综上所述,与日本比较, 战前德国算是一个“老龄化”社会。估计其适合服兵役的人口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二左右 。 但德国的动员率却要大大高于日本 。一般认为,二战期间德国军事人员总数在1700万左右,而日本只动员了900万左右(包括军队雇员在内)。据说日本的实 际参军人数可能更少。因为900万是累计动员人次数。日本普通陆军士兵的服役年限一般是2年,很多人在长达8年的战争中有过退役后重新征召入伍的经历,有 些人甚至多达三次。 日本所维持的军队规模也大大低于德国 。至1941年,日本全军约250万人,德国却高达730万,几乎是日本的三倍。1943年,德国军队规模超过 1000万人;而日本陆军仅仅比1941年增加了20多万,陆海军总数约300万左右。只有德国的三分之一。直到战争最后两年,日本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总 动员,仅陆军就征召了450万人。战争结束时,日军总规模超过700万(其中400多万集中在日本本土)。由于天皇在1945年8月14日接受波茨坦公 告,这只庞大军队(除东南亚部分地区和关东军等部队外)几乎未经战斗就遣返解散了。尤其是日本本土的400多万军队,几乎是直接回家。 日本动员率较低的原因,从经济角度说,在于日本农村和劳动密集型的小型工业,都需要大量人力,因此不能征集太多军队 ;从政治角度说,日本国会长期以来对军 事预算和动员规模仍有相当的限制能力;从消耗角度说,自1937年到1941年底,日军打了4年半战争,只死了19万人,而德军自1939年到1941年 底,打了2年半不到,已经死了近46万人。故而战争初期日军人力补充方面的压力远不如德国那么迫切。 人口损耗方面,德国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了700多万人,其中530万是军人。日本死了300多万人,包括230万军人和军队雇员以及武装移民和驻外公务 员等等。德国不仅死亡总数超过日本一倍多,还有数以百万记的伤残人员。而日军的大部分伤员病员直接死在战场上(特别是在丧失制海权的东南亚地区,伤病员无 法后送),回国的残疾者很少。 由于德国所需要维持的兵力规模过大,消耗也巨大,其对“人种”的要求远不如纳粹政治纲领所标榜的那么严格 。按德国1999年公开的数据,大战期间死亡的 530多万德国武装人员中,来自1937年德国疆域的只有445万,另外86万余人来自奥地利以及其他地区。而据苏联1956年的报告,大战期间俘虏的 270万德国军人中,“德意志人”只有不到240万,非“德意志人”中,约15万是奥地利人,约6万是波兰人,其余则来自南斯拉夫法国等等。据说甚至有犹 太人被征入德军。由上述资料推算,德国全部1700万军事人员中,可能有约200万来自1937年德国疆域以外地区。 日本的征兵标准比德国要严格很多 。虽然二战期间也征用了约45万台湾和朝鲜人,但其中25万是军队雇员(所谓“军属”),只有20万是军人。征集朝鲜“志 愿”人员成为正规日本军人,是自1939年开始的,主要用于中国和缅甸战线;征集台湾“志愿兵”是1942年,大部分被送往澳大利亚以及海南岛战线。 战争 尾声阶段,日本才开始征集朝鲜和台湾籍义务兵 。其中大多数尚未参加战斗,战争即已结束。最终,日军中的朝鲜以及台湾籍军人和军队雇员,一共死亡了5万余 人。 在罗列和分析了上述资料后,要问笔者有什么结论和看法,恐怕是非常复杂的。但有一点结论是肯定的:综上所述,二战前夕,德国的军务以及劳动力适龄人口,大约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二。而 战时德国的动员率却超过日本一倍多,人口损失也超过一倍多 。 按出生率假定,日本男性青壮年人口2200万,则德国只有1500万;日本损失200万青壮年人口,总数减少到2000万;德国损失600万(包括残疾),减少到900万。则 到战争结束后,日本幸存的男性青壮年约超过德国一倍多 。 战争前夜的德国,作为一个趋于老龄化的社会,其人力资源储备客观说并不足以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 。希特勒因此希望打一场快速战争,把人口损失控制在 一战规模(死亡约200万)以下。结果完全落空,几乎整个德国都被送进兵营。700多万人死去,1100万人被关进战俘营,数百万人残废。巨大的人员伤 亡,使德国人口从战前的7000万暴跌到6400万,更是几乎耗尽了本来已经不多的青壮年劳动力。 以至于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国只能最大限度利用女性劳 力资源。 而日本,却是一副截然不同的景象。 由于战争初期动员人数较少,作战伤亡较小,日本依然保持了人口增长势头。直到最后2年实施总动员后,年度出生人口才降低 到200万以下 (1945年190万,1946年不到160万)。但总体来说,战争期间其人口还是从7000万增加到7500万。 而随着700多万日军从 兵营或海外回归,日本人口增长势头又进一步加剧。1967年正式突破1亿大关。 二战前夕,德国和日本人口只有较小差距。今天,德国人口约8000万,年度出生约60万;日本人口约1亿2000万,年度出生约100万。 截然不同的人口构成,直接影响了战后德国和日本的发展轨迹 。虽然德日都在冷战中扩张自己的经济实力,西德和东德甚至被美苏两大阵营作为展示各自“优越性” 的“橱窗”而下血本投资。但 拥有更充沛更廉价劳动力的日本 ,却比德国更好的抓住了机会。结果, 战前经济规模远不如德国的日本,在战后轻易超越了前者 。从这 个角度来看,不能不感叹昭和天皇实在是一个深谋远虑老奸巨猾之人。 另一方面, 青壮年丧失殆尽的德国,在美苏的双重统治下,显得低调而沉默,其国内政治氛围也相对萎靡 。而“年轻”的日本,却在“突破战后体制”目标的诱惑下,经历了一轮又一轮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思想和社会运动的洗礼与激荡。 今天的日本,也如战前的德国一样,不再年轻。但“突破战后体制”的雄心,似乎并未减退。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却有规律可循。
2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德国的Catch me if you can.
热度 22 fcboliver 2015-12-5 20:39
大家想必看过这部电影吧,莱帅(胖)扮演的造假分子,分别用飞行员,医生的职业来躲避FBI的追捕。 德国某男护士,近日因为伪造证件及头衔罪被警方逮捕。他5年来一直使用伪造的医生身份行医。最近一份工作是邮船上的驻船医生,月薪7500欧元。
614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德国默老太太的秘密终于被我发现了
热度 38 寞洑 2015-11-19 01:34
德国默老太太的秘密终于被我发现了
德国默老太太在法国发生暴恐事件后,依然一意孤行,着实令人费解,仅用缺乏劳动力和充满爱心很难解释。 因此不得不让人怀疑她确实如某些人指控的,她是欧盟之父 之一康登霍维-凯勒奇的忠实信徒,凯勒奇设想将来的欧洲将只出现一个种族,欧亚非人种,其他种族都要消失。按照路线图,下一步德国应该关注非洲黑叔叔的问题了。
412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希腊,拉磨转圈的小毛驴
热度 18 寞洑 2015-7-20 21:22
下图是欧盟救助希腊的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比例,可以看出,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5%以下,希腊钱都在还新债旧债的利息。最近的报道显示,欧盟这次贷给希腊的70亿欧元,今天还债后已经消耗殆尽。 希腊的政府是失败的,政府贪污,人民不想干活,不交税,而且更关键是国家还严重的贫富不均,穷人确实在苦难中挣扎,可是赖谁呢?当年投票的时候他们也是投给送好处最多的党。 德国,救希腊,活雷锋?把容克想的太简单了,就是拖住你的经济,把你变成一个永远拉磨的小毛驴。 如何让欧盟变成一个真正统一的实体,而不仅仅是一个大家都用欧元的货币联盟,让我们从希腊开始。
668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默大妈是冷血还是讲德国式的规矩?
热度 34 燕庐敕 2015-7-17 16:00
默克尔拒绝申请留德巴勒斯坦女孩遭批冷血(图) 2015年07月17日14:48 新华社 节目录制现场 节目录制现场   默克尔说哭巴勒斯坦女孩遭批冷血   由于气质高冷、话语简短、行事果毅,德国总理默克尔这位雷厉风行的欧洲政坛“铁娘子”受到不少民众欢迎。然而,近日她对一个巴勒斯坦女孩展现自己说一不二的气场后,却被德国媒体和民众批为“冷酷无情”。    【“你们要是都来,我们可受不了”】   据欧洲媒体《本地报》报道,7月15日,默克尔在与一群中学生录制“生活在德国”电视节目时,一个名叫里姆的巴勒斯坦裔女孩对她说,她一家人为等德国的永久居留权已经等了四年。   里姆说,因为父亲作为焊接工的临时签证已经到期,一家人将被德国政府驱逐出境,她在德国求学的愿望也将泡汤。   里姆介绍说,自己已经在德国东北部港口城市罗斯托克上了四年学,德语和英语都非常流利,还能说一些瑞典语。   她说:“看着别人可以尽情享受生活,而你自己却不能如此,这实在是太窝心了。和所有人一样,我也有梦想。我想(在德国)上学。”   里姆的“陈情”让默克尔吓了一跳,她愣了一会,然后对里姆表示:“我理解你,但是我必须说……政治有时是残酷的。”   “你是个特别好的人,但你要知道,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难民营里可有成千上万的人,要是我们说声‘你们都过来吧’,到时候我们可控制不了局面,”她说。   默克尔的表态让里姆流泪了,这时,默克尔快步向她走去,摸着她的头说:“你干得很棒”。   这时,节目主持人插话说:“我觉得真正的问题不是她干得棒,而是她处境困难,总理女士。”   默克尔回击道:“我知道她处境很难,所以想安慰安慰她。因为我们并不想让她们这些人过得如此艰难,因为她让很多人知道她最终的命运是什么……。”   【“默克尔,你的同情心掉了!”】   新华国际客户端看到,默克尔和里姆的对话视频被放到社交网站推特后遭到疯转,不少德国政客和网民在#默克尔摸头#的热门话题下,批评她在难民居留问题上表现得冷酷无情、没有同情心。   左翼评论员萨莎·鲁博发推称:“如果你觉得安格拉·默克尔是个好人,就看看这段视频好了。”   反对党绿党青年阵线负责人杨·施诺亨博也表示:“对着摄像头告诉一个小姑娘她的命运与你无关?丢人!”   该党高级律师卡廷·戈因艾卡德转发并评论说:“政府在难民政策上犯的错不是摸摸头就能摸没的。”   网民杰夫·曼恩称:“面对痛哭的小难民,默克尔拍拍头后让其滚蛋。真是无语……。”   马提亚·格兰蒂斯更指责说:“默克尔,一个基督徒,竟没有同情心,对现实世界也不了解。心碎。”   【默克尔的n次失言】   对于网友指责,默克尔公关团队第二天在“生活在德国”节目网站上紧急发表声明称,里姆不是因为默克尔无情才哭,而是被德国政府简化避难程序的计划激动哭的。   声明最后称:“节目结束后,所有人都在鼓掌。”   这一表态不仅没有平息网友的批评声浪,反而让事态更加激化。网友雷内·沃尔特讽刺说:“默克尔还不如封了视频呢。她的公关团队里是不是混进黑客了?说不定哦。”   最近,默克尔在诸多社会问题上的表态屡屡得罪网民。新华国际客户端曾报道,她近期在接受德国网络红人勒·弗洛伊德专访时表示,反对同性婚姻,她认为婚姻只属于异性恋人群。(记者朱东阳,编辑王丰丰,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1118 次阅读|27 个评论
分享 “克鲁格电报” —— 为什么英国把火发在德国身上?
热度 1 gordon 2015-7-5 21:29
注:有学者,对第一次大战爆发原因中 “英德贸易摩擦” 提出新的看法。 英德之间的贸易摩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英国攻击德国时矛头也正是对准这一点, 但宣传英德贸易竞争的文章和小册子绝大多数是在克鲁格电报之后才出现的,此前英国舆论对这种竞争并未太多留意, 因此用这来解释英国公众的怒火至少是不充分的。 实际上,从1893年的暹罗危机开始,英国在外交上一直诸事不顺,国内社会对此普遍不满, 而美国总统克利夫兰的声明更是大大加重了这种伤害。但是,英美之间同种文化渊源还是起了作用, 使英国人倾向于宽恕美国人的所作所为。此外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那就是 自1890年起,美国的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英国 , 英国向美国发泄怒火明显不智。 但是这种不满情绪需要一次发泄,克鲁格电报恰恰为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约瑟夫张伯伦就深谙这一点,在1896年1月4日,给索尔兹伯利的信中他写道:“对哪一个敌人进行反击是无关紧要的, 要紧的是我们应该对其中的某一个进行反击。” 另外,德国当时的海军力量大大弱于法国和俄国,英国的敌意此时放在德国身上是最安全,也是最适宜的。 注: 美国总统克利夫兰 做了同样的事(英属圭亚那和委内瑞拉的边界争端),但英国就是把怒火发到了 德国身上。 ********************************************************************************** 在分析 1840年鸦片战争时,知道一个事实, 英国为了发展东线,而放弃了西线 。 就是 打下中国,放弃美洲的利益 。 在东线上,英国和德国的矛盾;要比和美国的矛盾大的多。 西线早就放弃了嘛 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和德国是盟友。 ********************************************************************************** 说到当下的中美冲突 实际上,中美没有根本性的冲突。发展策略不同。 但是美国这个对手啊,它不接受 “平手棋” ,即使是理论上的 “和棋” ,它也要凭借自己某一方面的优势或者 经验老到,想赢这一局。 这一点在朝鲜战争谈判中表现最为明显。 反正不犯低级错误, “不松懈” ,就对了。
15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 “蒋介石的军事” 能学习 “德国” ?(转)
gordon 2015-7-5 10:04
这个事啊,要从德国的体制说起。 从帝国与各邦的关系上,德国则是一种联邦制与中央集权制的混合体。 一方面,德意志帝国包含的统一因素并不多,表现为一种松散的联邦制。比如从主权上看,各邦君主是国家主权的共同享有者, 仅仅在国际交往中皇帝才是德国唯一的主权代表。 这一点在皇帝称号的确定上就可看出。 1871年帝国成立时威廉一世试图使用“德国的皇帝”(Kaiser von Deutschland)这一称号, 但由于其含有对其他各邦拥有主权的意思而被巴伐利亚和符腾堡国王拒绝,最终改为只具有民族意义的称号——“德意志皇帝”(deutscher Kaiser). 在军队构成上,德国最重要的军种就是陆军,而陆军是由几个主要邦的陆军凑起来的,平时主要向各邦的君主负责, 战时才形成统一的德国陆军并由皇帝行驶指挥权。一些重要的军事机关也属于邦,比如 所谓的德国总参谋部,实际上它真正的名称是普鲁士总参谋部 。 注:我们首先要记住的就是这个人, 马克斯·鲍尔(Max Bauer) 这都是机缘巧合, 马克斯·鲍尔 以前在苏联工作,是苏德合作的参与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炮术专家 ********************************************************************************* 君主与代议机构 帝国国会和各邦议会的关系是按立宪君主制的原则决定的, 即君主是唯一的主权代表,拥有充分的统治权,特别是在军事、对外政策等领域,君主拥有一人专断的权力。 军事上,皇帝沿袭了普鲁士那种“士兵国王”的传统,军队只效忠皇帝而不效忠政府,军队的指挥权完全属于君主。 在外交方面,除部分有关贸易、交通、关税等国际条约需要帝国国会同意外, 其他国际条约(特别是同盟条约与合约)只需皇帝一人批准。在宣战问题上,只要帝国本土未遭直接攻击, 皇帝只需取得联邦参议员同意就可以宣战,而不需要经过帝国国会的批准。 事实上,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皇威廉二世甚至没有获得联邦参议员同意就宣战了, 联邦参议院事后追加了同意,这才使宣战行为合法化。 ********************************************************************************* 在德意志历史上,以王朝为基础的分立主义根深蒂固, 对王朝的忠诚一直是比民族认同更为牢固的纽带 。 对此,俾斯麦在其《思考与回忆》一书中指出:“在王朝的家庭统治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特殊的民族性,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包含各种不同成分,它们的组合既不是以族的相同也不是历史发展的相同为基础, 而 完全是以这样一种大可争议的事实为基础 :即由王朝借助亲属关系、 共同继承关系或在选举皇帝时从皇室获取继承权等来达到加强和继承的权利。无论这种小邦分立的组合的起源是什么, 它的后果总是: 各个德意志人随时准备用火与剑同自己的德意志邻居和同族人搏斗 ,如果发生连他本人也不理解的纠纷, 只要王朝有令,就亲自把对方置于死地。”
1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德国,请走下神坛,一个在德中国留学生的所见所闻(转)
热度 15 gordon 2015-6-29 00:00
注:我当时说这个事是推断,西欧这个发展模式啊,从荷兰开始都好多年了,日本仿的是英国。所以我觉得 把工业作为高端不合适。竞争是一个综合性的竞争,产品的组件是分层的,整体成本下来就好了。还有一个是 差异化竞争总比面对面竞争好。国际环境也有利 现在看,确实如此。德国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 ****************************************************************************** 注:兄弟在化工厂做过 OSA 和 环境14000 , 有些事情不是说不能做到,但是成本很高。 不喝生水是对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国内老是炒作 自来水可以直接喝,二逼了,还是咋了。 ****************************************************************************** 注:小留写的。 楼主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就读一所FH,翻过来叫应用技术大学,学的是机电专业。在德国一年多了,就跟大家介绍下真实的德国吧。   楼主初中时就是元首粉,(现在不是了),高中就自愿周末去学德语。现在国内把德国吹得天花乱坠,楼主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先说说德国的铁路吧。楼主经常坐德国铁路,和许多人一样,第一次坐都有火车准时,人们自觉购票的好印象。   但是时间一长,很多事情暴露出来了。   德国火车经常晚点,3月份复活节,楼主出去玩,4次车有3次晚点,其中一次还导致我错过换乘,结果多花2小时多换一次车才顺利到达目的地。   这绝对不是运气不好的问题,15分钟内的晚点楼主都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一次楼主从威尼斯回慕尼黑,火车在因斯布鲁克莫名其妙停了3个小时,没有广播,也没人通知,回到慕尼黑已经凌晨12:30,导致楼主夜宿火车站,因为德国12:30后就基本没火车了,而我本来要在慕尼黑换车的。德国火车站的候车厅深夜是关闭的,楼主曾多次因为晚点而夜宿火车站,也就是说,楼主只能在室外过夜。慕尼黑火车站的两边出口全是乞丐和流浪汉,还好有家汉堡王,使得我有个地方能坐到天亮。   再说说坐火车查票的事。德国火车站是不检票的,只有车上会查票。听着很NB,但实际上让人很不爽,因为即使你睡着了,查票员也会将你叫醒,如果你坐车超过3个小时,那么被查个3次票也是很正常的事。也就是说,你压根就别想在火车上睡一觉。   接下来说食品,总体来说,德国自产的食品其安全是有保证的。但是很多蔬菜,水果来自欧洲其他国家或非洲及拉美。这就说不准了。   曾有学生剥橘子,因为橘子皮上残留农药,结果中毒引起全身皮肤反应的。而且,据楼主了解,还有国人在德国做假奶粉往国内卖的。   再说说水,很多人都说欧洲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喝的,对此楼主持怀疑态度。德国房子的自来水管道热水和冷水是同一根,但是热水是循环水,放出来跟淘米水一样是白色的。楼主在巴伐利亚多地发现,如果用冷自来水洗杯子,如果不擦干,第二天杯子上全是白色水垢,不再洗一遍都不敢用。而且 德国人从来不喝自来水 。   再说说网络和媒体吧。首先很多人都知道的,在国外是不能随便下载东西的,楼主的朋友曾因下载时上传数据收到5000欧的罚单,后来找律师才解决的。   同时,很多国内的视频、音乐都无法收看或收听,比如百度音乐、体育比赛视频、及国内能在线看的欧美电影等。举个例子,优酷上的《狂怒》在德国是看不了的。   如果电影院看过后还想看,那就去买正版盘吧,25欧起。   再说youtube,如果你往其搜索里输入“中国”二字,他就会给你推荐大量的轮子节目。   说到媒体,与国内几乎绝大多数人对德国持好感相反,绝大多数德国人对中国是没好感的。   因为德国的电视、网络媒体、乃至教育,几乎都至介绍中国的负面新闻,在楼主的印象里从来没有关于中国的正面消息。   这就决定绝大多数人对中国的态度。举个例子,几乎所有德国人都认为国人喜欢吃狗肉,而且楼主还被多次问过这件事,可见他们对中国的了解程度。   另外一点,从某世界最大视频网站的视频评论上也能看出很多端倪。楼主从来没看见过有德语的,类似“喜欢中国”,“加油”一类的话,看到的都是"schei?e chinesen"一类的。但是他们对于脚盆鸡的评论则完全相反。真是呵呵了。   国内为什么把德国吹上天呢?首先,德国的确很多方面做得非常好,即使在欧洲也是佼佼者。更有一点是因为国内喜欢拿德国和日本作对比,以显示出日本在对待历史问题上的错误。   但是在德国在认罪道歉上真的那么到位吗?美国为了冷战需要,重新武装日本,纵容日本,难道在欧洲对德国就不是这样了吗?   德国人的确做得比日本人好很多,但是很多问题也都是不了了之的,欧美国家之间的政治同样肮脏!   希腊前段时间提出二战索赔要求,国内很是冷嘲热讽,可是希腊人真的是空穴来风吗?   德国人内心里的恶魔真的死了吗?世界上有哪个民族能完全重塑自己的?我说不出来。   如果你在德国呆过一段时间,你就会知道,德国人对于1933-1945的历史可自豪着呢,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说说德国的医疗吧,楼主曾经陪过2次人去医院看病。都是在德国交流的国人。   第一个因为肚子疼,学校里的德国老师还开车送我们去的医院,开始很是感动。该医院还是慕尼黑工大下属的医院,医院里除了我们3个人,没看见其他病人,一套检查下来,直到见到医生,拿到药,花了3个小时。   德国医院开药不像国内一盒一盒的,护士会把药剪下来,就给你几粒,告诉你怎么吃,什么时候吃。看完病不用马上付钱,也不能马上付钱,医院会把账单寄给你。然后汇款还钱。   搞笑的来了,我们还在医院里,还没检查完,已经下午4点了,那个送我们来的德国老师说他下班了,然后就开车自己走了。。。。。。。。   第二个是因为小腿上被不知名生物要了,肿的像个馒头。医院里还是没有其他病人,我们检查完后在房间里等了45分钟医生才来,并且一口咬定他的腿是碰撞所引起的。   第二天去医院换药,换了个医生,新医生则说这是被虫咬的。。。。。。   医院还给了一副拐杖,开始以为是借给我们的,结果只要用过这幅拐杖你就不能再还给医院了,你必须花钱买下它。医院的说法是,只要用过了,考虑到安全原因,医院不会再收回。   再说说楼主对德国和欧洲总体的观察吧。   1.欧盟其实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具,用以固化欧洲各国的地位,说白了,谁是老板,谁是打工仔,把身份名正言顺的定下来。东欧、南欧国家虽然能从中拿到好处,但只要欧盟在,其打工仔的身份是再也改变不了。   2.欧洲发达国家已经到了极限了,为什么?二战后的和平红利使得欧洲快速恢复,而苏联解体,使得他们收获大量胜利果实,将东欧彻底拿下。但是随着俄国的恢复,冷战的胜利成果也消耗殆尽,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倒退,一些国家则陷入停滞,一些则缓慢前进。楼主看来,除非新的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或是重大地缘变化,否则欧洲很难再有大的发展空间。   3.欧洲各国自身的问题一大堆,楼主特别想说民族问题。德国为例,几乎每个火车站,超市旁都有土耳其人开的小餐馆,德国小学至大学里更是有大把的土耳其人,用尾大不掉来形容很是恰当。   之所以还没有出现大问题是因为:   1.德国经济、社会依然稳定。   2.土耳其移民数量还不是特别多,但其人口仍在不断增加。   3.德国人由于过去的历史,对于种族问题比较敏感。   由于德国,包括欧洲的政治环境,决定了欧洲人对于北非、西亚移民只能通过入境控制来限制其人口,但是非法移民以及定居者的数量却不断增加,可以说,这绝对是一颗定时炸弹,并将永远伴随欧洲
6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德国的新人文主义
热度 1 gordon 2015-6-14 19:34
在精确科学上,发展要比其他领域稍晚。 对于人文科学,发展的起点是1810年 柏林大学的创立。 人文科学得到新人文主义学说的支持而繁荣了,这种学说主张人格的自由成长,而对精确科学没有兴趣。 注:鱼儿是最后才看到水的 ***************************************************************************** 高斯 可能有这样的人,他们疑惑,何以高斯花那么多精力于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何以要在没有引导或帮助之下,去重新克服所有那些困难,而这些困难早已克服,本是这门科学的普通知识。 我反对这个意见,而要最强烈地祝福“独立发现” 对于个人的成功发展,获取知识所起的作用,比发展能力所起的作用要小得多。 ***************************************************************************** 有一类数学家认为,在自己的领域中,他本人是一个独裁者,认为这个领域是他们按自己的意志创造的; 另一类则从下面的概念出发:科学本来就以理想的完备状态早已存在,留给我们做的事情只是在幸运的时刻发现它的有限部分。 对于他们,创造性的本质并非按自己的判断去发明,而是找出那些永恒存在的东西。 创造不是一个自己已经意识到的过程 ,而是一种自由地赋予他们的灵感,与意识和意志都没有关系。 注:艺术本来就存在,我们只是去掉它的多余部分。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zQxMjg1OTQw/v.swf
3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德国的年轻一代不该为屠杀犹太人的历史负责吗?
热度 29 fcboliver 2015-6-14 19:24
在一个德国媒体的内部讨论会上,一个27岁的博客作者希望,不要一提起以色列就把德国得历史角色牵扯进去。德国驻以大使立刻回应到:“即使作为一个年轻人,也因该认识到,你们的存在是同一个历史的大环境有牵连的。”这是我至今听到,现代德国对2战反思的最佳论述。 原文为,“Auch junge Leute können begreifen, dass sie Teil eines größeren Zusammenhangs sind."遗憾的是,我不能找到恰当的词翻出这句话。
862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德国输了点球
热度 11 gbdashen 2015-6-14 13:17
2015世青赛四分之一决赛,马里队点球淘汰德国。。。德国队上次点球失手是啥时候的事了?印象中很久很久以前,捷克,恩,应该叫捷克斯洛伐克队,曾经点球赢过德国,恩,应该叫西德队。
67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靠!杨白劳不仅不还钱,还来继续借钱了!快跑!
热度 40 寞洑 2015-5-12 20:53
靠!杨白劳不仅不还钱,还来继续借钱了!快跑!
希腊财长: 快,麻利儿的,把钱交出来,我们家喜儿今晚要吃红烧肉呢! 上,希腊财长,下,德国财长!
1126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希腊向德国索赔2800亿欧元,要求2年内付清。
热度 36 fcboliver 2015-4-8 02:26
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向法西斯开炮!
954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法国德国意大利同意加入亚投行
热度 37 燕庐敕 2015-3-17 09:48
 欧洲官员们表示,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均已同意效仿英国,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简称:亚投行),重创了美国试图阻止主要西方国家加入该银行的努力。 另外,澳大利亚声称,因为中国的努力,改善了亚投行的管理,澳洲考虑加入亚投行。之前,澳大利亚宣称担心亚投行的管理,所以一直在担心。 解读:亚投行背后的美中较量(来源:新浪财经)   英国《金融时报》   由中国牵头的新的开发银行的成员资格引发了英美之争。这场争执是美国与中国之间一场日益加剧的激烈竞争的序曲之一,而美中竞争的核心内容是:谁将书写21世纪全球经济规则?   奥巴马(Obama)政府对上周四英国决定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简称亚投行)的创始成员表示愤怒。亚投行由中国牵头,资本规模达500亿美元,最终可能会与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世界银行 (World Bank)形成竞争。   英国将成为第一个加盟亚投行的七国集团(G7)经济体。在亚投行努力创建之际,英国的加入将对该行的信誉和潜在资金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家新的亚洲银行是中国一个宏图大志的一部分,中国欲打造新一代的金融和经济机构,让其在亚太地区、并可能在世界其他地区拥有更大的政治影响力。   位于华盛顿的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的高级研究员埃利•拉特纳(Ely Ratner)表示:“这场争执的核心,是对主导亚洲经济和政治的规则、规范和制度的一场长时间竞争。”   除了亚投行,中国还是去年成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主导国,此外中国已宣布投入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Silk Road Fund),对将中国连接到中亚的项目进行支持。   中国这些新举措全都是为了满足一个越来越大的资金缺口,即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据亚投行的直接竞争对手之一,位于马尼拉的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估计,未来十年东亚地区需要8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以保持经济增长。   但中国的这些举措,也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位于华盛顿的机构构成政治上的直接挑战,自二次大战后成立以来,这些机构一直由美国主导。   美国对在亚洲地区建立一个新的经济架构也有自己的计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一份正在谈判中的12国贸易协定。结合美国正与欧盟(EU)讨论的那份单独贸易协定,美国的整体战略是建立一套 新的全球贸易规则,就知识产权、国家补贴和环保问题设立更高的标准,而在所有这些领域,中国和美国都存在利益和处理方式的分歧。   位于华盛顿的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的中国外交政策专家孙云(音译)表示,中国在试图建立亚投行时已经面临一些内部挑战。官员们已承诺,新银行提供资金时不会像世界银行那样官 僚,但他们也意识到,其他银行所采用的严格条件,部分是为了防止不明智的贷款、以及保持较高的信用评级。   孙云补充说,中国已经有一些利益集团在施压,要求利用亚投行贷款“推进中国的经济议程,特别是推动中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而中国的外交政策战略专家则认为,亚投行“应该支持中国的战略利益,给予不尊重中国的国家较差待遇”。   冷战时期,美国曾面对过华沙条约(Warsaw Pact)下有组织的政治和经济集团。但中国代表着一种截然不同的挑战,这一超级大国有能力与那些同时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国家一道,建立起国际经济机构、并 构建伙伴关系。拉特纳表示:“这对美国而言是一个新问题。即使美国本身不参加,华盛顿方面仅仅是反对这些新机构也是不够的,尤其是如果其他西方国家都在积 极参与。”   一些前美国官员认为,美国与中国展开的这场新的影响力之争,也伤害到了它自身。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敦促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它曾支持对IMF的份额分配进行改革,赋予中国更重要的地位。然而,这一提议在美国国会已经没戏了。   中国希望建立自己的金融机构,部分反映出中国感觉自己在现有架构中遭到排斥。
1020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希腊放风要没收德国在希腊财产
热度 40 燕庐敕 2015-3-12 10:34
真的敢干吗? 拭目以待。 前几天齐普拉斯装熊,这两天又能壮胆了?继续放风称1960年赔偿那个方案很多没涵盖到,问题是当时希腊政府签字没有呢?
948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今年德国又是暖冬
热度 27 洗心 2015-3-5 23:38
去年就是暖冬,造成春天毛毛虫大爆发。 今年难道又要接受毛毛虫的洗礼吗?
698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推荐德国电视剧《直面犯罪》(Im Angesicht des Verbrechens).
热度 12 fcboliver 2015-2-12 01:51
上周末把爱人和孩子送去丈母娘家。回到空档的家,打开Netflix,搜索18+。 结果让我找到了一部评分还不错的德国犯罪片《直面犯罪》。 本片以一个有俄国犹太人背景小警察M的故事为主线,揭露了俄国(乌克兰)黑帮在德国的种种罪行。片中的各种18+镜头,不亚于任何HBO美剧。 IMDB的链接 ps. 爱坛的影评该放在哪个栏目里啊?
1380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我在德国转机,去塞拉利昂“
热度 40 晨池 2015-2-9 22:57
今天加了一个高中同学的微信,他在卫生部工作,祝他一切顺利,早日归来。 据塞卫生部消息,截至2015年2月7日,塞共有确诊埃博拉病例8124例,其中2959人死亡;临床诊断病例287例,死亡208例;疑似病例2489例,死亡158例。
1408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德国穆斯林相关新闻几则
洗心 2015-2-1 04:45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35274-1-1.html
8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德国的反穆斯林运动
热度 6 洗心 2015-1-5 04:39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34770-1-1.html
8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和德国的不同
热度 1 gordon 2014-12-2 22:30
很多人老把中国和一战时的德国相比,呵呵 其实这两个国家有很大的不同。 德国人比较明晰,理性化思维比较重。中国人比较糊涂,模糊化处理问题的。 当然中国人这种糊涂造成了它的失败,但是这种失败呢促成它 后发制人的这种民族性格。 当然最主要的是地理因素,有比较大的纵深。 基本上来说,中国和德国是两个根本不同的国家。 **************************************************************************************** 中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的情况也根本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发生,根本原因并不在德国,而在俄罗斯。 沙皇总动员不停止,德国不得已只好一战。 现在看啊,根本没有必要,实际上德军完全可以击败沙皇军队。而不用绕道比利时,然后把英国也拖进战团。 这就是德国衰落的开始,二战不过是回光反照罢了。 注:德国完全可以击败总动员后的俄国,它和英国又有亲戚关系,到 亡国灭种的时候,还能把英国找过来。 其实就是为了争一点利益,搞那么大,实在是 很莫名其妙。 当然,有限战争的概念,还是在冷战中提出来的。 实际上法国也做过绕道 比利时,闪击德国的计划,只是法国放弃了。 **************************************************************************************** 1911年的法国,当时,被任命为法国战时总司令、最高作战会议副参谋长的米歇尔将军建议,在战争爆发时毫无顾忌地立即派大部队通过比利时,向德国右翼进 攻。然而,当时在法国具有最后决定权的是政治机构、战争部和总理。他们害怕这种对中立的破坏会在英国引起有害于他们的后果。米歇尔的进攻计划因此未能付诸 实施,而施利芬的宏大计划与米歇尔的计划可谓异曲同工。 我估计很少有人知道,法国也有类似的计划。 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是,不只法国总参谋部对德国的计划(这主要是指1905年完成的“施利芬计划”)一无所知,德国对法国的计划也同样知之甚少,因此无需 对原计划进行修正。从法国半官方的公告和逐渐透露出来的关于法国第10~15号作战方案中,看不出丝毫进攻意图。事实上,法国关于战争的设想一直到 1911年都从未变更过。 新的法军总司令V. 米歇尔 将军认为,任何德军的侵入将来自比利时方向,而不是通过阿尔萨斯—洛林难以通行的地区,他建议对作战计划作一彻底的调整。他规划法军将无视比利时的中立,抢在德军之前进入比利时。假使 米歇尔 的计划被接受,对立两军的主要进攻将会迎面相遇。但是他的计划遭到反对, 米歇尔 辞职,J.J.C.霞飞将军接替了他。 一个打了折扣并两头兼顾的“十七号计划”被采纳。法军的主力将立即实施两路进攻,分别通过蒂永维尔—梅斯地区的北部和南部,攻入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与此同时,两个法军军团准备转向于西面,以防德军果真破坏比利时中立。   霞飞过分依赖于俄军在东线与德军交战的能力,他还过分依赖和英国远征军的密切配合,并期望英国远征军加强法军的左翼。此外他还将赌注押在意大利放弃三 国同盟之上,这一点他赢了。而最为首要的是他和法军总参谋部大大地低估了德军可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法军认为德军现役部队不足以从默兹河以西实施进攻,他 们亦不相信德军的预备役部队不经进一步的训练即会被使用。实际上,德军训练有素的预备役部队可立即使用于第一线作战。因此德军实实在在而出其意料地在即将 进行的战斗中,对130万人的法军形成了3:2的数量优势。 **************************************************************************************** 德国是一个后发国家,前面还有英国和法国。 而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东亚的霸主。 日本和英国也不能相比,日本没有经历过大航海时代。英国在海外有大片的殖民地,例如印度。 实际上英国是一个大国,而日本是一个小国。 总体说来,我们的条件比当年的德国要好的多。 真正的麻烦在俄罗斯。 **************************************************************************************** 德国因为地理因素的限制,它想走巴尔干—— 土耳其—— 伊拉克 这条路,而在巴尔干它和俄罗斯矛盾很深。 俄罗斯是不想丢掉 往地中海的出口。 德国想斜着走印度洋这条路,和占领 埃及的英国也有矛盾。 日俄战争的时候,德国就怂恿俄罗斯向东方扩张,来缓解西线的压力。 日俄战争失败后,俄罗斯在巴尔干问题上也是没办法,只好总动员。 结果也没有挽救沙皇俄国的命运,东西线大败,最后爆发了激烈的革命。 注:科威特为什么独立啊,就是为了封锁 伊拉克这条路。 可怜的萨达姆,到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他估计不明白到底惹谁了。 这个阿拉伯走廊 啊,他占不住。 就跟南海一样,惹谁了,一群人跟你唧唧歪歪 **************************************************************************************** 他扶植谁都没用。 扶植印度有用,但是印巴分治的时候,把印度的屏障都分出去了。 印度就像中国的宋朝 ,呵呵 宋朝是把燕云十六州 分出去了,怎么搞都搞不成。 唯一值得考虑的就是俄罗斯 **************************************************************************************** 中国比较幸运的是得到两个地方,一个是北满,一个是旅大地区 北满俄罗斯占的时候,人口就少。如果俄罗斯停步于此,北满就不在中国版图上了。 贪心不足蛇吞象啊,结果引来了日俄战争。 占北满是维特的主意,斯托雷平改革以后,铁路就不从北满走了。 等于我们多了一块,人家开发好,不要的地方。 满洲也是,日本人搞的试验田。日本海军和陆军在方向性问题上有争论,也是留了一块地方。 最关键的是旅大地区,旅大地区又叫关东州,直属日本本土,还不属于 伪满洲国。 当然最主要是在大庆发现了石油,整个就轻松了不少。 战略上也有转圆的空间,也更超脱一些。 注:早年东北的货币和关内是不统一的。 东北当年是财政唯一能平衡的地方。不要以为光国民党超发货币,我们也发。打仗哪儿有不通货膨胀,不透支的。 没钱的时候,有一点钱就很值钱。 日本当年就是朝鲜银行为基准,发货币。 相当于美元和人民币比价,东北地区的货币就是美元。关内货币超发,贬值就行了。 日本各占领区发的票,不一样,以战养战嘛。掠夺多的地区,货币贬值嘛。 后方比较安稳的,币值都比较稳定。 很简单,金融不稳定,没办法生产。掠夺才能掠夺多少物资啊 **************************************************************************************** 游击战也是一样,也分区,各区的票不一样。 比如说核心区,和敌人反复争夺的区域。 还得去敌占区套购物资,还得和敌占区人民做生意,呵呵 不然持久,怎么持久。你就一个小生产,又不产工业品。 敌人闭关锁国怎么办? 当然他们叫 ”封锁“ ,鸦片战争怎么打起来的
2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上帝创造了意大利,就是为了坑德国
热度 40 大胖子 2014-12-2 11:52
上帝创造了意大利,就是为了坑德国
933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再解释德国的科学
热度 1 gordon 2014-12-1 15:26
德国发展那个科学是什么东西? 这个国内很少有人能回答,但是却迫在眉睫要回答的问题。 在19世纪科学的发展,主要是新人文主义渗透到科学的结果。 新人文主义认为科学的目的就在于,严格地培育纯粹科学,通过向着某一方面施加一切力量,以期达到一种高度专业化的前所未有的才华。 就是我们所说的 “压强” 。 注:就是华为总结的 “十一抽杀律” ,“末位淘汰制” 多少高人总结的 ,就是这,没有更优的。 最多人文关怀一下,抱抱 ******************************************************************************** 精密科学是本身就清晰的科学 确实,傅立叶先生有一种意见,就是认为数学的主要目的是对于公众有用,以及解释自然现象。但是像他这样的哲学家应该已经知道,科学的唯一目的是为了人类心智的光荣,而在这一方面 ,一个关于数的问题,和一个关于世界体系的问题,同样地有价值 。 这个东西又跟 美国长期脱离欧洲战场,体现出来的长期性结合在一起,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有钱和政治稳定,保证了长期性研究。体现了人的自由和解放。 这个实在是没的说,跟其它民族是跨代的差距。就是 英国海军的说法,等于第二名、第三名之和 。 注:这个新人文主义啊,跟1812年德国犹太人解放密切相关。 1812年普鲁士政府宣布中止对犹太人的歧视,并授予公民权。 ******************************************************************************** 犹太人是大学教程中的数学教师 狄利克雷虽然讲课,但是这个人比较内向。他是小班教学,讲的课也深。 真正的大班教学,并且拉近 科研和教学距离的是雅可比。 也就是所谓的 “哥尼斯堡学派” ,随着哥尼斯堡大学的毕业生散落在其它学校传播。 注:咱们国家竟然很少知道雅可比的,晕。 雅可比的领域跟谁差不多,3L 的勒让德。 雅可比这个人,非常活跃和强势。 他和狄利克雷是朋友 ******************************************************************************** 短期还是考虑有用,你没钱嘛,扯那么多蛋,也没什么意思。 注:科学,它是平等的。不是说你研究大的东西,比我研究小的东西,看上去,没有什么用的东西 更强。 我以前就转不过这个弯来,老想宏大。 受革命史观教育,呵呵 个人经验: 好的老师,性格 往往 性烈如火,听摇滚,壮汉。 由于受革命史观影响,对我影响最深的,反而是笑眯眯,拿着一个大茶缸喝水的老师。 但这个老师,不如 “ 神经病 ”老师 水平高。 脾气弱的这个老师,有些问题讲不透, 猛人 “ 三言两语 ” 把你点醒了。 很黄很暴力,很有性格,呵呵
27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马克吐温 谈 德国的大学 (转)
gordon 2014-11-17 13:48
一所成立于600年前的大学与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大学是两回事。1878年,马克·吐温来到海德堡那年,海德堡大学总共只有750名学生,70名教授。时至今日,海德堡大学的学生总数已超3万人,而且以每年3%的速度迅速增长。“事实上,在 马克斯·韦伯 的 那个年代,甚至一直到‘二战’刚结束的那段时间里,德国大学所奉行的是精英主义教育传统,适龄人群中只有5.6%的人选择到大学学习,这些人绝非来自劳动 阶级。而今天,德国适龄人群中进入大学学习的人超过40%,其他国家的比例可能还要高。大学已经变成大众教育。”施鲁赫特教授接受采访时对我说。他特意强 调,这种大众和精英的划分并不是以钱来衡量的,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教育背景和知识素养。   以韦伯为例,他的父亲,老 马克斯·韦伯 当时是柏林政治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在他家中举行的日常社交聚会中,汇集着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外交家、建筑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艺术家。他们所谈论的各种话题,对孩子们的启迪作用不亚于学校里的课程——虽然德国九年制中学的严格和全面教育举世闻名。   9岁的时候, 马克斯·韦伯 就已经 可以用拉丁语阅读、写作和会话;中学时他的阅读书目是斯宾诺莎、叔本华和康德;14岁生日还没过,他已经完成了历史论文《与皇帝和教皇的地位特别有关的德 国历史的进程》和《从君士坦丁到民族大迁徙时期的罗马帝国》;进入大学之前,他已熟读荷马、希罗多德、维吉尔、西塞罗、萨卢特斯等经典作家用希腊文和拉丁 文写就的名著。   施鲁赫特指出,虽然 马克斯·韦伯 属 于少数天才之列,但这种情形在那一代大学学生中却十分普遍。“韦伯大学时代的好友恩内斯特·特勒尔奇,当时活跃在海德堡的其他学者如齐美尔和耶里尼克,他 们的博学与高产程度都与韦伯不相上下,甚至还要超过韦伯。这是那个时代大学生和学者的一个共同特征。”正如马克·吐温写到的:“(德国)学生预科毕业时不 但受到全面的教育,而且学问扎实。这种教育不是似是而非含混朦胧的,它是烙上的,不会掉……外国学生都绕开这种预科,它的规矩太苛酷了。他们上大学是为了 在他们整个普通教育上加个尖屋顶。可是德国学生已经有尖屋顶了,所以他们上大学是为了加个某种专业性质的尖塔……大学生活的大量自由正是他们需要、喜爱, 并且真正懂得其宝贵价值的东西。”   对于这种精英教育体制下的大学学生,读书学习与斗剑、饮酒和旅游一样,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而不是通向某种生活的先决条件。充裕的家庭背景保证 他们可以不受时间尺度的限制,随时思考转换自己的方向,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完成毕业论文获得学位,或者,发现自己并不真心喜欢这种学院生 涯,转向其他更为实用的职业。在《海德堡岁月》一书中,尼古拉斯·桑巴特(Nicolaus Sombart)曾半开玩笑地开出一张成为知识公民的基本条件列表:   1万本书   3打哲学体系   2000种音乐作品   2万件造型艺术作品   1万条历史数据   5000本传记   20001条自然科学知识   要获取这样的基本知识,大概要花20年的时间,而且不只是记忆技巧的问题,还是如何有效工作的问题。以培养这种知识公民为宗旨的古典学院,与工业革命后帮助青年人做好职业准备的现代大学,根本是两种不同的事物。   然而,当时代开始加速度前进,根植于缓慢优雅的古老社会的精英式教育越来越受到挑战。当周围的世界都已改变,不变的缺陷变成靶子高悬在半空,显得那么触目突出,让人忘了它原本并不是凭空而来,也曾是大地上鲜艳明丽的一株花朵。   1918年底,在《以学术为志业》的著名演讲中,对着慕尼黑大学的学生,一群面对当时仅现轮廓的新的社会和政治秩序、试图寻找未来方向和意义的新一代, 马克斯·韦伯 冷静地做出这样的陈述:“在本质与外观两方面,旧时大学的构成方式都已成为幻影。”   他是什么时候发现这是个幻影的?这种发现本身,是否就构成了曾经令他痛苦纠结多年的原因的一部分? 注:现在明白民国那些学者了吧,他们很多留美以后,觉得美国的课程太浅了,然后又留德。 彭恒武对他为什么要从事物理? 是这么说的,除了干这个,其它不会啊。 在对二战清算的时候,总结出一条规律,就是那些从小从 “ 少年军校” 毕业的学生,除了干这个,什么都不会。 所以,二战后把日本的学制改了,当然这也有问题,就是专业能力不突出。 *******************************************************************************   周日下午,齐格豪斯兰德街(Ziegel-hauser Landstrabe)17号,灰色栅栏门向内敞开着,院子里却静寂无人。顺着扶梯登上二楼,赭红色的铁艺雕花大门紧闭,所有的窗户都垂着百叶帘。   站在阳台上,河对岸的古堡在西晒的阳光下呈现一种火焰的赤彤之色,圣灵教堂的钟声适时响起,婉转悠长。花园里暗香浮动,泉水琤琮。这样岁月静好的时刻适合吟哦诗句,比如歌德当年在海德堡写下的这首诗:   只要我们不丧失自我,   什么样的生活都可容忍;   我们尽可以失去一切,   只要我们依旧是我们。   一个世纪前,几乎就是在与我到达这里时同样的季节, 马克斯·韦伯 夫 妇搬进了这栋原本属于他外祖父的地中海风格的大宅。虽然只是租住,他却平生第一次对身外之物产生了深切的依恋之情。在经历了漫长的几乎看不到尽头何在的病 中流放时光后,韦伯撑了下来。在给妻子的信中,他写道:“它(疾病)将生命中人性的一面重新展现在我面前……这是我以前从来想象不到的。我可以借用伯克曼 的话说:‘一只冰冷的手使我得到解放。’过去数年,我病态的性情表现在我痉挛地抓住学术研究工作,好像这是一道护身符,但是我却不晓得我要用学术工作祛除 什么东西。回顾既往,这已十分明白,以后,不管生病或健康,我知道我将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样子了。我已经不再有需要去感觉到自己被繁重的工作所压倒。现在, 我最大的希望,是过一种充满人性的生活,并且尽我所能使我的宝贝快乐。我不认为这样子一来,我的成就会比从前我心中的机械劳动所生产的少。”   春天到来时,韦伯和玛丽安妮在花园里种下雏菊、丁香、报春花、郁金香、黄杨树和山毛榉,他们一起开辟了一个小菜园,在里面栽上豌豆和蚕豆。韦伯 不再那么频繁地外出旅行了,他忙着在花园里侍弄玫瑰,给烟斗藤和枸杞修剪枝蔓,每天都要花上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一个美好的初夏,他给母亲写信说:“在一直 多云的天空下我们现在拥有了圆满的灿烂春光;夜莺在树丛中歌唱。晚上我们坐在狮泉旁边,沐浴着月光;喝茶的时候和特勒尔奇夫妇坐在一起的一个朋友边拉小提 琴边唱——我们非常快乐。”   他又重新能够阅读和写作了。在学生及好友埃德加·贾菲(Edgar Jaffe)——艾尔泽·贾菲的丈夫——接手重组的《社会学和社会政治学文献》(Archiv für Sozialwissenschaften und Sozialpolitik)杂志上,韦伯发表了许多长达数万字的文章,话题从俄国革命到罗马帝国的衰亡,从美国的新教伦理到中国的老庄。与此同时,他还 为《法兰克福报》等报纸撰写时评和政论。《韦伯大全集》的主编施鲁赫特说,韦伯之所以身故后才在全世界范围内为人所认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他生前仅正 式出版了一本书,《经济与社会》、《中国的宗教》、《印度的宗教》、《古犹太教》、《支配社会学》等重要著作都是在他去世后由玛丽安妮整理出版的。这些书 中的章节系列发表在《社会学和社会政治学文献》杂志上,种种证据显示,韦伯心中早已有了它们被汇编成一本书的布局结构,但他却不愿为自己设定一个必须完成 的时间线。   “韦伯不是那种一本接一本按流水线计划出书的人,”施鲁赫特说,“他喜欢同时思考几个问题,想清楚之后才写出来。如果想不清楚,他就会在朋友间的聚会中反复与人谈论这一话题,听取各方面的看法。”   从1910年开始,韦伯的家开始变成一个和当年他父亲在柏林的家一样的“开放屋”。“每天都有一个来访者,至少有一个寻寻觅觅的灵魂。但是通常 总会有好几个:孤独的女人和姑娘、前程似锦的学者、多年的老朋友纷纷来到这里。”玛丽安妮在1910年12月的一封信中写道。而在韦伯的笔下,在某个宾客 如走马灯般纷纭而至的一天中,从上午10点半到晚上22点,他和朋友们“讨论了整个世界加上3个村庄”。   这便是如今闻名于世的“韦伯圈”。在近10年的时间里,位于齐格豪斯兰德街17号上的韦伯的家成为海德堡学术界和文化界交流的一个中心。访客单 上的名字如今大部分已不为人所知,但在那个时代,他们是足以撼动德国政治界、思想界和艺术界的精英。这些人中有日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20世 纪20年代最著名的诗人,奠定美国妇科癌症研究格局的医生,以及欧洲最有才华的女钢琴家——事实上,她是韦伯在艾尔泽之外的另一个秘密情人。但为数最多 的,还是海德堡大学人文学科的教授及学生。通过这个圈子的放大作用,虽然此时的韦伯已经脱离海德堡大学的教学体系,他对这所学校和这个城市所产生的影响, 却达到了巅峰。   1903年10月之后,韦伯与海德堡大学的关系,仅剩下一个名义上的荣誉教授的头衔。他不再拥有教师编制,也失去了在系务大会上的投票权。从 1898到1903年,持续的身心疲倦和频频发作的精神崩溃令韦伯无法继续承担教学任务,海德堡大学允许他带薪休假,但这种“领着一份薪水,可是在能够预 见的未来却一事无成,同时还感到……只有承担一项天职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的状况却让韦伯感到痛苦不堪。他数次提出辞职申请,终获通过。虽然求仁得仁, 可是这种与自己职业生涯的割裂仍令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情绪低落。直到1904年美国之行后,韦伯才逐渐恢复过来。   1904年早些时候,韦伯第一次参加了海德堡另外一个著名学术社交圈“伊拉诺斯圈”(Eranos Circle)的活动。事实上,虽然时至今日“韦伯圈”是20世纪初最著名的德国学术社交圈,但在那个时代,仅在海德堡范围内,便同时存在多个大大小小的 学者圈子,其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除了“伊拉诺斯圈”和“韦伯圈”,还有围绕在左翼青年犹太学者斯蒂凡·格奥尔格(Stefan George)周围的“格奥尔格圈”。   “这种圈子文化是非常有海德堡特色的一种东西。”施鲁赫特说。那个时代几乎每个欧洲的大城市都有各自文人聚会的场所,“ 在巴黎或维也纳,地点是 咖啡馆,但在海德堡,一定是教授的家 ”。这或许是因为当时海德堡大学的教授通常都来自充裕的家庭背景,本身的薪金也相当高,几乎人人拥有一栋看得见风景的 大宅。韦伯虽然在1903年辞职后经历过一段窘迫的时光,但很快,他和玛丽安妮各自继承的遗产便使两人不再需要为了谋生而外出工作。正因如此,当他在美国 纽约看到 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教授住在“所有房间都很小,盥洗设备和厕所在同一个房间里,不可能举行超过4个来宾的宴会,进城的车程需时一个小时”的郊区住 宅里时 ,才会发出罕有的感叹。   这些圈子各有特色,参加者互有交集,有时也因政见不一相互攻击。伊拉诺斯圈的宗教色彩最浓,最为严肃正式,每月一次的聚会事先定好议题,韦伯对 宗教学尤其是新教伦理的兴趣便始于参加这个圈子的活动。不过,伊拉诺斯圈的过于正襟危坐和学术上的不宽容逐渐令韦伯和他的朋友们所不喜。保罗·霍尼希施海 姆在韦伯回忆录中记下了一桩趣事:当时伊拉诺斯圈的活动在不同成员的家中轮流进行,有些教授的住处较小,未免显得拥挤。聊起此事的时候,韦伯促狭的笑着 说,是呀,光是W教授(当时在海德堡执教的德国著名哲学家)和他的气场,就得占两间屋子。至于格奥尔格圈子,虽然韦伯一直与这个圈子中的成员保持着密切的 个人关系,但他很少参加圈子中政治色彩浓厚、意见激进的聚会。1910年之后,韦伯夫妇开始在内卡河畔的家中举行周日下午的茶会。这一安排的初衷本来是为 了减少韦伯每日频繁接待访客的时间,集中在一天进行,但没过多久,便演变为周日的定期聚会上,准备与韦伯继续就某一问题深谈的人可以预订好下周到访的时 间,两套体系并行。   虽然此刻大门紧闭,但从玛丽安妮·韦伯、雅斯贝尔斯和霍尼希施海姆的叙述中,我却能想象出100年前屋子里的景象。很多的食物,很多的酒,很多 的笑声,偶尔有舒缓的钢琴或小提琴作为背景。韦伯坐在大厅里的某个角落,很多时间用于倾听,但也经常站起来就某个话题一口气发表一个多小时的即席演讲。话 题有时极其深奥,有时愉悦轻松,但绝大多数天南海北,远远超出学科的界限: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怎样与德意志的社会状况发生联系,如何从李 鸿章日记里窥视中国儒家社会的价值观并由此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这里只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当有海德堡大学的学生列席时,韦伯总是尽量避免就政治发表 意见。“我没有权利在学生面前谈论我的政治主张,因为这样或许会影响到他们自己的主见。”他说。   这样深入而广博的讨论和演讲,与大学里的学术研讨活动及授课有何分别?拿这个问题向施鲁赫特请教,他发出意味深长的微笑:“或许韦伯只是不喜欢 那种一定要在每周一上午9点到10点必须谈论某个范围内的某个话题的确定性罢了。这违背他的天性,在他看来,也违背学者的天性。”韦伯最著名的演讲《以学 术为志业》,“志业”一词,对应的是德文的“Beruf”,虽然它也可以简单翻译成“职业”,但自从马丁·路德在其著作中为其赋予了“奉神所召去从事某 事”的特殊意义,在韦伯用到这个词的时候,含义远远超出了一项可以带来收入的工作的范围。而 当面对理性化、效率化、标准化逐渐主导了大学作为学术机构的进 步方向时,这种价值的激烈冲突,无可避免 。韦伯的幸运在于,在那个传统所带来的确定性开始离析崩散的时刻,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他营造了一种游离于职业 之外的现世安稳——虽然,不过短短十数年。可是,这种正视生命中的现实,承认我们其实就是这个愚蠢浅薄的世界的一部分,但努力不让这种愚蠢浅薄左右心灵的 努力,不管后果如何,都足以令人幸福。 注:韦伯有点类似 MIT 的 维纳,维纳在 MIT 不被要求一定发表什么成果。 其它人就没有这种待遇了
2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德国这两天最热门的新闻人物。
热度 31 fcboliver 2014-11-7 01:14
德国这两天最热门的新闻人物。
不是默克尔,不是奥巴马,也不是普金,而是德国火车司机工会的会长。在工会的怂恿下,全德国火车司机罢工5天。德国境内的铁路运输接近瘫痪。 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力量大啊。
1076 次阅读|19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的任课老师,给你讲不了任何学习方法
热度 2 gordon 2014-10-22 20:29
任课老师给你讲不了任何学习方法,他们大多是狭窄的专业毕业的,而且教一门课教时间长了。 说白了,是时间熬出来的,根本给你讲不了任何学习方法。 真正能够教你的,至少要懂研究的 就象德国的大学 老师需要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中,排除影响弱的因子,或者从一些基本的事实出发,给你理清来龙去脉 这些都需要有研究能力,而有现实研究能力的人,总归是少的。 ×××××××××××××××××××××××××××××××××××××××××××××××××××××××××××××× 基本上中国学校的学生毕业以后大多是糊里糊涂的。 当然,这本身就是教育的难点。 无研发,不教学。
206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90年世界杯决赛打入唯一进球的德国英雄布雷默竟然要去扫厕所,郁闷! ...
热度 26 边寒剑 2014-10-6 16:28
90年世界杯决赛打入唯一进球的德国英雄布雷默竟然要去扫厕所,郁闷! ...
现年53岁的 布雷默 出自 萨尔布吕肯 ,之后在 凯泽斯劳滕 成名。1986年转会到 德甲 霸主拜仁,在那里效力的两个赛季中布雷默作为主力帮助球队夺得一次 德甲联赛 冠军。1988年布雷默登陆 意甲 足坛加盟国米,并在首个赛季就帮助国米夺得 意甲联赛 冠军,那也是 电话门事件 之前国米最后一次赢得意甲冠军,那段时期布雷默、 马特乌斯 、 克林斯曼 被誉为国米的“ 德国三驾马车 ”。 之后 布雷默 还曾去 萨拉戈萨 闯荡 西甲 ,最终返回 凯泽斯劳滕 ,并随队经历了1997-98赛季凯泽斯劳滕以升班马身份夺得 德甲 冠军的奇迹。而在 德国国家队 中布雷默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1990年世界杯 上他作为球队主力左边后卫,打进3球助攻3次,尤其是在德国对阿根廷的决赛中,布雷默顶住压力罚进致胜点球,帮助德国1-0获胜成功捧起 世界杯冠军 奖杯。 退役后的 布雷默 曾一度执教 凯泽斯劳滕 ,也曾从事过经纪人的工作,但都没有取得太大成功。而之后布雷默又由于投资失败,个人财务状况越来越糟。近日布雷默的情况更是陷入低谷,由于无法及时偿还一笔大约25万欧元的债务,布雷默甚至已经濒临宣布个人破产的窘境,而他所居住的房子也可能因此被查封拍卖。 看到自己的昔日爱将如今晚景凄凉,这让 德国足球 皇帝 贝肯鲍尔 也很担忧。贝皇已经公开呼吁,“我们有责任帮助 布雷默 摆脱目前的这种局面。他曾为德国足球贡献了很多,还帮助 德国国家队 赢得过 世界杯冠军 ,现在德国足球必须回报他,帮助他。”而布雷默的前队友奥利弗-斯特拉乌比则称,“我们愿意为他提供一份服务员的工作,需要清洁卫生间和水盆,通过这个工作他可以明白如何为别人服务,并且改善自己的形象。我认为这对布雷默是有帮助的。”
个人分类: 喜好|621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俺在德国吃到新鲜出炉的庆丰包子啦
热度 55 东中 2014-9-21 01:21
俺在德国吃到新鲜出炉的庆丰包子啦
不是吹牛啊,俺在德国真的吃到新鲜出炉的庆丰包子了,具体地点在科隆。科隆与北京是友好城市,今明两天在市中心举办中国节。俺听说有不少北京老字号参加就赶过去了。路上还和领导调侃有没有庆丰包子,会不会吃到主席套餐,如果要是有“稻香村”那就一切皆可抛了。 赶到现场一看,规模不大,不过进门第一眼就看到“庆丰包子”的招牌了,现包现蒸,一份6个10欧元,较贵啊 ,不过看在远在万里吃家乡食品的份上,再贵也买了。俺家领导问能不能买8个,可以多给点钱,结果一个工作人员说“我这儿有俩破皮儿的,给你了”,饶俩。在王致和的棚子前看到有它家的北京黄酱和腐乳,必为真品啊,买!黄酱标价2欧元一包,一听我们是北京的,立马变成1欧元2包,还送了不少东西,呵呵,家乡人民就是好!! 内联升的布鞋还是不错的 新鲜包子,一口下去没烫死我。
1555 次阅读|33 个评论
分享 刚买了德国14年世界杯的冠军纪念邮票。
热度 15 fcboliver 2014-9-11 22:59
刚买了德国14年世界杯的冠军纪念邮票。
这个图套在随便那个足球活动上都能用吧。
511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拆仪器德国有感。
热度 47 tanis 2014-9-11 10:41
和德国车的赶脚大相径庭。一把可换头螺丝刀基本可以走遍天下无敌手了~ 虽然很多东西设计是不能拆,但是由于是用胶粘起来的而不是焊上的。 所以电吹风小吹一下就可以大力出奇迹了~ 相比日本类似的东东就难拆很多。。。 想起当年给一辆2000年的jetta换侧窗玻璃。大家七手八脚已经拆到最后一步的时候,有一个螺丝必须大众特定的工具才能拧开。。。当时就想掘地三尺找油纸包啊!!!
318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德国天主教会的财产。
热度 11 fcboliver 2014-9-9 21:17
柏林有个专门研究德国天主教会财富的教授披露,天主教会拥有的地产保守估计价值1000亿欧元。 可恨的是,天主教在获得政府补助的同时,居然还在荷兰开设离岸公司,用来避税。 颤抖吧!你们这些异教徒!
779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中国和德国两个民族的相似之处
热度 4 gordon 2014-8-29 11:01
中国这个民族啊,和德国这个民族一样,爱用隐身帽。 知识贫瘠嘛, 总是试,总是犯错,总是不行。 我都懒得说了。 注:我以前转过 一个分析 《 尼伯龙根之歌 》的文章
43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德国军人的工资收入。
热度 30 fcboliver 2014-7-21 03:19
德国自从2011(?)年取消征兵制后,入伍的新兵越来越少。为了吸引年轻人加入军队,政府只有使出加薪的招数了。 以下是军队有代表性的各阶层的税前月收入(欧元): *注:因为有些德语的军衔与中国军衔不能等值,所以我用了北约的军衔等级互换。 1.新兵(Rekrut in Grundausbildung):1920。新兵指以大学硕士以下学历入伍的,正在进行3个月入伍基础训练的菜鸟。 2.列兵(Gefreiter):1954. 3.下士(Oberstabsgefreiter) : 2189. 4.中士(Stabsunteroffizier): 2042. 5.上士(Oberstabsfeldwebel):3192。 6.上尉(Hauptmann):3007. 硕士学历的入伍者在经过入伍训练后能直接取得上尉军衔。 7.准将(Brigadegeneral):8726。 8。将军(General):12481。 除了基本工资外,军人还能从不同的军种和高强度任务中获得补助。 比如: 战斗机飞行员:953。 潜艇兵:230。16个月后再加215。 特种部队:900。 海外部署:每天30到110。 其实算下来跟其他的工薪阶层也差不多,而且没有所谓的特权。看来想要解决兵荒这个难题,国防部还需另出高招。 注:文中图片出自德国国防部官网,维基网和spiegel.de。
3399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德国和上届西班牙的一些差异
热度 23 野草魂 2014-7-19 23:00
  德国一场控球率平均 56.7% ,因为控球率和四年前的西班牙(上届控球率 58.3% )都是当届第一,似乎和 4 年前的西班牙相似。但是除了高质量的传球,有着高质量的奔跑能力使得德国和西班牙有着很大不同。   最高时速 30km 以上的选手有 GK 诺伊尔, DF 赫韦德斯 、 胡尔梅斯 、 博阿藤 、 穆斯塔菲 、MF 穆勒 、 舒尔勒 、 厄齐尔共 8 人 。 上届西班牙仅有 MF 那瓦斯 1 人。 7 场全部出场 98 人次平均时速 27.58km 、 全队速度而言仅次于科特迪瓦和加纳 。 从速度而言,是西班牙不具备的。   冲刺跑 ( 时速 24・48 km 以上 ) 次数,穆勒 357 次排全体第 2 位,厄齐尔 345 次列第 3 , 前 5 人德国占 2 人 。 跑动总距离前 5 名中 4 人是德国选手 。 除了速度,冲刺跑的频度,耐力都名列前茅。这是和 4 年前冠军队最大的区别。   有了高质量的奔跑,攻击的手段就变得丰富多彩 。 如果把传球分为短传(传球距离 10 米未满),中传 (10 米 ~ 29 米 )、 长传 ( 30 米以上 ) 3 种。德国短传仅占全部传球的 24% ,在全部 32 队中列 28 。 结合奔跑,伴随中传和长传次数的增多,就增加了攻击手段。 「 和 4 年前同样以传球为中心的西班牙,短传所占比例为其全部传球的 35% ,是本届所有球队中短传比例最高的。尽管球还是被倒来倒去,还是西班牙还是小组就回家了 。 本届德国定位球进球为4个,上届西班牙为1,偏偏唯一 一个是角球打进德国队。
个人分类: 足球世界杯|1082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德国闲人也挺多的。
热度 34 fcboliver 2014-7-15 22:40
今天球队从巴西赶回参加群众见面会。勃兰登堡门口居然聚集了50万球迷。今天是周二啊,你们不上班吗?我未来的老岳母居然也顶着大太阳在那儿瞎晃。
744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猛然发现身边有德国的真球迷
热度 42 Pipilu 2014-7-15 08:18
猛然发现身边有德国的真球迷
知道身边有个师妹是勒夫的铁杆球迷,听说过她和老公两人驱车3个小时去看德国热身赛并拿到了勒夫娘娘的签名,但是她干的这件事情和勒娘娘的反应还是令人吃惊。
1249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zz] 卡恩评半决赛德国对巴西
热度 25 九九 2014-7-15 06:40
德国队夺冠,让我有些怀念2002年世界杯那支我熟悉的德国队。这次巴拉克在ESPN做解说,但国内和美国的媒体都没有关于卡恩的消息。特意去找了一下,发现他完全退役后,从2008年起在德国二台做足球解说。本次世界杯他与02世界杯决赛的对手巴西球星里瓦尔多一起解说了半决赛德巴大战。(心里有没有对当年的0:2释怀了呢? ) 《卡恩:内马尔缺阵不是借口》 北京时间7月9日凌晨,巴西世界杯第一场半决赛在贝洛奥里藏特结束,德国队以令人震惊的7:1的比分,战胜了东道主巴西,创造世界杯半决赛最悬殊比分。德国电视二台对本场比赛进行了直播,解说嘉宾除了德国球星卡恩外,还特意请来了巴西著名球星里瓦尔多。 卡恩和里瓦尔多曾经在2002年世界杯决赛相遇,当时是巴西2:0战胜德国,捧走韩日世界杯冠军,德国获得亚军。此次在德国电视二台的转播台上,卡恩和里瓦尔多老友重逢,分外亲热,还谈起了12年前决赛后换球衣的事情。在比赛开哨前,德国方面一致认为,本届世界杯德国防守做得很好,很多时候像意大利。本场比赛巴西和德国相遇,而两支球队的定位球都很优秀,巴西对哥伦比亚的1/4决赛时,是大卫·路易斯的任意球锁定胜局,而德国在对法国的1/4决赛时,也是胡梅尔斯在角球后的头球,最终使德国1:0胜法国。所以,本次比赛也需要注意两队的定位球表现。 上半场结束时,德国已经以5:0领先巴西,大胜已经注定,而第一球正是定位球得分。德国方面的主持人表示,巴西队长、后防中坚席尔瓦缺席比赛,应该是巴西失利的原因。里瓦尔多则客观地说:“很难为巴西的溃败找到理由。席尔瓦不在,内马尔不在,但是这绝对不是借口。”他很有风度地说:“德国人干得很好,半场5球,祝贺每一个球员。” 90分钟比赛结束,德国以7:1巴西的比分完赛。里瓦尔多离开了德国电视台的评论席,德国著名主持人奥利弗·威尔克表示,对于这场比赛,他只有惊叹地耸肩,而德国球员们自己大概也无法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卡恩赞同地说:“的确如此,这样的故事也只有足球世界能够发生。穆勒在赛后采访里面说得对,这样的结果不是只依靠团队的成绩,而是团队集体爆发的成绩,从开始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 对于巴西的失败,卡恩说:“他们总是非常情绪化,这是很危险的。从赛前就可以看出来。当德国1:0领先后,他们就完全崩溃了。这和内马尔、席尔瓦缺席都无关,他们完全没有对付落后于德国的方法。他们的战术完全错误,做错了能做错的一切,所以德国人显得强大得这么奇怪。德国人可以提高节奏,打出快速反击,可以通过中场不断配合,造成巴西惨败。” 在比赛中打入一球,这使得他的世界杯进球达到了16球,超过了罗纳尔多,成为世界杯历史上最佳射手。曾与克洛泽一起征战2002年世界杯并获亚军的卡恩,对于克洛泽的成绩非常高兴,他说:“克洛泽不仅打入一球,而且第一个球也是他起了很大作用。当时克洛斯开出角球后,是克洛泽挡住了大卫·路易斯,使穆勒无人防守打入了德国的第一球,这也是今晚比赛标志性的一球。克洛泽打入的历史性一球,是德国队配合的结果。马塞洛站在后面,不知所措,他的位置原本应该向前一点,这样可以造成克洛泽的越位,但是马塞洛不知什么原因脑子放空了。”卡恩总结巴西的失误时,表示:“巴西队没有对德国球员进行压迫,给予对手太大空间,都是站桩式防守,所以德国可以有这么多进球。” 不过卡恩认为,席尔瓦的缺席的确是巴西后防如此失控的一个原因:“他是后防领袖,是后防组织者。当这个顶级的组织者不在的时候,就会出问题。”从第23分钟到第29分钟,德国队连进4球,奠定胜局。卡恩评论说:“你看巴西队的后防,他们只是站着看,没有任何阻止德国球员的举动,塞萨尔的扑救中,因为没抱住球,失球也太容易。当赫迪拉打入第4球时,这简直就是一个侮辱了。” 除了战术错误、后防失控外,卡恩认为,巴西失败的还有一个原因是球员心理不成熟。他说:“在赛前赛后,我们都看到他们的球员总是会哭。赛前唱国歌的时候,赛后失利接受采访时,这些都显示了他们精神上的不成熟,还需要成长。”相反,如今这些德国球员大都是经历过欧冠和世界杯洗礼的,心理上相对来说很强大。卡恩说:“比如穆勒,他经历过2010年世界杯失利,经历过2012年欧冠决赛失利,经过2013年获得欧冠,他已经没有什么没经历过的了,无惧失去,所以他心理就很强大了,像赛后采访中表现的那样。观察球员们几年来的发展和成长,也是很有意思的。”最后,卡恩表示:“对巴西来说,这次失败肯定是很悲痛,很失望的,他们又是这么一个情感充沛的民族,但是,这就是足球。” 在比赛开始前,巴西主教练斯科拉里递给德国主帅勒夫一个装着礼物的袋子。赛后采访中,勒夫表示,里面装的是巴西球衣。面对巴西的大败,勒夫表示为斯科拉里感到难过:“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我们也遇到这样同样的状况。当时德国队也被全德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结果在半决赛中败于意大利。所以我非常理解斯科拉里现在的感觉。”
191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梅西,没戏?
热度 12 奉孝 2014-7-14 22:11
如果迪玛利亚能够上场,阿根廷跟德国起码是五五之数甚至六四开。 如果拉维奇是在第六十分钟被换下,如果帕拉西奥,伊瓜因能把握住一次机会,梅西就已经封王。 比赛过后,阿圭罗哭了,迪玛利亚哭了,伊瓜因哭了,甚至马斯切拉诺都哭了,但是梅西没有哭。 不能再对他苛责更多,这是一只缺乏中场组织的阿根廷,梅西远离禁区,要担负起组织全队进攻的重任,稍微能分担一下责任的迪玛利亚还未能上场。阿圭罗的表现甚至不如穆里奇,帕拉西奥伊瓜因获得的机会要比德国队好得多却一次都没把握住。 这是梅西最好的一次夺冠机会,四年后的俄罗斯,回到主场的欧洲球队会更加生猛,而阿根廷后继有谁?
943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感谢那些为德国夺冠做出默默无闻贡献的人
热度 50 猫元帅 2014-7-14 09:03
感谢那些为德国夺冠做出默默无闻贡献的人
126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世界杯几滴(13)
热度 12 野草魂 2014-7-13 08:55
1德国此前 6 进 决 赛 , 3 胜 3 败 ,阿根廷 2 胜 2 败 。 历 史世界杯交 战 1 胜 1 负 2 国 际 足 联 因 为 阿根廷在 赛 前 记 者招待会 4 场 比 赛 都没有 让 球 员 出席(国 际 足 联规 定必 须 有 1 名 选 手出席), 罚 款 30 万瑞士法郎。 3 阿根廷主教练世界杯捧杯也将引退 4 阿根廷长项 欧洲球队没有在南美捧杯。 决赛在邻居巴西进行,阿根廷会让其变为半个主场。决赛裁判是意大利人。 点滴写到13,阿根廷喜欢的数字。 马拉多纳预测阿根廷有能力胜利。马拉多纳被要求不要看决赛。 阿根廷防守体系滴水不漏 梅西一剑就能封喉。 阿根廷小组热身,其他强队小组表现不够好的,都回家了,阿根廷人家小组第一。对手实力逐渐增强,阿根廷一点点磨合,整体不断进步。 阿根廷前场 5 人都是各大联赛名列前某的顶级射手,只有 02 年法国, 06 巴西可以比。 马斯切拉诺防守硬度最强。 守门员联赛不出场,但无疑这几届最佳。 整体思路清晰。专守防卫和依靠梅西。 Alejandro Sabella 作为阿根廷教练不错。看到有阿迷说阿根廷有教练吗。我真想问你阿迷还是阿黑,虽然有梅西,但当今这副牌 24 年中可真不怎么样,梅西也不是最完美的梅西,尽管赛程有力,对手弱,移动距离短等优势,要不是指挥若定,注重防守,有效地发挥了梅西的优点,不带刺头特维斯,阿根廷能走到这。 梅西 05 世界青年 锦标赛 , 08 奥运冠 军 。阿圭罗, 罗 梅 罗 07 世界青年 锦标赛 , 08 奥运。 24 年来阿根廷拿过 95 , 97 , 01 , 05 , 07 年 20 岁以下世界青年锦标赛, 04 , 08 奥运会冠军。那真是拿冠军拿到手软。 5 德国的不足。 问题数不胜数。 攻击力不如巴西,防守不如意大利,技术不如西班牙,意志不如老德国,球星赶不上阿根廷,整体比不上法兰西。 教练太柔,带的快成娘娘队了。 德国的攻 坚 并不怎么 样 。 以阿根廷的防守硬度,阵地战真心攻不下来。 前锋冲击力不够,强攻就没有。克洛泽体力不济打不了全场。 中场配合不起来,穆勒就受限制。 防守 2 个后腰很不错,但是硬度不够,赶不上德荣,马斯切拉诺。而且伤愈复出不久。 右边后卫踢中卫出身。 后场防守德国仍存在漏洞,一对一恐怕是不成。空当容易纰漏,出现对阿尔及利亚的情况,阿根廷可是不客气。 半决赛进球太多。 替补能出彩的只有席尔勒。可叹罗伊斯的受伤。 我德不容易。
个人分类: 足球世界杯|695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Cortana预测德国夺冠
热度 9 WiFi 2014-7-13 02:45
今天问了问Cortana。她认为德国更可能夺冠。
个人分类: 手机服务|117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我看这场德国对巴西的比赛
热度 27 猫元帅 2014-7-9 22:36
很多人都说这场比赛出乎意料,确实,这样的比分很少有人想到。但是只能说是意料之外,而仍然在情理之中。为什么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比赛一开始双方都干劲十足,都想取得先机。像解说说的那种“半决赛比较保守”不可能存在。四年前半决赛德国对西班牙采用保守打法的前车之鉴不远,荷兰努力进取战胜巴西的成果也历历在目。斯科拉里这种老教练怎么会采用保守打法呢?勒夫吃了一次亏,这次还会重蹈覆辙吗? 德国队进第一个球后,两个队的心态和战术其实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在这种级别的比赛中,先失球是完全正常地,相信双方都做好了这个准备。更何况是个定位球。虽然巴西漏人了,但是并不能说明此前双方各自的战术有什么问题。巴西这种队由于实力比较强,其实并不害怕先失球。 在此后的比赛中,巴西球员也没有出现什么不正常的地方。 第二个球丢掉后,巴西队才开始有点着急。因为对于德国和巴西这个级别的比赛,两个球的差距就真正算是差距了。但是问题接着来了,还没等巴西队用力,德国队就连进三个球。其中第二到第五个球其实是趁着巴西队还蒙着的时候打进的。 5:0,上半场直接进入垃圾时间。 下半场一开始,巴西队的进攻打得生龙活虎,但是运气不好。然而很多人忽略的是,巴西队的进攻小高潮,部分原因是德国队放慢节奏了。五球在手,正常的教练根本不会再让球员猛攻。即使教练愿意,球员也不会这样做。像八九十年代中国媒体说的什么“领先就防守有违体育道德”啦,“要为观众和球迷奉献精彩比赛啦”,纯粹是幼稚思维。 巴西队攻了十几分钟没有攻下来,那股精气神一过去,比赛就落入了德国队的节奏。 这时候的德国队才是标准的我们印象中的德国队,毫无激情,像冰冷的机器那样按程序运行。没机会就回传,绝不冒险。而且这时候更可怕的是,德国人即使丢两个球、三个球,也绝不会改变打法。反正就是拖到比赛结束你进不了五个球就是胜利。看准机会能再进球更好。 巴西队能在三十分钟里进德国队五个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到最后,德国人都懒得追了,奥斯卡打进一个球,比赛完美结束。 其实斯科拉里的布阵和战术没有错误,他就是运气不好。至于没有招入小罗和卡卡是不是问题,由于我不关心巴西队,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最后吐槽一下国内足球媒体。国内足球媒体,其实是起源于韩乔生孙正平这批人,成熟与黄健翔、张斌、刘建宏这一拨。但是这些人有个缺点,就是他们接触世界足球是源自82、86年世界杯。正好是南美足球不太好、但是欧洲球队比较厉害的时候。后来又开始转播意甲、英超。导致这两拨人对什么意大利、英格兰、法国、荷兰崇拜的五体投地。并且从一开始就带有球星情节。后来转播西甲,更是对两牙刮目相看。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媒体的评论怎能不跑偏? 98世界杯,英格兰对阿根廷。那场比赛国内媒体津津乐道欧文的单刀,其实那场最精彩的进球是阿根廷的任意球,然而却被媒体遗忘。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Q2ODA0Mjgw/v.swf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czNTM0NjE2/v.swf 最后在吐槽一下朱广沪。我对朱广沪没有偏见,或者说其实根本就没关注过这个人。但是看了几场比赛,发现除了“朱中广沪”这个词之外,却是再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形容词了。
675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一桩关于德国人的足球公案
热度 25 野草魂 2014-7-9 21:58
31岁时,克鲁伊夫打算退役,他在阿姆斯特丹的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了一场告别赛,对手是德国的拜仁慕尼黑,他们在克鲁伊夫的告别赛上8:0痛斩阿贾克斯。 2006年德国世界杯前,当时参加比赛的拜仁老球员们回忆了那场比赛,还向克鲁伊夫道了歉。拜仁副主席——当年在那场比赛中打入四球的鲁梅尼格终于在接受荷兰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出歉意,“这样的胜利是一种侮辱。”另一位球星盖德·穆勒也表示不会对这场胜利感到骄傲,门将迈耶则只是说了一句:“对不起,约翰。” 不过鲁梅尼格强调阿贾克斯也应该对惨败负有责任,“他们没有去机场接我们,没有任何欢迎仪式。”赛前克鲁伊夫甚至还对迈耶说,拜仁应该奉献一场真正的比赛。最终憋着一肚子火的拜仁,让克鲁伊夫非常郁闷地结束了告别演出。 千万别得罪德国人。 ----------------------------------------------------------------------------------------------------------------------------------- 半决赛荷兰解说引用这段公案时评论:“开party千万别请德国人!”
个人分类: 足球世界杯|91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世界杯几滴(10)
热度 8 野草魂 2014-7-8 20:45
1 巴西队长弟媳出场的最近10场比赛,巴西队8胜2平。 2 本届杯赛德国3场无失球,是无失球场次最多的球队,巴西无失球只有1场。 3 德国同南美球队在世界杯最近9场比赛,仅负1场,就是2002年决赛0比2负巴西,这也是2队世界杯上唯一的一场比赛。 4 巴西对哥伦比亚犯规31次,是1966年以来犯规数最多的。为了防罗德里格斯没少花力气。 5 以阵地进攻为主的德国对以短传防反为主的巴西,好奇妙的感觉。 6 整个比赛换算成90分钟,德国传球成功数2937次,巴西1816次,德国是巴西的1.6倍 7 荷兰队再次没有宾馆住了,上届世界杯荷兰没有预定决赛宾馆,本届比赛荷兰队营地位于里约热内卢,前往圣保罗之后,荷兰队就没地方住了。荷兰是没想到自己能进4强 国际足联说里约热内卢的宾馆早都预定给官员和赞助商了,荷兰人为可能没地方住很生气。 8 传说巴西黑道要找弄伤艾马尔的哥伦比亚球员报复。 9 在比利时和阿根廷赛前,阿根廷球迷高举腰椎的模型,欢快的唱着歌曲,也不怕遭报应。 10 巴西某巫师说我施法术让德国主力中着,有没有用不说,该巫师小小的火了一把。 11 要是严格执法,梅小西可能就得坐在看台上看半决赛了。8分之一对瑞士发球时故意推人,4分之1踢人,至少都够黄牌了。 12 泽玛丽亚受伤,考虑到跑动距离都在12000上下,这肯定是劳累过度阿。梅西同学跑8000来米,肯定得有人补不是。 13 梅西到底是梅西。阿根廷走到这多半都是其功劳。 14 虽然阿根廷组织仍为人诟病,但是本届到现在都认认真真地防守了。当然了对手们太不给力也有关系,这回终于有个像样的对手了。
个人分类: 足球世界杯|565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德国职教的“七圈半精神”
热度 88 大地窝铺 2014-6-17 09:52
德国职教的“七圈半精神”
德国职教的“七圈半精神” 原标题:德国职教的“七圈半精神”   近日与德国职业教育专家聊起一个故事:中国一著名企业引进一批德国设备,装配说明书上写明某处螺钉要拧七圈半。中国技工实际装配时有时拧七圈,有时拧八圏,认为两种做法的紧固程度差不多。德国人说那不行,规定七圈半就得七圈半。这是德国本土设备装配长期总结的最佳紧固度。   本来只是采访时插科打诨,没想到这名德国职教专家很认真地强调,这恰恰是德国职业教育要让学徒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灵活性和创造性是产品研发阶段允许和鼓励的,但生产实施过程必须一丝不苟。     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职业精神就是一丝不苟照操作规程办事,容不得一点“灵活性”。不光普通技工如此,技师更甚。技师职责之一是保证产品质量,按职教专家的说法,技师头衔本身就会促使他对操作马虎“零容忍”。   试想一辆汽车那么多零件,如果每个零件组装都有点小误差,整车质量不过关也就不足为奇了。桥梁、楼房刚建不久就坍塌,是否也有建筑工马虎、工程监管人员不严格照章办事的原因呢?   这名职业教育专家在华参与职教合作已有七年之久,谈起在华亲历多有遗憾:比如一些参加联合培训的中国技工到德国企业实习时,德方评估其技能优秀程度甚至超过德国工人,但是一些中国企业家和职业学校往往并不足够重视技工的实际技能,而是只看重技工的证书。    还有,他在中国一些汽车厂明明看到生产线上有质量监管员,但最终出厂的汽车仍存在一些他肉眼都能看出的质量纰漏。这些汽车若在德国投入市场,根本不会有人买。他认为,这不仅是技工和质量监管人员的职业能力问题,更是相关人员职业培训的质量问题。   德国产业工人的另一个重要职业素养,是有很强的企业认同感,类似于我们说的主人翁精神?自己尽职尽责关乎本企业产品质量和销路,关乎企业形象和自身形象及就业岗位。在这位专家看来,中国不少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并未重视培养这种认同感。      从企业家到工人,从职业教育机构到质量监管部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可以说是贯穿德国实体经济各个环节的一个重要软实力。从实际操作层面看,这种软实力获得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德国对技工、技师、技术员和工程师等应用型人才分层次、标准化的培训。这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对各级技能证书的获得有统一量化的质量把关,更重视实际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训。“德国制造”过硬的基础是人才过硬。     各国国情不同,工业发展阶段有别,照搬德国经验会水土不服。但是中国工业化要升级,把好各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关同样是关键。德国政界不断强调,应用型专业人才短缺会威胁德国实体经济竞争力,的确在理。借鉴国外经验,学的不应是形式,重要的是学习系统培养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素养的精髓。 ------------------- 以下是我的解释: 德国造质量好,这个一般来说是事实。但是这篇文章里面说的七圈半精神,论点正确,论据错误。 拧螺钉不是论圈的,是论力矩的。公制里面力矩的单位是牛顿米,英制里面是磅英寸或者磅英尺。按力矩上螺钉,不管是在德国、英国、美国、法国、日本,还是中国,都是一样的。 按文章中的方法拧螺钉,你必须先把螺钉用手带到部件上,然后才能用扳手、套筒扳手拧紧。那么,刚开始的螺钉拧到什么位置才开始数七圈半呢?别说中国人糊涂了,连德国人也肯定糊涂了。你的初始值在哪里? 正确的拧螺钉方法,比如要盖一个圆形的盖子,用12颗螺钉紧固。首先是用手把所有12颗螺钉先手紧到位。然后按照时钟位置12点-6点-3点-9点-1点-7点-4点-10点-2点-8点-5点-11点,这样的顺序,按照所使用的螺钉要求的力矩上紧。有专门的力矩扳手的,凭手的感觉不行。这样才能保证每个螺钉上的松紧程度是一致的。 在重要机械设备中,力矩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螺栓,配不同的螺帽,要求的力矩都不一样。在飞机上,大量使用一种紧固件叫Hi-Loc, 一边类似螺栓,另一边类似螺帽,螺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最后留在螺杆上的,另一部分是6角型上紧用的,两部分是连在一起的,但是一旦超过规定的力矩,六角型部分就断开脱离了。这样就省去了用力矩扳手的一步。
549 次阅读|26 个评论
分享 吱票竞猜第一轮总结-夜观天象
热度 14 夜观天象 2014-6-17 09:20
竞猜赔率以及我的投注。 德国VS葡萄牙 平局 5吱票 德国胜:1/1; 平局:2/1 葡萄牙胜:3/1 伊朗VS尼日利亚 平局 5吱票 伊朗胜:3/1; 平局:2/1; 尼日利亚胜:1/1 加纳VS美国 美国胜 4吱票 加纳胜: 3/2; 平局:1/1; 美国胜:1/1 比利时VS阿尔及利亚 比利时胜 5吱票 阿尔及利亚胜 1吱票 比利时胜:2/5; 平局:3/1; 阿尔及利亚:8/1 目前概算,第一场损失5吱,第二场赚了10吱,第三场赚4吱,只要第四场不平,还能有点收入。 综合下来,第一轮大抵是正收入。 预言: 1)庄家有多少吱票?感觉是要破产的节奏啊 时间:本帖最后由 夜观天象 于 2014-6-16 13:11 编辑 世界杯结束后阿姨有破产危险;不过能否撑到结束还都是问题。 2) 比赛开始了,希望是一场精彩的比赛。我先睡了 时间:本记录最后由 夜观天象 于 2014-6-17 0:11 编辑 德葡比赛是够精彩了,新一代轰炸机本场诞生。连我的吱票也一起炸飞了。 反省: 睡觉之前雷电交加,没有夜观天象的条件。以后天气不好就少投注一点。小赌怡情
50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德国公司拆卸15000辆冷战时期的装甲车
热度 21 然后203 2014-5-10 11:50
这些坦克是马尔德装甲战车,属于之前西德的装甲步兵师,德国Edeleben的战斗坦克拆卸公司负责拆卸这些坦克。 从1990年初期以来,该公司已经拆卸了来自德国、奥地利、法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15000辆坦克以及其他装甲车辆。这么做是为了遵守《欧洲传统武器装备协议》,这一协议于冷战后期签订,目的是为了对关键的武器装备进行限制。 2007年,俄罗斯由于对北约东扩以及美国弹道导弹部署波兰的计划不满而拒绝履行该条约。 老欧洲工业底子雄厚啊。 拆卸过程中可以看到很多部件保留了,估计可以用作其他用途。要是在中国,直接上焊割水刀大锤了。
1117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今天俄罗斯胜利日红场阅兵,红旗上写的啥?
热度 39 天狼星 2014-5-9 23:04
看看这张图,以前有人说过,打头的这面红旗就是当年插上德国议会大厦顶的那面军旗,当时这面旗旗面还是挺干净的,现在看来旗上多了不少文字,有谁能介绍一下内容吗?
1412 次阅读|34 个评论
分享 纳粹遗产之谜。
热度 19 fcboliver 2014-5-7 02:18
纳粹遗产之谜。
2012年初德国警方在慕尼黑从艺术收藏家 Cornelius Gurlitt的住宅地窖里发现了1000多件珍贵的艺术品,其中不乏毕加索, 莫内, Matisse等顶级画家的作品。 因为 Cornelius Gurlitt之父老Gurlitt是 纳粹 时期希特勒的私人收藏顾问,这些艺术品的来源可想而知。显而易见, 这些艺术品中的大部分是二战时纳粹强取豪夺来的赃物。 可是由于保护私有财产法律,德国警方不要说没收这批 艺术品,就是连派专家去鉴定都做不到。而且那些当年的苦主,估计也在集中营中被灭了口,导致人证也基本指望不上。 2014 年初调查人员又从Gurlitt在萨尔茨堡的家里发现了600多件 艺术品。这下媒体沸腾了。在社会及检证方的压力下, Gurlitt终于通过律师勉强同意 警方派少量专家去鉴定。今年3月份有媒体报道说,这几个专家要连续工作近十年才能把这批 艺术品鉴定完。 今天又传来消息,81岁的 Gurlitt因为心脏病去世。而我却认为事情不会这么简单。会不会 是纳粹余党把他 灭口了呢?还有没有发现的赃物吗?如果有,那些价值连城的赃物会被藏在什么地方?请大家记住,现实远比小说精彩. Gurlitt在萨尔茨堡的家 Matisse的《坐在单人沙发上的女人》
842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昨天做了一大锅乱炖
热度 35 洗心 2014-4-24 23:56
德国大葱+豆腐,还加了两个西红柿,一个牛油果。居然还挺好吃的。 好大一锅,不到两顿就吃完了。
808 次阅读|22 个评论
分享 欧债后德国赖以生存的中国房价
热度 8 肥狐 2014-4-17 22:24
绕吧?刘军洛新书里的一个标题,看得我云里雾里。 读三遍,原来是说中国房价上升,推动一系列产品的需求,德国得以大量出口。中国房市跌落,德国损失很大。姑妄听之。
880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中国制造为什么可以和德国制造竞争?(转)
热度 10 gordon 2014-4-10 06:27
注:中国的竞争优势很简单,归结到一点,中国人“干工作” 不用预约。老外干啥都要预约,包括美国。 到底什么是“德国制造” 一说起德国制造,大家都觉得好,大到汽车,小到螺丝刀,但他们为什么好,到底好在哪,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 德国制造的口碑是建立在一个非常有意思而且关键的观点上:不相信人。德国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人都会犯错,都会有误差,特别是在生产环节,这些人引入的负面影响经过流水线的每个环节逐级放大,必然会最终影响产品的品质。 因此整个产品的生产工程中,人的因素越多,最终产品出问题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德国人提高品质的思路非常直接,就是在生产环节要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人的天然影响降低到最小,把每件事情都分解成机器(或者人像机器一样动作)能简单执行的。换句话说,就是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只要机器能做的,在成本合理的范围内,就坚决不让人做。 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的不同到底在哪? 流程化:上图是大众汽车1969年的生产流水线,自动化程度比现今国内很多车厂的自动化程度都高。生产流程化的核心目的就是把生产过程切分成非常细小的片段,每个片段都遵循严格的顺序加工,片段之间用自动化的传动装置连接起来,每个片段简单到不需要人工操作的时候,就被机器取代了。另一个行业的例子,说起软件公司,大家都记得微软之类的美国公司,但是做流程软件最成功的却是德国的SAP,他们把企业(甚至非生产型组织)内部所有流程都固化到软件里面,把企业里面每个人都通过软件固化到一个功能,最后完成了企业的可靠高效运作,这就是流程化的威力。(我想企业里面用过SAP的ERP系统的人,特别是财务采购之类的肯定特别熟悉) 可测量:上图是Carl Zeiss在1973年推出的三维测量仪器,精度0.5微米,给精细工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能优异的各种测量仪器仪表也是德国人造的比较好。他们希望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可以精确测量到产品和生产线的各种问题并及时纠正。通过这些测量手段,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反馈回路来保证生产的产品品质波动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这是保证产品品质的重要前提。另一个大家熟悉的行业的例子,德国人的厨房比咱们中学生的化学实验室设备还要多,所有食材都是要用精确测量的,当然,所有加工时间和关键环节的加工温度也是需要精确测量的。 自动化: 自动化就是把人类不擅长做的重复易错的交给机器人。上图就是德国著名的Fraunhofer Institute工业服务部心目中的未来工厂的照片。有什么特点:工厂完全是机器自己在生产,而人的作用被形象化为两种:一是做生产规划,下达生产指 令;二是给机器打下手帮助保持生产线高效可靠运转。 职业化: 举个例子,有一个德国的老工程师,从德国的职业教育学校FH毕业后就在机械工程师 岗位上干了三十多年,德国所有核电站的蒸汽轮机都是他负责安装调试的。在部门里面非常受尊重。(上图核电厂蒸汽轮机的大小可以从旁边梯子得到直观的对比) 这种知识经验的积累对于可靠的生产和工程质量事关重要。 工具化: 大家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德国人喜欢工具,几乎可以说做每件事情都有专门的工具,而他们的家中几乎都有自己的工具箱或工具室,他们喜欢自己制造东西,小到孩子的玩具、家中的家居,大到自己的房子。 ××××××××××××××××××××××××××××××××××××××××××××××××××××××××××××××××××× 德国制造也有其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的制造业并不适合制造快速消费和变化的产品,因为但凡一个产品使用寿命就是20年以上,这让回头客很尴尬。 老外干工作最大的弱点就是 啥都要预约,包括美国。 中国人“干工作” 不用预约。 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生产模式 ,这个它是干不了的。 “ 及时生产、随需而变、零库存 ” 它是干不了的, 现在又有了互联网和电子商务。 我们的竞争力并不弱。 人多是弱点,也是优点 。虽然现在劳动力供给下降了,但是劳动力存量还在。 千言万语就是一句话,我们是有办法的。 不是我们要去学德国,而是我们要去创新, 我们去学德国干什么。我们的优势,它未必有。 很多东西不一样,削足适履不是办法。 只要世界经济整体没问题,只要人还有需求,我们就能混下去。(区域问题是区域问题,我们有竞争优势怕什么)
558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为了继续剥削欧盟其他国家,德国已经没有底线了。
热度 11 fcboliver 2014-3-13 01:07
上周德国总统Gauck在希腊进行了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专门到 Lingiades, 为二战期间当地 大屠杀的受难者献花圈并鞠躬道歉。 那次 大屠杀的受害人数高达70人!
75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 ...
热度 22 财迷心窍 2014-3-8 11:23
王毅反击真漂亮 在看王毅的记者招待会,在回答日本记者拿一战前英德关系比喻中国时: 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
7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德国大五毛:国有企业是中国人民的命根子
热度 43 洗心 2014-3-7 03:20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 洋五毛里面级别比这个更高的不多吧?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4/13/c_122969573.htm 国有企业是中国人民的命根子 2012年04月13日 07:00:00 来源: 新华国际 【本报讯】德国前总理施密特2月15日接受中国学者的专访,对中西方历史文化、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民族宗教政策等问题深入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国有企业是中国人民的命根子,应否决 私有化 。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涉及上百万亿资本的所有制改革问题。改革不会有理想化的结果,必须学会设定底线和目标。当年中国的 国企 改 制采用了抓大放小的策略,总体上是成功的。中国对一些不关乎国家根本的国有企业大胆进行私有化,而对十几个重要领域的国有企业采用资产剥离、兼并、重组等 办法,既保证了效率低下的国企不再成为国家的负担,也在重要领域保证了国家对经济的掌控。剩下的国企大体是垄断性的、关乎国家安全,其核心价值是以长期稳 定的发展、而不是以追逐利润为第一价值目标。 国有 企业的利润是人民的利润。如果对这些国企实行私有化未必会有利于竞争,使人民获利。因为这些行业对创新性要求没有一般消费品那么迅速,即使分拆打破垄断经营,效益未必会更好,价格也未必会降低,私有企业不会有更多竞争优势。相反这些行业大多是资源性的,对稳定性要求更高。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私有企业是不关心社会整体效益的。譬如三峡工程总公司如果是一个私营企业,它根本就不会存在,因为它的投资回报率会很低,而风险很大,没人愿意作这种投资。但国家会做出这一决策,因为国家是从全局利益出发,“ 利润 ”核算对象不同。铁路系统也是如此。一些西部的铁路系统严重超载而收费很低,如果实行私有化它们就会停运或提价,这对内陆的发展是个打击。 俄 罗斯的私有化改革也是个教训。起初俄政府给公民按人头平均分配股份将国企私有化。后来这些股份被国内财团以超低价收购,这些垄断财阀又把资本转移到国外。 现在俄罗斯的经济命脉———石油、天然气还掌控在国家手中,否则俄罗斯的国家福利会很糟糕。其国民福利及其他政府支出主要源于这些资产。至于国有资本造成 的资源分配不公属于监管问题,而不是所有制本身的问题。 中国 国 企上缴的利润不到15%,尽管如此,剩余的利润都最终计入国家资产账户,要么用来发展,要么转化为新的资产。今后它们会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一部分,比 如保障房的建设资金、医疗保障基金。挪威、阿联酋都是这样,这些国家把国企的资金作为国家主权财富基金进行世界性的投资。所以可以看到,其国民的人均 GDP很高,这些基金是主要的贡献方之一。今后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你会看到这些国有企业释放的价值,它们是中国人民的命根子。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否决私有化,但不反对引入私营资本。比如科研、服务等特殊领域可以适当引进私有资本。
777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认识的一个德国老太太到埃及旅游了
热度 29 洗心 2014-2-7 23:57
真勇敢啊。 这老太太也真是个奇人。 十来年前因为胃癌把胃基本上全部切了,但之后活得活蹦乱跳的。 前年去了西藏,去年游了丝绸之路。 楼下李根总统都忘了埃及正在闹革命呢。德国外交部都警告国民最好不要去埃及。也是, 最近闹革命的国家太多, 埃及,泰国, 乌克兰,叙利亚。 埃及革命好多天没上电视了。
1005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嘴炮已经打到德国去了
热度 29 qqq54 2014-1-19 00:01
日外交官德国论战 中国大使两获掌声日领事摇头退场 1月15日晚,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在慕尼黑作关于中国和中德关系的报告,在问答部分,史明德大使与日本驻慕尼黑总领事水谷章就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展开论战,中方两获掌声,日领事黯然退场。 当晚,慕尼黑“巴伐利亚庄园”酒店的一间会议厅里座无虚席,100多名听众正在参加巴伐利亚“波伊汀格协会”组织的一场活动——由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作关于中国和中德关系的报告。在发言中,史明德大使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3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谈到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详细介绍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伟大改革计划,同时还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及中国政府对当前中日关系的立场,重点揭批了安倍“拜鬼”。史大使的报告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说话,坦率而又生动,吸引了在场的所有听众。 根据活动安排,大使报告之后允许听众提几个问题。这时,坐在前排的日本驻慕尼黑总领事水谷章抢先要求发言。水谷章的德语不太好,他拿着一个小本一边说一边念。这位总领事称:“中国大使了解很多情况,我也了解很多情况。关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据我所知,在1985年之前,日本首相到那里参拜的有61人次,但中国为什么在此前没有表示反对?”接着,水谷章又说,中国近年的军费预算连年以两位数增长,这是不是对亚洲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2013年12月11日,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在约翰·拉贝(John Rabe)纪念碑前发表演说,纪念其在二战期间的历史功绩 针对水谷章的挑衅,史明德大使当即给予了有力的回应。史明德说,对于当前日本的政治走向,中国和亚洲人民怀有极大的忧虑。日本首相不顾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执意参拜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难道这就是日本要表达的和平意愿?日本总领事提到过去日本首相曾几十次参拜靖国神社,只能说,日本政要“拜鬼”的次数越多,越能说明日本不能正视历史,越能表明日本缺乏和平的诚意。 史明德指出,在对待历史的问题上,日本首相应当好好向德国政治家学习,当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向二战受难者纪念碑下跪,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赞许。如果日本领导人也能有德国政治家敢于面对历史的勇气,哪怕是一点点,日本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也会好得多。史明德大使强调指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以及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上的种种表现都只是表面现象,其背后的真实用意是,日本企图修改宪法,摆脱二战后国际社会对日本的军事束缚。因此日本目前的政治走向十分危险,值得全世界的高度警惕。 对于日本总领事就中国军费增长问题的发难,史明德大使列举了一组数字作为回答:目前,中国的军费开支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如果按人头平均计算,日本的军费也要比中国的高出许多。2014年,日本的军费预算创下了近十几年来的新高。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有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线和3.2万公里的海岸线,中国自然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保卫国家,捍卫和平! 中国大使的发言说理充分、义正词严,使中日外交官之间的这场较量立见高下,在场的德国听众两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水谷章忽然起身,摇头提前退场。他似乎想公开表达某种不满,但在不少人的眼里,日本总领事的举止颇为失态。 http://video.sina.com.cn/p/news/w/v/2014-01-17/081163397269.html
282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ZT】法国和德国的起源
热度 8 mykensington 2013-12-31 21:28
查理曼的儿子虔诚者路易,继承了整个帝国,外加法兰克国王和皇帝头衔,在位26年,就是路易一世,这26年大部分时间他没干别的,就跟自己的三个儿子打内战:原本虔诚者路易把自己的身后继承问题安排得不错:任命三个儿子为国王,每人一片土地,长子同时被指定为帝位继承人。可是路易的妻子早死,他再婚以后又生出一个儿子查理来,这个小儿子怎么安排?查理的封地从哪个哥哥封地里面划?三个儿子为此与路易一世打了三场内战,前两场内战路易还两次被儿子们俘虏。第三次内战路易终于获胜,其中一个儿子也死了。没过几年虔诚者路易驾崩,剩下的三个儿子三分帝国,这就是今天法国和德国的起源,小儿子查理得到西法兰克帝国,就是今天法国的雏形。 https://www.ccthere.com/topic/1143692
个人分类: 历史|5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德国居然比华沙还冷
热度 6 洗心 2013-11-26 17:16
外面都下霜结冰了
477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德国 太阳能电 冲击 波兰电网 欧洲一体化?
热度 16 樱木花道 2013-11-19 10:17
上次是坦克 这次是电。 ~ http://www.chinabidding.com/zxzx-detail-219499806.html 波兰的电力运营公司PSE近日提交了一份长达54页的报告,直指德国四大电网公司之一的总部位于柏林的50Hertz公司,在3月底4月初的几天内,强制性的向波兰电网注入"据称是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多余电力,严重扰乱了波兰电网的正常运营。 ~ 在这个时候,如果兄弟们怀恨在心,轻则乱涨价,重则不理睬,德国人也只能悔不当初。所以德国政界与经济界已经达成统一认识,必须使用超越技术上的手段来满足波兰人的要求,维持欧盟框架范围内深度并且友好的电力合作。 ~ ------------ 新技术 加强了 强大国家对弱小国家的控制。 ~ 另外 欧洲 40%油 60%气依赖俄罗斯
771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教育: 学习德国好榜样
热度 12 洗心 2013-11-2 23:55
村长谈南非的教育,我跟风谈谈德国的教育。 不过我是懒人,不是自己写的,抄FT 的。 “德国模式”为大西洋两岸所瞩目。美国政商界意识到,仅靠州之间在税收上的竞争并不是长久的成功之道,美国应借鉴德国强大竞争力的秘诀:教育体制。与德国相比,美国的劳动力显得“既技能不足,又教育过度”:一方面350万空缺岗位找不到合适员工,一方面大量拥有学位的的哥和门卫在为偿还学生贷款而发愁... Why the US is looking to Germany By Edward Luce When asked by Tony Blair for the secret of her country’s resilience, Angela Merkel, the German chancellor, said: “We still make things.” It is a question you often hear in the US nowadays. It would be an exaggeration to say Germany is back in fashion. There is too much disapproval of Berlin’s handling of the eurozone crisis for that. Yet when it comes to the labour market, the US is suffering from a rising case of “German envy”, as one analyst puts it. “People are continually asking me how we do it,” says Eric Spiegel, the US chief executive of Siemens , which has the distinction of being cited by Barack Obama in his last two State of the Union speeches. Getting a “shout out” from the US president may sound trivial – although executives at unuttered competitors, such as General Electric, do not see it that way. But Mr Obama was only repeating what was being widely said by many business leaders and trade unionists in the US. “Can we replicate the German model?” asks a centrist Democratic senator. As a package, the answer is no. Germany channels roughly half of all high-school students into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tream from the age of 16. In the US that would be seen as too divisive, even un-American. More than 40 per cent of Germans become apprentices. Only 0.3 per cent of the US labour force does so. But with the US participation rate continuing to plummet – last month another 496,000 Americans gave up looking for work – many US politicians are scouring Germany for answers. It is turning into something of a pilgrimage. Rick Snyder, the Republican governor of Michigan, and John Kasich, Republican governor of Ohio, have both recently toured vocational academies in Germany. The German embassy in Washington has even set up a programme called the “skills initiative” to cater to all the questions from the heartlands. “The US is not a developing country so we don’t need to send teams of technical advisers into the field,” one German diplomat said. “We are just trying to respond to the curiosity about the German model.” The longer the US recovery continues, the more that curiosity increases. The US faces a deepening mismatch between what its labour market needs and what the education system is producing. There are two sides to this paradox. First, the US is underskilled. It has high unemployment at a time when there are 3.5m job vacancies, according to th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Some economists argue that the US “skills gap” is imaginary – a shortage of engineers would have shown up in salary inflation, which has not happened. The average hourly cost of a US manufacturing worker is $32. In Germany it is $48. Yet US employers insist the shortage of skilled labour is a growing problem. US states tend to outbid each other with tax breaks. This works well for casinos. But many states, such as Michigan and Ohio, are realising that what desirable investors most covet is skilled labour. According to the OECD, the US comes last out of 29 countries in terms of the work readiness of its high-school leavers. And 46 per cent of those who go to college fail to complete their four-year degree within six years. “Getting a tax holiday does not make up for having a bad business plan, it just delays the pain,” says a senior US executive at Daimler, the German carmaker, which has several US plants. “If you have a good plan, what you are really looking for is good people.” Second, the US is overqualified. Almost half of Americans with a degree are in jobs that do not require one, according to a study by the Center for College Affordability and Productivity. Fifteen per cent of taxi drivers in the US have a degree, up from 1 per cent in 1970. Likewise, 25 per cent of sales clerks are graduates, against 5 per cent in 1970. An astonishing 5 per cent of janitors now have a bachelor’s degree. They must offer endless nocturnal moments to repent those student loans. Only at the top of the system do the labour and education markets mesh well. PhDs and postgraduates are the only US category to enjoy rising incomes, often dramatically so. For a company such as Siemens, which has 60,000 American employees and recently reintroduced train manufacturing to the US (in a plant near Sacramento), the answer is simple. The US needs to rejuvenate its community colleges, which offer two-year vocational degrees but are often starved of funds. And it needs to fall back in love with apprenticeships. Benjamin Franklin started off as a printer’s apprentice in Boston. Many US trade unions, such as the pipe fitters and boilermakers, used to train their own. Perhaps they should remember their history. Siemens, meanwhile, is angling for a third Obama mention. The group recently had 2,000 applications for 50 vacancies in North Carolina. Only 10 per cent passed the aptitude test. At a cost of $165,000 an apprentice, Siemens is training six local high-school leavers in “mechatronics”, a hybrid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These are robot supervisors. The company hopes apprenticeships will catch on in the US. It graduates 10,000 a year in Germany, a country that seems to have fewer problems with the underskilled or the overqualified. “There is a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reshoring of manufacturing to the US,” Mr Spiegel says. “But if companies have problems finding qualified people, a lot of it won’t happen.”
903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德国的爸爸
热度 50 冰雪迎梅 2013-10-30 23:57
这些天,在德国,默克尔老太通讯被美国监听的事件沸沸扬扬。 汉斯愤愤地说,我们把美国当兄弟,看看它对我们做了什么。 吾听到,悠悠地说,错啦,美国不是德国的兄弟,美国是德国的爹。 汉斯悲愤地说,这个爹太坏了!
1395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原来德国奶粉也限购, 另外, 在华府的河友有空周末一起吃饭吗 ...
热度 14 洗心 2013-10-18 01:12
前两天第一次去买奶粉, 才知道,大概是代购的中国人太多, 德国奶粉也限购了,每人每次只能买两盒。 当然,真要想多买可以多跑几家店+多跑几几次。我只跑了两家店,买了四盒。 在华府的河友有空周末一起吃饭吗? 都有谁在DC 附近啊? @兰凯 @MacArthur @南方有嘉木
1048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德国吃货真奇葩
热度 25 洗心 2013-10-13 02:11
【Bratwurst也可以在自动售卖机买到了! 】Saarland一名FH学生研究出了香肠自动售卖机,取名为`Currymax`。只需一个按键,香肠就会自动煎熟切断并且浇上咖喱酱,7分钟出炉。德国吃货真奇葩。。。 不过说真的,currywurst 倒是真比用甜酸酱炒出来的伪中餐好吃点。
878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今年德国的鬼天气
热度 30 洗心 2013-9-16 02:50
我老公今天感冒了, 我家都开暖气了。 今年暖气是五月才停的--五月温度最低的一天是3-8度。 看了一下,星期一温哥华13-18度, 俺们这里7-12度, 。 晨枫兄说他们那里现在是21C,今天最高24C,明天最高26C。 加拿大居然都比德国暖和这么多!羡慕嫉妒恨。 今年德国的鬼天气! 最见鬼的是我和德国人抱怨,居然有人说二十年前的天气基本都是这样的。这些年暖和了多半是因为全球变暖, 所以今年相比之下显得冷, 但这样的天气放在二十年前算是正常。
703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敬业的德国老头
热度 30 zouhl123 2013-9-11 19:07
单位安装新设备,以前也没多注意,这几天设备看的多了,突然发现,好些个德国安装师岁数好老。有几个都是60多了。 白发苍苍的的老头们啊,还爬高爬低的调试设备,慢腾腾的干活,慢腾腾的聊天,脾气倒是都很好,脸上天天笑哈哈。 我突然觉得这个会不会是我的明天啊,如果我也要65以后退休的话。 那个德国小伙子终于不哭回家了,太没日耳曼大男人的腔调了。
828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发改委发威,德跨国企业受惊。
热度 36 fcboliver 2013-8-23 02:41
前几天坛里有位兄台说他最喜欢看新闻网站的讨论栏。我发现自己也是这个德性。看各色人等对吵比单调的新闻好看多了,特别关于中国的新闻。 这不,《明镜》在线在为德国读者引进新词缩写 NDRC 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场网络论战。 原文链接: http://www.spiegel.de/wirtschaft/unternehmen/china-preiswaechter-machen-druck-auf-siemens-und-co-a-917847.html 这篇题目为《中国:价格审计人给跨国企业施压》文章,大概讲述了发改委在近期给许多西方跨国企业施加了压力,警告他们的价格操作行为。这些企业还将面临巨额罚款。 在接下来的讨论栏中,左派,右派,就事论事者轮番上场。偶随便摘几条有意思的 : Wololooo: 跨国企业们也不容易啊。没贿赂对人,得不到建筑许可,进口许可等等。贿赂对了,又会再今后作为打压的借口。只有一个解决方法:别在中国做生意。 Karl Felix :如果我是这些公司我就会遵守中国人的游戏规则。反正欧洲的政客们都可以贿赂。中国人不像欧洲人一样短视。他们不会在乎季度报告和民意测验,他们有 5 年计划。这样以来,快速获利就不是必须的,而长期的有利于双方的利益的经济设想才能被实行。 Prode : 欧洲和美国通过雇佣中国的便宜奴隶造就了强大的中国。环保,劳保,社会责任,这些对中国人来说都是陌生的东西,只有经济建设才是重中之重。我们现在必须学到,中国才不管欧洲和美国公司的利益。中国才不想建设自由市场经济。中国想的是建立只对中国有利的全球霸权。全球化提了这么多年了,但是对跨国公司来说他们受的待遇却不尽相同。这是我们不懂经济的女总理犯下的最大错误。 中国是以整个国家来同国外企业竞争,当中国想干什么,他就能干成什么。 。。。(此处省去 30 字) 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在是我们要给政客们加加担的时候了。 Monsineur : 德国企业想进入中国,是因为中国有在过去 20 年中是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市场。这些企业也在中国混了 20 年。没什么东西是他们还需要学的,如果他们中还有没有学会的,我们就可以对这些企业说晚安了。对企业来说,进入中国市场会的风险是小于不进入中国会遇到的风险的。
868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刚买的Nokia Lumia925因为信号不强,我还是准备退掉。
热度 7 fcboliver 2013-8-18 22:07
用了两天,偶发现925的信号接收不是很好。在城里没问题,但我经常下乡。德国乡下的基站建设还不是很到位,所以就只有另寻新欢了。
667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一战后,美国金融对德国科技的支持
热度 1 gordon 2013-7-28 05:25
一战后,美国金融对德国科技进行了大量的支持,所以,不要对德国科技大师移民美国感到震惊,离他们自己 “金主” 更近了。 希特勒能发动二战,这也和美国金融危机后,向德国产业转移有关。 因为德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建设军备,嘿嘿。美国那帮人根本没有原则,只要客户有需求。 美国人和德国人共同用 美国的装备打仗,呵呵 他们不是“法西斯”,只是“生意人”。 你的竞争对手买了,你也应该买,不然就会在竞争中落后,苏联的工业就是在这个条件下迅速崛起的。
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现代逻辑为什么诞生在德国?
热度 1 gordon 2013-7-20 06:35
写在前面的话: 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哲学一般仅仅学到康德就结束了,康德之后一般是不作为主干来研读的。而作为哲学专业来说,开头是不建议读罗素的书的,虽然罗素是一个大哲学家。这是因为 “ 大哲学家 ” 一般都有偏见或者叫做个人看法,他的看法会吞噬你的看法的。因为罗素是一个大的转向,所以哲学系的人启蒙一般是不用罗素的书的。 业余爱好者的选择,如果你没有明确的偏向,而只是懵懵懂懂想知道一些的话,成为科学工作者要比一位哲学从业人员更实际一些。 科学工作者一般只学“从伽利略到康德”的这一段,当然还有古希腊的三大家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足够了。这里面特别提出的是牛顿, 休谟是仿牛顿的 ——《人类天性论:实验( 牛顿 )推理法引入道德主题的尝试》(1738 年) 比较好的课程是 《牛津大学开放课程:哲学概论》,这个课程的人物选的很简洁,符合最小完备集的原则。 ×××××××××××××××××××××××××××××× 先说说当时形而上学在各国的情况, 莱布尼兹的弟子武尔夫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以前一直称霸德国各大学,在德国以外,莱布尼兹哲学的影响微乎其微;和他同时代的洛克统治着英国哲学,而在法国,笛卡尔继续作他的南面王,一直到伏尔泰使英国的经验主义时兴起来,才把他推翻。 莱布尼兹坚信逻辑不仅在它本门范围内重要,当作形而上学的基础也是重要的。他对数理逻辑有研究,研究成绩他当初假使发表了,会重要之至;那么,他就会成为数理逻辑的始祖,而这门科学也就比实际上提早一个半世纪问世。他所以不发表的原因是,他不断发现证据,表明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之说在某些点上是错误的;他对亚里士多德的尊崇使他难以相信这件事,于是他误认为错处必定在自己。尽管如此,他毕生仍旧怀着希望,想发现一种普遍化的数学,他称之为“CharacteristicaUniversalis”(万能算学),能用来以计算代替思考。他说:“有了这种东西,我们对形而上学和道德问题就能够几乎像在几何学和数学分析中一样进行推论。” “万一发生争执,正好像两个会计员之间无须乎有辩论,两个哲学家也不需要辩论。因为他们只要拿起石笔,在石板前坐下来,彼此说一声(假如愿意,有朋友作证):我们来算算,也就行了。”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是一切革命当中最温和又最成功的1688年英国革命(光荣革命)的倡导者。这个革命的目的虽然有限,可是目的都完全达到了,以后在英国至今也不感觉有任何革命的必要。洛克忠实地表达出这个革命的精神,他的著作大部分就是在1688年后几年以内问世的。他的理论哲学要著《人类理智论》(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 derstanding)1687年完稿,1690年出版。他的《论宽容的第一书简》( First Letter on Toleration)最初是1689年在荷兰用拉丁文发表的,早在1683年洛克就为慎重计退避到那个国家了。《论宽容》的后续二书简发表在1690年和1692年。他的两篇《政治论》(Treatises on Government)在1689年获得了印行许可,随后立即出版。他的《论教育》一书是1693年刊行的。洛克虽然长寿,但 他的有影响的作品的写成和出版全部限于1687年到1693年这少数几年。成功的革命对它的信仰者是鼓舞的。 洛克的父亲是个清教徒,参加国会一方作过战。在克伦威尔时代,洛克正上牛津大学,这大学在哲学主张方面仍旧是经院派本色;洛克既憎恶经院哲学,又憎恶独立教会派的狂热。他受到笛卡尔很深的影响。洛克作了医生,他的恩主就是沙夫次伯利勋爵。1683年沙夫次伯利失败时,洛克随同他逃亡荷兰,在那里居留到光荣革命的时候。革命之后,除有几年他是在商业部供职不算,他献身于著述事业和因为他的书而起的无数场论争。 在1688年革命前的年月里,洛克如不冒重大危险,不管在理论方面或在实际事情上都不能参与英国政治,他撰作《人类理智论》度过了那些年头。这是洛克的最重要的一部书,而且就是他的名声稳稳倚靠着的那本书;但是他对政治哲学的影响十分重大、十分长远,所以必须把他看成不但是认识论中经验主义的奠基者,同样也是哲学上的自由主义的始祖。 洛克是哲学家里面最幸运的人。他本国的政权落入了和他抱同样政见的人的掌握,恰在这时候他完成了自己的理论哲学著作。 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他主张的意见这以后许多年间是最有魄力威望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们所奉从的。他的政治学说,加上孟德斯鸠的发展,深深地留在美国宪法中,每逢总统和国会之间发生争论,就看得见这学说在起作用。英国宪法直到大约五十年前为止,拿他的学说作基础;1871年法国人所采订的那部宪法也如此。 注: 洛克没有参与革命,只是革命后的颂扬者。 洛克的学说没有什么用,只是浮于表面。 在笛卡尔哲学中,也和经院学者的哲学中一样,原因和结果间的关连被认为正如逻辑关连一样是必然的。对这见解的第一个真正严重的挑战出于休谟。 休谟的主要哲学著作《人性论》(TreatiseofHumanNature)是1734年到1737年间,他在法国居住的时候写的。前两卷出版于 1739年,第三卷出版于1740年。当时他很年轻,还不到三十岁;他没有名气,而且他的各种结论又是几乎一切学派都会不欢迎的那种结论。 他期待着猛烈的 攻击,打算用堂堂的反驳来迎击。殊不料谁也不注意这本书 ;如他自己说的,“它从印刷机死产下来。”他接着说:“但是,我因为天生就性情快活乐天,不久便从 这个打击下恢复过来。”他致力散文的写作,在1741年出版了第一集散文。1744年,他企图在爱丁堡大学得到一个教授职位未成;在这方面既然失败,他先 作了某个狂人的家庭教师,后来当上一位将军的秘书。他有这些保证书壮了心气,再度大胆投身于哲学。 他略去《人性论》里的精华部分以及他的结论的大多数根 据,简缩了这本书,结果便是《人类理智研究》(InquiryintoHumanUnderstunding)一书,该书长时期内比《人性论》著名得多。 把康德从“独断的睡梦”中唤醒过来的就是这本书;康德好像并不知道《人性论》。 康德开始是受 莱布尼兹的影响,英国人并不知道莱布尼兹,只知道笛卡尔。干笛卡尔的时候,顺带把莱布尼兹也收拾了。康德( Immanuel Kant,1724-1804 )无法容忍休謨的怀疑论与心理主义破坏了自然科学严格可靠的基础,康德于是与休謨展开一場认识论论争。 顺带说一句,休谟写书的时候,还没有心理学,他的书归结到 “道德哲学或人性科学” 的范畴里面,他的朋友 亚当·斯密就是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 注:以上资料来自罗素《西方哲学史》
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这是我们一直想做的事,中国龙要南下太平洋,北联欧罗巴
热度 11 逐鹿中原 2013-7-17 11:06
郑欧国际货运专列明天开行 16天直达德国汉堡 http://henan.qq.com/a/20130717/004900.htm
1447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同样是犯人,德国的就是不一样
热度 32 大道至简 2013-7-16 01:25
同样是犯人,德国的就是不一样
618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拯救德国的重任就交给各位吃货了
热度 15 曹操的槊 2013-7-15 13:56
如图
575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德国高速公路质量真好啊
热度 22 MacArthur 2013-6-5 05:03
六十几吨重的豹II 以 60 km/h的速度一辆接一辆地飞驰而过,这路面质量真不是盖的啊。。。 http://www.liveleak.com/view?i=f4f_1367951994 http://krigeren.dk/leopard-2-kolonne-pa-autobahn-videoklip/
1430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今天德国冬天又回来了
热度 27 洗心 2013-5-23 05:10
今天德国冬天又回来了。我拉着行李等火车瑟瑟发抖,把箱子里所有衣服都找出来一层层穿上。
1034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在德国听来的石化项目故事
热度 65 冰雪迎梅 2013-5-19 18:58
看到仙人说的掀背子放屁盖被子睡觉,太形象了。 让我想起三个段子。 1, 这第一个是离法兰克福1百来公里的化学工厂。 这个厂相中了村子A的地皮,然后去谈判,给了该村很多优惠条件,村民们坚决反对,不环保,破坏环境,有危险等等。闹腾了一两年。化工厂不耐烦了,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然后联系了隔壁村B,B村在前面的优惠条件下又拿到一些优惠,同意了。 然后,。。。。 B村把化工厂建到了和A村的交界处。 你说A村憋屈不憋屈。 我估摸着,这个思路古往今来不停地被重复着。 2, 瑞士basel附近在德国境内有块地,这块地像个磕磕巴巴的土豆一样插在德国。德国这面是缓平的良田,瑞士那面有山! 然后。。。。。 然后瑞士在这里建了个核电厂。 根本不需要征求德国人民的同意哈。 3, 德国最大的化学工厂瓦克,建在了东部边境的小城burghausen,这个小城像个楔子一样插在奥地利。不仅如此,还把流经奥地利德国的inn河挖开,引了一条人工河,供应化工厂对水的需求。 这个小城有德国最大的城堡,因为没有和名人挂上钩,也没发生什么大的历史事件,所以寂寞无名。
902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一般德国人很反感撒切尔
热度 16 洗心 2013-4-9 04:54
德国前总理科尔发表一项声明,称赞刚刚去世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首相之一”。他始终赞赏撒切尔的坦率和 真诚,对这位英国女首相充满尊重和敬意。默克尔总理表示,撒切尔为女性进军政坛高层做出了表率。1989一90年间,撒切尔曾强烈反对徳国重新统一。 科尔很会讲外交辞令啊。 一般德国人确实因为撒切尔激烈反对两德统一对她没什么好感。也不得不佩服德国人, 当初两德统一大概只有几个月不到一年的窗口期, 被他们抓住了。
87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转>老式的德国教育
热度 11 gordon 2012-12-9 13:55
注:我知道一点老式的德国教育,新的我不知道,但老式的德国教育是在德国和英国争霸时期形成的,个人觉得更靠谱一些。 德国教育改变了德国人一盘 散沙的习惯,造就了有很强烈的群体组织意识。外界人们往往误认為德国人受军国主义影响形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其实,德国人并不是被动、服从式地遵守纪律,而 是积极地参与群体,积极维护群体约定和利益,自觉遵守群体和社会行為準则,為群体中发挥个人作用,在群体中承担社会责任,相信群体力量,而不是个人随意行 动。 这种民族习惯与1809年以前完全不同,这也不是军队能够训练成功的,这是由全民普及教育的方针决定的,尤其是幼儿园教育培养起来的,由於弗吕贝 (F. Froebel)对幼儿教育的卓越贡献,而被称為幼儿教育之父。 他一生坎坷,长期当农村教师,经过15年的探索努力之后,於1837年(有的书上说是 1840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三年后把经验写成影响千家万户的一本书「母亲和阿姨之歌」。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爱的教育」一书曾对我国儿童教育有 过较大影响。他认為,「儿童教育应当从三四岁开始,儿童就像植物和花朵,教师就是园丁,给花朵增添阳光和营养,变成它的活力」。「儿童的玩耍不仅是娱乐, 更重要是,儿童的玩是全心地投入,紧张而又严肃的行动」,「通过玩耍认识世界、探索世界、主动表现自己,这是实实在在的创造性活动,是最纯洁、最智慧的成 果」,「过家家」「是更高一级的创造性,这种玩是模仿和预演全部人生」。他还认為,「通过群体玩耍,儿童感到自己是大整体中的成员,產生朋友(而不是对 手)、自由、满意、以及与外界的和谐(而不是竞争)」,这正是幼儿园的作用。「儿童通过安静、独立、有耐心的玩,一直到精疲力竭,从而变得更有才能、更安 静、更有耐心和意志,变成了被提高的人,变成了愿意為别人和自己的幸福而献身的人」。这就是群体意识,「独立能力和群体意识同时和谐地发展」。他强调, 「我们的一切精神财富都来源玩」。他对儿童玩的深刻认识后来形成了专门的玩的理论。这种玩的理论还对日本后现代的办公室设计產生了很大影响。 他警告家长, 「万万不能过早的进行人為的智力训练,因為它可能恰恰破坏了儿童的智力和身心健康,应当让儿童自然、全面、健康地玩,玩得越全面、越投入,才能就可能越 多」。 他强调,许多家长自以為瞭解孩子,「其实并不瞭解」,「教育的意义在於深刻地理解儿童的心灵,最大限度地让儿童自己主观能动、自己决定」,因此, 「 教师的第一特徵必须是宽容的、顺从的(只是保护),而不是强迫命令和干扰,也不是娇纵 」。「教师应当以公正的观念,以他和儿童都能认可的方式去说话和行 动,不要以外界的限制去压制内在的合理髮展」。(Reble,1967) 德国这种幼儿园理论对建立现代德国民族优秀性格起了巨大作用。德 国人在工作中也有各种不同看法,但是他们不是指责批判别人,而是冷静寻求共同语言,寻求共同解决问题的办法。这靠物质刺激无法实现。这种群体意识是德国工 业化的巨大推动力量,它不仅减少和避免了英国美国企业管理中和社会上的许多棘手难题,而且从长远看,更符合人类对社会的人道愿望,它使人能够產生愉快和满 意。现代商业市场存在竞争,但是现代工业化社会更需要人与人的友好合作。企业管理,科研合作,教育组织,以至在商店买东西,买票,乘车,处处都需要人际友 好合作,而不是竞争。 在这种群体意识下,1822年德国就出现了自然研究和医生协会,达7000人。1845年成立德国物理协会, 1824年建筑师和工程师协会,1867年化学协会,1880年机械工程师协会,1893年电子技术员联合会,1904年工业技术公务员联盟,到1914 年已经建立了100个协会。1930年达180个。这些协会中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有强烈的职业群体合作精神,对德国工业化起了重要作用。德国商人组织 有很长歷史传统,1802年曼茨市(Mainz)就建立了商人组织,叫商人议会,以后五年中又有三个州建立了这种组织。1830年普鲁士政府在全国建立了 商业议会。1848年政府规定商人议会必须按照要求向政府匯报。1870年德国建立商人议会法令并统一了全国商人议会,它规定商人必须加入该组织,商人议 会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任务并接收国家监督。因此,英国美国那种反对政府控制的「自由竞争」政策在德国缺乏文化基础。此外,钢铁、纺织等等各行各业都组织了 维护专业利益团体。在外贸上德国曾採取自由竞争政策,1874年国会通过了自由贸易决议,但是1873年出现经济危机,德国实行对钢铁和纺织业的海关保护 政策。由於美国提高了小麦加工质量,扩大了对欧洲的出口,1881年德国又实行对对农业保护。另一方面,资產阶级对政府有很多期待。 1870年后,在国家 支持下,工业界建立了卡特尔(Kartell)和康采恩(Konzerne)联合垄断企业,这些「有组织的资本家」象政府官员似地受国家控制,这种情况在 其它国家出现较迟 。(Born, 1985) 注:列宁就是在德国取得第一手经验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重新建立了全国工业和商业议会法律,各地都有相应组织,各工商企业、每 个个体企业、自由职业者都必须加入相应组织,执行国家、议会、当地政府交给的任务,接收国家监督。工商议会的功能包括:职业再培训、职业考核、提供信息 (例如经常对外贸提供諮询材料)。例如,个人要经商,必须向该组织提出申请,提交个人材料,由两个商人担保,经过审查后才能决定。在德国有许多中国餐馆, 每月都要接受会计师协会派来的会计师的帐目检查。 在整个十九世纪,德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教育改革始终摆在第一位,并一直坚持到 1914年。教育改革后30年,也就是在1840年代培养出来的第一代人成為社会主力时,德国开始出现工业化高速发展。教育培养出来的第二代人在1871 年实现了德国统一。教育培养出来的第三代人使德国在1900年前后变成了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从1850 年代起,德国开始了工业经济高起点的高速发展,他没有重复英国的「土办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老路,而是发起了以科学為基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 普鲁士军队佔领的巴黎。1871年德国实现了统一。这三件大事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方世界工业化的总规划,从此形成了德国之路:教育救国,教育兴国,每当 发现国家出现社会性问题时,每当要推行新的国策时,总是从教育系统入手,改革教育,把国家规划首先通过教育系统传授给下一代人。歷史以充分的事实表明,从 教育入手,才是最快的、最有效的实现国家目的的方法。从改革教育系统入手,到实现国家目的大约需要25年到30年的週期。这就是教育功能主义。在这一思想 下,德国人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工业设计学校包豪斯。同样,这一经验也被其它国家学去,例如日本军国主义者曾打算修改歷史教科书。 1870年 德国突然出现了巨大变化使这个资本主义世界為之震惊。人们突然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德国打败法国的同一年,英国国会经过了激烈争吵后,通过了第一个初等 教育法案,但是难以推行下去。四年后,英国首相在眾议院上大声疾呼:「全面教育决定国家命运」。又过了六年英国才实施初等义务教育,但是实际上积重难返。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政府深感教育落后带来的危机,1943年邱吉尔在广播电台上说:「世界的未来只属於那些高度受教育的民族」。第二年英国通过了教育 法,彻底重建教育体制。这裡顺便提一个问题:英国在香港实行了全民义务普及教育了吗?直到1970年代,香港的一半初等学校属於私人管理,初等学校受到政 府补助,教育採取自愿,但不免费。 注:写这篇文章的哥们是一个德粉,倾向性很强,读者需要注意这一点。 1870年战败后,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崩溃了,同时在法国引起了教育大争论, 1880年以后,法国开始推行非宗教的国家义务教育制度,把15所大学改成国立大学从事技术教育。 美 国在19世纪也学习德国,全面发展了国家各级教育体系。 法国哲学家考辛(V. Cousin)写的「普鲁士的国家教育报告」一书於1835年传到英国 ,后来又在美国广泛流传,美国人明白了「义务教育」这一回事。此后,若干美国人又去 考察德国和欧洲教育,写下「欧洲初等教育报告」(1837年),「七年报告」、「欧洲国家教育」(1854年),对美国义务普及教育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1852年美国出现第一个州立义务教育法(麻萨诸塞州),1890年康奈迪克州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到1918年為止美国各州都建立了义务教育法。 1855年德国移民淑慈女士在家裡开办了美国第一个幼儿园。布劳到德国进入幼儿园师范学校学习,回国后於1873年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公立幼儿园,因此英文 中的「幼儿园」一词是从德文中引入。不久她又开办了幼儿师范,採用弗吕贝教育思想。二十世纪初,美国建立了以杜威理论為基础的教育思想,他写的最薄的一本 书「学校与社会」產生了很大影响,最厚的一本书「寻求确定性」影响最小。他的基本观点是:学习干事和生活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校应当表现儿童的真实的、朝 气蓬勃的生活,像在家裡一样,教育应当被看成是一种继续建筑的经验,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方法。1800年时美国一共有25所学院,学生人数很 少。1862年南北战争期间,林肯签署了法令,要求各州支持发展农业和机械技术学院,不久建立了169所大学,其中许多是现代美国的著名大学。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美国制定法令,促使1200万復员军人进入高中和大学。1960年高等学校学生达到300万,1970年达到700万,1975年后达到900 万。1950年后,美国发展了二年制的社区学院,以职业和技术教育為主,1975年学生达240万。(Yong/Wynn, 1972)。 ×××××××××××××××××××××××××××××××××××××××××××××××××××××× 由于二战前,欧洲是世界上的文化中心,中国受二战时的欧洲影响很深。又因为人口问题,中国社会基本上是停滞的,所以很多思想还停留在二战前。 所以,一些老古董还有一些参考的价值,至少对某一些东东从哪里来的会有一些参考。
758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买新车
热度 19 伊儿 2012-10-11 05:51
开了五年的二手德国车小毛病不断,维修贵的心痛又心烦,一咬牙,决定卖了它.想着可能要花一阵子才能卖掉,都还没有考虑买什么来替换. 结果周三贴的广告,周六一早有人看车, 当场拍板买车,我们就挥挥手和它告别了. 周末剩下的时间就是去逛dealer了,逛的也没有太多的头绪。唯一决定坚决不买的就只有infiniti, 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每个前座椅背上都绣着车标,实在是欣赏不了。走进奔驰的dealer指着一辆车和LD说真便宜,才两万多,结果被嘲笑我少看了一位数 离最后的决定还远,决定好了还得指望LD和dealer斗智斗勇的侃价。打算买suv或者crossover, 欢迎大家给意见。 忘了说了,打算把车价控制在3万美刀之内,逛高档车行纯粹是车行扎堆,一家家看过去的
个人分类: 零零碎碎|1147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的月亮都比德国的圆
热度 27 草蜢 2012-10-9 00:59
拜读了我不是马甲的关于美国的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文章。 我不是马甲提到: 他(奥本海默)还是一个标准的美国爱国者,虽然是身体内留着的血是德国人的,在他看来, 美国的月亮都比德国的圆 。 俺借题发挥一下。 奥本海默出生在美国的纽约。他爸爸是第一代德国犹太人移民。他妈妈也是犹太人。按美国的标准,他就是根正苗红的美国人,跟德国没有干系的。 可能按二战前旧大陆的德国标准,他身体内留着的血是德国人的。但他自己肯定是认同美国身份的。 其实,旧大陆的民族国家系统成立在19世纪。德国比较晚,要到普法战争后才实现德意志统一。而之前的欧洲人主要还是以族群意识为主而不是国家公民意识区分自我. 大家大概会以日耳曼人,优太人等自居,而不是抽象的 "德国人". 德国的国家意识要到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然后通过普及教学(用现下一些香港人的说法就是洗脑)才满满地建立起来。奥本海默的老爸,一个犹太人,在1888年就从德国移民来美,很难说他的德国意识有多强烈. 出生在美国,双亲都是优太人的奥本海默,认同德国才是奇怪了. 举个李子: 俺高中一哥们儿,父母是东欧优太移民。他们是冷战时期从罗马尼亚移民来美。但他们从不认同罗马尼亚因为他们那嘎答是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Transsilvania)地区,也就是"穿刺公"弗拉德同学(著名的吸血鬼德拉库拉Dracula伯爵的原型)的家乡. 那里是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争议地区, 原来是奥匈帝国的匈牙利部分,一战后给划给罗马尼亚(50%罗马尼亚人口,30%匈牙利人口). 1940年后,又划给匈牙利.二战后划回罗马尼亚.据他奶奶说,她读书上学时都是用匈牙利语. 匈牙利人还好,罗马尼亚人对优太人最坏! 二战间就是他们的罗马尼亚人邻居把优太亲戚们交给德国人送入了集中营.俺去他家,他们常做匈牙利冷汤,那东东真不敢供胃
1036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德国太子党威武
热度 35 洗心 2012-10-5 03:06
微博上一个和我互粉的 @德国农村妇女 : 老公最漂亮的表妹下周宣誓成州里的法官。。。40岁。最年轻的州法官。。。 我准备送什么呢??? @德国农村妇女 :她爹。。CDU资深议员。。我揭发,欢迎人肉 // @鲍迪克 :美女,这么年轻就爬到这么显赫的位置,查查,谁是潜规则者 本想和她开句玩笑 “打倒德国太子党 ” 没想到居然发不出去: 抱歉,此内容违反了 《新浪微博社区管理规定(试行)》 或相关法规政策,无法进行指定操作。如需帮助,请 联系客服 。 德国太子党威武啊,连新浪都控制了。
1863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德国人像摄影图片
热度 14 老平 2012-6-15 10:20
http://dz.jjckb.cn/www/pages/zazhi/56/5804d2e846f92d9d9e07841a09b817bc.mp3 德国人以理性著称于世,他们拍摄的作品也带有严谨冷峻的特点,德国摄影家在世界摄影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网上经常会看到德国摄影作品集,如德国摄影年鉴等。下面转贴一组德国摄影家拍摄的人像图片。
个人分类: 随笔见闻|994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德国屈服了?
热度 22 奉孝 2012-5-23 05:28
法 国总统奥朗德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刚结束的G8戴维营峰会中,成为立场一致的重要伙伴,对欧盟内部在默克尔-萨科齐时代被压抑的“增长诉求”作出了很好的呼 应。 G8峰会声明表示支持希腊留在欧元区 ,承诺推动增长和就业,并要求尊重承诺、 履行财政责任 。这一重增长的立场,对于本周要召开的欧盟领导人非正式峰 会,是一个“转调”前奏。   目前,欧盟领导人正在抓紧 把那些曾经被搁置或者否定的危机应对提议,写进欧盟领导人非正式峰会的讨论项目中。除了加大欧洲投资银行的投资能力外,对困境中的欧洲银行业进行资本重 组,建立欧元区共同担保的欧元债券等,可能会被重新提上讨论议程。法国社会党总统奥朗德与欧盟委员会领导人和意大利等国领导人的团结,意味着德国要在继续 反对共同担保债券的同时,也需要和欧盟内部代表了至少一半以上国家人民的“就业增长”派,彼此妥协来达成欧盟困境国家经济复苏。    欧元区经济危机整体上并非 是财政超支导致的债务危机,而是在欧元区低成本资金推动下的经济泡沫和地产泡沫破灭后的经济危机(存疑)。 过去经历过类似危机的国家,确实要经历中期性的结构调整 才能缓慢复苏,但这些国家经过调整后确实也都复苏了,萧条不是长期性的。不过,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是在财政和货币双重紧缩的条件下获得经济复苏的。在中国 这样收入分配制度存在明显不公的国家,由于货币资金追随既有的财富和权力结构流动,一味地依赖货币宽松,客观上只能加剧收入分配失衡和经济结构失衡。欧盟 国家收入分配制度的公正性和经济增长利益的共享程度,让货币宽松政策可以在欧盟发挥良好作用。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 格曼在新书《End This Depression Now 》中提出, 真正把德国推向二战前的历史绝境的经济前因,是1930年代初期的紧缩政策。当时的德国为应对华尔街金融灾害而大量削减开支和投资,导致后来失 业暴增。 国际政治学界还普遍认为,一战后在德国没有相应经济条件的情况下,战胜国仍然坚持要德国作出全部战争赔偿的要求,导致了德国后来的绝境。   G8峰会期间奥巴马对欧洲 需要刺激经济的表态,表明他支持欧洲央行学习美联储和英国央行进行定量宽松。和其他货币区相比,欧元和欧盟原不应因为欧洲央行更严格反通胀而受到投资者惩 罚。事实上,欧洲央行已经在对欧洲银行业的积极贷款中,表现了对定量宽松的灵活态度。由于共同担保债券的复杂权责关系需要更多时间来理顺,欧洲央行的定量 宽松干预仍然是欧央行对其成员国的债权关系,短期更可操作。某个国家的任何风吹草动就会让多个国家被动接受高成本利率的状况,可先由欧洲央行在主权债务市 场的定量宽松来予以干预矫正。定量宽松可能带来的核心国家通胀率,最终符合欧盟利益和德国利益,德国应该坦然接受。 看起来德国像是屈服了,其实不过是以时间换取空间,慢慢抽身而退吧。而这也符合美国的利益。
912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德国财长称希腊退出欧元区已成定局
热度 16 奉孝 2012-5-13 01:45
德国财长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日前放言称,希腊将退出欧元区。投资者以及经济学家都在积极出谋划策,以确定在他的假定变为现实后,作为德国财长的朔伊布勒和德国政府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挽救欧元这一单一货币。 www.6park.com 据 了解,早在本周一,花旗经济学家Guillaume Menuet就曾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希腊退出欧元区的风险性已经大幅上升,最高可达75%。花旗小组将希腊或最终退出欧元区的结果描述为“西退” (Grexit),但花旗称规模更大的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仍很小。分析师指出,紧急信贷以及欧央行推出的债券购买项目,同时伴随着对金融机构实施的资本重 组以及存款保险等举措都成为为了力保西班牙以及其他深陷现金困境的国家免于出现像花旗银行分析师所描绘的“西退”的各项救助措施。 www.6park.com 全 球最大债券基金公司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Pimco)首席执行官Mohamed El-Erian表示:“作为降低市场动荡的救助方案的部分内容,退出或许是件好事。”他还表示,在上周日欧洲地区的三场选举将使得该地区未来前景变得更 为复杂。据悉,希腊上周日国会大选结果,两大支持援助政党失利,本周五则是该保守党派建立联合政府最后期限。若如市场预期未能成功筹组联合政府,希腊将在 下月面临重选。 www.6park.com 朔伊布勒日前向希腊施压,要求其进一步贯彻紧缩改革。他指出,在过去的两年里,欧元区已经在危机中学到很多教训,并知晓建立防范机制的重要性,目前向欧元区其他国家扩散的危机风险已被降低,欧元区更有灵活性,因此,即便希腊真正的退出欧元区,欧洲也不大可能被拖垮。
824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ZT 在德国打开钱袋之前
热度 10 2011-12-5 10:29
这一点是中国还没学会的。慷慨应该先对本国。下面是原文。 在德国打开钱袋之前,它必须用残酷现实来强迫其他国家   郭杰群   近日国际金融市场的反应表明,11月30日美联储联手欧洲央行等六大央行协调行动的影响是巨大的。全球股市大幅度上扬。但是,仅有这个行动,还不能最终挽救欧元区。   欧债危机总体还是信心问题。事实上,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其债务占GDP不到88%,比美国还低;JP摩根预计2012年欧元区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为3.5%,也远小于美国的8.6%。但由于市场缺乏信心而造成的资金流通性问题,可以让任何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体系在瞬间崩溃。   在六大央行协调行动之前,不断升高的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的收益率也表明了投资者缺乏兴趣。希腊、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都面临不可持续融资压力。用欧元调换美元的成本也达到2008年10月(雷曼在2008年9月倒闭)的最高点。   六大央行的行动在改善市场资金流动性的同时,向市场表明它们会协同作战,维护市场的稳定。如果市场进一步恶化,它们还会出台其他措施。这是一个姿态。   市场流传,一家法国大银行面临倒闭是六大央行行动的起因,笔者宁信其有。事实上,欧洲银行,因为它们手中拥有着大量无人问津的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券,已经被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所胁持。在2011年,欧洲银行需要偿还价值6540亿美元到期的债券,但由于投资者的远离,它们只售出了4130亿新债券来还债,也就是说还短缺2410亿美元资金。而在2012年,它们将有7440亿美元债券到期。没有投资者,它们最终面临的结局就是倒闭。标普在上周下调十几家欧洲银行的等级不是没有原因。由于等级下调,银行获得资金成本变得更高,对势态的恶化造成进一步的推动。六大央行的行动降低了银行得到美元资金的成本。这对消减银行的资金压力有极大帮助。   欧洲银行面临融资的困难会造成挤兑现象。如情形不改善,银行只能通过抛售美元资产,包括美国按揭抵押贷款(MBS)。而美国当前困境的根本是疲软的房市。美联储此前在量化宽松政策中不得不加大对按揭抵押贷款的购买。如果欧洲银行抛售,对美国经济将是一个极大的冲击。情形对亚洲也不妙。日本央行表示,由于对欧洲政府信心下跌而引发的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会冲击远在亚洲的经济活动。欧盟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地区(高于美国),其经济崩溃对中国经济也有着负面影响。   央行之间协调行动的成本也低。此次行动的主要措施是降低美元互换利率,美元互换机制自2007年就有了。同时,美联储放贷美元不是给单个银行,而是给欧洲央行。欧洲央行再贷给欧洲银行。美联储没有多少风险,还有利息可赚。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此次协调行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欧洲债务问题。而且,各国央行以前也有过联合行动,比如今年3月,它们曾入市干预日元升值。这些行动的效果是暂时性的,无法解决最基本的问题。欧洲债务的根本仍然是政治问题。   此次联合行动只是为政客们赢得了一些呼吸空间。欧洲债务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德国。而德国想要的不仅仅是货币、财政的统一,它还想得到在政治上的权力。   波兰外交部长上周一在柏林说,波兰最大的担心是欧元区的崩溃;不害怕德国的强大,害怕的是德国没有行动。这不仅代表波兰,也代表了欧元区国家的声音。   显然,德国是知道陷入困境中的欧元区国家的想法。但其他成员国也知道德国同样无法承受欧元区的崩溃,所以它们也在努力避免接受受德国影响的欧洲央行的要求。双方还在博弈。   事态的结果是,在德国打开钱袋之前,它必须用残酷的现实来强迫其他国家至少能在财政上达到一致。欧元区成员国正在逐渐接受这个事实,德法也正逐步巩固其领袖地位。但最后的协议还不会马上达到。只有在德国要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德国才愿意行动。但不幸的是,德国的行动是解决欧洲债务问题的唯一途径。(作者系美国IDC集团全球固定收益策略部、结构金融证券评估部全球总监)
82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当德国统治法国
热度 2 我爱莫扎特 2011-11-15 17:31
法国一个收视率很高的政治讽刺节目:
951 次阅读|4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7 19:10 , Processed in 0.193459 second(s), 1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