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2-9-20 15:18 编辑 4 d& o: {$ C1 s! B
' J5 P: Y5 {0 r" t, |0 ^
观网风闻里有一篇文章,质疑汽车大屏的必要性。
9 m# r* N. K1 r& e4 E: s/ ~( y
. H' v8 e+ a/ O2 h# D. }( l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8520441 s, p. D" i# p; u) V T
4 e/ h# v8 \- f* B4 ]0 C$ r
必须说,质疑有道理,但抓错重点了。
3 n; v1 ]( {1 T( \/ y
3 ~. ~8 r# W9 ~6 Q# }0 E9 ?' ^ 9 w( E m& ?: |
特斯拉是大屏的先驱9 T; O( G7 O, L8 l
3 j: c! u$ _6 o. n- B- E# M . h e5 Y9 S' u+ @5 u/ g. ?
沃尔沃是紧跟者之一
6 ~' t$ L& b( I0 @/ ~4 x7 Z5 ~: l
* ?# }/ L _* R! D![]()
7 S3 o+ m" w, ~奔驰S550换了一个方向,不是在中控台上放一个纵向的大屏,而是改成横向# ~; o4 k" d% s/ x9 A) s
' a1 E! |; @8 Q% ]
![]()
7 q- U, N' o# W DAudi A8横竖通吃,三块屏。好处是三块小屏在技术、成本控制和维修上都更加简单,在设计上也容易见缝插针
1 T! t5 l- ^0 v7 G" m+ I% @ l9 n/ W. `, C0 J! \* R$ H
# s' v. W. } A( P. D) J2 V8 a
+ Q4 a3 K7 C: b3 r! H, X5 d
; B h& `2 D n9 |. I/ |$ |
保时捷、路虎也跟进
& f5 Y4 }* O1 {! M
& y) p* {, l0 c/ u, E+ c![]()
6 C* H! h( `2 _9 l新的奔驰EQS更加极端,全宽屏( t! ]) u2 N- E. r' U5 a
- g/ V8 q3 x M$ ]- x: f9 R/ F P2 h
![]()
5 D9 Q$ `9 A5 H: b$ p其实全宽屏还是中国汽车先流行起来的,这是拜腾
, \8 x5 m9 E% ?: v9 Z
' G$ S) |6 H+ X; }5 _$ j8 {6 ? ; a# I# J% G' g# E4 s
理想ONE用四块屏拼起来,但依然是大屏
) ]; b6 j& p7 m! w& t
5 g+ n ?3 u3 |" F $ N6 n5 r% {0 Q! J
传统汽车的仪表板很简单,速度表、转速表、油量表、水温表,最多加上里程计、时钟、室外温度什么的。对了,这里的温度是华氏,别把自己吓着了。说起来,这也是仪表数字化的另一个理由:公制、英制用机械显示需要两套东西,用数字化的显示,就通吃了,还可以过境的时候重设,避免一路心算换算
9 r6 T) ?$ t- e( r4 y0 X3 f5 l( ]
' O, v" i+ B* @/ Y r! b5 h ! ]: I# V5 ?, ~ Z7 O4 E
但随着汽车的电子化,需要显示的信息越来越多,每个显示都用指针实际上又占地方,又在机械上复杂,仪表板背后的接线也越来越复杂。机械指针还又磨损和故障问题。用数字模拟指针则离全数字显示只差一步了,为什么不走完呢?为了节约占地,每个图标都尽量缩小,但这又造成不直观和容易混淆的问题,常常需要手册才能解码哪个图标是什么意思4 w) U' q7 i) [' ]+ }: g" U
$ t D/ l: u S3 [![]()
6 i$ m% X2 o; Y. }- Z: p7 L* x有人特意汇编了好多图标吓人,实际上没有那么可怕,但问题的存在是确实的9 D r# H7 ?1 `2 G% B. i, w
0 L$ G6 ^* ~3 X8 R0 t# L
![]()
; H7 L) R( V% Q9 m! o用数字显示模拟机械指针就方便多了
9 l) C t& f/ j; p4 i
) L; K: S2 j% F. |, S2 M* v![]()
; R: L/ n: J, g. y0 [! I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和口味随便组态,在制造和安装上反而简单,一块显示屏,一根数据总线,一根电源线(如果数据总线不自带电源线的话),完了
- {) {8 L! G5 C+ ^% @/ u! B% d K- |
( R5 d0 Y5 T! N0 P: _- s; W 3 b) w8 h& m9 B9 {' ]% j6 }! Z
要是喜欢,把卫星导航直接投射到仪表板也可以,不过一般这还是留給中屏,更大$ Z! s9 C- W' w: ~- e8 I
. A; I$ w7 [6 o( ?1 X* l) l: b
3 g, A3 `- l W$ \1 Q' }1 t
更大的中屏主要用于导航,但也可用于各种设定,比如座椅加热甚至按摩的各种强度和定时
/ l7 ~7 r V$ |# {6 j v- r' u# E* B& N' K/ E' e% N( E1 c- q1 W
: m, F3 g q% B! T9 \5 B
各种辅助驾驶的开关用中屏对用惯电脑、手机的人也方便、直观" P! f- H- c# }8 `+ f+ [
" d& g! `& R1 ?0 _: D$ m ) Q! c/ j& X" Y" ^# o0 H( Q
倒车或者平行停车时更是好帮手
4 Q$ h M1 a: J5 F
8 u% j3 Y6 o) u( J" U, [3 w, o 1 t ]& ^* {* S" C/ R; d' ^. a
但海量的设定需要有考虑周全的菜单设计,否则就是噩梦,什么都找不到。不光第一级菜单要仔细设计,还要几层之下后,能便捷地回到上一层菜单或者一键回到顶层菜单
1 i, R: V* t- S( V/ i8 [; i5 B' O4 ?0 B$ m) ?; A
![]()
2 `* s& u$ R2 Y另一点:图标设计要简洁、易懂,不要追求炫,因为这不是給驾车人欣赏的,而是在最短时间里找到需要的信息和施加必要的输入的,太炫了反而碍事,在不该吸引注意力的时候分驾车人的心。从这一点来说,这里已经过分炫了,太多不必要的“花头”,不增加信息量,反而分心1 L4 U# B3 R, Z2 n% U
, J; ^2 g. ?, {- ~1 R: N$ r U+ Y1 z汽车显示的问题其实在工业DCS上早就碰到过了。
, w( L4 A; A& Y, v
0 j% a& C4 Y: E( A机电仪表控制的典型就是切尔诺贝利那样的,每一个数据显示有单独的仪表,每一个操作动作有担当的开关、拨盘、扳手。; L9 i, H) H, R! w1 _
% s- g1 m" A$ ~+ H; r
![]()
% `6 c* ~/ [3 @0 b% I# g切尔诺贝利+ V; U$ a4 H# a7 s1 q
( }# Q4 ^! G- o( A
随着控制系统越来越复杂,显示的数据量越来越大,仪表盘不够用了,计算机化和数字化的一大好处是显示集中到不多的几块屏幕上,输入统一用通用键盘和鼠标,信息高度集中,可以在不同时间显示不同数据,同一片显示面积上可显示内容极大增加。操作员可以管一大片过程,但信息凝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否则胡子眉毛一把抓,根本看不过来。工业控制图形设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炫,每一个图形细节都代表有用的信息,不增加信息量的噱头统统去掉,减少图面的拥挤和杂乱。另一个问题是画面之间的导航,必须便捷、直观。
1 Q B5 W/ j) q) O# ` t4 {- ^
9 ~6 Y* I" r4 Z8 m" ^" J 4 k7 s" L; n7 Q' G
这个控制室可以有效管起来的过程大概率比切尔诺贝利更大3 T2 h% X% ?" L7 h6 j& k1 }
i9 P& {; C( _, F2 z0 y![]()
* w# G" X* f. t这样的画面设计已经是公认的坏榜样
5 h: M5 B$ k; y' k! m$ Y S% z R
, H8 j5 e6 R2 q2 m& ~- w 1 c" ~( u+ S: P m+ I" U
这样的朴实无华才是好孩子,有一个地方出现红色告警,立刻就能看到和做出有效反应1 l& N7 [ T: }2 u
- T6 S l3 @6 H$ s! Z$ m" i/ ^) r在计算机控制的早期,五颜六色的画面很流行,也很受欢迎。随着图形卡功能的增加,3D物体、动画也开始引入。但很快,研究发现,这些新增的美化元素不增加信息量,反而在真正发生危急情况时把有用信息淹没了。最好用的画面是最朴实无华的画面,只有最少的红色示警,闪光、动画都必须有特定含义。这正是现在汽车仪表屏设计中正在犯的错误,增加显卡负担其实是次要问题。
1 @5 I! e2 Z) K1 Z' d* V7 D9 C$ j( P% t5 T
更大的错误是把很大的显屏面积用于娱乐。
$ q; i$ E* G! R) Y7 t. |7 Q3 n( l* _' W. A( H/ d
车载娱乐系统是重要的,但驾车人只有有限的精力操作这些界面。不能在一瞥中理解和操作的界面就是设计失败的界面,边开车边打游戏或者刷剧更是万万不可。副驾座位上这么做都会对驾车人是很大的干扰,就好比一个喋喋不休的人在不断地一惊一乍。再说,在人手有手机、平板的现在,为什么一定要用车机刷网刷剧呢?普通人有多少时候会在车上刷网刷剧呢?据说拜腾还设想过,车开过的沿路,商家可以推送广告、促销。这当然是利益相关方的新盈利模式,但对行车安全是极大的危害。& x" H, a# y" n8 H
5 ~4 V( }6 ]+ ]2 M. U后座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但操作应该和前排完全分开,或者前排只有在停车的时候才容许操作。- P9 E8 _ g$ Z9 _0 y
# F$ `% X- s- a1 h' x$ O
显示是一个问题,输入是另一个。大屏之后,用某种形式的鼠标和确认键、滚轮就是最自然的输入方式。- c( c9 c5 j% A5 |* P
- Z4 ^+ C9 N' w- ]* Q8 w' Z
![]()
o, O' k! Y- Y# O- @- p各家都有高招,但奔驰是解决得比较好的。上面像鼠标一样的东西实际上是压感屏,可以像笔记本电脑的鼠标屏一样使用;下面的拨轮则像摇杆,既可以上下左右摇动,也可以转动。鼠标和拨轮实际上功能重叠,两者可以互换,有点浪费
1 N# P4 p* j( m7 E1 G6 g8 I8 C; ?% K" e
回到大屏是否智商税,如果大屏是用于与驾车有关的信息,那不是智商税。这是显示信息量越来越大、只能按需调用的必然,也是输入界面的必然,否则不可能布置那么多表盘和键钮。但延伸到副驾的大屏就价值可疑了,除非是用于副驾帮助输入或者调整驾车有关的信息和设定。! v0 z2 C5 ^% i6 y. C* b
7 o. I) ?9 q" n' |" [0 Y
自主驾驶后,这些大屏可以解放出来,用于刷网和刷剧吗?这要看自主到什么程度,任何还需要驾车人关注路况的等级都不宜搞这些名堂。彻底不需要驾车人的时候可以,这时驾车人就好比坐在大巴后座了,只是大巴变成随叫随到的私巴?真要那样倒是简单了,车窗都不需要了,上车就躺下,看大屏就得了,还降低车高、车重、风阻。
$ M% _1 L5 h1 l4 r% A4 n6 L* x. V h3 f7 O( [3 h' [9 z% M) {
就现在,一定程度的常用键钮与显屏界面相结合还是必要的。尤其不能以中控台大屏的触屏输入作为唯一输入。
( }0 U& a% @) r% \
1 g/ @8 `, x- u K* F触屏输入的最大问题是既缺乏空间定位感,也缺乏触键手感,不看着操作很难。这对驾车人是很分心的,尤其是需要几步操作才能完成的情况。- k0 a& ]! [# ^) U0 s
' W0 K% _! j+ l! @2 K
' h, y0 o+ [" H: m" S# c& z* K4 Q
上一代奔驰在用横向大屏后,还是保留了常用键钮9 J) S2 u5 p3 v8 L; e3 l8 u" z
+ l% A0 k+ k; [![]()
! \ ^2 ]! a4 y, l( H但新一代还是抵挡不住时尚的压力,改全屏了
2 @& I; P1 Z3 F! @0 ], t5 ^9 w5 ?# G+ x( B1 U H
![]()
5 N( B! O* { Z3 }* C5 q/ a- Y好在可通过方向盘上的键钮和摇杆控制输入和光标,不需要依赖中控台上的触屏输入
6 h) s; ^8 {: G8 J8 r* i
* C% d3 \% G8 z/ m$ K8 I![]()
, J0 _& m8 G& H" I6 K* o$ `& ]方向盘上的摇杆实际上是微型触屏,手指上下左右摩挲就能控制光标移动,“屋子”标志是一键回到顶层菜单,向左上的箭头是回到上一级菜单,方向盘右侧是电话、音响的音量控制,左面是巡航的速度和自动跟车的距离设定
" t- C; B$ Z$ N4 t
6 M6 U2 t' y5 p4 c; q! S直接投射在前风挡的平显曾经流行过,后来发现问题很大。战斗机上平显是标配,但信息主要显示在平显周边,不影响飞行员视界。飞行员更是受过严格的使用训练。
9 s7 v L( X+ @) u' H0 z% x
- b; v! v( C/ n7 Q3 M/ x汽车平显的字符在视界内不好,在视界外更不好,浮动在中间缺乏参照点,需要找一下才能找到,也不好。汽车平显如果显示在周边的话,左右离视界太远,上缘在通常视界之外,下缘的光线和背景变化最大,平显信息要么喧宾夺主,要么被淹没。平显的亮度、字符大小、颜色也很麻烦。街道和高速公路的背景和日夜的变化太大,太显眼或者太不显眼都不行。要是平显字符遮挡了关键的路面细节,造成交通事故,责任的界定更是啰嗦。所以现在平显反而用得少了。7 i" `; z4 t9 j4 w Q
% W% y! d0 X# z: M, \+ W' `大屏死机、需要停车重启什么的倒不是大问题,这是成长中的痛楚,随着技术的迅速成熟,会很快解决的。6 W$ E! B1 A; R1 k/ |# [
9 @" ]3 Q/ s, `9 [* L# {! {在现在,拘泥于“屏越大越好”而不解决有效信息显示和输入顺畅问题,不抑制把汽车变成“轮子上的大号手机”的冲动,确实可能成为智商税。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