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1-5-11 22:02 |
---|
签到天数: 460 天 [LV.9]渡劫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3-8-21 00:56:30
|
只看该作者
近代自然科学禀性探讨(四)
本帖最后由 风云际会 于 2013-8-21 00:58 编辑
; v" w7 l A$ C, t: y0 V* m
# w/ o7 z- W# q+ b近代自然科学禀性探讨(二,三)
* Q$ `- W0 U- @/ Z6 H" ]( J* L9 Q3 A- q1 Y4 ?/ t' V% [
引子:这是我国内的导师所写的一篇文章,会在他所著的《量子力学:菜根谭(第二版)》里出现。这里经过他授权同意,让我代发在网上以引起讨论。在接下来两三个月中我会陆陆续续放完全文。此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转载请注明原作者。
! h# q# h/ a0 t( Y% \/ m1 N
, q2 ~7 K7 z/ g0 }) B0 Q0 b! u四,局限性
3 S- [# v( d7 }6 n0 D张永德
( x" P/ b" F/ F
# V! W' [0 ]: j& b- Q8 R" j" ]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既然纯属“可道之道”,其总体思维模式就存在着局限性。深入检讨有如下5点:
( Y. e) p- e* T2 R+ w! j, R M6 q( a1 z1 n, P
1)公设有局限性。人类实践的局限性产生了认识的局限性, 认识局限性导致公设的局限性。举例说, 从欧氏几何到罗氏几何再到黎曼几何的发展过程就说明了这一点。! t+ M8 k# N4 h$ z
/ X5 k: m: @2 R* g- p5 C9 H
2)人类认知能力有局限性。人类眼耳鼻舌身,以及人类 (包括现在和将来利用人类所在空间的物质) 制造的全部探测系统,它们总体一定是完备的吗? 就是说,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东西,最终一定会为人类所认识? 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经论证也无法证实的论断。说到底,这只是人们的一个信念。7 J- P+ |3 Y8 M6 M; ?% s' l2 e
L: p7 |8 M# Q- e 3)逻辑演绎能力有局限性。牛顿力学诞生到量子力学创立一再表明,物理学基本规律和基本观念都是逻辑论证无能为力的地方。还有,K. Godel的“不完备定理”【2】也表明, 任何逻辑体系都不可能是完备的。Landau也说理论物理中追求数学严格性往往是自欺欺人【3】,其原义都在于此。% ^# |' C3 [* g4 A! c
. i0 U; v4 B$ w: r5 e
4) 量化问题的局限性。Einstein 说过:不是所有可以量化的东西都是重要的,也不是所有重要的东西都可以量化。后者比如,爱情、亲情和信仰就是无法量化的“重要的东西”。
7 N+ |4 M6 K& f# o& [# |0 E
: G# z6 Y4 o4 l" C 5)科学只能解决物质文明,并不能解决精神文明。- k8 z7 d: J6 n& b s, p, p! ] Y
8 d0 S0 k {- P2 z/ b+ P6 N' E& | 众所周知,公共汽车车门的踏脚板是挤着上车人的“变心板”。纽约报纸载文:“我们已经可以把人送上月球,却无法让人从车门口向车中间挪动一步。”只有科学,没有信仰的社会是自私、放纵的社会;只有信仰,没有科学的社会是贫穷、愚昧的社会。众所周知, 科学本身是把双刃剑。既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 造福人类,也可以用于危害人类。9 W x. H! E2 q. O2 I4 @
) h2 L, Y5 t8 @4 O/ u G+ c; O
其实,就对人的全面成长而言,科学是对人能力的锻炼培养,信仰是对人格的引导塑造。所以,科学与信仰实际并行不悖、科学与宗教应当相辅相成。科学解决物质文明;信仰和宗教解决精神文明。科学是振兴一个国家所必须的、重要的,但决不是万能的、包容一切的。走向极端的科学主义是可怕的偏颇!世界上信仰多种多样,人类应当而且必须学会尊重别人的信仰。
: I1 R* \& {* i/ o: U
, h5 ~4 x4 b3 H/ Y% h 我们实在应当牢牢记取Einstein的话: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瘸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4】。我们也应当牢牢记取孙中山的话:佛教有救世之仁, 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5】。, l) B' F* N: m5 g! C) S
7 {3 s+ L b' O* ]( ^ Q: v0 o5 M+ Z
【2】关于数理逻辑的 “不完备定理”(1931),参见汪芳庭《数理逻辑(第二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第3、4章。 X1 s! J# p# b" @4 m0 F+ }. u
/ r6 \6 O5 j$ v" Z
【3】朗道,栗弗利茨,《量子力学 非相对论理论》,北京:高教出版社,1980。英文第一版序言。
$ ~) u( R% ~# Q% V' F! Z2 b( A! w, H" k; Z9 Q
【4】A. Einstein,《Ideas and Opinions》,Carl Seelig,ed.,New York:Three Rivers Press,1982;M. Jammer,《Einstein and Religion:Physics and Theology》,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9。% V) x8 o" c" \+ g
) N( a( j" e0 m0 A2 y
Einstein给P. Wright的信。安·罗宾逊编著,《爱因斯坦 相对论一百年》, 张卜天译,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
: @ m# N4 E8 c$ X
, `- ^, Z- W9 ~- B【5】《孙中山全集》第9卷,或见西安大慈恩寺石壁题字。) v2 ?$ T: E7 K
# O' k' n$ ]1 K
' c1 c) y |9 `7 ^8 `. m- p# C* r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