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菊
发表于 2015-7-4 04:01:04
7-5, 诗中圣哲
诗人和圣人, 一般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比如说孔圣人, 虽说诗三百篇经他删定,可是他老人家自己并不是诗人。因为诗是有性有情的东西,有性有情, 想做圣人就难。然而杜甫是一个例外, 后人公认他为诗圣。
杜甫只活了五十九岁。让人奇怪的是虽然他自述“七龄思即壮, 开口咏凤凰。”我们却无从看到他咏凤凰的诗篇。岂但他七岁的诗看不到, 翻一翻他的诗集, 几乎没有什么作品是三十岁之前写的。三十之前, 他很可能志在功名,可他一生没有能中进士。四十岁那年, 杜甫另辟蹊径, 写了三大礼赋, 直接献给皇上。当时正跟杨贵妃打得火热的唐玄宗居然也有工夫过问。史书上说:“玄宗奇之”, 不知是稀奇呢还是惊奇。皇上让杜甫参加考试, 几年后委了他一个县官。杜甫不干, 说:“不作河西尉, 凄凉为折腰。”
就在这一年, 安禄山造反, 天下大乱。玄宗撤出长安, 连心爱的贵妃也保不住,六军不发, 逼著皇帝把杨玉环处死。当时通讯不便, 玄宗的儿子李亨不知道父王的生死存亡, 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 一班人就拥戴李亨为肃宗, 活活把玄宗顶成了太上皇。在兵荒马乱的五六年当中, 杜甫到处流蹿, 和皇上疏远了, 和人民接近了。有所见闻, 都秉笔直书:“野旷天清无战声, 四万义军同日死。”“闻道杀人汉水上, 妇女多在官军中。”他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对民间的疾苦, 从来没有人像他写得那样刻骨铭心。在那个没有汽车、照相机, 没有报纸、电视的时代, 杜甫的诗就成了诗史。国家不幸诗人幸, 诗史的作者成了诗圣。
杜甫生前实在没有怎样风光过。五十岁以后, 他主要在成都做节度史严武的幕府,也算得遇知音了, 和严武常有诗歌唱和。他称严武“严公”, 严武称他“杜二”。此时杜甫的诗歌表现能力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庾信文章老更成”, “老去诗篇浑漫兴”, “晚节渐于诗律细”。。。。。。这些都是他的夫子自道。杜诗完美成熟, 韵味深厚, 气象宏伟, 也可以说体现了一种圣人相。
“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 杜甫也是极有自知之明的。
山菊
发表于 2015-7-4 04:07:33
7-6, 域外诗人李白
对于李白, 我心里一直有不少疑团。书上说他是飞将军李广的后代, 又说他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入怀, 醒来生了孩子, 遂名白, 字太白。中国历史上这种不着边际的奇闻巧事太多,我怀疑其真实可靠性。
李白自称“陇西布衣, 流落楚汉”, 所谓“陇西”,一“西”就“西”到了西域的碎叶城。那地方今天已经不属于中国了, 在前苏联的吉尔吉斯境内。李白出生在那儿, 不知道今天吉尔吉斯人是否也记念他们历史上的这位天才?
虽然李白自称“布衣”,却不知怎么特别有钱。他到了中原地带, 挥金如土, 手面比今日的华侨富商还阔气。他只花钱, 不赚钱, 偏爱夸夸其谈:“千金散尽还复来”,怎么来法?不得而知。
李白生长在那么辟远的地方,从小不知道受的何种教育,竟然学贯中西。中文好别去说了, 还通番文。番邦来递国书, 玄宗皇帝手下的“外交部”全是文盲, 幸亏有李白, ,不然真有辱国体。 难怪贺知章一见李白, 就惊呼他为“谪仙人”。
说李白是“谪仙人”, 因为他写的诗仙气横溢, 后人学不来。没听说谁学太白诗入了一点樊篱的。李白从来没有去过天姥山, 描写起天姥山来是:“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又是“云青青兮欲雨, 水淡淡兮生烟”。有人慕名去天姥山走了一回, 却大失所望。这才明白李白写的是《梦游天姥吟留别》, 写的是梦境。杜甫对李白推崇毕至,“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敏捷诗千首; 飘零酒一杯”。一个飘字, 可以想见李白的仙风道骨。
山菊
发表于 2015-7-4 04:20:49
7-7, 说“愁”
都说生与死,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但是中国古代诗歌另有永恒主题, 那就是说愁。诗坛祖师爷屈原的《离骚》就是一部说愁的长诗。骚者, 愁也。后来乾脆把文人叫骚人, 因为他们都是说愁的行家。
文人说愁, 并不真是无米下锅, 愁得不行。他们以说愁为时髦, 引以自傲, 有一点阿 Q ”你还不配“的味道。说点儿愁, 说得潇洒, 清高, 深厚, 还真不容易。文学入门从说愁开始, 哪怕”少年不识愁滋味“, 也要”为赋新词强说愁“。
东汉张衡有《四愁诗》, 以美人为君子, 以珍宝为仁义, 以山高水深为小人, 抒发的是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悲哀。
“故国悲寒望, 群云残岁阴”。这是杜甫的诗, 大手笔写愁, 一个 忧国忧民的形像。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本意也是说愁。后来的李后主也有同样的比喻:”离恨却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李后主另有说愁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崔颢登黄鹤楼, 七言八句, 气象非凡。五十六个字, 最后还是以愁作结:”烟波江上使人愁“。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思念亡夫,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连下十四个叠字, 结尾时还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贺方回佳作如云, 出名的偏是说愁的诗:“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因此得了个外号“贺梅子”。
近代诗人也说愁, 连毛泽东都有“悲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的句子。
革命女侠秋瑾临刑之时, 口占道:”秋风秋雨愁煞人“。
”衔石成痴绝, 沧波万里愁.“青年汪精卫的诗,一个愁字, 说尽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怀抱。汪后来尽管成了汉奸, 诗还是好诗。
胡乔木曾作《采桑子。反”愁“》四首, 把古人生离死别, 花谢花开, 相思苦,行路难,愁天愁海都反其意而用之。”愁“是反不掉的。但现代生活节奏加快, 说愁的人确实少了。愁还在, 只是没有功夫去说。
======================================
胡乔木采桑子[四首]/反“愁”
前人文藻,多言愁恨。其中一部分反映了旧社会的压迫,是可以理解或者值得同情的;另一部分却不值得同情,很多还是空虚的,虚伪的,甚至反动的。后者固然毒害青年,需要扫荡,前者也不能让读者沉浸其中,妨碍革命乐观主义力量的发展。因择其习见语痛辟之。
其一
愁来道是天来大。试看长天,一碧无边,那见愁云一缕烟?
欺人妄语愁如海。万顷波翻,万马蹄欢,大好风光总万般。
其二
谁将愁比东流水?无限波澜,载得风帆,踊跃奔腾直向前。
登天蜀道何须怨?不上高山,突兀颠连,怎见人间足壮观?
其三
相思未了今生愿。万里烽烟,怒发冲冠,岂可缠绵效缚蚕?
孤芳绝代伤幽谷。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
其四
花开何用愁花谢?白发三千,何让春妍?老马知途好着鞭。
生死离别寻常见。羡甚神仙,万古团圆?不尽生机赞逝川。
山菊
发表于 2015-7-7 04:38:53
7-8, 快乐的诗篇
写快乐的诗, 很少有写得好的。细想人生不论贫富贵贱, 快乐的时光虽然稍纵即逝,总有过一些。但是就像一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安乐的朋友, 人一得意,诗就和他疏远。喜庆盛典上即席吟诗, 奉命作诗都有。这些诗只是凑热闹, 没听说有流传的。庆典散了, 诗便也和席上的残羹冷炙一起被打扫掉了。
洞房花烛夜没有好诗, 金榜题名时也没有好诗。穷愁潦倒的人确实也有快乐的时光, 他们也写快乐的诗, 只是由于骨子里穷, 写到后来, 都乐极生悲, 露出了苦相; 以醉不成欢收场。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为的是”与尔同销万古愁“。
真正快乐的诗篇我只知道一首: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物以稀为贵, 实在值得抄一遍: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襄阳是杜甫的老家。“家乡解放啦!” 他才那样高兴。全诗一气呵成, 从头到底没有一丝愁云, 似乎是随口唱出来的一首快乐的歌, 快乐得叫人感动。
山菊
发表于 2015-7-7 04:41:47
7-9, 数字和诗
写诗有个诀窍:句子出不来的时候就朝数字里去想, 一定有门路。数字本来是最抽象的东西, 一放到诗里头就不得了, 比电光声色还神气活现。传说有呆子咏雪,数雪花:“一片一片又一片, 三片四片五六片, 七片八片九十片。。。。。。”旁人补了一句:”飞人芦花都不见“, 就成了一首好诗。
从一数到十, 百、千万, 都是做诗的好材料。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如果把数字拿掉, 成了””黄鹂鸣翠柳; 白鹭上青天“, 就味同嚼蜡了。
屈原喜欢九字, 著有《九歌》, 九章》, 赌咒也说:“虽九死其犹未悔”。
韩愈反对皇帝迎佛骨, 皇上把他下放到蛮荒之地去, 他写诗道:“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阳路八千”。满腔悲愤, 全靠几个数字对比出来。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以三对八, 写尽诸葛孔明的功劳。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以六对七。六军不发,逼得唐明皇把心爱的杨贵妃杀了。李商隐这两句诗, 抵得上一篇长恨歌。
“故国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句句有数字。“半”字也时常在诗中帮忙。“三山半落青天外”,“峨嵋三月半轮秋”, 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
”亿“入诗较少。毛泽东有”人民五亿不团圆“, ”六亿神州尽舜尧“之句。陆游咏梅诗曰:”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山菊
发表于 2015-7-7 04:47:07
7-10, 宫词
宫词, 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特殊命题, 专门描写后妃、宫女的生活。皇帝的后宫按说是块禁地, 怎容旁人说短道长?但是从流传下来的那么多的宫词来看, 似乎只要说的得体, 却也无妨。
写宫词的多是男人。虽然他们不会有机会进宫体验生活,但是他们善于想像, 想像那个三千粉黛真正男人只有一个的后宫生活。所有宫词表现的都是同一主题:争宠和失宠。由于得宠的人也害怕失宠, 最终也难免失宠, 所以失宠女人的凄凉和寂寞就成了就成了一代代诗人嚼橄榄没完没了咀嚼的主题。有些诗人动不动就写宫词百首。也许, 由于男人同样有是否得宠于君王的竞争与忧虑, 写宫女的凄凉和寂寞,有时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 所以说来才那么津津有味吧。
中国的帝王历来讲究恩威并重, 一方面天威莫测;一方面皇恩浩荡。宫词抒写的只能是向皇上求宠不得的怨恨, 就像大臣上表要写“臣不胜惶恐死罪死罪”之类表示恐惧一样, 皇上听了才受用。有名的宫词如: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对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朱庆余)
又如: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
“寂寂花时闭院门”,“宫花寂寞红”, 都是怨而不怒的好例子。
说到底, 宫词都是不相干的男人在隔靴搔痒, 真正宫女的感情是怨是恨是仇是怒都说不定。《红楼梦》中元妃省亲, 哭诉:“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一腔怨愤, 令古来多少宫词失色。
记得是袁枚,参加廷考, 题为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句云:声疑来禁苑, 人似隔天河。而遭申斥。作者听到随风传来宫女身上佩戴的玉器的声响, 因而产生了牛郎织女被天河阻隔的联想。这就可能使皇上吃醋了。宫词不是情诗, 宫词就是宫词。
山菊
发表于 2015-7-8 03:32:08
7-11, 板桥道情
郑板桥全集收有他所作家书, 诗词, 小唱,画款等等。我最喜欢的是他的小唱, 道情十首,虽不是每首都好, 总体说不错, 有几首写得实在好。
道情是一种民间说唱, 我小时候见过。艺人怀抱长长的, 蒙着鼓皮的道筒(亦称渔鼓), 手持两片三、四尺长的弯弯的竹片。竹片不紧不慢地打节奏, 艺人忽紧忽慢地手拍道筒有说有唱, 以唱为主。一般称唱道情。
板桥先生的道情十首, 前面六首写人, 如老渔翁, 老樵夫, 老头陀, 老书生,小乞儿。。。都是社会底层人物, 诗中寄托的是作者本人的怀抱:怡情山水, 与世无争。且看一首《老渔翁》: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清波远。
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刹时波摇金影,猛抬头月上东山。
末二句写时光的流转, 很使人警觉。道情中的其他人物也都是老渔翁一类的高人韵士。老头陀“黑漆漆蒲团打坐, 夜烧茶炉火通红。”多么鲜明的形像!老道人则“闻说道悬崖结屋, 却教人何处相寻?” 小乞则“醉倒在回廊古庙, 一凭他雨打风吹。”
好像是为了凑十首的整数, 后面几首缺少形像, 比较空泛。想亦作者才力所限, 勉强不得也。
=========================================
板桥道情原文(刻本)
开场白:
枫叶芦花并客舟,烟波江上使人愁;劝君更尽一杯酒,昨日少年今白头。
自家板桥道人是也。我先世元和公公,流落人间,教歌度曲。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是唤醒痴聋,销除烦恼。每到山青水绿之处,聊以自遣自歌。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这也是风流事业,措大生涯。不免将来请教诸公,以当一笑。”
道情词:
1.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2.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3.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兔葵燕麦闲斋供。山门破落无关锁,斜日苍黄有乱松。秋星闪烁颓垣缝。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4.水田衣,老道人,背葫芦,戴袱巾,棕鞋布袜相厮称。修琴卖药般般会,捉鬼拿妖件件能,白云红叶归山径。闻说道悬岩结屋,却教人何处相寻?
5.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6.尽风流,小乞儿,数莲花,唱竹枝,千门打鼓沿街市。桥边日出犹酣睡,山外斜阳已早归,残杯冷炙饶滋味。醉倒在回廊古庙,一凭他风打雨吹。
7.掩柴扉,怕出头,剪西风,菊径秋,看看又是重阳后。几行衰草迷山郭,一片残阳下酒楼,栖鸦点上萧萧柳。措几句盲辞瞎话,交还他铁板歌喉。
8.邈唐虞,远夏殷。卷宗周,入暴秦,争雄七国相兼并。文章两汉空陈迹,金粉南朝总废尘,李唐赵宋慌忙尽。最可叹龙盘虎踞,尽销磨《燕子》、《春灯》。
9.吊龙逢,哭比干。羡庄周,拜老聃,未央宫里王孙惨。南来薏苡徒兴谤,七尺珊瑚只自残。孔明枉作那英雄汉,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祁山。
10.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虞罗惯打孤飞雁。收拾起渔樵事业,任从他风雪关山。
尾白:
风流家世元和老,旧曲翻新调;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俺唱这道情儿归山去了。
跋语:
是曲作于雍正七年,屡抹屡更。至乾隆八年,乃付诸梓。刻者司徒文膏也。
山菊
发表于 2015-7-8 03:35:40
7-12,情多累美人
郁达夫以小说家名世,但是我更喜欢他的旧体诗词。郭沫若曾经对郁达夫说过, 说他的旧诗词比他的新小说更加好。我觉得郭的说法有些道理。
郁达夫为人真诚坦白。这是他做诗人的长处, 却是做小说家的短处。作为小说家总要多一点心机, 改头换面, 歪打正着, 假戏真做, 掺水加油等等技俩都要会一些。做诗就不同, 诗人一作假就万事皆休。郭沫若说郁达夫的小说“每每一泻无余”, 怕也是说他太真诚坦白了吧。
年轻的时候, 郁达夫交往过不少女人。他在诗歌小说中从不讳言自己和女人的交往。倒是后来有些研究郁达夫, 或是为他编文集的人常常为他遮掩, 未免莫名其妙。据郁达夫的自述诗, 十三岁时, 他就暗恋“某氏”, 有诗。他后来的生活中对女人也特别多情。在日本, 以及回国后在安庆执教期间都常去妓院。诗集中不少作品是和妓女的赠答诗。
郁达夫很欣赏唐朝的杜牧, 从杜牧的诗歌到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冶游生活。他多次在诗中以杜牧自比:“略有狂才追杜牧”, “嬉春我学扬州杜”, “可怜逼近中年作, 都是伤心小杜诗。”
这样一位风流才子, 做他的妻子也不容易。原配孙荃被他遗弃, 再娶的王映霞却弃他而去。抗战期间流亡苏门答腊, 复娶何丽有。他和孙荃育有一子二女, 和王映霞育有三子, 和何丽有育有一子一女。在《毁家诗纪》中, 郁把王映霞写得很不堪, 似乎缺少一点大丈夫的胸怀。也许因为他还爱著王映霞, 所以才那么耿耿于怀。
“曾因酒醉鞭名马; 生怕情多累美人。”这是郁达夫的自白。诗人一生为女人所累,也累了不少女人。
山菊
发表于 2015-7-8 03:45:08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5-7-7 14:51 编辑
7-13, 怒向刀丛觅小诗
年轻时候的鲁迅也吟咏过风花雪月, 诉说过别恨离愁。他的《惜花四律》,如“天于绝代偏多妒, 时至将离倍有情。” “慰我素心香袭袖; 撩人蓝尾酒盈卮”一类,完全可以拿到大观园中和林妹妹宝姐姐们唱和。
到了和许广平恋爱的时候, 也许和年龄较大有关, 在一本《两地书》里, 居然没有一首诗。一直到一九三四年,也就是逝世前二年, 鲁迅才在一本《芥子园画谱》上题了首诗赠许广平:
“十年携手共艰危, 以沫相濡亦可哀。
聊借画图怡倦眼, 此中甘苦两心知。”
诗中有淡淡的愉悦, 和淡淡的哀愁。
鲁迅性嗜酒。郁达夫有诗相赠,说他:“醉眼蒙胧上酒楼,彷徨呐喊两悠悠。”但是, 鲁迅的醉眼所见, 既非红袖添香的佳人, 也不是春花秋月的代谢。他看到的是社会的黑暗。作小说, 说一部历史, 看来看去, 通篇都是吃人。写诗, 则有“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梦里依稀慈母泪; 城头变幻大王旗。” 丁玲被捕, 他写道:“如磐夜气压重楼, 剪柳春风导九秋。” 杨杏佛被杀, 他写道:“何期泪洒江南雨, 又为斯民哭健儿。”
曾经有人把鲁迅的诗歌风格和李商隐相比。鲁迅不同意, 他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 然用典过多, 为余所不喜。人家的好处自己觉得比不上, 人家的缺点也没有, 很实事求是。鲁迅也写过无题诗, 大概因为题目太大, 无以名之, 才题作《无题》。诗曰:
”万家墨面没蒿莱, 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 于无声处听惊雷。“
毛泽东曾手书此诗, 以赠日本工人。
恩格斯说过”愤怒出诗人“的话。拿这句诗去衡量一部诗歌史, 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 用来形容鲁迅的诗, 则很贴切。”怒向刀丛觅小诗。“ 刀丛上开放的诗的花朵, 一定是不朽的。
===========================================
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园主人韵 (近现代·鲁迅)
题注:(1901年)作
其一
鸟啼铃语梦常萦,闲立花阴盼嫩晴。怵目飞红随蝶舞,开心茸碧绕阶生。
天于绝代偏多妒,时至将离倍有情。最是令人愁不解,四檐疏雨送秋声。
其二
剧怜常逐柳绵飘,金屋何时贮阿娇?微雨欲来勤插棘,薰风有意不鸣条。
莫教夕照催长笛,且踏春阳过板桥。只恐新秋归塞雁,兰艭载酒橹轻摇。
其三
细雨轻寒二月时,不缘红豆始相思。堕裀印屐增惆怅,插竹编篱好护持。
慰我素心香袭袖,撩人蓝尾酒盈卮。奈何无赖春风至,深院荼蘼已满枝。
其四
繁英绕甸竞呈妍,叶底闲看蛱蝶眠。室外独留滋卉地,年来幸得养花天。
文禽共惜春将去,秀野欣逢红欲然。戏仿唐宫护佳种,金铃轻绾赤阑边。
惯于长夜过春时(近现代·鲁迅)
题注:1931年作
该节写道:一九五七年罗稷南向毛主席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疑问:要是今天鲁迅还活著,他可能会怎样?毛回答说:“以我的估计,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按:这首诗见于《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纪念》,为悼念“左联”五烈士而作。
悼丁君(近现代·鲁迅)
题注:1933年6月作
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道九秋。
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
悼杨铨(近现代·鲁迅)
题注:1933年6月21日作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山菊
发表于 2015-7-9 04:24:48
7-14, 犬马
狗和马, 都是人类的朋友。古人形容浪荡子弟的生活, 常常说他们留连声色犬马。声是音乐, 色为女人, 往下狗和马就各占了一席。
和马相比较, 狗的格局要小得多。这一点从诗歌中可以看得出来。以狗入诗本来就不多, 有的也多为看门狗, 只会叫。”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雨浓。“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偶尔也有猎狗。苏轼做密州太守时, 就曾经”左牵黄, 右擎苍“,牵了黄狗, 托着苍鹰去打猎。”狗的用途大抵如此。
马则不同。咏马的诗由来很多, 光李贺就留下二十三首咏马诗。马在诗中大都气概不凡:“向前敲瘦骨, 犹自带铜声”; “何当金络瑙, 快走踏清秋。“ 杜甫写马:”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完全是写人了。
画家也多有爱画马的, 成就也大。唐朝就有曹操的后代曹霸以画马出名。杜甫说他画的马“顾视清高气深稳”, 七字深得名马的神髓。近人徐悲鸿画马超凡绝俗, 记得他有题画诗曰:“直须此世真长夜, 漠漠穷荒马尽头。”画家赋予马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以求索”的志士仁人的情操。
狗不能像马那样激发艺术家的灵感。黄胄画毛驴, 李可染画牛,没有人专门画狗。但是狗和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楚霸王兵败垓下, 舍不得的除了美人就是名马。帮助秦王朝灭了六国,四海归一的李斯, 斗不过宦官赵高,被腰斩咸阳市, 夷三族。临刑之时 对儿子说:“我想和你牵了黄狗, 出上蔡东门去打野兔子, 再也不能够啦。”父子痛哭。可怜项羽和李斯死到临头, 对生的一点留恋, 竟是狗和马。
====================================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唐·杜甫)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①。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马脑盌,倢伃传诏才人索。
盌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騧②,近时郭家师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可怜九马③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用穆天子西征事),无复射蛟江水中(用汉武帝事)。
君不见金粟④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按:① 江都王绪,霍王元轨子,善书画
② 太宗六骏,五曰拳毛騧,平刘黑闼所乘
③ 曹将军九马图,后藏薛绍彭家
④ 明皇泰陵在奉先县金粟山
评注
照夜白:马名。龙池:在唐宫内。支遁:东晋名僧,养马数匹,有人说道人养马不清高,答:“贫道爱其神骏。”此处比喻韦讽极爱曹霸的画马。“自从献宝朝河宗”:此句意指玄帝已经去世。金粟堆:玄宗的陵墓,在今陕西省蒲城县东。
【简析】:此诗是在代宗广德二年作于成都。时诗人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自有人世沧桑,浮生若梦之感。因而在诗中明以写马,暗以写人。写马重在筋骨气概,写人寄托情感抱负。赞九马图之妙,生今昔之感,字里行间流露作者对先帝忠诚之意。
在章法上错综绝妙。第一段四句先赞曹氏画技之高超。第二段八句追叙曹氏应诏画马时所得到荣誉和宠幸。第三段十句,写九马图之神妙及各马之姿态。第四段八句是照应第二段“先帝”的伏笔,从而产生今昔迥异之感。
诗以奇妙高远开首,中间翻腾跌宕,又以突兀含蓄收尾。写骏马极为传神,写情感神游题外,感人至深,兴味隽永。浦起龙《读杜心解》说:“身历兴衰,感时抚事,惟其胸中有泪,是以言中有物。”此言极是。
山菊
发表于 2015-7-9 04:29:54
7-15, 诗肠
记得好像是苏东坡的话: "诗有别肠, 非关学也。" 说写诗要有另外一番肚肠, 不是人人学得会的。这话有一定道理。不然, 唱戏有梨园世家,行医动不动说悬壶几代, 但杜甫就没有给儿孙留下写诗秘诀。杜甫曾经说:"诗是吾家事; 人传世上情"。大有百年老店董事长的口气。如果有秘诀, 他一定会把董事长的宝座传给儿子。但是他没有。因为"诗有别肠", 而且不能遗传。鲁迅在遗嘱里也特别嘱咐儿子, 千万不可掮了乃父的招牌做空头文学家。
古人也许无意中说出了一条科学真理(但愿有科学家出来证明): 写诗祗是一种生理反应, 诗肠作痒。
如果此话能够成立, 那么唐朝诗人李贺骑了毛驴, 叫书僮背了个布口袋跟了他满街蹿, 得了佳句便丢在口袋里, 原来也像鸦片瘾发作一般, 不写他就难受。而唐一代诗风浩荡, 说不定是当时的一种流行病呢。
我的岳父喜欢写诗, 晚年作诗少材料, 他随手抓一本杂志, 把其中文章改写成诗自娱。想来也是诗肠作痒, 无法排解之故。他的子女曾向他学写诗, 他说:"做诗用不著学的, 会就会, 不会就不会。我做诗从来没有人教过我。" 那口气似乎说他先天患了甚么病一样。
现代社会, 生活方式, 生活环境大变。爱滋病之类的名堂多出来了, 诗肠作痒的人却逐渐少了。几年前, 我曾经在西雅图的公共图书馆看到一本诗集, 作者是一位越南华裔青年。此人好像有几个一样诗肠作痒的朋友, 他们写了诗, 自己掏钱印诗集, 印出来白送给公共图书馆。我记得书名是《细雨淋在青石板上》, 很有诗意的书名。
==============================
細雨淋在青石板上 : [千瀑詩集] /
Xi yu lin zai qing shi ban shang :
by 千瀑, 1952- Qianpu
山菊
发表于 2015-7-9 04:33:20
7-16, 绮思
瞿秋白被捕后, 在福建长汀的监狱里写了《多余的话》, 百念俱灰, 说他参加革命是历史的误会。同时, 他在诗中写道:"何事万缘俱寂后, 偏留绮思绕云山"。
绮思, 用白话说, 大概是"美妙的想头"。不是一般的美妙, 而是专指对异性的爱悦。
男儿到老, 到死, 绮思不绝如缕。
绮思是蛛丝在半空飘荡, 想粘上甚么, 却粘不到; 是戏院外听戏, 却进不去; 是遥望天边清月, "可远观, 不可袤玩也"。
"红楼隔雨相望冷", "人面不知何处去", 是绮思;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就不是绮思。李义山的《无题》诗最多绮思, 杜牧和柳永写冶游生活的诗词就没甚么绮思。绮思有无穷的美妙的回味。 当今三级片, 脱衣舞之类, 在感官刺激之后, 便索然无味, 甚至使人产生强烈厌恶感, 所以绝对不是绮思。
我曾见过平日似乎不很通文墨的人, 写起情书来妙语如珠, 就因为其中有绮思。
清代诗人黄仲则, 一生潦倒, 作诗多穷酸语。其《绮怀》十六首, 却写来挥洒自如, 深得李义山《无题》诗风致。较为人称道的如: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佛家禁绮语, 视绮语为口业之一。和尚打情骂悄, 当然不成体统。
山菊
发表于 2015-7-10 06:56:10
7-17, 诗歌的衰亡
天上挂了个月亮, 人间不知出了多少关于月亮的好诗。但是科学家说月亮是一块死亡的土地, 还想方设法把月亮背面的照片也拍给人看: 坑坑洼洼, 许多环形山。你还敢再"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客"吗?
本来, 床前明月光, 多有诗意! 科学家发明了电灯, 电灯一开, 立刻把诗驱逐出境。
古时候行路难, 所以"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更有"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反正祗要是离别的题目, 一碰就诗意直往外冒。自从有了轮船、汽车、火车、飞机, 送别就渐渐趋向于例行公事。毛泽东年轻时写过"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是以现代交通工具入诗, 写离别的难得的例子。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中外古今, 伟大的著作都离不开爱情。好戏都得有男女主角。可是科学家研究后说爱情只不过是一种化学反应。人家男欢女爱闹得死去活来, 他说其实不过像酸和硷碰到一起就要翻气泡, 冒烟一样; 待到那点儿能量反应完了, 再磨擦也起不了火花。同性恋的人据说也是由于细胞组织与常人不同; 好像黄瓜本当是甜的, 偶尔变种, 成了苦瓜。科学家虽然大煞风景, 但他有理论, 又有实验报告, 你奈何他不得。
研究诗的人把写诗说得十分玄妙, 一会儿是"神来之笔", 一会儿又"祗可意会, 不可言传"。遇上科学家, 端起显微镜就要看你脑细胞构造, 监视你写诗的时候生物电流的变化。结果, 科学一天天发达, 诗歌就一天天萎缩。足以传之后世的佳作, 已经像珍禽异兽一般濒临绝种了。
山菊
发表于 2015-7-10 07:01:44
7-18, 采风拾遗
古时候有所谓采诗之官, 搜集了民间的歌谣去给皇上参考, 从而知道民间风俗的变化, 政绩的得失。这种工作称之为采风, 用心实在是很好的。 民间的诗歌创作, 特别是那些不是为写诗而写的诗, 不是为发表而写的诗, 常常很能表现一个时期的风俗民情, 足以供决定政策的人参考。
现代社会通讯出版事业发达了, 资料讯息排山倒海而来, 但是真正能称得上"风"的东西不多。我们每天看报纸、看电视, 常常看过就忘记了, 而有些道听途说, 马路墙头看来的歌谣, 却会永远记得。
三十年前, 我在武汉华中工学院的大字报上看到一首诗, 题为《火车厢之歌》, 诗不长,看一遍就记住了:
我是火车厢,甚么都能装,
日行千里夜八百,
喀嚓, 喀嚓, 拖得汗水淌。
管他白头黑头,都是我的头。
跟著头头跑, 永远落不了后。
呜── 咔嚓,头头转了弯,
管他是左是右,反正我都跟著走。
喀嚓, 喀嚓, 我又前进了。
当时正盛行打倒一切, 怀疑一切的思潮, 诗歌讽刺奴隶主义。不知诗人是否想过: 如果人人都做火车头, 火车不能装人装货, 就不是火车了。
曾见过这样一首短诗, 也很耐人寻味:
可以搔搔痒, 指甲要剪光。
要是搔出血, 请你坐班房。
讽刺政府的民主, 言简意赅, 一针见血。
还有一首诗, 我是听来的。作者原是一个小报编辑, 中国解放之后, 他失业了, 在街头卖香烟花生米, 作诗自况道:
年老犹生产, 沿街叫且喊。
闹市容易卖, 警察又来赶。
日已上三竿, 腹中犹未啖。
行行且回家, 心灰意更懒。
一个晚景凄凉的老报人形像跃然纸上。卖香烟花生米本算不得生产, 解放初期, 提倡生产劳动, 诗人以新名词入诗, 体现了时代特色。
生产劳动, 诗人以新名词入诗, 体现了时代特色。
山菊
发表于 2015-7-10 07:07:12
7-19, 词人毛泽东
毛泽东工诗词, 词比诗写得更好。说他是位诗人当然不错, 但是更确切地说: 毛泽东是位词人。
中国有源远流长的诗教, 有温柔敦厚的传统。词是诗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变种, 从形式到内容都更自由, 更有个性, 更接近民间。词对诗有继承, 也有反叛。对于诗, 毛泽东多次说过:"诗难, 不易学。" "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 没有一首是我满意的。" 相反, 他在给陈毅的信中说:"我则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 正如毛自己所说, 他写诗以七律为主, 已发表的除两首七绝和最早写的送罗章龙赴日本的一首七古, 其余全是七律。五言诗他几乎没有怎么写过(毛身后发表了几首近乎草稿的五言诗)。
相比之下, 毛泽东的词作就丰盛得多, 从最短小的《十六字令》到《念奴娇》那样的百字令都有尝试。内容则从少年壮志, 夫妻情, 同志爱, 直到国家大事、世界革命无所不包,写来都气象不凡, 气度不凡。
毛泽东的词作, 基本上倾向于苏辛豪放的一派, 但是他不像前人那样故作壮语, 豪放之后, 往往又回到怀才不遇的消极情绪中来, 如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 何等气象! 结尾却仍是"可怜白发生。" 毛泽东则不然, 他"开天劈地君真健"(柳亚子诗), 有本钱说大话, 怎么说都显得是英雄本色。事业的成功充实了他的词作, 其眼界胸襟无人比肩。看世界是"小小寰球", 读历史则"祗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今古词人, 学问比毛泽东好的应是很多, 学问好又有如此经历的, 毛泽东一人而已。
===========================================
感事呈毛主席(近现代·柳亚子)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原注:
分湖为吴越间巨浸,元季杨铁崖曾游其地,因以 得名。余家世居分湖之北,名大胜村。第宅为倭寇所毁 。先德旧畴,思之凄绝!
初稿:
开天辟地君大健,俯仰依违我大难。
醉尉夜行呵李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周旋早悔平生拙,生死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山菊
发表于 2015-7-11 05:07:10
7-20,压卷之作
毛泽东的诗词, 哪一首最好? 在我看来, 压卷之作, 首推《沁园春. 雪》。这首词, 作于长征结束后的一九三六年, 最早见报是在一九四五年重庆谈判之间。当时正处于国共决战前夕, 词一出来, 举国震惊, 说它是无产阶级英雄主义也好, 说它是封建主义帝王思想也好, 就词论词, 其雄壮瑰丽, 气势磅礴, 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词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份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词的结构并没有甚么新意, 是传统的上半阙写景, 下半阙抒情, 前人作品中很多。苏东坡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就是上半阙写"大江东去", "江山如画", 下半阙开始就"遥想公瑾当年"。著名的昆明大观楼的一百八十字长联也是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
难得的是《沁园春. 雪》写大景象, 用大手笔, 把整个北部中国都放到了画面上, 长城与黄河都不足壮观了, 而万里雪飘之中, 群山如银蛇飞舞, 高原似蜡象奔驰。那样阔大的景象, 其实即使飞上一万米高空也非目力所能及, 完全是诗人的想像。写完"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 情景已推到了顶点, 往下实在很难著笔, 作者却以"须晴日"三字笔锋一转, 把江山比作美人, 以丽日照红妆, "看红装素裹, 份外妖娆。" 承上启下, 使后半阙"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出来得非常自然。英雄为谁折腰? 为美人折腰, 而美人就是江山。美人的暗喻, 使"红装素裹", "妖娆", "多娇", 乃至结尾处的"风流人物"诸语都落地生根般的妥帖。
词的下半阙全是议论, 横扫历代帝王。 为了避免词家叫嚣之忌, 所以特别用了些缓和的字眼, 如"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则先捧一句"一代天骄"。所有这一切, 最后都靠"俱往矣"三字以拔山之力扫荡乾净, 红日初升般地托出一句: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山菊
发表于 2015-7-11 05:10:51
7-21, 毛泽东的一首情诗
毛泽东先后有过三位妻子: 杨开慧, 贺子珍和江青。其中杨开慧为结发之妻, 少年夫妻, 格外多情。
毛泽东传世的几十首诗词之中, 为杨开慧写的就有三首: 一首别后相思的《虞美人》,一首送别的《贺新郎》, 另一首就是杨开慧逝世二十七年之后, 六十四岁的毛泽东写下的类似悼亡诗的《蝶恋花》。毛泽东的诗词, 一般说来格调都很高昂, 很少作愁苦语,《虞美人》是一篇例外。
词曰: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 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词题为"枕上", 作于一九二一年。毛泽东在一九二○年冬结婚, 则"枕上"是新婚不久的"枕上"。新婚小别, 所以才愁成了这般模样。词不很精练, 显然是即兴之作。然而诗句明白流畅, 毫无修饰; 感情自然流露, 毫不掩饰。他思念新婚的爱妻, 无法入睡, 离愁如同翻江倒海一样。 睡不著, 天又老是不亮, 祗好披衣坐起身, 呆呆地看天上的寒星。
天渐渐亮了, 自己睡著过没有呢? 不知道。脑子里觉得甚么都没有意思, 只想能和心上人相斯守。不知不觉之中, 月亮向西直落了下去, 而眼泪, 也不知甚么时候已经挂在脸上了。
这首《虞美人》刻画出了另一个毛泽东, 他原来并不总是"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他也会想老婆, 也会流眼泪。离开了老婆, 他竟然像孩子一样的孤单、软弱, 竟至于"百念都灰尽"。毛泽东心中的念头除了革命还有甚么呢? 他说"百念都灰尽", 显然革命的信念也因离别有所动摇。
《虞美人》告诉我们: 毛泽东也曾经有过爱情第一的一刹那, 为了杨开慧, 在他二十八岁,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年。
山菊
发表于 2015-7-11 05:21:01
7-22, 情人知己
人生知己难得。毛泽东晚年曾经对美国记者斯诺说, 他是一个云游世界的孤僧。可见他常常觉得很孤独, 缺少知己。在毛的一生中, 以知己相称, 以知己相托的人, 祗听说过一个杨开慧。
一九二三年, 毛泽东在一首《贺新郎》词中, 对杨开慧说:"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得知己难, 报答知己更难, 报答毛泽东那样的英雄知己更难。杨开慧比毛泽东小八岁, 为了报答丈夫的知己之托, 她不知受了多少苦, 直至付出了年轻的生命。《贺新郎》写道:
挥手从兹去, 更哪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 和云翥。
写的是夫妻离别, 两个人"凄然相向 ", 不但有情有恨, 还有误会。"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零”作动词, 非常形像。细致地刻划出杨开慧曲折复杂的心情:感情上憎恨离别, 理智上支持丈夫的事业, 而且是冒死的事业。对于一个结婚二、三年的年轻女人, 这是多么难以忍受的沉重的负担。这一切的愁云惨雾, 一切的误会, 都由作者一句"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扫荡开去了。多少信任, 多少托付, 多少安慰, 全包含在这一声 "知己"里。。"人有病, 天知否?" 意思不是很明白, 应是交代离别的原因,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 不得不暂时割断儿女之情。
词的下半阙, 作者还是继续渲染离愁别绪。"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是极伤心的句子。因为极伤心, 所以接下去的诗句才那样反常的激烈: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表现出感情上的挣扎,凭山崩地裂,风雷激荡来割断愁丝恨缕。看似英雄气壮,更见儿女深情。
结句"重比翼, 和云翥。" 应是指风雷过后, 雨过天青之时, 夫妻双双, 盼望能够比翼高飞入云。寄托十分高远。
山菊
发表于 2015-7-11 05:26:41
7-23, 深情一曲《蝶恋花》
毛泽东的《蝶恋花. 答李淑一》是一首悼亡词, 抒发对死去妻子的怀念。这首词写在杨开慧去世二十七年之后。生死两茫茫了二十七年, 毛泽东仍然写得出那样优美的词作,可见他二十七年不忘旧情。
《蝶恋花》的题目原作"游仙", 后来改为"答李淑一"。李淑一是杨开慧的好朋友, 是当年湖南"四大暴徒"之一柳直荀的妻子。柳直荀显然是个刚肠铁汉, 离家五六年音讯全无。李淑一思念丈夫, 曾作《菩萨蛮》一首, 是典型的闺中词, 词曰:
兰闺索寞翻身早,夜来触动离愁了。底事太难堪? 惊侬晓梦残。
征人何处觅? 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 满衫清泪滋。
词比较平铺直叙, 然而"征人何处觅? 六载无消息。"事实本身就够感人了。据后来知道李淑一写这首词时, 柳直荀已战死在湖北洪湖地区。真正是"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一九五七年, 李淑一把自己写的《菩萨蛮》寄给毛泽东, 毛"感慨系之", 写了这首《蝶恋花》相赠: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闻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从来的悼亡词都是"遣悲怀", "话凄凉", 毛泽东别开生面, 驰骋他的革命浪漫主义遐想,写烈士的英魂飞入月宫, 仙人吴刚献酒, 嫦娥起舞。最后奇峰突起, 以革命成功, 英雄泪作倾盆雨作结。 对亡妻杨开慧, 作者祗用了一个"骄"字形容, 前人有惜墨如金的说法,一个 "骄"字, 重千斤, 值千金; 除了夫妻情, 更有同志爱。骄杨二字, 可用《贺新郎》中"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作注解。
在《蝶恋花》中, 作者巧妙地利用了二位烈士的姓氏杨和柳, 以杨柳轻飏,形容忠魂飘举升天。曾经有不少人替外国人发愁: 这样的佳句怎么翻译? 除了"杨柳"二字双关之外, "杨"、"飏)"同音, 读来也有种一唱三叹的效果, 这些都是难翻译得好的地方。翻译像炒冷饭, 只保证内容还在, 色香味都大异其趣了。
作曲家瞿希贤、李劫夫以及评弹演员赵开生都为《蝶恋花. 答李淑一》谱过曲, 异曲同工, 都非常优美动人。
山菊
发表于 2015-7-11 05:29:32
7- 24, 江青和她的一首诗
江青是毛泽东的第三任妻子。在毛泽东的三任妻子中, 她和毛共同生活的时间最长。江青坐过国民党的牢, 最后却死在共产党的狱中,以中国悲剧女性的传统方式: 一条白绫悬梁自尽。她到死都是忠于毛的, 一片忠心可对天日。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 江青是当之无愧的旗手。毛泽东撒手西归之后, 江青的末日也就不远了。江青代替毛泽东顶了文化大革命的黑锅, 代夫受过。 她的死实际上是对毛的殉葬。
我始终相信江青其人肯定是绝顶聪明, 不然她不能得毛之爱。她追随毛泽东, 没有扮演中国人最容易接受的贤妻良母的形像, 那种形像也是毛泽东所不喜欢的。 江青选择了一条危险的道路: 学习毛泽东。在毛泽东灵前, 江青花圈上的落款就是: 学生和战友。
但是, 像毛泽东那样反传统, 反潮流, 天马行空, 独往独来的英雄是寻常人学不来的。结果, 以江青的绝顶聪明, 还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她成了一条狗, 一条啸天犬。江青在法庭上宣称自己是毛的一条狗, 毛叫她咬谁她就咬谁。
江青喜爱摄影, 每有佳作。她还能写诗, 曾经在一张庐山汉阳峰的照片上题了首诗, 这似乎是人们知道的江青唯一的一首诗:
江上有奇峰, 锁在云雾中。
寻常看不见, 偶尔露峥嵘。
诗是五言绝句, 可以说不俗。诗的内容显然是作者的自画像。唐人钱起《听湘灵鼓瑟》诗中有"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的句子, 这应是江青名字的出处。江上有奇峰, 当然就是江青自己了。"寻常看不见, 偶尔露峥嵘", 颇自命不凡, 颇耐人寻味。把这首诗和毛泽东那首《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同读, 很能看得出江青不愧是毛泽东的学生。李进就是江青, 毛泽东为他的这位第三任妻子也就写过这一首七绝: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庐山风光向来以秀丽出名, 李白诗云: "匡庐天下秀", "庐山秀出南斗旁", 可是到了共产党人笔下, 庐山似乎成了水泊梁山, 充满斗争哲学, 一座座山峰都金刚怒目, 气势逼人。
我曾经看见过江青诗的影印手迹, 书法颇有一点毛体的味道, 显然下过工夫。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