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汇率GDP,2015年中国经济已经是世界第二,约为美国的60%。按照购买力等价(PPP)GDP的话,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速放慢,但美国也在放慢,中国的GDP增长率还是显著高于美国。按照不同估计,中国经济总量有可能在2025-35年间超过美国,此后差距将持续拉大。也有估计更早或者更晚才能超过,但一般认为,中国经济总量在可预见的未来将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当然,中国人均GDP(不管按照汇率还是PPP)还将长期落后于美国,中国也还有很多领域落后于美国。尽管有相对衰落的问题,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而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相对定位将长期存在。那么,中国在不远的一天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了,这重要吗?
有的事情是要看人均的,人们的生活水平肯定是要看人均的,全国的教育、医卫总投资,总消费对总生产的拉动,这些也是要看人均的。有的则是看绝对数量的,像国防开支、针对具体科研项目的投资或者公司并购,数量到位了就是到位了,与人均无关。
比如说国防开支,2015年美国约为6000亿,中国约1460亿,大约为美国的1/4。到了中国GDP与美国相当的时候,中国国防开支(现占GDP的2%)就相当于美国(现占GDP的4%)的一半,或者说比现在高一倍,这就可观了。算入PPP的因素,就更可观了。如果有一天中国GDP两倍于美国,或者中国把国防开支占GDP比例提高到4%,那中国的国防开支就与美国相当了,美国要继续维持对中国的军事优势就难以持久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不是光用钱就能堆出来的,但没有钱也是很难做到强大的。不久前珠海航展展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中国航空航天与军工成果,这一切离开强有力的需求和投资是不可能的。
针对具体项目的科研也是一样。比如说,光纤激光是激光焊接的关键技术,其实也是激光武器的关键技术,美中两国都用国家财力资助这样的战略科研。还是假定美中GDP相当,占用相同GDP比例的话,美中的相关投资也就是相当的,所有其他因素相当的话,两国在相关方面的进展就应该相近。这样的项目多了,一项一项的科技差距就是这么缩小的。这是国家投资的情况,但GDP反映的不仅是政府财力,也反映社会财力。GDP相当了,民间集资的科技投资也可以达到类似的力度。这或许是中国的手机行业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原因,不再只是廉价替代品,而是在关键性能和用户体验上也直逼三星、苹果。中国的网络设备也是一样,体量到了,竞争激烈,科研投资也就到了,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也就打造出来了。科技不是巫术,尤其是别人已经做到的东西,需求、时间、投资、才智到位了,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工业投资方面也是一样,GDP总量到了,不管是政府投资还是民间集资,拿下大型项目的财力有保证。而且工业项目是盈利的,高投入、高回报的项目还为后续滚动发展打下基础,这好像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一样,一个一个吃掉,扎扎实实碾压,而不是全线击溃,然后重新再打一遍。缺乏的就是启动投资,而这正是经济体量(而不是人均)的威力所在。中国正在芯片研发和制造方面砸下巨资,弄得美国人很紧张,怕中国把阳春白雪的大尺寸晶圆和超高密度光刻也做成白菜价,把硅谷的摇钱树给拔了。但不管美国人怎么关注,甚至试图暗中阻拦,中国依靠自己的财力打造碾压性的高科技工业,经济体量的威力发出来了,挡也挡不住。当然,这里面还有技术问题,不是光靠钱就能堆出来的。这里有后发优势问题,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对于高投资、长回报的基础建设项目也是一样。长回报不是低回报,只是短期内不容易看出来,但有长期稳定的回报,以及巨大的累计增生效应,像高铁、地铁、光纤通信。高铁投资依然巨大,但现在至少在中国已经不大有人再质疑高铁的经济效益了。在其他国家则不一样,缺乏必要的体量,投不下这个资。地铁、光纤等也是一样。缺乏经济体量,连实质性的需求都没有,更谈不上启动投资。有了经济体量,不仅有财力吃下某一特定的大项目,还可以从长期收益里滚动发展,一个一个地吃下更多的项目,中国高铁正是这样。第一条高铁线启动艰难,但现在新增一条线,不说轻而易举,至少举重若轻了。在此滚动发展过程中,最终不仅使经济总量进一步提高,还使得人均也实质性提高。
另一方面,经济体量大了,市场也大,需求总量和品种也多,提供的尝试机会多,在同样的“存活率”条件下,脱颖而出的新企业、新技术、新产品也多。以此为生长点,在竞争中形成技术优势,通过批量形成成本优势,不仅占领内需市场,还碾压外需市场,得到的经济回报进一步增强实力,强者愈强,形成正反馈。
身大力不亏,有了体量,很多事情都好办了,至少办得起来。南北战争后,美国经济后来居上,碾压老欧洲,靠的就是体量。二战后,欧洲急于推动一体化,除了政治上发出统一的声音,在经济上捆绑形成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体量也是一个原因,欧元的推出也有这个背景,以统一的货币表征统一的经济,当然后来的事情并不如意。
经济体量是重要的。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需要在人均上也达到高水平。但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首先要达到经济总量的高水平,才有条件冲击人均高水平。中国经济的人均水平尚且不高,按照IMF的计算,还排在连卫生纸都短缺的委内瑞拉之后,按照PPP计算的人均GDP连阿拉伯之春后的利比亚和伊拉克都不如。有意思的是,按照世界银行的计算,澳门的人均GDP(PPP)两倍于香港。这样的计算有多可靠,可以见仁见智。但中国的人均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低,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因为中国人均GDP依然较低,就否定GDP总量的作用,这是不对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