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3515 天 [LV.Master]无
|
首先声明,我对铁路/动车系统完全是门外汉。只是对工业测试和程序纠错略有心得。本篇内容基本上是我个人的猜测,和在猜测基础上的外行分析。希望借此抛砖引玉,能有专家大拿来批评指正。! A1 [- O: C1 p4 n( h8 `7 R; D
! r0 T, Y) D4 t% x/ n5 X) p我听说两车发车只间隔15分钟。既然敢这么做,一定是有确保在15分钟之内做出应变的能力。而且这个应变手段起码应该会有2个(或以上)的方式。0 m$ c6 r* Y) L& a% c" h
1 u- j7 @2 r! I& U
- 首选的当然是自动方式,我猜程序会是:前车信号报警->调度系统报警->后车操作系统自动刹车/报警。
- 如果自动方式失灵,应该会有人工方式,我猜程序是:前车司机报警->调度员接到通知->通知后车司机出去行动。
$ Z' z1 S: x& O3 i4 v 现在已知“D301次列车(后车)司机潘一恒已经牺牲,他的胸口被闸把穿透,他在最危险的时刻果断地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显然他没有及时得到通知。【向坚守岗位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潘一恒烈士致敬!】
" G- l! i. G- [1 U: c, N- J4 I9 ~, f v$ y6 w
我在网上的良师益友@橡树村评论:“一般来讲同时出现数个错误才会造成问题。能够同时出现数个错误,就肯定有管理问题。”---对此我非常同意!
+ z. d2 V5 w) k ?
2 n7 L$ n% S4 {4 F现在谈谈怎样追究责任。
" P! N0 C+ x% }' A5 i* B$ y$ K" H. O4 B: M& E
首先,事故的直接原因看来是动车断电,这应该不属于极小概率事件;既然是可预见的原因却导致极大的事故,那么可以断定管理上必然有漏洞!
. h, G" S/ |5 }* y) |
, W. x# I& L5 T2 I再具体分析:" z1 \' p* c0 e3 W: f2 c
1.【有无备用人工手段?】无->重大程序漏洞;有->往下看,但在管理及培训上也同样有疏漏。! {4 p; I5 b1 R/ `: u# t. h
2.【前车司机是否报警?】无->司机失职;有->往下看。
1 A* q4 X7 }9 J" h1 E! ]3.【调度员是否接到报警?】无->程序漏洞。(怎样补漏,见本文后面的“亡羊补牢”)5 Y7 H: K4 x" j* C
4.【调度员是否向后车报警?】无->调度渎职。有->显然不及时。培训不够,也是管理的责任。
# l* O2 R# k6 P4 i2 k
5 J2 L" ^+ j, B6 q# n8 c最后再谈谈怎样“亡羊补牢”。 F7 F! J/ I+ [ g' _1 r" ]
& D: r1 j0 K. m/ m3 R- p; a7 d
利用高科技管理固然是最快最好的方法,但纯人工的备用手段也是必不可少。: G) x, J& F, y) i& f
8 u. I6 j- }+ Y7 H如遇断电,人工报警的程序:. W% v3 G+ O1 \+ e( \+ B" H2 x
- 利用车头备用电源及通信设备;
- 固频无线电台或步话机;
- 司机的手机。. I1 u: `- ?4 D# Y! ~
再加上严格充分的程序培训及定期的演练。% G/ b. i! K. j p% d4 _
1 \$ ?/ X* X6 b3 w/ c还有, 司机和调度员都应至少2人同时在岗,算是人工手段的备份--人命关天,再谨慎也不为过!/ a( n& Z/ y% f) I; X
! Z L+ A3 ~& W, _8 H r/ o当然,如果系统足够完善,用不到人工手段当然是最好了。但如我前言,我对此实在是一窍不通,所以只能在最后的人工手段上提一些建议,希望能上达天听,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而已。望赐教,多谢:)" k$ Q% F, z$ X5 D6 p% Q
0 ?1 U$ g- H" w! o1 Z3 A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