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022|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笔记] 情感的生命 (读后散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0-3-23 00:29
  •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分神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0:20: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于 2014-3-29 21:20 编辑
    , e# \" n. h& Z& n: h% v4 g$ ^9 N9 _) J. m2 k$ B
    那已经是若干个月之前了,我借了王安忆的一本读书笔记,其中有这篇文字《情感的生命 - 我看散文》5 a$ ~$ Y. k7 v5 R% @

    5 L3 j' s, t& ^" `+ J3 K8 D$ k- _在网上搜了一下,新浪有位博友全文转载了她的这篇文字,我就先不管这个人是否有版权的问题了,把链接放在这里,如果有兴趣可以参考。5 A2 R: ?1 ?4 B" F# Q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64dde30100tfej.html
    - G* r$ j' v4 ]# y3 M6 _) E1 s
    ! `& v3 D0 L" @# Z1 a--------------------------------------------------------------------------------------------
    " P4 H7 {1 m: Y2 l( I" j- d# _, H4 L/ `
    看书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没有完全看懂她的意思,那时我和友人写信还提到了这篇文章,我说,好像王安忆自己也有很多事情没有完全想清楚,至少逻辑上还没有彻底理顺,又一想,或许是我自己没有完全跟上她的思路和逻辑。
    # Z, J4 D+ O/ T8 i+ X6 o# Q( s, F9 F7 v, c" A/ Q/ g
    但这篇长长的散文有些地方非常触动我,我读了好几遍。仿佛是乌云密布的天空突然露出的蓝色天空,然后乌云又迅速合拢,只留下我思索着刚才看见过的那个窗口。5 k3 m3 U, \8 s% C& m$ \( J5 T

    ' M; ~+ W: z+ _; k- h天一直没有完全放晴,但好歹我觉得也见过几眼蓝天。- y. b! u! }, d! d4 i

    - S( D. A5 A' I1 ?1 b1 d在这里摘抄了一些当时的摘抄,算是这个大雨的春夜,沉淀后又浮起的纪念。! R6 m! A+ y0 n3 g( b( B+ }
    - i9 i' P! x4 A" Q$ X5 E. L
    -------------------------------------------------------------------------------------------------------------------: Z" g( N' j/ a  L6 T0 X: o: Q" U' E

    $ m/ ?  v4 R; s' |4 r4 _
    现代散文在挥霍文字的同时,其实也在挥霍文字所赖以表达的情感。3 a( Q% O- _$ K4 Y" O
    在煽情和滥情的空气底下,其实是情感的日益枯竭。

    . ]# U* Q5 j, e7 O$ x+ P
    - O6 w' r. e  S6 C3 R& |; W' p
    它以蚕食的方式,将一些大体积的情感状态分解成支离破碎散作一地……
    : \  z8 c: y$ n- }" a2 F
    ) L% o$ R4 X1 t* E3 a
    文中好几次,王安忆很详细地描述了张爱玲的散文特点,以及分析了张对生活细节的喜欢,王安忆说张不够勇敢。然后她说,我们开始说到点子上了。
    ' _5 Q8 X& U& \- Q7 K6 V0 O
    我觉得,现在我们开始说到点子上了。那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有效地瓦解情感,这也是一种能力。其实是出于一种化险为夷的本能。我们都不想把自己弄得太绝,到好就收则罢
    # }! [+ }. k. b6 `* l3 S- D

    ! X& ~9 t8 ?5 k& i% a) [' `她讲到中国古代诗词。
    ) ]' y- D( \: K) Y% ]8 q: A' ~
    . a& ^% O6 q. G. q! c. X
    中国古代诗词,讲的是“深哀浅貌,短语长情”,是微妙的趣味。这种审美的要求,是需用隐和略的。实证和推理的过程,便在隐和略中消遁了。感情的形成进展,走向终极,都是要有实证和推理的过程。事情出发的时候也许并不知道结果,可你必须试一试,你一旦去试了,或就能有意外的收成。可是隐和略的方式,提前就下了结论,取消了尝试的机会。

    8 Z' m0 H0 i6 L2 _! y3 L6 W5 C+ i: P9 C# Z
    中国诗词的意境追求,使我们陷入趣味的迷宫。这确是很令人着迷的,由于趣味中所含有的高级心智和机巧,使我们认同了这种审美理想,专注于其中。也正是趣味的缘故,它使那些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痛苦,还有崇高壮美的欢乐,全都温和化,委婉化,并且享受化了。它其实是有害处的,它就像是蛀虫,蛀空了感情的肌体,使它坍塌下来。从此,我们就以为,所谓情感,就是那些填砖缝的小东西,而不知道,它也是有着自己的体积。
    - k1 B& j( a5 f: Q2 I
    + {8 _% @: t2 }3 z/ O
    她随之探讨了中国的中庸哲学理念:到底是因为化险为夷的本能找到了趣味化审美观念,还是因为趣味观念培养了化险为夷的本能?这是现实的中国哲学和写意的中国文字间接的一个结果吧?( O: e: i1 @+ j$ z( N4 F
    - R  B9 G' A1 L  [6 e: ~3 F7 f4 R
    她说,这其实是一个形式和内容结合非常完美的事情,是悠久文明的成熟果实。中国人的很多哲学,都是为了消化痛苦的,将痛苦弱减到身心可以消受的程度。于是一个愁字,什么都是愁,花谢柳败,日东月西,燕去燕来~~至于那底下的东西,就自己去想吧。& D; x6 V) c+ c8 e; e( O; q

    & X! x& S( Y+ J- G: e于是到最后,我突然意识到,我们面对的问题其实是:怎么对待自己的痛苦。& e0 O% G' X0 k" a1 q0 a- [2 k
    而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态度,将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 w# u3 q% m% A5 N, Q' f1 J$ o$ l/ m
    王安忆是追求伟大的,她提到加缪的“灵魂之死”。她的理想是大悲欢,情感之走向伟大。她说到了边缘,她提到了悬崖。她说绝大部分人到了边缘和极处,都本能的后退了。
    3 t1 l$ o( H/ U1 ~" |
    一切不再是甜美和温馨,而是变得尖锐和痛苦。这就是感情的锐度,也就是边缘的情景。

    : g, w( `- ^' P) Y! ^1 p3 T! S+ b( Y9 A# C
    她也提到了史铁生的《我和地坛》,以其对生之痛苦不穷的追究。她引用了这段话:
    1 h$ Z. t. W6 F4 B  q
    ) X  M/ K: l, _8 y) H0 y2 ?
    最终他这样写道:“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4 b( I" M/ P7 U& c
    6 k6 m; I1 D2 _" t0 {6 c3 n  “当然,那不是我。! u4 G/ B# M7 y0 l% w$ O
      “但是,那不是我吗?
    / W* n% R- k# R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 _+ l+ f# P6 ~" j+ B$ R% f
    * X% w* Y$ w* t+ J# e( Y) j; b
    最后,是王安忆的结论,也是我一直没有完全理性地理解的部分,但读来让人十分感动,文字中好像蕴含着某种不能描述的激情。! G1 C& @7 W/ t3 Q
    就用来做为今天我的读后感之读后感的结尾吧。5 X8 d  F" X- ~$ S
    + ?# s& W5 Y( \5 k4 i+ ^6 o
    最后,我想引用刘烨园的《夜在当代讲述什么?》的当头一句:“激情,不过是分散了。”我很愿意相信这个,它可使我们持有耐心和乐观。我们等着激情凝聚起来,结成一些大歌舞,可在天地间展开的。它不仅与散文有关,与文学有关,与艺术有关,它实在是与我们的生存有关。我以为在这起首一句之后,还隐藏着一句:“理想,不过是分散了。”当这人世间无数的零碎的欲望终于合成一个的时候,也是理想到来的日子。理想是须有精神空间生存的,这空间,是要有情感的锐力开拓与突破第一块石壁,为理性开道。情感到哪里去汲取力量? 大约就是到张炜说的那个“野地”。话说远了,还是从近做起,那就是,让我们铺开洁白的稿纸。

    评分

    参与人数 5爱元 +36 收起 理由
    禅人 + 8 谢谢分享
    如若 + 2
    容易 + 10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MacArthur + 6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山菊 + 10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沙发
    发表于 2014-3-30 10:57:06 | 只看该作者
    我也一直在思索究竟神马才是古代诗歌里无所不在的“愁”。
    7 l  O% G1 `/ N. X
    4 G+ ~# r$ q8 S  Y4 u0 T+ P" R忧国忧民,怀才不遇,悲欢离合这些都老调牙的说辞无聊透顶,我倒是感觉“为赋新诗强说愁”还比较真实一些,这是大多数人的情况,极少数真正的诗人有可能对人生的意义,时间的流逝感等哲学问题产生兴趣,却没能找到答案而感觉空虚,从而产生一种虚无感,把这种虚无感带进文学,也就成为后世人们不断模仿的忧愁情调。
    + \% _# B3 f( J. _- R
    # Q0 ~6 P! P' x9 ^中国人因为没有很深的宗教情结,而对人从何来,死后又往何去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心灵深处总有不安全的感觉,这种不安全感委婉地表达在文学当中尤为动人,构成了忧愁主题的一个来源。3 q3 n3 q+ c6 r/ O; Y7 _

    6 O" d1 s5 _! ]9 ~比如曹操的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 d2 ]; \# B" X% P6 g7 D4 x2 g3 |: V" P: A1 @* X/ G1 @
    曹丕的诗“。。。忧来无方,人莫知之。”
    6 e# r( j3 |, S/ ^/ I* ~% r7 j, Q% p/ R) X& W
    一个说忧愁来自月亮,一个说忧愁不知从何方而来,都是虚无的答案,既便是帝王豪杰都无法摆脱忧愁的侵袭,现代人基本上解决了人从何而来的命题,但仍旧不知道归往何处,意识,感情,感觉等等又从何来?为神马“我”之所以成为独一无二的“我”,而不是其他人,在这些哲学命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之前,敏感的人们还是会一直忧愁下去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6 收起 理由
    山菊 + 10 给力
    到处停留的叶子 + 6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4-3-30 12:30: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推荐美文。很有诚意的写作。
    + H# |3 `  F+ ]4 Q2 `+ ?! a/ Y: ~/ {# n7 Z
    写文,有个能不能面对自己的问题。生活中的无数挫折和COMPROMISE,当铺开稿纸的时候,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呢?# d! m/ I, N' I' K

    % U$ |. w2 X( [  P) }$ G' ]; \# A: Q读他人的作品,就是读者甘心受作者的“欺骗”,被她善意又巧妙地引领,虽然过程可能会历经磨难,但是总有导师和护法在的安全感。
    & c8 f7 j4 r* X$ C9 Y6 H4 p* R! W% W( K/ H' G
    自己写就没有任何依靠了,必须自己面对。
    : f5 u7 T4 G* J: |- n% ^) t
    0 n1 X$ ~: ?$ ?3 B所以说,写日记,和上网关税,是个好的习惯。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收起 理由
    山菊 + 10 同意!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20-3-30 12:49
  • 签到天数: 6 天

    [LV.2]筑基

    地板
    发表于 2014-3-30 13:34:31 | 只看该作者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3-30 10:57 & S" M  y$ j, @2 @. m7 w
    我也一直在思索究竟神马才是古代诗歌里无所不在的“愁”。
    . v/ Y( C, G9 }
    ) G9 J2 v- R) v+ S( ~8 c  H3 U' x忧国忧民,怀才不遇,悲欢离合这些都老调牙的说 ...
    : }- C- `, r/ ~; C9 U0 B: t4 E
    这种哲学问题可能永远也解决不了。这样其实挺好,解决了就没意思了。东西方的哲学出发点太不一样了。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4-20 21:47
  • 签到天数: 1165 天

    [LV.10]大乘

    5#
    发表于 2014-3-30 13:47:38 | 只看该作者
    手头有一本王安忆的《上海女性》,其中卷四收录了这篇“情感的生命”, 读的时候觉得比较拗;其它,有几篇,更浅白一些的,我倒是有些认知和共鸣。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6#
    发表于 2014-3-30 22:10:53 | 只看该作者
    雪山下 发表于 2014-3-30 13:34 . F# r- r9 J, ]9 \7 U' r: E1 w! ^
    这种哲学问题可能永远也解决不了。这样其实挺好,解决了就没意思了。东西方的哲学出发点太不一样了。 ...
    1 j; n; N' v, a
    是,西方因为宗教感情很强的缘故,这类忧愁很少,逻辑性理性很强,至少在古代大众对宗教的说辞坚信不疑,即便宗教感不那么强的哲学家们也会找出个世界从何而来由何构成的哲学学说来。& ?% F! [2 k; |, K; P2 g
    8 b4 \! P# D) x, b- N# f+ r
    古代的中国人逻辑性理性比之西方人远远不如,把对哲学问题的思索的热情倾注到了文学特别是诗歌里头,变成一堆看上去很美,却没啥实用价值的东西。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7#
    发表于 2014-3-31 01:11:04 | 只看该作者
    graceusa 发表于 2014-3-30 13:47 # y$ k  r: W; U' Y7 \
    手头有一本王安忆的《上海女性》,其中卷四收录了这篇“情感的生命”, 读的时候觉得比较拗;其它,有几篇 ...
    % B( |& A) x- \. y: S$ G1 J
    是呀,从叶子的摘抄里简直就看不出王到底在说些神马,我担心王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些神马,叶子有耐心读下去就够让人钦佩的了,作家想要写关于哲学的玩艺儿还是省省吧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8#
    发表于 2014-3-31 01:57:09 | 只看该作者
    王和张的作品我都读得不多,所以说不出什么来。
    ) R, k2 O- S' U+ s* K) T
    5 T7 Z+ K/ P" \- f1 c  L) j- K王对古诗词的那段议论,貌似有理,却又感觉哪里不对~~~再看到叶子引的‘结论,隐隐的感觉就是:那些她提醒别人注意的蛀虫其实已经深入其骨髓:)- [, I* D" n7 O, i
    3 L* f& H" l6 t5 G2 D- d* @+ A- g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9#
    发表于 2014-3-31 02:15:44 | 只看该作者
    山菊 发表于 2014-3-31 01:57 / t! t- g: @0 V& j! Y5 e
    王和张的作品我都读得不多,所以说不出什么来。1 v# _* K6 Q& Y. \

    : W' W6 T  {2 U9 p" O% [# W王对古诗词的那段议论,貌似有理,却又感觉哪里不对~~~再 ...

    ( N" C& Q: L- h7 S# ]1 T& z上古的人们对于死亡的感叹和忧郁好像要更强烈一些,比如《诗经 曹风 蜉蝣》
    - p0 V& G+ C8 h" F; _* t! {' F( g# Y, T4 [$ Y) x+ b3 m
    蜉蝣之羽⑴,衣裳楚楚⑵。心之忧矣,於我归处⑶。; V2 M: g7 m! p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⑷。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0 l1 D" i1 G1 `蜉蝣掘阅⑸,麻衣如雪⑹。心之忧矣,於我归说⑺。
    , o- A2 V- a! _& y" q6 N, R% N0 B4 a1 \7 ?2 ^/ {2 R, I; S
    还有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的几首:6 a! j  f5 \7 a$ ^3 \* K; S
    " J3 W6 y: a1 C2 o6 f, N# B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9 n- j" _/ u+ T

    + i/ f3 U1 n/ c' D”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 X8 K3 R% H+ Z) v$ h# o# X& m2 c! u! ~  k( t) G" x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j) B$ ?$ c9 d: s' v5 }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 e+ U( A/ Q( @2 S! w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X  V, y, ]& g0 C/ Z2 s0 B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 ~& Q# t# p# Q8 _2 I* b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 {6 m2 Z: h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6 x9 i( k: j( ], S* @" P: h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2 N3 l6 {+ f0 _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9 R. I7 b! W( C& J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 i* @2 S& ?# r7 A) g# N
    . |  O, c( m. k; ?( ^& ~2 G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 D0 Q, f6 C'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n" e) V3 y) B* q% A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V% h8 f+ z" Y" y0 j3 D7 ]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 N. d3 c5 k' y% D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0 K- v" T9 h) k  Q! q1 E
    4 D$ v. J' V. o; j( A佛教传入中土之后,好像好多了,唐诗里反映出的唐人思想感情自信踏实多了,但又拐入另外一个太过现实的情调里去了,诗歌内容若是缺少了对哲理思索的热情,骨骼终究还是不够结实的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4-20 21:47
  • 签到天数: 1165 天

    [LV.10]大乘

    10#
    发表于 2014-3-31 03:47: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raceusa 于 2014-3-30 11:48 编辑
    1 b! c4 t4 j1 Y# i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3-30 09:11
    ( {) Z! F" o! B5 y# s是呀,从叶子的摘抄里简直就看不出王到底在说些神马,我担心王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些神马,叶子有耐心读下去 ...

    & J* B& C" f5 A6 Q# u* ^6 K- @+ m) |/ G) `$ X, w# u
    卷四的副标题是“面对自己”,我把它理解为作家自说自话,不适合我这样的读者阅读。
    " U+ i8 E8 ^' v2 y其实,深邃的思想能用普世浅白的方式表达出来才是功力,王还没到那个火候。
    1 d7 Q+ q5 Z+ f( T. F. T6 ^
    ! f: d, E6 E# z' H- o$ d, D  A我不喜欢太拗的东西,不单文字。家常小菜点心也要拗个造型,这在我看来都过于做作了。造型固然重要,但家常的随性随意不也是一种美?而且后者带给人的愉悦和满足是走心的。* h$ L# r) e) `/ j1 \) p8 B
    7 B# l7 [6 I! M3 r. z4 m2 Q5 C
    医生给病人解释病情的时候用病人能听懂的语言才叫专业;科学家写文章的时候即便是完全面对同行,也会在表达的时候考虑如何阐述更能让人理解和接受。这是素养。
    0 \' E7 `+ _6 C2 M% T! r6 t
    ) ^5 s' H* P' @' |$ V: s当然,我理解不了的东西不能说明作家写得不好,她是写给能读懂她的人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燕庐敕 + 6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7-26 05:11
  • 签到天数: 1017 天

    [LV.10]大乘

    11#
    发表于 2014-3-31 05:19:16 | 只看该作者
    刚读过你提供的全文链接,说实话,这篇文章的风格不太对我的口味。就散文来说,我更喜欢直来直去的文风。" w- ~, j" @' Z# b

    . Q4 D. _$ N& T7 x2 g从这篇文章里,我觉得王安忆本人生活很不幸福,说不定有抑郁症,但是她又没有能力将这种情感直接,畅快的表达在文字上,
    2 p2 p9 s& i' e7 Q5 n$ R
    , f: k3 k. y6 p' f/ R
    现代散文在挥霍文字的同时,其实也在挥霍文字所赖以表达的情感。
    2 `$ w: M& V7 f" U在煽情和滥情的空气底下,其实是情感的日益枯竭。
    2 w) {/ Y+ w4 @

    ( f: }$ d. t& f$ C4 W  ?8 X8 s你引得这段文字,我觉得就是这种无奈的一种表现,但是她并没有将这种无奈归咎于自己的能力,而是归咎于现代散文挥霍文字,使原有的文字失去了震撼力,从而使她失去了表达自己情感的语言。但我觉得一些语言在被创造一段时间后,失去鲜活力,英语叫成为cliched,或者说成为死的比喻是普遍规律,伟大的作家能够创作出自己独特风格的新的语言,王安忆没有这个能力,又不能直面这一点,就将其归罪于语言的世俗化。
    3 {+ h( N) P: e; }- }
    ' U0 M8 w$ S5 u6 R8 a4 }王安忆推崇写大悲欢。不过我读过的一些英语散文(essays)里,很少有将这个作为主题的。她提到加缪,加缪的散文我没读过,只读过小说鼠疫,觉得非常伟大,但是我觉得加缪是特例,他除了是小说家以外,还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而存在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强调人生的荒谬和痛苦,我猜测可能就是这种思想同王安忆特别合拍。她可能自己对生活没有太多的幸福和满足感,因此对他人的对人生带一些满足的情绪,不是特别否定的文字,有一种排斥情绪(“张爱玲是站在虚无的深渊边上,稍一转眸,便可看见那无底的黑洞,可她不敢看,她得回过头去。”)。我个人对人生没有存在主义那么悲观,我觉得人生不完美,但也不是那么的可怕,我最喜欢的小说George Eliot的Middlemarch,描写的人生在痛苦和失意之外,还是有幸福和让我们珍惜的时刻。但是这样的文字我估计王安忆不会那么喜欢,因为它没有直面人生无底的黑洞。: ~( T6 U6 X) p! }8 f1 b! B* E
    5 t: N% E; `2 y! V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 6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0-3-23 00:29
  •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分神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05:20: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于 2014-3-30 16:22 编辑
      M  V) `4 M% ^1 Q
    cadgn 发表于 2014-3-29 23:30
    & s, O+ ?6 R; n% W! ~谢谢推荐美文。很有诚意的写作。
    ) s7 J! h( h3 f# ?  H4 `" z- h' B# M5 C2 `- L
    写文,有个能不能面对自己的问题。生活中的无数挫折和COMPROMISE,当铺开 ...

    5 V% @6 E9 `" X5 n/ s  I  x
    $ a5 a/ |" i# R0 x8 u很有诚意的写作,这个评论很好。- N3 S( G( r) x2 ]9 Z5 B3 [

    2 o  `- s& M- j! o" z# Z8 B' c5 Q就像楼下葛教授说的,可能王还没有到到达导师的火候,她的这篇散文,基本上属于自说自话。而我觉得比较可贵的,也正是这种自说自话。6 y( ]. L9 F0 E+ }" `
    也许她自己还没有彻底的理清楚头绪,但是她很真诚地把自己的思考尽可能有头绪地写了出来。
    & T+ f: }0 a. R" E0 [而我们读者,如果能够在她并不很明确的这些自说自话里面,从正面也好反面也好,找到一点顿悟,就是读这样的文字的收获了。' v5 `3 o# y3 R' x; p) h

    ( X$ Z) F2 l- }3 N' F其实大部分人真正面对自己写作的时候大概很少吧。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0-3-23 00:29
  •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分神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08:35: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于 2014-3-30 19:36 编辑 " `( R6 E/ j- f/ e7 Q4 I# i  N
    graceusa 发表于 2014-3-30 14:47 0 o9 Q' l$ H% g1 J9 P. w' Q
    卷四的副标题是“面对自己”,我把它理解为作家自说自话,不适合我这样的读者阅读。
      f* u. z' x3 f) ~1 r. B" P其实,深邃的思想能 ...
    1 F) ^# _0 \- Z2 I
    / T6 w; F8 x+ E/ b% l3 v9 z
    对王安忆,我的确有很多地方是不能理解的,她的小说,也不是我的那碗茶。但我有个表姐特别喜欢她,很早就向我推荐她的书。。。
    5 Y3 t2 S# n$ R* ~( V, C我在图书馆借到的那本册子,都是她的读书笔记,大多是些小文章,有时候就是某本书的读后感,从她很小的时候读图书馆的书开始絮叨,的确是她的自说自话选集。
    $ U; S/ B1 Y& T' h! J2 i( y% d  o/ }& W( ]" t
    不过此文,我并没有觉得她在拗造型。刚才看了楼上伯爵的文字,他的猜测是因为她本人生活不幸福造成了一种压抑的情感。我是否可以说,王是个文人,她试图在文字中剖析自己。当然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过激和混乱的地方,但是我觉得还是很真,很诚恳的。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4-20 21:47
  • 签到天数: 1165 天

    [LV.10]大乘

    14#
    发表于 2014-3-31 09:22:19 | 只看该作者
    到处停留的叶子 发表于 2014-3-30 16:35
    1 T- n( u6 K& a; z6 d对王安忆,我的确有很多地方是不能理解的,她的小说,也不是我的那碗茶。但我有个表姐特别喜欢她,很早就 ...
    & c/ y! P1 e& C4 T# Z9 w
    王安忆算是我比较喜欢的女作家,觉得她的小说要比她的随笔杂文好很多。当然,我读的不全,似乎不能下这样的结论。她写东西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腔式,我说不清楚,只是我的感觉而已。
    ; M3 K1 A) r+ V, e' s' g! m8 f0 _
    * x5 a7 ^* H4 |- s! @# J至于这篇"情感的生命", 我没有像你那样认真地去读。"拗"这个字可能我用的不准确。
    ! h* }. n. |: |0 K7 o- w* i我喜欢直来直去,这篇的确不是我的菜。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4-20 21:47
  • 签到天数: 1165 天

    [LV.10]大乘

    15#
    发表于 2014-3-31 09:23: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raceusa 于 2014-3-30 17:33 编辑 ! B0 u% z! u1 ^, i5 t3 k
    到处停留的叶子 发表于 2014-3-30 16:35   E5 M; O, b6 \% J# m  {& S
    对王安忆,我的确有很多地方是不能理解的,她的小说,也不是我的那碗茶。但我有个表姐特别喜欢她,很早就 ...
    ' b, F3 u  \2 H2 K# y
    % O2 K5 I* X- \1 Z/ ~& u

    & z; J4 X. x; \0 |; U发重复了,又删不掉,那就修改一下内容吧。
    + U" e8 u0 X3 c: N/ k3 T5 v我们这里的图书馆大陆作家的书籍有一些,但不多,其中王安忆余华王朔常见。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16#
    发表于 2014-3-31 10:52:58 | 只看该作者
    到处停留的叶子 发表于 2014-3-31 08:35 6 P- G. q2 U" a4 B9 ^+ M8 [
    对王安忆,我的确有很多地方是不能理解的,她的小说,也不是我的那碗茶。但我有个表姐特别喜欢她,很早就 ...
    # ?- y0 u, B! }/ k3 Z0 O3 L
    没看过王安忆的作品,听说她写的《长恨歌》还挺有名的。& J; O0 n2 `' ~5 l! o

    $ l, t. P0 o3 j- J% e! ^/ a还有个女作家叫毕淑敏的,看过她几篇散文,不喜欢,同样不喜欢的还有个叫周国平的,这二位一脑门子教育人民的嘴脸,高高在上的架势,正义凛然劲劲儿的。
    ( R3 B' s" R3 r# M! S6 V0 u" L
    8 Z, N* _1 j& V9 V+ j& w8 `& V% U我们老百姓平时遵纪守法,尊老爱幼,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活得有多累!好不容易读点儿书,能让思想自由上一小会儿,还要被他们教育,被他们的正义所束缚,幸好没人强迫去读他们的书- g1 ~3 ]7 Y8 R: E
    1 |3 [+ W+ c& r, f4 I2 E" K; q5 d
    中国现代作家里头就喜欢王晓波,因为他能给人以自由

    点评

    哈哈哈,不敢苟同也  发表于 2014-4-1 02:17
  • TA的每日心情

    2020-3-30 12:49
  • 签到天数: 6 天

    [LV.2]筑基

    17#
    发表于 2014-3-31 16:27:55 | 只看该作者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3-30 22:10 * x" y/ F/ L& [: `4 O* Y- g/ ?
    是,西方因为宗教感情很强的缘故,这类忧愁很少,逻辑性理性很强,至少在古代大众对宗教的说辞坚信不疑, ...
    - x& Y  Y" r: q) B8 h( ]
    非常同意。这种逻辑理性是近代科学的基础,至少我是从这方面来理解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的阐述。模糊朦胧有其朦胧的美,可是对社会从统计学上来讲,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点评

    这个topic太大了,也许我的感想和你的感觉说得不是一个事情呢。对他的这个评价,我还是很有共鸣的。你有什么看法,说出来我们再交流交流。  发表于 2014-4-1 14:54
    你这个观点,总觉得有点不太对,但一下子说不出到底不对在哪里~~  发表于 2014-4-1 02:16
  • TA的每日心情

    2020-3-30 12:49
  • 签到天数: 6 天

    [LV.2]筑基

    18#
    发表于 2014-3-31 16:29:22 | 只看该作者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3-31 02:15 9 y9 V* k& U( Q& ]; n
    上古的人们对于死亡的感叹和忧郁好像要更强烈一些,比如《诗经 曹风 蜉蝣》  p( r2 j/ T0 _! ?" o& A6 E

    6 Q1 Y& T3 p5 }: M/ l# E蜉蝣之羽⑴,衣裳楚楚⑵。心 ...

    0 ^! J* B4 P% n* j您想说宋词更理性么? 开个玩笑。
  • TA的每日心情

    2020-3-30 12:49
  • 签到天数: 6 天

    [LV.2]筑基

    19#
    发表于 2014-3-31 16:34:34 | 只看该作者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3-31 10:52
    6 Z0 q! o3 z; ~3 }没看过王安忆的作品,听说她写的《长恨歌》还挺有名的。- y; P- U  O7 v, P- U

    . F) q" _. G2 H还有个女作家叫毕淑敏的,看过她几篇散文,不喜 ...

    5 K$ D7 `) v9 }: O毕淑敏还好了。没怎么看过她的散文,大概口气是有点你说的味道,但我觉得可能跟她当兵的经历有关系。她的小说还算可以吧,比散文强。  [0 ]9 g6 C6 m* n
    7 K6 _" m9 p4 j& j
    至于周国平,说实在的,有点矫情的感觉,很让我想起当年的汪国真。也许我不应该说话这么苛刻。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0-3-23 00:29
  •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分神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01:38:57 | 只看该作者
    雪山下 发表于 2014-3-31 03:34
    2 B8 W% b/ B3 F1 x2 D毕淑敏还好了。没怎么看过她的散文,大概口气是有点你说的味道,但我觉得可能跟她当兵的经历有关系。她的 ...

    & Z4 c6 ]9 G, i; h; q0 [, y6 g毕淑敏的散文从来没有看过,但是我觉得她的小说还是很扎实的。我看过并记得她的作品有短篇《预约死亡》中篇《昆仑殇》长篇《红处方》,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她的中短篇,或者说,她的前期作品,虽然题材都沉重了一些,但我觉得她的小说是有自己的生活做基础的。据说她曾经是个医生,一个随军医生。  e. p+ H3 T& g: B3 [! l7 x4 W

    4 v# g) O# z% N/ {# O3 s散文是很考验人的,也很容易暴露人的内心缺陷,同时还有不同时代的人思维和表达的代沟问题。像毕淑敏和王安忆,都是我婆婆那一辈的人了,看她们的散文,尤其是看她们近期的散文,估计就和婆婆聊天一样,对她们的优越感和生活方面的指指点点,如果抱着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就会好很多。
    1 J8 U) H: n8 p' E: U- I1 `' }3 {' x% k2 N, Z6 |) b
    不过,你对周国平是有点刻薄,他好像是你的校友来着   3 X* S2 b& a! E  y* v
    我没有看过周国平的近作,但是他翻译的尼采《悲剧的诞生》,另外写的那本关于尼采的书,在我们高中可是风靡一时的。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1-27 01:27 , Processed in 0.04685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