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8-6-27 14:41 |
---|
签到天数: 13 天 [LV.3]辟谷
|
本帖最后由 万里风中虎 于 2011-7-4 05:16 编辑
. K1 s" @- `& |/ z) R+ w \3 K0 |
* j* a" G) T1 o% e% t3 y4 K! h经济学在向两个方向走,一是学科泛化,也有人叫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就是什么都可以用经济学来研究,什么人都可以研究经济学,到了商学院就更是只要能直立行走的动物都可以来读。因为经济学商学教授们要赚钱,学生们要文凭(经济学的学生们辛苦些)。# N3 }& u" V s- r7 }
* i# a+ B& O. U; i8 m如果只是讨论本科和硕士这个层次的经济学,只要交钱谁都能上,WHO CARES.
( ]4 y4 U2 p: m0 E' Z' I; h& J7 e/ j8 _$ U( W! P+ G
只要还认得几个字尤其是英文,又交得起5万美金一年的学费,谁都可以跑到任何一所常春藤名校或伦敦的罗素广场上大声地喊:经济学,我终于上了你。/ R7 y5 w! I# u* ]
; t0 {" J! Y" }6 a; z o% W: G5 Q. J0 c+ {: [但是,经济学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就是等级固化。
3 P" A+ D( W/ r4 q$ h' h% [5 N1 `
% b9 N$ B3 T0 t3 `) L& L) r6 D, g0 r作为一个有两三百年传统的学科,里面等级森严。本科和硕士是顾客,所以对他们很客气,反正几年以后他们就走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WHO CARES。
|' W1 m- [+ s6 f
6 G3 s$ I) ?1 N9 }* _) }到了博士阶段就不同了,博士是学徒,是未来潜在的竞争者,当然不会轻易地接受你。7 e' ] g% o2 i s* d
# N: W0 K% Y8 i+ k/ J9 Q+ y& n, g6 n
这就是圈子,这一点也不奇怪。WHY NOT? 连蚂蚁都知道要扎堆,何况是人,何况是学派林立的经济学界。5 m7 z7 L# s5 R6 P, H" {
3 s1 i! A/ O$ m) r% q
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圈子,圈子就是进入壁垒,不付出点代价,谁知道是不是敌对学派派过来的卧底?
. _4 Y/ o5 [* }8 O0 Y( p
. W5 c! y8 r/ y0 S% v& T4 Y! I这些东西,如果经历过利益冲突,就一点都不奇怪。必须要有一套体制来区分组织内和组织外的成员,组织只保护其会员的利益,公会只保护公会会员,政党只维护党员的利益。而低素质的成员加入会降低老会员的福利,所以进入壁垒永远都会有的。组织如果“泛化”就会使得内部成员的福利下降,并且很可能崩溃。
! p- J" K; v, J* A
/ m4 Z0 ^! ~8 _5 F4 V! I; F# ^所以,如果不喜欢这种竞争体制,那就看看中国的经济学博士们,人人都可以做经济学博士,于是连经济学都臭大街了。6 Q& v- v0 e# D, G- E2 s- x
1 M, ]# F* i* q' @
而这种进入壁垒,就是你所说的自娱自乐的游戏。你不要看那些数学模型没有用,在某些条件下是有用的,而且是非常好的训练,最少傻瓜是搞不懂得。所以,这些游戏是用来区别人的聪明程度的,又叫洋八股。' k" N% d( J, K+ N8 d& `; Q
7 H! D& h/ H# S/ P6 \/ K既然要选PHD,洋八股一定要过关,不过关基础就不好,以后研究起来还要补基础,那就完蛋了。
" k9 S1 a' J5 p* Q8 K: R
! Q: i0 R7 b; s* y% z所以,这套机制很有效地选出来聪明的学生给奖学金,笨的有钱的自己掏学费,不想读无所谓,靠本科和硕士,还有研究经费就已经够了。WHY NOT?
0 C0 Z! n& y* E, D" q. |: P
8 o, y; t8 D' P% E! F3 C至于你说这些东对实际经济工作没用,这是在拿中国和美国比。美国从1980年后,承平日久,又加上信息产业革命,人力资本积累非常快。他们的经济学和中国这个还在产业链底层的经济学不是一回事,连和其有不同的资本主义类型的欧洲国家都不是一回事。如果你学得在深入些,看看DAVID CARD, DARON ACEMOGLU等人的东西,都非常好非常实用。
( k, ~7 b7 e$ U8 j2 g6 x! r
2 r9 }. C- I8 G$ b等你博士毕业,就不让你玩游戏了,都是真刀真枪地干。5 T0 ]1 b2 s- ^5 d' q/ e
1 R0 A7 a" Z- F) H9 Z* {* X6 H我看见那个经济学界地女孩子的故事,我理解这种感受。不过,你要明白经济学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男性主导的行业。当年罗宾逊夫人学术水准能拿两个诺奖还是未得到,不得不说其中多多少少有点性别歧视。现在第一个女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其实还不是“严肃”的经济学,江湖左道旁门的味道很重。* i+ h' a' C! V% B; p
. Z. Z1 e& c* h: V0 h
所以,在一个秃顶男性为主的行业里,年青女孩刚开始的时候会有点优势,比较容易进所谓的圈子。
6 S/ C7 j6 C3 K4 \. m. ?+ A, `
o% w) v" `: ^1 V+ w/ B可是,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你也不知道人家付出了多大代价,对不对,也许你只看到了人家的成功,没看到人家背后的汗水和泪水呢?这种故事我见得太多,听得更多,以后有机会讲两个,那叫匪夷所思。
9 |; z4 F$ w8 X3 D6 y9 M9 R
8 l) |% T3 {. s- S& w1 i2 n9 S有些时候都是个人选择,中国还有很多男演员抱怨女导演太少呢。1 V5 ?/ }" F H% G
( U6 a+ f" `* t6 O) ^1 Z; I5 P
经济学界和演艺圈也差不多,既有通过埋头苦干上位的,也有通过被人家埋头苦干上位的。关键是要有成果,文章发表了,一切都有回报,研究显示,经济学家的第一篇文章(最少是SSCI),可以使他她的一生的收入上升30%,一份5万美金办半年歇半年带薪假期的工作是有的。
5 n o5 L0 G. V! U. I( s2 b" E
4 w6 H4 }9 \: w |7 O. M3 I2 S所以,别泄气,万事有因果,有得必有失。; z, x) J; y8 @* P* l9 l
' a) u3 F% }+ S% p* W讲个故事,开开心。 F9 s2 j. ?. I! g
6 i+ _. {/ Y- @+ k) i
大概十年前我刚开始读博士,一次和我导师去开会,正好和他的导师(在中国就得叫师爷了)一起吃饭。这个老家伙70多岁了,满头白发,行动敏捷。他刚刚把自己60多岁的英国老婆休了,和一个二十来岁的中国前女学生住在一起。1 G; A3 n6 v) k0 y- s
6 C _2 X! C, L( r. v3 {8 D+ d英国叫这种无婚同居叫partner,合伙人。
[8 p. D' R d/ H. o. I7 s' A3 B$ u: _9 \. M/ G- K
这个老领导亲切慰问我这个小打手,态度是相当和蔼。这时,我突然看见UCL的BLUNDELL来了(链接出处)。他是英国排名第一的经济学家,也是世界计量经济学会的主席,非常厉害。我忍不住探头探脑地就多看了两眼。/ R* |6 [, A3 G6 c
) _# Q4 f8 W2 A# ~师爷就问,你认识他嘛?
% L) H8 c* I* R3 y7 C! B; P' c- R- N6 z q
我说不认识。
) I9 V& ]; T( X5 N+ V
, J, Q- v/ V6 l/ `7 S K我导师就说,小虎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经济学家。
* _; N2 d. v- ]" z; G ]2 s, R" S. z3 {3 ~8 m+ j% v, {6 }8 f
后来我才知道,所谓“严肃”的经济学家就是指遵循LSE HICKS传统的经济学家。其实,他在说谎。以后的我(当时我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我的导师都不是“严肃”的经济学家。我们其实都是Hayek的门徒,而HICKS还是喜欢凯恩斯的。但是,当时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能这么说了。' u K! r2 U+ Q8 E
7 a6 f. o% g+ M老头嘿嘿几声冷笑,突然站起来,跑到BLUNDELL面前就开始骂,好像是关于MW之类的事。$ H+ _3 A+ v: i' t+ _
& I2 L& J# h) V" S) a6 S; j
BLUNDELL就这样低着头让他骂,一句话都不敢回。后来,导师说BLUNDELL以前是老头的学生。他那天其实是来做演讲的。老头是第一个演讲者,他是第二个。; ~, [9 Q( L! g
/ P# n/ R( |+ e" o6 Z8 r
最后,老头指着BLUNDELL的鼻子说:WE ARE VERY SERIOUS. YOU ARE NOT!4 w/ R$ S) C) c* d. b2 x
% E* U( B% g0 [0 `+ N
社会上有什么,经济学界就有什么,变本加厉而已。
6 |' M% z$ Y; H( s: B9 S# I
+ g( T7 f2 q( v8 I m+ _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