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G- ?; |& O+ p3 ?( ~& `( I+ A写这个文章的起因是有位朋友说“没有人痘怎么会有牛痘”?关于牛痘苗的故事过去完整地写过了,这个文章主要从“没有人痘怎么会有牛痘”这个说法谈一下我的看法,尽可能避免长篇大论。* W/ [+ X, ?& r$ Q; V4 P
8 l# }5 m a% w& V6 W' W2 n人痘是用人的天花病毒制成的减毒疫苗,牛痘是用牛的天花病毒制成的疫苗,两者都是用于预防天花病毒感染的。天花曾经是人类历史上最厉害的烈性传染病之一,也是人类彻底战胜的第一个烈性传染病,从1798年开始牛痘苗接种,到1977年全球消灭天花,在已经有了有效疫苗的179年间,全球依然有6到10亿人死于天花。在没有有效疫苗的年代,儿童死于天花的可能性为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每三个孩子里面就会有一个在成年之前死于天花,不死于天花者也因为天花病毒的感染而留下后遗症,最明显的是一脸的麻子,天花让全人类变得很丑陋。2 p- Y7 z3 Y) g
7 {/ |, W% `( A# Z4 m' S/ j6 n
人痘起源于中国,发明者已不可考。牛痘是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发明的。人痘发明于前,牛痘发明与后,既有人痘,为何还要用牛痘?人痘和牛痘孰为尊?, |' H0 Q+ u% j g1 u, ?
3 B' T$ p* \" q% U琴纳本人一直非常谦虚,同意没有人痘就不会有牛痘,甚至一厢情愿地认为中国会成为牛痘接种最先普及的国家,因为人痘是中国人发现的,实际上中国的牛痘普遍接种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开始。琴纳错在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不知道人痘在中国并不是社会流行的医术,而是专供皇室的屠龙之术。
& b9 I9 [. f, ]3 x$ w! U1 h) q
0 m- d+ b. L6 T1 D0 C- q! e$ Y; r相传人痘之法出于昆仑山,这是来自北宋人的记载,很可能根本不是昆仑山来的,只不过为了故弄玄虚,显得是神仙的方子,才冠以Made in昆仑山的标签。 r Z- i0 g- E4 R8 a- z* [5 @5 B
( [. H- o5 g& l9 h9 L/ S种痘之法于北宋骤然一现,然后就消失了,根本没有在社会上有什么影响,直到明朝隆庆年间再现于安徽,经过5百多年,种痘之法已经从旱苗法改善为更安全的水苗法,但还是没有引起较大的关注,只是在民间流传,在此之后不久问世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中并没有记载种痘之法,说明还是没有什么影响,和北宋时一样,不过是在某古籍中有所记载。 p' ]1 c8 H; U2 A6 j& V9 G7 ]
' E8 d; @$ k5 ?! z/ q
人的天花病毒除了人以外没有其他宿主,也就是说天花只能从人传到人。得过天花如果不死的话会获得终生免疫,不会再得天花,因此天花主要感染儿童。如果某地区和其他地区相互隔绝的话,就有可能没有天花。比如新大陆和旧大陆相互隔绝上万年,新大陆居民一直没有天花,也就不具备对天花病毒的抵抗力。欧洲人到达之后,天花成为新大陆居民最大的杀手,导致在一百年内人口只剩下10%。) M. c: e4 J. s2 T! h% Z& ` ~9 F7 U7 P
|# [4 a" |. h) z) K7 y满族在关外时也没有天花,入关之后天花成为满族人一大死因,但由于满族人和外界还是有接触的,没有出现美洲印第安人那种惨状,但刚刚入关时,天花是满清的大患,顺治皇帝就是死于天花,康熙之所以能即位,就是因为他得过天花,可以保证不会死于天花。因此康熙即位后,为了保证爱新觉罗家的社稷,尽全力寻找预防天花的办法,就这样从民间挖掘出了人痘。) C1 L3 Y3 b8 R! u6 D! |
) u' @, H- d3 b9 V, b6 X人痘的思路很朴素,以毒攻毒,但具体操作上风险极大,如何减少病毒的毒性同时不丢失其刺激身体形成免疫能力,即便到了巴斯德的年代,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天花病毒不同于其他病毒,一旦毒力没有减弱,等于人工地得一场天花,冒高达三分之一的死亡的风险,对于皇室来说,是不可能让皇子们冒这么大的风险的。
( f$ R5 U* b- n5 j) ?
. |' V% n- ~" x: k, W但是皇家有办法,可以用大量的人来试验,用各种办法来选苗,直到万无一失。正是靠着满清皇室不惜工本、不惜死人都原则,种痘之法在康熙年间就达到了可以为皇子接种的水平,到乾隆年间更为成熟,有“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和“水苗法”,其中水苗法更安全和有效。
, }! t) B: h, g3 w7 `' q3 ]2 v; R7 k( b. F
但是,满清皇室并没有将这个研究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甚至没有在权贵中推广,一是因为这样做完全为了家天下,二是因为成本巨大,只有皇室有这样的能力。2 A' ?( C) S% g$ W' j& l `9 |4 B
% ^3 f# s' E7 f' {! F1 i清代医书中关于种痘的内容达到10%,但这是太医院编纂专供皇家用到医学手册,不是给全国医生用的,而且当时也没有正规的医学教育。关于种痘在当时的情况可以用成书于乾隆年间的巨著《红楼梦》来证明。
$ _, J3 B8 q# P2 u, i' R0 ~7 E9 F$ R' c( [+ E# M
《红楼梦》中有天花,巧姐得天花了,大夫叫煮猪尾巴汤,凤姐供奉痘神娘娘,让家人忌煎炒,和贾琏分居,过了12天,巧姐成了麻子了,大家才折腾完。5 R6 b4 `7 P S+ x0 B( B
" y" T' W9 j9 b4 Z贾府可是皇亲,为什么不种人痘?
o$ {+ [3 _$ f+ T7 w+ F+ t4 h5 V( b; m2 O0 a) p0 }0 v
说明在当时,人痘只限于宫廷,甚至只限于皇子。& o! o3 e2 z$ H5 p& U! p
) Q6 x8 ^0 j2 V# d2 R
那么民间那?是大富人家和民间有距离吗?% R8 D1 N; O9 X: p
( g, f) N, X9 S
针灸在清代依然衰落,但《红楼梦》里还是出现过,从贾赦口中说出扎针灸婆子的笑话,说明当时民间还有扎针灸的,也说明民间没有种痘的,否则贾府起码也要考虑一下,不会让少爷小姐们得天花后撞大运。3 k2 ~. v) A9 v4 w" u) s! {
9 u; }! I7 R" A& S6 T
人痘在中国的顶峰就是这种情况,那么从人痘到牛痘是把人字换成牛字这么简单吗?, s6 m8 u4 E0 l' i, ?# ^& P; W
z" H: O( s" ]$ f* Q当然不是,这两者之间缺少了一大段。) r* j5 y- j9 _1 _8 l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