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迫击炮曾经是步兵的重火力。60迫、82迫(在欧美为81迫)为连火力(有时60迫下放到排),120迫(曾经有过100毫米等口径,现在已经很罕见了)为营火力,构成从前沿到十公里纵深的有效火力体系。
, c+ X- s# b: n1 _+ B5 a" V
: {' F) j4 I5 }传统上,迫击炮是前装的,炮弹从炮口装填,在炮管内滑下去撞击底部撞针时,击发发射,故名迫击炮。
7 w/ y0 ]& K6 H4 F/ c4 i; e2 B2 q4 X( A0 b; f
在英文里,迫击炮叫mortar,没有迫击的含义,只是指炮管短粗、弹道弯曲的火炮。这揭示了迫击炮的另一个特征:弹道弯曲。在实用中,迫击炮有时以超大仰角发射,使得炮弹落点很近,支援近战;这也是对反斜面目标射击的必须,低平的弹道就被障碍物挡住了。, [: T% h5 G, U! F0 |1 e2 L5 y
6 m( Z' o7 W& @8 F60迫很轻巧,82迫就需要好几个人伺候了,120迫光靠人力已经拖不动了,一般需要车辆牵引。另一个问题是炮弹。迫击炮是滑膛炮,炮弹要沿炮管顺畅滑落,弹径与管壁之间必须有足够的间隙,炮弹有所松动,因此射击精度不可能太高。这就决定了迫击炮只能打概率,需要一定数量的炮弹才能保证击中目标。 c4 n9 P% Z% S
9 L+ }* A; s( ~0 B1 ^1 p
除了工事作战或者依托装甲车作战,步兵分队需要自己携带弹药和给养,多带炮弹就成了累赘,但这也是迫击炮发挥作用的必须。这个矛盾用精确制导炮弹可以解决,除了成本高,其他没毛病。激光制导的迫击炮弹还能打低速运动目标,如车队中的坦克、装甲车。战场车队行进不可能按照车辆的最高速度,大多慢吞吞的。( h/ P# O }: B0 `2 S+ P
* O" y( }) Y* q1 d* `0 v, k: a
但要是连迫击炮也取消,用自己就能飞的巡飞弹,也能完成精确制导迫击炮弹的全部任务,还省下了迫击炮本身的重量。这正是现代迫击炮遇到的问题。
9 U* l+ p% ^% H" Q
; V+ v: x |1 h1 x4 O. E7 B美国“弹簧刀300”长0.5米,重量2.5公斤,射程10公里,巡飞时间15分钟。发射后可回传沿途和目标区图像,即便于确认和瞄准目标,也便于一般的战场态势感知。战斗部威力只有手榴弹大小,威力足够消灭步兵目标了。“弹簧刀300”的巡航速度只有101公里/小时,这无大碍,目标是固定或者半机动的,距离又近,不差这几分钟。0 w. U2 Y4 x, P6 R( D: Q( `6 d8 r
" b8 c# j: w2 W2 c- Z
更大的“弹簧刀600”重量增加到55公斤,战斗部足够打坦克了,射程40公里,巡飞时间40分钟,巡航速度增加到113公里/小时,冲刺速度达到160公里/小时,打坦克足够了。
@& V1 H2 L1 f/ i7 [ R
& j; o6 o* X0 w* E. U两种“弹簧刀”都需要管式发射装置,但这只需要把巡飞弹弹射出去、赋予初始速度,轻便多了。“弹簧刀300”的发射装置只有0.2公斤,带弹的全系统也只有2.7公斤,单人就可以携带。“弹簧刀600”重一些,需要两个人。
9 i+ B+ s! t/ h/ h: _
& Q6 l$ L+ j) H% J, B相比之下,迫击炮管需要用发射药的燃气压力把炮弹以足够的初始速度推出去,才能获得足够的射程,还有瞄准的精度要求。由于必须打概率射击,迫击炮要高强度连续发射,炮管的耐热和冷却要求也增加额外重量。号称轻量版的美国M224 60迫重21.1公斤,典型的美国M252 81迫重41.3公斤,典型的以色列索尔坦K6 120迫则重达144.7公斤。这些只是迫击炮本身的重量,在战斗状态下,还要加上炮弹的重量。这对轻装的步兵分队是很重的负担。7 v% B0 E# m# R8 t8 k; G! ~" k
/ m( d6 {; P9 T
但迫击炮还有后装的分支,这一分支主要在苏联,现在中国也追随发展。
$ h& k6 o, e; }/ P) w, c/ h/ y' z+ E7 j2 W. F8 \. D
在阿富汗,苏军“瓦西里克”(也称“矢车菊”)82毫米速射迫击炮获得很高的声誉。这不再是从炮口装填的,而是从炮尾装填,射速高达100-120发/分,简直像“小火箭炮”一样。当然,一个弹匣只有4发炮弹,这样的爆发射速在2秒钟里就打完了,考虑到换弹匣,持续射速和传统迫击炮相比没差多少,但战斗中最初几秒往往是最关键的,密集压制关系到战斗的胜负。在紧急情况下,“瓦西里克”还可以放平了打,用作直射火力。) v {3 I+ E; O- ]. ?3 a
! i2 r$ ]; u1 n! ~在理论上,“瓦西里克”集中了轻便和速射的好处,在实际上,“瓦西里克”不再轻便,重达632公斤,比典型120迫还重4倍。炮弹的惊人消耗更是步兵分队无法接受的,只有在永备工事里有充足弹药的时候才能这么打。为减轻炮重而炮身太轻,连续发射时的震动使得落弹散布很大。. L8 O: U/ |+ |" e2 E: q
4 H* b' u7 a% ]" m) Q
中国引进后,发现了这些问题,但通过先进反后坐系统和先进材料技术,W99迫继承了“瓦西里克”火力密度高的优点,降低了落弹散布,但重量上依然无法大幅度降低。好在中国有“东风悍马”,改进后的PCP001迫装车使用后,炮弹也随用随取,解决了步兵分队人拉肩扛的问题。
6 Q+ i: e: {( P3 f
9 b/ g, A: B7 a) L: }; |; W车载82速射迫是好东西,在高原上打击缺乏重火力的对手时尤其管用,空降兵也看重系统重量比常规车载火炮更低的优点。但作为一般使用,威力还是低了一点,防护也欠缺了一点。这还是特化武器,不宜作为一般部队的主力装备。
) s) f+ w; X5 a# ]
! `& K* h4 `; i2 d军改后,合成营的炮兵以122毫米履带或者轮式自行榴弹炮为主,车载82迫除了更加小巧、射速更高,在射程、威力、弹药种类和防护上就没有优点了。6 [4 |7 F* ?, t! B+ B' x) \
( N' y4 L* t( N( J: @ {在苏联时代,2S9“诺娜”就是针对“瓦西里克”的缺点而产生的。这也是后装的,但不再保留速射能力,还是像常规迫击炮那样,单发发射。“诺娜”是120毫米的,炮弹等比例放大的话,威力比82毫米大4倍以上。苏联声称威力与155毫米榴弹炮相当,这可能夸张了。“诺娜”也能放平了打,作为近距离上的直射武器使用。4 d& p1 Z. g, Z2 o- i' a. H" a- d
6 L9 o- j! c; H- |# @; d
“诺娜”是配属空降兵的。空降兵武器需要轻巧,威力大,但射程不需要太远,毕竟作战中以奇袭为主,不是主攻部队。
$ @9 j& T, F+ N; i8 k
" R0 ^1 M% _; D4 ~- s. X; X9 [“诺娜“在中国也有引进,但好像没有自产和装备部队。轻量化的122毫米榴弹炮占据了位置,没有“诺娜”的位置了。
9 {5 m7 G( E5 p0 y' v
# K$ x& w6 @" Y/ n( v# ~1 q中国空降兵也介于俄罗斯体系和美国体系之间。美国的空降兵以空降步兵为主,轻机械化为辅。俄罗斯相反,轻机械化的空降兵才是主要突击力量,空降步兵只是先导的突击队。0 s) t0 y r. ]9 h0 Q
6 `/ p& E( H: H( t8 [
俄罗斯机械化空降兵与其说是空降的轻机械化步兵,不如说是空运为主、有空降能力的轻机械化步兵。车辆伞降只是在演习中展示,在实战中从未使用过。即使在乌克兰战争的安东诺夫机场争夺战中,也是空降步兵孤军奋战,没有得到相当于轻步战的空降兵战斗车的支援。/ Z: S$ T* S V% R0 i+ Y2 F# u
( s- c' G. e: b# x与俄罗斯空降兵相比,中国空降兵既有理念上的差异,也有空运能力不足的现实限制,在空降兵机械化方面更多地向美国考虑。这使得“诺娜”在中国地位尴尬。
6 h. } B* _( y2 d' ^" q; D0 {' Y3 g( D$ Z" p* S; S' {, }9 S
对于一般部队来说,122毫米自行榴弹炮把“诺娜”的位置占了,也不需要“诺娜”。
" ]2 v% N; |: q4 V5 F8 m# P' f# m. U
迫击炮的另一个作用是工兵破障炮。迫击炮的发射压力低,容易做到大口径。在巷战或者筑垒地带作战时,破障炮很有用。坚固工事也一般在面对敌人的一面特别低矮坚固,但顶盖没法做到同样坚固。顶盖也平坦宽大,相对容易命中。3 M9 t+ v2 l9 C. w6 m
8 T2 }- I2 g; X* j: B, W _在乌克兰战争中,俄军把早已退役的240毫米2S4自行迫击炮拉出来。这原本是用来发射战术核武器的,作为破障炮也有奇效,打得马里乌波尔到顿巴斯的乌军一筹莫展。天灵盖再硬,最终还是挡不住狼牙棒。
) u( M' i* @' X. W; B' ]" k4 h6 q( x
但用火箭弹的话,破障炮也不必了。工兵有火箭布雷装置,用较小的火箭助推,把较大的撒布器推送到目标区上空,空中布雷。同样的技术可以把重磅炸药发射到破障目标上,激光制导可以保证很高的命中精度。这比大口径破障炮轻便多了,用导轨发射的话,还可以容易地超口径化,进一步增加威力。: q3 z& L! C' `) N E6 j2 T
# u- } r9 }5 P# y( M看起来。巡飞弹可能把步兵迫击炮的位置占了,自行或者轻量化122毫米榴弹炮则把车载82迫和120迫的位置占了,破障炮也失业了。迫击炮还有未来吗?看来需要奇迹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