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橡树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大禹治水讲起--中国古代的气候变化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41#
     楼主| 发表于 2012-5-5 16:13:39 | 只看该作者
    5 西周
    7 |4 {& c" Q( R  q9 A

    + B6 N& Q$ d* X0 n/ ?

    取代了商的地位的周继续着青铜文明的辉煌。西周早期一百多年时间的气候,最早竺可桢认为属于冷期,现代的研究认为有更多的证据认为偏暖。这个时期开始有大量出土证据甚至文献资料,古气候的信息多了很多。古气候代用资料复原结果也显示西周早期偏暖,至少并不寒冷。不过这个暖期已经无法与殷商暖期的程度相比,也就是在商末以及西周中后期这两个冷期中间的一个偏暖的阶段。从文献资料看,这个时期灾害较少,气候温和,农业生产稳定。西周早期的成康之治就是这个年代。


    2 I) y4 x; g3 `7 L: `+ b

    中原地区的气候到了周孝王(前891-前885,或前872-前865)的时期开始转冷,文献对这次降温有记载,气候代用资料也记录了这次变冷。公元前850-前760也有一次全球性的降温。这个时期可能是过去六千年太阳活动最为显著的极小期之一,有可能是西周中晚期降温的主要因素。

    ; |8 I: f* r0 M8 B

    西周在这个阶段正好进入了一个动荡期。按照史记记载,周穆王以后“王道衰微”。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周穆王在位的时间定在公元前976-前922,剑桥中国史则定到了公元前956至前917。穆王之后王室的继位之争导致王室衰微,王权受到挑战,到周懿王(前899-891,或前899-872)的时候,“犬戎交侵,暴虐中国”。这段混乱到公元前842年周厉王被逐出王都而达到高潮。公元前841年,周开始共和执政,中国历史没有争议的纪年开始。

    8 R( V# A! ~6 `2 \+ ^2 n- ^/ V

    这段王室动荡王权衰微发生在西周早期暖期的末尾,冷期的开始。气候变冷后,极端气候事件增加,农业减产。灾难往往是宫廷政变的好借口,很可能被利用,加剧王室内乱。这个冷期也是游牧民族加强和扩张的时期。气候转冷后,游牧民族的生活环境恶化,南侵频率增大,也对周的统治造成军事压力,也会加剧政权动荡。共和执政(前841-前828)后,游牧民族带来的压力仍然很大。到这次冷期结束的周幽王时期(前781-前771),西周王畿地区经济崩溃,王威丧失,无法控制诸侯,无力抵御犬戎,镐京被攻陷。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西周结束。


    ' b$ M, t. f' S+ w- \2 F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6-5 13:01
  • 签到天数: 115 天

    [LV.6]出窍

    42#
    发表于 2012-5-5 20:07:57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5-4 01:02
    ( {  M/ i, e% ^7 _) W气候是一个影响历史进程的因素,具体到某个事件,影响的重要性不一。通过古气候资料,考察一些历史事件的 ...
    ( G0 R2 T( w# d* Q. ?
    " q  i0 l: m4 A5 t9 ~" @- d
    其实,气候的影响可以看成是一种测试。当社会的抵抗力强,安全边际高的时候,气候的影响不会致命。但是,当社会本身已经处于病态的时候,对气候异常的抵抗力就低的多了,一旦出现连锁反应,崩盘也就不可避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43#
     楼主| 发表于 2012-5-5 23:35:15 | 只看该作者
    明月回春 发表于 2012-5-5 20:07 3 B4 U* ~" B8 e5 H8 D+ |
    其实,气候的影响可以看成是一种测试。当社会的抵抗力强,安全边际高的时候,气候的影响不会致命。但是, ...
    # ?9 H. c' s5 C' H7 ~' y1 d
    这是一个方面。
    1 A1 D* `, U2 q  i- f" w
    ; P1 i% I) U, Q# C) }气候变化对于农牧业分界线有很重要的影响,当气候出现能够影响到农牧业分界线的时候,农业与牧业人口的活动范围就要受到影响,冲突就会加剧,这个时候政权的军事压力增大。当政权的军事压力加大时,政权也容易出问题。, c) k! G! ~2 `& v( F

    7 J- }+ W' }0 A4 l5 g毕竟在古代没有哪个政权的统治结构是没有问题的,出现了自然灾害,军事压力等等之后,政权就会受到冲击。而长时间大范围的灾害发生后,即使是曾经稳固的政权也会出现问题,进入恶性循环。
    / L0 \5 c( z# m. N  Q5 ?
    8 C( n9 ?9 d$ o/ z2 D+ X' j4 S这个现象不仅古代很常见,现代仍然常见,非洲萨赫勒地区农牧业分界线变更导致的冲突,持续上千年,到现在达尔富尔地区问题仍然是这个现象的反映。
    / s- z* A  N( T" y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44#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00:09:31 | 只看该作者
    6 春秋战国
    3 E2 k2 d5 G+ u* t: O1 B

    0 a( |$ H3 {& ^7 N6 I

    敦德冰芯记录了2.7k-2.45kBP一次比较明显的暖期。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献就已经有很多了,有很多地方记录了当时的物候环境,也都记载了这次暖期。比如当时黄河中下游冬小麦的收割要比现代早约10天,梅树、橘树的分布北界也比现代偏北,河流封冻的南界也比现代靠北。

    5 D1 T7 X; ^  V7 j

    这次暖期之后,敦德冰芯载录了2.45k-2.25kBP的温度下降,其它气候代用资料也显示在距今2400-2300年长江流域出现过明显降温,然是仍然是暖湿类型的气候。战国时期的文献记录记载,战国中期黄河中下游的小麦收获期比现代还要晚上半个月,可能比现代寒冷。《吕氏春秋里面》记载了很多农业方面的信息,代表的基本上是战国晚期的资料。这个时期与现代比较,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冷暖程度可能由于现代的冷暖程度相当。所以战国时期不能称作暖期,但是也不能算是冷期,叫做凉期可能更贴切些。


      T1 \+ D) N* V" d. A( f+ m8 W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非常热闹。这个阶段诸侯纷争,群雄并起,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进入一个繁荣时期。

    $ v" P3 \1 G% j/ X$ k, P

    对秦汉以前的气候的研究成果仍然较少,所以对其气温的复原的工作开展得比较少,只有很少数的成果。这方面进行开拓工作的是竺可桢的研究,不过竺可桢的时代的代用资料很少见,对于温度的估计定量参考的价值并不大。葛全胜在2006年对中国过去三千年前的气候平均作了复原研究,综合各地情况,显示过去三千年最暖的西周早期大约比过去两千年平均高出0.3-0.4摄氏度,西周中后期冷期大约达到过去两千年平均水平,春秋恢复到高出平均0.2-0.3摄氏度的程度。如果只考虑中国东部地区,西周早期要比过去两千年平均高出0.4度左右,西周末年冷期达到过去两年前平均水平,春秋则恢复到接近西周早期的水平,战国时期气温转凉,但仍然高出过去两千年平均气温。总的来说,整个周的时期,中国东部的气候都要比秦汉以后的大多数时候温暖。


    ( G( M0 I7 M* ?. d$ h7 I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
    发表于 2012-5-7 06:40:08 | 只看该作者
    看起来正是我想找的。还没找到靠谱的电子版。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46#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12:20:40 | 只看该作者
    九九 发表于 2012-5-7 06:40 3 ^6 N% M1 @: b" v1 v  r0 y  p" S: W, e
    看起来正是我想找的。还没找到靠谱的电子版。
    0 g0 ~# R$ e- Z) L" w
    使用“中国历朝气候变化”和“下载”两个词,用google就可以找到几个下载连接。* ~5 Z$ M( O) h* p! `4 C' J. C4 \
    我找到的是扫描版,70M& ^- Y  ?9 g( I' B* D- V/ l  ~

    点评

    找到了,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12-5-8 04:57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47#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02:39: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橡树村 于 2012-5-9 23:40 编辑 ) n3 s4 z8 L5 l& K0 }# R4 Z! Z4 R
    + `2 v( I" u1 W) F7 Q
    7 秦汉
    2 g" H& h( l* n, V1 o3 X
    0 s6 O' Z8 J$ V' f+ [

    气候从战国末期开始转暖。战国末期征战频仍,对农业生产干扰很大,这样的战争力度,秦仍然有充足的物资供应,应该与当时比较好的气候状况有关。秦统一之后,气候维持温暖的时候气候继续了这个升温趋势。战国高峰时期估计人口在4400万,秦统一六国时人口可能仍然有4000万。战国后期农牧分界线也有西进和北移,秦的时候农牧交错带继续向西北方向推进,秦积极向北用兵拓展,对北方游牧民族造成压力。

    + }& v" _1 P2 y8 f+ l6 j

    秦末的乱世与气候变化扯不上什么关系,但这次大动荡导致减少一多半人口,汉初人口下降到1800万以下。汉建立以后,气候继续转暖。公元前210至前180年,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冬半年平均气温能够比现代的冬半年高出1度。在自然经济时代,平均气温每升高1度,农业可以增产10%,这个程度的温暖气候对于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利,所以汉的早期从战乱中的恢复很快,到汉武帝初年,人口恢复到3000万以上。不过汉的早期由于战乱刚刚结束,人口锐减,军事力量衰弱。而与此同时,北方游牧地区气候较好,牧草丰盛,匈奴趁机南下收复了秦夺取的河南之地。西汉政府在这个时候只能对匈奴采取怀柔政策。


    ' M% K) O) d' e( F+ m

    公元前150年后,温暖程度逐渐降低。公元前150年至前75年,气温平均大约比现代高0.2度,仍然属于偏暖的气候。这期间中原地区依然比较富饶,农田水利建设也较好。较高的农业产量为汉武帝的征讨提供了物质保障。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开始北击匈奴,经过数十年征讨,到公元前72年逼迫匈奴不得不放弃漠南而远徙漠北,西汉疆域得以扩展。这段时间,中原地区暖湿的气候为大规模战争提供了物质保障。不过在汉武帝中晚期有一段气候干燥,特别是公元前110-前105年之间多次出现大旱。这期间人口数量下降,到公元前98年,人口下降到约2000万。武帝后期减少对外战事,气候也恢复暖湿,人口逐渐恢复。


    9 n  }3 [/ ]4 e9 ]+ H+ ^

    公元前75年到前45年气温升高,接近西汉早期的温暖水平,随后气候开始转冷。这次转冷程度比较大,到公元1-30年达到最冷,中国东部冬半年平均气温比现代要低0.4度。这次降温导致很多自然灾害。在公元前,黄河数度溃决,农业歉收严重,都是社会动荡因素。不过这期间人口继续增加,到公元元年前后达到6000万。西汉末年频繁的灾害虽然没有带来大规模的社会动荡,但是很可能给王莽代汉提供了机会,王莽辅政期间在应对气候灾害方面的功绩,为他代汉积累了政治资本。王莽代汉之后,气候灾害依然严重。新朝早期还可以安抚,但是持续大灾以及统治问题终于导致大规模起义,新朝迅速灭亡。改朝换代时期的灾害以及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东汉建国初期,全国人口不足2400万。


    / D* w- `! Z; y. |+ w) E) B

    这次降温也导致北部游牧民族地区气候变冷变干,牧草枯竭,牲畜死亡严重,生存困难,有可能是匈奴不得不南下的原因。从新莽政权开始,利用中原的灾害和战乱,匈奴曾多次入侵,寒冷的气候也导致农牧交错南移。这个时期也是北方汉族自发南迁的时候,有大量人口流入江南地区。江南地区这个时候因为气候变冷,“暑湿”、“瘴气”等阻止北方人口居住的条件缓解,开始吸引北方移民居住。


    4 G2 |. O$ ?3 f

    东汉建立以后气候转暖,这次转暖的持续时间较长。公元30-180年,冬半年平均较现代高0.2度。从西汉末期开始的干旱继续延续,但是程度整体上并不严重。东汉早期社会仍然得以恢复,到公元100年前后人口恢复到5000万。而这个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灾害频仍,内乱严重,匈奴也受到其他游牧民族的压力,终于再次归附内迁。

    : G7 X- d6 b; {; _

    公元90-125年气候转湿,雨涝灾害较多,之后仍然持续暖干气候。这个时期社会气候灾害虽然并不严重,但是灾害频次偏多。此时政府无能则导致救灾乏力,政治动荡,人口维持在5000万以下。东汉政权的衰落应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混乱时期过后,人口继续增加,到暖期结束的公元180年后达到高峰的6000万。

    5 |" d' M/ @9 A. V! D* W- c8 x  {

    这之后,气候再度转冷。公元180-220年,平均气温要比现代低0.2度,自然灾害程度数量都加大,农业收成变差,疫病也呈现上升趋势。这个时间也是战乱频仍的年代,三国时期最热闹的战事基本上发生在这个阶段,人口损失惨重。到公元220年,人口减少已经超过一半,不足2400万。

    6 b- K) l7 s$ r) G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0-21 09:15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48#
    发表于 2012-5-10 18:08:14 |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9-13 10:0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49#
    发表于 2012-5-14 01:11:57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5-9 02:39
    0 Z1 W1 w2 {# A) ]  C7 秦汉8 f$ Z* z( \1 t# {! |
    % L' F% X* U% N. z, ^
    气候从战国末期开始转暖。战国末期征战频仍,对农业生产干扰很大,这样的战争力度,秦仍然有充足的 ...

    . ^" i* C! Q+ ?* I0 r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关于公元220年人口不足两千四百万。三国演义最后灭蜀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口统计是九十二万,灭东吴的时候是两百三十万,虽然两件事间隔有将近二十年,人口增长应该不会有太大误差,算蜀汉灭亡时候,蜀汉和东吴加载一起三百万吧,那么曹魏能占有人口两千万吗?如果曹魏有这么大的优势,怎么能分裂四十多年呢1 k- g2 K6 e$ H/ I$ {/ A- `
    莫非在人口问题上三国又给演绎了一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50#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03:26: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橡树村 于 2012-5-14 03:34 编辑
    ( a8 J: S& v. w( i
    晨池 发表于 2012-5-14 01:11   P% k- |' I" m( V' @) B! L2 o3 f" z
    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关于公元220年人口不足两千四百万。三国演义最后灭蜀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口统计是九十二 ...

    ' I# d) O& N. I, y
    ' W9 q/ f2 c2 A4 a7 |直接按照古籍中的人口册载数,蜀国建国的时候人口只有90万,蜀国亡国的时候人口108万;吴国在公元242年人口210万,亡国的时候人口257万;魏国人口较多,灭蜀的时候人口有537万和443万两个不同的数字。
    1 r( i/ j. m" J( w8 O( c" l8 S* F  v; A3 Q+ e
    实际推算人口考虑的因素多一些,不能简单使用册载数,根据对文献的解读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的数字就有较大差异。比如公元220年前后,最少的估计只有1408万人,最多的2654万。三国末期人口最少的估计是1685万,最多的达到3798万。
    0 |2 R, I7 r8 y
      |) h( Z* R) f# Q( S6 Q- @8 {所以可靠的只能是大致的变化趋势,绝对数字说不好哪一个更合理的。' \. `4 i( ~0 V3 J* n# @6 C0 d, t

    % B/ i& i5 B, V$ x) _三国时期因为三分政权已经稳定,大的动荡已经基本结束,虽然仍然有战争,但是直接影响范围比东汉末年要小很多,社会大部分地区趋于稳定,所以人口基本上处于缓慢增长的一个过程。下面会介绍。& s. {1 y- V) c
    8 ?8 S: [3 K4 V) }4 g' v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51#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7:58: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橡树村 于 2012-5-14 18:02 编辑 3 h: A% D, s2 [1 X5 \% `$ I. W, e

    ( F3 `' w+ [: T6 C$ s
    8 魏晋南北朝

    9 P; |) C! h+ w5 f
    - O8 j) L. M; d5 }  d) [

    全球范围看,公元3-6世纪是一个寒冷的阶段。导致这个时间寒冷的可能原因,是太阳活动以及频繁的大火山爆发,这期间全球四级以上的火山爆发竟然有六次,都可以对气候造成影响。欧洲的冷干气候导致中亚游牧民族详细迁移,导致罗马帝国崩解。在中国,这段时间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大动荡的年代,三百多年的时间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都处在战乱之中,北方草原民族大规模南迁也发生在这个时候。

    # V4 n6 e2 j3 ?6 o$ I

    这个阶段中国还经历了一次干湿格局的大变化。在此前,中国东部的干湿格局基本上是以黄河为界的南干北湿的局面,而到了这个时期,变成了以太行山为界的东湿西干的格局。这次大的干湿格局变化导致了遍及中国东中部降水变化,影响区域较广。不过这个阶段整体上比较干旱,黄河在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面比较安定,水沙数量大幅度减少,很少有改道和溢流。


    ) k0 M6 V5 h: y2 r$ C1 l, ~

    东汉末年的降温趋势在三国时期继续,总体上要比现代寒冷。按照竺可桢考证,史书第一次记载的淮河结冰就发生在公元225年。三分天下的格局确立以后,社会安定了很多,生产开始恢复,人口开始增长。三国早期仍然是冷干气候,不过到了三国后期,气候有一定程度转暖,比现代更暖更湿。这次转暖持续时间大约是公元240-270年代。这期间气候相对温和,对于农业恢复有正面作用,中国南北方的粮食亩产均较汉末有很大提高,有利于人口恢复。

    4 A7 z2 [- B/ \3 C0 D

    西晋后,气候再次转冷,到300年代恢复到冷干气候。公元320-350年代,中国东中部地区冬半年平均气温可能比现代要低0.5摄氏度。这个时期中国再次进入动荡时期,八王之乱,五胡之乱,以及普遍出现的大灾都导致人口大幅度下降,躲避战乱和灾害的人口不得不大规模迁移。在短时间内,汉族人口大规模迁离中原地区,迁移目的地有东北、西北以及南方;与此同时北方游牧民族不断迁移至中原地区。这次大规模人口迁移彻底改变了中国原有的民族与人口分布格局,推动了民族融合和交流,各民族间在文化和生活习俗上的差异逐渐缩小。中原汉人先进的农耕技术也在这个阶段得到推广,游牧民族的一些畜牧技术也被汉人掌握。

    % q4 S% `: B5 T% h- U+ n) {

    东晋晚期的公元360-400s年代气候除了个别年份以外,普遍比现代温暖。这期间北方灾害相对较少,农业产量恢复,几乎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前秦的国力大盛。不过在公元380年前后,前秦境内有较大灾害,很多地方颗粒无收,在此背景下,肥水之战失败后,中国北方迅速恢复了混乱局面。这期间大部分是暖干时期,在410-420年代略有偏湿。这期间农牧业交错带有明显北移,与现代相当。转暖持续到440年代,在暖期内,北魏政权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在公元439年统一中国北方,北方大规模战乱结束。南朝这一时期也进入“元嘉之治”时代,可以支撑刘宋政权发动元嘉北伐。

    # d7 i$ T) `  V2 L' E$ ^0 s7 g" h. a

    这之后,中国气候再次转为冷干。公元450-530年代中国东中部地区冬半年平均气温要比现代低0.7度左右,其中最冷的481-510年,冬半年平均气温要比现代低1.2度,冬季连雪与广泛积冰的情景与明清小冰期时期相当。这次降温导致北方降水减少,农业歉收,农牧业交错带显著南移,特别是北魏的北疆地区灾害严重。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可能与交通不便的平城地区粮食供给逐渐困难有关。北魏迁都后,灾害仍然继续。从公元520年之后,北方连年旱灾,北魏在北疆设立的六镇军民面临生存危机,缺少粮食,最终赈灾不利导致兵变。六镇暴动虽然被镇压,但是尔朱荣、高欢、宇文泰等割据势力趁这个机会崛起,打击了北魏的政治基础,最终导致分裂。

    ) T/ `! E3 Z0 s) B% c# l5 o' X

    这之后,战乱再次成为中原地区的主题,北方有东西魏的相互征伐,南方有侯景之乱,人口继续减少。与此同时气候在逐渐转暖,到南陈时期可能比现代温暖。随着气候变暖,这次长达400年的冷期终于结束,而持续了将近400年的大动荡期也以隋统一中国而告终。


    9 w' U5 t9 X( f" w
    + N) m/ s. I' }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3-1 00:54
  • 签到天数: 286 天

    [LV.8]合体

    52#
    发表于 2012-5-14 18:32:28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5-14 17:58 " [3 ^1 Z# V4 ?- A5 D* _' n
    8 魏晋南北朝
    % k0 I. x! T0 ~1 `! }& v7 _1 B9 n6 G: C& I. i
    全球范围看,公元3-6世纪是一个寒冷的阶段。导致这个时间寒冷的可能原因,是太阳活动以及频 ...
    . E' b/ |! q9 }' w3 D8 ~
    看多了以后就一个感觉:天人感应。
    & L8 C. L/ u  a" R; o0 D1 |* C3 s1 b这么搞有点拿着两张皮找胶粘的味道,环境的影响应该没那么大,国内的政局变化更多还是人的问题。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53#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8:48:23 | 只看该作者
    老芒 发表于 2012-5-14 18:32 $ ^+ k& z" G# _* I( E5 H/ n% m: m
    看多了以后就一个感觉:天人感应。
    # ]: n, t3 |4 F! [( a5 o这么搞有点拿着两张皮找胶粘的味道,环境的影响应该没那么大,国内的 ...
    + I% i' n* Z4 t
    影响肯定是存在的,大不大的就属于纯主观判断了。这玩意似乎没办法定量的。
    # _) N* K" a! I; C! k! u& A* _3 h* S0 Q
    : h2 x: B9 j+ _: A$ n* ?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3-1 00:54
  • 签到天数: 286 天

    [LV.8]合体

    54#
    发表于 2012-5-14 18:57:57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5-14 18:48 . u8 s9 F" i) O$ p. W4 U# U
    影响肯定是存在的,大不大的就属于纯主观判断了。这玩意似乎没办法定量的。- ?/ {& p0 K8 v7 U3 c; f
    7 [, n4 p$ C3 l" s! p
    ...
    . J" J+ ]; k. M3 x+ e, B
    要谈影响就得拉长历史,4000年内谈小变化意义不大。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55#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9:06:09 | 只看该作者
    老芒 发表于 2012-5-14 18:57 : c$ O; U% }3 u9 t, h
    要谈影响就得拉长历史,4000年内谈小变化意义不大。
    4 L7 a$ W/ b  ~
    至少应该知道细节才能谈全局,否则是空的。6 n$ k& ]+ {1 D, s' ^. [
    + P2 a& m* i$ @3 \- l# L
    小变化说的是气温的变化吗?看中国历史,能发现即使是平均气温零点几度的变化造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这可不是小变化。, O+ _7 J, Y4 i
    " L0 p1 S. [' H3 v% X- K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3-1 00:54
  • 签到天数: 286 天

    [LV.8]合体

    56#
    发表于 2012-5-14 19:13:26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5-14 19:06
    1 _4 J) Z* q0 b) _7 E至少应该知道细节才能谈全局,否则是空的。3 f9 j- N, Y' s! U
    2 B: }9 l# M/ ~8 Y; S
    小变化说的是气温的变化吗?看中国历史,能发现即使是平均气 ...

    5 J" f5 C- j% n! b+ l细节很难找了,史书又没记载当时的温度有多少度,只能是后来的推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57#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9:18:15 | 只看该作者
    老芒 发表于 2012-5-14 19:13
    - Q0 j7 Z* |4 Y7 {* d% O$ ]2 c3 U细节很难找了,史书又没记载当时的温度有多少度,只能是后来的推测。
    8 @% V1 G% K* _2 Z) H
    古气候的气温复原工作最近十多年还是有不少进步的,使用代用资料还是能够对古代气候有一些基本了解的。当然距离现代越近资料越多,相对准确一些。时间越久远就越难。  x  U8 H: C4 ~8 u+ x: F! z
    / y: H& R% [# w" ^1 i
    ( P% Y0 d! f! \  @+ A

    8 A& [" Y9 V# ?1 @* x/ _% b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58#
    发表于 2012-5-15 08:25:13 | 只看该作者
    老芒 发表于 2012-5-14 05:32 5 h% d0 V: I5 c7 ~
    看多了以后就一个感觉:天人感应。% R. T+ x" V2 V# b/ s/ p
    这么搞有点拿着两张皮找胶粘的味道,环境的影响应该没那么大,国内的 ...

    9 `) j6 N/ Z7 Y7 V这话对头!2 J3 _- h  |! t0 ?

    2 P- W+ M3 _6 z& l3 R' T, G, b' u那本书我看了,就是两边硬往一起贴的感觉,治世和乱世差不了一个摄氏度,而是否真差还没法定量,这样就太没说服力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59#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12:06:43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5-15 08:25 ; K$ d# E: y5 t( |, m1 \. [
    这话对头!7 i4 J) y6 \$ b% G$ {/ N
    ; k6 n0 B; I2 `( Z
    那本书我看了,就是两边硬往一起贴的感觉,治世和乱世差不了一个摄氏度,而是否真差还没法定 ...
    7 F1 L% {' r/ c. i1 c
    对气候领域不熟悉的往往不觉得一度能差多少。其实全年平均气温差一个摄氏度的影响是很大的,基本上三四个纬度的差距了,在农业时代对农产品产量,降水都有很大影响。农牧分界线能有几百公里的变化。现代有精确记录的,最近一百年全年平均气温也就升温了不到一度而已,影响是可见的。
    . J7 r# [6 _9 \% E, q
    8 c+ ?0 B5 _* u$ _8 `* A9 c不过古气候的数据复原的确还不靠谱。唐以前只有一个人的工作,还没做到全年的数据复原。
    # U2 ?- d1 j5 J
    ) W- E; o% a$ O7 k/ {水平怎么说也比竺可桢的时候强多了。竺可桢的东西到现在还被一批人视为圣经呢,于是得出暖期盛事的结论。其实同样是大冷期,明末就是乱世,清初就是盛事。而在暖期统治出问题了同样下台。很显然统治能力是更重要的。
    ( y. Q) Z7 d6 k+ e2 L4 V
    * \3 C% ~1 e6 G, `: n. G, H0 A不过我很奇怪这本书又不是完全气候决定论,多数分析的时候都是把气候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放到次要地位的,怎么非要向这个角度去想呢?
    3 Z: T( Q; G, y+ O! B2 v* O! o: }* e# ~3 e# B: A  N+ Y$ a1 c$ E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Pipilu + 2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60#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17:20:51 | 只看该作者
    9 隋唐

    0 p; @; ^4 e0 L- K7 m& P! z- F( I9 O& a! ]; L
    / s8 w% k9 Z& X& o. \9 y4 K

    隋统一中国之后,农业生产迅速恢复。这个时期气温继续变暖。隋初气候较干,多次出现大旱灾,但是这个时候的国力可以应对。公元596年之后,华北气候逐渐湿润,天时较好,隋也发展到鼎盛时期,人口超过4000万。不过隋的大工程众多,对国力消耗较快,隋炀帝三征高丽加重了对国力的消耗。这是华北地区再次转入干旱,连年旱灾,灾民遍地,终于导致战乱。这次战乱导致北方人口大量流失,也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到唐初的公元624年,全国人口可能只有1700万。

    6 c; i- p: z6 Y

    旱灾继续在唐初继续。隋唐时期气温最高的二十年出现在公元641-660年,冬半年平均气温较现代高出1.4度。这次转暖给华北地区带来的是暖干气候,江淮地区以及江南地区则偏湿。华北地区干旱最为严重的是650-680年代,这个时期江淮地区也转为干旱,江南地区则持续湿润气候。公元715-755年,华北地区与江淮地区气候湿润,对农业生产有利,开元之治就出现在这个期间。不过降雨增多也导致有大的洪涝灾害发生。唐初到这个时候,农牧业交错带要比南北朝后期偏北,人口也发展到顶峰,到公元752年,人口可能已经接近6000万。


    : k$ H! _3 k+ P3 j1 I3 k

    八世纪中叶气温已经较唐初偏凉,公元701-720年冬半年平均还高出现代0.88度,到741-760年,已经比现代低了0.37度。农牧业交错带也从这个时期开始南退,唐朝在边疆的驻军屯田已经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边疆局势失稳。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战乱导致农业生产大规模破坏。而此时华北地区与江淮地区再次进入旱期,干旱程度较唐初严重,加剧了对农业的破坏程度,安史之乱期间全国三四成的人口死亡,大量人口迁移,是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干旱也使得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恶化,不得不向农业区发展,而战乱时的唐王朝无法西顾,逐渐丧失了对西域的控制。


    1 O# D3 N! y) x

    安史之乱后,气温略有回升,781-800年平均高出现代0.65度,但是干旱继续,灾害仍然严重,中原地区汉人进入又一次人口迁移高峰。此时一直较湿润的江南地区逐渐变干,正好适合北方移民的生活,吸引了很多北方人口,中国历史上南方人口超过北方人口,差不多就发生在这个时候。人口大规模南迁后,南方的农业经济开始发展,成为中国农业经济的主体区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7 j# V8 x2 T+ ]) S- |9 J. o

    气候在九世纪变冷,821-840年平均较现代低0.45度。810-830年期间华北地区有一个短暂的湿润期,但其湿润程度不如唐中期的湿润期,其间也有大旱发生。公元830年后华北地区继续转干,虽然整体上没有唐中期的干旱程度严重,但是旱蝗灾次数较多。江淮地区在760-880年的一百多年一直较旱,一直较湿润的江南地区也在840年代之后有很多旱灾的记载。因为灾害频繁,抚恤不利,唐后期的民变数量较多,不过普遍规模较小,持续时间短,还不足以动摇统治基础。但是到公元875年,王先芝、黄巢起义终于达到席卷全国的规模。虽然起义被镇压,但是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强大,唐王朝基本上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


    7 w2 m+ P1 a* r

    降温持续到九世期末,到881-900年,平均气温已经较现代低0.87度,是隋唐时期最冷的二十年,而与此同时,华北地区与江淮地区转涝,水灾频发。在水旱灾害持续发生的背景下,藩镇割据势力终于废弃了唐王朝,中国再次进入分裂时期。

    3 W4 y! ^8 Y- W7 c
    4 K. _! L+ Y1 B. Q4 E. u" P

    0 Y" P3 L/ R: F" Q6 f* s
    ) D  w* r3 D2 [
    - w( K2 _, q3 A7 ~8 O
    0 P* J  N6 x9 s. {. |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5 收起 理由
    老芒 + 5

    查看全部评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15:18 , Processed in 0.05276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