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葡萄酒

相关日志

分享 拉格朗日与营养学
gordon 2017-3-19 04:53
拉格朗日,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对于把商品量转换为与功能有关的特征量特别有创造性: 小麦和其他粮食转换为营养当量,所有各种肉类(按其营养含量)转换为牛肉的等价单位,所有各种饮料转换为葡萄酒单位(不要忘记,拉格朗日是个法国人)。 我们集中注意商品所产生的功能 而不是商品本身 时,我们继承了经济学专业某些古老的遗产。 ***************************************************************** 结构还是功能? 因为太复杂,所以研究就会抽象出某些特征进行研究 营养和食物本身还是有差别的
1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二战中美国对苏联的援助(转)
gordon 2017-1-15 02:38
按照《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的数据,苏联食品工业最重要的几种产品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夕的1940年产量如下: 肉类154.4万吨(牛肉和小牛肉85万吨,羊肉16.87万吨,猪肉37.3万吨,禽肉5.2万吨,其他肉类10万吨) 动物油25.2万吨 植物油79.8万吨 人造黄油12.1万吨 纯奶制品130万吨 罐头11.13亿标准听(44.5万吨) 砂糖216.5万吨 干果2.34万吨 糖果点心79万吨 葡萄酒2000万升 啤酒1.2亿升 盐440万吨 面粉2900万吨 到 1941年11月,苏联有38%的粮食产区、84%的甜菜糖产区、38%的牛和60%的存栏猪落入德军手中。与此同时,总数达616.2万吨的苏联国家储 备粮(谷物、面粉、大麦等)当中的大部分也被德军缴获、或在苏方撤退时被烧毁。1942年德军占领区又有所扩大,不仅占领了粮仓乌克兰,而且夺取库班地 区,使得 苏联的粮食征购任务更难完成了 。1942年苏联全年粮食征购量只有1940年的34%。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盟国根据第一期对苏援助议定书提 供的每月20万吨小麦、以及奶粉、罐头、冷冻肉等食品,极大程度地缓解了苏联军队的食品供应问题——在苏联, 租借法案援助食品(除婴儿奶粉外)是优先供给 军队的 。二战中的苏军士兵把美国援助的食物称作“第二战场”,管脱水鸡蛋粉叫“罗斯福鸡蛋”。 到1944年,虽然苏联食品生产总量有所增长,但随 着战线向西移动, 经过遭到战争破坏的地区时,向前线输送补给品成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这一因素 比军需品生产更加严重地阻碍了红军推进的速度 。唯一带来好 处的是1944年较好的气候令乌克兰的农产品获得了大丰收,那年苏联国家粮食收购量比1943年超出11亿普特。这对改善苏联城市居民的供应起了很大作 用,1942年和1943年普遍存在于苏联居民中的饥饿状态消失了。而 苏军在很大程度上继续依赖美国和加拿大提供的援助食品,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食品 运到苏联时已经包装为便于运输和储存的形式 ,而苏联国内的粮食生产缺乏储存和包装的工具,不能避免军事运输和分配时遭到的损失。 美国、英国和加拿 大运往苏联的军需制成品——面粉、饼干、速食谷物、罐头肉、炼乳、奶粉、脱水鸡蛋粉、脱水蔬菜、冷冻猪肉、军靴、袜子、雨衣、军衣等等——极大程度地节约 了苏联的战时人力。比如说,按照《苏联国民经济年鉴》的数据,1940年苏联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每生产1公担(100公斤)净增重量的生猪需要花费 41.6人/工作日的劳动消耗量。 按65%的最高净出肉率计算,再加上生产损耗,每生产1吨猪肉罐头约需要1.7吨生猪 。这样换算的话,苏联每从美国接收 1吨罐头猪肉,就可以从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中直接节约出707人/日的工作量。再加上从屠宰场、运输系统、马口铁厂、罐头厂等相关部门中节约的人力资源, 每1吨根据租借法案援助的美国猪肉罐头可以为苏联解放出大约950至1100人/日的人力资源(由于当时美国的机械化农业和工业部门生产效率远高于苏联, 所以 这个换算比率不适用于美国本身 )。换句话说,苏联每接收到1吨美国猪肉罐头,就当于可以每年从国内生产岗位上抽调出两到三人成为士兵。 1941-1945年美国光是提供给苏联的肉类罐头就多达78.3万吨,相当于为苏联节约了将近7000万人/日的劳动生产时间。 注:生产者自己还得吃。商品化率不高,很头大。(中国早年的农业也是这问题,征购都没办法,不是现代国家) 苏联国家安全部 门在1963年窃听并录下的朱可夫元帅的一次私下谈话当中有这样一段内容:“现在大家都说盟国从来没有帮助过我们……但是要知道,不能否认美国人为我们迅 速大量生产并供应了许多物资。没有这些物资,我们就不可能组建后备部队,也不可能把战争继续下去。我们没有炸药和火药。没有这些东西,步枪就没有子弹。美 国人真诚地给我们提供了火药和炸药,他们还给我们迅速生产并提供了多少钢材啊。如果没有美国人提供的钢材,难道我们能很快地生产出坦克吗?而现在情况当然 不同了。我们自己这些物资已经很充足了。” 朱可夫元帅在1965年到1966年同作家K. M. 西蒙诺夫的几次谈话中再次提到了租借法案,他指出:“如果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谈论我们对战争的准备情况,不能隐瞒从盟国一方获得援助这一因素。当然,首先 要提到的是从美国人那里获得的援助,因为在这方面英国人对我们的帮助很有限。在分析战争的各个方面时,不能不考虑这一点。如果没有美国人的火药,我们就会 处于很艰难的境地,我们就不可能生产出战争所需的那么多的弹药。没有美国人的‘斯蒂倍克’牌卡车,我们就没办法运输我们的大炮。它们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 保证了我们的前线运输。战争各个方面都很需要的特种钢也是由美国人提供的。”朱可夫还强调指出,“当我们开始参战的时候,与德国人相比,我们在工业方面还 是很落后的。” ************************************************************************************* 解放战争有两个因素:一是汽车,一是火药 (朝鲜水电站)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决定性因素 ************************************************************************************* 美国战后物资 对解放战争的影响非常剧烈 日俄战争,日军编组的火炮射击法也是很厉害。集中使用 自动自发 + 集中使用 + 弹药量 ************************************************************************************* 俄军指挥官严重缺乏如他们日本同行一样的主动积极精神,以至于横向的组织联系几乎是不可能的。   技术上来说, 相对于他们的亚洲对手 ,当时的俄国炮兵连已经每连配备有一具野战电话,而炮兵旅的指挥官也可同时对最多六个炮连下达命令,但是有电话可以下命令的俄军,还是无法在战术上达到没有电话的日军所可达到的层级。 面对这种窘境,俄军的解决之道是干脆把每个炮连中的火炮数目大幅增加,到了战争快结束时,俄军的炮连中甚至有30到60门火炮——但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因为俄军无法让这一大堆火炮同时射击。   在双方优势消长之下,日军指挥官在整个战争期间几乎都可以享受到火力上的优势。 注:其实 “国军” 的条令也是照 “日军条令” 抄的,执行的差别。 ************************************************************************************* 铁路对苏联战时军运非常关键。苏联蒸汽机车产量1940-1945年依次为914台、708台、9台、43台、32台、8台;内燃机车1941年生产5 台,1942年1台,之后停产。美英在二战期间援助苏联1900台蒸汽机车和66台内燃机车,及大量车皮和铁轨。1945年斯大林参加波茨坦会议的专列都 是由美援的Alco DA20-27内燃机车牵引 记不记得,国内战争中的装甲列车 还有朝鲜战争中的铁道兵
3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订的葡萄酒到了~~哈哈哈哈~~~
热度 21 tanis 2014-6-19 22:45
一会儿烤个牛排开一瓶~~ 其实我买这一箱主要是为了航空里程点数。。。
160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关于国内葡萄酒市场的一点闲话
热度 29 逆天废柴 2013-5-21 16:33
自从来了爱坛,发扬在西西河的传统,潜水学习至今。居然懒惰如我都混到硕士生啦! 追随万虎来到爱坛,还是关注股票板块比较多,有位“ 人在江湖 ” 老兄问我关于红酒的事情,正好知道一点皮毛闲话,在自己的日志里写点东西希望有所裨益。 首先今天的一条新闻很有意思: 传商务部对进口葡萄酒启动反倾销调查 http://news.hexun.com/2013-05-21/154344257.html 国产红酒上市公司股价应声彪起,哇咔咔! 反倾销,反倾销,现在的关税乱七八糟加起来有49%,启动反倾销,加到100%又能怎么样? 国产红酒的问题不是价格有没有竞争力的问题。我们在家旁边的尝试里面能够买到一二十块的国产红酒,不过这个东西是葡萄酿出来的吗?!国内食品行业一直存在的各种顽疾也在葡萄酒市场有深刻的体现。 国产红酒农药超标;各种乱七八糟添加剂;各种挂羊头卖狗肉;龙头企业中粮,张裕的互相抹黑,无一不在消耗整个国产红酒的信用。 这几年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红酒市场也在不断的高增长。国产红酒厂家的田间管理落后,僵化的土地政策,葡萄种植农户和企业之间一直没有形成合作共赢的长久利益机制,种种问题,造成了一个业内大家心照不宣的结果:我们消费者在酒店,商超这样的传统渠道能消费到的红酒有相当大的比例不是中国的土地上产出的葡萄酿出来的,而是从智利,阿根廷,法国,澳洲这些地方进口散酒到国内酒企分装灌瓶。我所说的酒企不是在河北昌黎遍地开花,多如繁星的,农家院内就有一个分装车间的作坊式酒企,而是名头响亮的堂堂央企,地方国企,甚至是A股上市公司呦。每年国内的消耗量远远大于各个企业的生产能力,进口酒那可是大生意啊!反倾销?细则出来再说,估计主要针对的是原瓶进口! 因为国产企业的不争气,和国内外巨大的价差各路豪强或为洗钱(各个进入进口红酒市场的房地产企业);或为转型寻找新增长点;或为政治经济利益交换(中信尼雅最明显,为了新疆的资源,老部队的情谊,不过这个是国产红酒的事情);杀入进口红酒市场,钱多人傻,聪明人都来了,连杨澜公知,赵薇明星,姚明巨人这样名人都投资于此,至于多如牛毛的各个大企业为了满足自身应酬需求,而进口的红酒。那 这几年 多得简直催生了买手代理行业的蓬勃发展。 这样那样的市场分析文章,百度一下,好几十页,我就不废话了。 要说股票分析,我完全不懂。当然也有一些废话会说出了玩: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至于有多少相关度那是不知道的。 前年传说中粮在欧洲有3亿欧元的合同没有履行。去年八项主张出台,那个打击面和力度很大,进口小酒企把这两年熬过去的希望不是很大。 餐饮,商超,团购,三个传统渠道,全面受挫。网络消费势头初见峥嵘端倪。日子过得好,张裕干嘛整合销售网络大换血?!
980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品评葡萄酒
热度 20 弦音舸醉 2012-9-2 20:26
这是参观葡萄酒酒厂时技术经理教授的品酒方法:先闻,后抿,再用舌尖搅动口腔中的酒液,再慢慢咽下。好的酒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味道,而差的酒就是很直接单一的味道。譬如闻香时淡淡的酸味,抿酒一种味道,舌尖搅动时又是一种味道,咽下时常常能感受到橡木塞与酒的混合味道,然后咽下之后,鼻腔中会泛出水果香味。技术经理讲解时让我们同步品酒,后来拿出出口山东的长城葡萄酒给我们比较,高下立别,出口山东的酒非常直接,粗糙,并且整个过程就是一种味道,另外告诉我们出口山东的红酒出口价是1.5欧一升,塑料桶罐装到海上灌瓶,一瓶红酒是1.5升,也就意味着一瓶酒的出口价不到20元人民币,当然成本还需要包括关税什么的。 昨天出诊时老先生送我一箱白葡萄酒(之前他问过我喜欢红酒还是白葡萄酒,我回答白葡萄酒),这款酒获得巴黎品酒协会金奖。今天中午和大队部的人一起喝掉一瓶,很惊艳的一款酒,越喝回味越香,下咽时的橡木味也很明显,鼻腔中迅速充满说不清的水果香味。现在喝完将近一个小时,浑身依然围绕着水果香味。
44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葡萄酒酿玉米汤圆
热度 26 青青小河 2012-6-26 06:02
葡萄酒酿玉米汤圆
写了题目, 才感到这个组合有点不伦不类。 哎, 不管它, 好吃就是王道。 周六一早醒来, 居然一点胃口也没有, 赖在床上, 不想起来。 突然想起, 前不久在哪里看到过玉米汤圆, 嗯, 这个俺还没吃过呢。 酒酿, 可是俺的最爱呀! 檽米粉和玉米粉等量, 加水和成面团, 就和平时做汤圆一样哈。 锅中烧开水, 搓汤圆入锅, 等汤圆都漂起来, 加几大勺酒酿, 就好了。 因为这是玉米面的, 俺多煮了一小会儿。 玉米汤圆, 它不像纯檽米的汤圆那样软檽, 蛮劲道的, 别有风味。 本来俺想加点蓝莓, 正好有洗好的黑葡萄, 随手切几颗下去, 呵呵, 味道好极了!
个人分类: 小河厨房|1364 次阅读|18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8 02:13 , Processed in 0.02599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