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洛杉矶

相关日志

分享 洛杉矶的爱情 —— 逃离
gordon 2017-3-3 01:12
这轮 通胀的第二特点,CPI中非食品的贡献超过了食品,非食品在数据在引导通胀,虽然一直以来,中国的CPI不怎么反映房子以及由房子所决定的城市服务品的价 格上涨,这次在CPI中也盖不住了,顽强地显性出来。这说明了这种胀的性质(理论特性)是:挤出。经济中存在某种非健康的力量,对经济中健康的部分、有效 率的部门形成越来越大的挤出。这种力量既可能是外生的,也可能是内生的。外生的比方说油价、农产品价格上涨,比方说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对西方经济 的外生冲击。也可以是内生的,内生的通常讲的就是金融泡沫和资产泡沫。金融泡沫、资产泡沫对经济中的可贸易部门、制造业、有效率的产出部门,形成越来越大 的挤出,经济系统中发生了严重的资源要素的错配。大量的资源要素被吸收到生产率更低的不可贸易部门去制造泡沫,可贸易部门获得资源要素的成本越来越高,宏 观的结果就是供给侧出现下坠,就是我们常讲的潜在增长水平下移,供给侧下坠与靠资产泡沫和金融泡沫支撑的总需求之间,向下撕裂出一感觉特别不好的正向产出 缺口,这就是理论上的通货膨胀,当然你也可以把这种胀叫滞胀。没必要咬文嚼字去争论滞胀这个词,它的内涵是一种胀的形成机制,不是对应用几个什么绝对指标 将其框住。当然你也可以叫个其他名字。随便。 你可以看一个东西就能直观感知:即资本形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FAI),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能相当于 GDP的90%,而资本形成只占GDP的45%,意味着一半以上的货币信用没有对应于创造增加值。这样你就关联上汇率的问题。不可贸易品对可贸易品的相对 价格的严重偏离。 **************************************************************************** 很简单, 租把利润吃完了 不在纽约,你也可以在洛杉矶,就这么简单。 可贸易品,到处都可以走 有人有需求,好啊,好事啊 **************************************************************************** 不就是 找几个枪手,一喷,洛杉矶,也能成纽约 那还不是你说了算 “翻手云,覆手雨;翻云覆雨设机玄” **************************************************************************** 《 爱乐之城 》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洛杉矶的爱情故事,两位主人公米娅(艾玛·斯通饰)和塞巴斯汀(瑞恩·高斯林饰)在遇到爱情之前一直追寻着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1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尼克 达特茅斯会议的一些八卦(转)
热度 7 gordon 2017-2-18 07:56
作者很小气,赶紧把作者名字标出来。确实有些八卦,国内的人不知道。50、60年代,中美隔阂比较大 而 达特茅斯会议 在心理学 的进程中,影响又太大。没办法,只好抄人家的东西。 不要脸就不要脸吧,let ‘s go 实际上,在心理学著作的书里,也 “语言不详" 。包括 像 乔姆斯基 “语法分析,句法分析” 都是那一年。 因为语言算是一种高级智能 **************************************************************************** 背景 现在一说起人工智能的起源,公认是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殊不知还有个前戏:1955年,美国西部计算机联合大会(Western Joint Computer Conference)在洛杉矶召开,会中还套了个小会:“学习机讨论会”(Session on Learning Machine)。讨论会的参加者中有两个人参加了第二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他们是塞弗里奇(Oliver Selfridge)和纽厄尔(Allen Newell),塞弗里奇发表了一篇模式识别的文章,而纽厄尔则探讨了计算机下棋,他们分别代表两派观点。讨论会的主持人是神经网络的鼻祖之一皮茨 (Pitts),他最后总结时说:“(一派人) 企图模拟神经系统 ,而纽厄尔则 企图模拟心智 (mind)……但殊途同归。”皮茨眼可真毒,这预示了人工智能 随后几十年关于“结构与功能”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 开聊达特茅斯会议之前, 先说六个最相关的人。首先,会议的召集者麦卡锡(John McCarthy)当时是达特茅斯学院的数学系助理教授。两年前(1954年) 达特茅斯数学系同时有四位教授退休,这对达特茅斯这样的小学校真是不可承受 之轻 。刚上任的年轻系主任克门尼(Kemeny)之前两年才在普林斯顿逻辑学家丘奇(Church)门下得了逻辑学博士,于是跑到母校求援。这么说起来, 克门尼算是图灵的师弟,他战时和物理学家费曼一起工作,还一度当过爱因斯坦的数学助理,后来一头扎在计算机里,和麦卡锡一起琢磨出了分时系统,但他最为人 知的工作应该是老少咸宜的编程语言BASIC。现在估计已经没人知道BASIC语言发明人曾是LISP语言发明人的老板。克门尼是天生的官僚,后来位居达 特茅斯的校长,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出事,总统委托他当调查委员会主席,这是后话。 克门尼从母校数学系带回了刚毕业的四位博士前往任教,麦卡锡是其中之一 。麦 卡锡后来发明的LISP语言中最重要功能Eval实际就是丘奇的lambda演算,而且他后半生致力于用数理逻辑把常识形式化,大家由此猜他可能也是丘奇 的学生,但其实不是, 他压根学的就不是逻辑。他的老师是失去双手的代数拓扑学家 所罗门·莱夫谢茨(Lefschetz)。但麦卡锡对逻辑和计算理论一直有 强烈兴趣,他1948年刚到普林斯顿读研究生时就认识了冯·诺伊曼,在老冯影响下开始对在计算机上模拟智能发生兴趣。 会 议的另一位有影响力的参加者是明斯基。他也是普林斯顿的数学博士,和麦卡锡在读书时就相熟。 他的主业也不是逻辑,尽管他后来写过计算理论的书,还培养过好 几个计算理论的博士 ,其中就有图灵奖获得者布鲁姆(Manual Blum)。布鲁姆目前和他老婆(就是实数计算模型BSS的B)、儿子一家三口都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明斯基的理论情结和丘奇关系也不大,他的老师塔克 (Tucker)是莱夫谢茨的学生,主要搞非线性规划和博弈论,多年担任普林斯顿数学系主任,是数学世家,儿子、孙子也都是数学家。所以按辈分论,麦卡锡 还是明斯基的师叔。塔克的另一名出色的学生后来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心灵美丽的纳什。纳什比明斯基小一岁,但比他早四年拿到博士,也算是明斯基的师 兄。明斯基的博士论文做的是神经网络,他在MIT一百五十周年纪念会议上回忆说是冯·诺伊曼和麦卡洛克启发他做了神经网络。有人还找过他麻烦,质疑说 神经 网络的研究算数学吗 ,倒是老冯力挺说:现在不算,但很快就得算。 塞弗里奇被后人提 及不多,但他真是人工智能学科的先驱,他在MIT时一直和神经网络的开创人之一沃伦·麦卡洛克(Warren McCulloch)一起在维纳手下工作,他是维纳最喜欢的学生,但从没读完博士,维纳《控制论》一书的第一个读者就是塞弗里奇。塞弗里奇是模式识别的奠 基人,他也写了第一个可工作的AI程序。他后来在麻省理工参与领导MAC项目,这个项目后一分为二:MIT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实验室,分久必合: 现在这俩地方又合并了,变成MIT CSAIL。顺便给女读者添点料: 塞弗里奇的爷爷就是英国第二大百货店塞尔福里奇(Selfridges)的创始人 ,塞尔福里奇百货和隔壁的哈罗德百货支 撑着牛津街的零售业,现在大概一半顾客来自中国二线城市。 信息论的创始人克劳德· 香农(Claude Shannon)被麦卡锡拉大旗做虎皮也请到会上打酱油。其实麦卡锡和香农的观点并不一致,平日相处也不睦。 香农 的硕士、博士论文都是讲怎么实现布尔代 数,当时 MIT校长布什(Bush) 亲自指导。博士毕业后他去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曾和数学家外尔(Weyl)、爱因斯坦、哥德尔等共事,战争中,他一 直在贝尔实验室做 密码学 的工作,图灵在1943年曾秘访美国,和同行交流破解德国密码的经验,其间和香农曾有会晤,一起聊过通用图灵机。战后香农去英国还 回访过图灵,一起讨论过计算机下棋。香农内向,从没说过这段往事,直到1982年接受一次采访时才提起。1950年香农在《科学美国人》发表过一篇讲计算 机下棋的文章。 香农比其他几位年长十岁左右,当时已是贝尔实验室的大佬 。 另外两位重量级参与者是纽厄尔和司马贺(Herbert Simon)。纽厄尔是麦卡锡和明斯基的同龄人,他硕士也是在普林斯顿数学系,按说普林斯顿数学系很小,他们应有机会碰面,但那时纽厄尔和他俩还真不认 识。他们的第一次见面,纽厄尔回忆是在IBM,而麦卡锡回忆是在兰德公司,纽厄尔硕士导师就是冯·诺伊曼的合作者、博弈论先驱摩根斯顿,纽厄尔硕士毕业就 迁往西部加入著名智库兰德公司。在兰德开会时认识了塞弗里奇,并受到塞做的神经网络和模式识别的工作的启发,但方法论却完全走的是另一条路。 司马贺比他们仨都大十一岁(怀特海比罗素也大十一岁),那时是卡内基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前身) 工业管理系的年轻系主任 ,他在兰德公司学术休假时认识了纽厄尔。司马贺后来把纽厄尔力邀到卡内基梅隆大学,并给纽厄尔发了个博士学位,开始了他们终生的合作。 纽 厄尔和司马贺的合作是平等的,司马是纽的老师,但他们合作的文章署名都是按字母顺序纽在前司马在后,每次他们受邀去演讲,都是轮流。司马每次见到别人把他 名字放到纽厄尔之前时都纠正。他们共享了1975年的图灵奖,三年后司马贺再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纽厄尔和司马贺代表了人工智能的另一条路线:符号派,他们 后来把他们的哲学思路命名为“物理符号系统假说”。简单地说就是:智能是对符号的操作,最原始的符号对应于物理客体。这个思路和英美的经验主义哲学传统接 近。他们和当时的数学系主任、第一届图灵奖获得者阿兰·珀里思(Alan Perlis)一起创立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系,CMU从此成为计算机学科的重镇。 达特茅斯会议 1953年夏天,麦卡锡和明斯基都在贝尔实验室为香农打工。香农那时的兴趣是图灵机以及是否可用图灵机作为智能活动的理论基础,麦卡锡向香农建议编一本文 集,请当时做智能研究的各位大佬贡献文章,这本文集直到1956年才以《自动机研究》(Automata Studies)为名出版, 这个书名最后是香农起的,他不想花里胡哨,但麦卡锡认为这没有反映他们的初衷 。 文 集的作者有两类人,一类是逻辑学家(后来都变成计算理论家了),如丘奇的两位杰出学生马丁·戴维斯和克里尼,后者的名著《元数学导论》国内有逻辑学家莫绍 揆先生的译本。明斯基、麦卡锡也都有论文录入,香农本人贡献了一篇讲只有两个内部状态的通用图灵机的文章,文集录入的一篇冯·诺伊曼的论文后来开创了容错 计算。文集的另一类作者几乎都是维纳的信徒,如阿什比(Ross Ashby)等,以控制论为基础。 麦卡锡素不喜控制论和维纳 ,既不想把维纳当老大,也不愿和他见面争执,其中原因不详,或许和维纳与麦卡洛克吵翻了有关。 麦卡洛克和皮茨两位为维纳《控制论》思想贡献多多的人物,在维纳的自传里压根没被提及。 麦卡锡同时又觉得香农太理论,当时他想自立门户,只对用计算机实现 智能感兴趣。于是他筹划再搞一次活动。 1955年夏天,麦卡锡到IBM打工(美国 教授都是九个月工资,如果没有研究经费,夏天要自己觅食),他的老板是罗切斯特(Nathaniel Rochester),罗切斯特是IBM第一代通用机701的主设计师并对神经网络素有兴趣。 他们两人倒是挺对脾气,决定第二年夏天在达特茅斯搞一次活 动 ,他俩遂说动了香农和当时在哈佛做初级研究员(Junior Fellow)的明斯基(哈佛的Fellow还是挺值钱的,历史上人数不多,蒯因、王浩、库恩在变成正式教授之前都做过。乔姆斯基几乎在同时也是哈佛的 Fellow)一起给洛克菲勒基金会写了个项目建议书,希望得到资助。美国富豪还是有文化传统,至少知道要资助好东西,值得中国土豪的后代学习,别像他们 的父辈即使打着“办大学”的名义还是要骗钱。 麦卡锡给这个第二年的活动起了个当时 看来别出心裁的名字:“人工智能夏季研讨会”(Summer Research Project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普遍的误解是“人工智能”这个词是麦卡锡想出来的,其实不是。麦老晚年回忆也承认这个词最早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 ,但记不清是 谁。后来英国数学家菲利普·伍德华(Woodward)给《新科学家》杂志写信说他是AI一词的始作俑者,麦卡锡最早是听他说的,因为他1956年曾去 MIT交流,见过麦卡锡。但麦卡锡的建议书1955年就开始用“人工智能”了,人老了回忆真不靠谱。当事人除了明斯基之外,都已仙逝,这事恐怕要成悬案 了。 大家对“人工智能”这个词一开始并没取得完全共识。很多人认为啥事一加“人 工”就变味了。纽厄尔和司马贺一直主张用“复杂信息处理”这个词,以至他们发明的语言就叫IPL(Information Processing Language)。他们从某种意义上说偏功能学派,也就是说 找到智能的功能不一定非得依靠结构相同或相似 。图灵机和递归函数等价,但结构完全不同, 所以 他们强调“信息处理” 。他们俩一开始颇不喜“人工智能”几个字。1958年,在英国国家物理试验室(NPL)召开了“思维过程机器化” (Mechanization of Thought Process)会议,达特茅斯会议的麦卡锡、明斯基、塞弗里奇都参加了,此外还有致力神经网络研究的麦卡洛克,以及英国的控制论代表人物阿什比。两位编 程语言的先驱也出席了:巴克斯(Backus)发表了一篇关于他新发明的语言FORTRAN的论文,但他后来一直是函数式语言的倡导者;美国海军女少将格 蕾丝·哈泊(Grace Hopper)的文章是讲第一个编译器的,这项工作导致了COBOL语言。他俩论文的题目里都有Automatic Programming的说法,这在当时就是指高级语言编程,不能和后来人工智能中的自动编程搞混了。这次会上有人再提“人工思维” (Artificial Thinking)的说法。司马贺等人由此也逐渐接受了AI的说法,他晚年还写了本书“人工的科学”,倒是把Artificial这个词更加放大了。 AI历史的方法论 历 史研究素有两种方法,基于事件的,基于课题(issue)的。人和事的八卦都属前种。纽厄尔在1981年为一本颇为有料的文集《信息研究》贡献的一篇文章 “AI历史的智力课题”走了第二条路线。他的方法也挺有意思。他把AI历史当作斗争史,把历史分为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于是历史成了一串儿对立的议 题,如模拟vs数字,串行vs并行,取代vs增强,语法vs语义,机械论vs目的论,生物学vs活力论,工程vs科学,符号vs连续,逻辑vs心理等,在 每一议题下有进一步可分的子议题,如在逻辑vs心理下又有定理证明vs问题求解等。 被 提到最多的是人工智能vs控制论。在Google ngrams里试试Cybernetics和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两个词在Google Books里出现的词频,可以看出学科的起伏跌宕。前苏联,倒是一直用“控制论”指称AI,人工智能和铁幕是一个节奏。美国最早办的一批计算机相关的系科 都创办于1960年代中期, 那时有些系直接叫“计算机科学系”,而有些则叫“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带“信息”的都有些“控制论”的背景 ,如麻省大学计算 机与信息系的创办人就有维纳的学生麦克·阿比卜。而密歇根大学则叫计算机与通讯科学系。这些系后来都改名叫计算机系了。而原来的图书馆系现在都纷纷改名叫 信息科学系,如伯克利和华盛顿大学的图书馆学院都改名叫信息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on),连“科学”都省了。但 现在计算机系又有加载信息的趋势,麻省大学和加州大学厄湾分校近年又改名叫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了。大概 和现在深度学习及神经网络又峰回路转有关吧 。倒是中国的学科简单,一直都有计算机和自动化之分,老死不相往来罢了。 “人 工智能”这个词真正被共同体广泛认可是在十年后的1965年,当伯克利的欧陆派哲学家德雷弗斯(Hubert Dreyfus)发表了《炼金术与人工智能》一文之后。这篇文章一开始只是针对纽厄尔和司马贺的工作,几年后这篇文章演变成了那本著名的(或者被AI圈子 称为“臭名昭著”的)《计算机不能干什么》一书,则是 把整个AI当作靶子 。欧陆派 哲学家被人诟病数学和科学不通,但德雷弗斯有个数学家的兄弟 ,和他同一年 在哈佛得了应用数学博士,后来又同在伯克利教书,是动态规划的大家,还带过神经网络的博士。哥俩一个立场。 有时一个共同体的形成并不是靠内部的团结,而是 靠外部的反对 。有意思的是《炼金术》一文是德雷弗斯在兰德公司工作时写就的。司马贺后来撰文猛批德雷弗斯,说他滥用兰德公司的标签。德雷弗斯后来抱怨他在 MIT和哈佛食堂吃饭,所有AI的人都躲他远远的。学术争执哪儿都一样。 麦卡锡和 明斯基的建议书里罗列了他们计划研究的七个领域:一、自动计算机,所谓“自动”指的是可编程;二、编程语言;三、神经网络;四、计算规模的理论 (theory of size of a calculation),这说的是计算复杂性,明斯基后来一直认为计算理论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他早期对理论问题时不时会动动手,后来一手组建了MIT 的计算理论队伍;五、自我改进,这个是说机器学习;六、抽象;七、随机性和创见性。 麦卡锡的原始预算是一万三千五百美元,但洛克菲勒基金会只批了七千五百美元。麦卡锡预计会有六位学界的人出席,会议应该支付每人两个月的薪水一千两百美元,由此可推算出麦卡锡、明斯基当时的年薪在八千美元左右。 除 了那六君子外,另外还有四人也参加了达特茅斯会议。他们是来自IBM的撒缪尔(Arthur Samuel)和伯恩斯坦,他们一个研究跳棋,一个研究象棋。达特茅斯的教授摩尔(Trenchard More)也参与了,他后来在工业界混的时间长,少为外人所知。达特茅斯会议中一位被后人忽视的先知是所罗门诺夫(Solomonoff)。 和 其他来来往往的人不同,所罗门诺夫在达特茅斯严肃地待了整整一个暑假。他1951年在芝加哥大学跟随费米得了物理硕士就到了MIT。但在芝加哥对他影响最 大的是哲学家卡尔纳普。有意思的是神经网络的奠基者之一皮茨也受惠于卡尔纳普。司马贺的回忆录里也讲到自己在芝加哥时听卡尔纳普的课开始启蒙逻辑,从而开 始对智能相关的问题感兴趣。这么说来人工智能的两大派:逻辑和神经网络都发源于老卡。这个话题以后有机会再展开。 卡尔纳普那时的兴趣是归纳推理,这成为所 罗门诺夫毕生的研究方向。所罗门诺夫后来结识了明斯基和麦卡锡,在他们的影响下研究逻辑和图灵机。达特茅斯会议时,他受麦卡锡“反向图灵机”和乔姆斯基文 法的启发,发明了“归纳推理机”。他的工作后来被万能的苏联数学家柯尔莫格罗夫(Kolmogorov)重新但又独立地发明了一遍,就是现在俗称“柯尔莫 格罗夫复杂性”和“算法信息论”的东西。来自中国的计算理论学者李明现在是这领域的大牛,曾有专著。柯尔莫格罗夫1968年开始引用所罗门诺夫的文章,使 得后者在苏联的名声比在西方更加响亮。所罗门诺夫的另一个观点“无限点”(Infinity Point)后来被未来学家库兹维尔改名“奇点”窃为己有。目前AI中广泛用到的贝叶斯推理也可见到所罗门诺夫的开创性痕迹。他一生并没有大富大贵,大部 分时间都是在自己的咨询公司Oxbridge(牛津+剑桥,汉语俗称“清北”)拿政府(空军、海军、ARPA和NIH——NIH资助了很多AI研究,以后 有空再聊)的研究经费,那公司只有他自己一个雇员。伦敦大学皇家哈洛威学院(Royal Holloway)后来在前苏联学者领导下搞柯尔莫格罗夫奖,他是第一届获奖人,并在那里兼职教授。他的学术自传1997年发表在计算理论杂志《计算机与 系统科学》上。 明斯基所谓AI孵化出计算理论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 。 按照麦卡锡和明斯基的说法,这十个人参加了达特茅斯会议,但现在有证据表明会议也有其他的列会者,后来 一直做神经网络硬件研究 从而躲过AI几十年过山车的斯坦福大学电机系教授维德罗(Bernard Widrow)后来回忆他也去了达特茅斯并且在那儿待了一周。 麦卡锡原来的计划是两个月闭门研讨,但并非所有人都对那个事那么上心。纽厄尔和司马贺只待了一周。纽厄尔后来回忆说达特茅斯会议对他和司马没什么影响。 尽 管是“十仙过海”,但给所有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纽厄尔和司马贺的报告, 他们公布了一款程序“逻辑理论家”(Logic Theorist),这个程序可以证明怀特海和罗素《数学原理》中命题逻辑部分的一个很大子集 。司马贺回忆录里说自己学术生涯最重要的两年就是1955和 1956年。这篇文章后来成了AI历史最重要的文章之一。一段有意思的插曲:这篇文章最早是投给逻辑学最重要的刊物《符号逻辑杂志》的,但惨遭主编克里尼 退稿,理由是:把一本过时的逻辑书里的定理用机器重证一遍没啥意思。纽厄尔和司马贺给罗素写信报告这一成果,罗老不咸不淡地回复说:“我相信演绎逻辑里的 所有事,机器都能干哈。” 值得注意的是 “逻辑理论家”对人工智能后来的一个分支 “机器定理证明”的影响并不大 。哲学家王浩1958年夏天在一台IBM-704机上,只用九分钟就证明了《数学原理》中一阶逻辑的全部定理。当然《数学原 理》中罗列的一阶逻辑定理只是一阶逻辑的一个子集,目前,一阶逻辑的机器定理证明比起五十年代已有长足进展,但仍然没有高效的办法。毕竟,王浩证明的是一 阶逻辑而“逻辑理论家”只能处理命题逻辑。数学家马丁·戴维斯和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合作沿着王浩的思路进一步提出了戴维斯-普特南(DP)证明过程,后 来进一步发展为DPLL。王浩对“逻辑理论家”一直持鄙视的态度,认为这是一个不专业的东西。王浩在1983年被授予定理证明里程碑大奖,被认为是定理证 明的开山鼻祖。司马贺在他回忆录里则对此不满,认为王浩的工作抵消了“逻辑理论家”的原创性, 他们的初衷并不是要有效地证明定理,而是研究人的行为 。这是 后话,我后续还会有《机器定理证明简史》。 麦卡锡多年后回忆说:他从纽厄尔和司马 贺的IPL语言中学到了表处理,这成为他后来发明LISP的基础。明斯基后来接受采访时说他对纽厄尔和司马贺的“逻辑理论家”印象深刻,因为那是第一个可 工作的AI程序。但事实上,明斯基当时为大会写的总结里对“逻辑理论家”只是轻描淡写。 麦卡锡和明斯基明显是一伙的,会议是他们发动的,旨在创立一门新学 科。但纽厄尔和司马贺却抢了他们的风头 。美国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学术氛围也不免浮躁,这一帮人又都是年轻气盛、野心十足。 会议之后 达 特茅斯会后不久,1956年9月IRE(后来改名IEEE)在MIT召开信息论年会上, 麦卡锡被邀请做一个对一个月前达特茅斯会议的总结报告 ,这引起了纽 厄尔尤其是司马贺的不满,他们认为麦卡锡只能聊,没干货,而达特茅斯会议唯一的干货是纽厄尔和司马贺的程序“逻辑理论家”(Logic Theorist)。打了一圈架,最后纽厄尔和司马贺做了妥协:麦卡锡先做总结报告,但最后还是由纽厄尔和司马贺讲他们的“逻辑理论家”并发表一篇题为 Logic Theory Machine的文章。明斯基认为是他的协调起了作用,但纽厄尔晚年则只对香农的邀请有印象,而司马贺的回忆录则说是大会的主席罗森布利特和司马贺散了很 长一圈步才了断。明斯基机敏异常,讲话时带幽默,但在对这段历史的重构中,却给人印象有点太“刁滑”(cynical),原因也不难猜出。研究历史有时必 须得全方位,空间或时间上的接近不见得就真实。太接近时,当事人还都活着,还在一个圈子里混,不方便互相揭短。但在接近生命末期,或者功成名就或者人之将 死或者对头已死无所顾忌,敞开了说,有时虽有夸张,但一不留神就会流露真话,纽厄尔属于后者。明斯基“刁滑”可能和他身体好有关系,偌大岁数也没不惑,觉 得还有好长路要走。 科学达人弗里曼·戴森在他的《一面多彩的镜子》一书中借鉴过以 赛亚·伯林“刺猬与狐狸”的比喻:刺猬是那些构建理论体系的人,而狐狸则是那些解决问题的人。在他眼里:爱因斯坦、哥德尔是刺猬;而费米、冯·诺伊曼属狐 狸。科学史有时刺猬得势,有时狐狸当道。是不是可以说纽厄尔和司马贺更像刺猬,而麦卡锡和明斯基更像狐狸呢?具体到AI的源头和达特茅斯会议,麦卡锡认为 他和明斯基是发起人,纽厄尔和司马贺是“外人”,是搅局者。明斯基的解释是 纽厄尔和司马贺一开始的出发点是心理学 ,这与麦卡锡和他本人的背景不符。但在随 后的十年里,他本人更多地走向心理学,而纽厄尔和司马贺更靠近AI,也没什么矛盾。麦卡锡除了和明斯基关系紧密外,和其他AI群体的交流并不多,在所谓其 他群体中,最有影响当属卡内基梅隆了。麦卡锡晚年回忆说那时群体之间的沟通主要是通过研究生,研究生就像大佬们的大使。后来斯坦福、CMU、MIT的学生 确实互为教授,门户之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抹平了。 总之,1956年IRE信息 论年会是个值得纪念的会议,除了纽厄尔和司马贺发表的那篇文章之外,心理学家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发表了《人类记忆和对信息的储存》(Human Memory and the Storage of Information),这是那篇著名的文章《魔力数字七》(The Magic Number Seven)的另一个版本,不知算不算一稿多发。同在此会上,伟大的乔姆斯基则发表了《语言描述的三种模型》(Three Model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Language),该文证明了有限状态句法不能表达某类语言,这是乔姆斯基分层的起源,文中引用了还没出版的不朽名著《句法结构》。乔姆斯基当时刚刚到 MIT现代语言学系(该系后来演变为语言学与哲学系)出任助理教授并在MIT电子实验室做机器翻译的研究。 尽管乔老爷后来是反政府斗士 ,但有点反讽的是他 的早期研究经费都来自美国空军和海军。 从参与者的角度看,大家会认为这次IRE的信息论年会比达特茅斯会议更重要,影响也更深远。乔治·米勒回忆说他当时直觉认识到实验心理学、理论语言学、认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都是一个大家伙里面的组成部分。这个所谓的大家伙就是现在的人工智能加认知科学吧。 明 斯基回忆自己在达特茅斯会议期间,在纸上画了一个几何定理证明器的设计,并手动模拟证明了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定理。会后的1956年9月,IBM招了新毕业 的物理博士格兰特(Herb Gelernter)实现明斯基的几何定理证明器。麦卡锡此时受到纽厄尔和司马的影响,建议在Fortran里实现表处理语言,作为实现语言。这个项目在 1959年实现后,IBM削减了AI的投入,把这项目砍掉了,理由是IBM不想给人以机器可以替代人的印象。IBM再次资助AI是二十几年后的1983年 了,现在好像IBM百年老店只能靠AI系统Watson翻身了。 麦卡锡1958年 离开达特茅斯去了MIT,他帮助创立了MIT的MAC项目。他和明斯基一起领导了MAC项目中的AI实验室,1962年他再次跳槽到斯坦福。之后明斯基又 和帕伯特(Papert)合作。计算机操作系统里“分时”的概念是由麦卡锡在MAC项目中首创的。他回忆说当时机器太少,但等着上机的学生很多。于是就发 明了分时系统。按说分时系统的贡献要比麦卡锡后来的AI贡献彰显得多,但麦卡锡得图灵奖可不是靠“分时”,这就像爱因斯坦得诺奖没靠相对论一样。从这个意 义上AI有点像哲学:由此衍生出很多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产生出许多子学科;一旦这些子学科独立,就不再待见AI了。现在计算机科学已成为成熟的学 科,每个计算机系大都有三拨人:理论、系统和AI。二十年前的美国计算机圈子曾有一种说法:理论和系统的人互相看不起,但又同时看不起AI的人。AI这几 年火了,但曾几何时,AI人是被压迫者。哲学曾经孕育了科学,但一旦问题被确定,就分离成为单独的科学,最新的例子是逻辑学,现在的逻辑学家都在数学系和 计算机系,哲学系被彻底空洞化。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曾说:AI就是哲学。MAC项目孕育了计算机科学中很多原创的概念。以至于明斯基后来认为UNIX系 统是反动落后的东西,因为他们丢掉了很多Multics中的精华。 1968年,参 议院多数党领袖曼斯菲尔德对“先进研究项目局”(ARPA)的资助方向不满,他认为 国防部的钱不能被用于军事目的之外,非军事目的的项目应该由美国国家科 学基金会NSF负责 。于是,ARPA遂改名DARPA,更强调“国防”。七十年代初期在海尔梅尔(George Heilmeirer)任内,DARPA大砍AI预算。协调政府和AI实验室的工作变得头绪繁多,明斯基决定从AI实验室退位,让他刚毕业的学生温斯顿 (Patrick Winston)接手。 尽管明斯基说他不喜事务性工作,但他的 采访和回忆中,触及的话题总是和联邦政府的资助有关。温斯顿后来回忆时说,管理一个成功的实验室要管理好三个圈的交集:出资人(主要是政府)、科学上有创 建、有国计民生的价值。他试图说服几任ARPA的头别把AI当作一个几年一次的项目,而是长期而独立的一门学科。另外他对比了早期ARPA和NSF的不 同,NSF给钱少,而且都是同行评议制,结果是越有成就的(established)拿的钱越多,但很少会有根本性的原创性贡献,ARPA早期都是头们说 了算,好处是如果管事的头们品味好,肯定会支持好东西。这点也值得中国科技人的借鉴:大型项目决策者的品味可以超越“透明计算”吗? 再 说回海尔梅尔,他以AI不能帮助造武器打仗为理由。削减了对AI的大规模经费,但同时却重金资助了隐形飞机和空间武器技术,使美国在相关领域一直保持领 先。ARPA资助的这类项目要是通过同行评议是很难实施的。ARPA几乎在同时也支持了ARPAnet,后来演变成互联网。有意思的是,海尔梅尔从 ARPA离任后去了德州仪器(TI)做CTO,在TI却大力提倡AI。ARPA对AI的资助在克柔克(Steve Crocker)手里才逐步回复。大家知道克柔克是互联网的先驱之一。再后来的ARPA信息技术办公室(IPTO)的负责人中还有图灵奖获得者萨瑟兰 (Sutherland),也对AI继续投入。精英制风格的ARPA,更适合做大型开创性项目,成功取决于少数决策者;而以民主制为基础的NSF,历来就 是小规模资助基础研究。 预测未来:会有奇点吗? 司 马贺1957年曾预言十年内计算机下棋会击败人。1968年麦卡锡和象棋大师列维(David Levy)打赌说十年内下棋程序会战胜列维,最后赔了列维两千块。乐观的预言总会给对手留下把柄:德雷弗斯后来每年都拿此事嘲讽AI,说计算机下下跳棋还 行,下象棋连十岁的孩子都干不过。这便宜话一直说到1997年,IBM的下棋程序“深蓝”击败了卡斯帕罗夫。这真是“四十年太久,只争朝夕”啊。在 1995年卡斯帕罗夫还在批评计算机下棋缺乏悟性(insights),但1996年时他已经开始意识到“深蓝”貌似有悟性了。而两年间“深蓝”的计算能 力只不过提高了一倍而已。有没有悟性其实就是人的能力的极限。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就是人的解释能力,人解释不了的东西就有悟性,解释了的东西就没有悟性。 司马贺和日本计算机科学家宗像俊则(Munakata)合写了篇解气的文章《人工智能的教训》(AI Lessons)登在《ACM通讯》上。 当 然,德雷弗斯们还可以将“计算机仍然不能干什么”加上若干个“仍然”接着批评。明斯基1968年在库布里克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新闻发布会上曾大 放厥词说三十年内机器智能可以和人有一拼,1989年又预言二十年可以解决自然语言处理。现在我们恐怕还不能说机器翻译器令人满意吧。过分乐观的另一个原 因,照明斯基自己的说法是, 一门年轻的学科,一开始都需要一点“过度销售 ”(excessive salesmanship)。但是过头了不免被人当作狗皮膏药或炼金术。 2006 年,达特茅斯会议五十年,十位当时的与会者有五位仙逝,活着的五位:摩尔、麦卡锡、明斯基、塞弗里奇和所罗门诺夫在达特茅斯团聚,忆往昔展未来。参会人之 一霍维茨(Horvitz)现在是微软实验室的头目,他和他老婆拿出一笔钱在斯坦福捐助了一个“AI100”的活动:在下面一百年里各路豪杰聚会,每五年 出个AI进展报告。第一期原定于2015年底出版,我们拭目以待。 乔姆斯基晚年边 做学问边做斗士。2015年3月他和物理学家克劳斯对话时被问及“机器可以思维吗?”,他套用计算机科学家戴客斯特拉(Dijkstra)的说法反问: “潜艇会游泳吗?”如果机器人可以有意识(consciousness)的性质,机器人可以被认为有意识吗?他进一步说“意识”是相对简单的,而“前意 识”(preconsciousness)是困难的问题。他把AI分成工程的和科学的。工程的,如自动驾驶车等,能做出对人类有用的东西;科学的一面,乔 老爷明显不认可。他引用图灵的话:这问题too meaningless to deserve discussion(没有讨论的意义)。当一帮奇点理论的粉丝带着正面的期望采访乔姆斯基时, 他却对人工智能这个被他深刻影响过的学科没太当回事,他认 为气候和毁灭性武器是比奇点更紧迫的问题 。这算有意回避吧。 明斯基在2012年接 受他的学生、预言家、奇点理论炮制者库兹维尔的采访时说,他相信奇点的到来,可能就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两位“斯基”在MIT一百五十年纪念会上分在一个小 组讨论里,却只打了下太极,并没有针锋相对。他们尽管年长,但身体都挺好,如果他们能在2016年达特茅斯会议六十年时面对面掐一架,肯定会很精彩,反正 住得也不远。
5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日本战霾史(转)
热度 2 gordon 2017-1-6 10:39
 近日以北京为代表的全国多地雾霾天气频现,有网友调侃“窗外的世界不见了”。我国近年来雾霾天气的确较为频繁,不过历史上也有一些国家与地区受雾霾困扰,比如一度被称为“雾都”的伦敦,又比如洛杉矶,甚至于今天空气质量与环境都比较好的日本,历史上也曾深受雾霾困扰。   2015年12月8日,上午9点多,微风,东京都环境科学研究所,楼顶上PM2.5监测仪的数值是14微克到15微克/立方米,这个数值低于日本国内的PM2.5浓度标准。   在亚洲地区,东京对PM 2.5的排放标准要求最严格,它要求日平均值不超过35微克,年平均值每立方米不超过15微克。    目前,日本全国800个地方设有PM2.5监测点。东京都环境科学研究所是800个PM2.5监测点之一,也是东京都80个PM2.5监测点之一。    日本法律规定:当每立方米PM2.5浓度超过70微克时就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要告知市民,中小学要学校停课。 实际上,日本人民也曾长期生活在不见蓝天、大气污染的状态下,为了能在这样的蓝天下生活,日本人民与雾霾死磕了近50年。   日本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时候,是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人松井女士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初来中国留学。她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说:“初到北京,觉得天空十分蔚蓝,好像从没见过这么蓝的天空。”   早在1910年代,日本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钢铁业和采矿业带来了滚滚烟尘,一个可见的事实是大阪市民在炎热夏天里不敢开窗。有文章说,据大阪市立卫生试验所调查,1912年至1913年,大阪每年降落的煤尘量为每平方公里452吨。   战后经济复兴让一切死灰复燃了,包括工业污染。有媒体报道,人口密集的东京,在1952年至1953年,会因取暖排放黑烟而“白昼难见太阳”。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副产品,就是环境的代价。曾经在日本驻华大使馆工作的日本环境省专家岡崎雄太在一篇文章中写到,那时候日本小学的校歌中以“ 工厂的烟囱上有七彩的烟”这样的词汇来赞叹日本经济增长的速度 。  空气污染仿佛是工业发展带来的职业病,每一个以工业为主导发展起来的国家都有一段这样黑暗的历史。日语中有一个词,叫做公害(こうがい),泛指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被污染后带给人们的伤害。过去的日本,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饱受公害之苦。   二战之后,日本推行优先发展重化工业经济发展路线,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大力推动以既有的京滨工业带、中京工业带、 阪神工业带、北九州工业带四大工业带为核心,以“太平洋条形地带构想”为基础的建设“新产业城市” 规划,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注:倾斜发展,日本也是有煤矿的 ************************************************************************   当时的工业城市神奈川,千叶以及大阪,神户周围都是黑烟滚滚,大气污染也从原来的颗粒状大气污染转变为硫磺酸化物污染,并且直至扩展到日本本州 的太平洋区域,严重的大气污染使得东京“白昼难见太阳”,城市能见度只有30-50米,汽车你白天打了大灯也开不了,硫化物刺鼻的味道在部分地区都可以清 楚闻到。   在这种状况下,日本四大公害病之一的四日市哮喘病发生了。其他三大公害病是熊本县第一次水俣病、新潟县第二次水俣病和神通川痛痛病。   四日市哮喘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由石油化学联合厂排出硫酸化物为主的大量污染物质引发。当时,在三重县的四日市,新建了石化工厂。因吸入含有硫化物的废气而导致呼吸疾病的人在1964年达到了人口的3%。   从照片就可以看到, 烟囱工厂和居民住宅相距甚近 。但当时的人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起初,只是有人抱怨空气有异臭,之后就渐渐有人呕吐头疼,最后死亡。   四日市的盐滨小学就遭受危害,当时学校被烟雾包围,教室,校园充满恶臭,学生们被呛人的烟雾刺得眼泪直流,拿着手绢捂住口鼻在校园避难,“就像遭到空袭一样的混乱”。当时,患者一个个被送往医院救治,可在当时的医学教科书里,甚至连大气污染这个词都没有。 1967年,一些哮喘病患者忍受不了疾病带来的痛苦而纷纷自杀。到1970年,四日市哮喘病确诊患者高达500多人,但其实世纪患病人数超过了2000人,截止到1972年底,全国确诊的患病人数高度6376人,其中11人最终死亡。   高度的经济增长带来严重环境问题,当时报纸的相关报道“高度成长啊,还我父亲!”   日本首都东京也终日在烟雾缭绕之中:   1968年,东京湾钢铁厂上空浓烟环绕:   大量的火力发电厂为城市提供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污染:   汽车尾气是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世纪80年代,行走在东京街头的行人带着口罩防止吸入污染物:   1985年,由空气污染导致哮喘的病人在川崎公共卫生诊所进行氧气治疗: ****************************************************************** 那么日本是怎么具体对付雾霾的呢?   按照日本华人学者桥本隆则的说法,日本雾霾之战,是民众与政府的博弈:“日本大气污染的最早发 现与提出防治的不是当地政府,而是受到这些大气污染侵害的当地居民。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各地就发生了关于大气污染的居民运动。”桥本隆则说,这些居民 直接找到当地行政部门,要求关注大气污染。横滨就曾有数百居民到横滨市政府静坐,要求政府改善大气污染状况。   在政府还要扩大四日市石化规模的1963年,当地民众开始了要求停止建设石化精炼所的环境运动,最后逼迫建设方不得不放弃了建设计划。    四日市的反对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全国运动以后,日本政府才开始正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在1969年第一次制定了硫磺酸化物的环境标准。此后随着日本国 民的环境意识增强,日本对于大气污染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并且越来越严格。具体而言,日本政府采取了两大措施:详细分析原因制定规划,和出台并严格执行相 关法律法规。   1   详细分析原因制定规划   日本政府调集专家分析大气污染的原因,得出结论主要是由于光化学烟雾,污染的两个主要发生源是“固定发生源”工厂和“移动发生源”汽车,并花了近五十年进行治理:前20年主要聚焦在对工厂的治理上,后20年致力于汽车污染治理。   一方面对于固定发生源,采取了安装脱硫脱氮装置的办法;另一方面针对移动发生源,出台法律法规限制车型车辆;第三,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日本政府实行低排放车认定制度,大力推行税收优惠、补助金以及贷款优惠等制度,截至2011年,日本全国低排放车保有台数达2055万台,占机动车保有总数的27%。   此外,日本政府还大力修建四通八达的铁道交通网,东京都内地铁总延长达500KM,路面电车1500KM,在世界大城市中居第一。目前东京每平方公里地铁站密度达到1.06站(北京市内为0.14站),承载着86%的公交运量。   据称在东京市区任何地点500M范围内都可找到地铁口。 开车上班的人越来越少 ,坐电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家庭汽车的使用也大幅降低,地铁及电车已成为东京市民出行的第一选择。   2   法律是治理雾霾的利剑   1958年《工厂排污规制法》,   1962年《烟尘排放规制法》,   1967年《公害对策基本法》,   1968年《大气污染防止法》,   1970年的国会,由于集中讨论环境公害问题,而被称为“公害国会”。   1971年,日本增设了环境厅,2001年升格为环境省。目前,已在全国47个都道府县、12个大市和85个政令市全部设立环境行政机构,基本形成以环境省(厅)为核心的全国性一体化行政管理体系。   1978年,仿效美国推出加强汽车尾气管制的“日本版马斯基法”;   1981年,日本开始在主要城市实施氮氧化物(NOx)限排措施;   1992年推出《指定区域机动车排放氮氧化物总量控制特别措施法》;   2000年出台《关于确保居民健康和安全的环境条例》;   2001年出台《关于机动车排放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质的特定地域总量削减等特别措置法》。
2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今天佛州得逞美国最大枪案和加州未得逞的枪案,不同种族,更像是反同 ...
热度 30 山东老乡 2016-6-13 11:43
佛州的是被宣布属于ISIS相关。ISIS也配合地出来认罪了。但枪手父亲对CBS说,他儿子"upset by gays ..on street... kissing each other..." 加州被抓的枪手, 千里迢迢从indiana 驱车洛杉矶, 自供针对 同性恋的“pride festival”。 是高加索人,也就是,白人。 各大电视台从中午就改播文体娱乐内容, 歌舞升平了。对比他们一个警察追车就集体直播俩小时,是不是要淡化什么?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1599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美国的 “郊区化” (转)
gordon 2016-5-16 10:51
从市区移居到郊区,往往是离开公寓搬进独门独户的大房子。 看看人口数据就知道,战后美国的传统城市普遍处于衰落状态。最大的城市纽约,1950 年时的人口为789 万多,到1990 年时降至732 万多;芝加哥1950 年时的人口为362 万多,到2010 年时不足270 万;费城1950 年时的人口超过200 万,如今只有152 万出头;底特律最为明显,1950 年时的人口接近185 万,如今只剩下71 万;我所在的波士顿属于中等城市,1950 年时的人口为80 万,如今才61 万多。而从1950 年至今,整个美国的人口整整翻了一倍。不错,一些新兴城市,如洛杉矶、休斯敦,在这一时期都经历了高速扩张,但它们都属于铺张型的汽车社会。洛杉矶居民使用公交的比例仅为10%,休斯敦才5%多一点。毫无疑问,增长的人口大多数还是跑到了郊区,或郊区和市区难分的大都市圈。这还不仅仅是居民。 1942 年,企业巨头ATT-Bell 把电话实验室从拥挤的曼哈顿迁到了新泽西州郊区 。战后,各大企业纷纷效仿,那势头颇像今日的“外包”。 在一望无际的郊区,企业盖的远不只是一两栋楼,而是工业园、科技园。 这使其工作空间一下子扩大了数倍 。白领职工从富裕的郊区家的车房内一路开到办公室前空旷的停车场上,无处不是梦幻般的田园景色。这种奢侈得超出前人想象的“田园资本主义”,成为战后美国的标志。 然而,美国的城市病、贫富分化等一系列问题也由此而来。“田园资本主义”可以使 中高产阶层从自己的车房直接到达办公室门口,与一路所经 过的社会隔绝开来;孩子全在本阶层所居住的富裕社区内读书 。美国的公立学校大部分由本地房地产税支持,高房价的郊区自然教育经费充足。 城市的贫民窟和郊区的世外桃源彼此老死不相往来 ,使富裕和贫困都世代化。美国原有的高社会流动消失了。 到了70 年代,石油危机使人们意识到“田园资本主义”的能源瓶颈,环保运动的崛起也使人们对汽车社会开始反省。于是,80 年代初期,“新城市主义”兴起了,其要旨是回归汽车社会以前城市设计的原则。比如,注重创造步行空间,以公共交通特别是轮轨通勤设施为核心来设计城市,强调密集型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汽车的运用等。这样,人口集中在中心城市和主要的卫星城,彼此靠轮轨连接。轮轨车站成为都市和卫星城的中心地带,各种商业和公共设施林立,大部分人口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到达这样的中心地带。如今,“新城市主义”已经成为城市理论的主流,其建筑和规划师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区和城市设计工作。 事实上,对于许多美国人来说,伴随着工业化时代的结束,20 世纪后半期带给他们的并不是城市的辉煌显赫,而是城市的污秽肮脏。 ************************************************************************ 对于以汽车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来说,速度和空间是两个最大的优势。在美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平均时间是48 分钟,自己驾驶汽车上下班的平均时间是24 分钟。汽车使大量地建造中等密度的住宅成为了可能,从而为普通美国人提供了一种按照世界标准来看十分富足的生活方式。 参考阅读: 《城市的胜利》
2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读报偶得某人诨名
热度 29 皇家骑警总监 2016-4-12 04:50
洛杉矶时报4月9日报导,华裔医师曾秀颖(Hsiu-Ying "Lisa" Tseng)之所以成为全美首位因胡乱开药被判谋杀罪的医师,主要因为她遇到最难缠的洛杉矶县地检处检察官尼德曼(John Niedermann)。专为医师辩护的一位律师说,自从曾秀颖被定罪后,医界已产生“寒蝉效应”,很多医师不再开强力止痛药处方。   洛杉矶时报说,个子高瘦的尼德曼平时在办公室看来不露锋芒,还很喜欢大笑。但在法庭向陪审团发言,讲到激动处变得脸红脖子粗。因为他不接案则已,一旦起诉,就是招招见血。他的办案能力受到地检处扫毒组前组长艾斯波西度(Joseph Esposito)赏识,2009年延缆尼德曼入组。艾斯波西度说:“他会像剥洋葱一样,直到没东西可剥。   46岁的尼德曼1994年从沛普丹大学法学院毕业,先在地检处办轻罪案件。2008年首次接办一名妇人在游民巷(skid row)被人踩死刑案,陪审团起先流审(mistrial),他不放弃重审后定罪。2010年尼德曼首次接办艾斯坦丹医师(Dr. Carlos Estiandan)胡乱开药案,在审视四大箱证据后决定起诉。   尼德曼说,他的致胜点是找寻“ 我的妈呀”(holy cow) ,“有没搞错”(there is no way)的证据。他告诉陪审团,艾斯坦丹医师开出的止痛药多到只输给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所有医务人员一个月的总量,曾秀颖案的关键是多达13位病人服药过量。目前他接手的案件,则是一名医师看到一只狗的X光片也照样开药。   陪审团后来判决艾斯坦丹医师13项滥开管制药品罪成立,他被判五年有期徒刑。本案使尼德曼一战扬名,他也开始接下几乎所有医师胡乱开药案。虽然他在前花花公子年度玩伴安娜妮可史密斯(Anna Nicole Smith)医师被控案遭挫败,却打开全加州知名度,外县检方纷纷向他求教。   不过洛杉矶时报说,曾秀颖案可能成为尼德曼检察官生涯代表作。他涨红耳朵告诉陪审团,曾秀颖除了自己,把责任怪到所有其他人身上,包括药厂、其他医师与病人家属,他称之为“怪罪轮”(wheel of blame)。联邦缉毒局一名探员为此送尼德曼一双上有轮子的袜子,尼德曼也穿去法庭,一坐下就从裤管露出来。   曾秀颖的被定罪,使尼德曼成为死者家人心中的英雄。但在医学委员会为医师辩护的律师欧辛诺夫(Peter Osinoff)说,曾秀颖案殃及一些急需止痛药的病人,他们的医师因为害怕被起诉不再开强力止痛药处方。
95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美国,中国的好基友,有必要站出来
热度 58 寞洑 2015-6-11 23:14
美国,中国的好基友,有必要站出来
这几天洛杉矶中文报纸连篇累牍中国小留绑架虐待案,案情很简单,争风吃醋,胁迫女受害人到某隐秘处,进行殴打,包括扒衣服,烟头烫等。 比较吸引眼球的是,一是共12名嫌犯,部分据信已经逃回中国;二是主犯之一是一个年仅18岁中国女学生翟芸瑶。在当地素以大姐大,脾气火爆闻名;三,主犯之一杨姓女生作为打手,威胁受害人,不许报警,自称自己在警察局有人;四、出庭的三名成年被告,根本没有意识到大祸临头,表情轻松, 翟甚至还 要求尽快审理,好尽快恢复自由;五,一名被告的父亲打算行贿证人,被捕;六,被告罪名的最高处罚是终身监禁。 美国,这个中国的好基友,有必要好好站出来,替中国管教管教这些被惯坏的250,连老的带小的,如果说同等案例,中国司法界被抽了脸,我认为,抽得好。 翟芸瑶 翟芸瑶与男友在法庭上亲密互动,殊不知,男友的律师正拼命地证明,其男友是被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女人所控制。
1481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转帖 《冷血外交论》老沈一说
热度 35 天狼星 2015-3-21 22:43
中国人向来富有情怀,这一点我从不否认。我父亲曾跟我讲过一桩旧闻,某京剧团出国巡演,台下坐着一群老华侨。大幕未拉,京胡先响。一段西皮流水之后,台下早已泪如雨下。我承认,这个是情怀。 十年前我有次去美国,因延误航班逗留洛杉矶机场,旁边有个华裔美国大兵,能说结结巴巴的中文,便交谈起来。我曾好奇地问了个问题:假如中美开战,你们这些华裔会不会被禁止参战?如果参战,父母会是什么态度? 他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虽然结巴,但是非常肯定地回答:我是美国人,不是中国人。我打仗很勇敢,整个家族都会以我为自豪的。我想了想,突然觉得自己的问题好蠢。 长津湖之战中以“诱杀志愿军”得到勋章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华裔少尉李超英 不知道别人有没有体会,我在国外常常看到这种现象:一些同胞出国,在街头见到一个能讲中文的华裔,便无比亲热地问长问短,堆笑寒暄。而对方大多出于礼貌,淡淡地微笑回答,便走开了。我相信,同胞的情怀也是真挚的,但可惜,这是在人家的主场,而我的同胞往往会单向忽略这一点:那个能说流利汉语的“自己人”,早已不再是中国人了。 我们可以把某个国家或政权动物化,但绝不该把它人格化,虽然在心中我们常常这么做。因为它基本上不考虑情感因素(此处不是指民众的感情)。国就是国,除了暂时的平衡外,只有战争,没有其它状态。如果非要把它人格化,认为也可以讲礼义廉耻,跟它讲情怀,只能是一厢情愿地赔本,结果往往是折戟沉沙。这个,李鸿章和顾维钧的日记里,满满都是。 我之所以讲这些,起因是昨天有不少人,在微信公众号和我的微博(@老沈一说)里回复那篇关于果敢的文章,骂我冷血无情,完全罔顾“果敢也是我大汉民族之子孙”的血缘关系云云。在这里,我想顺便回复一下。 第一,中国是属于中国人的,汉族不能全权代表中国,更不能以某民族感情裹挟政府决策。即便他是“大汉族”; 第二,国际政治哪儿来的感情?你若不愿看历史书,推荐翻一下金庸《天龙八部》里的“乔峰之死”; 第三,按照非洲起源说,世界上就不该有战争,因为全球都是“血亲”。但就是天天有战争。你不打他,他就打你,就这么直白。你,怎么选? 第四,请允许我用鼠标,给除了祖国以外的所有国家,在属性栏里悄悄选中“敌国”的标签,我怕我忘记。 但是关于是否“冷血”的话题,我想必须要作为真正的话题而延展开讲,而且,我这回真的举一个血亲的例子。 这个例子就是我们一直学习的榜样——新加坡。 新加坡原属马六甲苏丹国,被好几个国家殖民过。本来不是一个独立国家,直到1965年被踹出马来西亚,才在一片骂声中学会自立。首先选择跟随英国,结果两年不到,英国由于衰退,宣布要退出亚洲。第一条大腿就这么跑了,连带20%的国民生产总值也没了。 举目无亲的新加坡也曾考虑过抱一抱中国的大腿,但是很不幸,恰逢那时国内大搞极左外交路线,四处“输出革命”,导致东南亚各国抱团儿站岗放哨,抵制中国。而新加坡作为各国眼中的“疑似王二小”,处于极为尴尬的地位。由于新加坡的必需资源严重匮乏,全然仰仗邻国输入,而此时马来西亚又适时地扔下一句“不自重,即断水”的恐吓,导致它不得不跟中国彻底划清界限,转身投奔美国。 抱遍天下大腿,心中再无幻想,新加坡从此只奉行一条准则,即实用主义。 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李光耀建议中国:不要再输出革命 很多中国人,总是一厢情愿地称呼新加坡的华裔为华人,其实新加坡本土极少有人以此自称,他们甚至有时会修正你的说法,说自己是“新加坡人”,且不属于中国任一民族的一部分。言下之意:你不要跟我攀亲戚。 从实际行动上,中国人也越来越看不懂这个有着血缘关系的亲戚。 我简述一些新加坡政要的言论及行为: - 美国应该警惕并牵制中国。 - 中国人很记仇,东亚、东南亚的国家都曾得罪过中国,中国一旦强大必然报复。所以,必须让中国永远成为二流国家。 - 新加坡声明,只有东南亚所有国家都跟中国建交后,他才考虑建交。 - 东盟预防SARS峰会,新加坡带头反对邀请中国。 - 新加坡邀请美军在新加坡设补给站,以美国大兵的客观存在平衡中国。 - 新加坡拉来印度与东盟合作,以减弱中国在东盟事务中的强势。 美国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军基地,其中就包括新加坡的樟宜海军基地 我们通常都会愤怒,这位亲戚肿么了? 说好的血浓于水呢?说好的携手奔小康呢? 在一片愤怒的骂声中,我们往往更加不容易看清真相,其实,有些答案早已摆在面前。 在一个只有几百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每天全靠各方输血才能存活的资源匮乏症候群,唯一技巧只有充分利用资源。不幸的是,打亲哥的脸也是其中一种资源,而且在当下,说不定是最时髦的。 这一点,你也许不懂,但是这位哥哥懂。所以他常常不说话,甚至,有时候把脸转过去。 中国外交部网站的文件上,你能看到,新加坡是我们建交国家中,唯一没有在建交公报中写明“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国家。 中国曾经主动提出让新加坡在海南岛设立军训基地,但新加坡拒绝了,并仍然坚持设在台湾。 几十年来,新加坡是中国领导人唯一正式宣称要学习的榜样。 学习新加坡曾是改开之后的风潮,选调青年才俊到新加坡学习更是很多省的“先进经验“ 学习的是什么?是经济发展?是危机意识?是管理模式? 我认为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正是这种冷血式的实用主义政治外交。 他漠视血缘关系、淡化隔夜恩仇,讲的只有一个“利”字,而这个利,只跟国界内的同胞有关。 确实,我们亲眼看到了这个功利性的成功。 2013年商务部数据:新加坡对华投资已经超越欧盟28个国家的对华投资总额。 国际形势本来就是不断博弈的演变。时而拔刀相向,时而握手言欢。既不必苛求长期蜜月,也不要试图快意恩仇。这样利国利民的“冷血”,有甚不可? 李光耀之子李显龙访台,苏贞昌接驾,新加坡在台海之间的表现一贯有偏向 老沈一向认为:世间的对手只有三种:不可竞争的对手、可竞争的对手、不必竞争的对手。中国目前正是各大国在国际围堵预演中,能被拖慢的“可竞争的对手”,所以,对于周边小厮来说,此时即使跟随老大一起围观阻滞,也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怎肯错过?况且说实话,换位思考,我亦为之。 国际政治,冷血才是本相。 基辛格曾经多次评论新加坡的政治观念为“冷血”,新加坡上下官民,没想到还欣然受之,并将此文不无得意地发表于《联合早报》。反观我们国内民众,伤春悲秋,言论汹汹,一味内耗,褒贬由心。浑不知临产前的中国已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据此我只能判断为,几十年的饱暖淫欲已经让我们彻底忘掉了苟安是拿什么换来的。 所以,每次当我们拿着连对方都漠视的血缘关系来意淫的时候,我一定要提醒一句: 国是问题,先翻脸的往往都是亲友团。 最后一句希望寄语:再争取十年的安定团结,我相信,那时我们不会在本属于自己的领土问题上反复强调“无可争辩的主权”,而是敢于断喝一句“滚开,这是我的”。为这一句,难道不值得拼上十年么?
864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今天看了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热度 38 丁丁咚 2015-2-28 21:08
柴静在过去一年内自费走 访了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调研了一些污染严重的现场,并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也去了伦敦、洛杉矶这些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制作了 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这算是我目前看到的分析最全面、最深入的关于中国大气污染状况、源头、可能解决途径的探讨了。Bravo,柴静! 发现好像视频在日志里贴不上,所以还是把链接贴在这里吧。 http://www.iqiyi.com/v_19rro0p6rc.html http://i7.imgs.letv.com/player/swfPlayer.swf?id=22053150autoplay=0 视频比较长,除了像俺这样对环境污染极度关心的人大概没耐心看完(不过强烈建议看完,真的很长知识,我已经算是平时对这方面很关注的人了,但看了以后还是很有收获),而且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油气标准之类的,我们也有心无力。只总结一下我们个人能尽的一点微薄之力: 1)5公里以内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拼车 这点我没问题。除非有急事或者天气条件特别差,15公里以内我都是骑自行车。其实北京给自行车提供的道路条件特好,几乎所有大街都预留了宽敞的自行车道(但是小街的自行车道上总有非法停车的 ),而且整个城市基本是平的,比东京骑自行车的条件简直好太多。但除了大学校园里面,北京街头几乎看不到几个骑自行车的(所以我常在长安街上双手撒把随便乱骑,很爽 ) 。柴静视频里面说了,东京使用私家车出行的人只有6%,而北京中心城区就有34%,在5公里以内开车出行的居然占到44%,连1公里都有7%的人开车 其实考虑到北京糟糕的路况和停车设置,5公里以内骑自行车比开车可要轻松愉快多了,不知道为什么大家硬要开车呢 2)拨打12369环保热线举报各种违反环保法的行为。 比如发现冒黑烟的大卡车、未经覆盖的工地土堆、加油站油气蒸发。 发现餐馆的油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空气,也可以打12369或者在点评网上写差评。 这个号码我还第一次听说,柴静举报过两次,他们都处理了,而且他们的承诺是每一个电话都会去处理。以后我也会试试,不过北京城里面这种线索可能出现的概率也不高吧。 3)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不烧劣质煤炭 这个肯定没问题,从小到大做饭要么用天然气要么用电…… 4)定期清洁自家的炉灶 俺的炉灶一向很干净,现在是和客厅连在一起的开放性厨房,当然更要打理干净了。 5)用手机拍下污染企业,在微博中@当地环保部门 俺不用微博…… 6)留意污染企业名单,拒绝使用他们的产品 柴静推荐了一个app叫“污染地图”,可以看到你身边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企业、超标的指数以及承诺的整改日期,不过我刚才下下来看,不知道是被河蟹了还是网站出了问题,加载不了数据。 7)大气政策法规制定和整改的时候,参与公众意见征集、表达你的意见 我倒是想,可好像从没有人问我们的意见啊?……
个人分类: 胡说|392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混战洛杉矶
热度 21 holycow 2015-1-15 01:51
达美准备今年夏天开航浦东--洛杉矶。 DL185 LAX-PVG 1315-1815 DL186 PVG-LAX 2055-1815 浦东 -- 洛杉矶线现有东航,UA, AA每天各一班,总计三班。 今夏东航会加到一天两班,DL新开一班,变成一天5班,真正的大混战。浦东 -- 洛杉矶看来能继续保持中美航线上价格峡谷的地位
1110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国航北京-洛杉矶航线将加到每天三班
热度 17 holycow 2014-12-3 09:37
Yes 3rd rotation should start March 29th. Not been loaded in GDS yet, but planned schedule is; PEK - LAX 1200-0900 *new flight PEK - LAX 1500-1200 PEK - LAX 2100 1800 LAX - PEK 0140-0520 LAX - PEK 1130-1510 *new flight LAX - PEK 1450-180 中美十年签的效果立马显现,先是UA的旧金山-上海线加到每天两班(连东航在内这条线也是每天三班),现在是北京 - 洛杉矶。
944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晨枫:民用无人机的应用前景:)
热度 21 然后203 2014-10-17 22:13
如果说1991年的海湾战争揭开了精确制导武器革命,2001年开始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无疑揭开了无人机革命。虽然说无人机的战场使用早就开始, 正是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无人机才正是走上了战场的中央舞台。不仅美国,欧洲、中国和其他国家也在大力研制各种无人机。这是50年代喷气技术后又一个航空技 术的高速发展期。然而直到现在,无人机的民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空白。 现在民用无人机最急迫的难题在于 空管规则 。 美国FAA正在 研究无人机和有人机混合使用空域的空管问题,预计将为民用无人机打开方便之门,世界上其他国家预计将跟进。但民用无人机到底有些什么应用前景呢? 警 用 无疑是军用无人机最直接的民用应用。美国 边防巡逻 已经开始使用无人机, 海上反毒、反恐巡逻 也已经使用无人机,但美国国内的警方也迫切希望开放无人机的使 用。无人机尺寸较小,续航时间超长,不受地形视野限制,不易引起被监视对象的注意,携带的监控设备可以长时间提供稳定、高分辨率的实时视频,对反恐、反 毒、反有组织犯罪、刑事调查、 人群监控、大面积搜索 等方面特别有用。2011年12月10日《洛杉矶时报》报道,北达科他州纳尔逊县的一个警官在搜寻6头 走散的牛的时候,在一个农场上受到3个持枪人的威胁。警方立刻调动州警、特警和其他力量增援,同时呼叫海关用于边境巡逻的“捕食者B”无人机在空中监视现 场,防止遭到伏击。“捕食者B”在3200米的空中徘徊,通过传回的实时视频,确认3个嫌疑人在某一时刻没有武装,警方乘机突入,一举逮捕了他们,避免了 可能的恶性交火。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无人机用于警察行动。 除了无武装的空中监视外,武装的无人机也可用于特殊的警察行动。对于特 别危险的暴力犯罪嫌疑分子,动用无人机进行空中定点杀伤是完全可能的。在特别危险的大规模动乱中,无人机可以用于对暴力人群的空中监控,这可以在实时掌握 情况的同时,避免现场警察遇到危险。配备面容和体格特征的图形识别功能后,空中巡逻的无人机也可以在浩瀚人群中搜寻、识别追捕对象,这比通过固定的街头摄 像头要有效得多。 在其他警务方面,无人机还可以用于 要人出行保护 ,在车队前巡视路线和经过的地区,掌握安全态势,预防意外。用于消防营救指 挥的话,不仅可以避免交通堵塞而迅速赶到现场, 现场实时监视 火情和蔓延方向,还可以勘察人员逃生路线,确定疏散范围,指挥灭火和搜救。另外,居高临下的无 人机还可以观察周边大片地区,协助实时指挥消防车辆和救护车辆避开交通堵塞,及时进出火场。在野外搜救方面,无人机同样大有可为,可以迅速覆盖大片区域, 在有利于在搜救作业最宝贵的初期就发现线索。 无人机的监控功能在 城市交通监控、道路和公共场所停车管理 方面也大有可为,可以高效地监控大片 区域。比如说,用超低空巡飞的无人机拍摄车辆牌照和自动辨识按规定放在前风挡玻璃下的付费停车票据,可以在短时间里巡逻大片区域,保障按规定付费的合法停 车者的权益,惩处非法停车或者超时停车。 城管的市容巡逻 当然也可以用无人机。另外,高速公路上超速驾车是一个传统的老鼠戏猫的游戏,但使用超长航时的无人 机的话,可以保持长期稳定的 游动监控 ,减少盲区,降低超速驾车人的侥幸心理。 在市政和土地管理方面,无人机 测绘 可以用于绘制高精度3D地图,或者用于监控土地使用许可,确保没有越界使用土地,或者建筑超高及其他不按城市规划的违规使用土地现象。这样的高精度3D地图更可以 用于电子导航 。 但 无人机民用的最大领域或许是 农用 。在发达国家,农业已经高度机械化,农民甚至可以购买卫星照片,用于评估成长和虫害情况。卫星照片和GPS相结合后,先进 农业机械可以 定点补施化肥、农药,可以定点浇水 ,避免浪费,也保证高产稳产。但卫星照片毕竟成本较高,高分辨率照片尤其如此,时效也不够理想。用低成本的 微型无人机搭载简易的多光谱摄像机,容易实现农田的低成本、高频率、近实时的监测,随时掌握土壤、水分和作物长势情况,确定播种、补种、浇水、施肥、喷洒 农药的需要,或者在大型果园里监控每一棵果树的结果情况,便于组织有针对性的及时采摘。无人机不光可以用于监测,还可以直接用于空中 施肥、喷洒农药 。这样 的无人机对于升限、速度、续航时间只有最低要求,只要能覆盖自家农场就够了,实际上就是大型模型飞机的技术要求,但数量要求会很大,据估计,这可能包括 80%的民用无人机市场 。就空管难题而言,这是在农民自己的土地上接近地面的空中,不涉及公共空域的飞行安全和公众隐私问题,比较容易实现。不光农民可以 用无人机, 牧民 也可以用无人机监控牧群,或者在迁徙时探路,探察远方草场的水草情况,搜寻走散的牲畜。 勘探和采矿 是另一个适合使用无人机的 地方。用无人机在荒芜人烟的地方实行航测航探,从多光谱到探地雷达,从磁场异常探测到重力异常探测,可以发现多种矿藏和其他资源,这当然是最自然的应用。 开始开采时,用无人机测绘矿场矿坑的3D地图,指导开采作业,这是另一个自然的应用。传统上用光学摄像进行测绘,但激光雷达也开始用于精确测绘了。对于正 在作业矿山来说,尤其是露天矿坑,无人机还可以用于随时监测矿坑壁面和坡道的地质稳定情况,及时提醒维修和加强,在可能出危险的时候,及时预警。 与 采矿相近的一个应用是 建筑和土木施工 。高空吊装作业的时候,用无人机实行实时近距离环绕观察,有助于保障安全和精确作业。对于桥梁、高层建筑等高难度施 工,一般的施工进度控制用普通照片就足够了,但在空中从各个角度近距离但非接触的实时视频观察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施工现场。即使在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的时代,由于制造或者安装错误,施工现场上构件或者管线对接不上的事情依然时不时出现。设计和技术人员直接爬到第一线调查和指导整改并不总是现实,牵涉到 从外地外包预制件的情况更是如此。这时无人机就可以用于远程实时指导现场整改,帮户施工顺利继续。无人机还可以随时检视施工现场的建材准备情况,规划建材 运输路线,帮助及时调运建材,保证进度。涉及到特大设备远程运输的时候,无人机更是可以沿路指挥交通,避开繁忙时段路段,降低对公众交通的干扰。 无 人机可以在短时间里覆盖大片区域,尤其是人迹难至的遥远区域,这对 公路、铁路、高压电线和油气管线的巡逻 特别有用。千里铁路、公路、高压电线和尤其管线要 人工巡逻的话,工作量很大。铁路、公路还好一点,输油输气管道和高压电线可能穿越崇山峻岭,步行都难以到达。这些场合用无人机巡逻特别合适,可以抵近检查 设施完好情况和检漏。配备遥控机械手的话,无人机还可以对偏远的高压电线、油气管线进行简单的维修。灯塔、微波中继塔、手机基站、各种无人值守监测站也是 一样。化工厂、炼油厂和大型桥梁也可以用悬停接近的无人机进行精馏塔、尾气燃烧装置(“天灯”)、桥墩等高大结构的近距离检查。环保监测也是类似的应用, 无人机不仅可以大片地区做一般监测,也可以对可疑地区重点监测。 相对于这些新应用, 野生动物观察 就是传统应用了。野生动物的习性研究、数量 监控自然可以用无人机,反偷猎巡逻更是如此,配备夜视设备的无人机特别有用。同时,由于人类的刻意保护,一些野生动物过度繁殖,也需要及时监控和采取措 施,避免另类生态破坏。另一方面,人类活动越来越逼近野生动物栖息地,使得人类活动与野生动物的互动也需要加强控制。野生动物栖息地不仅受到开垦活动的侵 蚀,城郊居民区也在迅速渗入传统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边缘。事实上,山脚、林边、水际的宅居受到饱受拥挤城市之苦的人们的热烈追捧。这里不光空气清新,景色宜 人,空间开阔,还便于休闲和户外运动,甚至可以与野生动物零距离接触。问题是野生动物毕竟是野生的,有的对人类有危险,在远足小径上遇到鹿、山羊、松鼠是 惊喜,但遇到猞猁、狼甚至熊就不好玩了,有时必须出动有关部门主动猎杀。空中的野生动物巡逻可以及时监控和预警,既保护人类安全,也避免不必要的猎杀。 在 气象观察 ,无人机用于台风眼和龙卷风眼追踪特别有用。强烈旋风的危害很大,但生成机理和预测依然有很多难题,实际进入风眼收集数据十分必要,但危险性也不 言而喻,这是无人机不可替代的应用场合。重大化工事故、核电站事故、水坝事故等也是一样的情况,需要及时掌握情况,但派人进去又太危险。另外,在 灾害 性气 候过后,有关当局需要迅速掌握受灾情况,组织灾后救援,在道路、桥梁、电力、通信很可能受损的情况下,无人机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吊挂能力的无 人直升机甚至可以向被困地区运输急需的食品、药品、饮用水,或则帐篷、毯子等自救装备。( 这个技术要求似乎很高 ) 除了这些一板正经的应用,无人机在新闻、影视、娱乐方面也大有可为。 广告、婚纱、庆典摄影 也可以用无人机,说不定哪一天私人侦探也会用上无人机。( 这个可以有 ) 除 了特别危险和要求特别长巡航时间的情况,大多数无人机的应用都可以由有人机完成,但有人机有最小尺寸和重量的限制,需要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安全要求较高, 制造和使用成本较高,空管规则也更加严格。相比之下,高度自动化的微型无人机在很多方面就可以放宽要求。和军用无人机不同的是,大量的民用无人机应用在技 术上没有多少难度,但可以拉动 无人机的研发、制造、维修、运作、训练等行业,并带动相关的光电系统、数据链、地面站、机械手等技术服务 。在无人机技术上, 除了传统的固定翼无人机外,直升机形式的无人机将获得广泛应用,尤其是 多旋翼的非常规直升机 形式,这特别适合电力驱动。事实上,市政监测、农用、矿用等无 人机应用对于速度、升限、航程都只有较低的要求,电力驱动环保、安静,便于使用、维修,正好是天然的驱动方式。民用无人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一个非常 值得关注的产业。 ----------- 无人机概念: 通裕重工(300185)子公司海杰冶金与常州市源程特色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简称“源程合作社”)于8月14日签署了《无人机供货合同》 宗申动力(001696)基于天津内燃机研究所的无人机研发技术,拟在2015年1月15日前完成首轮无人机工程样机的试制,在2015年5月1日前完成样机装机、试飞及验收等工作。 山东矿机( 002526 )已经完成了一款小型涡喷发动机实验样机的试产。 洪都航空( 600316 )“利剑”无人机项目 隆鑫通用(603766)与清华大学教授王浩文及深圳力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拟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专门从事无人航空器(无人直升机)整机系统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业务。 伊立浦( 002260 )研制新一代共轴双旋翼直升机、无人机 风范股份(601700)与合作方组建江苏翔翼公司,从事无人机的研发、制造 山河智能( 002097 )参股公司目前已完成了“飞鹰”无人机系统、“飞雁”遥感测绘无人机系统、“飞虎”无人直升机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飞等关键工作,是国内首家通过中国民航轻型飞机适航认证的企业。 同济科技(600846)中国第一架纯燃料电池无人机“飞跃一号”,已在上海奉贤海边首次试飞成功 航天科技( 000901 )(航天三院)是其大股东,HW-200B无人机是航天三院海鹰公司产品,曾参与庐山地震灾区勘察 中航机电( 002013 )旗下川西机器公司是无人机发射车的专业定点生产厂家,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其产品成功应用于电子对抗、情报侦听、反辐射、电网攻击、气象、测绘及通信等领域。该公司无人机发射系统的研制生产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贵航股份( 600523 )预计注入飞机、无人机中的专业化产品及系统。 “翔龙”无人机。 航天通信(600677)控股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各类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等。 中国卫星( 600118 )子公司航天恒星科技与9名自然人共同投资设立天津航天中为数据系统公司,专业开展基于无人机的系统集成及应用业务。 北斗星通( 002151 )为无人机提供导航等配套设备,其精度为同类设备中最高 高德红外( 002414 )多型综合光电系统可以作为机载设备 金通灵 (300091)掌握一定的小型涡喷发动机及高亚音速无人机设计制造技术 赛为智能(300044)子公司合肥赛为智能研发的无人机飞控产品,目前正在申请国家军标质量体系认证 美亚柏科(300188) 八旋翼无人机是一款可垂直起降,适合于城市狭小空间现场快速部署 航天电子 (600879) 13年公司无人机信息系统中标警用无人机系统采购项目;小型长航时无人机系统成功中标海洋环境监测项目 中海达(300177)子公司武汉海达数云技术有限公司代理了瑞士senseFly公司的swinglet轻型无人机,提供小范围的空中航拍、测绘服务。 中国宝安(000009) 控股的泰格尔航天航空科技公司,选择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研制某型号出口专用翼展15米全碳纤维复合材料无人机通用平台,目前已经完成项目交付和验收 佳讯飞鸿(300213)取得北京臻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10%股权,臻迪智能在无人系统领域已拥有从四旋翼、六旋翼、八旋翼等多型无人机系统,还拥有多个飞行控制系统与挂载系统软件著作权 川大智胜(002253)供应我国空中交通管理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软件和重大装备
个人分类: 金融经济|1057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洛杉矶时报:FBI介入马航调查
热度 12 holycow 2014-3-9 08:11
主要是翻看办票柜台,安检和登机囗的监视录像,对比已知恐怖分子
843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玻利维亚美女
热度 86 草蜢 2013-11-2 08:17
俺在《藏族基因史》中说道藏人和南美玻利维亚的安地斯山脈的土著在身体上不同适应高海拔的方式的时候, 顺便提了一下俺认识的玻利维亚美女。 结果大家更感兴趣的是玻利维亚美女。 她也是洛杉矶拉丁舞社会中的知名人物。 反正, 俺是纯洁的,跟她也是清白的。 八个片片吧。 俺第一次见到Liz Lira是8年前的2005年。 俺刚刚重新搬到洛杉矶, 一次在拉丁舞会上的懈逅,她让俺惊为天人。 只记得,她进入我的视野的一瞬间,俺真正的感到了眼前一亮。 这照片当然是职业摄影师所做, 但俺可以很负责的说8年前的她,真人远远比照片漂亮。 Liz8岁时移民美国。 她来自于南美玻利维亚国的实际首都拉巴斯(La Paz). 虽然名义上Sucre一直都是是玻利维亚首都, 但在玻利维亚和世界历史上著名的“银山”Potosi(明代中叶以后流入中国的白银大量来自此地)被开发完以后,因为Sucre那大山里面实在不方面,政府机构就被迁移到了拉巴斯(La Paz)。 “银山”Potosi 作为实际首都,拉巴斯(La Paz)海拔3200米到41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首都。 拉萨,本来可以算是世界第一高的首都,但1950年 喇嘛国被灭国了。 为毛拉巴斯(La Paz)这个城市里有将近海拔1000米的落差? 因为当年,这个城市是建立在山间的盆地中的,后来人口越来越多,城市越来越大,只能往周围的山上发展,就越爬越高了。 这里是安第斯山脉的一部分。 在安第斯山脉长期生活的土著,早已经经过了一万年的自然选择,从身体上适应了高海拔生活。 自从这里发现白银以后,这里是早期西班牙南美最重要的殖民地。 出口白银到太平洋西岸的大明国是西班牙南美殖民地的早期主要经济支柱。 虽然曾经有大批西班牙人集中来到此地,但目前在拉丁美洲,玻利维亚任然是土著血缘占比例最高的几个国家的前列, 玻利维亚人口中的土著血缘比例高过墨西哥。 墨西哥土著血统高是理所当然的。 墨西哥是美洲农业开发很早的地区, 西班牙人来美洲以前,墨西哥可能有1-2千万人口。 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等传染病,让没有抵抗能力的墨西哥土著人口死亡90%。 但存活下来的10%的土著人口任然有1-2百万之多。许多来到墨西哥的西班牙男人都娶了土著女人, 现今墨西哥人的基因中欧洲和土著基因基本上是对半开,各占50%。 但现代玻利维亚人中的土著血缘比例远远高过墨西哥的水平。 下图是土著占全国人口比例,玻利维亚和同是安第斯山脉国家的秘鲁瑶瑶领先 为毛? 高海拔是关键。 缺氧对怀孕有严重影响。 安第斯山脉的土著,表示在高海拔缺氧的地方,做高强度体力劳动, 做男女该做的事情,包括怀孕,生小孩,完全没有压力。 俺们已经干了一万多年了。 他(她)们的秘密在他(她)们的身体之中。 从外表上看,最明显的就是水桶身段。 许多爱坛同学表示“无法想象不胖但是水桶的身材” 俺发现可能是俺表达不当。 俺说的水桶身材意思是英文中的"barrel chest",意思是水桶胸围,跟中文中的“水桶腰”应该不是一个概念。 草蜢13岁深入西戎夷狄腹地已经23年有余,可能语言用词有点夷化了。 这是教科书中的水桶胸围"barrel chest",看看是不是想水桶。 这是一般胸围和水桶胸围的比较,下面红色的是横切面的比较。 安第斯山脉的土著的特征就是这个水桶胸围"barrel chest",因为这个身体帮助他(她)们拥有更大的肺活量,吸收更多的空气。 安第斯山土著体内还有其他应付高海拔的办法,但时间关系,俺就不一一列出了。 秘鲁的安第斯山脉的Quechua女人 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脉的Aymara人比秘鲁安第斯山脉的Quechua人更适应高山生活,玻利维亚这嘎达山地更多,更高。 1915年着欧洲服饰的Aymara女孩 她们的共同点都是个子矮小,但胸腔宽阔。 Liz Lira 来自世界上最高的国家首都拉巴斯(La Paz),也明显继承了她先祖的体型特征。 但她是舞林高手,晓得咋上相,怎么摆pose,从pose中制造曲线的感官。 Liz年青的时候 你如果仔细看这张照片,你会发现,她收腹的过程中,她的"barrel chest"胸骨就暴露出来了。 成熟了以后
9295 次阅读|31 个评论
分享 草蜢与梦露
热度 52 草蜢 2013-8-27 05:36
周末带女友去了洛杉矶附近的沙漠绿洲小镇棕榈泉 美国西部行:夏日的棕榈泉 因为棕榈泉距离洛杉矶近,当年好莱坞的影星们是这里的常客。 梦露同学就是在棕榈泉“被发现”的 梦露同学在棕榈泉的市中心有一个大写的雕像。 草蜢看到传说中的美女,没有Hold住,直接冲上前去 向大家示范了 如何让美女的裙子飞! 成功以后,拍照留念。 这是梦露同学在《七年之痒》中的原照
1249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狂欢节开始了
热度 17 东湖珞珈 2013-7-17 00:55
洛杉矶: Trayvon Martin Case: Los Angeles protest turns violent http://www.bbc.co.uk/news/world-us-canada-23332602 巴尔的摩: Witness claims youths yelled 'this is for Trayvon' in beating Police still investigating claim in beating of Hispanic man http://articles.baltimoresun.com/2013-07-15/news/bs-md-trayvon-martin-george-zimmerman-monday-20130715_1_trayvon-martin-george-zimmerman-baltimore-police 且看他们如何表演
1029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美国人民对于洛杉矶警察乱开枪的反应
热度 29 natasa 2013-2-12 06:59
上次说的的前警察案,LDAP搜捕的时候就乱枪打过一个开车路过的送报纸的母女,一死一伤,于是。。。。 是不是之后要弄良民证了。。。
1317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洛杉矶的前警察杀人案,那老兄又轰下来一架直升机?
热度 24 natasa 2013-2-11 14:12
http://latimesblogs.latimes.com/lanow/2013/02/three-killed-helicopter-crash-acton.html 死了3个,其他没确认,但是他以前说自己有SA-7 目前被悬赏100w SWAT已经把最重型的防弹衣穿上了,这老兄手里也有巴雷特
1754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读澹泊敬诚日志有感
热度 40 草蜢 2012-12-28 22:28
读到了澹泊敬诚日志 这几年囧囧有神的航班们 想到原来住在芝加哥的情形。 芝加哥就是全美国航班的颈瓶。 俺当年住在芝加哥的时候就深受其害! 俺住的时候,那还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还是因为联邦政府插手,现在才降为世界上第二繁忙的机场。全美国的灰机都在芝加哥转机, 加上芝加哥的鬼天气。。。当时因为工作原因,俺每个周末都要飞灰机上班/回家 然后回到家就要扫雪把车挖出来 还好后来想通了,俺这个热带人呆在这极北苦寒之地干神马, 搬到真正的第二大城市,阳光明媚的洛杉矶,皆大欢喜! 洛杉矶天气好,MM也好。 今天还会是暖洋洋的大晴天。现下不扫雪了,力气没处用。 现在就去冲浪去。 你们住在地球寒冷的另一面的同学们,尽管小米鸡蛋糊吧。投蛋是化不了大雪的!
935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ETOPS派用场了
热度 15 晨枫 2012-4-24 12:45
ETOPS是双发客机用单台发动机飞行的能力,有ETOPS180,ETOPS240等,数字代表可以用一台发动机继续飞行的时间。这都是要用实际试飞验证的,但在航班飞行中,好像这是第一次:美航一架B757从夏威夷飞往洛杉矶,中途左发故障,靠右发安全飞抵洛杉矶。报道没有说左发故障时离洛杉矶多远。不知道旅客知道吗?应该能听出声音的。 http://realtime.zaobao.com/2012/04/jg120424_010.shtml
986 次阅读|11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12:12 , Processed in 0.053463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