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大英帝国

相关日志

分享 苏格兰与欧文实验 及拿破仑战争
gordon 2017-3-18 10:33
工业革命的发展既不突然也不暴力,但却是一种人们能够确实看到的革命。 各地的人们都离开乡村来到城市,在工厂里干活。在苏格兰,由于对主要工业材料——羊毛的需求, 乡村的人们 突然被驱逐 。 最特别的驱逐事件发生在设德兰。设德兰位于苏格兰北部,是一块由起伏丘陵构成的巨大开阔地,是苏格兰整个面积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初,这块特殊土地的三分之二属于设德兰女公爵和她的丈夫斯塔福德侯爵。 在1811年至1820年间,为了养羊他们从领地中驱逐了大约15000名苏格兰高地居民。 内弗尔是一条狭窄的黑色河流,流经设德兰北部30到40英里后注入斯卡伯湾以西50英里左右的彭特兰湾附近,当时在它狭窄的河谷人口密集,但这些人口后来几乎都被驱逐。 1814年5月,在斯特拉思纳瓦(其他地方也一样),一场行动宣告了圈地运动的最终解决。 早在3月,佃农们已经收到通知要他们在两个月内搬离,但 他们没有行动,因为他们找不到其他的栖身之地 。因此地主派人用大火和恶犬来驱逐佃农。 他们故意点燃屋顶上的木材,这样在这块没有森林的土地上,烧毁的房屋很难被修复 ,被驱逐的人们也不能再返回。 后来有人指出,有些房屋在被烧毁前,屋内年老体弱者并没有得到警告及时撤离。 占据了人的空间的羊给地主带来更大的回报—— 估计约有三倍。对地主而言, 它们还有另一个长处: 在山间移动的羊群组成了一幅更优美的风景画 。 ******************************************************************** 圈地运动尽管残酷,却清楚地说明了经济发展中直到今日都没有解决的问题: 人和土地的关系如此紧张 —— 人多地少,以致 发展或许是不可能的 。即使从最好的结果来看, 如此稠密的人口,只能造成普遍的贫穷 ,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和其他人口稠密的国家的情况都是如此。现在,没有更多的土地可以获取,苏格兰高地减少人口的做法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生育控制,其效果虽然缓慢,但最终会有成效。 ******************************************************************** 在1815年或1820年,失去土地的农民能够找到工作的地方是工厂,尤其是纺织工厂。但男性苏格兰人并不适应机器的节奏。强烈的本能驱使他们移民,一般是去加拿大,新斯科舍从名字上看实际上是新苏格兰。 妇女和儿童都比较适应工厂 ,当然有人认为幼年儿童更适应。 新拉那克离格拉斯哥约一小时路程,坐落于克莱德河深深的河谷中,克莱德河的瀑布是各工厂的动力来源。 新拉那克是最著名的使用童工之地,直到今天它的名字在很多人心中与将它与进步的人道主义相联, 那里为工人建设的工厂、房屋和宿舍仍然保留着原样。 ******************************************************************** 18世纪末著名的资本家和慈善家大卫达尔创造了新拉那克经验,他收容格拉斯哥和爱丁堡的孤儿,使这些悲惨的少年可以上学读书并有一份工作。新拉那克是苏格兰最大的棉纺织工厂, 曾经有两千老老少少的工人在那里工作 ,而现在的人口仅有80人。 达尔原定的基调是无比高尚的:每一位孤儿每天有一个半小时接受严格的学校教育。但他认识到 工厂必须盈利,于是学习被安排在晚上 ,当孩子们在工厂中进行了整整13个小时的真实劳动之后。 人们不必对此感到震惊,以当时的标准看,新拉那克或许是仅剩的同情和教化之地。 1799年,当达尔的女婿罗伯特欧文接管新拉那克后,情况仍然如此。 欧文建立了“性格形成研究所”,为成年人开办各种演讲会,为孤儿开办唱歌班和其他课程,为幼儿开办幼稚园。酒吧被关闭,酒精被禁止。 孩子们的工作时间减到10个半小时 ,12岁以下的孩子不用工作。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仁慈 。因为同情心,欧文常常与其他合伙人关系紧张,他们更喜欢聘请强硬而讲求实际的经理而不是每天关注这些小私生子们。 ******************************************************************** 新拉那克没有全部满足欧文乌托邦设想,所以有了续篇,即印第安纳的新和谐镇,位于瓦巴什河畔的合作社。在这里,欧文试图一切重新开始,新的合作社没有贪婪基因,没有持续的资本主义堕落,其原则 不是斯密的个人利益而是更伟大的为他人服务的理念 。 尽管这里的人口从来没有超过几百人,但理想主义者确实来到了新和谐镇。同样,这里也汇聚了不适应环境者、愤世嫉俗者和不劳而获者。 在那里,他们不是致力于服务,而是相互争论 。 当争论还在继续时,就如人们常常所说的那样,野猪已经进入了菜园。和谐消失了,新和谐失败了, 追求个人利益的自由企业在印第安纳保留下来。 我非常不愉快地观察到,理想主义者,包括现代的自由主义者,常常不是因为其敌人而是因为自己的争论而感到威胁。 他们经常理所当然地认为为了首要原则或为了与任何掌权者战斗,一切事情都可以牺牲。 如果说新和谐镇的试验与斯密理论是背道而驰的话,英国却遵从了斯密的理论。斯密去世后几个月,他作为预言家的地位得到官方的肯定。 1792年2月17日,威廉皮特在下议院发表讲话。 ******************************************************************** 在亚当斯密去世25年之后,两种思想由两位关系密切的朋友 大卫李嘉图和马尔萨斯带到了伦敦。 因为人口原理的原因,工资铁律 在李嘉图的理论中,国家的重要性和权力都被降低 ,这也是亚当斯密长期的观点。 政府的干预并不能帮助穷人,却会限制经济的自由和对个人利益的追逐从而使事情变得更糟 。 李嘉图并不是一位冷酷的人 。 在这个冷酷的世界,他反对无用的斗争并主张接受次坏的结果 。 注:从这个角度看,影帝也是一位伟大的总理。虽然因为人口的减少,他被时代淘汰了。 ******************************************************************** 正如凯恩斯所说,李嘉图的理论主宰着英国,就如天主教宗教裁判所主宰西班牙一样。 在接下来的100年中,直到大危机之前,萨伊和李嘉图都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认为会有购买力不足的人是不懂经济学,实际上他们被看作疯子 。 随着凯恩斯的出现,马尔萨斯关于购买力不足的思想开始被接受。 注: 影帝对中国的影响,被绝大多数人低估了 。他所处的时代很牛逼。人口过剩,没有购买力不足的问题, 他这个人也反对政府干预,也接受次好的结果,呵呵呵 ******************************************************************** 威廉皮特,是如何打败拿破仑的,因为苏格兰本身就失败了 在《国富论》出版的1776年,大英帝国正在丢失一块最具潜力的殖民地,就是美国。(法国干的,捅了英国一刀) 实际上, 英国在美国独立之前也是执行民族主义,国家干预学说的 。 当时,英国的生产和贸易迅速发展,并带来了空前的财富。 斯密的思想使得后发国家,无法发展。清王朝对付荷兰闭关锁国的办法,没办法用了。 ******************************************************************** 实际上,中国近代史开始的起点,并不是来自于1840年鸦片战争,而是来自于美国独立战争。然后,英国接受亚当斯密的学说,威廉皮特在下议院演讲。 1792年2月17日,威廉皮特在下议院发表讲话。 羊吃人问题,来自于苏格兰 人口问题,来自于爱尔兰 ******************************************************************** 斯密的学说,造成了清王朝对抗荷兰国际资本的办法,失效。 从此,清王朝进入了郁闷期。 清王朝,当年和郑成功的铁甲军,本来就在伯仲之间。 ******************************************************************** 苏格兰、法国, 这种白左的国家,爱搞奴隶制或者 羊吃人 ,圈地运动这类事情。 后发国家就是如此,虽然英格兰也很恶心,但毕竟人家是先发国家。 注: 作为后世的人,你懂的
2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大英帝国的清真寺开始发言了
热度 65 寞洑 2016-5-9 04:43
大英帝国的清真寺开始发言了
大英帝国的清真寺开始发言了,伯明翰Green Lane的清真寺在它发表的最新文章中提到,妇女不能穿长裤,尤其是牛仔裤,即使在他们的丈夫面前,这是在炫耀她们的 身体。 小狗穿上牛仔裤,都带着一股魔性!
1908 次阅读|24 个评论
分享 对大英帝国保持敬畏
gordon 2016-2-20 03:21
鸦片战争都过去多少年了,中国人对这个国家依然没有足够的了解。 大英帝国是历史上超过蒙古帝国,版图第一大的国家。 虽然中国人对蒙古帝国经常意淫, 即使其意淫,还没有大英帝国大 。 也就是说,大英帝国远远超过中国人的想象。 ************************************************************************************** 依赖于不同的技能 实际上,天主教和新教徒 ,完全是两种人 天主教是文艺复兴,吃喝玩乐。 贸易的扩大,主要是因为热那亚人,或者说热那亚 风格的人。 不是熟人社会的贸易,而是陌生人社会。 天主教也不反对科学,而是鼓励科学的。伽利略和教宗还有点关系, 只是科学的发现,冲击了 天主教的利益而已。无法自圆其说了。 ************************************************************************************** 新教 新教并非因为它先进,而是因为它落后。 新教徒,吃苦耐劳,斤斤计较,资本周转。 是那种人,比较保守那种人,也是比较好的手工业者,有一定的技术。(不是从事贸易的) ************************************************************************************** 宗教迫害 天主教徒和新教徒 实在是,确实不是一个碗里的。 就像一个是干销售的,和一个干技术的,能信同一套圣经,是一个奇迹 ************************************************************************************** 不是大一统的东西 即使在英国,英格兰和苏格兰 都是完全不同的。 苏格兰重教育,英格兰倒不重视。 苏格兰重教育,一事无成。最后还是在英格兰打下的基础上,生根发芽。 就像 新教是在贸易扩大的基础上,省吃俭用一样。 注:省吃俭用的多了,也没见结什么果。 但 如果你老爸是个大富豪,省吃俭用就有用了 ,稍微聪慧一点,就胜过常人很多。 一个穷鬼,省吃俭用,有什么用啊 ************************************************************************************** 对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而言,甚至延续到18世纪启蒙运动时,其间绝大多数时候科学研究和教学的主要支持者是罗马天主教会. 笛卡尔的数学也是从 “耶稣教会” 学的 没什么奇怪的,知识本来就在教会手里。蛮族都是文盲 类比,跟中国的中书省是一样的。(蒙古人是文盲,中书省以前就是个写写画画的部门)
2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大英帝国的缩表(转)
gordon 2015-7-11 12:34
大英帝国在过去500年的头400年里不断兼并收购,终于建立了领土面积超过3400万平方公里的巨大资产负债表的大帝国。然后在其后的100年里,又不断的剥离、拆分,几乎回复到1700年以前的最初发源状态的24万平方公里。这后一百年的 缩表 阶段,大英帝国虽然也有很多困难克服,但基本算平稳,也是一个奇迹吧。 ***************************************************************************** 1964-1968年英国的东苏伊士防务撤退决策 20 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 , 英国从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实施全面的防务撤退 , 是英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 , 标志着英国一流世界大国地位的终结。 东苏伊士防务体系的由来 , 以及 1945 年 -1964 年英国东苏伊士防务政策的演变过程。东苏伊士防务体系的建立和存在都和印度殖民地有直接关系。但是 印度独立后 , 由于英国仍然竭力维护其大国地位 , 加上冷战爆发以及英国在东苏伊士地区有重大战略利益等因素 , 英国政府拒绝放弃在东苏伊士地区的防务存在 。苏伊士运河事件后 , 尽管短时间内英国的东苏伊士防务政策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 但英国朝野中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质疑东苏伊士防务体系存在的价值 , 进而对英国的海外政策展开秘密审查和检讨 , 为以后以威尔逊为首的工党政府上台后的防务政策审查和决策提供了参考和铺垫。 1964 年 10 月 -1965 年 6 月工党政府执政初期的防务政策审查状况。在这个过程中 , 英国的东苏伊士政策逐渐发生变化 , 对该体系的态度经历坚决维护、有限度坚持再到达成部分削减共识的过程 , 迈出了最终全面放弃东苏伊士防务存在的关键一步。 1965 年 7 月 -1966 年 2 月工党政府部分削减东苏伊士防务义务的决策状况。在前一阶段达成部分削减防务共识的基础上 , 威尔逊政府更为细致和深入地检讨英国东苏伊士政策的利弊得失 , 做出撤离亚丁和新加坡基地以及削减地中海防务等一系列决定。但考虑到盟国的反对和英国的现实困难 , 在公布决定时 , 英国对其撤离新加坡基地的意图进行了掩饰。 1966 年 3 月 -1967 年 7 月工党政府全面放弃东苏伊士防务的决策过程和决策因素。经济危机的发生 , 使英国再一次进行防务政策审查。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军事对抗的结束和削减防务开支的压力迫使威尔逊政府考虑全面放弃东苏伊士防务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权衡英国的处境和盟国的态度 , 英国政府最终决定在 70 年代初将远东驻军削减一半 ,70 年代中期全面撤离远东和波斯湾 , 回归欧洲的立场和意图愈加明显。 1967 年 8 月 -1968 年 1 月 , 英国加速退出东苏伊士地区的决策进程。经济危机的再次发生 , 彻底击碎了英国的帝国迷梦。面对盟国的挽留乃至恳求 , 英国政府依然决定加速从东苏伊士地区撤离的进程。 英国最终离开东苏伊士地区是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 英国国势衰落和英国战略利益重心转移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漫长曲折的决策进程中 , 英国政府的态度十分谨慎 。最终的决定为美国成为东苏伊士地区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因素创造了条件。从根本上来说 , 英国放弃东苏伊士防务体系的决策过程 , 也是英国政府在国内外局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 , 对其国际地位和国家长远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的过程。 注:一个伟大的国家。 印度独立以后,它再维护苏伊士运河,意义就不大了。 军事开支没有什么意义了,收入也填不上支出了。
2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一个法律问题
热度 1 gordon 2015-6-27 23:27
假设某一社会的成员普遍相信“针扎布偶”这种巫术确实可以加害于人,现在某甲对某乙施行了这一巫术,且证据确凿,而你是被大英帝国派去那里的法官,你完全不信此类巫术的效力,那么,当乙诉甲侵权时,你是否会裁定甲侵犯了乙?或者,你是否认为乙的诉讼理由可以成立,因而至少可以立案? ******************************************************************************************** 知道老帝国的厉害了吧,说某些人知识贫瘠,还不服气,呵呵 要不是同性恋这个事,我也不知道这个问题。 请中国的知识精英们回答吧,please ,展现你智慧的时候到了。
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回复长了,记录一下,对新加坡以及港人评论
热度 9 范进中举 2015-3-28 16:09
这是站在中国和人性的角度去考虑新加坡态度的问题,如果从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角度看李光耀和新加坡,他为中华民族在南亚留下一个节点。让咱们反过来,假 设一下过去五十年的历史看问题,如果新加坡当年亲华,包括现在亲华,这个国家还能存在吗,华人还能在那块土地繁衍生息吗?如果顶层没有看到这点,像那个沈 国放胡说八道的态度考虑问题,就不会参加李光耀的葬礼了。 ------------------------------------------------------------------------------------------------------------------------------------------------------------------------- 人家是“king‘s chinnese”,自己有自己的利益所在,没啥。历史证明他干的不赖,至少和他作对的现状很惨,以上是对过往的几十年总结。后面呢,中国崛起是大事件, 百年一遇的,和新加坡建立的历史契机一样,在这样背景下面,利益在哪里还要问吗?新加坡所在的英联邦的领袖-我大英帝国,积极投身亚投行,第一个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交,这是什么,识时务! 换句话说,新加坡和香港相认的祖宗-英国人都忙着舔我大中华的腚了,你们这帮天朝子孙居然还以昨日黄花的英伦范自居,占着地利不跟随大中华,让我们有所谓马六甲海峡危机,这就属于不识时务。天下大潮,浩浩荡荡,顺者昌,逆者亡,螳臂当车,蚍蜉撼大树。 好好学习英国人吧,土耳其国父名言,“和英国保持一致,他们永远站在胜利者一边 ------------------------------------------------------------------------------ 关于葬礼问题,我们派的是元朝副主席,和曼德拉一个待遇。知道轻重的
537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日之落 - 写在苏格兰独立公投结果揭晓前夜
热度 39 席琳 2014-9-19 11:21
2014-9-18 十九年前的春天,我开始在英国南部的败德福郡做访问学者,我的老板彼得布鲁克教授,是英国国家研究所所长和皇家学会两年一届的轮值主席,老板的手下,有一批制图的高手,当时就觉得很奇怪,大英帝国的地图,在他们是分开绘制的,英格兰和威尔士是一幅,苏格兰是另外的一幅,就连研究所的建制,也是分开的,虽然叫的是全国的研究所,可是业务范围和交流,仅限于英格兰和威尔士。况且英格兰本土似乎也并不大,从东倒西,从南到北,要会开车的话一天绝对能够打一个来回,就是到西北角的威尔士山区,死诺顿地区,也都是在当天开车可及的距离。学术上的交流,绝对方便,世界各地的学者,尤其是英联邦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学生,熙熙攘攘,挤满了研究所和各大学的校园,周末大家一起结伴去游玩,所以没有多久的时间,英格兰和威尔士,几乎就转了个遍。 临近回国前最后的几个礼拜,大概是九月中旬的时候,我就和老板讲,说想要到苏格兰的研究所去看一看,老板说好吧,让秘书给你联系联系。于是就通过老板的秘书认识了苏格兰阿伯丁研究所的财务长也是皇家学会学术秘书的吉米高特博士,10月初的一天,天气还不冷,背上简单的行囊,买了张火车票北上,中间在苏格兰 美丽的 首府爱丁堡一个朋友的大学宿舍里过夜,第二天晚上,经长途跋涉才来到北海之滨的花岗岩城市阿伯丁。 热情好客的吉米博士,给人的第一印象像极了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性格直爽豪放,他从我的老板那里听说我对苏格兰的研究所感兴趣,就从火车站直接把我带到一家酒馆,热情地款待,并讲述我老板和英国同事们的一些趣闻。这和小气、傲慢又冷漠的英格兰同行们相比,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天一大早,吉米博士就把我从旅馆里接出来,在研究所里进行了一整天忙碌的学术交流,研究所的教授们做事也都一丝不苟,但有着和英国不同的行业规范,一别苗头的意思很足。下班后吉米也不回家,带我夜访阿伯丁大学,他说阿伯丁大学是他的母校,现在他也还在阿伯丁大学做兼职教授,热情地带我看校史馆中橱窗内历届优秀学生的毕业论文展览。指着其中的一本,说是他当年的博士论文。 第四天,吉米博士带我去拜访 已经退休了的前皇家学会的主席,一起喝早茶, 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苏格兰人,皇家学会的主席是轮值制度,每届主席的任期两年,一般是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研究所的教授们轮流坐庄。老人也是皇家学会会志的主编,改革开放后作为第一批外国学者访问过中国,问我要不要一整套一百多册免费的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志,学会免费托运,条件是要帮助放在大学或城市的图书馆中。另外说他可以介绍我加入皇家学会,对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我立即答应说可以,并马上与国内单位的图书馆联系接收事宜。 第五天和第六天,吉米带我去看苏格兰最高的山和麦考利威士忌酒场,他的弟弟担任酒场的会计,所以能因公济私带我们到酒场内部参观,并送给我们每人一瓶威士忌样品酒。当然吉米的那一瓶,当场也就转送给了我,让我特别的不好意思。吉米还顺便带我去看他小时候劳动过的乡下农村,到处的山坡上,都开遍一种 的 叫Heather的一种美丽的野花 ,在阳光的照耀下 金光闪闪, 让人印象深刻。 吉米说是供英国贵族和苏格兰富人们专门用来打鸟的牧场,养草一年,用草一时,一年只有很短的一个季节对公众开放,费用大约是每张会员证好几百英镑。吉米给我讲近几十年苏格兰社会和农村的变迁,讲他小时候在城里住,但在暑假的时候和乡下的孩子交换,去体验农民生活的艰辛,说时下苏格兰年轻一代的吸毒好逸恶劳不上进,有本事一点的都到了美国移民,没人愿意居住在苏格兰的农村,所以很多的旧房屋都荒废掉,没有人居住和维修。他还带我去看一个苏格兰的民族英雄曾经生活过的一个城堡,并带到他自己家中参观和吃午饭。其间吉米还问我在国内的收入是多少,我如实回答,他感到很惊奇,说我们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年的收入,不敌他车厢内随身放着的一个新加坡生产的高尔夫球杆的价钱,吉米喜欢运动,爱打高尔夫,所以无论开车到哪,都随身带一根质量上乘的高尔夫球杆。吉米还和我畅谈以前跟一个旅游团到中国东北长白山去旅游的经历,说和中国的大学生如何在火车上交流的奇遇,以及他不喜欢香港,更喜欢和真正的农民去交流等等。对此我似乎以前写过一篇东西,不知道发在了哪里。 最后在我住的一个家庭旅馆结帐的时候,旅馆是吉米帮助预定的,最开始的时候吉米说,让我出的是半价,另外的一半,由他们研究所付。后来通过聊天,知道我是在原定访问的计划之外,特意自己陶腰包到苏格兰他所在的研究所来参观时,吉米就说,这样吧,我另外的一半住宿的费用,由他自己来想办法。 回中国以后很久还和吉米有联系,在美国以后也和他有书信往来,还通过几次越洋的电话,成为我在学术上最好的朋友之一。最后来从英国老板的秘书那里知道吉米提前从研究所退休了,他的太太得了乳腺癌,吉米经常陪太太到处旅游,就不常联系了。 很突然的一次是在费城开会时,我和多年都没有见面的吉米在会场上邂逅相遇,当时我正在会议上作报告,他从会议目录上看见名字熟就偷偷溜进会场看看是不是以前认识的那个中国访问学者,结果一眼就被我瞅见了。因为会议期间打招呼的人太多,没有深谈,但说他是带太太琳达一起来的,讲好了会后去附近的一家餐馆里小聚一下,并准备请她和太太到我们在美国的新家去做客,由我和太太做东。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会后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左等右等,都没有见到吉米和他的太太的身影。 当时的事情太匆忙,可能是没有讲清楚,没有手机,互相也没有留旅馆的电话。 以后就诸事繁忙,和吉米没有进一步的联络,至今想起来,都非常的遗憾。 吉米和他的英格兰同行们,关系十分的融洽。从英格兰方面到苏格兰的业务联系,基本上都不假他人之手。最近看到我的二老板,大老板退休后接替所长职务的麦克贾维斯先生写的一篇行业进展的综述文章,特别感谢苏格兰研究所的吉米博士给他提供的大力帮助等等。 但是不管如何,在这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刻,祝愿我的朋友吉米和他的苏格兰家园,心想事成,一切平安。
个人分类: 职场生涯|68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大英帝国估计2009年卖淫与贩毒生意分别为GDP贡献了53亿英镑和44亿英镑 ...
热度 13 然后203 2014-5-30 15:18
英国宣布,从今年9月起,史上首次将卖淫与贩毒都纳入GDP统计,还估计2009年这两种生意分别为GDP贡献了53亿英镑和44亿英镑,合计约占当年GDP的0.7%,与农业、博彩和酒店住宿这类服务业的比例相当。 英国国家统计局(ONS)的有关负责人Graeme Walker说,“不适合直接(向非法贩毒和卖淫)收集数据”,ONS还没有任何接触这类从业者的计划。那么,以上2009年的估计数据是怎么来的? 英国《金融时报》、《卫报》等媒体披露,ONS的计算依据是: · 估计2009年英国有6.0879万名妓女,每周平均接客25人,每次交易平均收入67.16英镑; ·估计2009年英国有大麻使用者220万人,他们消耗的大麻价值逾12亿英镑,其中半数为家庭种植,种植成本和生产大麻的原材料成本为1.54亿英镑。 当然,以上估算方式今后要改进,ONS未来几个月会提供最新的数据,将它们和寿险、个人护理产品、邮费等一起计入广义的家庭支出类别“多种商品与服务” 。 ONS的统计改动是满足欧盟核算GDP相关法规的激进举措。英国将与爱沙尼亚、奥地利、斯洛文尼亚、芬兰、瑞典和挪威一起将卖淫与非法毒品交易活动计入本国GDP。 加拿大丰业银行(Scotiabank)的英国经济学家Alan Clarke认为,虽然政府不会因为非法活动增加个人所得税的收入,但非法活动的从业者拉动了消费。 ------------ 听起来像是要来一次鸦片战争为GDP的节奏。
946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大英帝国的秘密武器-----英国试住宿中学
热度 25 樱木花道 2013-10-28 00:36
今天由于某些原因 陪人看了几个国内的英国试住宿国际中学 孩子都不参加中国高考 ,参加国际一个什么高考,直接升海外大学的。 我参观完后,感想就是 英国佬不简单,设计一个非常强的 维护英联邦体系的 教育体系,为日不落帝国服务。 一、 使用的语言是英语,保证小孩用英国人的思维 和文化去思考问题。 课程的主教全是外籍,助教才是中国人。 二、 住宿试学校,有非常多 非常明确的宿管老师,保证了对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完全控制,洗脑必须在8小时以外才有效。 只有老师和学生经常生活在一起,才能从生活格调上完全塑造英国试的人。 我参观的时候,总是想起来 电影 死亡诗社。 陪同的介绍人员也知道这个电影,说明他们那的人员素质是不低的。 (吃饭也是学生老师一起吃 有木有 哈利波特的感觉? 着装上也是严格的英伦风) 三、 周末 老师也是完全控制的学生的活动 与外界的接触 通过旅游的形式,保证学生不接触外界有害思想。 四、教育最终的目的 是为英国的大学提供生材料、 --------------------------------------- 它的问题 一、 这首先必须是精英的教育; 由于是小班,由于是殖民地宗主国的老师来教 注定能来学的人很少。一定是当地有钱有权人的孩子 随时代的发展 质量终究干不过数量。 二、是培养对宗主国崇拜的代理人 我想香港现在这样乱 ,也就是香港的英文中学也是培养这种人 对英国本土优雅的生活方式 崇拜五体投地(课程4 点半以后课外活动 学习各种上流社会生活方式 打网球 下国际象棋) 对自己国家的情况很不了解 ,天天关在校园里,显然不接地气。 课程上对演讲、法律、文学非常看重。(统治者教程?) 三、俺自己的想法。 教育的本质是灌输,谁抓住青年,谁掌握未来。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靠的不光是炮舰,还有先进的学校系统。 (参观没有宗教学内容,这里不表。)
969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大英帝国出英雄了
热度 8 stocktrading 2012-7-23 01:59
在近期的一系列体育赛事中,大英帝国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今天,一个英雄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这一现象。 Bradley Wiggins 成了Tour de France 百年历史上第一个赢得总冠军的英国人。 卢森堡选手 Andy Schleck 本来是此次赛事的最有力竞争者,但不幸在开赛的前几周受伤,从而不得不退出。上届冠军 Cadel Evans 去年险胜 Schleck 兄弟,但在今年的赛事中略现老态,只排第七名。 Tour de France 沿途的风景还是很美丽的,许多小镇,城堡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个人分类: 体育|1845 次阅读|3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05:57 , Processed in 0.03299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