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 @8 A. { J& K; T
2. 西风东渐9 m5 p; a# H# h, E
" w2 Q4 z {& o
- a3 w) c, i+ I% c0 k7 x. `0 f) N虽然同为世界文明古国,印度与中国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从来没有画地为牢,自行割裂与外部世界的贸易和文化联系。有史以来,西方世界就一直渴求来自印度的香料、宝石、象牙等商货,东西方贸易的繁盛见于欧洲最早的史料记载。公元一世纪的罗马自然哲学家普里尼估算,罗马帝国每年流往印度的银币价值五千五百万塞斯特塞(Sesterces),大致相当于一百五十万两纹银,而印度商货在市场上销售时往往加价百倍以上。; m6 z4 P, k; p& J- J- _
- I7 z7 t/ T! H) Z; T
联系印度和欧洲的传统商道有三条,曾经最繁盛的中路穿越今天的阿富汗和伊朗,抵达波斯湾。印度商货被巴比伦商人买断,由阿拉伯人的驼队承运,穿越沙漠抵达地中海东岸,再由腓尼基商人贩卖到欧洲各地。十二世纪以后,意大利城邦威尼斯和热那亚主导了印度商货的欧洲营销,积累了巨大的财富。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蒙古西征和后来的频繁战乱,这条商路遭到极大破坏,十四世纪初就基本废弃。北路穿越帕米尔高原、河中、里海和高加索山脉,抵达黑海。君士坦丁堡很早就成为这条商路的物流中心。中路废弃以后,北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威尼斯和热那亚为了控制这条商路几次兵戎相见。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阻断了这条商路。南路是海路,穿越印度洋和红海抵达埃及,再转运地中海各港口。君士坦丁堡陷落以后半个多世纪,东西方贸易完全依靠海路维系。1518年,奥斯曼土耳其征服埃及,阻断了这条硕果仅存的商路。
6 ?, C _4 j, K, p: [' ^! Q
/ R; }# `2 P& ^+ r印度商路的阻断对欧洲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意大利城邦首当其冲,威尼斯和热那亚从此一蹶不振。所谓穷则思变,基督教世界必须另辟蹊径,打破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围剿,恢复东西方贸易。1455年,教皇尼古拉斯五世颁布敕令(Romanus Pontifex),葡萄牙王室合法拥有新发现的海洋和陆地,以及征服穆斯林所得的战利品和贸易垄断权利。1494年,教皇主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托德西拉条约》,以西经47度划分势力范围,东半球属于葡萄牙,西半球属于西班牙。
; r& W2 E' n: e3 d1 O8 V. { 2 n5 P) q3 T3 w2 d
1460年,葡萄牙人辛特拉(Pedro de Sintra)抵达西非的塞拉利昂。1471年,辛特拉带领五六艘海船继续南下,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抵达几内亚湾。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斯(Bartolomeu Dias)抵达非洲南端,取名“风暴角”- 后来被葡萄牙国王改名为“好望角”。历史性的探险于1497年起航,这年7月达迦马(Vasco da Gama)率领四艘海船和170名水手扬帆远航,12月绕过好望角,次年5月20日抵达印度卡里克特(Calicut)。
2 @9 R+ I1 S/ ]" F/ x% d
, p/ W/ f+ E% D9 w/ G% U值得一提的是,葡萄牙的海上探险完全是王室的面子工程,既没有商人阶层积极参与,也未能得到议会的支持。亨利亲王(Prince Henry the Navigator)是葡萄牙海上帝国的奠基人,他以毕生精力投入对大西洋的航海探索,赞助了数次探索西非海岸的远航。达迦马的历史性航行多亏了葡萄牙国王马努埃尔一世的大力支持。葡萄牙封建主和老百姓无法理解这种劳命伤财的举动。马努埃尔一世的国务大臣们齐声谴责达迦马的远航计划,老百姓则云集塔古斯河口围观船队起航,诅咒达迦马这个舍身赴险的狂人。
5 }2 Q9 A) v: j: i, _: I. P" l
2 h: D* q/ _- o J c葡萄牙人在亚洲的殖民扩张还有一个特点,便是宗教狂热。葡萄牙国王期望创建一个印度基督教帝国,冷酷无情地镇压穆斯林。一位葡萄牙官方史家写道:“基督的法律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否则便要坠入炼狱。摩尔人和异乡人不信基督,他们的灵魂注定沉沦,肉体又有什么资格享受我们的法律权利?虽然他们有能力思想,只要活着就有可能皈依我主,但倘若他们没有表现出任何改邪归正的意愿,我们基督徒对他们没有任何义务。”这种偏执的宗教狂热使得葡萄牙人在印度劣迹斑斑,和当地人结下深仇大恨。
w9 X( c/ w; e$ O; q8 P7 P1 b. Z
$ q8 [: f+ v* H) O3 k葡萄牙人到达印度的时机非常好,此时德里苏丹国江河日下,莫卧儿王朝尚未兴起,印度南部群雄割据,军阀混战。葡萄牙人的力量远远不够挑战任何一个印度强权,但对付南部的地方政权绰绰有余。葡萄牙人充分利用印度小王国之间的竞争,支持科钦王国(Kingdom of Cochin)反抗卡里克特王国,趁机站稳脚跟。
. h2 h* c: Y. B o& ^) p' D" k; N5 h$ C/ t
真正的考验很快来临。此时正值威尼斯和埃及联手垄断印度至欧洲的海路贸易,卧榻之畔岂容他人安寝。1507年,在威尼斯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大力支持下,埃及马木留克将领阿尔·库尔迪率领一支舰队穿越红海和亚丁湾,进入印度洋。1508年3月,埃及舰队突袭停靠印度查乌尔港的一支葡萄牙舰队,大获全胜。次年2月,葡萄牙总督阿尔梅达(Fransico de Almeida)亲率18艘武装商船发动反击,在迪乌海战(Battle of Diu)中决定性击败埃及和印度联合舰队,从此确立了葡萄牙在印度洋的霸权。& F- ^" z+ L* F4 j \( S
- r6 Y" n' L8 f( O1 ^' b+ ` }& E
十六世纪初的葡萄牙是欧洲一隅的弹丸小国,土地贫瘠,国力孱弱,虽然人口和面积都与西属尼德兰相当,但财政收入不足后者的十分之一。葡萄牙王室渴望财富和霸权,充满孤注一掷的冒险精神,因此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功。然而正因为先天条件的局限性,葡萄牙的海上帝国头重脚轻根底浅,完全依靠海外殖民地的供养,战略弱点非常明显。
5 ?& {9 D7 q# f" d( A% r- u, G , f. q# {7 @1 J$ @: Z
葡萄牙人的成功也有客观条件。十六世纪初的印度洋是不设防的大洋,周边国家对海权毫无概念。波斯萨菲王朝称霸一方,能够抗衡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却对跨海而来的葡萄牙人束手无策,容忍其霸占霍尔木兹岛百余年之久,最后还是靠了英国炮舰出力才赶走了葡萄牙人。莫卧儿王朝也从来没有想过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控制印度洋,通过海路前往麦加朝圣的印度穆斯林竟然需要葡萄牙军舰保驾护航。8 _' F3 l& D- A# u7 f- Z7 z
% {% J. l/ U' ]! r8 e9 A1 A
葡萄牙国王很快将胡椒贸易定为王室专卖,大发其财。虽然葡萄牙的人口仅为英国的三分之一,葡萄牙国王的财政收入却超过了英王亨利八世。1518年,葡萄牙国王岁入总共为70万杜卡特(价值20万英镑),其中24万杜卡特来自国内税赋,4万杜卡特来自里斯本港的关税,12万杜卡特来自西非的黄金开采,30万杜卡特来自胡椒专卖。史载葡萄牙国王每年送往印度价值5万杜卡特的白银,其中一半用于采购胡椒,一半用于印度洋各据点的防务。, k: l: W( j; @0 S) h
6 O. N7 Q( z' U+ d
葡萄牙人主宰印度洋将近一百年,创建史无前例的海上帝国,收获巨大的财富和无上的荣耀。鼎盛时期的葡萄牙殖民者几乎占据了印度近海所有能够停船靠岸的锚地,葡萄牙人修建的货栈和要塞遍布印度东西海岸。印度各地政权的海上力量微不足道,只能默认葡萄牙人的海上霸权。无论外国商船还是印度商船,都必须以重金从葡萄牙人那里购买通行证,否则必然遭到葡萄牙战舰的拦截,根本无法出入印度港口。莫卧儿王朝的阿克巴大帝威加四海,也不得不为前往麦加朝圣的印度海船购买葡萄牙人的通行证。
3 N" T5 U: v& t# |
3 w/ I) k' ~1 B2 |2 m然而从十六世纪中期开始,葡萄牙帝国便开始衰落了。所谓“富贵生骄奢,骄奢生淫逸,”葡萄牙人开始鄙视辛勤劳作,惯于懒散、奢华的生活。1545年,耶稣会创始人沙维尔(Francis Xavier)这样描述葡萄牙人:“这些人仿佛被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投入无可救药的田地;利益的诱惑和迅速致富的投机使他们贪心不足、欲壑难填;低贱行径和罪恶习俗如同洪流将他们淹没席卷。”道德沦丧成为普遍现象,随之而来的是政府的腐败和武备的废弛。0 |" `& h2 o+ }( Z6 [9 J
; @2 y9 k; L! q( o+ a. m
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地从一开始就深受腐败问题的困扰。因为胡椒贸易是王室专卖,殖民地官员薪水微薄,经手的买卖却日进斗金,贪污腐败遂成风气。早在1524年,葡萄牙国王便任命达迦马为钦差大臣,前往印度治理整顿。达迦马宣称:“很多人来到印度时一贫如洗,之后很快发了横财。我对那些腰缠万贯的王室官员深恶痛绝。从今以后,没有执照而出海航行的,将处以极刑,财产充公。私家船主必须和国王代表订立承运合同。”然而达迦马壮志未酬身先死。此后葡萄牙国王又向印度派遣数位钦差大臣,都无法根除腐败痼疾。
" h6 ]) _0 A4 {, @: H, l ) f4 y+ h& f. x8 c. v0 S5 n
1580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登上葡萄牙王位,统一两大帝国。葡萄牙海外殖民地却每况愈下,因为西班牙财政亏空巨大,根本无力支持葡萄牙的印度贸易,资金匮乏导致要塞年久失修,战舰无法起航。进入十七世纪,英国、荷兰等新兴海上力量迅速崛起,很快摧毁了葡萄牙在印度洋的制海权。
8 D: |% M& b9 K " F$ f& R! {7 b6 k$ W1 i# ?
最先吹响东进号角的是欧洲新贵荷兰。荷兰人曾经是享誉欧洲的海上马车夫,葡萄牙海船往往充斥荷兰水手。这些人带回了印度葡萄牙据点外强中干的情报,极大地鼓舞了一批荷兰冒险家。1595年至1601年间,总共有十五支荷兰船队远航印度洋。起初这都是民间自发的私人探险,但荷兰政府很快介入,要求有志于此的船主联合起来,成立垄断性质的股份公司。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正式挂牌营业。1605年,荷兰人开始在印度东南部海岸建立贸易据点。1609年,荷兰人攻陷葡萄牙要塞普利卡特(Pulicat),据为己有。1616年,荷兰人在印度西海岸的苏拉特(Surat)建立贸易据点。" F4 `' U8 [# v2 Z4 W9 Q
* z7 ~& M3 F: _, F时至十七世纪中期,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贸易体系,其运营核心是号称“香料群岛”的马来群岛,首府巴达维亚(今天的雅加达)驻有重兵和一支庞大的舰队。荷兰人来到亚洲的动机和葡萄牙人不同,他们既不想推广基督教,也不想创建殖民帝国,两眼紧盯商业利润,贸易是唯一目标。为了保证自己的贸易利益不受侵犯,荷兰人从一开始便力图垄断香料贸易,不惜与新教兄弟英国人兵戎相见。1623年爆发“安波纳大屠杀”(Amboyna Massacre),十名英国海商船员被马来群岛的荷兰殖民官员处决。从此以后,英国退避三舍,撤离香料群岛,转往印度发展。$ n9 F0 A6 ], }* F
2 K* Q" p3 f9 u) E, C( L2 p
荷兰人在印度站稳脚跟以后,也开始推行贸易垄断政策,诉诸武力强行驱逐葡萄牙势力。1663年两国达成的停战协议抵达印度,昔日葡萄牙在印度西海岸星罗棋布的贸易据点,只剩下果阿(Goa)一个。然而荷兰的贸易霸权主义耗费惊人,财大气粗的东印度公司也承担不起,到十八世纪初期便入不敷出,连年赤字。此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经过百年的积厚薄发,实力今非昔比,开始挑战荷兰人的贸易霸权。1759年,英荷两家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大打出手,结果荷兰惨败,从此淡出印度的角逐。
( B7 T' u1 {: \8 i8 T' |
1 B( A+ L$ ?1 [/ E3 H$ e3 C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