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科技

相关日志

分享 发几个最新科技消息
热度 33 冰蚁 2018-5-13 09:02
第一是boston dynamics 刚发布的的两足机器人自主在户外奔跑,跳跃的视频。跑步动作很流畅。双足跳路上的圆木障碍也很稳定。这标志着机器人的决策系统,感知系统功能强劲。有评论到:有这样的机器人拿着斧子冲过来,你就死定了~~~brbr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jSohj-Iclcbrbr第二是deepmind的成果。deepmind最新研发出的一个人工智能程序具有类似哺乳动物一样的寻路能力,非常类似大脑中网格细胞的工作原理。网格细胞据猜测会参与矢量计算,辅助动物规划路径。deepmind的程序在计算过程中自动生成了类网格细胞的结构,完全没有人工特意引导。当人工干预屏蔽掉这种类网格细胞结构后,机器认路能力下降。从侧面验证了猜想。同时也再次显示了深度学习的可畏之处。AI 程序以后自己搞出点什么,人类可能是一点觉察都没有。brbr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102-6brbr第三是蚂蚁龙的火箭。最新版也是最终版的block 5 型猎鹰 9 亮相。成功发射卫星一枚,并且第一级顺利回收。蚂蚁龙号称该型火箭第一级能够直接重复使用10次,只需要常规的检查即可。如果更换零部件的话,可能可以有100+ 次。蚂蚁龙今年可能利用该型火箭进行第一级的回收再发射的24小时内发射实验。该型火箭第一级和第二级推力也比block 4型增加8%和5%,且发动机质量不增加。作为最后一个型号,猎鹰9会慢慢退出发射,由BFR替代。最近,SpaceX公司获得了在洛杉矶港建造第一艘BFR飞船的许可。蚂蚁龙希望在明年年初在SpaceX德克萨斯州发射场对第一艘BFR飞船进行试飞。brbr
个人分类: 闲聊打屁|477 次阅读|21 个评论
分享 不管如何对中国现行体制的运行还是可以赞美一下的
热度 22 财迷心窍 2014-2-28 10:08
起因是看到 @ 晨枫 的关于乌克兰局势的日志,其中 李根 2014-2-27 00:43 没有大乱,哪来大治。乌克兰专家都跑中国来吧!是不是有用的已经都挖干净了 晨枫 2014-2-27 00:44 这25年有没有什么新东西,都在吃老本。25年前年富力强的现在都快到退休年龄了,不退休的估计也挖得差不多了。 丁丁咚 2014-2-28 08:57 李根 : 乌克兰别的专家没有用,中国需要的是搞军工的。自从苏联解体,中国可是捞到了不少乌克兰专家。当然现在乌克兰也没剩下多少值得捞的军工技术和专家了,这次再捞 ... 那为什么中国可以捞到乌克兰的军工专家呢?从我见到的科技领域的来说,好的都去发达国家了,从来没有在中国看到过,也基本上没有人有意愿去中国。为什么偏偏军工专家就愿意去中国呢?按说如果中国要抢的,难道其他国家不眼红? 我回复了一小段: 当年苏联的解体的时候,李鹏主导搞回来一大批人,最明显的证据是在中关村有个著名的外专公寓(知道这个的,可以知道在中关村的村邻 )。乌克兰现在还有不少好东西,瘦死的骆驼还是比马大的。我知道一个就是巴顿焊接研究所——具体不介绍了,但建议大家去上网查查,非常牛的机构。有个项目,我们也有参与,就有这个研究所有很深度的合作。如果乌克兰大乱,我相信至少是这个研究所从事这个项目的人,一定会很愿意到中国来继续自己的研究的,这边也一定愿意请。 但是但是,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条旧闻: http://www.most.gov.cn/kjbgz/201207/t20120711_95497.htm 中国—乌克兰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日期:2012年07月12日 来源:科技部 2012年7月3日,中国—乌克兰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与乌克兰国家科学、创新和信息化署第一副主席格里尼奥夫出席会议。 会上,双方互相通报了本国在科技领域的有关政策及最新发展情况,并就深化两国科技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双方积极评价中乌科技合作的发展现状, 认为双方合建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意义重大 ,这一新的合作模式将对中乌科技领域互利合作产生积极影响并提供有益经验。双方商定,将进一步加强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互利合 作,继续扩大在科技成果产业化领域的合作。此外,双方还商定了2013-2014年中乌政府间科技合作计划。 会后,双方签署了《中国—乌克兰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第一次会议纪要》和《中国—乌克兰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章程》。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中乌科技合作分委会第二次会议将于2014年在乌克兰举行。 原来这个巴顿焊接研究所已经是中乌合建了,如果真有机会,我相信兔子一定不会介意把他整个搬回来的。在这样的现有框架下,我相信这个所的绝大多数人都会把中国作为第一考虑对象的。更重要的是,这个所的合建还是在显然在一个大的科技合作框架下进行的,也就意味这一个系统的看货过程和联络感情工作已经完成了,按计划中乌科技合作分委会第二次会议将于 2014 年在乌克兰举行。
901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科技][新闻]Duke大学成功连接两颗鼠脑
热度 3 punishment 2013-3-1 06:52
实验室网页(带视频): http://www.nicolelislab.net/?p=369 Press Release: http://www.nicolelislab.net/wp-content/uploads/2013/02/DCNE_NatureSciReports_022113.pdf 摘要: 0. 先前,研究组曾经将大鼠的脑连接至人工红外感受器。大鼠获得了“看到”红外光的能力。 插播PI评论: "Our previous studies with brain-machine interfaces had convinced us that the brain was much more plastic than we had thought," said Nicolelis. "In those experiments, the brain was able to adapt easily to accept input from devices outside the body and even learn how to process invisible infrared light generated by an artificial sensor. So, the question we asked was, if the brain could assimilate signals from artificial sensors, could it also assimilate information input from sensors from a different body." 1. 研究组通过因特网连接了巴西Natal和美国Durham两只大鼠的脑,使得它们可以互相通信。 2. 实验设计为:接受方大鼠必须通过发送方大鼠才能得知正确的获得奖励的方法;发送方大鼠如果教会接收方大鼠获得奖励,它将获得额外奖励。 一作评论: "So, even though the animals were on different continents, with the resulting noisy transmission and signal delays, they could still communicate," said Miguel Pais-Vieira, a postdoctoral fellow and first author of the study. "This tells us that we could create a workable, network of animal brains distributed in many different locations." PI评论:Nicolelis concluded that "Thes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we have established a sophisticated, direct communication linkage between brains, and that the decoder brain is working as a patternrecognition device. So basically, we are creating what I call an organic computer. Such a computer solves a puzzle in a 'non-Turing' way," he said. A "Turing machine" is the classical model for a computer, in which a computer operates on data using a set of predetermined instructions—also known as an algorithm—to arrive at a solution. 感想: 1 .心灵感应终于实现了。 2. SMBC乌鸦嘴。
个人分类: 新闻|1415 次阅读|4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06:57 , Processed in 0.02361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