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1-4-23 14:50 编辑 ; K- o! g; d2 g
5 ]# a! k7 a& n6 ?3 a转瞬之间,特斯拉在中国就从香饽饽变成臭狗屎了,触发事件是刹车门。
6 z8 d; K, I5 Y2 }, ~ D' b0 z+ t1 y3 |
事件的前因后果就不罗嗦了,车主和特斯拉的公关互动也不去说它,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 E( w; J. ?+ G- k7 E$ e
# a- g1 d1 p2 ^1 w) u" J: }
就从自控角度说说常见的几个“实锤”:
* M3 v7 n. _. d; v% S% d% h" s- R" X) G# _( v' Z! V( _# P- r+ M8 T
1、刹车的用力问题1 _7 B) ]/ K7 p+ X: k3 k2 d8 x, u( t
$ ]1 g% l6 b3 j" f: Z4 h+ A- x
特斯拉是双重刹车,不是通常汽车的单一刹车。在正常情况下,轻踩刹车启动的是能量回收的“充电刹车”(regenerative braking),到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转入常规的液压助力刹车,把车停下来。紧急刹车的时候,直接转入液压助力刹车,就像通常汽车的急刹车一样。/ E. c' v/ r- L: a' m- I4 k$ u
5 O: x4 t' g1 S! t H3 E' [
很多人用刹车前两秒钟减速不足作为特斯拉刹车设计有问题的实锤,这实际上正好说明了车主在前一段是轻踩,以为能有足够减速,实际上减速不足,到后来才使劲踩刹车的。0 t; K# [0 i( e2 Z7 \3 W
( [( L1 C* O# H m+ H0 Q1 E) V& q
这样的“双程刹车”有利于在能量回收和安全之间兼顾,但踩刹车的感觉上很可能非线性,越是老司机越不习惯。前半段注重能量回收,感觉上接近用发动机倒拖的engine brake,后半段才是正常的刹车感觉。问题是,老司机用engine brake的时候,都是自己知道在engine brake,心理上有准备,也知道什么时候换到正常刹车。刹车控制越俎代庖后,这个心理准备就没有了,老是要猜正常刹车什么时候才启动。这是人机设计的问题,不是安全设计的问题。' L& X' D7 t6 v" `& e
# Z3 y2 @4 C! Y/ x
很多人用刹车主缸压力来说明,车主一开始就使劲踩到底的。
3 l- ?5 i9 h9 z0 [6 b7 v1 ^8 S2 M1 T- R+ r* P: ?0 K9 c
根据数据,在车速116的时候,车主第一次踩刹车,制动主缸压力在4.5-12.3bar。
/ o# x1 }' _& |! Y这里解释一下,正常用力踩刹车的力在10-20bar,紧急时40bar,成年男性坐姿用体重撑起来能达到100bar。
0 R% Y# s8 v# c6 ?+ W% }6 n我们看到第一次踩刹车一秒钟车速从116降到了109.5。
# j; G2 @' k* O' `这不是刹车失灵是什么?
+ \9 g3 l8 H1 y& P& z3 n第二次踩刹车的力18.3-40.2bar,第一次刹车没反应,司机应该是急了,这次的力大了很多,坐姿腿部力量的极限40bar。* U$ W _! Q0 e p1 R
然而一秒的刹车车速仅从109.5降到了94。- {- o& K6 h5 E" D
可以想象司机的绝望。按照这一秒平均时速100km/h来算,车已经开出了30米。加上上一次一秒的刹车也要三十米以上。
& F, K: q6 {+ x, n! m刹车距离超过六十米,两次刹车,车速仅从116降到94km/h。这谁心脏受得了,生死时速啊! ?) H7 \* S2 K9 }" o
第三次刹车41.4-92.7bar,司机大爷应该是疯了,站起来踩的,踩到了92.7bar!这力量我们做实验的时候要站起来,屁股离开座位。
- ~2 ?! F1 O& f# K; a然而,数据显示从6:14分25秒41开始到26秒37,车速从94降到了74,又是漫长的一秒钟!站起来踩终于降了点。
! F0 m3 \6 X8 S; u0 I( x大爷要始第四次最后发力了,数据显示26秒43到27秒45,大爷踩刹车的力从86.1-130.8。大爷就是大爷,已经玩命了,踩到这可怕的130.8,大爷是魂都吓出来了吧。$ [' h9 n( x+ R, Z: X0 U. L' u
可惜速度仅仅降到了48.5,终于发生了事故!
* h8 E/ l5 C; |8 k9 W看数据,从22秒36到发生事故的27秒45,大爷四次拼命踩刹车,看来是真的怕死 一家老小都在他的脚上啊。6 Q5 i; q" W" M' E) |
这惊魂四秒里车辆行驶了110米左右,116降到48.5,刹车距离110米,特斯拉这刹车距离,不知道各位看官觉得咋样?算不算刹车失灵?
. F' w( b3 \5 B最后,大爷踩刹车踩到130.8bar这也是人体工程学奇迹,丰田实验室也没踩出来这么高的数据。强度设计都是按照80bar,有的车型超过了刹车会踩掉的,哈哈
c/ z& U1 G- v S7 B: `* {, P3 `5 s4 b4 N
这里是把踩刹车的踏板压力与刹车主缸压力搞混了。刹车系统有液压助力的,没有助力还要液压干什么?普通汽车发动机没有点火之前,刹车没有液压助力,这时踩刹车特别重,方向盘也是,但点火后感觉就正常了,轻多了,就是这个道理。
& g0 O- i. T+ T. y2 ]4 K# T+ j
* Q, } ?1 G; H2、最后一秒钟的数据问题
1 @9 E' g5 T! E; E: I5 n. ?
5 ?, o/ C- M# D8 ?3 `+ v4 P
1 X% z* L2 V" A+ ]: s& S! n0 ?
, g. @( X/ z j* S可以看到,数据是用Excel表格显示的,时间线上也是有“漏洞”的。有人以此为证:特斯拉篡改数据!5 y h, m7 H9 Y% R
8 F x/ W5 @/ Z" {: D
这是对数据记录仪(data historian)的误解。
; N R% W3 U; L5 P( [
u- [" B/ l6 `# c7 x4 ^所有数据(不管是连续数据还是离散事件数据)在进入数据记录仪的时候,都要筛选一遍,才“收藏入库”。现在硬盘、U盘容量越来越大了,但工业级硬盘、U盘有一定的认证标准,容量远远跟不上民用级,另一方面,容量再大,也跟不上要求的数据量的增加。喜欢自己下载影视的人就知道,明明好大一个盘,一会儿空间又没了。
; J, Y/ D/ d6 U- ?; ^7 C/ r L! m+ r1 m! i- o% @, { a$ E* {
连续数据(速度、主缸压力)等都是经过一定的数据压缩才存盘的,不可能直接存盘。假定每秒采样100次,每次数据进来时,都要与上一次已经记录在盘的数据比较,只有超过一定变化幅度,才予以记录。这个幅度通常足够小,但到底多少是“足够”,这就看设定了。幅度越小,记录越精密,但对盘容量的要求也越高。在数据恢复的时候,两个数据点之间可以内插,看起来完整一点,也可以直接用原始数据显示,这样看起来就有“空隙”了。任何数据记录仪都是这样的,特斯拉也不例外。+ s6 R# {* r% Q1 g* E
- B4 p( w: c8 t' C h. b5 s1 L
但离散事件数据(开始踩刹车、ABS启动)就不是这样的,而是随到随存。有的时候还是按照固定的采样率轮询,有的时候索性由信号发生端发中断要求,并自带“时间邮戳”(time stamp)。对于特斯拉这样车载系统共用统一时间源的情况,都不用担心各装置的时间不同步,大概率是用中断的。8 ]+ O$ ? H8 V E$ F# @
" _! U2 J( @( \: Z, r8 {所以把连续和离散数据统统罗列在一起的时候,时间线看起来会不均匀,但这不是篡改数据的罪证。, G7 S* [& F% d! Q7 z( J2 ?
1 p* F+ V) c* e0 ?# G" J
至于用Excel,数据记录仪的内部数据是没法直接看的,都是用Excel把数据导入到容易看的格式,这是通用做法。至于特斯拉是否在这个过程中做过手脚,这就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了。除非你有证据,否则至少没法下定论说特斯拉做了手脚。. L% W# S) t% q
+ I+ U' s% u7 V9 b6 x/ I1 q& _
3、电控刹车信号处理速度问题
. X3 ?: ^& c1 ^+ ~% ]
9 I1 z5 ]- l }1 |6 I0 d- y7 F0 n# O还有一个说法是软件八哥,或者电控处理速度不够,造成信号延误。# u6 M& @" V4 ]4 G
; p) |) h7 j% V( Q$ m( V
计算机控制系统本质上是离散的,都有固定的采样速度,也都受到运算速度的限制。但任何实时控制系统都必须保证远远超过香农定理要求的最低速度,必须做到基本能复现模拟信号的采样速率才行。在运算和任务调度方面,也有优先级和时序问题,高优先级的任务更加保证资源,对于实时任务,所有的前级任务都要确保完成才启动后级任务,而不能“错过一个周期”到下一周期才接着做。这写对搞自控的就是1+1=2一样天经地义。你可以质疑,但要是人家连这点都想不到、做不到,那这饭是白吃了。那他们白吃了吗?这又是一个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的问题了。特斯拉是对各种已知情况测试过的,是过关的。要是你认为还有未知情况没有测试,很好,提出来,到底是哪样的未知情况,然后抓住特斯拉要他们测试,而不能泛泛低“说不定哪有什么情况……”,那说了等于没说。还是那句话:拿证据。谁质疑,谁举证。
2 Y f# Q0 [9 X c/ A) t1 Z6 J1 I. c' M. K
4、控制逻辑八哥问题& S5 F- T, j, I( D1 `
" c4 I2 {- O5 X) [% E
波音737MAX出事后,人们对自控的信心大减。这可以理解。这又回到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的问题了。特斯拉刹车控制逻辑有什么八哥,是需要举证的。这和上面说到的信号速度是一个道理。
; E7 }! h0 K3 S6 s' l4 @
5 q* s2 s& J% x( W( ~3 U, d( [至于为什么自动刹车没有起到作用。自动刹车的设计是有基本设定的。特斯拉的设定我不知道,猜测起来,是以自动跟车的时候为主的。也就是说,前车是有一定速度的,前车减速也需要时间和距离,所以自动刹车启动距离不会太长。也就是说,不会假设前面是一堵墙。一般人也不会高速对着墙开过去。如果是墙的话,需要很远距离就开始全力刹车,这在路上是没法用的。如果是急弯道,前面有墙并不影响有绕过去,但自动刹车远远开到了,以为你要撞上去了,自动刹车了,这还怎么用?当然,前面要是真有一堵墙,这就傻眼了,那么晚才刹车,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你。0 l$ K+ R, s% q4 |7 ]1 c5 \
" B2 A b$ B* V) P% G特斯拉“有罪”吗?不知道,有可能。但不能有罪推定。你要倒置举证也可以,特斯拉有按照DOT标准的测试数据,中国也承认的,否则是不能上路的。你要说那些数据不可靠,或者有遗漏,那就轮到你举证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