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R. C E8 y0 u' _
都两年了,你还是对这个“匈奴秘密”有执念啊。: o: K1 P$ ?6 Q" p h
/ ?/ N" L4 n% n
破解这个执念的办法很简单,用科技手段去证实或者证伪你的假设。也就是说,有没有这么一种办法,能够根据历史时期的遗物,找到当时人类食物来源的原产地呢? r/ C; `; T5 F( {" H$ \* m) E
4 ~, Z! K) X: F9 R a3 x8 M答案是有的,而且在考古领域是常规操作,就是对遗骨特别是牙齿进行锶元素的测定。首先,不同地区的土壤中锶元素不同同位素含量会有很大的差异,其次,这种差异可以体现在当地的动植物身上,不同地方的粮食中锶元素同位素含量不同,进而,作为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在摄入粮食之后,锶元素同位素差异也体现到身体上,特别是牙齿,只受到成年之前食物的影响。 8 r% K* l* F7 ~+ f) F5 Q5 s( p4 |) Y& L' c
如果你的假设成立,那么对中亚地区两汉时期的遗骨牙齿中锶元素同位素含量进行研究,会发现和当地土壤指标有相当大的差异,因为他们摄入的是来自南亚次大陆的粮食。正因为锶元素测定是考古的常规操作,所以一旦有长期且大量的外来食物,就必然会体现在牙齿的锶元素测试结果上,并引起跟进研究。但直到目前,并没有看到这样的测试结果或任何讨论,也就是说,中亚居民的食物链是从本地土壤到本地肉类粮食,没有值得深入研究的明显偏离。 ! j# w. U, a& p7 U& U) h' \. F1 \* I% n+ e6 P3 E9 d! r
如果想要搭建一个宏大的体系,那么它的基础应该是牢固的。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