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L. \7 _. I/ ~柯云路/ G/ ^/ y1 \* @( [4 o" P
李达康是一个典型的颇有些理想主义的官员,挑起担子就喜欢把GDP放在肩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心态让这样的理想很受老百姓的认可,也进而得到了读者和观众的欢迎。曾经这样的想过,中国的主旋律作品里最缺少的是如同好莱坞主旋律里”一辆车子一栋楼,老婆儿女一条狗“为基础的典型中产阶级,却能够为了 拯救地球而舍生忘死的形象。李达康的形象仍然与此相距甚远。但是比起总是试图催人泪下的优秀奉献者来说;这个颇有些乾纲独断,刚愎自用却一心以京州为己任的官员却收割了无数观众的心。想想道理也很简单,理想主义重合的情况下,群众的认同感是最容易提升的;而这种模式得来的认同感很容易就把一个还有些致命缺点的理想主义者渲染的无比完美动人。3 K* {8 l9 [2 E( u1 n
" d. b% H; L" j3 \( b李达康的目的总是很明确,为了改革,为了发展。这个理想主义的诉求和大部分人民群众的诉求是一致的。李达康的缺点也很明显,他洁身自好,但是身边前腐后继;他自信心爆棚,但是下属却怨声载道;他为了GDP而乾纲独断,但是却换来了四面楚歌,一地鸡毛。这样的理想主义者,除了新星里最后被黯然调走的李向南,这几十年的主旋律官员形象里也难以寻觅。反过来看,这个形象的隐喻是什么?理想主义者的奋斗困境?还是万历十五年里申时行看着张居正身后惨状的感叹?其实万历十五年里最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似乎应该是海瑞,这个理想主义者倒确实不需要炮灰,但是李贽的评价似乎也很中肯——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 {, b \1 Z" {+ `5 Z* e, y
4 r$ a' X# ?! z& N' Y
可是已经被欢迎的群众制成了表情包的达康书记需要炮灰,为了GDP的理想和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个事情似乎颇有些矛盾。直白的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过程中总是不免要找些炮灰来的,不管是用魅力还是权力。当年在金山县,三个理想主义者开常委会,为了有政治资源的达康书记能够让老百姓赢;另外的两个理想主义者努力的变成了炮灰,背锅执行的背锅下海,领导责任的承担责任;只留下了为了摊派逼死人的始作俑者推进改革。按道理来说,三个理想主义者的如此约定是临时事急从权的变通办法也没有什么。但是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有了政治资源的达康书记飞黄腾达,却始终不愿意拉上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易学习一起实现理想。说轻了这是爱惜羽毛,洁身自好;说重了,这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炮灰式利用。对曾经志同道合的理想同志都如此,后面在易学习作为纪委书记试图帮助李达康刹车时候的冲突也就顺理成张了。已经做了炮灰的白骨来监督自己,这是达康书记无法接受的关键原因吧。- y' U/ q" {) F. H: S9 a: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