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高铁到杭州,下午开了半天会,今天什么也不想做,顺便侃侃大山,
第一代和第二代领袖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键政的兴奋点,邓小平的三起三落,第一起奠定了两人的基础,第二第三起都是主席提拔废黜。主席雄才大略,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英雄,邓小平奠定了中国在世界上独立到发展的又一关键。我粗略地理解一下他走过的道路,看看是如何从主席的道路上开辟新的征程,这篇日志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无意与大家争论,欢迎大家交流。
邓小平走上革命道路,首先成为中共留法体系的一员,周恩来的小兄弟,应该是中国共产党国际的分支,由共产国际指挥,本来与国内的本土派甚至于主席的“农民派”有相当距离,但经过百色起义锻炼,回上海中央继续给周恩来打下手,再进入中央苏区任县委书记,与主席发生了初步联系。邓小平进入苏区的时间是1931年8月,正是主席指挥第三次反围剿战役。为什么要指出这一点呢,这是主席在中央苏区威望的顶点,因为从第四次反围剿开始,主席在苏区就从大权旁落到挨批斗争的过程。因此邓小平到苏区任县委书记,未必与主席有紧密合作,主席应该是保卫苏区军事作战为工作重点,但苏区地方工作一直是从井冈山开始以主席的思想作为核心。邓小平作为执行者,肯定对主席这套符合中国革命的方针与道路是佩服和实践的,所以在后来国际派实际针对主席,以“江西罗明路线”代表的小四人帮“邓毛谢古”批斗时,邓小平是有条件转换立场向国际派靠拢的,但他坚持立场默默承受批判撤消职务,成为红军总政宣传部的普通干事。在小四人帮中,其实邓小平与主席的关系最普通,毛泽覃是主席小弟,古柏任过主席的秘书,谢唯俊从湘南起义到井冈山一直跟着主席。所以,主席重新掌舵后,邓小平作为小四人帮中唯一幸存者,是主席重点培养的对象之一。抗日战争开始,在张浩逝世后,出任129师政委,发展太行山根据地,是中共北方区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的地方首长,应该说他与罗荣桓是主席在抗战时期最用力培养和赋以重任的方面大员。同样,在解放战争中,邓小平又不负主席期望,克服困难,与刘伯承一起完成主席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构想,这是主席军事战略的得意之作,所以邓小平在主席心中的份量是越来越重。因而在五马进京,一马先落的政治格局中,林彪、邓小平自然被主席选拔为下一代军政的接班人。说邓小平三起三落应该反过来:三落三起,第一个落起,是主席慧眼识人,邓小平认准方向。
第二个落起起点是大跃进,从大跃进前的类似“毛邓”路线,走向了我们后来熟知的“刘邓路线”。对我而言,“毛邓路线”和“刘邓路线”都是中性的词汇,没有太多的贬义和煲义,代表了中国历史一种可能的出现。前期,邓小平是积极支持主席的大跃进路线的,包括那张著名的站在稻谷上微笑的照片,但是,当中国经济发展到三年困难期时,邓小平转弯了,由刘少奇、邓小平、周恩来、陈云等组成经济调整班子,推行刘少奇长期不分阶级斗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道路,所谓三自一包,分田单干。如果说周恩来紧跟主席,以后在文革中再次转弯,陈云一看苗头不好,以养病或沉默作为策略。邓小平明显地站在了刘少奇这边,引起主席的极大愤慨。这个阶段的邓小平,从我个人观点,认为作为可能的第二代接班人,已经形成自己的治国方略,在与刘少奇合作中尝到了甜头,但他绝对不是刘少奇(包括周恩来)的小弟,他已经从方面大员成长成中共准核心之一的地位。之所以走上“刘邓道路”,不看广告看疗效,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我妈跟我说的话,那时文革中物资紧张,我妈说:64-65年是物资最丰富的,鸡蛋都从7分一个降到5分一个。从我小小的个例也能看出一些问题,虽然那时高层可能已经准备两条路线的斗争了,但国民经济的好转是有目共睹的。或许这就是邓小平坚定走经济发展道路的起始,可能也是他强调“实事求是”的发端。
既然他与主席分道扬镳,不可避免地经历第二个落起。主席既把邓小平作为走资派代表人物加以批判,但历史轨迹和贡献,又让主席在刘邓之间划了一个明显的区分。这也可以看出都是准接班人的高岗和邓小平区别,至少从表面来看,邓小平被打倒精神没倒。只要有一丝机会,他都不可能躺平。所以,在主席调整文革路线,起用老干部过程中,邓小平无论说是运用了政治智慧还是政治手腕,再次回到了主席身边,并且很快成为主席后面事实上的接班人,代替周恩来的不二人选。但是,邓小平不同于其它领导人,在触及中共及中国以后走什么道路的最核心的思路上,他已经与主席产生根本分歧,也可以说他在“赌”,不惜以第三次落马赌主席身后的变化。所以,面对主席最后的挽救,希望由邓小平主持文革的决议,甚至退步到对文革三七开的说法,他以“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态度接受第三次打倒。
主席是大智慧还是心存一念,不但没置邓小平于死地,甚至还保留了他的党籍,意味着还是“同志”。但当时的态势,并不能保证邓小平能赌赢,指定的接班人华国锋及其重要支撑人物汪东兴虽然也是老干部出身,可他们也是文革中锻炼出来的,算旧勋和新贵之间的中间派。旧勋们象叶剑英、陈云都不在关键岗位上,只有李先念等少数人还能在华国锋和叶剑英之间两边联络。所以,邓小平的赌赢,既有文革派策略的错误,给我也有一种冥冥中历史的必然。当然,三落后的三起,主席已经不在世,没有谁还能阻挡他的治国方略: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实事求是。比起主席具有超前战略眼光,理论联系实际,邓小平只能探索-总结-再探索...这条道路,理论总结无法与主席相提并论,不过,世界上又有谁与主席相比呢?能做到邓小平这个层次的也极其稀少。
我对邓小平心路历程的体会,他首先有意无意中接触了主席关于地方工作的指导思想,认定了这是正确的道路,哪怕是批判惩罚都无法改变他的认识。历史让主席掌握了中国革命的主导权,由此邓小平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大显身手,跟定主席直至成为接班人之一。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与刘少奇合作的初步成功使其有了中国发展的自己主见,而且这个主见也是他政治成熟期产生的,即使与主席的道路严重分歧,甚至同样面临失败打倒的过程,也不能使他有任何改变,这或许他也可以称为伟人所表现出坚毅的一面。
邓小平虽然可能更早认识主席,譬如说1927年的八七会议,邓小平与主席都参会了。但1931年到中央苏区工作是其与主席直接联系的开始,他们这样算来有45年共同奋斗的历程,可以说差不多前30年主席指导栽培了邓小平,后15年是邓小平形成自己发展思路并与主席抗争的15年,如果说得更好听一些,是主席磨砺了邓小平的15年,最后邓小平带领中国改革开放了20年。
两代伟人,我生于主席的余辉下,成长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中,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我们前辈绝对想不到的境界,这是何等的幸福与快乐,特以此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