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小学时学过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里面有一段鲁迅和作者的对话: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鲁迅为什么说四周黑洞洞,碰壁把鼻子弄扁了?
我和很多同学一起争相举手请求发言,老师一个一个点起来回答,都不对。
最后轮到了我,我大声答到:这是鲁迅在平击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
老师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表扬我的答的好,而是厉声问我这答案这是从哪看来的。
我怯生生的指着同桌说:从她那本书上看来的。
于是,同桌小女孩藏在书桌里的那本属于她妈妈的黄色封皮的《教学参考书》被老师没收了,俺和她作为偷看教学参考书的反面典型被语文老师当堂点名批评。
那一刻,我体会到了碰壁的感觉。
鲁迅,我恨你!
PS:这两天鲁迅文章从教材中删除的新闻又引起了热议(我为什么会说“又”呢),想起了往事,纪念一下。
对了,想起来了,当年的同桌小女孩叫乔建——不漂亮,呵呵。
还有,正确的读法是“抨(peng)击”,俺不认识,以后俺就彻底认识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