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4 05:16:01
|
只看该作者
马克思认为,人在这样的现实面前,能够体现出自己主体性的一个基本的方式就是,第一,承认有一个客观的规律;第二,在每一个时代,都从自己的时代条件和实践水平出发,结合前人的一些被事实证明的是正确的基本结论,来提出自己这一代的,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在这样一种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基础上,进行一种实践活动。只有一代一代地进行这种实践的不断的发展和积累,人才称其为人,人才是所谓的“万物之灵长”,而不是一种被一个自身之外的客观的先在,或者主观的观念所主宰的自然的存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明,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而不是生存。- s# Q2 G* Y- I! ~9 z
% D% i, t% V. s4 p$ r1 S马克思认为,在当时的,在他所处的那样一个时代,束缚人的实践活动的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因素,就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以及为这种生产资料私有制存在的正当性、合理性、永恒性进行论述的意识形态体系,以及维护这样一种私有制的相应的社会组织方式,包括政治、法律、宗教等等。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基础,也就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与上层建筑,也就是法律、军队、政府、宗教等等的社会制度设计与主流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 ~; i- s) C+ D
6 o8 |% ?/ S/ o% ^, N5 e0 A5 M. l) e, K
马克思认为,自人类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文明社会以来,人类所面临的最大的现实,就是人的主体性的实践的需要与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关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因为有了这样一种矛盾与冲突,所以才会有种种现实中的不合理。只有终结了这样一种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才可以确定,每一个人的价值,不体现在他占有了多少生产资料,不体现在他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可以对于其他人的生活,对于整个社会的精神、意识形态等等发挥那样一种决定性的影响力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人能否实现自身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并且为其他人,为整个社会所有成员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以及这种贡献的大小。9 F+ y! X/ E! p1 z5 v! v) k
# s6 ^- D# G7 @6 z \5 [
马克思认为,这才是人所应该追求的价值。因此,在《共产党宣言》里,他强调,经过一场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最终意义上的革命,人类文明才真正地开始。在那样一个社会里面,所有人的行为,都是一种自觉的君子行为的表现。因为没有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也就没有了通过控制生产资料来体现自己价值的必要性。因此,每一个人,如果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要得到对于自己以及他人对于自己的肯定,唯一的方式,就是在自己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同时,服务于社会。换言之,也就是在推进他人和整个社会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自由发展,这就是马克思所讲的“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失去的只是锁链,而他们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实现自由和全面发展,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为整个社会的所有成员自由和全面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的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体现出人的尊严。% [# g: K9 A- _) @
" V/ ~4 ^" q2 X, D& _
马克思认为,在一个阶级社会中,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的集中体现。当这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的时候,也就是旧有的生产关系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时候,就会发生社会革命。最终,一种新的生产力的之下的新的主要的生产资料,就会被一个新的群体所掌握和支配,在这样的一个掌握支配社会的基本生产资料的过程中,也就确立了这样一个群体或者说这样一个阶级对于整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的控制。这就是所谓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进入私有制的最高阶段,也就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的时候,这种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实质不在于商品的交换,这种所谓商品的交换,中国传统社会比西方要发达得多。这种资本主义文明的实质在于,它是一种机器化的大生产,也就是说主要的动力和主要的工具,不再是人的体能和畜力,而是在某种原理和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现代的机器工业的生产体系。, x5 X5 _/ b$ w6 M0 ~; _: o
当这种机器工业的生产体系,与人的体力劳动相比较的时候,它具有两个人类单纯体力劳动无法企及的优点。
5 x- K% d* j; d& k, u1 j; V第一就是它的能量。在能量方面,传统的人力、畜力,或简单的自然的水力、风力,是无法与蒸汽动力和电力相抗衡的。这就决定了,在一个新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人只要控制资本就可以控制一切,由资本来获得机器,由机器的效能来取代单纯的占有人力资源的优势。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社会里面,掌握生产资料或者说控制生产资料垄断地位的群体,与单纯拥有劳动力的群体之间,他们的博弈关系,从来没有如此地不对等。这是第一点。
) ]+ y( A0 C4 E# Z2 R, Q: ~/ H; y第二点,机器生产和机器文明的一个核心特质,在于它的标准化和均质化。这样一种标准化和均质化,一方面因为相关的部件以及设备的匹配,使得生产活动可以在最大的范围内进行一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比如说在传统的社会中,比如在欧洲社会,生产和交换的场域,往往就是一个庄园的规模。每一个庄园都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往往不同庄园中生产的同类商品,产品规格、基本工艺要求可能都有差别,这样的差别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体,也就无法使得资源在不同庄园中间形成优化配置,而现代的机器工业文明它所依托的这样一个现代的科学技术体系,使得任何的一种产品,任何一种工艺都可以进行一种可以被全世界所普遍理解和接受的公式和理论化的表述。只要掌握了这样一个公式,只要真正理解了这样一种理论,就可以同时按照这样的理论,按照相应的工艺,生产出相匹配的机器设备,或者说可以接纳和掌握这样的一种机器设备和工艺。这就使得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决定的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被压到了最小,而这种均质性和标准化就可以推进到最大。也就是说,即便在全世界甚至说在跨星际的范畴中,不仅仅是国际,而是在星际过程中,这样一个资源的最优化的配置,在技术上是真正可行的。
1 u; N1 e/ s/ Q8 ]% i这两个特质决定了,如果不能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则掌握生产资料的群体,将彻底主宰整个人类的生产、生活、消费、娱乐,乃至最核心的价值观念的认同。同时,这个掌握了生产资料的群体或者说阶级,也将被异化为资本的逻辑的人格载体。最终,整个人类社会都将被资本异化:资本本来是人所创造和运用,却反身成为整个人类的主宰者。这将是一个虽然有周期性的波动,却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商品交易极为活跃的社会。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显而易见的优越性。但是另一面,不仅仅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和周期性波动,硬性调整的过程中,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甚至人道主义悲剧。更重要的是,在人性的解放——人的主体性全面实现的意义上,这是一种无法容忍的悲剧性的自我禁锢。也许,如果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资本主义制度也可以在自己的周期中不断发展和调整,而慢慢变得不那么血腥,甚至还可以有一些“人性化”的制度进步。但是,在最终极的意义上,却是毛泽东的那句怒吼,才揭示了这个制度最核心的困境:不造反行么?!不革命行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