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J: ?/ e' @ `/ e2 z
我也做过一点调查,大部分是华北平原,作为农民最大的问题抵御天灾和疾病的能力非常低。很好的中农富农一场病就破产,败家的很多,小地主也是如此。二三十年代抓丁佂夫并不严重,大部分时期采取的是募兵制,当兵往往是破产农民不错的出路,我祖父三十年代去当兵,普遍的价码是五六块钱一个月,甚至有七八块钱的。8 n( f& C; C& R/ N" v
8 y0 s8 C7 _/ j+ n f K. ?当年的社会阶层界限相对现在应该比较明显,您说这个对天朝上国自豪的大约是“士农工商”里的士。君权应该说在民国十年以后就逐渐淡漠了,夫权和族权我觉得不太好说,新旧思想的冲击交汇比较明显的是在城镇,乡村的变化似乎并不激烈。% y( {* I6 x% _$ P, m
+ D% Q& ~4 [ U" s蒋的出身和后来的依靠都是士绅阶层,我觉得不存在向旧的社会结构投降的问题。所谓革命其实是个很笼统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打破旧的秩序,用新的取代。那么当时旧的基本被打倒,用什么去取代是个争论的焦点。国民党并没有严密的理论系统去支撑自己所支持的新秩序,而这个新秩序其实也相当的笼统。共产党的理论是阶级对立和斗争,但是在阶级对立并不尖锐的时期如何推广呢?* }7 e8 `8 x; j1 N+ J7 e, j
& K4 t: G, ^1 u$ X5 [$ m$ c
蒋的不易,在于内部思想不统一,包括他自己动摇过很多次,组织松散,派系林立命令无法有效执行,武装不统一,蒋只是军事委员会的负责人,名义上统领全军。直到43年国民党政府的主席都是林森,很多事情执行起来多有制肘,歪个楼,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初,中国政府名义上是被两个姓林的管理,共产党那边是林伯渠当主席。自412以来,如果能够做到力量整合,那么接下来才有可能有所建树。+ m' S I* D$ v& }* j' u0 k
3 e' R* z+ z/ v
姜文的家世让我有了点不好的联想,土八路进城后抛妻弃子的事可没少干。
- y% c* x a; g. `8 P" Q而君权(换马甲了),至少在1949年之前,中国并没有解决个人专制的问题,从段祺瑞之后,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在朝向个人专制加速。只不过皇帝的名号没有了,权力也受到了军阀的制约。. ?5 \3 v- T8 ]0 s4 W+ d
! Z5 f' W: y9 n4 n' s
蒋的执政基础——乡绅阶层,不正是我说的依附土地的地主吗?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主要就是指乡村的地主、员外之类靠收地租过日子的那一类人。老蒋在大陆土改搞不下去的原因就在这里——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把。他的另一个基础就是 文官集团,主要是留洋的精英和买办势力,前身是科举出身的官僚。一般喜欢说是江浙财阀。其实,江浙财阀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财阀势力,他们只是洋人在中国的中间商和代理人而已。 ^4 a. \- k% H& ^: b D, o( S
这个阶层根本不管人民死活和国家前途,自私自利,醉生梦死(《历史研究》汤因比之言)。所以,对当时的中国人而言,重要的是先摧毁这个社会的主导阶层,至于建立什么社会,并不那么急迫。. O3 _ Z* f" [# v" v
其实,摧毁的过程就会自然凝聚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会重新恢复社会秩序,完成社会建设。* C; g3 c6 q \+ A1 Q
% {7 M: V8 @! \6 a, u3 l
0 t4 w. e% m* \8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