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8-9-19 04:17 |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
读点儿〈诗经〉之十三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祝福
天保定尔, 上天保佑你安定,
! C! x0 \* S% S: I2 t- Z' F6 _ h$ ]! r
亦孔之固。 江山稳固又太平。' {* V9 G$ \+ N* R
; v0 q y& w$ n* M( A' r& H( R俾尔单厚, 给你待遇确宽厚,; Q8 b% P5 H& N6 L6 ?3 e# O# q: D
+ b3 w K5 l. I何福不除。 一切福分都赐尽。
3 H& G; A& |( h8 K o
% }6 n( n' A- l( L" j1 [+ o7 e# J0 W俾尔多益, 使你得益多又多,
3 i) g: ]# Z- v, y5 @7 t
1 o# v5 a3 e" q3 m: k以莫不庶。 没有东西不丰盛。
# t ^ ^' S: ]8 n) b' d
$ R, X8 U- W4 @7 W天保定尔, 上天保佑你安定,1 P& Q I0 K" @! c8 Y
: \9 o% {# G! t$ a3 @) q( O俾尔戬(音简)榖。 降你福禄与太平。
; t9 b* s: N' K5 F" c: a* J# }. t+ A6 f
罄无不宜, 一切称心又如愿,
2 z7 ]; P0 I9 j" R7 A: n* j% ~, M" p+ U$ p
受天百禄。 接受天赐数不清。
. f. h/ J# m& s9 W8 [& z
" i6 T/ v: V: i0 }, C7 M! r8 z降尔遐福, 给你远处的福分,% ^! p6 b; @& ~* l9 `# I# s
& ]( K X# d' _( V/ N维日不足。 唯恐每天缺零星。& L' o' b# v4 v! j7 k
( O2 A' P* J" B6 e! c$ I天保定尔, 上天保佑你安定,
* Y( D7 T9 f4 u" Q* Q1 H8 D, n2 L* A) ^0 |7 k) y; P
以莫不兴。 没有事业不振兴。! X0 z/ }5 s- \( \
% K" r& M( Z; K( p如山如皋, 上天恩情如山岭,
1 L# a5 g' y% c! `+ B2 ~
) n) [' {. _, g如冈如陵。 上天恩情如丘陵。
$ Z' O5 L: [& B/ a; G8 ]5 l: Q- T
( q8 K7 R! Y5 M" L0 K如川之方至, 恩情如潮忽然至,: Y% j7 N& q4 G
4 Y# R2 W8 P. v4 q0 a" a
以莫不增。 一切增多真幸运。
0 p; B* h/ O6 j, L$ H3 h) ^4 s8 _, x( x* A. O# r, d8 k3 j! l# j5 e
吉蠲(音鹃)为饎, 吉日沐浴备酒食,
# _4 H$ b4 J0 E. a: {% W' z) V1 h
1 \& j; p9 v I是用孝享。 用它将那上天祭。
+ Y; q; x6 G: A! ~6 R# \
5 ]5 P. }4 Z, ^2 L* b禴(音月)祠烝尝, 四季祭祀祖庙里,
: I" A$ |/ p: F" L
! H" T0 p4 R2 Y# i9 L4 n: e7 I于公先王。 先公先王在一起。4 q8 r/ A1 ]9 B; H1 m& A- h
% P1 ?2 e$ I- L; a4 _6 M君曰卜尔, 神尸说要给你福,+ ]& g' n4 b% k* Z
% l" b% L$ \1 M1 u
万寿无疆。 江山万代无尽时。4 n' A$ E1 I! J3 t
4 s- i- \/ [2 p' |+ e神之吊矣, 神灵受祭降下土,
, g3 A# i- I! ?% }
. `8 B/ l% {3 e0 X8 U3 s2 Z7 ^3 U詒尔多福。 送给君王多福庆。
5 u6 t9 n0 e. l) m6 L6 D( A, z6 r6 m0 ~/ @- f# P& L' O
民之质矣, 人民纯朴又善良,
3 W9 i. ~+ p" n" v7 C% j+ Y1 u
" d$ R0 S9 L1 B" x% W日用饮食。 有吃有穿真高兴。1 @. {# D, q( k$ Y8 S: E k1 ?2 \ \
" k, |- T/ ^, G" {1 ], \' w8 B
群黎百姓, 天下所有老百姓,$ _9 g0 B0 T' x$ d! j- X& f
; u" e0 n" g8 p3 d% K# r% @
遍为尔德。 受你感化有德行。
) j X6 E ^$ L4 T, P! ^3 S
6 C! C/ P6 J' j1 Y }7 O+ r/ I如月之恒(音庚), 你像上弦月渐满,/ I4 V6 o% R3 Y9 j- ]
/ u' j3 q. d$ Y1 J1 k: }# U
如日之升。 又像太阳正东升。
5 i& P, k# U9 c; R$ K" t2 Z
; C: G0 j, W! l6 j3 V( B' |如南山之寿, 你像南山寿无穷,
: O$ P, i4 S# e7 V& [
5 ~: D5 x7 }1 v不骞(音千)不崩。 江山万年不亏崩。. {; M& c8 b" ]$ f; t# N8 g
7 U9 z, ^; ~9 I) F2 a5 K4 r+ Y如松柏之茂, 你像松柏长茂盛, v2 y$ o0 E9 @2 o6 T% O- }
+ K6 s8 i* Y# O1 [
无不尔或承。 子子孙孙相传承。
+ @/ g# [: B( j# P4 d: K$ }; y: Q; e5 Q" Y
这首《小雅 天保》是西周时大臣召公致政于周宣王之时祝福宣王亲政的诗。说起召伯虎和周宣王姬静的事就得先说说“国人暴动”。2 I+ W4 z. a* K$ ]: F0 L5 W' l
7 w- F" \0 |' g在成王、康王统治的时期,周朝政局比较安定。后来,由于奴隶主贵族加重剥削,加上 不断发动战争,平民和奴隶的不满情绪也随着增长。
# v1 n9 o% a |0 f) `
% e1 Q" o' D7 l" I1 |+ p' y- A4 g周朝的统治者为了镇压人民,采用十分 严酷的刑罚。周穆王的时候,制订了三千条刑法,犯法的人受的刑罚有五种,叫做“五 刑”。像额上刺字、割鼻、砍脚等等。但是,刑罚再严,也阻止不了人民的反抗。7 G: d( w" q3 P2 U
$ s ?9 {5 Y+ S4 o4 F0 d到了西周第十个王周厉王即位后,对人民的压迫更重了。周厉王宠信一个名叫荣夷公的 大臣,实行“专利”,他们霸占了一切湖泊、河流,不准人民利用这些天然资源谋生;他们 还勒索财物,虐待人民。
/ F2 K' I# U: }0 A O9 p8 _7 [9 c
4 S7 `$ o) D; x. t( l- q那时候,住在野外的农夫叫“野人”,住在都城里的平民叫“国人”。周都镐京的国人 不满厉王的暴虐措施,怨声载道。 大臣召公虎听到国人的议论越来越多,进宫告诉厉王说:“百姓忍受不了啦,大王如果 不趁早改变做法,出了乱子就不好收拾了。” 厉王满不在乎地说:“你不用急,我自有办法对付。”
" _6 ^2 X; T0 F6 \5 U! W. ^' l$ G- m/ L' m) z$ ^0 s* o/ z) G! B& o
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国人批评朝政,还从卫国找来一个巫师,要他专门刺探批 评朝政的人,说:如果发现有人在背后诽谤我,你就立即报告。” 卫巫为了讨好厉王,派了一批人到处察听。那批人还敲诈勒索,谁不服他们,他们就随 便诬告。 厉王听信了卫巫的报告,杀了不少国人。! G2 v0 Z+ N$ o' n
* i# Z4 O! n) h! V$ |0 I& Z ^在这样的压力下,国人真的不敢在公开场合里 议论了。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只交换了一个眼色,就匆匆地走开。 厉王见卫巫报告批评朝政的人渐渐少了下来,十分满意。, ]# z6 z) j; I, n& i: @* t
( y! L7 W7 |' A( z* s' x( J# m; y有一次,召公虎去见厉王,厉 王洋洋得意地说:“你看,这回儿不是已经没有人议论了吗?” 召公虎叹了一口气说:“唉,这怎么行呢?堵住人的嘴,不让人说话,比堵住河流还要 危险哪!治水必须疏通河道,让水流到大海;治国家也是一样,必须引导百姓说话。硬堵住 河流,就要决口;硬堵住人的嘴,是要闯大祸的呀!” 厉王撇撇嘴,不去理他,召公虎只好退出。
6 J4 A! g/ B8 C* i0 E1 K3 Z
6 I$ ~: V6 f7 v' l: V厉王和荣夷公的暴政越来越厉害,过了三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国人忍无可忍, 终于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起义的国人围攻王宫,要杀厉王。厉王得知风声,慌慌忙忙 带了一批人逃命,一直逃过黄河,到彘(音zhì,今山西霍县东北)地方才停下来。
; {9 |! X, V7 g; |5 P
7 L6 m6 b* E2 I' r4 o/ A. y国人打进王宫,没有搜到厉王。有人探知厉王的太子静逃到召公虎家躲了起来,又围住 召公虎家,要召公虎交出太子。召公虎没奈何,只好把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送出去,才算把 太子保护了下来。 $ a* c, a# Q1 t# s" x
4 @4 u; E1 |$ ^, P# F厉王出走后,朝廷里没有国王,怎么办呢。经大臣们商议,由召公虎和另一个大臣周公 主持贵族会议,暂时代替周天子行使职权,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从共和元年,也就是 公元前841年起,中国历史才有了确切的纪年。 & l( ?9 D D' b, w
% ?& A5 `" l+ E- I5 i共和行政维持了十四年之后,周厉王在彘死去。大臣们立太子姬静即位,就是周宣王。
# }( @% v7 D; d( N$ F. I. K+ G5 K/ e6 Z- F5 M7 `. t
《天保》表达了作为宣王的抚养人,老师及臣子的召伯虎在宣王登基之初对新王的热情鼓励和殷切期望,即期望宣王登位后能励精图治,完成中兴大业,重振先祖雄风。实际上,也表达了召伯虎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的政治理想。, U P2 Z3 @0 ?; L' Q/ [. P
9 H# w+ w( A* ?$ |全诗六章,首章是说宣王受天命即位,地位稳固长久,让宣王消除疑虑,树立起建功立业的信心。
, g6 k# V& F3 e9 H) `0 ?7 c+ H
二章又祝愿说王即位后,上天将竭尽所能保佑王室,使王一切顺遂,赐给王众多的福分,还担心不够。
3 G( @% ^8 H# x7 K& H" X9 c6 R% `7 w b3 j2 |
三章祝愿说王即位后,天也要保佑国家百业兴旺,作者连用五个“如”字,极申上天对王的佑护和偏爱。/ O2 p3 K8 A& [# W9 `# t t
8 _) L2 J! s5 `
诗从四章起,先写选择吉祥的日子,为王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以期周之先公先王保佑新王,次写祖先受祭而降临,将带来国泰民安,天下归心的兴国之运。/ l5 {3 ^$ v; F* V4 Q3 t
5 b8 Y4 w9 ^5 m3 L# n末章又以四个“如”字祝颂之,说王将长寿,国将强盛。全诗处处都渗透着对年轻君王的热情鼓励和殷殷期望,以及隐藏着的深沉的爱心。! M; f" q4 Y9 Q' j1 U
6 }+ I4 M2 W6 X* a* G
全诗读来感觉作者处处从大处着眼,气势辉宏,尤其是恰如其分地使用了一些贴切新奇的比喻“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及“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等,既使得作者对新王的深切期望与美好祝愿得到了细致入微的体现,也使得全诗在语言风格上产生了融热情奔放于深刻含蓄之中的独特效果。5 `$ ?: F0 q& I. a
4 N# }' ]+ t. Z t: T这两对排比句中前两句都是四个字一句,第三句突然变为五个字,读起来语气急迫而热烈,从语言节奏中我们也能够体会到那微小的变化所带来的洋溢热情,这也正是此诗修辞之魅力所在。5 m4 ^8 u& R( j2 O Q% ?
" z' ^+ Q! c9 a7 d0 ?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在周王宫的大殿上正在举行着周宣王的登基大典,阶下的乐师们奏起了舒缓庄重的音乐,殿上的众大臣手执笏板缓缓地向新王行礼,宝座上的宣王身穿绣有日月星辰的玄色朝服,面南背北,召公和另外一个大臣正三次为他加冠,此时乐师们唱起了这支《天保》,当唱到“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的时候,宣王下意识地抬头盯着大殿外冉冉升起的太阳,他没有注意到他的老师,正在身边为他加最后一次冠的召公早已泪流满面,正在系丝带的双手颤抖个不停。。。
, p5 d, m% p- V" g s, V M) _ @. s$ X+ e% C* w
此诗语言高度概括,气氛热烈而又典雅,一些诗句成为后世经常引用的典故,比如“南山之寿”“如日之升”等,后者我还记得在故宫的一间大殿的匾额上看见过。
" J( E3 s: }9 C) W+ x, S5 U5 t6 R
, ^2 ^# y1 h, j1 U b% u& c我把此诗作为我的读《诗经》系列的最后一篇也是想借此诗祝愿大家人生道路,“降尔遐福,唯日不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2 `8 ?) v; r6 P) k8 m z/ L; G0 q+ {* l# K8 _! i7 X& w
" h9 m! L( D# W8 y5 s( G7 W$ b
7 N, p9 h" t7 [; 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