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6-9-1 22:07 编辑 ) r6 y' U0 M0 y- C' R' n, v. H
+ C# }) G5 z! A0 C' _
8月30日,有报道说,中国空域产业集团已经与安东诺夫达成协议,后者转让所有技术(包括发动机),并在中国制造安-225,要在2019年交付第一架。一时间,弄得很多人很兴奋。不过一天后,安东诺夫就否认了。安东诺夫一直在试图把第二架安-225完成,但需要30-40亿美元,乌克兰根本没有这个钱,而且现在生产设施已经荒废,要完工加倍困难。
7 k; a; s p" A, p! M5 T* w6 J3 V" d- M4 [- Y
安-225是从安-124发展而来的,机体进一步加长,机翼增加翼展,发动机增加到6台,起落架加强,垂尾改为双垂尾。安-225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600吨,2001年改装后增加到640吨。即使在空客A380出现之后,安-225依然是世界上起飞重量最大的飞机。$ [8 c) _) W5 T- n
" z( _/ l% A/ i/ C
安-225当然具有无与伦比的载重能力,安东诺夫也没有财力进一步发展,但这就意味着中国会接盘吗?未必。
$ A h: V" E* L: R8 g, V3 q+ G/ ~
& z1 k9 O5 i$ d7 T% F2 S安-225是为苏联航天计划而专门建造的,机舱特别长大,但除了少数特别长大的工业设备(尤其是石油工业),并不是很好用的运输机。运输机当然要载重量大、机舱宽大,但凡事都有一个度,并非越大越好。大而无当的话,自重就很大,油耗很大,使用量不足的话,浪费就很厉害。安-225在世界上很忙,但这是因为世界上只有这么一架。如果安-225有几十架,那就难说是不是还会那么忙了,一般认为不会,没有那么大的特种货运量。& u/ |+ F8 H, H% R5 g3 Q Y
) d. A0 i) v+ D. X2 S. p+ I& l0 b
那用它的载重量和容积作为一般货运呢?由于安-225采用六台发动机,油耗很厉害;特别大的飞机,维修费用也很高昂。每次出动当然可以多载货,但并不一定能降低单位货运成本。波音747货机一直在生产,但并不热销,因为大量二手客机可供改装为货机,最后算下来单位货运成本更低。安-225也要面临这样的问题。由于起飞重量特别大,滑跑距离较长,可供使用的机场也有限,并不方便使用。用汽车作类比,重卡拉货效率更高,但100吨以上的超重卡就只适合特殊用途(比如矿车,或者大平板车),而不适用于通用货运。
& @$ \* M) {0 n" {: P) W
8 ]$ U( s, Q! P0 M/ S/ x用于军用的话,安-225糟糕的野战机场性能使得它的用途有限。而且安-225只有艏门,并无艉门,不能一头进一头出那样直通式快速装卸,在这一点上不及安-124。中国最需要的是运-20一级具有战略空运能力但又有野战机场起落能力的先进重型运输机,美国生产了279架C-17而C-5只生产了131架就停产了也是这个道理,尽管C-5的年代是数量的年代,任何飞机的平均产量要比C-17的时代要高得多。
H Y, g/ Z# p& w0 t6 i6 T
! o. }: M5 V8 o) ]8 T/ O0 s2 h安-225是80年代开始设计的,1988年首飞,基本技术并不先进,而且这在当时也是急就章,是为“暴风”航天飞机计划服务的,除了世界之最,并没有特别的优秀之处,值得现在中国去重开生产线。
3 N; [/ H/ M; }9 @. t' V A2 A& K: _4 J5 z$ k9 s' m+ W
中国空域产业公司也是一个奇葩的存在,没人知道这个公司有什么样的背景,他们是否有合适的工厂制造安-225更是存疑。要从一片空地白手起家,还要2019年交付第一架飞机,这就更加离谱了。
! ^) C0 X$ Z1 Y+ h0 a% ^ H% a7 {& K, R
这个故事的背景还不大清楚,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这只是一些人的炒作。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