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632|回复: 32

歪读之《孔雀东南飞》--两个卢瑟的爱情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发表于 2011-8-28 21: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1-8-29 17:52 编辑
    . D& o- I) j1 ], Z+ g
    . V/ |1 \9 ]% r        提起《孔雀东南飞》,书评总是说,这是讲述一对爱人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的诗篇,歌颂了至死不渝的恋情,他们最终以生命为代价留下一段荡气回肠的传说。在中学时,我们第一次接触到这首诗时,自然也是这样理解的。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再看这首诗时,却越来越看不懂了。
    . |) y( `9 p6 ], y1 k4 s         封建礼教,这个吃人的玩意,一向通过所谓“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类的条条框框,来束缚女性的人身婚 姻自由,将妇女压制在社会的最低层,使妇女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可在《孔雀东南北》里面,我们似乎只有在焦仲卿和刘兰芝这对贤伉俪身上还可以看到这种道德的闪光,而在其它人身上,看到的却全是完全不符合道德的言行。
    : t& ^) K; G8 x. K- v5 \        刘兰芝的母亲从小就教女儿琴棋书画(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更顺着女儿的 意,要嫁便嫁,要留便留(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兄长虽然世俗,却也是时刻为妹妹着想,视”从一而终”为无物,就算生气其实也是恨铁不成钢(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恐怕即使是现代人,也会庆幸自己有个这么一个开明的家庭。此辈中人的表现,哪里有任何的封建礼教可言,往重里说完全是名教罪人,是民风丧尽的表现。
    0 O0 ]# k8 P6 I* g3 J1 s  X       而焦刘夫妇的表现,则完全黑暗中的一线光明,给那些叹惜道德沦丧的人们以最大的希望。这是一对怎样的“举世皆浊吾独清”的妙人儿呀,男的心地善良又对母至孝,甚至不惜违心地休弃爱妻,而女的温柔体贴对夫至贞,被遣出家门仍然矢志不移,最终不惜以死来捍卫自己从一而终的心愿。这哪里是在反封建礼教,这分明就是一曲讴歌年轻男女抵制”不健康不道德”的婚姻观,维护传统良俗的赞歌。
    & a  a( Z8 o% K0 |$ Z6 z% d       其实分析到这儿,咱就已经很明白,为什么这首诗能够脍炙人口,即使经过那封建礼教盛行的时代,仍然能够传唱至今。但是这么解读下来,还有一事总有点疑惑。象这样一对坚定维护礼教传统的英雄,本来应该男的进《二十四孝》,女的入《列女传》,都是足以配享礼教的太庙的,可是为什么他们仍然只能呆在民间诗歌中,甚至还被众多俗人误当作反礼教的先锋,难道就是想玩无间吗?9 ?' A- Y# ?& t+ X5 `; }
            我看关键之处,还是因为他们最终并没有达到封建礼教的要求。至孝的焦仲卿,本就应该与弃妇恩断义绝,而不是藕断丝连,甚至最后“自挂东南枝”,要知道,他这一死,剩下一个老母孤独无依,这岂不是最大的不孝。而至贞的刘兰芝,根本就不该给人让她再嫁的机会,想想只要回家那天,把自己鼻子割下来,还会有后面那么多事情,何至于腻腻歪歪到最后去“举身赴清池”,当然,她最大的不该是竟然让焦郎为她殉情,这分明就是又一个红颜祸水。
    # @8 Y, m. [* q6 i3 b) t6 `1 u4 Q       这样的两个人,用现代名词来解析,就是卢瑟(LOSER),因为他们的愿望总是与结果相背离。他们都有自己的愿望,但是却不愿为这一目标付出努力,遇到一点困难就会退缩,然后将自身的困境总是归罪于社会身上。当我们看完这个故事,再回顾一下这对小夫妇所做的事情,他们真是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卢瑟的全部特征。而他们做事的方式,更是十分让人叫绝,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拖泥带水,毫无决绝的勇气,
    ) C: ~. _: Q6 i7 v) \! h" d: s        其实《孔雀东南飞》所叙述的,不过就是普通的家庭婆媳矛盾,这在任何时代的中国家庭中都司空见惯,但到婆婆逼迫儿媳离家这个程度的,本来就不多见(真到这个程度,其实儿子和儿媳肯定要负更大的责任)。对于这种纠纷,儿子所做的就是调和,态度上和稀泥,立场上则坚定,可以受无数的夹板气,可以焦头烂额,但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有底限,那就是维护家庭的完整。作为一个已经出外做事的男子,只要足够的坚定,想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但我们看见的,就是焦仲卿的软弱和窝囊。" e7 D6 B9 z: o- @0 d
            焦仲卿喜欢刘兰芝,希望与之终生厮守(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但是面对母亲的不快,他的反应首先是装可怜(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并以此来哀求母亲,终于扔出一句硬话(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但在母亲的强硬下立即崩溃,然后就只是顺从,顺从是顺从,但还要表现出自己是被迫的(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并且还带着幻想(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这样的应对,这样的行为,这样的心态,还能让人说什么,只能是无语。6 e! L1 a: T4 e4 x
           同样,刘兰芝既然希望与焦仲卿长相守,首先要做的就应该是讨好婆婆,但却在婆婆心目中弄出那种形象(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到最后被遣回家,难道不是她自己的责任吗?而回到家之后既然心里还想着焦仲卿,就应该坚定地表明态度,不让别人有误解。可她的表现,却只是随遇而安(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将所有的矛盾都往后推。而到最后,有些压力后就做出让步(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这更是大错特错。
    9 `$ A4 W) l8 A. g9 D9 ^) B       可以说,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出,两个人有什么任何主动的应对,有什么决断的勇气。面对外界的压力,他们就只是在拖延,在逃避,逃避不过去时就是顺从,最终当一切都已经无法逃避时,那么就选择去自杀。人常说“可怜人必有可鄙之处”,而这对夫妇难道不是吗?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纠纷,最终却是两条人命,留给家人无数的悔恨和悲伤。
    ; I. f0 x6 }; O* T* ^; b4 K7 ^+ F- X       如果用直白的话说,《孔雀东南北》其实就是讲一个窝囊老公、一个霸道婆婆、再加上一个少根筋媳妇的故事,而叙述的最多的则是两个卢瑟的爱情,但两个卢瑟碰在一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只能是个悲剧。因此这样的情节,即使再婉转、再悲戚,再令人感动,却无法成为人们的楷模。而放在韩剧当道的今天,就更加地体现不出任何的吸引力来。1 P7 n& B# N6 R$ ^/ o
    + o! j, _6 g7 U4 ?2 F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5 捐资 +1 收起 理由
    老票 + 5 + 1 独特视角,成岭成峰
    山菊 + 5
    履虎尾 + 5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0:03
  • 签到天数: 3219 天

    [LV.Master]无

    发表于 2011-12-3 04: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过瘾哪。
    5 v( G( U4 R1 @0 w$ D# m* o# j8 J7 S9 E
    风说风有理;. m' O( n7 a* H2 e8 Z$ u
    蚌说蚌有理;
    + _# X% f# P. ]: N; y0 k到底谁有理?
    1 Z' J- H& Z  `转头见小史。
    7 a1 k4 G9 @" ~5 x0 `$ L5 _" A6 @% z; q- B  G! l- N
    都上花!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1-26 20:50
  • 签到天数: 575 天

    [LV.9]渡劫

    发表于 2011-11-4 08: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视角新颖,观点独到,穿越感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25 08:39
  • 签到天数: 178 天

    [LV.7]分神

    发表于 2011-11-3 2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河蚌 发表于 2011-11-3 15:59 ' ~6 M4 V  J! o6 |4 h; Q
    史MM具有写肥水文的潜质。% A5 t9 D4 k$ r4 `7 u
    还有,你说的那个寡妇受诱惑的故事似乎是《警世通言》里面的《况太守断 ...

    9 @7 j1 r8 i8 B+ }嘿嘿嘿。。。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晓盼 发表于 2011-11-3 09:29
    / {/ T' b' G  @3 b! B话说,当初文学小青年小史也曾写过《孔雀东南飞》滴。。 1 ]9 {5 S0 z  F% q9 N! ^, p# @
    8 X3 Q: d2 s; a6 L( b  v
    . K4 R- t. Q! y
    史MM具有写肥水文的潜质。  Z$ d, n6 B, V- w3 P7 [
    还有,你说的那个寡妇受诱惑的故事似乎是《警世通言》里面的《况太守断死孩儿》,不过是个悲剧。, k+ g  g" d' K2 y" U
    沈从文的小说里也有这个情节,不是《湘女潇潇》吧?: u. {! x# N5 p" w& n& n; W' r& W: p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25 08:39
  • 签到天数: 178 天

    [LV.7]分神

    发表于 2011-11-3 09: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晓盼 于 2011-11-3 09:29 编辑
    $ V0 v. A9 T9 [, T" ]' b0 i# J, U* ?( `/ A
    话说,当初文学小青年小史也曾写过《孔雀东南飞》滴。。 ) h! C& n+ c) S# B3 \
    & v8 v0 S# {9 ^

    6 y# F0 R! |# A$ p; A+ M! ]
    ; ]! T  i4 R- t她越来越相信,夜,或者说这笼罩着她四周忽明忽暗的黑暗,是一团藏着很多精灵的雾气。每当那些无法入睡的夜晚,她总能在这团雾气中听到很多细小却尖锐的声音-----呼应着她内心的那丛火,那丛不断舔吸着她心灵的火。# E2 }( h$ |6 A5 t* Y

    0 u1 e& ~0 e. V$ o而今夜的火,似乎更加地跳跃,无孔不入,仿佛要从心窝跳出身外,在她每一寸的肌肤上,跳舞,象欢乐的小虫,在春天的夜晚,不知疲倦地,为了找寻另一个异性。于是,她更加的难以入睡了。
    : v! n) E& H2 U7 J, J
    1 ~" Q# c: T! g% C女儿的呼吸在靠墙的那侧渐渐地沉重。年轻的身体,总是如此自然地健康。健康的女儿呼吸出甜美的气息,散发着一种让她怀念的氛围,让她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候的夜晚-------还有她的丈夫,-------在夜里,在这样温暖的黑暗簇拥着的夜晚,每当回忆起年轻的日子,她总是无法克制地想念,想念她的丈夫。  X' ^7 R/ v4 q& w0 I2 ~

    2 k4 o7 e" @0 _+ w有多少个夜晚,多少个,那么漫长的夜晚,在窗棂清冷的月光中,她努力地睁大眼睛,企图在这团黑雾中辨认丈夫的影像。------她的手指热切地摩梭着床板,一遍又一遍----那么,漫长的夜。------很多次,她的孩子,-------以前是幼小的两兄妹,现在只剩下越来越大的女儿,----都会在母亲灼热的怀中惊醒----但又很快地沉沉睡去,丝毫不能理解他们孤独的母亲和母亲孤独而漫长的夜。
    9 {) o+ X. D/ p- R% g4 {; M$ E" j$ D" Q! [' K5 {( ~" @
    三年前,她的儿子娶来了一个漂亮而贤淑的媳妇。虽然是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却完美的让人无可挑剔。然而,她并不能像自己的儿子那样喜爱这个自信而谦逊的女孩。相反地,每当看到媳妇,她心中的火苗就会窜起,一次比一次高----特别在,儿子从县衙回家的日子,她愈发地难以忍受自己的媳妇------有时候,连她自己都奇怪,是什么驱使她如此饥渴地寻找一个辱骂媳妇的借口,-----而找到借口的机会又是如此的稀少-----但她总是不能逃脱这个欲望,------在夜里,她的手指摩梭着床板,一遍又一遍,那么,漫长的夜。-------儿子结婚了,他和媳妇的房和她孤独的夜就隔着一面稀薄的墙。
    , b! B( A! s( C, D4 q7 h( R3 O* n' T8 {# }5 P; X
    今夜,她透过那面稀薄的墙,听到哽咽的啜泣和炽热的喘息。在以往的日子,那些喘息象强忍着的笑声,没有今天的肆无忌弹,却夹杂着更多的欢乐。但今晚,那喘息和呻吟象别离时筵曲,徒劳地想用高昂的音调冲淡将要分手的悲伤。于是,那悲伤越沉重,这呻吟也就越短促,而缠绵。-----也因此,愈凄厉。------而在她的心中,回响的也更畅快。 -----十五年了!在女儿生下的第二年,她就成了寡妇。那团火象一粒种子,在她心中发芽,滋长。------尤其在儿子婚后的岁月里,-------像一个茁壮的婴儿,贪婪地吮吸母亲乳汁般的,啃噬她的心。-----但明天,媳妇将被送返,这些喘息,将不再透过稀薄的墙,来拉长她已经漫长的夜。 -----虽然,她知道媳妇的离去并不能缩短这摩梭着床板的漫长的黑暗,------但至少,它不会被拉长了。" u1 }! H+ c3 I: i; A

    ) ~6 G0 e2 F% s  n8 D两个月后,被送回家去的媳妇不愿改嫁,在另一个浓黑的夜晚走进冰凉的池塘。第二天,她的儿子,追随着心爱的女人,用白绫将自己挂上松枝。从此世上多了一首优美的诗歌,在人间传颂着焦仲卿和刘兰芝凄美的爱情故事。那个故事一直流传到了现在,象屋檐嘀嘀嗒嗒的雨珠,至今还留着眼泪。但没有人,没有人知道那位残暴的母亲为什么会如此刻薄地对待她的媳妇,更没有人知道,在失去了儿子之后,她将在怎样的眼光中度过余生。-----和剩下的那些无尽的,漫长的夜。! \/ Y8 s! ?  R! E- _; G
    + ]& [( A: A7 _
    ------说明的分割线-------8 M( e- i8 l  f; L/ @' X4 m; Q

      M4 G+ `4 J0 Y! U% T- @呵呵,补充说明一下吧。。
    3 e) y1 |# V+ H! d' f9 [6 |" I( z. ^" U+ e) n* i1 P
    《孔雀东南飞》这首着名的长诗自然是大家耳熟能详地。但俺当年读到的时候总是不免有些疑惑,一则诗中没有提到焦仲卿的老爸,似乎焦母是寡妇,所以呢,按照儒家“夫死从子”的规矩,焦母不应该有这么大的权威。二则,焦母逼迫刘兰芝似乎根本没有成型的理由,只能认为是性格的冲突---但问题是,是什么的催化剂能让性格冲突激烈到造成如此惨烈的悲剧。
    : Q: {) I' x( w7 U  A* b+ p2 ~, L+ x
    后来,翻了一些佛罗伊德的书,又细读了该诗,于是明白焦母的逼迫很有可能是长期守寡造成的癔症------显然对照文中焦仲卿的懦弱性格可以推测,他应该是少年丧父,所以会长期习惯受母亲支配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寡妇,焦母很有可能将儿子视为转移某种心理的下意识的载体,所以,两方面的作用下,当儿子成婚之后,焦母会很自然地将心中积累的“郁闷”发泄到儿媳妇身上。------顺便可以看到,比照焦仲卿妹妹的年纪,我们应该能够猜到焦母当时的年龄应该不到50岁,正当盛年。
    1 q0 J; y1 H# {5 [( m* `+ b- X* x/ w6 j1 z4 D% Y& v. b; A, j/ Z
    有鉴于俺这个小小的心得,一直以来都想做篇文章,想指出在《孔雀东南飞》这首诗中,焦母和焦仲卿夫妇同样都是所谓的“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从某种意义上讲,焦母的遭遇更加悲惨,所以她的悲剧也应该更深刻。--------众所周知,道德之于人性,前者是上层建筑,后者是基础。如果人性方面的需要一直都能得到满足,那么,道德的执行自然能有巩固的基础,相反,如果如果违反人性的根本需要去屈从道德的桎梏,那么,往往会有悲剧的发生。-----另外一个故事也可以从喜剧的角度说明问题,俺是从沈从文的某一篇小说中看到的。一个寡妇,守身如玉了十几年,但是却轻易在几天内放弃了。原因是有人教唆她家的长工在寡妇查房的时候裸睡。----这位贞节的女主人仅仅坚持了第一回,而在第二次她就“情不自禁”了。
    * d, H* H+ Z7 Y& m
    3 ?* E/ m3 J; G  n2 B. w: K2 i因此讲,中国农耕社会下的儒家道德制度有着强烈的杀伤力,尤其是每一个村子里,都是族人和亲戚,因此任何胆敢违抗道德规则的努力都会受到强烈的阻力。-------但做为人,人性的需要是一种 physical的东西,这是无可抗拒的。恰如石头下的种子。因此,这种人性的压迫必然会通过一种扭曲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孔雀东南飞》中,作为对“夫权”的反抗,寡妇焦母就通过利用“孝道”对媳妇的摧残来舒缓自己内心长期压抑的痛苦。---而这,应该才是这篇优秀的长诗隐藏的残酷现实。/ V  V: B) R0 R0 \$ T

    1 K' h! g+ P) o0 D! B- O) R----------然而,让俺郁闷的是,回头看看自己的文章,却丝毫看不出对上面残酷现实的刻画,相反却有一种缠绵的萎靡风韵。。。。唉,究竟是俺的功力不够,还是传说中的“RPWT”?

    点评

    谢谢鼎革阿姨。。。  发表于 2011-11-3 22:02
    远东兄真博学。。  发表于 2011-11-3 22:02
    文艺小史  发表于 2011-11-3 18:57
    我想起曹七巧了  发表于 2011-11-3 12:23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发表于 2011-11-3 08: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平沙落雁 于 2011-11-3 08:59 编辑
    ' P" Z8 h- u& m% U, {
    河蚌 发表于 2011-11-2 15:36
    # w5 ?/ M) h7 H# r: A) C: l但是站在今人立场上,说这对夫妇是反抗封建礼教的楷模,这更是谬之千里。
    . B6 F5 r1 i7 a8 K% Z5 u这首诗能够流传这么久,很大的 ...

    ! W1 m4 [" {% e5 X* z3 r! {2 @( i$ R* R& U( e" Z$ W& y! T
    笑死~~~
    ' g# n$ D  ?- _' I$ C* R6 `1 I' R5 _
    . E8 C9 Q( Z6 d" `. U. B7 t中国的毛病是自古以来都喜欢用“春秋大义”去套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必须“政治正确”否则要么被删,要么死乞白劣也得把文学纳入正确的政治轨道,比如把《关关雎鸠》弄成歌颂后妃之德,我就死活想不通,这首民歌怎么就能跟后妃之德联系起来。2 ^/ ~" l0 f& y# V- d4 q" c

      \5 o! h  d& O1 C+ G9 }现如今国内的中小学教育还是这套,,,其实文学可以不政治的,完全可是闲着没事儿干的人的白日梦,只为形式美而存在着,这首《孔雀东南飞》当然有可能是真事儿,也有可能是瞎编的,只是为了舒发作者的情怀而作
    5 ?% I5 ?5 ^4 U; ~, C6 M. w  I! @3 J2 v/ F6 ^6 P
    《木兰辞》文辞更是纯朴优美,朗朗上口,我读的时候可是半点也没跟孝道联系起来,还有楚辞,特讨厌非得跟屈原的政治理想联系起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6: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渊 发表于 2011-11-2 16:14 # B' ]- g- G% ^$ h% m9 w
    河蚌老师误会啦,小渊并不是说你跟人抬杠,而是说小渊自己一向的习惯,不喜欢看那些带帽子的观点,甚至连 ...
    # T2 w; ?  i0 Y7 }+ ^1 w
    别,别,& [) I3 q5 u; P5 B
    第一个,别称老师,叫老了,俺还没那么大。{:2_29:}
    4 Q9 E1 J% L& C3 a) a/ L1 X第二个,别说冒犯,太生分,不伤大局的争论是俺上爱坛的动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 16: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河蚌 发表于 2011-11-2 16:00
    % G4 S8 u) E& S' v8 M当年学校课文概括介绍中,就是反抗封建礼教的夫妻,如今放狗搜,大部分介绍文章的主题还是反抗封建 ...
    1 e% U( ~; ^/ }0 J
    河蚌老师误会啦,小渊并不是说你跟人抬杠,而是说小渊自己一向的习惯,不喜欢看那些带帽子的观点,甚至连围观的兴趣都没有。
    ; U. o+ W$ n* l9 F1 A% z& P8 `
    俺说了,各花入各眼,河蚌老师有自己欣赏和批判的立场,小渊也有自己的坏习惯。
    + ^& `$ x9 u6 z# t1 `7 e9 n, p2 n7 f
    今天无意翻帖子看着玩,看到您这篇文章,觉得自己也喜欢这首长诗,而且曾经会背诵的,就进来了。" W0 C8 w5 Z: v: j' a* L# g# c: [
    说,站在今人的立场上看古人,是就事论事,也没有针对哪一个人。如有冒犯,请海涵。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6: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渊 发表于 2011-11-2 15:40
      E( u% i7 p/ s6 [( t+ N1 j' N, j反抗封建礼教的楷模! R+ ]) B1 P3 g( x; [- x. o
    ---------------------# t' i& ?8 F. k. b
    这当然是今人戴的帽子,没什么意思吗。
    ) h& q# Z8 x6 ?- U' T
          当年学校课文概括介绍中,就是反抗封建礼教的夫妻,如今放狗搜,大部分介绍文章的主题还是反抗封建礼教。即使这两个不被反抗封建礼教的楷模了,俺也仍然视这对夫妻为极品卢瑟。至于薛宝钗,那是另一个话题。: @8 i  [/ ]9 h* L
          俺没有抬杠的习惯,至于此篇算不算抬杠则很难说,本来中国的道德就分为民间道德(普世道德)和士人道德(经世道德),在不同的道德标准下,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解析。
    6 g% Z6 S1 C. O7 z0 x( x) T2 R3 a      作为一个四十岁了还经常行走江湖的中年大叔,以及身体力行的贯彻”花开堪折直须折,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一行为准则的人,俺对这样满肚子悲天悯人,实际上却将一切事情都弄出最坏结果的人(忽然想到了程心),真心地鄙视之。
    ) J* ^* a! ]9 B/ C      咱很敬佩《木兰辞》中的花木兰,也很佩服《陌上桑》中的罗敷,因为她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身体力行地向着那个方向努力。
    * S+ o6 T, \2 E' _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 15: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河蚌 发表于 2011-11-2 15:36 ) o$ r' ?8 M1 m" f% T& o5 v
    但是站在今人立场上,说这对夫妇是反抗封建礼教的楷模,这更是谬之千里。* E$ G" H8 s; ^& t+ F0 i( D
    这首诗能够流传这么久,很大的 ...

    - a$ ?- E) Q, |3 ]7 e# x反抗封建礼教的楷模: _& N# e8 ?/ d6 X0 n
    ---------------------) A$ C0 W3 a5 n
    这当然是今人戴的帽子,没什么意思吗。
    1 m2 M$ d6 c8 R- S& Y话说,还有人说薛宝钗是封建卫道士呢。
    % a# b8 ]' Q; k, {) d跟人家抬这个杠杠更没趣。
    ; E1 \; U+ {0 l0 A) m$ x$ a6 a8 j有些文学作品,之所以一直让一些人喜欢,自有它的魅力。3 j; @+ |* x4 H* |- Y
    各花入各眼吗。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5: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1-11-2 15:40 编辑
    " g, z! m" H! N9 s) A, i* g
    小渊 发表于 2011-11-2 15:26 : W& \9 z. B1 R% c" n( _) H
    站在今人的立场上,肯定不能理解古人。
    , |* Z, t4 i8 R: G, L4 F
    4 p, D7 {5 f/ x3 w, x; {
    但是站在今人立场上,说这对夫妇是反抗封建礼教的楷模,这更是谬之千里。0 `$ M8 a+ O! f) J; R  `, C6 k. V
    这首诗能够流传这么久,很大的原因,反而是因为歌颂了从一而终的思想。虽然焦仲卿自杀对于卫道士来说是个遗憾,但这一小污点,还是无法遮盖其诗中的主题所表现的正面思想的。
      n$ ^& V( ]* ^5 ~( n同样的诗,还有《木兰辞》,这个明明白白就是二十四孝之番外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 15: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今人的立场上,肯定不能理解古人。; u: p5 A( g) z- }* x, J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3 17:02
  • 签到天数: 529 天

    [LV.9]渡劫

    发表于 2011-9-3 16: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河蚌 的帖子
    ( e: A0 Y, ^( f6 G* I+ u. ^  l3 Z+ B0 ]  F) |- ]- ~1 T+ P
    要处理好婆媳同堂的家庭关系,男人应当孝而不顺。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发表于 2011-9-3 08: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河蚌 的帖子( u. k$ ]( R9 b
    $ y, e% i- W6 A8 o6 c
    说穿了,红楼梦里的那帮丫头都是惯出来的,不愿意出去配小子,又劲劲儿地不爱给主子当小老婆,那还能有啥出路?要么就去当尼姑去,要么就去上吊。0 j; p  d# Y% X( \3 }

      g$ g; C8 F: F9 x5 g6 R尤氏姐妹与贾珍有染那书里暗示得已经非常明显了。: B5 r* }) H6 H( E9 b# y

    4 Q& F3 d, O7 y林黛玉的问题不是刻薄或者其他,而是深陷情网对显而易见的事实视而不见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08: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平沙落雁 的帖子7 w5 R1 ~7 u' [* `7 X

    8 H9 {, n; ~( ~+ c& e- l1 \说贾府里只有石头狮子是干净的,这句话一点不假。9 M9 G3 w0 W& d2 j' n) D; ^
    《琵琶行》需要以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一个歌女(咱不往再坏的地方说),最好的归宿是嫁给某位士人做妾,而不是嫁给商人。这个在社会地位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白居易在诗里说她悲惨倒也算得上。只是人心得知足,嫁给商人有吃有喝已经不错了,竟然说“商人重利轻别离”,这话说的,不出去赚钱那来的生活费。其实由这儿也可以看出,象白居易这样的士人,对商人的鄙视已经达到不加分析的程度。
    ! z! S. z' K4 e2 J( L" S《红楼梦》里对尤三姐的描述放到现代社会来说就是不折不扣的”辣妹”,你能相信一个打唇钉、肚环,穿着低胸装、热裤的女孩是纯洁少女嘛。( C8 A/ C& W4 V5 ?  B8 f1 L
    其实林黛玉倒是我喜欢的,只是为啥她在众人眼里里就是尖酸刻薄的形象,其实她也就是在在宝玉那儿放松一点,跟几个姐妹有时刷点贫嘴,而对上别的人,包括老妈子,全都谨小慎微的。- t  R, Z% o; r1 B
    而睛雯,实际上是让人最反感的,可以说她的命运就应了那句话,“种什么因结什么果”,除了对宝玉态度好一些(其实也是放纵),对其它人,那就是不放在眼里,尤其是拿针扎小丫环那一段,放在现在社会,那是一个什么人,说不上媚上欺下,但绝对称不上是个善人。不知道评论中为什么把她弄得那么纯洁,其实她除了没有和宝玉乱搞之外,有什么值得称赞的事情。
    - _. b5 F6 t* f6 P0 E! @2 Z! x5 T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发表于 2011-9-3 08: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河蚌 的帖子; v% E9 ?' z' y1 I, b) Q
    - R( i* o! N( A3 {) G
    严重赞同楼主。
    * Q$ b: P  H# \% D+ N) ~( D9 v. v
    % g5 `6 l4 r% s( e4 ]2 G8 p' r5 D: E古典名著里的矫情烂事儿多了,比如那个《琵琶行》里的琵琶女,年老色衰嫁了个贩茶的商人,不挺好的吗?怎么就劲劲儿的不平衡了?非得成天价让公子哥儿捧着才舒心?
    ' F3 ?" K& m* J+ F+ c( @& f. K% H  I# g0 x) k) A- a
    还有,《红楼梦》里那尤氏姐妹,啥红颜薄命,纯粹是自个儿作的,那尤二姐若不是嫌贫爱富,怎么会惹着凤姐丢了性命?那尤三姐若不是跟姐夫不明不白的怎会让人退了亲?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9-22 02:23
  • 签到天数: 754 天

    [LV.10]大乘

    发表于 2011-8-31 19: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河蚌 的帖子2 |- O! R- M5 E; e

    : F8 @8 X/ J: r" c& X4 t$ i0 z. H很有道理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7:17
  • 签到天数: 716 天

    [LV.9]渡劫

    发表于 2011-8-31 14: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文精彩,回帖也精彩~~- l0 h1 d" g8 g/ x5 V1 p

    1 H' _3 ~: I) ^0 l6 f& ^
    ' x$ `$ \( z1 ]% d" \9 \7 A8 ?* R- @* p6 V8 i; F/ \0 L
    - Q' p" h- v9 [2 g$ w3 \8 T

    点评

    被西湖MM遗弃遁入空门?  发表于 2011-8-31 16:06
    被你发现了?.... 最近控制食量呢,茹素。  发表于 2011-8-31 14:35
    啥时你也入了佛门?善了个哉的? :D  发表于 2011-8-31 14:19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4-16 03:01
  • 签到天数: 192 天

    [LV.7]分神

    发表于 2011-8-30 21: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河蚌 的帖子
    ! Q3 m, n) w, A( i9 s! l) H7 O4 B! }! v" e
    我也一样。
    / n8 o' J* S2 {8 D' r& r8 N) O' f1 w$ P; A
    我对于改变别人想法的做法,从来就是怀疑加否定的看法。能够交流已经不错了。- s* Y8 g* o1 P6 |7 z  [

    3 |' y& ?0 H7 w" h9 m4 m最后跟河蚌道个谦。最近在带学生,说话有些习惯说法就顺口出来了。妖道不是故意的,如有得罪,请多多包涵。

    点评

    看来俺也要改改了,叫随心所欲的水风  发表于 2011-8-31 08:19
    “与世无争软河蚌”,这种命名是由SC学来的,比如“从不诈赌灰熊猫”、“不想上吊王承恩”、“忠君爱国秦会之”。哎,就是因为太爱争了。  发表于 2011-8-31 07:49
    失言之处,也多请谅解。  发表于 2011-8-31 07:46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 收起 理由
    老票 + 1 善哉~~

    查看全部评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2-17 04:54 , Processed in 0.06744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