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至尊——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简谱【二】
本帖最后由 京华烟云AMIP 于 2016-7-19 07:50 编辑 1 n/ i" }5 V0 t' |0 X
+ a8 L- V# O% D _# l西道诸王 ! |# A8 K( C( j- Z
. P0 c; d; `: {. l
( Z) z7 G b* P% C蒙元时期的黄金家族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直辖蒙古本部、汉地、西藏的蒙古汗廷,以及汗廷的藩属东道诸王和西道诸王。其中西道诸王指的是成吉思汗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的后裔,因他们多分布在蒙古汗国西部而得名。# q4 m. D7 h5 P0 \! s( w
- ~1 C: V h1 Z
察合台系的封地最初是原西辽帝国疆域,从新疆中部的天山南北麓向西直到乌兹别克斯坦的锡尔河、阿姆河夹着的所谓河中地区,都城设在阿立麻里附近的虎牙思(即新疆伊犁的霍城县水定镇西北),而新疆东部则受从属汗廷的亦都护政权管辖,最初不在察合台控制下。我们知道,西辽的地盘是夺自喀喇汗王朝,后者一般认为是与东突厥同族的回鹘人所建。
! h- D& b( n1 p8 b( `- S
2 j8 |$ `. U, k$ j9 w; J九世纪中叶,曾经强大一时的回鹘汗国灭亡,一支后裔西迁葱岭,融合当地的西突厥余部,于九世纪末期在帕米尔高原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即“黑汗”王朝。在此之前,西域住着说东伊朗语的粟特人,他们属于雅利安人,信仰拜火教和佛教。回鹘西迁后,突厥人逐渐取代了粟特人,成为西域的主体民族。十世纪初,喀喇汗成为第一个接受伊斯兰教的突厥王朝,到公元960年,阿尔斯兰汗穆萨正式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二十万帐突厥人集体皈依,帕米尔高原两侧从此迅速穆斯林化。到察合台汗国建立时,其领土内的居民已经基本上都是突厥穆斯林。
3 v$ g3 j. B9 f3 C9 p1 o. W5 C4 h k+ Q! Y' Y5 U
做为大汗的兄长和最重要的支持者,察合台在窝阔台时期位高权重,《史集》说窝阔台经常就重大问题征询哥哥的意见,如果察合台不表态,大汗就搁置下来不处理。史载与宽厚的窝阔台相反,察合台是位极其冷峻的王爷,不但对弟弟一丝不苟地执臣礼,还凡事严格地按照《札撒》即成吉思汗制定的执行。察合台在蒙古汗国初期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后来蒙元建立后,忽必烈专门将其纳入皇帝名单,追尊自己的二伯为圣宗忠武皇帝。由于初代察合台汗是大汗的“阿哈”即兄长,因此历代蒙元皇帝也都尊称后来的察合台汗为“察合台阿哈”。
' ?& o& g+ U5 H# V/ D1 c* \4 D- S4 D* l e1 N& V4 U1 z
由于成吉思汗生前就已确认由窝阔台继位,身为全蒙古的大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因此他的封地基本上是象征性的,比起其他兄弟来要少得多,只有今天新疆的额敏县到和布克赛尔县的一小块,由其长子贵由统治。后来,窝阔台又将刚征服的西夏故地即河西走廊一带封给了次子阔端,后者虽然恩威并施,几乎兵不血刃便征服了西藏,但这片辽阔的土地其实是属于整个黄金家族的,事实上按照大汗的命令,西藏很快就被各系诸王们瓜分,阔端也只拥有其中一小部分。
% q5 ^3 I' y9 C: d$ ^! L/ f, U9 X5 S+ N% X! [' \" @% O
1241年,察合台稍早于窝阔台去世。因长子木阿秃干(也是成吉思汗最喜爱的孙子)早年战死,察合台遗命由木阿秃干之子哈剌旭烈继承汗位。但五年后,窝阔台的继承者贵由大汗废黜了哈剌旭烈,改立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察合台五子也速蒙哥。与其父的理由类似,贵由在位期间并没有大规模扩张窝阔台家族的领地。- }+ T, y h: e
( N. n6 P6 O% F; b7 h# g
风水轮流转,又过了五年,与察合台汗也速蒙哥关系极差的蒙哥成为蒙古新大汗,他立即让哈剌旭烈回去复位,后者死于途中,可是其妻兀鲁忽乃极为彪悍,径直回国结果了也速蒙哥,立自己的儿子木八剌沙为汗,她则实际执掌朝政。为了惩罚察合台系之前对托雷系的不敬,蒙哥汗剥夺了他们的河中领地,转给自己的强大支持者、金帐汗国的拔都汗。0 R, g; h$ p: n7 L) ~
1 l+ F4 \" K: G9 b, D. P6 F" L9 u
窝阔台系诸王则遭到蒙哥汗的严厉打压。蒙古汗廷将他们拆的七零八落,窝阔台有七个儿子,三子阔出(注:早亡)之子、窝阔台最宠爱的孙子失烈门被蒙哥以叛乱名义处死,四子哈剌察儿的儿子脱脱留在窝阔台原封地额敏,五子合矢(注:早亡)的儿子海都留在窝阔台原封地和布克赛尔,六子合丹到了新疆吉木萨尔,七子灭里到了额尔齐斯河,就连一向与托雷系友善的阔端之子满哥都也由繁华的凉州改封到永昌。
% h6 A! e% E$ T1 P' U( q
% L) a* `! E' g# v5 b) G# e4 i1259年蒙哥暴卒,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皇位大打出手,察合台汗国也卷入其中。阿鲁忽(察合台六子拜答儿之子)在阿里不哥支持下娶了兀鲁忽乃,顺理成章地做了察合台汗,他算是一位有做为的君主,在位期间从金帐汗别儿哥手中夺回了富庶的河中地区。阿鲁忽和阿里不哥不久闹翻,后者派大军洗劫了伊犁河谷,察合台汗廷不得不转投忽必烈门下。1264年,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察合台汗国迎来了难得的安宁,不过短短两年后,阿鲁忽就驾崩了。兀鲁忽乃的儿子木八剌沙再次登基,但忽必烈对这娘俩未经请示就擅自复辟很不爽,遂扶持木阿秃干的孙子八剌夺取了察合台汗位。) `, P1 M! K, ^* B2 X% N
7 N" k4 l* x1 x
早在托雷系的蒙哥继位时,窝阔台的孙子海都就已经强烈不满,开始暗中积蓄力量。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时,海都等多数窝阔台系诸王明确表示支持后者,希望能趁机咸鱼翻身。随着忽必烈取胜,窝阔台系再次遭到重创,新大汗重新调整了封地,窝阔台系诸王领地被大量削减甚至没收。忍无可忍的海都终于决定造反,经过多年养精蓄锐,此时他的领地已经从和伊犁的布克赛尔悄悄扩展到更北方的阿勒泰地区,手下也积累了数千兵马。1 Y$ O# w: I! f; j
0 O5 j0 I9 u7 V+ W2 ^, }9 [. c忽必烈降伏阿里不哥后,志得意满地向黄金家族宗王们发出诏令,要求他们参加预定于1267年重新召开的忽里台大会(即蒙古传统上选举新大汗的会议),为自己即位补上一道合法性手续。海都拒绝奉诏,并且在1268年进攻北疆重镇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公开举起反旗,这通常被看做是窝阔台汗国独立的标志。一般认为,海都是祖先游牧生活方式的坚定捍卫者,也是那个时代少有的杰出将领,他坚韧不拔愈挫愈奋,终忽必烈大帝一生,都没有降伏这个桀骜不驯的侄子,其事迹这里不多赘述。海都有十多个儿子,除了后来继承汗位的长子察八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女儿忽秃仑察罕公主,她被后人认为是歌剧里图兰朵的原型,此女在美剧《马可波罗》也露过脸——在那部雷剧里,图兰朵公主成了意大利佬的炮友。+ Q: v% C) O: {7 ]: v& f$ q
' a* n. d; N4 O z7 C4 A3 X2 {, O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察合台汗八剌也很快背叛忽必烈,与窝阔台汗海都、金帐汗别儿哥结成联盟,共同瓜分了中亚,对手则是忽必烈的蒙元帝国及其弟弟旭烈兀的伊儿汗国,双方开始了多年混战。期间,八剌成为第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察合台汗。1270年,他被伊儿汗国击败,病死于布哈拉。此后又经历了聂古伯、秃里帖木儿两名短命的可汗, 到1272年,八剌的儿子笃哇在强大的窝阔台汗海都扶持下继承了察合台汗位,他在位期间颇有建树,察合台汗国多次击败元朝和伊儿汗国军队,还深入印度次大陆,一直打到德里。( g2 D, L1 G/ \5 ]
]( o0 k2 U+ ^" t+ n4 Y1301年,海都与笃哇的联军被忽必烈的曾孙海山(后来的元武宗)击败于蒙古旧都哈拉和林,海都重伤而死,笃哇也受了伤,加之金帐汗国退出了反元阵营,这位察合台-窝阔台联盟的新领头羊渐渐趋向于和平。两年后,笃哇与他扶持的窝阔台汗察八儿向元朝求和,承认了忽必烈系的宗主地位,此前金帐汗国脱脱汗也已经接受了元成宗的册封,再加上一直与元朝友好的伊儿汗国,至此蒙古帝国在形式上恢复了统一,忽必烈系成为名义的天下共主。 f4 L/ `( K, ]( W8 R: F
4 {3 k" v" u8 [ \$ d, E
元成宗显然不想放过交恶多年的窝阔台宗王。在元朝支持下,察合台汗笃哇从西部蚕食窝阔台汗国,而蒙元当时最有才华的皇族将领海山则于东部夹攻,窝阔台汗察八儿节节败退,不得不在1304年向察合台汗国臣服,窝阔台汗国事实上已成为察合台汗国的附庸。到1306年笃哇驾崩,察合台汗国已经成为中亚的主人,此后的历代察合台汗,大多是他的子孙。笃哇死后,窝阔台汗察八儿于1309年趁乱复国,但很快被察合台诸王击败,被迫逃到元朝避难,元武宗封他为汝宁王,后来老死于中国,而窝阔台汗国则被察合台汗国彻底吞并,仅仅存在了五十余年。
' R. G. w+ A7 P' ^. ] E% A7 z8 L5 O+ V' E$ m# u( c
随着笃哇的死,察合台汗国陷入了内斗,之后四十年间可汗如走马灯般换了十三个,期间甚至还有窝阔台的后人浑水摸鱼,竟然当上了察合台汗。到1346年,执政仅三年的察合台汗合赞被手下的突厥异密(现译为‘埃米尔’)加兹罕杀死,后者在汗国西部的河中地区另立傀儡可汗,而汗国东部拒绝从命。察合台汗国从此沿帕米尔高原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Z$ }' d/ m, D- N2 o+ {5 O0 Z! [1 t
! y5 |. I, [. V# \1 t+ ]后人多认为之所以分家,除了上层建筑的争斗,经济基础的差异更为关键。与南俄和东欧的金帐汗国亲戚类似,进入中亚的蒙古人也很快入乡随俗,逐渐突厥化,并接受了伊斯兰教,但与亲戚们不同的是,占据了肥沃中亚的察合台人,没有必要再维持艰难的游牧生活,遂转化成了定居者,但留在天山南北的另一些人仍不改初衷。于是,汗国东部或后来的东察合台汗国代表着草原和传统牧业,而汗国西部即后来的西察合台汗国则是城市和农业利益的体现。
{; ~& F$ n5 z. g0 Q* M
7 K$ D* h9 b, ~, Q5 i西察合台汗国仅存在了56年,历代可汗都是突厥异密们的傀儡,毫无亮点可言。前四个可汗三人被杀一人被废,第五个可汗合不勒沙(也译为‘侯赛因’)更倒霉,他撞上了那个时代数一数二的强者——跛子帖木儿。这位东察的驸马爷不仅杀了西察汗合不勒沙,更事实上灭亡了西察汗国。也许是顾虑到“非黄金家族不王”的古老传统,帖木儿虽然建立了自己的帝国,但并没称汗,而是自称苏丹,名义上仍奉所谓的第六任“西察合台汗”昔兀儿海迷失为主君。到了1402年,第七任“西察合台汗”麻哈没的(也译为‘马哈迈德’)去世,帖木儿再没耐烦玩下去,西察合台汗国至此寿终正寝,被帖木儿帝国彻底吞并。
8 b& s( J/ ^: F- c2 n* ]' |* r7 T9 V
回归祖先游牧生活的东察合台汗国,因其根据地在今天的新疆,而波斯人将那里称为蒙兀儿斯坦,所以东察合台汗国也叫蒙兀儿斯坦国,都城设在察合台汗国旧都阿力麻里。东察开国君主秃忽鲁帖木儿是察合台汗国全盛时的可汗笃哇之孙,1347年由统治南疆的杜格拉特部异密们立为可汗,这个部族据说是黄金家族的远亲,《史集》认为他们是成吉思汗的四世祖屯必乃汗之后裔。异密的初衷很可能仅是想立个傀儡可汗,但秃忽鲁帖木儿却很快反客为主夺取权力,成为他们货真价实的君主。
7 {' W2 ?! d5 W7 y4 A6 g+ l5 \- M6 E+ x' H7 J* R1 I
秃忽鲁帖木儿是狂热的穆斯林,在他统治期间,新疆大量突厥-蒙古人即蒙兀儿人皈依了伊斯兰教。从他开始,东察持续发动针对西域最后的佛教基地哈密的圣战,直至将佛教完全清除,其他宗教比如基督教异端景教也遭到严厉镇压。他也是东察合台汗国最有做为的君主之一,在位期间两次派兵征服河中,实现了察合台汗国的短暂统一。扰乱西察多年的突厥异密们不得不表示臣服,以求在新朝廷谋得一官半职,当时羽翼未丰的帖木儿也只能做河中总督也里牙思火者(可汗长子)的助手。但随着这位强人的去世,汗国再次东西分裂,杜格拉特部异密哈马儿丁趁机篡位,将继任可汗也里牙思火者及整个王族屠杀殆尽,只有秃忽鲁帖木的幼子黑的儿火者走脱。
7 M/ s- a2 z4 O& K$ l! T3 |0 e, o+ n7 Q& I G. l: R8 n7 B- s
王子开始了漫长的逃亡,足迹踏遍南疆和东疆。之后,篡位者哈马儿丁在与帖木儿的战争中失踪,杜格拉特部再次将王族迎回,黑的儿火者继承了东察汗位,迁都别失八里(新疆吉木萨尔县)。为了巩固统治,黑的儿火者将公主嫁给了已十分强大的帖木儿,还以武力征服吐鲁番,迫使当地最后一批佛教徒皈依了伊斯兰教。不用说,之后的东察合台汗,都是王族独苗黑的儿火者的后裔。
- p p+ N' e* e' E# Z! \1 H0 n9 S* h
到了十五世纪二三十年代,歪思汗统治时期,东察再次迁都到亦力把里,也就是新疆伊宁。他死后,两个儿子争位,失败的羽奴思远走河中,投奔亲戚兀鲁伯(帖木儿的孙子)。仿佛重耳复国故事的重演,此后四十多年时间里,羽奴思一直流亡在外,足迹远至伊朗和阿塞拜疆,成了经验丰富的雇佣兵首领,在为帖木儿帝国领主们服务的同时,也占领了东察的大片土地。与此同时,他也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曾长期受教于波斯著名学者歇里甫丁·阿里·雅兹迪,即历史名著《帖木儿武功记》的作者。直到1472年,东察爆发内乱,可汗怯别二世被杀,异密们随即宣布向他的叔祖父羽奴思效忠,汗国终于再次统一。* s! P' T6 |9 m9 F( K1 ]
( K. \, J' n, e! z也许是在繁华的河中、波斯浸淫太久的缘故,羽奴思成为东察合台汗后,极力推行城市化政策,要求蒙兀儿人放弃游牧改为定居,此举自然遭到人民的激烈反对,最后可汗不得不让步。年近花甲才登基的羽奴思看透了人间炎凉,把精神更多地寄托给宗教而非俗世,他攻陷了哈密,在西域绵延了两千年的佛教从此退出了舞台。在人生的最后五年,他主动逊位,隐居到名城塔什干,并最终于1486年在那里去世。羽奴思也是多位名人的长辈,他的外孙中包括莫卧儿帝国开国君主巴布尔大帝,以及历史名著《拉失德史》作者米尔扎·穆罕默德·海达尔。, T$ i+ ~' T( `$ ?! A6 d$ J5 F
" i$ t6 r1 G W* f9 y
即使这一代名王在位期间,盛极而衰的东察合台汗国也已出现裂痕。1480年,实力强大的杜格拉特部异密阿巴拜克在新疆喀什自称苏丹宣布独立,建立了阿尔蒂沙尔国——Alti-Shahr意为“六城”,具体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指南疆的莎车、喀什、和田、阿克苏、乌什和英吉沙。羽奴思汗死后,两个儿子分别以伊犁和吐鲁番为中心,自立为汗大打出手,汗国从此一分为三。屋漏偏逢连夜雨,东察曾收留过乌兹别克王族硕果仅存的王子昔班尼,并将中亚名城突厥斯坦赏赐给他做封地。但昔班尼复兴乌兹别克汗国后却反戈一击,先灭亡帖木儿帝国,又大举入侵蒙兀儿斯坦,羽奴思自相残杀的儿子们无力抵抗,最后都成为乌兹别克的臣属,东察合台汗国事实上已经灭亡。- j; c/ w4 O3 z1 _: ?$ Q' @
Q, y- B; H1 a o5 V8 Z; b
1514年,流亡喀布尔的塞德王子(羽奴思汗的孙子,也译为‘赛义德’)在莫卧儿帝国帮助下,突然杀入南疆,一举消灭了杜格拉特部建立的阿尔蒂沙尔国,他随后在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建国,史称叶尔羌汗国。1516年,吐鲁番残留的东察割据政权向塞德汗称臣,叶尔羌汗国名义上统一了南疆和东疆,之后又把势力深入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史载塞德汗甚至打过西藏的主意,据说他就是在征讨西藏的途中死于高原反应。2 W6 p5 w! u) O' q X6 T6 t6 q
: i$ V# Y. B' T. l到十六世纪中后期,第三代可汗阿不都克里木统治时,叶尔羌汗国达到极盛,农业、商贸、文化都非常发达,而吐鲁番和哈密也被完全吞并,除了北疆的哈萨克人领地,东察合台汗国旧疆无论在名义上还是形式上都已统一。但是当时已不是黄金家族叱咤风云的舞台了,蒙古人的一个分支——卫拉特人进入新疆,与叶尔羌汗国争夺起霸权并逐渐取得了优势,占据了伊犁河谷到巴尔喀什湖的广大区域。尤其到了十七世纪中期,卫拉特人建立了强大的准噶尔汗国,而叶尔羌汗国则内乱不断,国内伊斯兰教两派别——白山派和黑山派彼此争斗,而帕米尔高原以西包括塔什干、费尔干纳等重地也脱离了汗国控制,被乌兹别克人吞并。
: p# m. H" D( g+ B' D+ e0 }7 q: y9 T7 {
公元1677年,白山黑山两派再次内斗,失败的白山派首领哈司刺.阿巴克和卓(和卓‘Khwaja’,是伊斯兰教对领袖人物的尊称)逃往西藏,在那里他乞求达赖喇嘛的帮助,达赖喇嘛于是要求自己曾经的弟子——准噶尔大汗噶尔丹施以援手。对于这件穆斯林领袖竟向佛教领袖求援的咄咄怪事,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在其影响深远的名著《草原帝国》中不无讽刺地写道:: F( ^ ^9 ]6 x& f; X
( a6 b- X3 ^* P4 g" o
“当人们考虑到佛教的僧侣政治与穆斯林之间的鸿沟时,阿巴克的这一举动可能显得奇怪。但是,在政治领域内,不论哪一种教义,两种形式的教权主义都是一致的。这位‘佛教教皇‘仍认为他从前的‘唱圣歌的童子’噶尔丹会忠实于他的命令,邀请他使穆罕默德的代表在喀什复位。”
% ?, F/ j6 @1 v3 `6 |1 C1 I4 S/ e S- D* x3 Q& `+ o0 f6 a
果然,这位“唱圣歌的童子”相当配合师父,在白山派势力的内应下,他率兵迅速挺进南疆,叶尔羌末代汗王伊思玛业勒(也译为‘司马依’)抵挡不住,被迫于1680年投降,随即被押往伊犁囚禁,叶尔羌汗国事实上灭亡。此后准噶尔人又从叶尔羌汗国曾经的附庸吐鲁番汗国找来察合台王族,扶持了几代傀儡汗王做名义上的君主,直到17世纪末,才彻底废止了察合台系对南疆的统治。4 V, p3 L( \! F2 r5 O' B# \+ Q
( e8 b- {3 r- v, c1 u
不过察合台王族并没有断绝,其中一些甚至延续到现代,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哈密回王。首任哈密王额贝都拉是东察开国君主秃忽鲁帖木儿的八世孙,当准噶尔人攻占哈密时,额贝都拉投降并被封为当地军政长官即伯克。1696年康熙在昭莫多之战中决定性击败了准噶尔大汗噶尔丹,额贝都拉遂决定归附清朝,并将噶尔丹派往这里征粮的儿子擒获做为见面礼,康熙大加赞赏,封他为“扎萨克一等达尔汉”(这是个很古怪的头衔,并不是‘汗’。‘达尔汉’蒙语意为‘神圣’,在清朝如果单用的话,是个不常见的荣誉称号,有定期领取政府津贴的资格。从有关资料推测,额贝都拉的级别应该相当于一等台吉)。之后历代回王的爵位从镇国公、固山贝子直到多罗贝勒,一路高升。( ?3 Y" R. d' k; K3 O, ?* m
" s. O. s* C. p; A( w
到了第四代回王玉素甫,因十八世纪中期从征大小和卓木之乱有功,乾隆“著加恩赏给郡王品级”,第六代回王额尔德锡尔又得到“世袭罔替”特权,终于成为真正的铁帽子王爷。一百多年后在惨烈的阿古柏战争中,第七代回王伯锡尔被杀,死后追封为和硕亲王。至第九代回王沙木胡索特,又被中华民国政府加封为双亲王。沙木胡索特死后,新疆金树仁政府试图改土归流,宣布废除哈密回王体系,结果引发传统势力暴动。虽然金树仁最后下台,不过察合台这支后裔在哈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统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沙木胡索特的子孙虽也号称“回王”,但早已名不副实。
# l0 G- P( [! ?% `
* ~. _" g0 y5 m; W- _西察合台人最后融合进了乌兹别克民族,而东察合台人或蒙兀儿斯坦人,则先后成为叶尔羌汗国、准噶尔汗国和清帝国的臣民,在清朝他们被叫做“缠回”或“缠族”,大概由于常戴白布绕成的头巾而得名。到了民国二十三年也就是1934年,新疆盛世才政府发布《新疆省政府民政厅通令第2013号令》,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族称,通令里指出:, n3 l7 x1 x( d* i1 m; n
! g$ `7 n; N% t6 k: m5 \. J
“经全体出席委员决定,改为维吾尔三字。所谓维吾尔者,以狭义言之,而维持吾族之意也;以广义言之,并含有维持吾国之义。以此定为该族名称,不但毫无抵触,且顾名思义。亦可以使该族一般民众引起合群爱国之心,较之其他名称殊觉妥善。自此以往,该族即称为维吾尔族,简称为维族。”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