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橡树村 发表于 2014-7-13 15:42 ![]()
: h6 R* G) H5 U, c, q9 F2 v/ {这些都需要补贴到位才能玩。生物质从能源角度来讲是一个很昂贵的资源,单位热量的价格比煤炭要高,即使是 ... * D2 E. a/ l" w3 \3 h
是否可以设计一个体制,让农民自建,自己跟自己玩呢?* `. @2 I D s4 h5 \5 z: S+ w
$ v. ]$ m1 R. `* I0 M* ?2 @4 k E
比如,现在老家的沼气池已经蔚为规模。很多家都有了沼气池,其实最早就是一家补贴了千八百,在最早建设阶段拉了一把而已。造成的结果是,现在规模上去后,关于沼气池的服务也五花八门。掏一次沼气池,才50块钱,而且服务周到,相关的从业者非常愿意去做。原因是掏出来的沼气渣可以做肥料,这个在河南这种人多地少的地方算是比较珍贵的资源了。
* S1 M! ?# B( `% X. r/ S$ V
0 }5 O! Z( {7 M z6 \& b4 L像河南河北湖北那边很多地方还烧秸秆,人口密集的村子是很污染空气的。厨房里面太呛,老一代的可能还接受,新一代的估计以后就接受不来。但是如果买石油气的话,我所知道的是,我们在青岛,一家俩人,一个月用石油气做饭大概花三四十。如果是喜欢煲汤、蒸馒头、熬粥、大火炒菜,估计会用的更多。照此计算,一家农民(按照4个人)一个月差不多花五十块钱。那么一年下来,就要五六百。这个算是不小的支出了。如果将秸秆压缩后燃烧的话,烟尘排放大为减少,而且仅仅是耗费电费。这方面可以参考农村自己榨油,农民自己种芝麻,换香油,一般两斤半到三斤芝麻一斤油,油坊赚的是残渣——芝麻酱或者芝麻饼。农民认为这个是划算的,因为自己不用掏钱。0 W- r+ S' _0 K0 _. S4 F
: Q/ ] [, }5 _% o: B9 ~如果这个经营道理用在秸秆上,农民地里的秸秆由生物质燃料厂统一以机器回收,一亩地返还农民加工好的燃料若干,多余的秸秆则送与加工者。我想农民未必就不乐意去做。甚至,一吨燃料稍微花一点点钱,也是可以接受的。道理在,这个秸秆完全是免费而来的,就是自己地里的。农民没掏钱还提高了生活质量,炉灶烟尘减少了,生物质燃料厂得到了充足的秸秆。但是最关键的部分,就在于最初的起始资本,以及相关政策的鼓励、引导、扶植以及形成规模效益后的维护。
$ q4 U5 @$ Y5 C! m; u, ^
' A$ [1 M9 ^3 H1 x4 ?( h3 `- l秸秆加工生物质燃料,就如同农民自己种芝麻去换香油。虽然卖芝麻买香油,可能是划算的,但是这个过程中对农民来说,小规模经营出来的芝麻换香油反而是可以省钱的。鉴于运输成本,这种生物质燃料厂不能做太大,一定要控制在某个乡的范围内以减少运输成本。这对于中部平原地带来说应该是经济的。
' o e+ {; v2 U9 _0 }' w
: B9 ] Q7 |+ q& Z; d( \我还是比村长乐观的,因为我觉得虽然生物质能源比较贵,但是那是在特殊情况下,运用工业化的生产来计算成本所致。这里面没有考虑到农村的某些现实情况。当然真正操作起来会有很多问题,但是我还是觉得,未必就没有操作的空间。
, h }" m# `& P1 _, i- } j4 x-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