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3-3-1 00:08 |
---|
签到天数: 2397 天 [LV.Master]无
|
本帖最后由 MacArthur 于 2014-2-15 15:42 编辑 + V7 r* E2 c6 R; ~" B
TopGun 发表于 2014-2-15 13:16 . S; z& x" k& Z, d- G# g4 q d
非常感谢如此详细的解释。很抱歉我在主贴中没说清楚:我觉得子弹在被枪击推出弹夹后(此时已经与弹夹没有 ... - \" s. o) t7 m# e
j4 [2 Q& Q' B- q
枪管和机匣链接处有所谓“导弹斜面”,用来导引子弹正确入膛 -- 子弹在上膛过程会有一定碰撞,但绝对不是不受约束随便乱蹦乱跳到那种碰撞。。。 1 G$ \4 I( k# i- S8 F, e, M
: I1 W' Q' C0 t
有些AK变种还在弹膛末端镗一个额外的小斜坡,用来进一步导引子弹入膛9 {- }# k8 S, w$ t
7 m) y, ]9 h" K8 B, r1 A% f% q; @7 u
但是卡拉什尼科夫的精度低和跳动大也是有名的,这种两次弹头撞击上膛即使不影响可靠性,是否是射击跳动大的一个原因呢?
! g( F# c# w$ H- y7 v, EAK射击跳动大跟子弹上膛没什么关系,而是因为枪机质量大而且“偏心” -- 质心运动轨线和枪膛中线偏离较大,这样大一坨铁疙瘩不沿轴线,以高速向后撞来,势必会产生很大的偏转力矩。。。
7 r, Z* f+ ]+ L: z! ]9 f8 h9 v# ?; ]( T H3 m! Z# k( x
6 a' R( w9 s0 i X C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