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cArthur 发表于 2014-2-14 20:26 ![]()
8 p, X9 X8 @6 ~0 Y第二个,不知你哪看出来的垂直平面,弹匣最上方的那颗子弹,其实前头是没有阻挡的,只有弹匣侧壁从上方"搂 ... : a4 n( a' @8 f
- H+ ~# l! |0 C, n
非常感谢如此详细的解释。很抱歉我在主贴中没说清楚:我觉得子弹在被枪击推出弹夹后(此时已经与弹夹没有关系),弹头要首先以上偏姿态撞上枪管末端一个垂直面从而使子弹上偏角度更大;然后这个上偏中的子弹的弹头要撞在枪管内壁的上表面,导致子弹改变运动姿态,由上偏变成恢复水平;然后子弹是在恢复水平的过程中被推上膛的。
1 ]0 t/ t( S7 v6 I2 a/ N8 M& y) [- D2 d# m3 g9 c2 V# w, H
我觉得子弹的这个经过两次弹头撞击上膛,似乎容易卡壳。
! g5 M3 v$ H$ c) K) l: e0 c! L H8 ]8 G' _* W) x6 U
可是我又想了想,卡拉什尼科夫的可靠性是自动步枪的泰山北斗,所以这应该不是问题。
+ `7 l- ]1 g# ^" r% i; @/ v" G7 H, Q6 S5 I2 k8 k% u) W; t
但是卡拉什尼科夫的精度低和跳动大也是有名的,这种两次弹头撞击上膛即使不影响可靠性,是否是射击跳动大的一个原因呢?2 O3 ?; z, A0 I# N
% _$ W# h- o" C; n
- T3 R8 J8 d. e# Y! N5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