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倍上台后,用大力增加货币供应和货币贬值、扩大公共财政和结构性经济改革三把板斧,试图劈开日本经济滞涨20年的死结。除了语焉不详的结构性改革,日元贬值和赤字财政都已经兑现。一年来,日本经济有所复苏。但安倍经济学带来的问题比答案更多。8 K1 z' j" ~* g: D! s8 v) T
, y6 j# U- T3 k3 N
日本政府负债已经超过GDP的200%以上,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甚至比危机重重的希腊还要高几乎50%。安倍上台两个月,日元对美元就贬值8.4%。相应地,2013年第一季度,日本的GDP增长折算到全年的话达到3.5%,出口增长3.8%,进口增长1%,个人消费环比增长0.9%,住宅投资增长1.9%。安倍经济学似乎起作用了。日本经济滞涨20年,需要的不是两个月的复苏,甚至两年的复苏,而是长期稳定的复苏,而问题正是出在这里。, @0 \# `+ Y& h2 w9 G" \
7 [9 F9 G+ l4 g, ~. D* L& k/ G3 f x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美国带了一个坏头,投放巨额货币刺激流通,副作用就是美元贬值。从2008年到2012年12月,日元对美国升值达到23.62%,这对已经长期滞涨的日本经济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安倍的贬值政策一方面刺激日本经济活力,另一方面也是对这几年日元的累积升值的矫正。问题是,美国经济恢复依然脆弱,欧洲经济恢复连脆弱都谈不上,日元大幅度贬值,如果不引发连环贬值的话,也将导致贸易冲突。! L3 }8 Z4 D9 n7 t' o, L% b
: }5 e ]3 x2 |% m1 V8 a& _: I如果说日元贬值是为2008年以来的累积升值减负,还有几分“正义”的话,大力扩大公共财政就不大好解释得通了。用公共财政拉动经济,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老把戏,但也是一个把欧美很多国家拉入万劫不复深渊的老把戏。在债负已经远远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最高水平的情况下,用进一步大幅度举债来刺激经济,说的最好听也是在豪赌。安倍赌的就是时间差,在债负成为问题之前,把经济拉动起来,增加税收,增加还债能力,避免国家经济破产。日本经济刚进入滞涨的时候,搞这种名堂是可能管用的,但现在积患已深,这样的脉冲式刺激是不管用的,但长时间的负债刺激只能加速日本的破产。
^$ \4 d6 J1 T( D% e y
. b0 C3 ~+ h& p L" @# y继续无所作为不会加速增加债负,但这实际上也不行,因为日本正在面临一个定时炸弹,在未来20-30年里会炸响。国债不是一笔“死债”,在经济滞涨的时代,必须借新债还旧债。日本国债持有人的主体来自日本国内,但日本出生率持续下滑,人口萎缩已经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般认为,要维持人口恒定,每个妇女需要生2.1-2.3个孩子。这当然是全体人口的平均数,具体到每一个妇女,孩子只可能是整数。但日本现在这个数字是1.39。有人估计,按照这个生育率,在50年内,日本人口将下降1/3,而且剩下的2/3是高度老龄化的人口,人口萎缩还将继续。人口太多是负担,人口太少也有问题,那就是缺乏劳动力(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和纳税人的问题。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成本,日本在国内继续举债的能力将迅速降低,而GDP的200%以上的负债率将使日本在国际市场上难以举债。要知道,希腊的负债率“才”刚超过150%。
, H% e/ }1 u0 `( |8 t
8 J2 L. |& X: Q& O" x. w事实上,日本的老龄化已经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地步了。BBC报导,日本监狱人口中都有20%以上年龄超过60岁,这可能是发达国家中仅有的。另一方面,日本年轻人的心理幼稚化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成年人沉溺于动漫、游戏甚至虚拟女友,害怕挫折、责任和承诺,自然更加害怕结婚生子。日本厚生省的统计表明,2012年里,日本只出生了1,037,101个婴儿,比2011年还少13,705。安倍要是不能扭转日本生育率过低的问题,什么刺激都是白搭。4 m D# O5 W* s) s* Z% I- \
% a4 Z2 }; M- B( T, V3 j8 L5 e( T% F4 i4 _# p; z( ~) d+ I- w1 H
日本人口历史与预计0 J5 g: I; U5 `
" d; B. x* q' `
$ Y' t6 b; n% p出生率(蓝色)和死亡率(红色)4 ?+ F' {, m9 V7 c
1 v9 m" p( q* k4 \+ Z* cYear Total population
! i z: G* S6 z: }/ }9 D$ d(census; in thousands) Population by age (%)0 q* v5 ]& W! T2 ~* }7 o/ |, [
0–14 15–64 65+; f# g4 h+ B3 x% U7 M- Q; N
1935 69,254 36.9 58.5 4.7- ` `, j Q- y
1940 73,075 36.1 59.2 5.7
+ p. C" q# W9 i. d5 T% E6 R1945 71,998 36.8 58.1 5.1! h" N6 r% `& ` k/ ]) x
1950 84,115 35.4 59.6 4.9
" j% I$ K% `$ c" h1 s" ^; i# H* `1955 90,077 33.4 61.2 5.3
8 n) W+ {7 U. W# T% f) F1960 94,302 30.2 64.1 5.7
% s9 W7 X9 q( N1 u [% q1965 99,209 25.7 68.0 6.37 ]( V# M: r$ t
1970 104,665 24.0 68.9 7.1, Z1 d( f; w( P, H0 x4 m# e
1975 111,940 24.3 67.7 7.9
6 H# l% H$ T8 {1980 117,060 23.5 67.3 9.1
, R% u9 M2 L( v6 |( s1 K" ^4 G! c$ a1985 121,049 21.5 68.2 10.30 l, W# y' j) J/ O+ [
1990 123,611 18.2 69.5 12.03 `3 r' U5 h3 F& S5 ~- y! |$ y
1995 125,570 15.9 69.4 14.5
3 J: v4 @- R% n8 x S6 S2000 126,962 14.6 67.9 17.3& c4 c& d# y7 b& T+ T; Z
2005 127,768 13.7 65.8 20.1
2 D L' l: q5 ^4 n$ u' @! ^; l4 y2010 128,058 13.2 63.7 23.1
/ u' @4 i; a0 ^老龄化情况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