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8-9-23 20:26 |
---|
签到天数: 265 天 [LV.8]合体
|
河蚌 发表于 2013-9-30 05:48
$ ]/ e, I0 L1 m# ?) I9 V4 g0 \/ i文学形式如何变迁,都脱不了让人感动这一标准。
5 k/ a) a; f" f/ a; \* B而且不要把作者与读者对立起来,认为作者创造了新的文学 ...
: g" P$ v k* J5 g你的整个问题绕回来,还是我喜欢吃豆沙的,不喜欢吃五仁的。
j, R- L7 `2 O. ^% V$ F$ u) n$ c- o0 e& s' K3 d3 I4 V, X
对你感动,不代表对我感动;初二三班的全体同学感动,并不代表初三六班的同学也会感动。% u" }* ? u; t4 p# j8 Q) E7 A
' n& A2 @( L; z6 G0 n
/ ], A5 b* H% p5 b5 @* z8 s4 |" x( f& f V" l
其实你提出的论题是非常大的,这个问题追究到最后,就是文学到底是为谁服务的。有位叫润之的同学在1942年时就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他老人家最后也没有解决好。: y5 P: w( F# U. }5 Q. ?
; x: \" ?/ ?% G. T) ]" O9 i9 ]. i
玩笑归玩笑,但是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在文学理论界经常会讨论的问题,最后基本上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归根结底,这其中又存在着审美接受度的问题,然后美学界噼里啪啦又是一番争论。
+ y' x4 `0 [4 x- F: P( J
; ?& f# W( t- P9 I英国著名的政治喜剧-是的,首相-里面也曾经涉及过这个问题,一帮受过私校和牛桥大学教育的高级公务员努力地为伦敦歌剧院拉经费,认为这种高雅的文化是必须存在的。而首相则认为那些歌剧都是你们这些人在看,贫下中农都没有兴趣,凭什么要多给你们经费。; W% W% O) r e/ ?
; q" [ v' H9 p7 P; O. K% z4 |0 T
# E, ` r9 S5 j6 F5 h+ U5 [% p# S1 c& r4 K0 Y; |3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