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2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 看PAUL KRUGMAN的文章,请教几位大牛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14:2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西行的风 于 2013-7-22 03:07 编辑
  @! K8 t8 m5 T  U) Q4 t9 l& N9 e: }9 G% F
最近看纽约时报发表的文章,题为“Hitting China's Wall”。
: Q* W7 J8 d8 n# P0 q0 J% \$ Z  e/ c  V. @3 T
其中两个观点特别值得注意
4 s, [( J; g+ r, |1. 中国已经达到了“刘易斯拐点”(Lewis point)——简单地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正出现短缺。8 u! e; F, ^; z+ H; c# w7 w" n5 O
2. 中国的消费增加太慢,严重的经济滑坡在所难免。; Y9 k3 K& c: e% H
% g+ V+ N( j* L9 A, D, j8 B3 C
两句话总结: 中国的经济发展有问题,过去能发展的三板斧就是货币贬值,并提供大量低息贷款来提振经济发展。而现在这种扩张已经到了极限,到了经济危机或是衰退的边缘。
* \* u2 J* j# A; @& F. Q
) ~- s( t7 b7 U% }6 W9 P我个人以为经济学其实就是常识的科学,投资和消费是经济发展的两个火车头,如果投资的边际效益确实到了极点,那么这个火车头确实就完蛋了。第二,消费作为另一个火车头,如果国内的贫富差距到了大到不可弥补的地步(目前有两个数值:西南财大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2012年的基尼系数为0.61-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而国家统计局数值是0.474-表示收入差距大),那么这个火车头也同样完蛋。
5 z; v& q0 z4 [: o0 ?1 M4 q  v6 g' A6 T/ s. r- D5 \8 X; p
不知道各位经济学大牛如何评论,尤其是小虎兄怎么看?我个人以为,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率确实走入下降期,而这个增长率的下降有多大,我心里没数,这牵扯到两个问题: 第一国内的贫富差距问题,我个人以为既得利益者是不会顾及国内平民的死活的,反正他们可以拍拍屁股跑路或是干脆点,改旗。第二是投资产业升级问题,看目前国内房地产的涨势,我对实业和产业升级不报希望。
2 Z  l$ j- G1 o$ _8 k* {; P. k
: R: R4 q+ A  w& f3 c5 C总的来说,我是悲观论者。也在犹豫回不回去看看的问题,很想听听各位的看法。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3-1 00:54
  • 签到天数: 286 天

    [LV.8]合体

    沙发
    发表于 2013-7-21 15:07:32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咨询帖请到黑虎帮或聊天版,研究生院的空间还是留给好文章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1 21:01:52 | 只看该作者
    明年就全职回去的飘过。
    2 \) N  Z! E( J8 k, \) L
    8 D9 i: W! r" t  n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7-24 15:16: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文大师 于 2013-7-24 15:17 编辑
    - W! ?( C* Z% l& T+ A! p
    - E' V4 v0 {4 [# ~6 q, F8 j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实现目前还是在国内,而且如果大家的共识是蛋糕还可以继续做大(目前这种共识应该还没有彻底转变),无论是既得利益者还是旁观群众者,谁都没有把一起吃饭的这个桌子掀翻的动力。形势上看,增长率确实是下滑,但是对国内也未必完全是个坏事,国内常讲的是淘汰落后产业,实现结构升级。也许经济增长率下滑是一个有效的淘汰机制。大家关注的应该是这种下滑是否是可控的或者是一种暴跌式的下滑。产业升级做的不如预想中的好,但是也未必如大家心里那么悲观。我接触的很多行业中,已经有不少企业逐渐显现出全球细分行业隐性冠军的潜质,后续所需的也许是个时间。
    & N& i+ v! ~" s4 S
      |" }4 N& L+ a6 Q上面其实还是很虚,其实回或者不回关键是看你所学的专业未来在国外还是在国内。找对行业方向,即使在熊市中,也会有强周期个股出现。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3 00:01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元婴

    5#
    发表于 2013-7-24 19:30:40 | 只看该作者
    刘易斯拐点2015年达到,这个基本上是个共识,至于结构失衡,我感觉Krugman一直有意忽视全球化问题,如此庞大的世界大工厂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如何能用历史数据作横向比较。7 v+ p) H8 m+ b+ `, f! H4 _
    ( t/ ]5 ~* s( y3 L4 l% A5 ]
    但是我并不认为中国没有危机,内需是工业化之后的主要发展动力,这是不可置疑的,中国的特殊情况可能导致某些时间点的后移,但绝对不是说没有危机,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上一届政府对这个问题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0 K2 }, N$ H& |. W% H

    9 p% p$ U# X. y8 q另外Krugman从90年代就一贯不看好中国模式,所以他的话要一分为二的听。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8-3 09:33 , Processed in 0.03808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