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3-5-31 08:51:51
|
只看该作者
3
科赫1862年入哥廷根大学学医,雅各布·亨勒是那里的解剖学教授,科赫因此接受了亨勒于1840年提出的观点,即传染病由活的寄生的东西所致。科赫毕业后在柏林做了六个月的化学研究,深受魏尔啸的影响,之后他去汉堡等地当医生,通过了地区医生的考试,来到沃尔什腾当地区医生。) d- d+ ~' M8 G$ e$ N' b
& A. E, i H# E0 ?- q) t, ?9 k$ n此时虽然巴斯德已经取得很大成果,但他所做的都是实用性研究,无法证明究竟哪一种细菌才是致病菌。他的成就一直不被医学界主流所接受,一来因为他是一个化学家,所作的和人类疾病无关,二来是因为他的工作是不完整不准确的,他认为细菌致病,但无法回答到底是什么细菌致病。想让别人接受,必须分离出单一细来,然后检测其致病能力。对此,巴斯德无能为力。
( A- T/ {' p' A1 l q0 H" | J, @/ Z! v2 L& E# ~. s. @' W+ C
现在人看来,做到这一点很容易。只要找到一种办法,从一大堆细菌中分离出单个细菌来就成了。绝大多数细菌是无性繁殖的,只要培养条件合适,让这个细菌一变二、二变四繁殖起来就是了。
) T3 o4 o: z" b5 W' Y1 q- \5 R
* ?( J1 P$ o- y( E& [繁殖细菌不是难事,一碗牛肉汤放在桌上,过两天回来一看,肯定长出几十亿个细菌,但是这几十亿个细菌有无数种。巴斯德等人的细菌致病说在当时是诸多致病说之一,此外还有因为吸入毒素致病的学说、由皮肤上的臭气导致的学说、蠕虫和真菌同时生长而造成的学说、排泄物分解导致的学说、氧气减少的学说等各种学说,就是由于无法分离出单一细菌,细菌致病说一直无法得到证实。1 K7 b& F p0 G+ K6 B8 ~4 p2 m8 J
! W5 ]' A7 q5 B- S2 @2 M
科赫收到太太送的显微镜后,拿着它到处看,因此是乡村医生,最常见的病是死于炭疽病的羊和牛,科赫读过巴斯德的文章,也认同他的细菌致病论,他抽出死畜的血液,在镜下看到一堆东西,因为在健康动物的血液中没有,他认为这就是细菌。
+ r% P- N \2 R
) T$ V( d: E' g. N科赫觉得做两件事来证明细菌治病说,首先证明他看到的东西是细菌,而不是某种血细胞的碎片。如果是细菌的话,他就要证明是引起炭疽的致病菌。
3 K0 r+ V/ ]+ k; R' f6 q" O' m" u/ U; [/ |* V' @/ @
思路很合理很清晰,可是科赫一个小镇的医生,他的科研知识仅限于医学院里教的那些,他上学时学校不教有关细菌的知识。科赫只好先去读了一阵文献,准备做科研了,才想起来手头只有一架显微镜,只能从自己动手做科研仪器开始,他并不知道其实巴斯德的实验仪器基本上都自己做的。
& k0 t/ a* W' X0 D m, q" _& P6 D& A: g3 Q. I" l
在读文献时,科赫读到法国科学家卡西米尔·戴维恩证明了炭疽能从感染动物传播到健康动物,基本上能确定是微生物导致炭疽病的。科赫便从这里入手,把木条烧热后从感染炭疽而死的动物的血液中取样,放到健康老鼠体内,老鼠很快死了,他解剖老鼠,看到同样的症状。用从死去的老鼠身上取来的血液给健康的老鼠注射,健康的老鼠也死了。
- j- n( @$ Z0 n" I3 |6 ~7 ]3 s2 u9 q' r/ |/ O- O
这个实验只是重复戴维恩等人的试验,他那棍尖上有数不清的细菌,和巴斯德一样,他看到了现象,可是无法证明是细菌导致了炭疽病,他必须找到一个能够分离细菌的培养基。
4 Z1 o& J; h3 K$ i" ~6 Y0 v4 t' D5 y% p6 c- c. t$ d8 s- ~4 h
经过很多次试验,终于他从牛眼中取来清澈的液体,在显微镜下没有看到细菌,然后从得病的老鼠脾脏取样加入其中,几天后牛泪液出现细菌繁殖,用这种液体给健康的老鼠注射,老鼠得了炭疽。科赫确认他分离出炭疽菌,发现炭疽菌在体外可以生存一段时间。1876年开始发表他的成果,科赫的文章描述得非常清楚,非常有条理,慢慢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和信服。1880年,由于他在炭疽菌研究上的成就,被调到帝国卫生署任职。% ?# N# x: Z# k" s9 E$ n
; n, h* q; W) T, f5 @
科赫是第一个分离出单一种类细菌的人,因此成为和巴斯德比肩的微生物学大师。# W9 K* [( w# w: z6 F9 w/ B# e
' ~; A7 ?2 u" X6 V9 p4 K, l
科赫来到了柏林后,有了自己的实验室,也有了自己的一班人马,得以随心所欲地进行科学研究。他首先对自己分离纯化细菌的办法进行改进,尤其是细菌生长技术。牛泪液的办法好是好,但要养一群牛,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建立一种更为实用的培养细菌的办法。
( J, K" V. a( r- X: c
6 R b& \/ } w4 k) D( Y. ^炭疽杆菌被巴斯德证实了,一种细菌导致一种疾病这个认识渐渐被接受,但还是个例,但无法证实,细菌无处不在,如何分离出单一细菌是一个技术难题。牛眼液虽然分离出炭疽菌,但一直不能分离出其他细菌。
/ D" c" n' c0 E9 T" r' \) n4 j, d4 A( e7 x5 q3 O
有一天,科赫把吃剩下的半个熟土豆忘在实验室的桌子上了,结果长了细菌,他正要扔掉,突然发现土豆的切口上有不同颜色的斑点,他心中一动,取下一个斑点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很多细菌,但都是一样的,原来这就是单一细菌繁殖的关键,以前无法解决这个难题是因为使用了液体培养基。
9 z$ ], o5 M: `& n" r9 R+ z
/ w5 ]! V, }/ Q T% e9 D但是土豆不能作为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因为培养基首先要加热灭菌,保证没有细菌之后才能加入样品,土豆加热后就成土豆泥了,不再是很稳定的固体,必须找到一种加热之后还能够冷却凝固的固体培养基。2 x4 [6 T; D5 I0 D
3 A$ ]/ ? ~/ g: D2 X; }
科赫手下有一位做空气净化的瓦尔特·赫斯,在当年当船医的时候,在美国纽约和一位叫芬妮的女子相爱,后来成为他的妻子,来到柏林后,芬妮在赫斯手下当技术员。赫斯开始进行细菌培养基的研究,1881年夏天,在一次野餐时,他发现妻子做的果酱居然没有融化,芬妮说这是从邻居那里学到的,邻居来自印度尼西亚,她们家乡的做法是往里面加从海藻提炼出来的琼脂。
9 H6 Y, @+ L: e. a' O$ X1 B5 m# Q9 h3 _* ?7 H
就这样,科赫实验室用琼脂做细胞培养基的固定材料,加在液体培养基中,能够耐受高温,在常温下成为稳定的固体,而且其形状不受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是非常理想的细菌培养材料,一直沿用至今。
9 [( Y6 G- B( m) t6 a: D5 x) x k9 O8 y# r* M5 b4 J" l9 O
接下来要改进工具。科赫的助手朱里斯·理查德·佩特里设计了玻璃小圆盘,有个盖子,这样就可以把琼脂培养基放在里面进行高温消毒,无菌操作也很方便,这就是也沿用至今的佩特里皿。1 u. `& a( T7 F$ P! s3 V
[% d) N. n$ ~0 G$ S. U有了琼脂培养基和佩特里皿,科赫就能够继续分离其他致病细菌。他的第一个目标是结核菌。/ L6 y, K0 d$ W% W
' `& K7 n8 X* U
; Y. ~- z, p- G- }&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