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 V2 h) b3 S: e( F* ^; d
康熙得疟疾,是因为朝廷平三藩之乱,八旗兵深入南方疟疾疫区,回来的时间就把疟原虫也带回来了,先传给了北京的蚊子,然后就在北京城里传来了,连住在紫禁城里的皇帝也不能幸免。当时根本不知道这是一种寄生虫病,也不知道是怎么传播的,至于治吗,中医有的是办法。
1 W0 }6 t' K/ `- n' i( w9 [6 Z5 u. x; a0 b9 r/ }
还没有中医之前,中国就有了许多年疟疾了,因此中医从一开始就涉及到了疟疾。疟字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素问》就有《疟论》《刺疟论》等专篇,《神农本草经》有用常山治疟疾,。《金匮要略》的疟疾脉证并治篇以蜀漆治疟,并加了疟母一症,治疟用白虎加桂枝汤和治疟母的鳖甲煎丸,沿用至今,除此之外,还有柴胡等药。4 M" K4 V# f$ q. @
% A: [5 d s" e. V( [到了康熙得疟疾的时候,中医抗疟起码有两千年历史了,这么博大精深,驱除皇上的疟疾还不是轻而易举?$ n* E4 b, j" w7 J# }6 ?
5 M7 T( D) l' l0 F8 _9 F0 i皇上在宫中病得一会冷一会热,太医院全力以赴,找个老鳖,拔下来做鳖甲煎丸,再加上蜀漆、常山、桂枝、柴胡一起上吧。不成,这回是皇上,不能当药罐子,得先做试验,在宫里养着一伙疟疾病人,先给他们吃,治好了再给皇上用。
# F, {9 l) P7 u1 c. s1 L, v* t- l, d: s. _& q8 l
于是,从有文字以来,所有中医书籍中记载的治疟方法全试了一遍,结果统统无效。
9 D+ F1 e! e" U3 u: ~4 ?% z2 k# `! {+ H5 G" q
怎么回事?博大精深的中医这是怎么了?
: s& T# L7 l9 u6 a, |: c; [# |7 w$ F5 W6 Z5 f e# f
不能怪中医,全世界的医学整了几千年了,没一个能对付疟疾的。
9 F1 j0 N- z* r! o" s+ f$ H# p
" F3 _( S4 E) J' {太医院只好老老实实说能耐全用上了,皇上恕罪吧。康熙在冷热交替中这叫一个气,心说非得我亲自得会疟疾才知道中医抗疟全TMD不靠谱。/ ]/ J' L' D7 G [6 s; `* F7 x
" f" m$ J: ?8 t" K现在怎么办?到民间去找老中医的秘方吧。朝廷张榜招贤,向民间征求良法。清廷这个做法,非常符合中医爱好者的理论,就是好中医都在民间。于是在验证了学院派后,又对民间中医的丰硕成果进行了一场验证。
/ z! V+ p1 C2 \. @5 a/ G# r* V9 d0 f1 p0 \
用不着担心没人献宝,关于奖励之类的都用不着说,只要治好了皇上,便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于是各路神仙带着方剂草药丸药用具,络绎不绝奔北京城。到了北京,以打听献法的规矩,当即就跑了一小半。/ e y. U& k! c: |0 R# P
$ |4 B& H+ b6 {% J& I- \6 [. g这回不是献红丸的路数,也不是太医院给皇上治病的路数,来了这么多人三教九流都有,万一有个存心反清复明的献上毒药怎么办?就算真心想治皇上,民间的东西谁敢打保票?于是先进行安全性试验,派四位大臣负责,既主持此事,也当安全试验的试验品,献上的药物或方法,都由四大臣先试。为什么不找些下人?是因为让骗子们知道,把哪位大臣吃坏了都便宜不了。四大臣试完后再由宫中的疟疾病人进行药效性试验。( _' Z7 ~2 v+ Z, U7 e
; J' t9 p! x8 O9 Y. z4 M' |7 f没跑掉那些多少有些自信,于是各种药和法包括某老头的泡脚法某老头的推拿术等一一先由四大臣试,这一来四位大臣可受苦了,那些用上后让人上吐下泻的或者昏死过去的东西把原主找来一顿板子,没什么问题的东西送进宫去让疟疾病人试,竟然还是没有一个管用的。9 K5 {$ ]( [# i$ {( E
. q" f7 j( _) Q4 q
我擦,辫子戏里面的那些神医都躲哪里去了?' M3 X/ j7 ~& ?4 x& Q) d% m. {
0 F2 K! {1 R* B3 V: p+ S四大臣正彷徨中,就见来一僧人,一看就有修行,近前施礼曰贫僧有佛光大法。9 @6 o1 l8 J$ E! ]) |9 Z
. q$ Y' q9 ~( e. y" I" O# p1 _四位大臣眼睛一亮:请高僧速施法术。
' J6 g6 b# W: V- i/ Z) a. h
: o0 v* G, q) y3 T那高僧叫人提来一桶井水,在太阳下照着,他两眼瞪着太阳,嘴里念着经文,向东南西北都祷告了一番,然后郑重其事地趴在地上把水呈上。
4 i0 x8 h7 _" g0 ^) s+ ^" r) \; [8 I5 _, q, ]1 w
四大臣依次喝了神水,过了几个时辰没有什么动静,吩咐好生招待高僧,令人把那桶水端进宫中。
8 W! S3 u, o3 G% v* D
) D+ I9 m" ^+ F! r7 y6 \! A+ [1 J$ t大半天后一太监出来了,四位大臣连忙围了上去:公公,可有效否?
! c6 ~4 Y+ W- p
7 I! T, x0 d. w6 ?* O) S公公一咧嘴:无效。列位大人,娘娘们可说了,找不着管用的药,也不能端一桶洗脚水呀。
4 T" ~$ N' i5 z8 t/ ^: D0 S$ Y/ \$ d; x* V* w' T% H
来人,把那贼秃给我乱棍打出去。
& H, c, D3 K2 X2 k( w' F1 ]+ q# k/ Z4 W5 u2 P" B* r
把那和尚暴打一顿后,这几位也没主见了,外面有人报告:大人,又来和尚了。
2 r h/ j% r! }: k
- X' P; J& I/ b5 |9 h啊,这帮秃驴排着队来骗呀,给我打出去。
4 `: _# ]9 Z' ]& }& g- ^: J
2 s; R, v, x2 t- b2 v$ ^2 ?" {0 H1 u M大人,这回是洋和尚。
8 f, f$ z* Z8 |& d/ ^
+ v! e8 @* P% @2 g) Q. f+ w来人是在京的天主教传教士白晋、张诚,他们奉路易十四之命来华,来以前正好赶上王子服用金鸡纳粉治好了疟疾,因此随身带了金鸡纳粉。不过一直没敢献,知道中华医学博大精深,这点粉就别露怯了。一直等到没有献药了,他们才敢出面。) t: H' _. V4 f9 d
7 ~1 S9 {% P4 k' @5 B- y国际友人说这东西专治疟疾,四位大臣就着酒喝进去,确实很难喝,不过也没什么大问题。在宫中找了三位疟疾病人,都是一剂见效。这才给康熙服用,很快治好了疟疾。
; ~8 |. j" }& f1 i4 ], i, z/ j' b5 h$ @9 p% {$ m9 ^
真应了那句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3 X4 M7 M6 W6 y/ H6 _; {2 e* f9 H* Z* J
康熙从此找机会就让人服金鸡纳粉,自己也在宫中进行了试验,了解了药效和剂量。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得了疟疾,向康熙请圣药,康熙在批复中写明了使用办法,并且嘱咐不要听庸医用补药的建议,一定要确定是疟疾才服用,可惜等药送到时,曹寅已经死于疟疾。
8 L3 {: t+ }1 C0 o! x' O& G
1 d( [, S3 O3 H& b康熙得疟疾是中医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一块心病,历史事实在那里,无法否认,只好装哑巴。到现在中医教材里还包括上面说的那些抗疟方剂方法,让人看得哭笑不得。
: A; b( ^$ d, M2 d. M" _, L" ^( A. L- I) Z
先别说《黄帝内经》如何牛逼,也别说中医如果牛逼,先把康熙得疟疾这块心病治好吧。; p; I: E+ ? |" V. u/ b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