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史鉴 于 2013-3-14 09:47 编辑 # y. f) [7 g! g& A6 y7 w$ A
8 `- @/ {6 P8 Z1 v8 F鉴于政局的日益混乱,拉法耶特从前线返回巴黎,要求立法议会镇压激进份子,国民卫队宣誓捍卫宪法。然而雅各宾份子在议会兴风作浪,立宪派势单力孤,一筹莫展。拉法耶特又和路易十六密谈,建议国王和王后向议会要求到巴黎郊外避暑,借机脱离暴民的威胁。他将率部前往接应,将王室置于军队的保护之下。关键时刻国王却丧失了决断力,而王后玛丽一门心思借助外国势力恢复王权,并不信任拉法耶特。路易十六的游移不决葬送了君主立宪制的最后一线希望。
x/ B1 b8 }! R, L3 o- n* \
0 @) y6 l5 O, E. H+ p) S& R% X七月间,雅各宾派开始策划一场暴动武装夺权。此时正值前线吃紧,立法议会下令全民总动员,大批来自法国各省的民兵涌入巴黎,成为激进份子手中的枪杆子。与此同时,手持武器的巴黎群众整日拥塞议会大厅,辱骂殴打持不同政见的议员。八月初,雅各宾派在议会指控拉法耶特擅离职守,图谋不轨,被议会否决。休会以后投反对票的议员遭到暴民围攻,他们的住宅遭到入侵,家人受到威胁。司法部长德若利(Hector de Joly)愤然写信给议会主席:“我在法庭上声讨这种行径,但法律对此无能为力。出于荣誉感和正义感我在此向您申述,倘若不能得到议会的大力协助,这个政府将无法运行。”- s/ ~9 Y4 D T U
- g, @2 s. c/ G4 j( n% q8 |事实证明立法议会已经无力控制局面。8月10日,两万余巴黎民众围攻杜伊勒里宫。这一次雅各宾派进行了周密安排,数千来自马塞和布列塔尼的民兵成为此次暴动的中坚力量。暴动群众控制了巴黎市政厅,传唤国民卫队司令芒达(Galiot Mandat)前往述职,然后将他杀害在市政厅的台阶上。守卫王宫的国民卫队大部分掉转枪口参加暴动,只有路易十六的950名瑞士卫队依然坚守岗位,加上两百余名自愿前来保卫王室的贵族。双方激烈交火,训练有素的瑞士卫队击毙四百余名民兵。关键时刻路易十六再次失措,带领家人前往立法议会避难,然后下令瑞士卫队放下武器。结果暴民一拥而入,刀斧齐下,绝大多数瑞士卫队被当场屠杀,只有不足百人逃生。- A; }6 b$ s$ V6 h! _3 [4 }0 |
& k4 Q; b$ ?2 o, m5 D“八月暴动”标志着法国君主制的终结,路易十六及王室成员被关押在圣殿监狱听候发落。此后是六个星期的无政府状态。立法议会名存实亡,大多数议员已经逃离巴黎。雅各宾派掌控的巴黎公社乘机夺权,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发布发号施令。拉法耶特被控叛国罪,部队完全失控,不得不流亡国外,苟全性命。九月初,普鲁士军队攻陷凡尔登要塞的消息传来,巴黎暴民的嗜血本性再一次大爆发。疯狂的群众冲入数座监狱和政府机关,将关押的千余教士和保皇党份子屠杀殆尽。王后玛丽的挚友德兰芭尔王妃(Princess de Lamballe)拒绝发誓和王室一刀两断,被当街残杀。暴民将她的头割下来挑在长矛尖上,来到关押王室的监狱外面游行示威,把人头高高举到王后玛丽的牢房窗外,让她目睹挚友的下场。* z0 q) V4 x6 i* y+ k: ^( d
/ |" T& q |. P) }; U
. G D/ V/ [& a6 |) G% Q“八月暴动”巴黎民兵与瑞士卫队在杜伊勒里宫内激烈交火
/ z& U, z: L& o' A ^- M9 @+ ?9 f% Y( t( S( {, \% x9 t
( a! j$ F; C* w O2 }; L, j" h巴黎街头的杀戮场景0 b k, s" [0 L( D) d e; F6 I
; `5 I, i' J% E6 v! ~2 R& X
3 T- b$ |7 I- n德兰芭尔王妃被暴民当街残杀
5 F0 s$ s+ c B k. g9 ~
* S2 D% v4 m4 I9 ?在这种野蛮混乱的局面下,丹敦、马拉、罗伯斯庇尔等雅各宾派头目以民众的代言人自居,借助暴民的力量攫取权力。九月中旬,法国再次举行大选。按照宪法五百万法国人有选举资格,结果只有一百万人投票。9月20日,国民公会第一次召开,在雅各宾派的推动下宣告废除君主制,开创共和制(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以叛国罪审判路易十六。1793年1月17日,国民公会以387票对334票的微弱多数判决路易十六有罪。四天以后,路易十六走上断头台。1 p6 Z1 Z. t$ }5 G0 s: Z
' E: z4 r0 E/ b9 P5 p4 M% q! n; T埃西沃斯神父记述了路易十六生命的最后一刻:“通往断头台的道路坎坷,难以通行,国王不得不扶着我的臂膀行走,步履非常艰难,我担心他的意志随时会崩溃。然而让我震惊的是,当我们抵达台阶下时,国王突然放开了我的臂膀,步伐稳定走上断头台,神情安详环顾四周,开口说话,声音如此洪亮,几里之外都能听见。我听到了如下令人难忘的遗言:‘我坦然赴死,坚信自己清白无辜。我原谅那些置我于死地的人们,我向上帝祈祷,我的鲜血将为法国带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d$ Z. E' R3 r5 D' H7 }
3 t# X) @1 s- }0 [1 g
6 v4 O2 Q$ W9 |) a7 S; |3 ~9 f
路易十六走上断头台
' q0 E' @- J; ?; p# `, a* W
: S8 F- L7 k ^& a路易十六能够原谅杀害他的人,雅各宾派却无法原谅持不同政见的革命同志。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以后,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吉伦特派控制了国民公会和政府要害部门。吉伦特派试图遏阻大革命的狂飙,重建法律和秩序,与雅各宾派的分歧越来越大,二者最后发展为水火不容的敌对关系。1793年6月2日,罗伯斯庇尔的亲信、国民卫队司令昂里奥(Francois Hanriot)带兵包围国民公会,清洗吉伦特派代表。7月27日,罗伯斯庇尔入选权力核心“公共安全委员会”,开始了雅各宾专政时期,史称“恐怖统治”(Reign of Terror)。( b- E# l: P% o$ n5 G: r, k: [5 {
# z& T6 h; l3 V2 s+ Y5 j
雅各宾派的极端政策激起法国各地的反抗,里昂、马塞、波尔多等工商业中心,布列斯特和土伦等海军基地先后揭竿而起,而保王党和天主教会在法国旺代地区(Vendee)组织的叛乱最为声势浩大。在这场事关生死存亡的斗争中,雅各宾政权征召三十万青壮年男子加入“革命军”,开赴各地镇压叛乱,并诉诸于令人发指的残暴行径以威慑敌对势力。里昂叛乱被粉碎以后,革命法庭以平均两分钟一个人的速度审判囚犯,将1,900人送上断头台。旺代战区革命军司令官韦斯特曼(Francois J. Westermann)汇报说:“我执行了你们的命令,将儿童置于马蹄之下践踏而死,屠杀妇女以保证她们不再生出更多的匪徒来。我灭绝了所有的人,一个囚犯也没留下。道路上遍布尸体。在萨夫奈每天都有匪徒前来投降,我把他们全部枪毙。革命者的心里没有怜悯。”另一位革命军将领图罗(Louis Marie Turreau)的部队在五个月里屠杀旺代平民两万余人,被称为“炼狱纵队”。% x" j- Q' `% s2 j3 l* d) v. i
% {1 E( X3 o) M0 E( {8 J' Z& z
这是法国历史上最血腥残酷的一页。短短一年的雅各宾专政期间,共有16,594人被送上断头台,另有不计其数的人在街头或监狱里死于非命。巴黎革命广场的铡刀下丧生的不但包括王后玛丽、奥尔良公爵、拉瓦锡埃等王室及贵族,布里索、维尼奥、罗兰夫人等吉伦特派首脑,还有丹敦、德穆兰、艾贝尔等雅各宾派领袖。罗兰夫人临刑前留下一句永垂青史的名言,可作法国大革命的盖棺定论:“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 G& Z/ R R% o/ A3 t; n, K* P1 T& D. g, a
作为“恐怖统治”总设计师的罗伯斯庇尔,终其一生都是个谜,吸引了无数西方史家为他作传。很多史家称赞他有远见卓识,力图依照卢梭的哲学思想改造社会,是法国历史上唯一当得起“不可腐蚀者”(Incorruptible)美名的政治人物。然而在德斯塔尔夫人的笔下,罗伯斯庇尔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经常“坚定而泰然地宣扬最荒谬的政治观点。” 罗伯斯庇尔通过十二人的公共安全委员会发号施令,享有超越国王的绝对权力。他将恐怖统治视为共和德政的前奏,是暂时而必要的一种手段。他相信在民主制度和公民教育的改造下人民终将脱胎换骨,自觉压抑低俗和残忍的本性,发扬善良和宽厚的感情。然而满怀高尚理想的罗伯斯庇尔,对待革命同志却异常冷酷,持不同政见者往往必须在断头台上悔过自新。
6 F5 \; q) ~6 A. x% g# ~- [
& r9 P; ?+ H' E5 L- ^4 _' Y' `起草1791年宪法的议员们期望建立一个现代的、开放的自由经济,能够促进资本的流动和增长,然而大革命的结果却适得其反。政府接管关键产业,限制价格,实行食物配给,强制没收谷物和牲畜,严格控制生活用品的存储和运输,禁止产品出口和资本外流。法国实行全民总动员,政府强制征兵三十万人增援前线,留守后方的男人去炼铁厂和军火厂生产武器弹药,女人去服装厂制作军装。法国人在极端严酷的条件下劳作,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每十天休息一天。即使是老人也被要求去“激发战士的勇气,宣扬对国王的仇恨和对共和国的忠诚。”
+ z# Y- U5 @7 Z* u7 o) i( Y# O' K( p, O0 S- S
路易十六人头落地之时,国民公会就已经做好准备对英国开战。这是法国大革命不断蜕变的必然结果。频临政治和经济双重破产的共和政府,只有诉诸于一场全面战争才能转移矛盾,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革命报刊和雅各宾演说家们大搞舆论导向,指责英国勾结欧洲各国君主,大力支持保王党分子,企图扼杀法国共和政权。很多人认为英国的革命形势已经成熟,只要派一支军队登陆英格兰,人民起义就会席卷英伦三岛。1793年2月1日,国民公会正式向英国和荷兰宣战,一个月以后又向西班牙宣战。
5 ~! r" r6 {% p: ?2 M) U6 h# g9 K
英国首相小皮特显然低估了内忧外患、四面楚歌的法国共和政府。英法争霸百余年以来,法国每次战争之后都需要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休养生息积聚力量。此去美国独立战争仅仅八年,按道理法国至少在七八年内都没有能力再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然而法国大革命不能以常理衡量,小皮特没有料到这场战争将持续22年,而大英帝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X5 Q. F" d5 V8 y/ r G2 O9 T
6 i8 Q: n+ T- }$ q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