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12-6 11:05 编辑 6 W' \6 m( o# N, j
% X, }; T @9 K3 U
两年前,奥迪宣布,从2029年开始,奥迪将全电化,不再有内燃机汽车下线;从2026年开始,奥迪就将停止推出新的内燃机汽车。现在改主意了。奥迪不仅将继续推出全新内燃机汽车,还预计将一直持续到欧盟2035年全面禁令生效为止。现计划将到2033年才停止推出全新的内燃机汽车。但如果欧盟在2030年代重新考虑内燃机禁令并推迟实施,奥迪也将“顺其自然”,将内燃机事业进行到地老天荒。
" P1 ^. A1 |' D: k8 u. U* ]" A+ Q: E4 ?( q
必须说,奥迪不完全是抱残守缺,内燃机技术远远没有发展到头,一些电车技术也能帮内燃机重获新生,比如48v电气系统和轻混动技术。内燃机燃烧控制也得益于更加先进、精确的电控,在机电控制时代匪夷所思的技术正在成为现实,各种变时序、分区燃烧、非对称循环技术纷纷落地,电动涡轮增压具有涡轮增压的好处,但消除了固有滞后。这些技术都大大改善内燃机的效率、功率输出,现代4缸达到老式V6甚至V8的功率和平顺不是梦。当然,声浪就没办法了,装个喇叭模拟吧。 J6 S/ f# v V
; G) v. S4 w) h0 o
另一方面,由于Q8 e-Tron销售远远低于预期,奥迪可能关闭布鲁塞尔工厂,可能多达3000人要失业。当然,奥迪没有完全放弃全电,未来型号可能两条腿走路,单数型号(A5、Q7等)为内燃机型号,双数型号(A6、Q8等)为全电型号。
; y0 S t0 Z* X* m
. \) E4 q+ J! W2 a奥迪只是风向标,众多欧洲车厂都在琢磨同样的事,包括EQE、EQS销售不好的奔驰,EQC直接从英国市场停售了。* W- l0 I. Z5 p) ^
' e E. C4 D% o7 \2 c% w! O
长期以来,欧洲以科技领先、风气进步自诩,不仅不惜代价拥抱代表进步的先进技术,也在社会政策方面领风气之先。就内燃机技术而言,在汽化器盛行的时候,率先引入燃料喷射;在汽油机盛行的时候,转向技术难度高得多但省油的共轨喷射柴油机。在汽车安全技术和标准方面,欧洲也远远走在美国和日本的前面。
* g( Y) o ^0 Y8 j9 v' s: F* `
7 J; u, V! u; |6 g7 w在更加广泛的民用技术方面,欧洲首先拥抱节能、节水但密封和减震技术复杂的前装式滚筒洗衣机,节能但昂贵的热泵式烘干机和电磁炉也在欧洲首先流行。甚至V8、V12的奔驰、宝马也会煞费苦心地指出油耗比上一代降低多少多少,尽管谁都知道,买这样车的人根本不在乎这点油耗,这都是做给别人看的。
2 I/ ]/ F* f6 a" m1 @0 w( N7 f& p1 [! g% D y
在气候变迁成为重大议题的现在,欧洲理所当然地以为将继续引领汽车技术,作为推动碳中和大目标的一部分,首先制定内燃机退出的时间表,欧洲车厂也信心满满地推出相应的产品时间线,甚至要在欧盟标准实施之前就抢先“做正确的事”。8 t5 [3 T6 s2 v7 i% n+ L
$ X8 v4 X6 f5 m9 \# r6 ?
但这一次不一样了。
. V. E7 K9 C. |# K9 y5 s
2 {' V5 N4 K( F% C首先是“高价买正确”不灵了,或者说门槛越来越高,民众越来越跟不动,现在终于到了“弃跟”的时候了。继续依赖“高价买正确”的欧洲电车首先遇到滑铁卢,就是例子。欧洲电车普及率最高的是挪威,这是依靠北海石油发财的国家。但即使在富庶的挪威,也只有有钱的一小撮花得起这个钱,买特斯拉彰显政治正确。更多的普通人依然开着油车。实际上,富人不止一辆车,开着特斯拉的同时,还有一辆(甚至多辆)油车后备。
* d9 b9 q: `0 i/ d# h9 |! K7 G' K8 w7 U, P7 A/ f5 u3 X% {
欧洲人并非不乐意拥抱电车,但不再“不计代价”。价廉物美的中国电车在欧洲市场一出现,立刻热销,也立刻撞上欧盟的关税壁垒,因为中国电车可能把一些欧洲车厂(尤其是雷诺、标识、菲亚特、欧宝)杀得片甲不留,这对欧洲的就业和贸易平衡是不可接受的,但人为拉高的“最低价格”也扼杀了欧洲的电车市场,高通胀和高能源价格则扼杀了欧洲政府用补贴硬拉的能力。7 v; F3 Q; h K1 e3 @2 L# z
$ U, @ X! p% c1 ~& p, f% F其次是欧洲基础建设已经不适应发展了。美国电网老旧,充电桩稀疏,欧洲更加如此。在理论上,拥挤的欧洲城市更加适合无污染、低噪声的电车,但缺乏充电桩就能难倒英雄汉。电网不给力不说,很多地方只能沿街停放,本来只有巴掌宽的人行道再要布满充电桩,那就别走路了。公寓有停车场,也需要业主集体同意才行。充电桩需要占停车位,在大部分业主还在开油车的时候,“让别人先走一步”成为主流思维,这也没有牵涉到大部分住户实际上是租户而不是业主的问题。除非政府出台法令,公寓停车场要装充电桩都困难重重。
8 o+ u: I) u1 o, A6 P: N
1 d6 C8 z: j7 v) q$ r( P- ?中国电车驾车人还不能说已经消除了充电焦虑,但不说高速公路服务区,小县城、小乡镇里都充斥着充电桩,充电桩建设还在继续,与电车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这一点,真是需要开上电车,在神州大地来个万里行,才能深切体会。欧洲则难以突破这个马太效应的瓶颈。
6 f/ t. ?1 g/ ^$ `8 {& Q3 M, l$ r; O( F& o' P6 e
最使欧洲难堪的是,欧洲车厂似乎丧失了攻破技术难关的能力,似乎砸钱都不解决问题了,Northvolt的倒闭是很糟糕的象征。这是技术、人力资源和项目管理的全面灾难。大众、奔驰、宝马集团都雄心勃勃地在电车方面砸过大钱,但在闭门造车几年后赫然发现,中国已经一骑绝尘了,欧洲落后到绝望。德国汽车还想打一打,法国、意大利则已经连打的心气都没有了,希望用欧盟保护迫使中国技术转移,帮欧洲汽车重启。7 u2 c4 U! {, ]
, D, a. l+ ~/ w- c+ H在欧洲汽车这个“不情愿的学生”和中国汽车这个“战战兢兢的老师”之间将如何互动,会是有意思的看点。但在欧盟“最低价格”和电网、充电桩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中国技术转移都未必能创造奇迹。这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鸡和蛋都在等待,欧洲已经没有了砸重金、“先筑巢、后引凤”的胆识和能力了。
$ W/ N; n/ _' r& K0 s7 O O( Z. K# q" x
工业4.0是欧洲首先提出的,但在中国生根开花。未来的工业发展可能具有很高的资金门槛和人力资源,芯片、AI、电池、特高压等都指向这一点。欧洲在几十年的高福利中,尽管大进大出,实际上已经手停口停了,并没有集中财力做大事的能力。如果说芯片、AI、电池、特高压等还是欧洲看走了眼、没有及时重视,汽车可是欧洲拿手了100年的传统工业,还是主导经济和就业的核心工业,欧洲没有理由不上心。欧洲还想领导科技与经济潮流,不断推出雄心勃勃的目标,欧洲大厂还想抢在大目标之前,越早做“正确的事”岂不越正确?但虎头蛇尾,电车就是最好的例子。这意味着一步慢、步步慢吗?
* l1 r* N7 u% \ R. }
1 T1 X9 p! v N/ R0 D) k欧洲工业已经进入“烂熟”阶段,缺乏活力了。美国经济最具活力的是特斯拉、英伟达等中生代,波音、通用汽车等“老钱”已经不行了。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是新势力汽车和一大堆小巨人,这些都是新生代。相比之下,欧洲几乎没有提的起来的新生代,还在打的依然是大众、奔驰等“老钱”。
) z- b( b" \* \: M) _
& p! P4 D" m- s1 C9 o, e6 }在历史上,从Pax Britanica到Pax Americana,实现了英国的“优雅衰落”。欧洲是从工商领先崛起的,商业跟着工业崛起。现在汽车是欧洲的主力工业,汽车不行了,欧洲工业就不行了。现在可能是欧洲实现“优雅衰落”的时候了。尽管优雅,但无可挽回地衰落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