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莫把宽容孩子和纵容孩子混为一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11:1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说现在一些人中有“厌孩”倾向,这是不对的。孩子代表未来,孩子代表成长。对于成长中的孩子,必须给予足够的宽容,绝大多数人也出于天性,确实给足宽容。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厌孩”与其说是问题,不如说是伪问题。但宽容孩子与纵容孩子切莫混为一谈。

近日有一段视频,两位女子把一个一岁半的孩子关进飞机上的卫生间,告诉他(是他还是她?不确定)3分钟不哭就放他出去。这段视频在网上引起很多人勃然大怒,怒斥为没人性,违法。还有人上纲上线,直接引申到“厌孩”那里去了,然后义正词严、痛心疾首地指出,“厌孩”思维再不扫除,中国的人口问题还要恶化。这是指桑为槐了。

和很多网上风波一样,首先需要把来龙去脉说全了,否则靠脑补而大动肝火于人于己都是枉然。

这是贵阳飞往上海的班机,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去上海找爸爸妈妈。起飞后,孩子剧烈哭闹,很多旅客用纸巾塞住耳朵,还有一些“逃”到后排躲清净,还有人向爷爷奶奶提出抗议。一位女士用手机视频想哄住孩子,无果。在征求爷爷奶奶同意的情况下,和另一位女士把孩子带到机上卫生间,告诉他3分钟不哭就放他出去。奶奶伴随他们,一直等候在卫生间门外。

大约10分钟后,孩子停止哭闹。此后两个多小时的飞行里,孩子有说有笑,一起吃早餐,一起开心。

事后多人报警,机场警方对爷爷奶奶进行口头教育,对两位女子并未做进一步处理。

根据有限信息,可以大致得到结论:

1、孩子是起飞后不久开始哭闹的,不是中途或者着陆时

2、爷爷奶奶对孩子束手无策

3、孩子的哭闹超过一般的哭闹,扰民很厉害,有人“逃难”,有人提抗议

4、两位女士的“管束”是有用的,因为孩子听进去了,后面不哭不闹,吃好玩好

5、警方并未认定有犯罪行为,只需要口头教育,而且是对爷爷奶奶,不是对两位女士

飞机高度快速改变时,舱内气压变化会使得耳膜疼痛,但这主要是在下降阶段,不会在平飞阶段,极少在起飞阶段。在起飞时,舱内压力和地面的大气压力平衡。起飞爬升时,舱外压力快速降低,但密封的机舱由于少许漏气使得舱内压力缓慢降低,一般到平飞高度时依然相对接近地面压力,要平飞好一段才与机外大气压力均衡。在这缓慢的过程中,很少有人感到耳膜疼痛,包括婴幼儿。这是与下降过程绝然不同的。在下降前,舱内压力与高空大气均衡,压力较低,耳朵内外压力也平衡,没有不适。在下降过程中,尤其是起落架放下后,机体的气密破坏,舱内压力快速升高,耳膜会感到压痛。有时下降太快,耳痛可以落地后都持续一段时间。大人都受不了,孩子肯定受不了。但这里孩子是在起飞后不久哭闹,与下降中的压力变化无关。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孩子有身体不适。真有不适而哭闹的话,那是关禁闭都停不下来的。而且从视频里看,孩子是颐指气使式的“你怎敢不听我的指挥”式的哭闹,而不是委屈、害怕的哭闹。带过孩子的人都听得出来。

推测起来,这孩子平日骄纵惯了,上飞机后种种不自由,爷爷奶奶竟然不护着他,于是发威。只是这次闹大了,最后被两位女士“立规矩”了。

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是有依据的推测。孩子的父母在上海,由爷爷奶奶从贵阳(或者贵州的什么地方)带往上海,平日里就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如果在飞机上对孩子束手无策,平日在家必然骄纵。

这或许有隔代带娃的一般问题:老人带孩子,各种毛病多;爸妈自己带,毛病少得多。爷爷奶奶不仅有天然的宠娃心态,还有“带人带娃”的战战兢兢心理,怕带出差错不好交代,“好歹对付过去,我就没事了”,各种娇宠几乎是必然的。必须说,在我坐的外航飞机上,一般都是爸妈自己带娃,绝少碰到爷爷奶奶带娃的,可能这也是因素。

孩子的哭闹有很多种。即使身体不适,也不会是最响亮的那种哭闹,毕竟哭闹要消耗能量,真有不适可以声嘶力竭,但没有那许多能量。最吵闹的哭闹几乎总是“赖皮”哭闹。视频里只有孩子在卫生间里继续哭闹了一段,没有先前在机舱的哭闹,估计音量属于最高分贝级的,否则不至于很多人用纸巾塞住耳朵,还有人“逃”到后排。

我坐过很多飞机,飞机上也遇见过很多孩子。有因为各种原因哭闹的,也有很安静的。但哭闹孩子的父母基本上都尽量哄孩子,不使继续哭闹。一般旅客都予以理解,有时会有人帮忙哄孩子。一般孩子停止哭闹后还会夸奖孩子几句。绝大部分孩子的哭闹都只有一阵子,我没有遇到过很多旅客用纸巾塞耳朵的情况,想起来,那是长时间、高分贝哭闹后没办法了。

对孩子,要宽容,但不能纵容。有理由的哭闹赶紧想办法解决问题,无理由的哭闹就是行为问题,这就是熊家长的问题了。即使好孩子也有熊时刻,但熊家长会有“常年熊”的孩子。

对于孩子的行为问题,家长需要管束。宽容不是无限制生长,即使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家长就开始在教育孩子的“边界感”了。比如说,断奶是痛苦时刻,但每个孩子最终都要断奶,这期间家长需要促使孩子明白,哭闹也没奶吃,该换食还得换食,必须接受。分床睡是另一个痛苦时刻,同样需要“立规矩”,

孩子就是孩子,心智在发育成长中。耐心讲道理应该是主要的,但必要的时候,用物理震慑迫使孩子认识边界也是必要的。比如说,我女儿小时候很招人喜欢,一般很少行为问题,在熟人的小店里,人家会给她糖吃。但是后来她去主动讨糖吃了,说她也不听,因为她讨的时候人家总是给。有一天又犯了,被我揍了一顿屁股,那也是她仅有的一次挨揍,从此再也不敢了。长大后,她说怕我发火,因为我极少发火,发火了必然是因为她真的犯错了,所以我的发火对她就是足够的物理震慑。

即使在正规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里,也有必要的物理震慑手段。比如说,立壁角,不得参加班级活动,都是。

有人说,老师受过专业训练,有权这样做,别人不行。不对。孩子教育是每一个家长的天职和专业,只有主动还是被动的差别。在必要的时候,家长有权授权他人,老师的权力也来自家长和社会的授权,并不是读师范读出来的。莫要混淆权力和技能。

对于这里的孩子,有人认为一岁半太小,没法讲道理,关禁闭是不可容忍的残酷。事实证明,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从卫生间里放出来后,孩子该吃吃该玩玩,再无行为问题,说明这次物理震慑是有用的。更加一般地来说,孩子会“看人作怪”。爸妈发威,孩子像猫一样听话;爷爷奶奶面前,孩子就各种无法无天。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观察。这也是孩子再小,并不缺乏理解能力的间接证据。

有人坚信孩子是被吓住的,而不是听劝了。根据孩子后来的行为,孩子在出卫生间后的表现完全正常,没有吓傻的迹象。真吓傻了,爷爷奶奶首先不答应,父母也不会答应。机场公安也不可能那么轻易放过两位女士。

有人质疑这两位女子是否有权“立规矩”,还搬出各种法律条文。我不懂相关法律,无法评论,但两位女子是得到爷爷奶奶准许的,事后也得到父母的理解。有人说爷爷奶奶不是监护人,无权授权,那就问题大了:爷爷奶奶是否涉嫌非法拐带孩子?这显然是不成立的。不管有没有正式的法律文书,父母对爷爷奶奶是授权的,爷爷奶奶当然有权授权。

有人质疑这样让陌生人用暴力“立规矩”是否对孩子成长带来心理阴影。那可以问问中国的家长们,有几个没有说过“你再不听话,叫警察叔叔把你抓了去”的?警察叔叔不是陌生人吗?不暴力吗?

有人要质疑在海外这样的事是如何处理的。我只能说:一般说来,洋人孩子的行为问题比中国孩子小得多,尤其是小小孩。孩子都是一样的,但孩子行为都是富有弹性的。洋人孩子经常显得“家教”较好,那是洋人家庭的传统如此:在公众场合不能大吵大闹,不能任性,不能扰民,必须考虑他人。

其实在中国,把托儿所、幼儿园里的规矩应用到公众场合,也会得到一样的效果。只是一些家长觉得:学校(托儿所、幼儿园)里要做好孩子,在外就做熊孩子就是“孩子都这样”了。那些“你来带带孩子试试看”的人,如果他家孩子在学校里被老师告状,你看他不忙不颠地教训孩子要听话。有人说很多人有“厌孩症”,其实“厌孩症”和“宠孩症”是差不多的心理基础,核心就是怕孩子。这在心理上与“恐婚症”vs“舔狗症”差不多。这个话题就不展开了。

在学校里,过分搅扰其他孩子是不被容许的,为什么在公众场合过分搅扰其他人就理直气壮呢?

对了,有人说,要是这是他的孩子,这两位女士要么进法院,要么进医院。只能说,进法院肯定被法院踢出来,因为两位女士是得到爷爷奶奶(也就是说,当时的直接监护人)授权的,案子不成立;要是进医院,那接下来进法院的就是他了。

孤立地来看,两位女士把一岁半的孩子关禁闭似有不妥,但把前因后果看下来,并无不妥,而且她们做了爷爷奶奶该做而没有做的事。孩子的行为问题也可能就此得到改善。

回到宽容还是纵容的问题,宽容孩子不是人的职责,而是天性。但孩子超过“可宽容”的边界的话,就是要立规矩。在中国的育儿智慧里,无规矩不成方圆,三岁看到老,这是最重要的两条。

希望绝大多数家长不像那个儿子偷窥女厕结果反呛“又没摸你碰你,看看怎么啦”的妈。那也是孩子,但超过“可宽容”的边界了,而且母亲(不知道父亲怎么样)拒绝管束。应该没人认为这样的儿子在健康成长中吧?

在纵容中长大的孩子,一旦成年后遇到不顺心的事,容易心理失衡、抑郁症。纵容是害孩子,不是爱孩子。现实中的巨婴大多是从小骄纵出来的。现在很多巨婴是“家庭只管宠,管教交学校”的结果,而学校也是战战兢兢,不敢管教,唯恐出错。这样在“推脱责任中成长”最后养出巨婴,只有到社会上经受毒打才能真正成人。但毒打的过程有人挺过来,有人挺不过来,然后就是各种悲喜剧。

人具有动物性和社会性。动物性包括饿了要吃,困了要睡,病了就浑身难受;社会性包括要懂得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如管理自己情绪,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婴儿只有动物性,还谈不上社会性,但幼儿就要开始训练了,这就是家教的一部分。社会就是有各种“规矩”规范的,在成长中社会性方面欠缺的话,成长过程和长大后遇到问题,就容易过激反应,一言不合就辞职是轻的,跳楼也时有所闻。所以人不能任性,任性就要出问题。小孩子任性,但不能任由任性,不任性是从幼儿时代就要开始教的。

一岁半是开始教的时候吗?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我认为可以开始教了,我也是这么做的。别人,那当然是谁家的孩子谁做主。

评分

参与人数 5爱元 +54 收起 理由
黑洞的颜色 + 10
landlord + 12 +1
喜欢就捧捧场 + 12
老票 + 10
johnsonjian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22 21:00 , Processed in 0.03327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